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一言九鼎     
三地风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学兴     
六库全书     
七七鹊桥     
八方传媒     
九命怪猫     
十万货急     

 
《华盛顿观察》周刊:《猎魂者:威廉•詹姆士和对魂灵存在科学根据的探索》
发布时间: 12/21/2006 1:08:36 PM 被阅览数: 486 次 来源: 邦泰
文字 〖 自动滚屏

猎魂者的探索
    
    《猎魂者:威廉•詹姆士和对魂灵存在科学根据的探索》(Ghost Hunters: William James and the Search for Scientific Proof of Life after Death),黛博拉•布鲁姆(Deborah Blum)著,企鹅出版社2006年8月3日出版,精装本384页,定价25.95美元。 

     (
<推荐:月费起价$4.99,免费大陆回拨号码、任选美、加电话号码.点击这里加入有5美元折扣>


    有一句流传很广--据说出自邱吉尔--的话这样说,一个人如果30岁以前不是自由主义者,他肯定就是没有心肝,如果过了30岁还不是保守主义者,那就是没有头脑。同样的分界,或者也可以用在对待魂灵的态度上。年少轻狂的时候,诸事顺利,敢于拒绝和排斥任何鬼神之谈,而进入中年,尤其是遭遇了丧失亲人之痛后,心境便会发生变化,对鬼神之说可能就不再那么决绝,甚至变得暧昧起来。这个时候,人们常常会愿意,或者被迫愿意去相信魂灵的存在。
    
    普利策奖得主、资深科学新闻记者黛博拉•布鲁姆所描写的这群100多年前的“猎魂者”--其中大部分是当时的著名科学家--之所以会立志于毕生探索鬼魂存在的科学根据,原因之一就在于此--据布鲁姆的考察,这些人大多都曾有过失去亲人的经历;他们都希望通过努力,能够与已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实现沟通,再诉亲情。
    
    生活在十九和二十世纪之交的这群“猎魂者”,主要由英国心灵研究社(the British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和美国心灵研究社(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的成员组成,其中既有著名哲学家,功利主义代表人物亨利•西吉魏克(Henry Sidgwick)和他的妻子--以聪慧著称的剑桥大学首座女子学院纽纳姆学院(Newnham College)院长埃莉诺(Eleanor),也有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先驱威廉•詹姆士,还有191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法国生物学家查尔斯•里歇(Charles Richet),以及除达尔文外的另一位著名进化论倡导者阿尔佛雷德•罗素•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等,不可不谓阵容强大。《猎魂者》一书以威廉•詹姆士为主线,为读者描述了他们的这段传奇经历。
    
    “猎魂”行动首先在英国展开。1882年西吉魏克夫妇创建了英国心灵研究社,三年后,詹姆士等人在美国仿照它建立了美国心灵研究社。这些”猎魂者“们一开始并不顺利,他们碰到的所谓灵异现象大多是人为的骗局,直到后来遇到了一位名叫莱诺拉•派勃尔(Lenora Piper)的女灵媒(psychic mediums,被认为是有能力与死者的灵魂或另一世界或空间的力量进行交流的人)。这位女灵媒很特殊,她为有需要者施展“灵术”从来不收取报酬。此后,派勃尔就成了詹姆士他们最主要的研究对象,他们付给她一定数额的薪水,带着她来往于大西洋两岸,尝试在各种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环境下测试她,包括把肥皂和盐放进她的嘴里,以确定她是否真的进入昏厥状态(这是与魂灵沟通所必须的途径),以及雇佣私家侦探调查她是否有合谋的人暗中配合等等。这样的测试和研究持续了好几年,但派勃尔在很多时候都能成功通过他们的测试。这使得“猎魂者”们相信,派勃尔确实拥有某种奇特的能力。
    
    促使詹姆士和西吉魏克他们投身探索鬼魂存在科学根据事业的原因,除了想与去世的亲人对话外,更主要的恐怕还与当时的社会思想状况有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欧美,在先后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以及进化论思潮的泛滥后,人们的信仰开始出现严重的危机;与此同时,社会上对诸如鬼神和巫术之说的热度却不降反升,至乎达到蔓延至每个角落的地步。西吉魏克曾这样感叹:人类已经完全丧失了信仰,这样的世界令人沮丧。他为此感到害怕。
    
    在这种情况下,以这群“猎魂者”为首的一些受到科学进步所鼓舞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们开始思考如何以科学根据证实魂灵的存在与否--既然自然界无形的电磁波都能够被我们发现,那么,假设魂灵世界和现实世界真的存在某些看不见联系的话,我们当然也能够发现它。詹姆士在美国心灵研究社成立后就曾发下豪语,科学界将在25年内确认,人类究竟能否与魂灵实现沟通!“猎魂者”希望,经过他们的努力,人们处于科学观和宗教信仰之间的精神分裂能够得到弥补,从而摆脱苦恼的信仰危机。
    
    然而实际上,“猎魂者”的这种做法是两面都不讨好的,一方面,他们的做法受到民间的灵媒,以及相信魂灵存在的人的嘲笑;另一方面,当时的科学界主流已经断然否认有所谓魂灵之类物事的存在,因此“猎魂者”的举动被认为是对他们的挑衅。“猎魂者”中的许多人甚至因此遭到了现实的排斥:其中一位任职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因此被赶出了校园,更多的人则是被指责,被嘲笑,甚至被当作是精神错乱。但“猎魂者”们并未因此放弃他们准备毕生投入的事业。
    
    甚至詹姆士也不例外。在1910年他去世之后,出现了大量的有关灵媒同他的魂灵取得了沟通的报道。为此,《纽约时报》采访了当时的科学巨人、主流科学观的代表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爱迪生用当时科学界所惯用的话语对该现象进行了驳斥:人只是细胞的集合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活人也不能被视做一个整体存在,更无论是死人了。爱迪生乘机还表达了他对詹姆士他们的“猎魂”之举的不以为然。
    
    倘若詹姆士还活着的话,他一定会对爱迪生的说法表示抗议的。虽然他们的探索总体而言是失败了--尽管派勃尔所具有的奇特能力被包括“猎魂者”在内的许多人认为并非子虚乌有,但从科学角度而言仅凭此是不能证明魂灵存在,甚至能与人类沟通的--但话又说回来,他们的失败也并不能就证明魂灵不存在。在詹姆士看来,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就断言魂灵不存在,不是真正的科学态度,这一点则是毫无疑问的。
    
    很显然,布鲁姆笔下的”猎魂者“们是敢于向既有科学体制挑战的、具有真正科学精神的人,这也是心灵研究社何以能生存至今,并且吸引诸如哲学家柏格森(Henri Bergson)和英国前首相巴尔弗(A.J. Balfour)这样杰出的人士先后出任其社长的原因。遗憾的是,直到今日,他们仍然未能朝他们的目标,即以科学的证据证实魂灵之存在,接近哪怕是一丁点儿的距离。布鲁姆曾一度感到沮丧,他这样说道:有时候我甚至开始相信,上帝之所以创造这个世界,就是为了让它不被人类了解吧!
    
    刘见林 ,《华盛顿观察》周刊

 


上两条同类新闻:
  • 吃喝睡行的养生之道(图)生命在于适度运动养生的要义在于平衡
  • 博讯:狗与主人-酷似(图)(2006年12月15日)/狗狗狗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