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基督是我的希望』純真使團民謠讚美詩 | 2010-11-14 18:24:21 | | |
Title: Christ Is My Hope Artist: The Innocence Mission Year: April 12, 2000
With Christ Is My Hope, the band applies the same musical aesthetic to an assortment of Christian hymns and traditional spiritual songs, but in a way the result is the opposite: Here the band is finding the everyday in the eternal. The effect of these gentle and pure folk arrangements is to humanize the material, to take lofty classical hymns ("It Is Well With My Soul," "O Sacred Head Surrounded") customarily sung by robe-clad organ-accompanied choral belters and ground the music in earthly reality with light acoustic guitar and piano backing. This is life-affirming liturgy, aimed at the soul but mindful of the body. - Evan Cater
Track Listings: 01 It Is Well With My Soul 02 O Lord of Light 03 500 Miles 04 No Storms Come 05 Christ Is My Hope 06 Morning Star 07 O Sacred Head Surrounded 08 Were You There? 09 Fare Thee Well 10 Beautiful Saviour 11 Bye-Lo (bonus)
----- all music are sampler quality only please purchase original materials ----- ----- 所有的音樂只是試聽音質請購買原裝版本-----由kenlautic张贴 @ wenxuecity
| | | | | 倪柝生和唐崇榮的“三元論”之爭,及我的領受 | | 送交者: 一根柴 2010年12月02日 [彩虹之約] | | ……這個問題首先設計當代中國教會一個公案,就是唐崇榮牧師旗下的改革宗與倪柝生-李長受名下的教會之間的爭論。這三位當中,除了李長受走得太遠之外,其他兩位都為我所尊重。倪柝生根據貼前5︰23宣稱︰“這一節聖經,明明將一個整個的人,分為“靈、魂、體”三部分。”唐崇榮的批評主要在兩方面,一說倪柝生的“三元論”將人分成“屬靈人、屬魂人和屬肉體的人”這“三種人”;二則將倪柝生的觀點視為初期教會的異端諾斯替主義的後繼者。我以為唐崇榮的批評有一些不公平或過度歸謬的成分。因為倪柝生不是將人分成三種人,而是強調人由三部分組成。這兩者之間顯然不是一回事。另外,倪柝生和唐崇榮的觀點都可以和“諾斯底主義”牽連起來,但總體上說,並非類同。但是,倪柝生的解釋顯然有些“極端”。這是解釋聖經的時候常常會犯的一個越界的錯誤——就是根據聖經經文,生硬地提出一套言之鑿鑿的神學理論;並將自己的理解完全等同于聖經的啟示。事實上,這個缺陷是倪柝生的神學,特別是唐崇榮所代表的那個改革宗神學的共同錯誤。我舉一個例子,當耶穌說“我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的時候,如果你藉此提出耶穌生命的“三元論”,就是完全瀆神的妄為。這個道理應用在貼前5︰23是一樣的。貼前5︰23並不是在給人的組成下定義,而且,πνεῦμα(靈)、ψυχή(魂)、σῶμα(體)這些概念在原文中也常常是不固定的,是多義詞。比如ψυχή,也常用來代指“生命”;而這個生命很難與從聖靈來的新生命分開(馬太福音6︰25、10︰28、10︰39、11︰29……)特別是馬太福音12︰18,“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揀選,所親愛,心里所喜悅的,我要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這里的“靈”就是貼前5︰23的ψυχή,就是“魂”。因此,保羅在這里不過是用“提喻”的方式在講人的整個生命,如同用“白宮”代表美國,用“手足”代表弟兄一樣。 以上摘自任不寐弟兄的博文︰http://blog.ifeng.com/article/8977411.html 我想到的問題是,上帝賜給我們聖經,是一個比較開放的敘事文本,不是一個系統神學,不是一個分析性的、數學的模型,哲學的體系。這是否意味著,神的智慧無法放進人的某種思維模式和框架里面。所以,如果我們經常用自己的“總結”、“歸納”、“演繹”等模式發揮出一種神學,一種理論,就會可能縮小、彎曲、或捆綁真理?自然,講道的時候,有一個邏輯框架很正常,但不能因此就將自己的提綱挈領等同于聖經本身。這只能是一種見證和個人的領受。這是“真理的發現”,不是真理本身。真理比我們的發現要大。另外一點,唐崇榮牧師用諾斯替主義的帽子蓋在倪柝生弟兄的頭上,就是用歷史上定論的異端,判斷當下未必完全能定論的神學,應該不夠謹慎,用心有些“險惡”。這也是我們的功課吧。 | 维基百科对“基督与弥赛亚”的解释有误 谢选骏 维基百科号称“自由的百科全书”,也可能太自由了,结果对于许多问题的记载和解释也就过于随意,例如,它对“基督与弥赛亚”的解释,就有失误。 (一)“基督”与“弥赛亚”并不重合 维基百科主张: “弥赛亚,天主教譯作默西亞;希伯萊語:מָשִׁיחַ,亞拉姆語:משיחא,阿拉伯語:المسيح……,是个圣经词语,与希腊语词基督是一个意思。” 我发现,这一解释是错误的、片面的。因为“基督”虽然来自希腊文对希伯莱文“弥赛亚”的翻译,但由于种种情况,“弥赛亚”一词只有部分内涵与“基督”一词的内涵相合,还有部分意思则不合。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结束的时候,希腊文“基督”拥有了希伯莱文“弥赛亚”所没有的某些内涵。 例如在《马太福音》二十二章,有记载说:“法利赛人聚集的时候,耶稣问他们说,论到基督,你们的意见如何?他是谁的子孙呢?他们回答说,是大卫的子孙。耶稣说,这样,大卫被圣灵感动,怎么还称他为主。说,主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把你仇敌,放在你的脚下。大卫既称他为主,他怎么又是大卫的子孙呢?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一言。从那日以后,也没有人敢再问他什么。(41—46节) 《路加福音》二十章也有类似的记载:“ 耶稣对他们说,人怎么说基督是大卫的子孙?诗篇上,大卫自己说,主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大卫既称他为主,他怎么又是大卫的子孙呢?(41—44节) 显然,这里的“基督”已经具有某种神性,而不仅仅是《撒母耳记》里人格化的受膏者了。这说明,新约的“基督”与旧约的“弥赛亚”,并不完全重合。 正如因为这一差异,有位叫“阿迪”的作者曾经质疑说,“难道弥赛亚就是神吗”?他认为: “弥赛亚”在希伯来语中是משיח(moshiach,词根是משח),意思是 “受膏者(被涂了油的)”。“涂油(用膏油膏)”是一种礼仪,受膏的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而作为人,弥赛亚的意思是“擦油净身的人”,或译“受膏者”、“受傅油者”、“受傅者”,也就是“被膏油浇灌的人”。“膏立”或“傅油”,也就是把膏油倒在“受膏”或“受傅”的人头上。 משיח(moshiach)及其同根词在希伯来圣经中出现过很多次,仅举几例: 撒母耳记上10:1(其中的“弥赛亚”是扫罗王,难道扫罗就是神?!): וַיִּקַּח שְׁמוּאֵל אֶת-פַּךְ הַשֶּׁמֶן, וַיִּצֹק עַל-רֹאשׁוֹ--וַיִּשָּׁקֵהוּ; וַיֹּאמֶר--הֲלוֹא כִּי-מְשָׁחֲךָ ה' עַל-נַחֲלָתוֹ, לְנָגִיד. [基督教和合译文] 撒母耳拿瓶膏油倒在扫罗的头上,与他亲嘴,说,这不是耶和华膏你(对应原文的מְשָׁחֲךָ)作他产业的君吗。 列王记上1:39(其中“弥赛亚”是所罗门王,难道所罗门就是神?!): וַיִּקַּח צָדוֹק הַכֹּהֵן אֶת-קֶרֶן הַשֶּׁמֶן, מִן-הָאֹהֶל, וַיִּמְשַׁח, אֶת-שְׁלֹמֹה; וַיִּתְקְעוּ, בַּשּׁוֹפָר, וַיֹּאמְרוּ כָּל-הָעָם, יְחִי הַמֶּלֶךְ שְׁלֹמֹה. [和合] 祭司撒督就从帐幕中取了盛膏油的角来,用膏膏(对应原文的יִּמְשַׁח)所罗门。人就吹角,众民都说,愿所罗门王万岁。 利未记4:3(其中的“弥赛亚”是祭司,难道祭司就是神?!): אִם הַכֹּהֵן הַמָּשִׁיחַ יֶחֱטָא, לְאַשְׁמַת הָעָם: וְהִקְרִיב עַל חַטָּאתוֹ אֲשֶׁר חָטָא פַּר בֶּן-בָּקָר תָּמִים, לַיהוָה--לְחַטָּאת. [和合]或是受膏(对应原文的מָּשִׁיחַ)的祭司犯罪,使百姓陷在罪里,就当为他所犯的罪把没有残疾的公牛犊献给耶和华为赎罪祭。 以赛亚书61:1(其中的“弥赛亚”是先知,难道先知就是神?): רוּחַ אֲדֹנָי ה', עָלָי--יַעַן מָשַׁח ה' אֹתִי לְבַשֵּׂר עֲנָוִים, שְׁלָחַנִי לַחֲבֹשׁ לְנִשְׁבְּרֵי-לֵב, לִקְרֹא לִשְׁבוּיִם דְּרוֹר, וְלַאֲסוּרִים פְּקַח-קוֹחַ. [和合] 主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因为耶和华用膏膏(对应原文的מָשַׁח)我,叫我传好信息给谦卑的人,(或作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医好伤心的人,报告被掳的得释放,被囚的出监牢。 出埃及记40:9(其中的“弥赛亚”是圣所,难道圣所就是神?!): וְלָקַחְתָּ אֶת-שֶׁמֶן הַמִּשְׁחָה, וּמָשַׁחְתָּ אֶת-הַמִּשְׁכָּן וְאֶת-כָּל-אֲשֶׁר-בּוֹ; וְקִדַּשְׁתָּ אֹתוֹ וְאֶת-כָּל-כֵּלָיו, וְהָיָה קֹדֶשׁ. [和合] 用膏油(对应原文的שֶׁמֶן הַמִּשְׁחָה)把帐幕和其中所有的都抹(对应原文的מָשַׁחְתָּ)上,使帐幕和一切器具成圣,就都成圣。 民数记6:15(其中的“弥赛亚”是无酵饼,难道饼就是神?!): וְסַל מַצּוֹת, סֹלֶת חַלֹּת בְּלוּלֹת בַּשֶּׁמֶן, וּרְקִיקֵי מַצּוֹת, מְשֻׁחִים בַּשָּׁמֶן; וּמִנְחָתָם, וְנִסְכֵּיהֶם. [和合] 并一筐子无酵调油的细面饼,与抹油(对应原文的מְשֻׁחִים בַּשָּׁמֶן)的无酵薄饼,并同献的素祭和奠祭。 以赛亚书45:1(其中的“弥赛亚”是波斯王古列,难道古列就是神?!): כֹּה-אָמַר ה', לִמְשִׁיחוֹ לְכוֹרֶשׁ אֲשֶׁר-הֶחֱזַקְתִּי בִימִינוֹ לְרַד-לְפָנָיו גּוֹיִם, וּמָתְנֵי מְלָכִים, אֲפַתֵּחַ--לִפְתֹּחַ לְפָנָיו דְּלָתַיִם, וּשְׁעָרִים לֹא יִסָּגֵרוּ. [和合] 我耶和华所膏(对应原文的ִמְשִׁיח)的古列,我搀扶他的右手,使列国降伏在他面前,我也要放松列王的腰带,使城门在他面前敞开,不得关闭,我对他如此说。 …… 上述的阿迪言论不一定对,但是可为我们的深入思考提供一个切口。 综合其他一些看法,中文的“基督”与“耶稣”来源如下: 1、“基督”译自希腊语的Χριστός,其拉丁化的写法是Khristós或Christós,意为“受膏者”,来自希伯来语的“Moshiach”(משיח,英译“Messiah”,汉译“弥赛亚”)。 “弥赛亚”的希伯来文מָשִׁיחַ,其阿拉米语(亚兰文)形式是משיחא,阿拉伯语圣经是يسوع ,古兰经记载是عيسى。 2、“耶稣”被称为拿撒勒的耶稣或耶稣基督。“耶稣”二字音译自希腊文“Ίησους”,英文译为“Jesus”,是希腊文“Ίησους(Iēsous)”英语化后的写法,而“Ίησους”本身则是由希伯来语的“יהושע (Yehoshua)”或阿拉米语(亚兰文)的“ישוע (Yeshua)”,加以希腊语化之后,演化而来的,“יהושע”或 “ישוע” 的意思是“耶和华是救世主”,旧约的中译本音译为“约书亚“。 除了旧约意义的“弥赛亚”之外,耶稣基督还有很多头衔及其性质:人子、中保(保惠师)、大祭司、君王、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大医生、神的儿子、羔羊、好牧人(善牧)、、大卫的子孙、大卫之根、老师(音译为“拉比”或“拉波尼”)等等 。 (二)“受膏者”的历史演化 当然,如果不把旧约圣经的受膏者与新约圣经的基督全然对等起来,维基百科的以下描述一般而言还是可以接受的: “弥赛亚在希伯来语中最初的意思是受膏者,指的是上帝所选中的人,具有特殊的权力,是一个头衔或者称号,并不是名字。在圣经时代,君王和祭司有时以受膏的仪式接受委任,当其时有香油倒在当事人的头上。因此,弥赛亚一词对这些人适用。但也有些人受膏或奉派担任特殊的职位,却没有实际经过受膏仪式。例如新约圣经把摩西称为‘基督’,意即‘受膏者’,因为他曾被选作上帝的预言者和代表。(希伯来书11:24-26)后来的犹太教也用‘弥赛亚’这个词来指代那些出自大卫家系的拯救者,由他带领以色列国恢复大卫统治时期的辉煌盛世。基督教主张拿撒勒人耶稣就是弥赛亚,因为耶稣的出现,应验了许多旧约圣经中的预言;而犹太教信徒则予以否认,并仍然期待他们心中的弥赛亚来临。” 不过,根据我们的了解,“受膏者”的概念内涵其实具有不少变化的,尤其是在犹太人被掳亡国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先知书预言“受膏者”是解救万民的救主。只是这一应许由于以色列人的罪恶而迟迟不见兑现,所以受膏者的概念内涵日益具有神秘的乃至神奇的性质,但无论如何发展,这还是以《但以理书》的“受膏者”为基础的,查考旧约圣经《但以理书》,可以看到的相关原文如下: “我正祷告的时候,先前在异象中所见的那位加百列,奉命迅速飞来,约在献晚祭的时候,按手在我身上。他指教我说,但以理阿,现在我出来要使你有智慧,有聪明。你初恳求的时候,就发出命令,我来告诉你,因你大蒙眷爱。所以你要思想明白这以下的事和异象。为你本国之民和你圣城,已经定了七十个七。要止住罪过,除净罪恶,赎尽罪孽,引进(或作彰显)永义,封住异象和预言,并膏至圣者(者或作所)。你当知道,当明白,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的时候,必有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正在艰难的时候,耶路撒冷城连街带濠都必重新建造。过了六十二个七,那受膏者(那或作有)必被剪除,一无所有。必有一王的民来毁灭这城和圣所,至终必如洪水冲没。必有争战,一直到底,荒凉的事已经定了。一七之内,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那行毁坏可憎的(或作使地荒凉的)如飞而来,并且有忿怒倾在那行毁坏的身上(或作倾在那荒凉之地),直到所定的结局。”(第九章21—27节) 《但以理书》的受膏者其来有自,在它之前的旧约圣经,较早提到“受膏者”且较为集中的是《撒母耳记》,提到受膏者的地方有十六处之多,那是述说先知撒母耳先后膏立扫罗和大卫做王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那时的受膏者,还没有很强的神秘色彩。如“与耶和华争竞的,必被打碎。耶和华必从天上以雷攻击他,必审判地极的人,将力量赐与所立的王,高举受膏者的角。”“我要为自己立一个忠心的祭司。他必照我的心意而行。我要为他建立坚固的家。他必永远行在我的受膏者面前。你家所剩下的人都必来叩拜他,求块银子,求个饼,说,求你赐我祭司的职分,好叫我得点饼吃。”“我在这里,你们要在耶和华和他的受膏者面前给我作见证。我夺过谁的牛,抢过谁的驴,欺负过谁,虐待过谁,从谁手里受过贿赂因而眼瞎呢?若有,我必偿还。”…… “受膏者”出现其次之多的书卷是《诗篇》,大约有十处之多,受膏者的性质已有日益升华的倾向,如“世上的君王一齐起来,臣宰一同商议,要敌挡耶和华,并他的受膏者,说,我们要挣开他们的捆绑,脱去他们的绳索。那坐在天上的必发笑。主必嗤笑他们。那时他要在怒中责备他们,在烈怒中惊吓他们,说,我已经立我的君在锡安我的圣山上了。受膏者说,我要传圣旨。耶和华曾对我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但即使如此,依然强调“耶和华赐极大的救恩给他所立的王,施慈爱给他的受膏者,就是给大卫和他的后裔,直到永远。”……可见《诗篇》里的受膏者还是与君王和王权有关的,但其中的王权显然开始出现“超越以色列”的迹象。 除了上述相对集中的两书,旧约圣经提到“受膏者”的还有三处: 1、《历代志下》:“耶和华神阿,求你不要厌弃你的受膏者,要记念向你仆人大卫所施的慈爱。(第六章42节)这是比较原始意义的受膏者。 2、《哈巴谷书》“你出来要拯救你的百姓,拯救你的受膏者,打破恶人家长的头。露出他的脚,(脚原文作根基),直到颈项。(细拉)”(第三章13节)这是比较升华意义的受膏者。 3、《撒迦利亚书》“耶和华的话又临到我说,所罗巴伯的手,立了这殿的根基。他的手也必完成这工。你就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到你们这里来了。谁藐视这日的事为小呢?这七眼乃是耶和华的眼睛,遍察全地,见所罗巴伯手拿线铊就欢喜。我又问天使说,这灯台左右的两棵橄榄树,是什么意思。我二次问他说,这两根橄榄枝,在两个流出金色油的金嘴旁边,是什么意思。他对我说,你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我说,主阿,我不知道。他说,这是两个受膏者,站在普天下主的旁边。”(第四章8—14节)这是比较神奇意义的受膏者。 (三)“受膏者”和“弥赛亚” 我们可以发现,在新约圣经的中文译本中,“受膏者”一词和“弥赛亚”一词是交替出现的。 相比于旧约圣经的译本,新约圣经译本只有《使徒行传》一个地方提到受膏者:“希律和本丢彼拉多,外邦人和以色列民,果然在这城里聚集,要攻打你所膏的圣仆耶稣(仆或作子)。”(第四章27节)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约圣经的中译本出现了旧约圣经的中译本所没有的“弥赛亚”一词,而且新约圣经的中文译本有两处三次提到弥赛亚,并且都在《约翰福音》: 1、“再次日,约翰同两个门徒站在那里。他见耶稣行走,就说,看哪,这是神的羔羊。两个门徒听见他的话,就跟从了耶稣。耶稣转过身来,看见他们跟着,就问他们说,你们要什么?他们说,拉比,在哪里住?(拉比翻出来,就是夫子)耶稣说,你们来看。他们就去看他在哪里住,这一天便与他同住,那时约有申正了。听见约翰的话,跟从耶稣的那两个人,一个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他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门,对他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弥赛亚翻出来,就是基督)于是领他去见耶稣。耶稣看着他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约翰马太十六章十七节称约拿)你要称为矶法。(矶法翻出来,就是彼得)”(第一章35—42节) 2、“耶稣说,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神是个灵(或无个字)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妇人说,我知道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要来。他来了,必将一切的事都告诉我们。耶稣说,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第四章21—26节) 上述《约翰福音》三次出现的弥赛亚,比《使徒行传》仅仅出现过一次的“受膏者”要多:“世上的君王一齐起来,臣宰也聚集,要敌挡主,并主的受膏者。(或作基督)”(第四章26节),而且这新约仅仅出现一次的“受膏者”,还是直接援引旧约圣经而来的:“世上的君王一齐起来,臣宰一同商议,要敌挡耶和华,并他的受膏者,说,我们要挣开他们的捆绑,脱去他们的绳索。”((《诗篇》第二章2节)由此可见,新约基本上用“弥赛亚”取代了旧约的“受膏者”。 当然,新约还有些经文,也可以说间接地称耶稣为受膏者,如: “彼拉多问耶稣说,你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回答说,你说的是。”(《路加福音》二十三章3节)“彼拉多又进了衙门,叫耶稣来,对他说,你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回答说,这话是你自己说的,还是别人论我对你说的呢?彼拉多说,我岂是犹太人呢?你本国的人和祭司长,把你交给我。你作了什么事呢?” (《约翰福音》第八章33—35节)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最著名的就是《马太福音》从开始就讲述了耶稣作为王者的诞生,甚至连他的家谱包括在内。但是,新约的基督确实不同于旧约的受膏者,因为基督超越了王权、祭司等人格化的范畴,也区别于犹太人对弥赛亚的认识: “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彼拉多就对他说,这样,你是王吗?耶稣回答说,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约翰福音》第八章36—37节) 如何理解这些纷纭奇妙的现象呢?一位叫做iamone的作者,在2006年9月19日在互联网上发表了一篇短文《耶稣与弥赛亚的关系的粗略分析》,提到新约学者威列得(Wrede)认为,马可在耶稣的事迹中注入了他自己“弥赛亚秘密”(Messianic Secret)的观念,耶稣实际上从未认为自己是弥赛亚。所以,马可的“弥赛亚秘密”被用来解释为什么耶稣不多谈这问题,以及为什么旧约早就预言了弥赛亚,而犹太人却不赞同耶稣的原因。德国神学家布特曼(Rudolf Bultmann)的不少跟随者也都支持威列得的这一主张。虽然学者们对此意见纷纭,但是在圣经中,耶稣对施洗约翰问他是否是那将要来的那位的回答中可以找到答案(太11∶2-3)。耶稣提醒施洗约翰,他医病、使死人复活、向穷人传福音,足以证明他就是那一位。 (四)弥赛亚与假基督 我们还是回到维基百科,维基百科有关弥赛亚与假基督的描述说: [ 圣经旧约中上帝耶和华曾经告诉以色列人的祖先亚伯拉罕,应许的“苗裔”会是他的子孙。上帝也向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以撒的儿子雅各,以及雅各的儿子犹大,提出同样的应许。(创世记22:18;26:2-5;28:12-15;)几百年后,圣经揭示犹大的后人大卫王,弥赛亚会是他的后裔。(诗篇132:11;以赛亚书11:1,10)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证实,耶稣的确是大卫的后裔。(马太福音1:1-16;路加福音3:23-38)耶稣的世系广为人知。虽然犹太人反对耶稣,但没有人怀疑过耶稣是不是大卫的子孙。(马太福音21:9,15)可见,耶稣出于大卫的世系是没有疑问的。耶稣死后37年,也就是公元70年,罗马人毁灭耶路撒冷,把犹太人的家谱全部毁掉,从此就再没有人能证明自己是上帝应许的弥赛亚了。 希伯来语经卷有不少预言提到弥赛亚一生中的不同阶段。例如:公元前八世纪,圣经的弥迦书预言,伟大的君王弥赛亚会在称为伯利恒的小城出生。以色列有两个城都叫伯利恒。预言清楚指出,弥赛亚会生于又叫以法他的那个伯利恒,也就是大卫王的出生地。(弥迦书5:2)耶稣的父母约瑟和马利亚原本住在拿撒勒,位于伯利恒北面约150公里。马利亚怀孕期间,罗马统治者凯撒•奥古斯都下令人民回乡登记户籍。约瑟只好带着怀孕多月的马利亚到伯利恒去,马利亚就在那里生下耶稣。(路加福音2:1-7)公元前六世纪,圣经的但以理书预言,从颁布谕旨修复、重建耶路撒冷起,经过六十九个“七”的时期,称为“弥赛亚”的领袖便会出现。(但以理书9:24,25)这段时期的每一个“七”指七年。根据圣经和世俗历史的记载,重建耶路撒冷的谕旨在公元前455年颁布。(尼希米记2:1-8)因此,从那一年算起,483年(69×7)之后,也就是公元29年,弥赛亚就会出现。 而上帝耶和华就在那一年用圣灵膏立耶稣。当时耶稣成了“基督”(受膏的救主),也就是弥赛亚。(路加福音3:15,16,21,22)耶和华上帝亲自作证,表明耶稣的确是弥赛亚。耶和华曾差遣天使告诉人,耶稣就是他应许的弥赛亚。(路加福音2:10-14)耶稣在地上时,耶和华曾在天上发言,说耶稣是他所悦纳的。(马太福音3:16,17;17:1-5)耶和华上帝也赐给耶稣超人的力量去施行奇迹。 但是基督徒都知道,耶稣所说的弥赛亚,并不是犹太人所盼望的弥赛亚。因为犹太人所盼望的,是一个政治上的领袖,属于旧约时代;而耶稣的弥赛亚却是新约时代的。犹太人通过和耶稣的接触,发现耶稣不是他们期待的弥赛亚。所以,犹太人最后的结论是,弥赛亚另有其人。 ] 维基百科的上述记载都有其一定的文献依据,可是,根据犹太人的上述期待,出现了一些怎样的弥赛亚呢? 同样根据维基百科的记载: “1、公元132年,犹太教著名教士阿吉巴•本•约瑟称呼西缅•巴尔•科克巴说“这位就是弥赛亚君王!”。巴尔•科克巴位高势强,拥有一支雄兵。许多犹太人以为,拯救他们脱离罗马世界霸权之手,终止他们长期以来所受压迫的人终于出现了。可是,巴尔•科克巴却一败涂地,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更因此赔上了性命。 2、在12世纪在也门有一位犹太弥赛亚出现。当地的哈里发(即统治者)请他提出一个标记去证明自己是弥赛亚。于是这位弥赛亚建议哈里发把他斩首,他会迅速复活而以此为证。哈里发一口答允——也门弥赛亚的故事就从此结束了。在同一个世纪,有个叫大卫•阿尔罗伊的人出现。他告诉中东的犹太人作好准备,随他乘坐天使的翅膀飞返圣地。许多人相信他便是弥赛亚。巴格达的犹太人在房顶上耐心等候,虽然贼人趁机把他们的财物盗去,他们也满不在乎。 3、在17世纪,萨瓦塔伊•塞比在士每拿兴起。他向全欧各地的犹太人宣称自己是弥赛亚。基督徒也有听信他的。塞比应许为跟从他的人带来解放——方法是任由他们随便犯罪。他的亲信奉行秘密祭神仪式、赤身露体、肆意行淫,甚至做出乱伦的败行来。然后他们鞭打自己、在雪里赤身打滚,或把自己埋在冰冷的土堆里,仅露出头来惩罚自己。后来,塞比来到土耳其,给人捉着,迫他归信伊斯兰教,否则便要丧命。结果,塞比归信了伊斯兰教。他手下许多虔诚信徒的希望就此破灭。即使如此,在随后两个世纪,有些人仍把塞比称为弥赛亚。 4、在基督教盛行的欧洲,也有类似的弥赛亚在活动。十二世纪,有个名叫坦凯尔姆的人招来大批跟从者,整个安特卫普城均受其控制。这位弥赛亚自称为神,甚至把自己沐浴的水卖给跟从者喝,作为圣礼! 5、另一位打着基督教旗号的德国弥赛亚曾经得到恩格斯的高度赞许,他就是十六世纪在德国起来造反的农民领袖托马斯•闵采尔。他告诉手下的人,自己可以用衣袖把敌人发射的炮弹接住。但结果是,他手下的党徒惨遭屠杀,自己则被斩首。” 以上种种“弥赛亚的历史”,不禁使人想起了三百多年后在中国出现的义和团,尽管义和团在教义上和政治上是反对基督教的,却和“基督教的农民起义”十分相似。恩格斯赞许可以接住炮弹的德国农民与毛泽东赞许可以接住炮弹的中国农民,异曲同工。 凡此种种“弥赛亚的历史”,其实呈现的就是耶稣基督在福音书中早已预言过的“假基督”: “那时若有人对你们说,基督在这里。或说,基督在那里,你们不要信。因为假基督,假先知,将要起来,显大神迹,大奇事。倘若能行,连选民也就迷惑了。看哪,我预先告诉你们了。若有人对你们说,看哪,基督在旷野里。你们不要出去。或说,看哪,基督在内屋中。你们不要信。闪电从东边发出,直照到西边。人子降临,也要这样。”(《马太福音》二十四章23—27节) 《马可福音》十三章21—27节也有一段类似的记载: “那时若有人对你们说,看哪,基督在这。或说,基督在那里。你们不要信。因为假基督,假先知,将要起来,显神迹奇事。倘若能行,就把选民迷惑了。你们要谨慎。看哪,凡事我都预先告诉你们了。在那些日子,那灾难以后,日头要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那时他们(马太二十四章三十节作地上的万族)要看见人子有大能力,大荣耀,驾云降临。他要差遣天使,把他的选民,从四方,从地极直到天边,都招聚了来。(方原文作风)” 由上述两部福音书关于“假基督”的预言,可以看出:真基督的降临,决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变革的事件,更不是任何意义的“复国”历史,而是一个全新的宇宙过程的开始。这与犹太人关于“弥赛亚”的观念,并不吻合。这一变异,在文化上可以称为“假晶现象”,在信仰上可以称为“新约圣经”。而新约之立,是需要流血的。 2009年3月27日 /博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