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為何對我這麼好/中国基督徒如何看道家/遠志明「傳福音」四要訣 /基督教世界/无神论者的疑问
發佈時間: 1/17/2011 1:21:54 AM 被閲覽數: 1251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為何對我這麼好
送交者: Dandelions2011年01月06日 [彩虹之約] 

 

 

中国基督徒如何看道家?

 

—《信仰与文化讲座》简报

杨爱程(首刊于《真理报》加西版2011年1月号,www.truth-monthly.com)


每季度一次,由北美浸信会信友堂与温哥华短宣中心合办,加拿大中国福音会协办的《信仰与文化讲座》于去年12月3日在温哥华信友堂举行,洪予健牧师以《逍遥与拯救—中国基督徒如何看道家?》为题,从圣经真理的立场,分析了中国古代哲人老子和庄子的言论和思想。他在讲座开始就引用约翰福音1章1至5节及箴言9章10节,作为研究这个课题的出发点。以下简要概述他所讲的要点:

一、为何要对道家有所知晓?

洪牧师认为道家的影响力仅次于儒家,中国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兴起。汉代自董仲舒献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与其它诸子的凋敝相反,唯独道家学说能够傲然挺立,长存不衰,以在野的身份与官方主导的儒学并存,一同支配着中国传统士大夫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情趣格调。

儒道两家,前者入世,后者遁世,确实为中国的读书人同时预备了进退之道。通常一个读书人想奋发有为,创一番事业之际,他就一定要从孔孟儒家那里受教诲、得激励。但同是这个读书人,仕途不顺,功名不就之时,老庄道家之说就是他的精神安慰,人生的退路。我们传福音时也常发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遇到人生烦恼和挫折时,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老庄之道来逃避基督福音的拯救。

所以,要向知识分子传福音必须认识道家,向具有道家情怀的知识分子传福音,必须要面对这样的有关生命的严肃问题。逃避于基督福音之外的人,能在逍遥中解脱吗?

让我们在基督真理的大光前,来认识道家学说在响应神普遍启示上的贡献,并找出世人罪性在其中的虚妄和迷失。由此更加认识基督真理的丰富与宝贵。这样既可帮助消除老庄道家对基督徒自身灵命成长的负面影响,也能更好地担负起向中国知识分子传福音的责任。

二 、 世人心目中的道家

维基百科:道家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强调“整体论”、“机体论”的世界观,重视人的自由。

百度百科:道家,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老子凭着他一本五千言的传世之作《道德经》,确立了他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非凡崇高的地位,这是世所罕见的。庄子名周,是春秋宋国人,着《庄子》一书,分别为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其代表作是《逍遥游》和《齐物论》。

庄子善于用寓言故事,来说明深奥的哲理,修辞活泼生动,比喻奇特夸张,意境飘逸深远,留给后世大量的想象和回味,比如“鲲鹏展翅”、“庄周梦蝶”、“井底之蛙”、“朝三暮四”、“螳螂捕蝉”、“安知鱼乐”、“无用之用”、“ 庖丁解牛”、“邯郸学步”、“贻笑大方”、 “相濡以沫”,等等,都出自庄子的著作。
 
洪牧师指出,道家与道教并不是一回事:道家思想是哲学学派,道教是东汉晚期在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信仰。道教由“上古种种原始信仰的演化会集,变老庄为神灵,袭取了儒家的伦理和佛教的义理,又把本土的,由印度、西域,经佛教而来的种种神灵,组织转化,所构成的一个非常复杂的宗教信仰系统…,是中国老百姓属世、功利、人本、乐生……等性格的集合与反映。”(摘自陈耀南教授《中华三教与基督福音》

三、道家的看见与迷失

洪牧师认为,在没有上帝的特殊启示光照下,道家对“道”既有“揣摩而得”看见,也难免有一些迷失。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1: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之名曰大。(《道德经》25:1-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25:6-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德经》5:1)“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庄子《知北游》)等等,都对“道”有很深的感语,实际上已经表明,我们所处的天地万物都不是自有而永有的(创1:1;出3:14,参考经文,下同);所有的有形存在都来自于有一个更高的永恒本源,那就是 “道”(约1:1);这 “道” 以“无” 为其存在方式,为 “众妙之门”,实在不是人凭经验、理性可以把握,用言语可以表达的(罗11:33);“道”既高于天地、万物,也是显在天地万物之间,天地万物服在“道”的旨意下,但“道”只是顺其本性自然而行(诗篇19:1-4)。

但是,老庄在神普遍启示的光照下所体悟的“道”,虽达到了世人能够“揣摩”的高峰,但却不是三一真神在圣经中启示的“道”。老庄不知道,靠着神恩典的启示,人不但知道“太初有道”,更可知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约1:1-2),“道” 就是由父神在永恒中所生的圣子救主耶稣基督。不知道天地万物不是由无位格的“道”顺其自然而“生”的,乃是出自那有位格的道——神自由、大能的创造(约1:3)。既不知神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供应者、审判者,也就不会对有位格的道——神,产生敬拜、感恩之心。

道家对“人”也有一些深刻的看见,同时也有不少迷失。 

1) 否定人为努力,追求自然无为
大道废,有仁义。智能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18:1-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19:1-3)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庄子《胠箧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庄子《养生主》)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道德经》46:1)

从这些言论中可以看到,老庄认为遵循原道的人性是最好的。孔孟儒家要以仁义教化世人,不过是显明了这个世界失去了原本的纯真,处在了被扭曲的不自然状态。(创1:31;罗5:20)世人所鼓吹的道德说教,根本无用,只会让人变得更虚伪、更狡诈。因为人所说的善恶都是相对的,不过是以人自己为标准罢了。(罗10:2-3;路18:19)人生在世所造成或遭的祸害,追究到底都是人自恃聪明,不自量力,贪婪成就的结果。(传1:2-3,18;提前 6:8,10)

他们的迷失之处在于,不知道人是神照着祂的形象而造,这形象中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人犯罪后,形象虽遭到损毁,但并没有全然失去。人对善恶是非的辨识是神的律法在人心中的功用。(罗2:15;弗4:24)人无法被教化行善,证明了人确实是死在罪恶过犯中,但却不能由此虚无否定仁义、良善的真理价值。(太23:2-3;罗7:13)道家讥笑道德说教,否定人的求知学习,开出的却是另一种“智能”教化的途径。鼓吹人的无为固然可以减少因盲目自大、要有所作为造成的祸害。但人的无为却并不顺乎人性中的自然。人要有所作为本是神造人的目的。问题的关键是,无为与有为都是靠着谁?为着谁?(亚4:6;彼后1:10)

2)否定物我生死差别,寻求超脱逍遥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齐物论》)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庄子《逍遥游》)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庄子《至乐》)

庄子确实看见了,人的痛苦和烦恼来源于对世界和自身关系之间的不正确看法。人的自由与超脱在于打破人的自我为中心的患得患失。(诗篇8:3-4;传道书1:18)但他并不知道人的一切痛苦和烦恼是因着人犯罪,背逆了神。死亡不是人顺其自然的结果,而是人犯罪的工价,其结局是可怕的。人只有蒙神怜悯拣选,才能得着真正的生命和自由。(罗5:12;约8:31-32)

道家对国家和社会的看法同样有两重性: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道德经》29:1-2)“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道德经》30:1)“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道德经》31:4-5)“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80)“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60:1)“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道德经》38:6)“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秋水篇》)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

他们正确地指出,要警觉到权力崇拜的危害。对各诸侯以完成统一大业之名,提倡富国强兵,实为折腾百姓,使人彼此相害、相争,深恶痛绝。(撒上8:19-20;太26:52)对于人能完善各种制度、礼法、规范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一套,均不抱幻想与期待,并且有骨气甘愿归隐在野,不入腐败官场。(罗3:19-20)

然而,他们不知道在人的群体生活中,权柄的建立,伦理规范,礼法本身并非是对个性自由的压制,乃是在罪人的社会中,神施恩对文明秩序的保障。(太20:25-26)人既生活在群体里,便要守住自己的位份和角色,担当起一定的社会伦理责任。道家将个人的隐逸当作逃避在社会中的困境,并非是一条出路。读书人当发现因着自己的清高,其痛苦在于无法建立互信互爱的人际关系。(太9:36-37;弗2:19)

四、基督——除祂以外,别无拯救

老子对“道”独具慧眼的洞见,庄子开拓的豁达逍遥境界,提供了一条有别于孔孟说教的人生出路。两千年来吸引及影响着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林语堂说:“以心灵及才智而论,老子比孔子有较大的深度。如果中国只产生一个孔子,而没有他灵性上的对手老子,我将为中国的思想感到惭愧”(摘自《信仰之旅》)

从许多方面看来,道家与儒家是互相对立、截然不同的。例如,儒家主张教化激发人性之善,建立维护社会的伦常秩序,以天下一心,归仁复礼为最高境界。而道家却弃绝人为,回归自然,泯灭差别,淡泊人欲,返朴归真,进入逍遥自在,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永恒中去。

但是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不认识圣经中所启示的三一真神,也不寻求祂。无论是儒家的有为或是道家的无为,其根本还是靠着人自己。无论儒家追求中的 “内圣外王”,与道家理想中的 “返朴归真”,都显示出读书人的清高自傲。最糟糕的是,中国读书人,不学儒道两家之长,却采两家之短,过投机取巧的功利人生。(耶17:9)例如:欲取世上功名利禄,就以儒家的面目出现,进入官场,大显身手,要在世上积极有为;但遇到要为真理说话,为百姓负责的时候,就学道家无为隐退,逃避责任,以求自保。

道家将退隐作为遁世的出路,可是“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哪里逃躲避你的面?”(诗篇139:7)道家将虚静作为修身的功夫,但只有神才能使人归回安息。“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赛30:15)庄子希望自己能象一个大鹏鸟展翅上腾,达到自由,但是只有“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赛40:31)因为道家不认识的“道”,“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祂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1:14)“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使徒行传 4:12)
 /boxun

 

 

 

 

遠志明傳授「向中國知識分子傳福音」四要訣

 

全威 / 基督日報記者
2011年01月06日


北美大陸同胞中,知識分子佔較大的比重,但對於不少長期生活在海外的華人基督徒而言,向中國知識分子傳福音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不知從何下手、對千奇百怪的問題應接不暇,陷入無休止的辯論。」這些都是海外基督徒共同遇到的難題。

有鑒於此,神州傳播協會總編導遠志明牧師日前出席在賓州舉行的華人差傳大會上,應邀舉辦一場講座,把自己向中國知識分子傳福音的秘訣傾囊相授,他總結出四要訣:所傳的福音一定要純正、傳福音者的生命要好、傳福音的目標要準,以及傳福音的方法要靈活。

在傳授四要訣之前,遠牧師先和大家理清傳福音的兩面性。首先,福音的內核、內容以及能力是永不改變的。所以,無論對象是東方人、西方人、古人、現代人、有沒有受過教育的,都是傳同樣的福音,福音的內容絕不會隨著對象不同而發生改變。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傳福音的形式和方法要因人而異、因時代而已、因文化而已,正如使徒保羅所說的,「向什麽樣的人,我就作什麽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林前9:22後半句)

「總而言之,福音本身是永不改變的,但是傳福音的方法和方式却是千差萬別。」他說。

要訣之一:所傳的福音要純正

正如前面所講的大原則,無論對象是誰,基督徒所傳的福音是永不更改的,所以我們要傳純正的福音。那麽,到底什麽是純正的福音?「簡言之,福音就是耶穌,傳福音就是要傳耶穌。」遠牧師表示,這是所有基督徒務必要清楚的一點。

他發現一些基督徒傳福音之所以收不到效果,主要原因是他們第一步就走錯了,因爲他們所傳的福音不是耶穌,而是神學、教義、聖經道理,因爲各宗派的神學、教義之類的內容都很複雜,所以有的時候連傳福音的人自己也搞糊塗了,傳了半天也不知道在傳什麽。若用一句話指出他們的癥結,那就是所傳的福音不純正。

遠牧師表示,福音越純越好,所傳的福音越純正,越能顯出其力量來。而福音純正的標誌在於:「唯獨基督,別無根基;除祂之外,天上人間,別無拯救。 」

另外,一些基督徒在傳福音的時候有意無意的避開耶穌談上帝,遠牧師表示這樣傳也是不對的。因爲使徒約翰說,「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這句經文就是在說明,唯有透過耶穌基督才能解開上帝的奧秘。

詳細來說,「上帝是個靈,祂是看不見、摸不著,測不透的,但祂藉童女生下耶穌,使自己有形有體的居住在耶穌裏;耶穌說,『我與父本爲一』,所以耶穌是什麽樣,上帝就是什麽樣,從此以後,人可以藉著能看得見、摸得著的耶穌來認識全能的上帝。」

遠牧師再次强調說,「耶穌基督是基督徒信仰和傳福音的核心,無論對誰傳福音,一定要高舉耶穌。」

在向中國知識分子傳福音的時候,他們很喜歡和基督徒探討上帝的事,比如上帝在哪裡?如何證明有上帝?或者探討創造論、進化論,或者辯論一些神學教義、聖經知識,「若遇到這樣的情况,你一定要把話題轉到耶穌,帶領他們先認識耶穌。」要很直接告訴他們,「耶穌的話就是神的話,耶穌做的事就是神的事,耶穌活出十字架上的愛就是神的愛,神身上一切豐豐富的神性都借著耶穌有形有體的活出來了。」

遠牧師還分享說,自從自己信主後,就被各地教會請去佈道,一晃20多年過去了。在這20年中,他總結對傳福音最大的體會就是,傳福音領人歸主不是靠自己的能言善辯、知識淵博或者神學素養,真正的力量是來自福音本身的大能,而只有傳純正的福音,才能釋放出福音的大能,最終改變人的生命。「所以,我們在傳福音時,不要把福音複雜化,要傳純正的福音——耶穌。」

要訣之二:傳福音者的生命要好

基督徒傳福音最强大的武器是什麽?在遠牧師看來不是雄辯的口才,而是傳福音者的生命要好,這也是他傳福音的第二個要訣。

他指出一些基督徒對傳福音的理解有些狹隘,誤以爲傳福音就是把自己所理解的信仰講出去。當然,口傳福音很重要,畢竟信道是從聽道來的,基督徒不去講福音,有誰可以聽到呢?不過,傳福音不僅要口傳,還要身傳,身傳要比口傳更重要,基督徒要用自己身上耶穌的生命去影響、感染他人,讓人親身感受到信耶穌的好。

遠牧師解釋了得救與好行爲的關係。他澄清,得救不是靠人的行爲,但是真正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一定有好行爲,因爲得救的人裏面有耶穌,所以會自然而然的活出耶穌的生命,結出好果子。總之,行爲非關乎得救之前的條件,卻關乎得救之後的樣式和生命,它是人得救的印證。

他還說,基督徒在傳福音前,要先追求自我生命的更新;倘若自己的生命沒有改變,就去傳福音,則很難令人信服。他舉出非常生動的例子,有個一瘸一拐的瘸子在市場上推銷治療瘸腿的特效藥,他大贊這藥很棒,保證吃了就好,而且完全免費。想想看,有誰會去他手裏拿藥呢?沒有生命改變的基督徒向人傳福音是和這瘸子賣藥的故事同出一轍。

因此,遠牧師再次强調要傳活的福音,傳福音者自己要首先把耶穌的生命活出來,讓人感受到基督徒的愛、信心和憐憫,看到信耶穌的人是何等的與衆不同。

要訣之三:傳福音的目標要準

講到第三個要訣,遠牧師分享說,傳福音的目標要準,要一下子擊中要害。所有人的要害都是一樣的:罪和死亡。要讓那些慕道朋友們明確一點,「人人都是罪人,罪的工價乃是死亡。人不能救自己,唯有信靠耶穌才能得到拯救。」

說到罪與死的問題,遠牧師認爲,解决罪的問題不是最根本的問題,最根本的乃是要解决死的問題;但爲瞭解决死的問題就必須先著手解决罪的問題。但慕道朋友只是關心死亡的問題,卻不承認自己是個罪人。所以基督徒要告訴他們,「罪的問題若不解决,斷不能戰勝死亡、進入永生。」

在向中國知識分子講罪時,遠牧師叮囑大家不要居高臨下的指責他們的罪,而是同病相憐性的講出「人人皆是罪人,都一樣敗壞了,我們都需要耶穌的拯救。基督徒只是認了罪、蒙了恩典的罪人,而未信的人是尚未接受救恩的罪人,但神的大恩已經向所有人敞開。」

他還提及中國人習慣回避死亡的話題,面對福音,他們喜歡用科學、文化、歷史、文學的話題和基督徒兜圈子。在這樣的情况下,遠牧師建議弟兄姊妹運用一點小智慧把話題自然而然的轉到罪的上面。比如,當中國知識分子高談闊論時,不妨先問候他們的生活如何?過的好不好?談談人生的理想啊等溫暖的話題來打斷他們的話。

從他傳福音的經驗來看,面對貼近生活、貼近生命的話題,這些中國知識分子會吐出一肚子苦水,什麽痛苦啊、煩惱啊、憂慮啊全都講出來了。這時候,基督徒要把握時機,將他們的難處和人的罪聯繫起來講。

遠牧師再次囑咐大家傳福音時一定要把罪講清楚,絕不能繞過罪的問題去傳福音。如果人在罪和死的問題上沒有投靠耶穌的話,就不能信耶穌;即便信了,也是糊裏糊塗的信。「『沒有經過認罪悔改,就不能重生得救。』在這一點,基督徒在傳福音時絕不能含糊」。

要訣之四:傳福音的方法要靈活

正如遠牧師前面所總結的:福音本身是永不改變的,但傳福音的方法因人而異、因時代而已、因文化而已。接下來,遠牧師針對目前中國知識分子群體的特殊情况,指出向他們傳福音的對策和方法。

首先,中國正處於世俗主義衝擊、物欲橫流的時代,很多年輕人除了拜金和享樂,其它的完全不顧,就連生死的問題亦絲毫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什麽人生大道理他們都聽不進去。對此,遠牧師形容他們的靈魂麻木,患了極其可怕的屬靈疾病。

靈魂麻木的原因不難理解,因爲盲目追求物質的結果必導致內心的空虛,遠牧師表示,雖然這些年輕人表面活的很快活,其實他們的內心很孤獨、無聊,現在年輕人最喜歡用「鬱悶」、「糾結」形容自己的心情,這恰能說明他們過的很空虛。

如何向這群內心空虛、靈魂麻木的年輕人傳福音呢?遠牧師建議大家先嘗試和他們交朋友談心,打開他們的心門,然後單刀直入到他們心靈的深處,一針見血的指出人心靈的空虛,以推動他們思考信仰和人生的問題。

除了面對面的談道,遠牧師還極力推薦弟兄姊妹嘗試用網路等傳媒向這群年輕人傳福音。現在很多中國年輕知識分子喜歡上網,網路是可以直接和他們交流的工具,基督徒要學習開始網路傳福音的工作。

第二,中國知識分子迷信科學萬能,誤把科學看作真理。遠牧師說,科學是好的,但崇尚科學萬能的科學主義就是迷信了。可惜的是,自五四運動以來,科學主義一直在中國佔主流的意識形態,以信仰不科學的理由對基督教大力批判。

因此在向中國知識分子傳福音時,要先讓他們搞清楚科學與科學主義完全是兩碼事。科學不是真理本身,而是對真理的追求過程,爲此科學常自我否定、自我完善,所以人們才用「日新月異」來形容科學的發展。

而且,科學與信仰是不同層面的事,兩者互不衝突,更是相和諧的。最新科學發現亦印證了神的真實存在,很多傑出的科學家本身亦都是虔誠的信仰者。從這些可以得出結論:不能用科學否定信仰,基督信仰不是迷信、科學主義才是迷信。

第三,民族主義是阻礙中國知識分子信主的文化堡壘。要攻破這個堅固的文化堡壘,遠牧師表示首先要消除他們對西方宣教士的誤解,告訴他們真相,「西教士是帶著基督的愛來到中國傳福音的,他們絕不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工具。」

此外,在很多國人眼中,基督教屬於洋教,是外來的宗教,和中國歷史文化沒有交集。對此,遠牧師希望基督徒在傳福音時,要告訴他們基督徒所信仰的上帝是全人類的上帝,祂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有中國知識分子擔心,福音和中國文化水火不容、勢不兩立,倘若福音傳遍中國,傳統文化將遭遇滅頂之災。但遠牧師澄清擔心是多餘,因爲福音進中國,並非要抹殺中國的傳統文化,他以南韓爲例,韓國基督徒佔總人口的40%,這一比率遠超中國,但韓國的傳統文化卻比中國保留的還好。

 

上网游 基督教世界

 

网上游世界,读点历史

(资料来自网络 M: 我拍的照片)

西乃山是埃及西奈半岛南端的一座山

《聖經》記載,上帝在西奈山上單獨見摩西,頒布十誡和律法,親自將十誡用指頭寫在石版上,摩西下山后看到以色列人離棄上帝,竟然在崇拜一只金牛犊,愤然将石板摔碎。

這大概是公元前1500年的事情。以十誡為代表的摩西律法是猶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的準則,也是最初的法律條文。

基督新教的十诫

  不可拜耶和華以外的神;不可製造偶像與拜偶像;不可妄稱耶和華的名字;

  當紀念安息日守為聖日;應孝敬父母; 不可殺人; 不可姦淫; 不可偷盜;

不可作假見證; 不可貪心。

米開朗基羅雕塑的摩西

古卷在死海附近的洞穴中被發現,現收藏在以色列博物馆

死海古卷是為目前最古老的希伯來文聖經抄本(旧约)

《旧约圣经》是在耶稣的时代以前所写成的猶太教的《希伯來聖經》,记载了从耶和華创造天地到公元前5世纪为止以犹太民族为核心的历史,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神给犹太民族的律法,还有诗歌、预言等

《新约圣经》是耶稣离世以后由耶稣的门徒写成,内容有福音书(记载耶稣言行生平)、宗徒大事錄、使徒书信、默示录等

2006年平安夜 圣诞教堂的天主教游行

圣诞教堂是基督徒朝圣中心。它位于巴勒斯坦西岸地区的伯利恒市Bethlehem,建在一个叫“圣穴”的地穴之上,据基督教传统这里是耶稣降生的地方。由康斯坦丁大帝建造于公元330年,这也许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教堂。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馬太福音描寫耶穌在加利利海邊发表演讲(山上圣训)

加利利海其實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

圣墓教堂入口

圣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是耶路撒冷老城城内的一所基督教教堂。許多基督徒認為,教堂的基址即是《新約》中描述的耶稣基督被釘死的地方

大约在公元一世纪, 羅馬帝國的第二任皇帝提比略,(公元14年—37年在位)统治期间,在遥远的耶路撒冷,一个自称上帝之子、犹太人之王的犹太传教士拿撒勒的耶稣被钉上了十字架,因为他的思想和言论威胁到罗马帝国的统治权威。这个出身卑微的犹太人死后却被奉为救世主,被称作基督。一种新宗教从古老的犹太教中分离出来,它将对罗马帝国以及整个世界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基督徒拒绝崇拜罗马皇帝,公开预言罗马帝国即将灭亡。

君士坦丁一世塑像,位於英國約克大教堂廣場

君士坦丁大帝在313年頒佈米蘭詔書,承認基督教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米蘭敕令是基督教歷史上的轉折點

圣奥古斯丁(354年11月13日一430年8月28日)的主要贡献是关于基督教的哲学论证。他借用了新柏拉图主義的思想,以便服务于神学教义。赋予上帝的权威以绝对的基础。

Hagia Sophia, built by emperor Justinian I in the 6th century AD (artist's rendering)

M

圣伯多禄广场

聖伯多祿大殿(意大利语: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现在的圣伯多禄大殿於1506年4月18日动工,1626年宣布落成。

传统上认为这里是聖伯多祿(彼得)的安葬地点,他是耶稣的12个宗徒(使徒)之一.罗马教廷認為伯多祿是由耶穌基督所揀選的第一位教宗。教宗是全球天主教的最高领袖。

M

五世紀古羅馬東、西分裂以後,西羅馬帝國的正宗為羅馬天主教,東羅馬帝國奉君士坦丁堡牧首為正宗,並演變成日後的東正教

于1555年和1561年之间建造的华西里·柏拉仁诺教堂

公元1453年,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帝國征服。莫斯科成了新的東正教中心。

The 14th century Neamţ Monastery in Romania

An illust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interior of an Orthodox church

The Livonian Knights

十字軍東征(拉丁文:Cruciata,1096年一1291年)雖然以捍衛宗教、解放聖地為口號,但實際上是對亞洲西側的侵略劫掠戰爭

到近代,天主教已承認十字軍東征造成了基督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仇恨和敵對,是錯誤行為。

M

意大利聖馬可教堂入口的四匹马銅像是 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从東正教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抢劫来的

《最后的审判》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畫家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於1534年-1541年為梵蒂冈 西斯廷礼拜堂繪製的一幅巨型祭壇畫。

基督教不能容忍其他信仰的存在,宣扬非基督教的信徒死后下地狱

M

《雅典學院》是拉斐尔创作的一幅壁画,现存于羅馬的梵蒂冈博物馆拉斐尔画室中。16世纪时,教皇儒略二世创建了博物馆。

Thomas Aquinas depicted in stained glass

聖托馬斯·阿奎納(約1225年一1274年3月7日)是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是自然神学的主要奠基人。他创造性的将同时代正在兴起的自然科学和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天主教神学通过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对神学和自然科学的各自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他认为自然科学为可通过学习、教育获得的低级感知,而作为高级感知的神学只能由上帝偶尔闪现的神迹和启示来获得,这就为神学和自然科学并存提供了可能。他的著作《神学大全》被拿来与《圣经》和《教谕》并列,被天主教会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

依據阿奎納的說法,上帝透過自然給予人類啟示,也因此研究自然便是研究上帝。而神學的最終目標,在阿奎納來看,便是要哂美硇砸岳斫庥嘘P上帝的真相,並且透過真相獲得最終的救贖。

经院哲学是欧洲中世纪天主教的哲学思想,由于其主要是天主教教会在经院中训练神职人员所教授的理论,故名“经院哲学”。它的积累时期主要受柏拉图思想的影响,古典时期(大发展时期)受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影响,但它并不研究自然界和现实事物,主要论证中心围绕天主教教义、信条及上帝。

经院哲学家的“理性的唯知主义,不断保持了而且还加强了逻辑分析的精神。(而且)他们关于神与世界是人可了解的假设,……即相信自然界是有规律的和一致的”给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以信心,“文艺复兴时代的人,……吸取了经院哲学的方法……他们本着自然一致和可以了解的信念,开始进行观察,用归纳的方法形成假设以便解释他们的观察结果,然后又用逻辑的推理演绎出推论,再用实验加以检验。经院哲学训练了他们,结果反而叫这些人把它(指经院哲学)摧毁。”(丹皮尔著:《科学史》)

M

传说伽利略在此做试验

現代科學之父伽利略(1564年2月15日一1642年1月8日)

萨班德在《自然神学,造物之书》中阐明:“上帝赐予我们两本书,一本是关于所有造物的书,或称自然之书,另一本就是《圣经》。”在中世纪很多学者看来,对自然的潜心研究是作为基督信徒的一种神圣责任。是证明上帝存在及伟大的重要途径.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莱布尼兹、牛顿等著名近代科学的开创者都是在这种观念鼓励下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的。

The tomb of Christopher Columbus(塞维利亚圣母主教座堂)

Life of Martin Luther and the heroes of the Reformation

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结束于1648年的威斯特法伦和约。

马丁路德、加爾文、慈呃淼茸诮碳遥磳α_馬公教與教皇對宗教詮釋的權威,进行宗教改革,提出“唯独圣经”,因此基督新教只承认圣经为信仰的唯一正确、不变经典。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韦伯(Max Weber)的主要论点:

新教加尔文教派信奉.上帝所要救赎的并非全部世人,而只是其中的“选民”。教徒只能以世俗职业上的成就来确定上帝对自己的恩宠并以此证明上帝的存在。于是创造出自成了一种神圣的天职,世俗经济行为的成功不是为了创造可供于享受和挥霍的财富,而是为了证实上帝对自己的恩宠。这一宗教伦理就导致了勤勉刻苦,把创造财富视为一桩严肃事业的资本主义精神。

"Cromwell at Dunbar", by Andrew Carrick Gow

1642年至1651年的英國內戰,英國輝格黨稱之為清教徒革命。 馬克思主義史觀稱之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牛津大學校训:Dominus Illuminatio Mea

(拉丁文:上主是我的亮光)

M

在秘鲁库斯科(前哥伦布时期美洲的最大国家印加帝国的古都)教堂高高在上 压在印加神庙的石基上

弗朗西斯哥·戈雅绘宗教裁判所的场景

從1483年至1820年期間共有38萬人被西班牙宗教裁判所裁定成異端,被火刑處死的人達10萬。

1620年,一百餘名英國清教徒乘五月花号來到新大陸。这幅画由William Halsall于1882年创作。

傑佛遜紀念館傑佛遜像。後方牆上銘刻著美國獨立宣言前文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位于美国加州橙县的水晶大教堂(Crystal Cathedral)

M

圣家族大教堂

任致/ wenxuecity

 

[福音论坛]
 
 
关了灯看看——无神论者的几个疑问


文/葛城、刘同苏

先声明一下,我是无神论者,不过,不是来踢馆的,是来问问题的。我身边也有几个基督徒朋友,下面这些疑问都找他们探讨过,然而没有得到非常满意的解答。于是拿来给各位参详参详∶

一、信仰基督的基础是什麽?

就是“爲什麽信”,以及“爲什麽信基督”。或者说,我想知道,在基督徒看来,“相信”和“信仰”之间的区别是什麽?

比方说,我相信有电流通过,灯泡就会发亮──这是基于我的书本学习和经验积累。然而我幷不会去信仰电流的伟大,也不会去信仰灯泡的崇高啊┅┅

圣经如果是神的话语,那麽,遵从其教导,不就可以了麽?爲什麽要去信仰说出这话语的人呢?世间的道理正确与否,幷不因其出自哪个人的口而有所变更┅┅孔子说1+1=2,牛顿也说1+1=2。这里,1+1=2是真理,孔子和牛顿不等于真理。

当然你们可能会反驳说,道成肉身,基督就是道路,是真理┅┅我的朋友就是这麽回答的,然後讨论就没法进行了。

另外,我的朋友相信神,不是因爲见到了什麽神迹,或有什麽感召,而是觉得身边“信教的人素质都很高,都很好”,于是也去信了。我想,因果关系或许不是这样的吧?人幷不是因爲信教而变得“素质很高、很好”,而是“素质很高、很好”的人,更容易接触到宗教和相信宗教吧?

二、信仰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是什麽?

这里不谈外在的改变(祈祷、查经活动、聚会、礼拜),只谈内心。信仰有没有“把人打造成了一个更好的人”呢?如果有,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三、对无信仰或其他宗教信仰的人,该持什麽样的态度?

这个问题我也问过朋友,他思考了一下,说∶“说实在话,我觉得没有信仰很可怜,比较同情。”

除了这种悲悯的情绪(或许还夹杂了一点点优越感和幸运感),基督徒对无信仰或其他宗教信仰的人,还有什麽看法?又该怎麽看待呢?

前两天,一位修佛的朋友在网上贴帖子,有些回帖的基督徒态度非常激烈,指斥他的信仰是属魔鬼的。这让人很不舒服,也让我理解了宗教间的冲突何以成爲可能。

四、 神的最终目的,或者说最初目的是什麽?

按照一般的理解,上帝造了人(同时还造了一堆天使啊、魔鬼啊什麽的),把人丢在世间试炼,给予他们自由意志,看他们是倒向魔鬼还是自己┅┅然後等到末日之战的时候,神的子民(经过拣选的?)可以升上天国。

这里就不纠缠“干什麽费那麽大事啊?直接把魔鬼灭了,不就完了?”这样的问题,而想请教∶进入天国之後呢?“和天父一起快快乐乐地生活到永远”吗?

上帝给人的这个巨大的试炼的目的是什麽?在上帝的眼里,人只是小白鼠吗?跑得快的,可以有奶酪吃,跑得慢又懒惰的,只能悲惨地死去?神造人之前,有没有徵求人的意见?

如果上帝造人,只是爲了证明自己的意志之正确,那我也无话可说。我只能对这样的神,保持深刻的怀疑和不信任。

五、世界真的需要基督吗?

再说一个比方吧∶有一家网络公司,机房里的设备是全自动的,幷不需要员工的照看。有一次,主任偶然发现,机房里的电灯是全天24小时开著的。于是他问员工∶爲什麽一直开著呢?员工说∶我也不知道,一直都是开著的。

于是主任试著把灯关了,发现对设备运行毫无影响,由此得出结论∶照明不是必需的。

这就是被称爲“奥卡姆剃刀”的原理——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的解释更正确。

也就是说,如果对同一个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案,我们应该取简洁的那一种(庸俗地说,取最经济划算的);如果对同一件事情有两种解释,我们当取需求条件更少的那一种。

放在有神与无神的争论上,也就是∶我们应该关了灯(假设没有神),看看设备(世界)是否照常运行。如果是,即可说明,电灯(神的存在)是不必要的。

当然,这一逻辑不可能被基督徒接受,因爲神除了创造世界,还充填了人的内心。所以在基督徒看来,“天不生基督,大地茫茫如黑夜”。

随便写了点,各位挑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看吧。如蒙解惑,不胜感激。谢谢。

(节选自“基甸连线”网页)



走向葛城的小径


刘同苏

葛城∶

你好。在“基甸连线”上看到你的贴子,《无神论者的几个小疑问》,有了闲叙几句的愿望。“葛城”不会是“葛藤缠绕的小城”吧?若是,贴中那种率直的探究,已使我见到,葛枝藤叶间的小径上,那个蹦蹦跳跳地真诚追求的灵魂。

请允许我怀著探求者的童心,也蹦蹦跳跳地沿著小径走进葛城。如我的言语步履不自觉地流露出某种思辩的滞重或词语的套路,先请原谅。


一、信仰基督的基础是什麽?

先来回答你的问题∶“相信”与“信仰”的区别。

“相信”是一种理念的判断,其基础在於理性对有限客体的把握。由於被把握者一定小於把握者,更因为把握者的理性是有限的,故而“相信”只能把握有限的事物。

“信仰”却是一种生命状态,即有限的生命面对无限的他者。信仰的对象是大於信仰者的无限上帝,故有“信”而“仰”之的说法。信仰的对象不是被信仰者把握的——有限怎麽可能把握无限呢?信仰者是被信仰对象俘获的。

人不会崇拜相信的事物——谁会崇拜小於自我、被自我把握的事物呢?人却必然崇拜信仰的对象,因为那是绝对大於自我的对象。

信仰不是推理,因为理性只能处理小於自我的事物。信仰是一种生命的体验。体验能够达到理性不能触及的真实——理性无法确定妈妈的爱,但体验却可以使人确知妈妈的爱。

“相信”把握的真理是有限的客体,这种真理可以分离於其表述者或携带者;“信仰”接受的真理是无限者的生命,这真理就是生命本身。生命是不可解构的整体,能够被分解的,就不是生命。能够被解构的,例如理念、言辞、行为,都仅仅是生命的载体,而不是生命本身。若未遇到载体背後的整体生命,领受的就只是一些碎片,而不是生命本身。

学画者为什麽要对著大师的原作,一遍又一遍地临摹呢?为什麽不将色彩与线条分解了,然後照著画就好?因为,大师之所以是大师,不是因为技术性的勾画线条或涂抹色彩,而在於整体构图的风格。风格即是画的生命,不可解构。临摹就是整体性的体验,就是学画者的生命与大师的生命相遇。

面对圣经也是如此,只要尚未体验过基督的生命,我们就只见到一堆描绘基督的色彩或线条,却没有遇到基督本人。

基督信仰的基础是什麽?是基督。信仰是上帝(无限者)与人(有限者)生命的相遇,而基督耶稣是这一相遇的唯一通道。

人一定要信仰基督吗?是的。因为那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技能、理念、道德等等,仅仅涉及了活得好坏;信仰却关乎到底有没有活(即是否实现了人的本质,或者是否作为人活著)。

二、 信仰与生活是怎样的关系?

内心真能完全与外在割裂吗?如有不能支配外部活动的内在精神,那也不是内心世界,而是缥缈的虚幻。若无对外部活动的关系,内不内的也就无从说起了。纯粹的内根本就没有外,又如何谈得上表现呢?只有在与外部活动的关系中,内才是内。就如离开了祷告、读经、聚会(包括礼拜)、奉献、传扬福音,一个纯粹的“内在生命”,不过是一种虚无的假设。

信仰的内在生活表现於外部活动,又不归结为外部活动。内里的事情,除了上帝和你自己,别人无从知道,也使不上什麽劲儿。但是,在另一端的外部活动,却处在与别人的关系中。从事那些外部活动的人,不一定扩大了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而扩大内在精神世界的人,却一定要经由那些外部活动。就像齐白石画画二十几年,未悟画的真谛。然而,他後来那一刻的顿悟,却必须以二十几年的画画为前提。这就是生命的辩证法。

三、 基督徒对无信仰者应当持什麽态度?

基督徒是蒙恩的罪人。罪是人自我的本性,罪的本质就是自我中心。人因为信而称义——人本无义,这义是基督之义在人身上的彰显。於是,越是承认自己是罪人的,在他身上的恩典就越多,义也就越彰显在他身上;越是把自己当作义人的,就是越不肯接受神的恩典,就越是罪人。

既然人人是罪人,称义只是因为蒙恩,那麽基督徒在非基督徒面前,又有什麽骄傲可言呢?打著基督的旗号说自己好,显露的不过是自我为义的罪性,而且更将基督的名声都辱没了。
既然基督徒同样是罪人,对罪人的轻蔑,就应当指向自我。一旦能够将轻蔑指向自我,到此境界,轻蔑也就消失,而化作真正的同情。使徒保罗没有以义人的姿态到处招摇、怜悯他人,却承认自己是罪人中的罪魁;《奇异恩典》的作者约翰·牛顿,在恩典面前则感到自己是垃圾┅┅

一个真正领受恩典的人,都会产生这种“不配”的感觉。在这种“不配”中,基督徒已经认同了世间一切的罪人。而这“不配”反倒“配”了,因为在“不配”之中,人才真正领略到恩典的意义。

四、上帝的最终目的是什麽?

上帝就是自身的目的。无限是自在的。

你的问题其实已经涉及了人与上帝的关系。既然上帝在自己绝对目的的覆盖之下,允许人具有自我的目的,那麽,这两个目的之间的关系,就非简单的形式逻辑能推理出来的。

首先,我们应当好好地审视“目的”。人们常常把目的与过程分离,把目的当作与过程完全脱离的独立存在。其实,目的正是在过程中实现的,从而,目的实在存身於过程之中。

与过程无涉而龟缩在终点的目的,不是真正的目的,高高在上、完全不被历史触及的上帝,也不是上帝。“道成了肉身”,恰恰表明,进入并引导过程的目的,才是真正的目的。在历史中与我们同行的基督,才是真正的神。上帝已经在我们中间了,从而,天国就在这里。

永恒就是一切存在的终极目的。永恒不是永远的定格,永恒是运动中不灭的永存价值。彼岸的绝对超越也是永恒反合性的一个向度,但是,此岸的动态超越才是永恒实在化的关键。

“和天父一起快快乐乐地生活到永远”,指的是永恒的绝对超越,然而,从逻辑上说,若要在来世“和天父一起快快乐乐地生活到永远”,必须现在就“和天父一起快快乐乐地生活到永远”——永恒是不变的,你今天接受的若不是永恒,将来也变不成永恒。

再回答自由意志的问题。人的自由意志不是绝对的。绝对的自由只是精神失常的虚幻,杀人就是这种绝对自由的实践(“我的自由,绝对到随意剥夺你的生命”)。

“上帝造人之前,有没有徵求人的意见?”这问话在语气上都透著後现代的味道。在北京,我不止一次听过北京的少年冲妈妈嚷嚷∶“你为什麽把我生成这样?”“你问过我吗,就把我生出来?”我只能借用一位妈妈的回答∶“若要等到问过你才生你,这儿压根就没你呢!还有你向我问话的份儿啊?”

自由也是一个给定。若自由到了没有给定的地步,自由根本无从开始。连反对给定的自由,都是给定的结果。自由只能是受造世界内部的自由,而不可能自由到成为造物主。就像我们,再自由,也不能自由到了自己生自己,还得妈妈生我们不是?

绝对自由只属於上帝。受造物硬要行使绝对自由,不但不会获得绝对自由,而且会丧失自由。比如,一个人非要自由到不服从万有引力,那麽,他非但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天马行空,而且一定会摔成一个平面。

自由的本质不是违反,而是自觉,自觉地服从必然。自由是主体以自觉的方式再现了必然。在自由中,必然还是必然,却由於主体的自觉而去掉了强制的性质。种植燕麦并没有改变野生燕麦的生长规律,乃是是服从了客观的规律。

违反是自觉的对立面,是必然的存在。没有违反作为背景,自觉就不是自觉;不能违反的自觉,不过是强制而已。自觉正是经过违背而返回自身,才成为了真正的自觉。罪就是纯粹的违反。罪没有意识到∶违反仅仅是自觉过程中,一个终将被弃的瞬间。能违反必然却不违反,是自觉;能违反必然就违反,那是自绝。

至於为什麽上帝不创造一个不能违反必然的世界,则是另一个问题——违反是自由的必然背景。不允许违反,就不是真正的自由。

如果上帝不在历史之中,而仅仅作为一个居高临下的摆弄者,那麽,我们确实与小白鼠无异。但上帝就住在我们中间,他一直与我们同在,他亲历我们的痛苦。所以我们不是历史迷宫里面的小白鼠,而是永恒救赎计划的承载者。

五、 世界真的需要基督吗?

“机房的灯光”,这个例子举得太好了。只有比较过“有光”和“无光”两种状态,才能知道“光”的存在是否影响“机器”的运转。比较有无两种状态,是验证“光”效应的前提。你现在仅仅生活在无“光”的境界,怎麽可能推导出“光”对你无用呢?赶紧也让“光”照射一下,然後,我们就可以一起比较“有光”和“无光”的差别了。

结语

从事研究久了,语言不免艰涩,而且一较死理儿,语气就生硬起来了。在这里特别道歉。但愿我没有成为你小径上绊脚的葛藤。其实,我在教会当牧师时不这样。在教会生活里面,一切真理都还原为有血有肉的活泼生命,讲真理的人也因为基督的恩典而变得谦卑柔和。常来教会坐坐,咱们一同体会一下活的生命真理吧!

祝好!

刘同苏


作者来自中国大陆,原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1997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先後在康州及纽约牧会。现在美国北加州牧会。
本文原刊于《海外校园》第103期。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漫长的冬夜/中國最大NGO組織︰歸上帝領導 /耶稣洗脚/民族宗教部门秘密监视爱国华侨
  • 埃及一基督教堂遭人弹袭击已致百人死伤/逾越節的宴席/獨生兒子的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