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夜/战火中的圣诞节/歐洲著名大教堂/法国媒体:圣诞老人从来都是中国人 礼物都是中国造
發佈時間: 12/25/2010 9:31:04 PM 被閲覽數: 2803 次 來源:
邦泰
|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平安夜 | | | 一个无法被战争阻挡的节日:战火中的圣诞节
2010/12/23 | 一个无法被战争阻挡的节日:战火中的圣诞节 在许多国家,圣诞节象征着和平与幸福的降临。而战争一次次将人们的希望扯碎。100多年来,镜头记录下了那些身处战争阴影下的人们寻求点滴幸福的身影,使圣诞节成为了一个无法被战争阻挡的节日。
当地时间1899年圣诞,南非,布尔战争前线。在此与荷兰裔移民作战的英国士兵们用相片向远在欧洲的家人捎去圣诞问候。
当地时间1914年底,在于沙皇俄军对峙的东线战场,德国士兵们迎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头一个圣诞节。为此,他们在战壕中制作了一棵简易圣诞树。
当地时间1940年12月25日,北非,利比亚巴尔迪亚的沙漠中,英国军队发动了针对意大利人的利比亚战役,英军士兵迎着朝阳做圣诞祈祷。
当地时间1941年12月18日,德国慕尼黑,参加党卫军圣诞聚会的年轻纳粹党徒们正在听希特勒等人的讲话。那时,第三帝国正处于领土扩张的巅峰,3000公里外的莫斯科,德国军队正与苏联军队进行激烈战争。
当地时间1942年11月,欧洲,执行对德战略轰炸任务的美国飞行员们为希特勒准备了一份特别的“圣诞礼物”。二战期间,以第8航空队为主力的美国轰炸机群沉重打击了纳粹德国的军工能力。
当地时间1969年12月7日,南越德立的美国特种部队基地,巴迪-布瑞克中士(左)与指挥官埃内斯托·弗洛雷斯两人在一座空置迫击炮掩体里树起一棵圣诞树。
当地时间1980年圣诞节,爱尔兰,由于爱尔兰共和军频繁制造袭击,一名英军士兵只能在碉堡里度过他的圣诞节。
当地时间1982年12月20日,福克兰群岛战争结束后,圣诞老人为留守岛上的英国士兵送去了圣诞礼物——电视剧,雅利达游戏机,甚至成人杂志。
当地时间1915年12月,英国街头,一位从前线回家度假的士兵肩扛一棵枞树,手提马刀回家过圣诞节。
1940年12月17日,英国,德国空军的轰炸让人们的生活偏离日常。巴纳多博士家的孩子在防空洞里享受他们的圣诞聚会。
当地时间1948年11月30日,仍在重建中的柏林。人们在战争废墟边搭建了一座圣诞乐园,孩子们又一次体验到来之不易的快乐时光。
当地时间1963年12月,柏林,一群东德公民正穿过柏林墙,与他们在西德一侧的家人团聚过圣诞节。1961年8月,柏林墙建立,将数千万德国人强行分割了28年,柏林墙因此被视为冷战的象征。
当地时间1974年,一座收容塞浦路斯岛希腊族人的难民营里,几名希腊族儿童用树枝插在空炮弹壳里,制作了一棵属于他们的圣诞树。1974年的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事件,是希土两国至今仍然交恶的重要原因。
当地时间1939年12月14日,一名正要归队的士兵在伦敦火车站与他的妻子吻别。他的妻子按照英国的圣诞习俗为丈夫的军帽上插了一枝槲寄生以示祝福。
当地时间1944年圣诞,一名刚刚从前线归来的美军士兵与他的妻子拥抱,他们幼小的孩子抱着父亲的腿不放。
当地时间1971年,甲壳虫乐队著名歌手约翰·列侬与妻子小野洋子展示写着“战争结束了(快乐圣诞节)”的标语牌。这是小野洋子为列侬所作的曲名,这句话也成为反战者们呼吁结束战争,让士兵回家过圣诞愿望的代言。
当地时间1990年11月,沙漠风暴行动前夕,驻扎科威特的美国陆军第一骑兵师坦克手克林特·拉科正在睡觉,怀里是他女朋友寄来的圣诞礼物,一只泰迪熊。
当地时间2002年12月24日,在波斯湾执行伊拉克禁飞任务的星座号航母上,美国水兵格雷格·布尔金正在为一架S-3B反潜机贴上圣诞装饰——一个被飞机撞飞的卡通圣诞老人形象。
当地时间2007年12月24日,基督教圣城伯利恒圣诞教堂门外,两名巴勒斯坦警察正在站岗值勤,预防伊斯兰极端份子发动恐怖袭击。
当地时间2008年12月23日,阿富汗赫尔曼德省,驻阿英军士兵的圣诞晚会被塔利班的袭击打断,士兵们来不及脱下圣诞帽就奔向炮位向塔利班还击。幸运的是这场战斗没有造成任何英军伤亡。
当地时间2008年圣诞节清晨,伊拉克,几名美国士兵结束庆祝活动后围在营房外抽烟。
当地时间2008年12月25日,阿富汗霍斯特省萨巴利区一处美军哨所刚刚遭到来自塔利班的迫击炮袭击,一名101空降师的士兵身穿圣诞老人服站在哨所顶端警戒。
当地时间2009年12月12日,萨拉·沃尔顿在阿灵顿国家公墓拥抱她死去的丈夫詹姆斯·沃尔顿中校的墓碑。脚边是志愿者们安放的圣诞花环——圣诞节期间,总共一万五千个花环将摆满整个墓地。
当地时间2008年12月23日,华盛顿特区,志愿者们正在为越南战争纪念墙安放圣诞树,树上悬挂着附近学校的学生们为当年的战死者所写的圣诞卡。
| 法国媒体:圣诞老人“从来都是中国人” 礼物都是中国造(图)
2010/12/23 | 法国媒体:圣诞老人“从来都是中国人” 礼物都是中国造(图)
加国移民部「确认」圣诞老人为加拿大籍,不过,住在冰岛、丹麦或挪威,甚至是俄罗斯的人,可能不会服气。
全世界公认圣诞老人居住在北极,这点没有争议,然而,任何有领土在北极圈内的国家,均视圣诞老人为该国公民,且以「圣诞老人的故乡」来宣传该国的旅游业。
路透社曾为了调查「圣诞老人」是哪一国人,曾进行调查,他们分别向曾说「圣诞老人为该国人」的冰岛、丹麦、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加拿大及美国等国家,发出了「圣诞老人收」的信件,结果,只有冰岛的圣诞老人有回信。于是路透社作出结论说,「若以圣诞老人回信效率来看,冰岛最有资格成为圣诞老人故乡」。
路透社的报道一出,芬兰的「圣诞老人」也出声了,他和路透社记者通了电话,说他收到太多世界各地的来信,有可能路透社的信还埋在信堆中,并强调自己才是「如假包换」的「圣诞老人」,请记者去採访他。
丹麦人则向来认为「圣诞老人」居住在格陵兰岛上,不相信他住在邻国芬兰,芬兰外交部长一度还向北欧各国和俄罗斯发出邀请,欢迎各国到芬兰北部,说「如此可离圣诞老人更近些」,又引来一片骂声。
就在各国争夺「圣诞老人是自己人」时,法国传媒两年前突然大肆报道:「原来圣诞老人一直都是中国人」,这下又让人更糊涂了,难道中国也说「圣诞老人是中国人」?原来文章说的是,法国进口的玩具中,超过60%均来自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既然玩具都是中国送来的,当然,送玩具给小孩的「圣诞老人,就是中国人」了。 | 辣椒城 | | 聖誕節,看看歐洲著名大教堂(組圖) | 2010-12-24 | | | | 高伐林 | | | | 過節了!祝讀者、網友們、萬維博客的網管們節日快樂!感謝你們長期以來的支持和幫助! 我翻看我過去數年在歐洲到處走動時所拍攝的照片,發現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各國的宏偉教堂。盡管我不是基督徒,但是我禁不住要贊嘆這些教堂所展現的建築、雕塑、繪畫的極高藝術造詣,更不用說,它們所凝聚的歷史、文化和宗教價值。 有人說,中國人到歐洲旅游,看的就是“宮、保、雞、丁”——宮殿、城堡、妓女、(教堂)尖頂(也有人說,“雞”並不是指妓女,而是“基”的諧音,即基督教堂);但看多了,就在頭腦中攪成一鍋粥,根本分不清是哪里的哪座教堂了。我覺得,這就像看美術作品一樣,平庸的作品容易雷同,但是偉大的作品,都有非常?烈鮮明的個性,是不會分不清楚的。 我將在我拍下的歐洲著名教堂的照片貼在這里,分成兩組,今天先貼出意大利、梵蒂岡、德國和瑞士的部分教堂。這些照片,難入攝影高手的法眼,沒有什麼獨到的角度、技巧,只不過它們出自我的手,能喚起我鮮活的記憶。
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 梵蒂岡是全世界天主教徒的首都,聖彼得教堂,就是全世界天主教教堂的首都。它座落在羅馬城中心,但它並不屬于意大利,而是梵蒂岡的領土一部分——梵蒂岡本身就在羅馬城里,這座教堂是梵蒂岡唯一開放給信徒和游人的一部分。 聖彼得大教堂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總面積2.3萬平方米,教堂最高點達137.7米,園穹頂直徑達42米,全部用石料建造,主體建築高45.4米,長約211米,最多可容納近6萬人同時祈禱,為文藝復興式和巴羅克式建築風格。
佛羅倫薩的百花大教堂 佛羅倫薩是名城中的名城,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搖籃,也是歐洲近代文化的發源地,全市有40所博物館和美術館,60多座宮殿、無數大有來歷的教堂……怎麼看得過來? 奠基于1296年、1436年建成的聖母百花大教堂為佛羅倫薩眾教堂之首,名列歐洲第四大教堂,僅次于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倫敦聖保羅教堂和米蘭多莫大教堂。由主教座堂、喬托鐘樓與聖喬凡尼洗禮堂構成,被列入世界遺產。 畫面正中的宛若正方柱的喬托鐘樓顯得最高,但實際上後面的橘紅圓穹頂更高得多,在佛羅倫薩任何地方都可見到。一個世紀之後米開朗琪羅在設計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時曾說過︰“我可以做得比它(圓穹頂)更大,但絕無法比它更美。” 哥特式的喬托鐘樓,飾滿了彩色大理石的瓖嵌圖案。
米蘭的多莫大教堂 米蘭多莫大教堂(Duomo),坐落于意大利米蘭市中心,教堂長158米,最寬處93米。可容納35000人。有資料說,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有人說,規模僅次于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還有資料稱“這是世界第三大教堂”。拿破侖曾于1805年在這里舉行加冕儀式。這座教堂,是文藝復興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物。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列為“全球最美的一百人類奇觀”之一。 米蘭大教堂于1386年開始興建,歷時五個世紀,風格包含了哥特式,新古典式和巴洛克式。教堂有138座尖塔,最高的一座高達108.5米教堂外牆是典型的巴洛克風格,從上而下滿飾雕塑,有3159尊之多,極盡繁復精美。
從多莫大教堂後部可以登臨頂樓,我素來愛登高望遠,920級台階難不住我。攀爬到一半時舉目眺望。
多莫大教堂的夜景也十分迷人。
比薩斜塔 這座教堂太有名了,就不用我多饒舌了。
佛羅倫薩的聖十字教堂 從佛羅倫薩百花大教堂高處俯瞰聖十字教堂。聖十字教堂建于1294年,尖峭的哥特式鐘樓晚在1842年才加建。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方濟各會教堂,建築風格遵循了方濟各會一貫的簡樸,據說內部裝飾也是如此。它號稱“意大利的先賢祠”︰米開朗琪羅、伽利略、馬基亞維利、羅西尼、南丁格爾……等一大批大師、名人均安葬在教堂內。
羅馬的安吉利聖母瑪麗亞教堂 1561年米開朗基羅受教廷委托,將位于戴克里先浴場遺址中央的溫水浴室部分闢建為教堂,18世紀又被改建成今貌,僅保存米開朗基羅完成的側翼之一。
威尼斯的聖馬可教堂 始建于公元9世紀,完工于1094年。其後遭遇大火,歷經修復成現今的規模。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據說其中埋葬了耶穌門徒、《新約‧馬可福音》的作者聖馬可而得名。 聖馬可教堂融合了東、西方的建築特色,它原為一座拜佔庭式建築,15世紀加入了哥特式的裝飾,如尖拱門等;17世紀又加入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裝飾,如欄桿等。從外觀上,它的五座圓頂據說是來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教堂;正面的華麗裝飾是源自拜佔庭的風格;而整座教堂的結構又呈現出希臘式的十字形設計。 教堂的正面五個入口及其華麗的羅馬拱門是陸續完成于十七世紀,在入口的拱門上方則是五幅描述聖馬可事跡的瓖嵌畫。
瑞士日內瓦的聖皮埃爾大教堂 日內瓦曾經是16世紀基督教新教改革的重鎮,宗教改革中心人物的加爾文,從1536年開始的25年間,曾在這座大教堂宣傳新教教義,由此日內瓦被譽為“新教的羅馬”。 建于1160年到1232年間,用了72年才完成,而後幾個世紀,又零零星星地在周圍和中間,建起許多並不搭調的建築。有人說,大教堂給人的感覺就像用了幾百年的時光,把許多零碎的建築元素堆砌在一起。或許倒正巧是詮釋︰既然是改革,就不要擔心被譏為“非驢非馬”,要有“祖宗不足法”的氣概。 聖皮埃爾大教堂原建築是以羅馬式風格修建的,其拱門是哥特式的,18世紀加建的正門則有希臘-羅馬式的圓柱和類似羅馬的萬神殿的穹頂,體現了其長期復雜的歷史命運。 在兩座方形的高塔之間,17世紀後期,建起了一個綠色的尖頂塔,與雙塔的外形、風格完全不同。
瑞士洛桑的聖母教堂 這座教堂的準確名稱待查。
德國慕尼黑的聖母教堂 慕尼黑的這座教堂,以綠雙塔著稱于世。
| | 昨天我介紹了意大利、梵蒂岡、瑞士和德國的部分著名大教堂。今天,我們將視線轉向西班牙、奧地利和匈牙利。一百年來,風水輪流轉,這幾個國家逐漸從歐洲、也從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逐漸被邊緣化,但是卻仍然閃耀著昔日輝煌的余輝。這幾個民族積澱著深厚文化傳統的素質,仍然讓我吃驚不已。 前幾年還去過巴黎,將巴黎兩座教堂的照片也放在這里。
西班牙馬德里的阿爾穆德納大教堂 阿爾穆德納大教堂(Catedral de la Almudena)與歐洲其它大教堂的歷史相比,只是“小弟弟”,晚了好幾個、十來個世紀——“懷胎”(設計、動工)倒有一百多年,但“分娩”(竣工)卻是1993年的事兒。 建大教堂的動議很早就有,但是因為馬德里屬于托雷多教區管轄,托雷多大主教一直極力反對將馬德里從托雷多教區中分離出去。直到1883年4月4日,才由阿方索十二世國王主持開工。教堂佔地是1879年才從王室財產中劃出來的,位于馬德里的皇宮對面。但後來幾度停工,直到1950年,工程才得以繼續。教堂的建築風格發生變化,內部保持了最初設計的哥特式風格,外部卻采用了現在所看到的新古典主義風格,與皇宮融為一體。1965年,又沒錢了,修建停了下來。過了20年,成立了一家慈善機構,從公立和私立機構募集了資金,才最後完成了全部修建工程。1993年6月15日教皇保羅二世主持了大教堂的奉獻禮。 阿爾穆德納大教堂長102米,高72米,教堂的正立面上建有兩座塔樓,我這張照片是從側後方拍攝的,這里看過去比較錯落有致。
西班牙托雷多大教堂 西班牙幾乎每座大城市都有大教堂,和其他國家不同的是,很少冠上特別名稱,而是就稱為“大教堂”(Catedral)。 托雷多,從中世紀哥特王國在此定都,幾個世紀中都是西班牙的政治中心、宗教中心。托雷多大教堂自1227年(一說1226年)動工,1493年完成,被稱為“哥特建築藝術”的頂峰之作。 我曾經在博客文章《造訪西班牙的前首都托雷多(組圖)》中介紹過這座教堂內部的鬼斧神工。 大教堂正面最突出的部分是三座門︰地獄之門、寬恕之門和審判之門。兩座高塔,其一是哥特火焰狀,另一為哥特文藝復興風格。
西班牙巴塞羅納的神聖家族教堂 關于這座著名建築怪才高迪的設計絕筆,我寫過兩篇博文介紹︰ 用建築寫現代詩的西班牙怪才(組圖)
教皇駕臨演講,巴塞羅納大忙(組圖)
這里我就不對這座修了128年,如今仍是塔吊林立的古怪教堂多@鋁恕br>
奧地利維也納的聖斯特凡大教堂 維也納聖斯特凡大教堂位于市中心,是歐洲最高的幾座哥特式古建築之一,也帶有東歐教堂的濃厚地方色彩。 1304年始建,兩個世紀後竣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毀,戰後重建,歷時10年,于1958年基本恢復舊觀。南塔高138米,直插雲天。瓖嵌在屋頂上的青黃兩色的瓦片光彩奪目,鮮艷瑰麗,有“維也納的精魂”之稱。塔內有費加羅廳,著名作曲家莫扎特曾在廳內為《費加羅的婚禮》譜寫了聞名于世的樂章。大音樂家海頓8歲時參加過這里的少年唱詩班。
奧地利維也納的感恩教堂 感恩教堂(Votivkirche),因為它的哥特式雙塔又被稱為雙塔教堂。1853年匈牙利裁縫Janos Lib nyi行刺散步到此的奧匈帝國法蘭茲‧約瑟夫一世皇帝,約瑟夫一世幸有副官和一名屠夫護駕,屠夫制服了凶手,得以安然無恙。這位屠夫也就成了全奧地利唯一個殺豬出身的貴族。皇弟費迪南‧馬克西米‧利昂大公爵(後來成為墨西哥皇帝)便籌資造了這所感謝上帝和聖母恩典的教堂。1879年落成。 感恩教堂高100米。離此不遠的市政廳在修建時,教會要求絕對不能超過這座教堂,市政廳只好高99米。但聰明的維也納人在市政廳塔樓尖頂上又加上了一尊高達3.4米的鐵人雕像。
奧地利薩爾茨堡大教堂 薩爾茨堡大教堂以其雄偉的立面和巨大的圓形屋頂體現了阿爾卑斯山區早期巴洛克風格。最初的建造要追述到774年。經歷了1598年大火後不久重建,1628年竣工。1944年的轟炸摧毀了教堂的屋頂和部分聖壇,1959年又根據其原來結構擴建。這三個年代︰“774”,“1628”,“1959”就銘刻在正面三座大門上。 圖為教堂穹頂。
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伊斯特萬大教堂 聖伊斯特萬大教堂(Szent Istvan Cathedral)位于匈牙利首都的佩斯這一側,建于1851年,到1905年才完成,就建在國王伊斯特萬的王宮地基之上。教堂有一圓形頂大廳和兩座尖塔,圓頂毀于戰時,1949年重建,高96米。前幾天我在《匈牙利的首都︰布達與佩斯(組圖)》中介紹過︰這座教堂專門闢有一室,陳放著匈牙利開國國王伊斯特萬死後被砍下的右手,有關介紹上說,這是“匈牙利人民最貴重的歷史紀念品”“聖右手”。
法國巴黎聖母院 這座教堂太有名了,有名到我講什麼都顯得多余。請讀者看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和同名電影吧。
法國巴黎的聖丹尼大教堂 在著名教堂林立的巴黎,這座坐落在巴黎城北的聖丹尼教堂(Saint Denis)對于中國游客來說,實在是太不知名了。雖然它是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完整采用了哥特式風格的教堂。從外觀看並不出眾。但我是帶著林達的《帶一本書去巴黎》(北京三聯書店出版)來到巴黎的,書中對這座古老的教堂做了詳盡介紹,它的“聲名更來自它所包含的‘歷史內容’。它不僅是幾乎所有的法國王後加冕的地方,更是千年以來傳統的法國王室墓葬所在地”。教堂里一共埋葬了54位國王、王後和其他王室成員,可算是法國的皇家陵墓。 關于法國王室的不少新聞,與聖丹尼大教堂有關。林達書中介紹說,對這座教堂收藏的一顆心髒做DNA測試,確認是路易十六的十歲兒子。所以後來王朝復闢時出來的是路易十八,而不是路易十七。此外我讀到新聞,2008年,科學家對一個破損的顱骨鑒定為屬于法國最偉大君主亨利四世,他的遺骸也埋在聖丹尼教堂,1793年教堂遭到法國大革命民眾破壞後,顱骨不翼而飛。
法國斯特拉斯堡大教堂 斯特拉斯堡大教堂據說是歐洲中世紀最重要的歷史建築之一,作家維克多‧雨果曾以“集巨大與縴細于一身令人驚異的建築”來形容它。高142米的尖塔是在1439年加建的,教堂也于同年落成。 教堂內有一個一層樓高的天文鐘,自1547年開始運作,每隔15分鐘有孩童、青年、成人及老人出現,代表人生四個階段,每一整點又有死神提著斧頭出來報時,據說至今準確無誤。大教堂正門是以耶穌事跡“最後的審判”為題的浮雕。 關于這座教堂,我在《歐洲首都斯特拉斯堡半日游(組圖)》一文中做過介紹,這里貼上一張教堂門外雕刻照片。
萬維 |
|
上兩條同類新聞:
家庭教会平安夜救助露宿访民/80年代第一次在北京天主教堂体验圣诞夜詩歌 /福音之歌/贖罪的羔羊/聖誕節和耶穌基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