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不同的邏輯︰中國斥巨資的全國“申遺熱”與英國的暫緩申遺
發佈時間: 8/13/2010 10:19:44 PM 被閲覽數: 158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不同的邏輯︰

中國斥巨資的全國“申遺熱”與英國的暫緩申遺

 

網易
 
  隨著“中國丹霞”地貌成為中國的第40項世界遺產,一場全國“遺產熱”再度掀起。“中國丹霞”項目負責人稱“申遺”花費十幾億很“值”,旋即引起爭議。其實,“申遺”花費值不值見仁見智,更值得關注的其實是“申遺”背後的操作思路。作為同樣擁有眾多自然文化遺產的英國,在對待“申遺”的態度和其保護這些遺產的做法上,都有著和中國不一樣的邏輯。[詳細]

  受歡迎的“世界遺產”稱號

  


  


  上圖︰中國廣東丹霞山;下圖︰英國“巨石陣”遺跡。


  中國“世遺”數世界第3,備選名單“排到下世紀”

  今年聯合國舉辦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河南省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和“中國丹霞”地貌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共有40項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成為“世界遺產”。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網站公布最新數據,中國“世遺”數量僅次于意大利(45項)和西班牙(42項),排名世界第三。

  雖然已有為數不少的“世遺”,但中國人對“申遺”的熱情似乎從未停止過。1999年至2004年提交了“申遺”申請的城市數量,就翻了3倍多。據公開資料統計,目前列入預備申請的項目(含多個“跨省區捆綁”)算下來列入預備清單的景觀、古跡可達100個。由于每國每年只能分別提交1個自然或文化遺產的名單,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司官員郭旃就表示,“中國申遺大隊已排到下世紀的門檻。”

  英國“世遺”全球第7,文化部呼吁“申請”緩一緩

  作為歐洲自然文化遺產大國之一的英國,在“申遺”上就表現得比中國“保守”得多。英國和中國同期開始“申遺”,但至今只積累了28處“世界遺產”(包括1處跨國“世遺”)。1990年起,幾乎每個國家都對“申遺”熱情高漲,讓“世遺”數量從1990年的335個躍升至今天的近900個,英國不少“世遺”稱號也在此時期獲得。

  2008年,響應民眾需求,英國政府對以往“申遺”政策進行公開質詢,並通過報告公布了平均“申遺”費用——“申遺”花費約40萬英鎊,年維護費用約15萬英鎊;此外,報告還認為“世遺”在推動當地旅游和經濟復甦方面的作用被夸大。曾積極主張將教堂改為社區健身中心、時任英國文化部(DCMS)大臣的伯納姆還表示,擁有27個(2008年)“世界遺產”的英國人是幸運的,但現在我們也要來想想,是否應該將申請緩一緩。

  申請和保護“世界遺產”誰來管

  


  


  上圖︰河南嵩山一景;下圖︰甦格蘭哈德良長城。


  中國︰文物局建設部一起管,登封項目曾“打架”

  在中國,國家文物局和建設部,都是“申遺”的主管部門。只有景區內的歷史建築是由國家文物局管轄,景區的管理歸口又是建設部(城建司);文物局負責“文化遺產”、建設部負責“自然遺產”和“雙遺產”申報。但由于沒有統一的管理部門,“申報”之後的遺產管理工作大多都是地方政府各自負責。

  剛剛“申遺”成功的河南登封項目,就差點因建設部和文物局“打架”而與“世遺”失之交臂。據“天地一中”項目的總負責人郭黛透露,登封項目向聯合國提交文本後,發現建設部也在啟動“五岳”項目,而“五岳”的“申遺”文本和文物局主導的“嵩山”項目有重合之處。按照規定,同一類型項目不能重復申請,這讓項目組不得不放棄原文本“另闢蹊徑”。

  英國︰申報監管都歸文化部,12個政府共管也不出亂子

  在英國,文化部(DCMS、全稱“文化傳媒體育部”)是“世遺”申報的主管單位。包括甦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在內的各個行政單位可以提名自己轄區內的名勝古跡,由文化部統一審批篩選並最終提交。但申請名號不是文化部唯一責任,保護、檢查和整治遺產也是其職責範疇。

  橫跨英格蘭、涉及12個地方政府的哈德良長城管理堪稱為榜樣。1996年,遺跡的所有產權人成立管理委員會,每半年開會商討落實管理,監督和統一的工作則依然交給由文化部委托的英格蘭遺產組織負責。由于責權相對明晰、有統一監管機構“看門”,延綿數百里的哈德良長城即使在經濟發展落後的地區,也得以堅守“不破壞遺址”的原則,甚至有必要時停止向游人開放部分保護區。

  “世界遺產”不便宜,誰來出錢

  


  


  上圖︰雲南麗江古城;下圖︰英格蘭歷史名城巴斯。


  中國︰地方政府貸款“申遺”,門票收入僅10%投入保護

  “申遺”的經濟效益,幾乎已成了“世界遺產”最重要的關鍵詞,但“申遺”其實是個耗費巨大的工程。在中國,作為主管部門之一的文物局只負責督查各地“申遺”條件是否符合,對各地經費既不作要求也沒有統計,更沒有義務支持支持。“申遺”前期投入巨大,地方政府大多采取先貸款“申遺”,再靠門票等收入償還的方式。

  “中國丹霞”項目號稱花費十幾億,廣東丹霞山光為對環境整治就貸款1.2億,湖南山花費的成本第一。湖南建設廳副主任王曉良透露,“把一條省級公路的17公里遷出景區就動用了幾個億”。“申遺”資金來自地方財政、省級財政和國家財政,但“有國家撥款的2000萬”。當地一名管理處人員坦言,“幸虧申遺成功,不然欠下的債恐怕我們這輩子都還不完”。(據《每日經濟新聞》)

  而“世遺”申請下來後,按照國家旅游局規定的國家標準,景區只需撥出門票收入里僅10%用作保護。更多的投入,則花在諸如將民居修成“和風景相協調”風格等地方。

  英國︰基金會注資“申遺”,發彩票收會費多渠道融資保護

  無可否認,充足的資金對“申遺”和遺產保護,都必不可少。40萬英鎊是項目成功“申遺”的平均資本,而“世遺”景區年均運營費用約為60萬英鎊。在甦格蘭的Colchester,“申遺”項目組正在積極游說,希望得到市政廳注資啟動申請項目。事實上,據英國政府委托普華進行的審計報告顯示,英國大多數城市“申遺”時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地方財政撥款和各種(官方和非官方)基金會。

  英國國內有各種長期致力于自然景區和歷史遺跡保護的機構,他們一方面就依靠多渠道資金維持運營,另一方面不時為各種遺跡提供資金(不僅是“申遺”項目)。如長期與文化部合作的Historic Scotland,則通過發行彩票、收取會員費和遺址門票,以及從事農業經營等與遺產物境有關的經濟活動中籌得常規資金。在對“世遺”項目的後期保護上,英國國內的大型慈善機構和基金會(如National Trust)往往更願意出錢。

  “視古跡如寶”的歐洲人,習慣于將保護遺跡與保護歷史、維護國民榮譽感聯系起來,經濟效益更多是一種現實考慮而非目的本身。在中國,申請“世界遺產”卻已幾乎等同于“發展旅游經濟”,“申遺”甚至已成為一些地方政府“破釜沉舟”。經濟先行的思路下,保護成了“申遺”的副產品,貸款申請、賣票還債的做法也變得不足為奇。

 


上兩條同類新聞:
  • 26国700代表登打士广场耍太极 贺道家太极拳社40周(图)
  • 解放军10倍音速导弹曝光 可洞穿航母/俄曝光:中国在南海可能蕴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