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一言九鼎     
三地风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学兴     
六库全书     
七七鹊桥     
八方传媒     
九命怪猫     
十万货急     

 
热点观察:研究生也成弱势群体?
发布时间: 12/26/2006 8:46:48 PM 被阅览数: 802 次 来源: 邦泰
文字 〖 自动滚屏

热点观察:研究生也成弱势群体?
2006-12-18 09:38:42
英国疯子

  为何受伤的总是我?

  本人出生于1980年代,勉强凑上80后的数,可能局外人感觉我们是多么多么的幸福,可实际上并非如此。物质生活当然不缺乏,过去不可与现在同日而语,可我们的精神压力比较大。譬如,当我们中考的时候,我们那个县级市8000多考生录取1200,我差不多考了800多名,成为当地高中学生的一员;考大学的时候,缘于种种原因(其中之一受韩寒贱人的影响,写了不该写的作文,唾弃之),第一年失败,第二年卷土再来的时候,面对的还是烟台4:1的本科录取率,好在还上了本省似乎还不错的大学;在大学期间,发现工作越来越难找,干脆考研吧,一方面适当提高立足点,另一方面也规避就业高峰,于是乎,经历12:1的拼杀,非常幸运的考上了研究生,可研究生之后又怎样?发现问题似乎更严峻,研究生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比较一下学历不同的竞争对手:想进高校如同蜀道之难,稍好一点的高校都要博士;企业则比较欢迎本科生,本科生思维更活跃,年龄上也有优势。而相同学历的人呢,研究生扩招的厉害,还有很多三年两年并轨的学生,譬如华中科大、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改成两年制之后,三年的似乎白白浪费一年时间,硕士并无优势。在招聘会上掉下一块砖头,似乎会砸倒三个硕士。

  观当代之中国,大学如加工厂般源源不断地输出毕业生,让俺想到了一句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并发挥俺的聪明才智,阐发出寓意深刻并能代表当前语境的“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语句。当看到数百万的学生涌出校园的时候,不知道是怎样壮观的场景,更不知到底是壮观还是悲壮;我只知道,本科毕业在济南参加招聘会的时候,人山人海形容并不为过,从投的简历来看,有远自哈尔滨和广州学校毕业的学生来应聘;当周末经过人力资源市场的时候,看到那长长的队伍,对人的心理更是一种震动与威慑。中国的人才真的多了吗?我不知道。

  自1999年扩招以来,就业率急转直下,大学毕业生早已不再是香饽饽,甚至有些类似于烫手山芋了。相对不错的单位早已筑起了挡箭牌,各种托辞一一出现,譬如大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没有实践经验等等,这些我原则上不予否认,可悖论是:大学期间我到哪里动手,又去哪里实践呢?国家和社会提供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氛围吗?难道环境是学生自己塑造出来的?社会到底有没有责任?国家有没有的专业设置有没有失误?难道一味的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就可以了?可学生毕竟是弱势群体,无法为自己代言,话语权在别人手里,只能义无反顾地投入找工作的浪潮中,人总得吃饭总得活命,那种意气风发的气象早已不见,而是一种老练的人情世故的氛围,没办法,人得适应社会,有时候得像狗一样活着,西方古代的“犬儒主义”思想真是光芒四射的智慧啊。

  本人参加了济南的三场招聘会,简直大大的打击信心,于是就回家等考研成绩了,其间还参加了青岛某单位的一次招聘,表现还不错,不知为何没有消息。后来知道考研考上了,就上了研究生,可以说是满怀憧憬,毕竟,可以摆脱我并不甚感兴趣的本科专业,而转向比较喜欢的专业,这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我上的院校在国内名气不是很大,但专业是比较难考的专业,也就是所谓的热门专业,据说该校该专业在国内排名还不错。来了以后,发现老师们确实思维比较活跃,比在山东活跃得多(或许是因为本科是理科而现在文科的缘故),老师们在课堂上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比较多,大家尚且可以比较自由的发表出自己的看法来,课堂气氛也比较愉悦。只是学生的学术气氛不是很浓,大家似乎都在想着怎么赚钱,开始我不是很理解,现在差不多理解了,就业压力使然啊,连肚子都填不饱,何来谈搞学术?似乎生存是第一位的。

  当看到现在那么多的博士教授等等论文剽窃,或者大家都忙着赚钱的时候,我已习以为常,没办法的事情,不支持不反对。试想一下,如果某些博士教授不抄袭别人的论文,就无法出成果,就完不成任务,就不能涨工资,名声出不去不说,工资难以养家糊口是个大问题。捷径就在眼前,何乐而不为?于是乎,学术界的剽窃之风渐起,学界日渐浮躁,坐得住冷板凳的人日渐稀少。有些专业本来就是冷板凳专业,怎么办?可以走穴啊,于是乎,你来我往的来回走动多了,大家都获益,为什么不做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其实这些统统可以理解,这能怪这些潜规则吗?不能。是因为一些审核制度出了问题,教授的工资本来不高,如果不凭走穴不写论文评职称,怎么提高待遇?这可是生活水准的问题。大家可以想一下,一篇比较有水平的论文,怎么可能立马搞出来?实在是被逼无奈之举。上梁不正下梁歪,研究生文章亦如此,听上海某位著名老学者如此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其实他说的实在是肺腑之言,很多学理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谁最先翻译引进过来的,谁就是权威,国内真正有创新的有多少?其实谁都知道最好是要创新,谁都知道最好要好好做学术,可象牙塔外的世界已纷繁复杂,让高智商高学历的人独守空房,有几个人定力会如此之强?这怪不得学界,而是整个社会的氛围使然,浮躁之气并非从学界开始的,而是从某种思维蔓延的。

  博士生们的境遇当然好得多,毕竟还有那么多的大学需要老师,虽然不一定需要博士,或者说根本就连相关专业的科班硕士都没有,人家还是堂而皇之的招博士。毕竟同级别院校都招博士,自己不能档次太低,于是乎,宁愿招不到老师也不招硕士,当然有点关系的例外。从压力层面看,当听到如此之多的博士跳楼自杀的时候,其实偶也相对理解,当然,不值得鼓励提倡,当今的压力太大了。记得读本科的时候,一位同学整天喊着要去当和尚,另一位对佛教素有研究的舍友一语打消他的念头:“当和尚也要有本科学历的,你连本科学位还没拿到呢。”那位喊着要当和尚的同学顿时哑然。偶甚至和其他人开玩笑说,没有博士学历不准跳楼,有博士学历才是跳楼的许可证。当在流传学士、硕士、博士、壮士、烈士的时候,我也不知到底多少人会走这条路。如果真的对学术感兴趣的人,当然最好要搞学术,可如今,真正如陈寅恪、梁漱溟、牟宗三等人的又有多少呢?我无言。

  现在有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本科生和硕士生放得下身份就业,其实我们的消息很灵通,我早就知道北大毕业生西安卖肉、北大毕业生大连卖糖葫芦的典故,我也并不认为大学毕业生做这些有多丢人,靠自己力气赚来的钱,丢什么人?不丢人。反想一下,父母投资如此之多培养一个大学生,难道仅仅能够卖肉养猪?初中毕业甚至小学毕业就可以做的事情啊。我也在想着,是不是将来找不到工作,可以去摆个地摊儿,和敬爱的城管叔叔们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呢?重新演绎一下此消彼长的传说?那些“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意气风发早已不再,而需要面对的是现实。或许只有毛爷爷才会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的情怀,我们算是需要踏踏实实的走自己的路了,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情境还是需要国家来提供的。

  其实现在有太多的弱势群体,硕士研究生们也已经成为弱势。一个国家,如此多的强势与弱势,不知道是否会稳定?我知道,纺锤形的结构最稳定,大本们和小硕们本应该成为社会的栋梁,本应该成为中产阶级,本应该成为稳定社会的基石,可如果连工作都找不到的情况下,如何让人安心?谁都会算经济账,谁都知道父母投了多少资,到底是否会收回成本。在古代的科举尚且可以让穷人一下子成为显贵,还有机会进入上流社会。现在的中国我实在不好做太多评价,如果上升的途径被阻塞,而某些特殊利益被攫取的话,我实在难以预测会发生什么。在信息社会,大家的智慧越来越多,民众的眼睛越来越亮,公民意识和平等自由也越来越强。无论如何,都希望建立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毕竟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希望建立一个宪政民主法治自由的国家。还有周总理的一句话在耳边回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愿,我们的希望不会成为奢望!

  原载新浪网(J-03)

 


上两条同类新闻:
  • 南方人物周刊︰海歸醫生揭露上司學術造假亂被判侵權
  • 哈佛获捐赠29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