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一言九鼎     
三地风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学兴     
六库全书     
七七鹊桥     
八方传媒     
九命怪猫     
十万货急     

 
余英时:中国人只会赚钱 难堪世纪重任 /台湾的「人病了」,谈政治都太情绪化
发布时间: 12/7/2006 1:23:07 AM 被阅览数: 481 次 来源: 邦泰
文字 〖 自动滚屏

余英时:中国人只会赚钱 难堪世纪重任 /台湾的「人病了」,谈政治都太情绪化  

 

 

 

 当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毕灵顿替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时挂上圆型的「克鲁奇奖」奖章的那一刻,国会图书馆杰佛逊大礼堂全场来宾起立致敬,掌声久久不辍。
    

<推荐:月费起价$4.99,免费大陆回拨号码、任选美、加电话号码.点击这里加入5美元折扣>

 


    曾和余英时在哈佛及普林斯顿大学共事的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也到场祝贺。但不是每位到场的来宾,都和史景迁一样熟悉余英时的学术成就。许多宾客大概只知道,余英时是位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
    
    美国人 盼脱离西方思考
    
    还好,至少余英时胸前那枚深铜色的克鲁奇奖章,在此起彼落的相机闪光映照中,沉稳地诉说着主人的学术分量。
    
    克鲁奇奖有「人文学界诺贝尔奖」之称。这顶重量级的学术桂冠,今年由76岁的余英时,和91岁的黑人学者约翰.富兰克林共同摘下,分享100万美元奖金。
    
    余英时在接受台湾驻华府媒体记者访问时说,他此次能得奖,显示西方对中国文化有真正的兴趣,「不能敷衍的」。美国也希望能脱离以西方为中心的思考,把不同的古代文化都平等看待。
    
    全世界 可看出正在变化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否则他们只要集中在西方的文学或哲学研究、历史,那人多得很,轮不到我得奖」。」余英时说,这是很有意义的事,也可以看出世界正在变化中,「美国人的企图也很大」。
    
    余英时的得奖演说内容,其实正是他毕生治史的思考脉络演进,以及学术理论架构的缩影。余英时谦称,克鲁奇奖等于是透过了他,认可了中国文化传统及中国学术历史的训练,而中国文化传统是他一生的知识追寻,中国学术历史则是他所选择的专精领域。
    
    各文化 比较才不会狭隘
    
    余英时说,他数十年来研究中国历史,多循著两个主要的思考方向:其一,除了必须用中国自己的术语理解中国文化外,还要透过诸如西方等不同文化的比较角度,才不致局限狭隘。其二,在研究中国学术、社会及文化史时,经常注意一个历史阶段如何从变局中过渡到另一个阶段。
    
    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毕灵顿就称许余英时的学术成就博大精深,对中国历史、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已跨越许多学门、时段和议题,以一种深远的方式,检视著攸关人性深层事实的主要课题。
    
    许倬云 最后决选的遗珠
    
    国会图书馆中文部主任李华伟则透露,本届克鲁奇奖从近千位获推荐者筛选到最后九人进入决选,其中除了余英时还包括另一位中研院院士许倬云,最后由余英时和富兰克林出线。
    
    余英时在中国大陆出生,1949年后到香港,成了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然后到美国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在美国生活超过半世纪。
    
    中国人 靠发财只会更糟
    
    余英时在演说中,数度提及治史过程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思考,自身的中西生活经验恰可验证。但他特别强调,想了解中国文化是否能与西方的主要价值相容,仍只有透过中国历史的导引,方可得证。
    
    记者举中国近来被西方认为「崛起」为例,问余英时是否认为时间果真站在中国那一边?
    
    「我从来不这样想问题!我认为许多问题都在发展中,因此民族情绪是应该避免的。」余英时表示,中国可以有很好的发展,但光靠暴发户、发财,缺少其他的文化,恐怕只有更糟糕,「因为外国人看到中国崛起,是想要赚钱,看中便宜的人力市场,如此而已」。
    
    下世纪 别以为是中国的
    
    「不要以为下一个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没有那么简单!」余英时举今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奖项都由美国人囊括为例,指出中国不仅在学术和基本科学上研究不足,「人文学门就更不用说了,根本就不能比」。
    
    他说,这些东西都落后的情况下,「就因为赚了几个钱,就觉得自己可以忽然跑到前面去?我想不能这样讲」!
    
    台湾啊!我真的不知道!
    
    因中国内战离开中国大陆的余英时,1978年曾在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的推荐下,率领一个美国学术研究团访问中国大陆。那也是余英时唯一的一次。
    
    余英时四日与记者谈到台湾政治时曾提到,台湾的「人病了」,谈政治都太情绪化。五日领奖时他面对同样的问题,似乎就显得有些意兴阑珊。他说:「台湾啊!我真的不知道!」

 


上两条同类新闻:
  • 格丘山:从反党,到民运,到flg (上)/ 将来历史学家如果要编写一部中国反党史,会很头疼
  • 甲申三百六十年中国往何处去?-- 余英时/中国人讲360就是一个大循环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