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台灣還沒統一,福建在鬧獨立?不了解福建人的人是不會了解台灣這個社會的
發佈時間: 10/25/2006 2:03:45 AM 被閲覽數: 162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台灣還沒統一,福建在鬧獨立?不了解福建人的人是不會了解台灣這個社會的

萬維    作者: 佚名    2006-10-19

 

oooooooooooo最近福建民間可是已經有好多人在組織社團了,敢說話敢拼搏是我們的個性。 福建現在湊合及格的成績單完全是靠自己拼出來的,也難怪台灣社會對內地會那樣,上頭確實不了解不重視福建人,一句話說的很明白,不了解福建人的人是不會了解台灣這個社會的,說的難听點,如果不重視福建人,不了解福建人的想法,不僅台灣問題無法解決,最終還將失去福建,不信,讓我們走著瞧。

福建現有人口3488,民族成份共有48,漢族人口居多;47個少數民族人口為58萬人,1.67%。在少數民族人口中,畬族最多;35萬人左右,佔全國畬族人口,台灣居民中福建籍的同胞達80%以上,香港第二主籍地,遍布新加坡東南亞各國的福建人更是第一位,在經濟上福建籍的則是根本上控制了這幾個國家,這幾個國家前幾位幾乎都是福建人,美歐日現在就更不用說了,原來人數稍微少于廣東,現在則是大大的超過,只要你是福建人,在世界任何角落都能踫到自己的親人,都能得到他們社團的幫助,在世界範圍內,華人富翁里頭,財富數量,福建籍的是遠遠超出其他省籍的,現在在全國各地投資的台商,港商,海外華人又有多少是福建籍的,至少佔60%上,又有多少是本土福建人出去的投資的,幾乎各省各地都有本土福建人投資的小店,工廠,公司。只要到了清明春節,福建各地小巷那一排排掛著外地拍照的進口車就是最好的證明,福建人天生喜歡往外跑,長年出外賺錢做生意的福建本土人上千萬,佔總福建人的30%多,福建生意人基本都很低調在外的基本上都不太囂張,不太會做宣傳,但是在國內,哪個地方政府能忽視我們福建過去的商人,找不出一個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一定要為上頭做犧牲,為其他省做嫁衣,難道這就是上頭能長期幾十年忽略福建的原因,難道就因為咱的兄弟幾個在台不听話就來封鎖他老家,看看上頭對福建的投資,寒蟬啊,幾十年時間沒別的省一年的多,再看看福建每年上交的錢,更是心酸,福建是現在財政上交比下撥順差的幾個省份之一。

也許福建人少,加台灣也就6000萬一點,但是這也不能成為壓制福建的原因啊,難道是福建出的名人少,出的思想少,出的成果少,看看歷史就發現其實不然,按人口比例福建歷代出的文人才子科學家總數可是在3甲之內,現在的情況是,你不僅不支持,還拼命的壓制,天地良心啊,難道福建為共和國建立流出的汗水少,除了四川湖南江西可到了我們福建了,長征的起點,紅土地幾百萬人流的血就這麼容易抹煞,福建為中國西洋科學的進步所起的作用也那麼容易抹煞?第一個真正的大學,理工學校,第一個水上飛機,第一艘軍艦,培養出民國開國之初,到現在還影響整個大陸台灣的一大批人才,為什麼到了國之初定,就蠻橫的強制搬到山東,上海,並把所有的資源都搬遷過去。難道福建為國家整個海軍的建立發展起的作用小。

看遍民國到現在,大陸到台灣,可以發現,福建在海軍軍種出的將軍,全國沒一個地方比的上,俗話有說,無福不成船,這就是最好的寫照。開放之初,我們本土出了幾個好領導,憑借自己的辛勞,和福建人民的囑托,把戰後的福建硬生生的拉到頭幾位,各種民間交流經濟活動都很活躍,但是上頭為什麼就要那樣的把他給整下去,造成福建一撅不振到現在,再也沒有人敢出頭,敢提建議意見,派到福建的領導一批一批沒一個為福建著想,全都是鍍金後撈一票再光榮上升圓桌會議,可悲啊。請上頭別忘記了當初的三合會是什麼情況下誕生的,請別忘了後來改變中國歷史的孫文。做人真的是要有點良心啊,作為一個D,一個Z府更應該這樣,不能為了建設某個地方,而剝奪了其他地方社會的資源。否則也只是曇花一現,在這一鬧劇結束後,歷史還將延其軌道前景,不合理的一切必將被拋棄。

中國科學院院士籍貫分布

1 江甦 202

2 浙江 167

3 福建 72

4 廣東(含香港) 67

5 湖南 46

6 上海 44

7 河北 43

8 山東 40

9 安徽 33

10 江西 33

11。湖北 31

12 四川 30

13 河南...

經濟數據就不羅列了,到當地政府看看文件,投資比例就清楚了,當然在國內的福建人應該是可以看見的。

 

 


上兩條同類新聞:
  • 龍應台:我怎麼上陳水扁這一課/一個甘犯眾怒的微小聲音
  • 秋季吃點“五仁” 包括杏仁、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和瓜子仁:滋養肝腎 潤燥滑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