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到歲末,又該總結回憶。今年是改革開放三十年,許多領域的重頭戲都圍繞它而做。目前來看,書界已經評出三份三十年的紀念書單。《深圳商報》組織專家評出的是30年30本書,集中在文史思想類;《中國圖書商報》評出的是三十年三百本書,涵蓋經濟、生活、文史幾大類項。 還有一份由中國科普作協翻譯委員會組織評選,是“改革開放30年30部優秀科普翻譯圖書”。對比這些書單,書目互有交錯,但是每一份亮出來,都有可質疑之處。用多少本書來涵蓋三十年閱讀史,都難免有遺珠之憾,說到閱讀的影響,每個人都可能有一份秘密書單。我親耳听一位朋友說,當年一本手抄本對他影響至深,而它的書名,其實很登不上台面。但是做三十年閱讀史的梳理,畢竟還不是一件無謂之事,因為它既是一次出版軌跡的回顧,同時也是三十年中國人心靈軌跡的探尋。 重審這些書單,有一定閱歷的人都會覺得,三十年的出版與閱讀,確實是一個從禁到放的過程。許多人的心靈啟蒙,是從讀禁書開始,學者張冠生曾回憶說,有一本很長書名的書對他影響深遠——《從文藝復興到19世紀資產階級文學家、藝術家有關人道主義人性論言論選集》,“那是一本供批判用的書,我采取了一種特殊的方法去讀它,就是抄,我從農村抄到讀大學。從這里面我獲得了兩個重要的概念,人道主義和人性論,以後讀什麼書,有這兩種東西,我都會格外敏感。”可以說,正是這些“內部讀物”、“供批判用”的圖書,完成了一代人的精神重塑。而這樣的書,很令人欣慰的是,漸漸已經公開出版。比如喬治‧奧威爾的《1984》、愛倫堡的《人‧歲月‧生活》。萬聖書園老板劉甦里記得,在他上大學的八十年代初,讀《1984》需要開局級的介紹信。如今,這本書已經可以在各家書店售賣。 出版的從禁到放,見證的是思想的開放。劉甦里感慨,“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的背景,我很難想象,有些書我們可以讀到。比如說吉田茂的《激蕩的百年史》,當初我們是通過這本書開始認識日本。可惜現在知道它的人已經不多。” 即使沒有全然經歷過八十年代的文化熱,從那些過來人的閱讀回憶中也不難發現,這是個閱讀的黃金年代。啟蒙是其中的關鍵詞匯,所以很多嚴肅的哲學書、歷史書會成為那時的流行。但也有一些技術類書起到了同樣的作用,所以很多人願意把《BASIC語言》、《英語九百句》、《許國璋英語》這樣的書也列到啟蒙書單中去。談起這類書,他們甚至下意識地將之與後來李陽的《瘋狂英語》以及IT實用書區別開來,因為借由這些書,他們得到的是一個通向外面世界的窗口。 當年經歷過閱讀饑渴的讀書人,怎麼會想到,現在的新書,以每年二十萬品種的速度遞增,但是同時,書目的紛雜又讓人有“到處是水卻沒有一滴水喝”的茫然。也因此,梳理三十年閱讀,會有一個現象特別值得一提,說到最初十年的影響書目,雖然不能說是眾口一詞,至少每本書都面目親切。說到最近十年新書的影響力,卻似乎眾說紛紜,口味難調。以簡單的暢銷量來做影響力判斷,于丹、易中天、哈利‧波特當然可以躋身其間,但是問題是,它們改變了什麼嗎? 閱讀與拯救並置,是特殊年代的產物。今天的閱讀,不可能也無需承擔這樣的重任。只是,當年的流行,現在回頭看,有一些依舊堪稱經典;而今天的暢銷,怎麼越來越速起速落? 寫作《卡薩諾瓦是個書痴》的美國作家曾經發問︰“到底是誰先出現的,糟糕的編輯還是糟糕的閱讀?”譯者王藝借此說,這句話可以換個主語發問︰到底是誰先出現的,低水平的閱讀還是低水平的寫作?這些都需今天的出版者、寫作者與閱讀者重新思考。 當年拜訪三聯書店的範用先生,很欽羨他讀書無禁區的態度,現在听學者止庵說讀書之道,倒覺得是個警醒︰如何做一個泛娛樂化時代的普通讀者,止庵的認真體現在兩點,“一是我在讀的時候認真,第二個是我讀的時候想我要不要認真地讀。”(孫小寧) “30年30本書”文史類讀物(《深圳商報》評選) 1 《萬歷十五年》,(美)黃仁宇/著 ,中華書局,1982年版 2 《第三帝國的興亡》,(美)威廉‧夏伊勒/著,董樂山/譯,世界知識出版社,1979年版 3 《傅雷家書》,傅雷/著,三聯書店,1981年版 4 《第三次浪潮》,(美)阿爾溫‧托夫勒/著,朱志焱等/譯,三聯書店,1984年版 5 《寬容》,房龍/著,迮衛等/譯,三聯書店,1985年版 6 《釋夢》,(奧)弗洛伊德著,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 7 《一九八四》,(英)奧威爾/著,董樂山/譯,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 8 《廬山會議實錄》,李銳/著,春秋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9 《美的歷程》,李澤厚/著,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10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捷)米蘭‧昆德拉/著,韓少功、韓剛/譯,作家出版社,1987年版 11 《顧準文集》,顧準/著,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2 《陳寅恪的最後20年》,陸鍵東/著,三聯書店,1995年版 13 《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吳思/著,雲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4 《百年孤獨》,(哥倫比亞)馬爾克斯/著,黃錦炎/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年版 15 《朦朧詩選》,閻月君、高岩、梁雲、顧芳/編選,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 16 《丑陋的中國人》,柏楊/著,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 17 《日瓦戈醫生》,(甦)帕斯特爾納克/著,力岡、冀剛/譯,灕江出版社,1986年版 18 《白鹿原》,陳忠實/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版 19 《1932—1972年美國實錄︰光榮與夢想》,(美)威廉‧曼徹斯特/著,廣州外國語學院翻譯組/譯,朔望、董樂山、關在漢/校,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 20 《圍城》,錢鐘書/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 21 《瓦爾登湖》,(美)亨利‧梭羅/著,徐遲/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2年版 22 《隨想錄》,巴金/著,三聯書店,1987年版 23 《張愛玲文集》,張愛玲/著,安徽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 24《沉默的大多數——王小波雜文隨筆全編》,王小波/著,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25《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美)塞繆爾‧亨廷頓/著,周琪等/譯,新華出版社,1999年版 26 《城堡》,(奧)卡夫卡/著,湯永寬、陳良廷、徐汝椿/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年版 27 《西方哲學史》,羅素/著,何兆武、李約瑟、馬元德/譯,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 28 《金庸作品集》,金庸/著,三聯出版社,1994年 29 《增長的極限》,(美)D‧梅多斯等/著,李寶恆譯,“走向未來叢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 30 《外國現代派作品選》,袁可嘉等/選編,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1984 30年生活文教類部分圖書(中國圖書商報評選) 1 《新華字典》,商務印書館1957年版 2 《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 3 《古文觀止》,吳楚材 吳調侯選/中華書局1978年版/1.90元(岳麓書社2005年版;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4 《談談學寫鋼筆字》,龐中華著/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80年版 5 《BASIC語言》,譚浩強 田淑清編著/科學普及出版社1980年版 6 《家庭醫學全書》,上海第一醫學院《家庭醫術全書》編委會編/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年版 7 《性知識手冊》,阮芳賦主編/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5年版/2.50元(1988年修訂本第二版,人民衛生出版社與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共同出版) 8 《許國璋英語》(1至4冊),許國璋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1年版 9《登上健康快車》,洪昭光 胡大一 向紅丁著/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 10 《人體使用手冊》,吳清忠著/花城出版社2006年版 11 《從頭到腳說健康》,曲黎敏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08年版 12 《英語九百句》,美國英語服務社組織編寫 常敘平譯注/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 30年優秀科普翻譯圖書(中國科普作協翻譯委員會評選) 《寂靜的春天》、《只有一個地球》,有數學方面的《古今數學思想》,物理學、宇宙學方面的《物理世界奇遇記》、《時間簡史》,生命科學方面的《雙螺旋》、《自達爾文以來》,耗散結構理論的力作《從存在到演化》,愛因斯坦的名作《相對論的意義》、《物理學的進化》,比爾‧蓋茨的《未來之路》,卡爾‧薩根的《魔鬼出沒的世界》、《暗淡藍點》,科學家傳記《迷人的科學風采》、《美麗心靈》,科學與藝術方面的《GEB——一條永恆的金帶》,網絡時代的先聲《數字化生存》,博物學方面的《萬物簡史》,二十年磨一劍的《技術史》以及科學總論類的《科學革命的結構》、《科學的社會功能》、《面向全體美國人的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