oooooooooooo萬維記者高歌綜合報道,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星期一抵達印度首都新德里,開始對印度進行為期四天的國事訪問。中國媒體用“暖流吹過喜馬拉雅山”、中印關系歷史上 “濃墨重彩的一筆”來描述這次訪問。然而,海外輿論表示,這次訪問仍然被歷史遺留下來的邊境爭端以及西藏問題等陰影所籠罩。 訪問不會獲引人注目成果 美國之音消息,胡錦濤這次對印度的訪問是十年來中國國家元首對印度進行的第一次正式訪問。 路透社在報導中說,胡錦濤這次訪問不可能像上次江澤民訪問印度時那樣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果。江澤民和印度政府正式簽署了一個緩解中國和印度之間沿喜馬拉雅邊境的緊張局勢的協議--《關于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軍事領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協定》。 中國和印度曾在1962年因邊界爭端爆發了一場邊界戰爭,戰後遺留下來的邊界爭端問題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西藏問題 西藏問題是中印之間另一個潛在的不安定因素。胡錦濤11月20號抵達印度進行訪問,在印度達蘭薩拉的的西藏流亡政府表示歡迎,但是有一些流亡印度的民間藏人組織組織了不少人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胡錦濤下榻和所到之處舉行抗議游行,反對北京的西藏政策。 西藏流亡政府議員格桑堅佔說,一些藏人在達蘭薩拉進行三天的絕食。他說︰“主要訴求是,希望胡錦濤按照達賴喇嘛的中庸之道,盡快與達賴喇嘛的代表進行談判,盡快解決西藏問題。另外還要求盡快釋放班禪喇嘛的轉世靈童。還有就是譴責中國軍隊在中印邊界開槍打死流亡的西藏難民。”西藏青年大會的一位領導人說,他們強烈抗議胡錦濤訪問印度是因為當時擔任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的胡錦濤對1989年當局武力鎮壓西藏和平示威負有責任。 領土爭端 中印邊界爭端在胡錦濤訪問前夕重新升溫。中國駐印度大使孫玉璽上星期在回答有關阿魯納恰爾邦的歸屬問題時說,中國認為,那一地區完全屬于中國。印度國防部長慕克吉宣稱,印度東北部的阿魯納恰爾邦為印度領土。他說,那個地區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在1962年中印的邊界戰爭中,中國軍隊實際上已經奪回了這片土地。然而,正當中國軍隊取得重大勝利的時候,中國政府突然宣布單方面無條件撤軍。歷史學家至今仍然對當時中國領導人毛澤東和周恩來為何突然宣布撤軍的意圖討論不休。 據中國媒體報導,當時中國軍隊接到的命令不僅是放棄全部收復的失地,撤回到麥克馬洪線,還要從麥克馬洪線再後撤20公里,與印軍脫離接觸,結果,戰敗的印軍不但輕易返回原來控制的地區,又趁虛而入,繼續向北推進,建哨所,修工事,反而多佔了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 1987年2月,印度政府將實際佔據的9萬平方公里的在中印傳統邊界線中國一側的土地全部劃為印度領土,並不顧中國政府的抗議成立了阿魯納恰爾邦。中國政府始終沒有予以承認。這就是中國駐印度大使和印度外長發生口水戰的由來。 相關評論 中印關系能否“翻越喜馬拉雅” 長期存在的邊界爭議,加之對能源的爭奪,以及印度人根深蒂固的疑慮︰其國內企業能否與中國同行匹敵,這些都使得兩國經濟關系處于不安定狀態。雖然雙邊貿易已開始蓬勃發展,但兩國都沒有全力發展雙邊關系。此外,印度政府對于是否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議仍猶豫不決,它指責中國操控匯率,並為出口提供補貼。對中國分析人士來說,印度的反對令人莫名其妙。納伊爾表示︰“印度存在一些很嚴重的問題,包括我們的道路、港口和電力等。這些都必須加以改善,這樣我們才能和中國站住同一條起跑線上。同時我們還存在勞動法規方面的問題。包括總理在內,所有人都說這些法規行不通,但似乎大家都對此無能為力。” 中國人對印度的投資壁壘更感到不安。印度政府正考慮將中國加入到一個特殊國家名單中──這是對印度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國家名單。印度工商業部長表示︰“原則上,對來自中國的投資不存在歧視問題,印度也無意這麼做。但是,每個國家都有權在出現某種安全問題時更仔細審查。也只是在涉及安全問題時,印度政府才會更為嚴重仔細地審查。” 圍繞這方面問題的爭論中,一方是支持與中國發展更緊密關系的財政和商業部長們,另一方則是鷹派的國家安全顧問納拉亞南(M.K. Narayanan),但迄今為止,印度總理尚未就此作出公斷。中國希望,胡錦濤訪印期間將要簽署的一項投資協議能帶來更大的確定性。但簽下這項協議本身就曾是個曲折過程。前中國駐孟買總領事鄭瑞祥表示︰這個問題我們已經討論了10年。近年來兩國總體關系已得到改善,關于邊界爭議的會談正在展開,其級別和積極程度高于50多年來的任何時候。他補充說,很多印度人都錯誤地判斷了中國退還土地以解決爭議的能力。“印度人說︰‘我們不能退還哪怕一寸領土,否則聯合政府就會垮台。'但他們並不了解,即使是在中國這樣的一個一黨制國家,類似的公眾約束也是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