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周报:中国贪官摇身变成“雅贪”,古董文物代替钞票钱物
法制周报刘文香/“雅贿”,正越来越多地被人提及,其意思就是以一些高雅工艺品、古董文物、古玩字画代替钞票钱物成为行贿物品。在我国反贪机关近年查处的腐败案件中,赃物清单上有不少属于文物。在近日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工作会议上,一位来自基层的文博工作者透露,不少领导干部热衷于收藏文物,而这些文物多有行贿受贿或违法收购的嫌疑。
自古就有粮油一分利、百货十分利、珠宝百分利、古玩千分利之说法。以文物古玩行贿,贿品还具有极大的升值功能,因而在古代就已受到利欲熏心之徒的追捧。
以收藏文物的名义受贿,明代奸臣严嵩堪称高手。据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严嵩的受贿物品有“碧玉白玉围棋数百副,金银象棋亦数百副……然收藏书法名画最多,至以《清明上河图》起大狱而终不得。”沈德符为此总结道:“则贪残中,又带雅趣。”“雅贪”、“雅贿”一词由此而来。
有了文物古玩这一漂亮遮羞布,肮脏的贿赂似乎也变得文雅起来。“雅贿”在清末官场被演绎至极致。吴思先生在《潜规则》一书中说,当时北京琉璃厂多数古玩店已沦为行贿受贿的狷客,官员们把自家文物放在古玩店由其代售,送礼者掏大价钱买来再送给官员。双方不提一个钱字,大把黄金白银却源源不断地通过古玩店流进官员腰包。
近年来,不少贪官的“爱好”发生了改变,从贪财、好色转向了爱好收藏古董、文物,人们戏称为“雅好”。从近年来查处的受贿案件来看,不少贪官赃物中都有价值不菲的收藏品。
沈阳市原市长、大贪官慕绥新嗜好古董字画。他家里的玉石塞了整整一屋子,各种玉石工艺品应有尽有。他家中那些价值不菲的古董字画,都是有求于他而送上门来的。
浙江省海宁市原副市长马继国不喝酒、不抽烟,也不近女色,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名人字画、古玩和瓷器。在其落马受审后,检察人员在追回106万元赃款的同时,还查获了装满整整5箱的名人字画、古玩等。
在“双规”前夕突然失踪的福建省工商局原局长周金伙,据称往美国转移的资产多达亿元。此人将名贵的寿山石(田黄)作为活储蓄,凡来求官办事者,只要送上寿山石即可如愿以偿。福建一位寿山石收藏家透露,近30年福州出土的寿山石名品,差不多有三分之一落在周金伙手上。该收藏家曾亲眼见过周金伙收藏的四块寿山石,每块价值都在200万元之上。
欲壑难填的贪官摇身变成“雅贪”,并非他们的素质有了提高,而是其看中了文物古玩的“漂白”效应。用文物古玩作幌子,送者拿得出手,受者心安理得。甚至有人还天真地以为,换上收藏文物的马甲,就可以增加隐瞒个人财产的迷惑性、行贿受贿的隐蔽性和逃避法律惩处的规避性,利用现行法律对收受物品特别是对收受收藏品惩处不严的漏洞,达到名利双收、敛财囤财之目的。
只要存在权钱、权物交易,权力与利益的交易即使穿上再漂亮的马甲仍然是“贿”。那些把收藏品当成受贿洗钱工具,妄图蒙混过关者实在是痴心妄想。针对个别地方政府机关和文物单位工作人员,拿国有文物向上级部门负责人送礼,跑项目、要经费的不正常现象,国家文物局已于去年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坚决纠正用国有文物送礼的违法行为。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从李真、慕绥新、毛郁生、马继国等官场“另类收藏家”相继跌入法网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文物古玩这些“雅贿”的“漂白”作用是极其有限的,想以此躲避法律制裁,是可笑的掩耳盗铃。
领导干部收藏变味,演变成敛财手段,已向社会拉响了新的反腐预警。惩治“雅贿”、“雅贪”,除了需健全的法律制度,还需各级领导干部时刻做到自警自省自励自重,剪掉过多过滥的私欲,真正放下侥幸心理。对那些沉湎于文物古玩中的官场雅士来说,尤其要在个人爱好上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靠手中权力放纵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