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尚清/一本名為《中國不高興》的新書最近在中國大陸面市,引起坊間熱議,媒體熱捧。 據此書作者之一宋曉軍稱,他去年10月和一幫朋友在一起閑聊,後來把聊天內容整理出來,形成這本書。 所以,也許應該稱該書是一個談話記錄。 此書的全名是《中國不高興︰大時代、大目標及我們的內憂外患》。這本揚揚三十四萬字的新書之所以搶人眼球是因為它對中國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大膽,甚至有些偏激的建言。 書中觀點頗具沖擊力,充斥著諸如"撕破西方的面紗"、"西方人的自以為是,是被我們慣出來的"以及"不能任由美國綁架世界"等字眼。 該書建議中國作為一個崛起的大國應該"持劍經商",中國對西方要"有條件地決裂",不應一味地討好、逢迎、跟西方接軌。 從“說不”到“不高興” 美國《時代》周刊在3月20日的報道中稱,《中國不高興》是繼1996年《中國可以說不》一書發表以來又一部不滿西方尤其是美國對中國影響的民族主義暢銷書。 1996年出版的《中國可以說不》曾風靡中國大陸,青年知識分子幾乎人手一冊。 "說不"的作者之一張小波回憶說,當時是受了日本出版的《日本可以說不》啟發,加之"中國威脅論"在美國興起,促使他和其他幾名年輕學者重新思考美國以及中國應該如何面對美國。 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中國可以說不》一書在中國走上改革開放之路後首次激發了針對西方的民族主義思潮。 13年後,當年發表《中國可以說不》的幾名"憤青"重新聚首,對北京奧運前後一些西方國家和政界人士因人權和西藏問題抵制奧運、"圍堵"中國的作法再次抒發義憤之情。 該出手時就出手 和《中國可以說不》的相對內斂明顯不同的是,《中國不高興》開始提倡主動出擊,作者之一王小東在談到中法關系時明確提出"懲罰外交"的概念。認為既然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對中國采取的翻雲覆雨、出爾反爾的態度,就要旗幟鮮明地去懲罰報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