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的历史观很可怕/真正的历史话语权属于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看待历史的眼光和角度
重修袁世凯旧居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由此引发的有关重修事件本身的探讨和争议,而在于它给世人提供了另一种观察历史人物、省思历史变幻的独特视角。这种历史的“对立记忆”适时出现,同样有助于人们进一步倡导,并逐渐树立一种更为理性、更为健康、更为包容的多元历史观。
无独有偶的是,今日美国也有类似的历史“对立记忆”的真实存在。在美国南方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市郊一座孤零零的石头山上,赫然耸立着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部叛军总司令——罗伯特·李将军的巨大浮雕;而在被称为“美国革命圣地”的北方宾夕法尼亚州(著名的《独立宣言》即在宾州费城发表)葛底斯堡战场(1863年南北战争中最惨烈的一次决战地,类似于中国淮海战役),有南北对立双方的诸多人物纪念雕塑,同样以南部李将军的雕塑最为壮观与瞩目。
按照中国人多年惯性思维而论,罗伯特·李将军应属“千古罪人”之列。美国历史教科书也承认,南北战争中的北方阵营代表着正义力量,南方阵营代表着反动势力。尽管如此,美国联邦政府并没有权力,也从未取缔过李将军的雕像,绝大多数的美国民众对此也习以为常。由此不难想见,即便是这种无论如何看都已泾渭分明的历史事件,在本国乃至全世界的所谓“主流价值观”面前,与它有关的不同类型乃至截然对立的历史人物,仍然能够有其各种各样的价值观来诠释,并可以“民间记忆”的方式光明正大、堂而皇之地展现出来。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民族、国家及其广大人民,日益走向成熟、充满高度自信的有力表现呢?
基于历史教育的时代局限和意识形态使然,大多数国人早已习惯了“非此即彼”、“成王败寇”的历史一分法——亦即所谓的“一元历史观”。而他们对类似于美国民众有关“南北战争”这段历史印象的“对立记忆”——也就是有别于历史一分法的“历史二分法”,或者说是“多元历史观”颇不适应。尽管如此,真正的历史话语权属于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看待历史的眼光和角度,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毕竟,人民不仅是历史的主要创造者,也是历史最为权威的阐释者。
综而论之,历史的“对立记忆”及其催生的多元历史观,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与现实意义乃在:欲树立一个健康理性、积极有效的多元历史观,须自尊重历史的多元记忆,乃至正视历史的“对立记忆”开始。
(原载11月24日四川新闻网,作者吕义国,南方都
市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