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进化论》中的“三个世界”
2009年,纽约明镜出版社出版了《普遍进化论》一书。在这本书中,严家其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这“三个世界”是物質世界、觀念世界和规范世界。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哲学家卡爾•波普爾(Karl Raimund Popper﹐ 1902-1994年)提出了“世界1﹑2﹑3”的理論。波普爾的“世界1 (World 1)”是指物質物體的世界﹐包括人腦在內。“世界2 (World 2)”指動物和人類各種心理現象構成的世界﹐包括由情感﹑意識﹑潛意識和無意識到心理世界。“世界3 (World 3)”是指人類心靈產物的世界﹐包括“用語言簡潔陳述的人類知識”和“尚未用語言系統闡述的那些問題﹑理論和論據”構成的世界。波普爾把“錯誤的問題﹑理論﹑論據”也包括在“世界3”中。
严家祺所说的“规范世界”,不是“观念世界”,也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普遍进化论》一书在研究各种可能的“大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當代化學和生物學中的“文庫技術”(Library Technology)时,提出了“规范世界”的存在。
现实世界是由物質世界和觀念世界组成的。人头脑中的观念,即使是梦境,幻觉,想象,都存在于现实世界中,是现实世界中与人脑相联系的现象。物質世界中的存在﹐通過人的感覺﹑理智進入觀念世界﹐我們能看到太陽﹐但看不到太陽系﹐通過對太陽及對金星﹑火星﹑月球等的天文觀察﹐通過理智分析行星和月球等的運動規律﹐我們就能形成太陽系的觀念。細菌﹑病毒﹑分子﹑原子也存在於物質世界中﹐我們用肉眼不能看到它們﹐但通過顯微鏡和其他儀器﹐我們可以感知它們的存在﹐通過理智分析﹐可以形成有關細菌﹑病毒﹑分子﹑原子的觀念。規範世界中的存在﹐有些可以借助於類比﹐認識到它們的存在﹐但規範世界中更多存在﹐如π和e 的(無限)精確值﹑各種可能的對稱結構﹑各種可能的空間分佈﹑各種可能的演化模式﹑各種分形圖案以至各種可能的蛋白質結構﹑各種可能的微生物形態﹑各種可能的建築結構﹐只能通過人類的理智﹐進入觀念世界。
人類所進行的各種各樣的“設計”-----建筑設計、電路設計、藥品設計、人造物種設計,都是在規范世界中尋找“特定時空結構”模式的過程,是使規范世界中的“特定時空結構”模式通過人類的理智﹐進入觀念世界、并把它描繪在“設計圖紙”上的過程。
当規範世界中的某一“存在”,進入觀念世界後,也就是人类有了一种“新发现”後,人们只要创造一定的条件,就可以把这些“存在”物化。
(图)现实世界(物质世界和观念世界)
和“规范世界”的关系
在《普遍进化论》一书中,严家祺為了避免與我们平常所说的“理念世界”、“思想世界”、“精神世界”等概念混淆﹐把“規範世界”定義為“已经发现的和尚未发现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的形式、结构、系列、程序的总和”, 已经发现的部分进入了人类的“观念世界”或“物质世界”,而其“原型”仍在“規範世界”中。所谓 “规范”(norm),是指 “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必然出现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形式,结构,系列或程序。” “规范存在”不是人的理念的产物,而是先于人的理念、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些必然的形式,结构,系列或程序的存在。“規範世界”包括已成為人類確定性知識的“觀念”或“理念”的原型﹐包括尚未被人類發現的“規範存在”。与波普爾“世界1、2、3理论”不同,“規範世界”不包括波普爾“世界3”中東那些“錯誤的問題﹑理論和論據”。
“規範世界”不同於“理念世界”﹑“思想世界”﹑“精神世界”。人類的各種觀念﹑思想﹑作夢﹑幻覺﹑想像以及電腦網絡中的“虛擬世界”﹑“魔幻人生”等等﹐都屬於波普爾的“世界2”。與“規範世界”相對應的是“現實世界”。“現實世界”包括我們週圍的“物質世界”以及“觀念世界”。“觀念世界”是人類的各種觀念﹑思想和一切精神現象構成的世界。
“規範世界”包括已成為人類確定性知識的“觀念”或“理念”的原型﹐包括尚未被人類發現的“規範存在”,如人类现在还不知道的“圆周率π”小数点的1亿亿位後面100位的准确数字(通過高速計算機計算﹐现在可以算出π在小數點後一萬億位的數值)、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第120号元素(現在已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從95號到116號的“人造元素”﹐其中114號元素是俄羅斯、美國科學家在1998年合成的﹐僅僅存在了30秒鐘)。碳元素的許許多多可能的結構(除石墨﹑金剛石﹑用人工合成的多种“富勒烯分子”外,还存在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碳原子以籠狀方式形成的未知分子)。
當代化學和生物學中的“文庫技術”(Library Technology)﹐可以說是承認一個不依賴於人﹑客觀的“規範世界”存在的前提下發展起來的。若干單元通過排列﹑組合都可以形成巨大數量的個體﹐這些個體在高一級層次上又可以排列﹑組合﹐形成高一層次的新的﹑巨大數量的個體。不同元素的原子可以組成分子﹐小分子可以組成大分子。二十種氨基酸可以組成數量巨大的﹑形形色色的蛋白質分子。各种分子的可能组合,构成“分子文庫”。 各种组成蛋白質分子的可能组合,构成“蛋白質文庫”。同樣可以形成核酸文庫﹑細菌文庫﹑抗菌素文庫﹑糖文庫﹑酵母文庫和微生物文庫。這些文庫中的對象﹐有些早在自然界中存在﹐更多的在自然界中從未存在。用文庫合成方法﹐就可以製造出這些在自然界中從未存在的物質或微生物。然而,规范世界中的“存在”,并不是任意的。只有在数学上可能的“空间构象”,它的“原型”才是“规范世界”中的“存在”,才可能在“物质世界”中“物化”。這種方法今天已在製藥工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這就是說﹐那些在自然界中沒有的化合物﹑生物大分子﹑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和抗菌素﹐它們的結構都可以通過科學分析把它設計出來﹐即在“規範世界”中找到它們﹐然後用“文庫技術”把它們一一合成出來﹐使它們一一“物化”﹐從“規範世界”進入“現實世界”中來。
《普遍进化论》是一本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著作, 在《普遍进化论》一书中,严家祺还用“规范世界”的理论,分析了“理想”和“正义”概念,分析了柏拉图的“理想国”、康德的“道德学说”、各种“乌托邦主义”、各种意识形态以及人类社会中“理想主义”的形成、“理想主义”和“社会现实”的冲突等问题,分析了“社会进化”的不同模式。
(2010/04/27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