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过热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巨额投资和不计成本的出口创汇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中国经济过热仍然是2006年中国政府和全球经济学家密切关注的问题。在经历了上半年经济超高速增长之后,下半年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中国一些官方和半官方的研究机构由此得出经济降温的乐观估计,但一些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和政治结构中的一些深层因素表明,治理经济过热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推荐:月费起价$4.99,免费大陆回拨号码、任选美、加电话号码.点击这里加入有5美元折扣> |
|
中国投资和出口的强劲增长将使中国大陆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10.4%。即便中国的中央银行两次提高银行借贷利率,早些时候北京又采取了一系列货币和行政紧缩措施导致今年下半年的经济会有所降温,但是,如果目前的投资热仍然居高不下将导致中国出现长期的生产过剩现象。
按照经济学理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主要是消费、投资和出口增长的总和。中国2005年投资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2%,远高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投资比例;2006年商品和服务业出口比去年增长25.2%,预计占GDP的五分之一左右。相比之下,2000年以来,中国个人消费占GDP的比例却连年下降,2005年个人消费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8%,而同年美国为70%,印度为61%。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巨额投资和不计成本的出口创汇基础上的。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人力、物力以及资本高密度投资的结果。中国拥有世界最高的投资率,这么高的投资率是世界主要经济体所不具备的,在世界经济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劳动力、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资本投入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世界经济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各种形式的资本在同一时刻、以中国这样快的速度、这样大规模的投入。
经济学家把这种依赖高投资驱动的经济比喻成一辆汽车在车身和路况都不好的状态下高速行驶。中国官员也深知其中的风险。目前中国出现了“高能耗”和“上项目”的恶性循环。2004年经济发展过猛,导致电力、煤炭和交通运输跟不上,随后电力和交通运输项目纷纷盲目上马,导致这些生产能力过剩。许多项目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结果却把治理环境的支出和收入也算进GDP。
这种高投入驱动的高增长不仅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影响中国经济产业的更新换代。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根据目前的发展水平,一些传统的低附加值产业需要大幅度削减,以便给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产业发展让路。现在,中国必须开始产业结构更新的转变,扭转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经营结构。
投资结构需要改革,但是,各地方争相投资上项目的局面一时还控制不住。
来源:美国《凯托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