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跨越彩虹-贝多芬的感恩颂歌/教導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你快樂嗎?
發佈時間: 2/15/2010 12:31:42 AM 被閲覽數: 387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跨越彩虹-贝多芬的感恩颂歌

     
晚期的贝多芬贫穷潦倒,身体健康每况愈下,虽争得侄子的监护权,却与其关系极其紧张。1816年后,唯一与外界联 系的是他的仆人,他在笔记本上写着:“在这世界上我一无朋友,是如此地孤单……”
幸亏此时俄国王子加列钦特写信给贝多芬,愿付好的报酬以求一至三首新的四重奏。贝多芬并没立即着手作曲,直至完成第九交响乐后,才投入全部精力写下了巅峰之作:最后的五部四重奏(第12到第16号四重奏),这是他一生音乐创作的总结。
贝多芬那时两耳已完全失聪,人生坎坷不堪,但真是如此,他完全封闭了与外界的交流,把内在的心灵倾泻在音符之中,据说他常边哭边写,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向世人奏出了最强音。
当他的第12号四重奏在维也纳上演时,听众困惑不解,评论家经过研究后才认为“贝多芬表现的是一个新世界,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孤独的流浪者,在深渊的边缘或在黑暗的夜色中,他唤醒了美丽升起的天堂,在阳光下所有的生物变得灿烂辉煌……”
他的第15号四重奏,作品第132号中的第三乐章-感恩颂歌,尤为人津津乐道。
贝多芬在这个慢板乐章的开头写道:“一个病愈者对上帝的感恩颂歌。”并注上:“利第安调式”
1824年到1825年间,贝多芬差点因疾病丧生,他长期患有支气管炎,双目曾失明过。在病愈后,他创作了第15四重奏,并把对上帝的感恩溶在第三乐章中。
利第安调式属于教会中世纪的一种音阶构成,与祷告有关,具有宗教的神圣之感。
在这个感恩乐章中,贝多芬以慢快的节奏作对比,慢节奏表达出虔诚的感恩之情,如一个人独自面对上帝时的诚心祷告,圣歌般缓缓从心里流出,毫无任何人为的修饰。随后以较快的节奏展现“感到新的力量”,是一种大病初愈之后,感受到上帝大爱的喜乐之情。此后再现慢节奏的感恩祈祷,和较快节奏的喜乐之情。最后进入“更加充满感情”的结尾部分,以感恩祈祷的旋律做双旋律的赋格处理,发展至最强奏的持续长音,再归入平静而结束。
在这个长达15至20分钟的乐章里,无论听众是否是基督徒,都能清楚地感到贝多芬的感恩之情。其慢节奏的感恩祷告之纯洁优美,足以使人触摸到作曲家的灵魂深处。当一个又穷又聋的老人,在大病初愈之后,孤寂独影地谱下他最真挚的情感,发出了感人泪下的天堂之音。
1826年贝多芬的侄子自杀未遂,触犯当时的法律,被赶出维也纳,贝多芬自疚难当,决定和侄子一起去外地,途中感受风寒,在年末被迫返回维也纳,几个月后,在1827年离开人间。
每当我们不如意之时,不妨听一听这首催人泪下的感恩之乐,以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和不快。/庭榕


   

 

教導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 

                                                9-2-2010

作者: 施達雄牧師

最近偶然的機會讀到有關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故事,從他的經歷看出親子關係對於一個人日後之成就有多麼大的影響力,很值得與諸位分享。

愛因斯坦在童年和少年期就不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他到三歲才會說話,到九歲口齒仍不大清晰,他的父母親以為他是個低能兒。在學校裡,他也不是一個好學生,他不喜歡缺乏彈性的學習制度和過份嚴厲的老師,老師們都討厭這個愛反抗的學生。有一個中學老師甚至曾對他說:「你將來一定沒出息!」結果他自動退學。愛因斯坦到了唸大學的年齡仍沒有顯出天才的徵兆。他退學後休學一年,才去報考「瑞士聯邦工業學院」,由於成績太差沒有考上,補習一年後再次應考才被錄取,但是愛因斯坦在大學時代依然是個叛徒。他不去上課,只讀自己愛讀的書;他常常在實驗室裡無事忙,不時激怒他的老師。有一位著名的數學教授為他取名「懶狗」,他平常懶得記筆記,靠借閱同學的筆記才勉強通過畢業考試…..。做父母親的人能從這個故事獲得什麼啟發呢?我們必須承認有些人小時了了,有些人卻是大器晚成。愛因斯坦幸而獲得父母持續關懷鼓勵,其父母親沒有在兒子退學時冷落他或叫他在家裡經商,否則豈不埋沒了一個曠世天才?其實,我們必需知道魯鈍、反抗、退學、落第不一定是沒有出息,做父母決不可放棄使子女接受最好之教育的權利,說不定今天的「壞」孩子就是明天的愛因斯坦第二呢!

不可否認的事實那就是親子關係,對於一個孩子來日的成就會有極大的影響。老牧人最近收到中壢浸信會的週報,其中有一篇以「親子教育的祕訣」為題目之短文,向為人父母的人提出建言,老牧人特別轉述它,期望對諸位有所提醒與助益:

Ø   不要讓電視教壞小孩:孩子猶如一塊吸水海綿,吸引超乎大人想像的錯誤經驗。

 為孩子挑選合適節目,陪伴他看電視。

Ø   從小教導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習慣必需從小開始教育,當父母看見不對的事就

 要立即指正,孩子就會馬上學到對的經驗。

Ø   欣賞孩子的長處,不要挑缺點: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長處,不要比較,不要挑剔

 孩子毛病,這會讓孩子無所適從,甚至覺得父母不愛他。

Ø   三歲不是訂終身,教育是一輩子的:教育是一輩子的,如果父母以為「三歲就訂

 終身」,難道認為過了三歲就不需要再教育孩子嗎?「三歲訂終身」是希望父母

 了解孩子的學習是從一出生就開始的。

Ø   完美主義讓孩子更憂鬱:為了追求完美父母與孩子不停地承受學習的壓力。孩子

 本身若是完美主義的性格,從小就嚴格自我要求,競爭心強,無法接受失敗。請

 父母改掉完美主義的迷思,如果孩子不快樂,再多的優秀換來都是痛苦的生活。

可敬可愛的弟兄姊妹!當您得悉愛因斯坦的童年,青少年時的故事,當您讀了老牧人引述中壢浸信會週報中的短文時,您可否因此重視且有效的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使您的子女因您的明智而奠定他們成功的人生基礎呢!

教導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箴二十二:6 這是為人父母當負的責任,也是當有的決心與智慧!

老牧人祝福你平安喜樂

 

kong winnie:  一首我很喜歡的詩歌,希望與您分享 

 足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mozxy81BYg&feature=related

 

 

 

 

你快樂嗎?其實你也可以活得很快樂!

 

 

 

                   13-2-2010(年三十)

 

 

作者: 施達雄牧師

  「你快樂嗎?」如果你不想成爲不快樂的人,你就要用心培養自己有快樂的人格特質,不必羡慕快樂的人,你一樣也可以成爲一個快樂的人。成爲一個快樂人的條件不會很多,不需花錢購買入場券,也沒有高門坎,只看你的心態。老牧人提供你應當且有的正確心態,期許能幫助你果真成爲活得很快樂的人。
  

   第一、要用積極的眼光看環境。如果我們要有快樂的心境,聖經說:「眼有光,使心喜樂。」(箴十五:30)這裏所說「眼有光」有另一種版本翻譯爲「眼睛看美好的一面」,意思是要用積極的眼光看環境,一個懂得用積極眼光看環境的人。心中才必然會有快樂。同樣一種處境,有的人會怨天尤人,有的人卻會心存感恩,這是不同的處世觀,所導致的不同結果,人之所以憂悶,往往是著眼事物的黑暗面,有人之所以快樂,是因爲看事物之美好的一面。有一家賣甜甜圈的商店,挂了一個招牌,寫著「樂觀者和悲觀者之間的差別十分微妙,樂觀者看到的是甜甜圈,而悲觀者看到的是甜甜圈中間的洞。」事實上,有很多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爲他會找理由來抱怨,早上醒過來就開始抱怨天氣不好,不論冷暖、陰晴都有理由可抱怨。老牧人與諸位分享在一本雜誌讀到一則故事-某人的孩子得了重病,醫生搖頭對孩子的父親說:「看樣子我是救不了他了,你還是快點準備後事吧!」孩子的父親傷心地訂做了一個精致的小棺材,沒想到在醫生鍥而不捨的努力之下,孩子的病居然好轉了,出院那天,大家都來向他道賀,慶賀他孩子能死裏逃生,孩子的父親在致謝詞時,竟然失望的口吻說:「只可惜訂制的棺材不能退,平白損失不少錢,真冤枉。」事實上,有人在無瑕疵的事件中找缺點,所以不快樂,有的人在不幸的遭遇中找到生機,所以快樂。快樂與否完全在乎你的心態。

  第二、要能心存感恩。「謝謝」常出口,感恩成自然,凡事對人常存感恩的心,因此就有很好的人際關係,就容易快樂起來,有一次許多男工從田裏工作回來,只看見桌上堆了許多稻草,就問煮飯的老婆婆爲甚麽發脾氣?老婆婆說:「我煮了這麽多年飯,你們毫無表示,所以今天就讓你們嘗嘗稻草,看你們有沒有感覺。」據說,俄國沙皇時代,貴賓們吃完飯,一定要把廚師請來,好好向他致謝,這種精神值得提倡。我們中國人一向比較含蓄,雖然內心感激對方也不太習慣說出來。事實上,對人常說一聲「請、謝謝、對不起」必須出於誠,久久成習慣,不但能給聽的人得鼓勵,安慰,也會使自己活得更快樂。試試看,在辦公室、家庭、教會中,向人常存感謝的心,你必然會活得更快樂!
  
  第三、要懂得知足。中國人說:「知足常樂」一個人欲望若得節制,就是快樂的開始,正如古人所說:「知足者身貧而心富,縱使身處困境,仍然不改其樂,不知足者,縱使身處天堂,仍不能稱心如意。」有一位基督徒醫師在他的診所挂了一個寫著「知足常樂」的匾額,很值得與諸位分享,他且強調:「想想疾病苦,若無病即是福。想想生活苦,達觀即是福。想想亂世苦,平安即是福。想想牢獄苦,安份即是福,爲人在世一生中,無病無災應知足,煩惱都因想不開,憂愁只爲看不破。本是長壽人,自使命短促,奉勸世間人,知足便常樂。」一個懂得知足的人,必然會活得快樂,早期流行一首基督徒的謝飯歌,歌詞中有一段說:「有人能吃沒有飯(窮困),有人有飯不能吃(生病),如今我有飯又能吃,感謝上帝大宏恩。」這就是聖經上所說,有衣有食,就當知足之含意,懂得知足,真的知足,你會成爲真正快樂的人。

  第四、要接受耶穌天天借著禱告與上帝交往。這是最重要的快樂來源,古今中外,多少見證人見證接受基督信仰之後得到生活中的快樂,是源源不絕、生生不息。就以保羅爲例,雖然他被囚禁於腓立比的監獄,但他並不視爲不幸、倒楣而自憐,更不致淪落於灰心頹喪、自暴自棄、怨天尤人的境遇中,他反而在兩腳上了木狗,雙手帶鐵鏈的監獄內禱告,唱詩讚美上帝,在感恩的歌聲中,地大震動,監獄門大開------感恩喜樂的心能突破困難,敞開監獄的門,保羅不僅教導人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的生活原則,他是一位真正接受耶穌,天天與向祂交往禱告,而心中充滿了快樂的人,你想有一個快樂的生活嗎?聖經說:「但願使人有盼望的上帝,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借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十五:13)一個接受耶穌,在心中必然懂得天天借著禱告,將重擔憂慮卸給上帝的人,必然是一個快樂的人。
  你是不是快樂的人,就要看你是否有正確的心態,更要看你內在有無快樂的泉源,但願你能用快樂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

  老牧人祝福你平安喜樂。

新年快樂!願明年成為你燦爛光輝的一年。

 

kong winnie:  一首我很喜歡的詩歌,希望與您分享

以感恩為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OFZIxplroI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打开黑暗的角落/癱瘓得醫治‏/忙碌/你愛我嗎?
  • 生命的执着/舊約對于耶稣基督的預言/不當縱火犯/感谢儒教原教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