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华舟山寨版】 《让爱回家》
| 偶尔看到这个汽车广告。觉得好感人,于是便把它山寨了,贴出来。顺便也上来透口气…… 情人节眼看着就来了,您别光惦记着情人哦、在心里头、也得给老爹老娘他腾出点地儿来… |
【山寨素材】背景垫声1、 背景垫声2
【 文 稿 】
| 快三年了,这是我头一次回家看父母。我总跟他们说,很忙、没时间、回不来。 他们也总是说 :没事,忙就好
今天、我又踏上了这条回家的路。
“喂李总!哎,是是是,对……,什么、现在回去?”
我没算过这条路到底有多长。我只知道,我让他们等了很久,很久……
别让父母的爱,成为永远的等待
|
她從法裔越南難民到內地影子富姐,
與多名省部級高官有染(圖)
財經網
從法裔越南難民到內地影子富姐,李薇儼然成就了一個“中國夢”樣板;而其數度沉浮及與多名高官間的糾葛,亦為超級裙帶資本的現形。

在李薇的財富曲線上,青島“八大關”是迄今為止的頂點。
她曾在此擁有兩棟省級文物別墅,“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棟位于山海關路1號,是建于1933年的法式鄉村別墅;另一棟隔灣相望,是地處湛山三路2號的私邸。
李薇身陷囹圄前,兩棟別墅曾轉至其名下,價差數千萬元;如今她重拾自由,別墅收歸國有。進退之間,是原山東省委副書記、青島市委書記杜世成的公權私用。
僅以法院認定的數據,杜世成向李薇輸送利益“至少1億元”,作為不對等交易,李薇回報170萬元現金,這正是杜氏伏法的罪證之一。
與李薇存在人脈交集、並與杜世成同在秦城監獄服刑者,還有雲南省原省長李嘉廷、中國石化(600028.SH/0386.HK)原董事長陳同海、北京市原副市長劉志華、最高法院原副院長黃松有、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王益、公安部原部長助理鄭少東等。此外,另有多名省部級官員泥足深陷,因“交友不慎”“嚴重違紀”等卸甲身退。
這是怎樣一個女子,她以何等資本與能量游刃于權貴之間?其財富版圖所剩幾何?
拆解上述諸案的司法材料和庭外資訊,一個多重利益交匯的政商聯盟依稀可辨。居于網絡之中的李薇,身世坎坷,財路傳奇︰這名越南出生的法越混血兒以難民身份進入雲南紅河,借憑過人的逢迎手段漸次接近本地高層,在脫身險案後,經財經大員引入北京,開始編織一張下聯資本作手、上達官場顯貴的傘狀網絡。
調查可示,其在北京、青島、深圳、香港及海外成立了近20家公司,涉足煙草、地產、廣告、石油、證券等多個行業,關聯資產近百億元。
回望其途,一介難民富姐的沉浮,儼然一個“中國夢”的樣板,一幕權力尋租與資本托庇的活劇,最終因雙重規訓匱乏落得滿盤皆輸。其案頗具裙帶資本主義(Crony capitalism,或稱權貴資本主義,最初指某人因自己妻子或其他女性親屬的關系而獲得官職;後又泛指因血親、姻親和密友關系而獲得政治、經濟上的利益,以及政治領導人對效忠者、追隨者給予特別的庇護、提拔和獎賞)特征。學者莊禮偉曾論述,亞洲裙帶資本主義除了“商界和政界不道德的結合”的共性,還具有前現代性、體制性、家族性與全社會性等特征。而李薇一案,則豐富了該定義的內涵︰
——以血統與姿色為本錢,涉足煙草、地產、石油等行業,皆為壟斷暴利領域;
——作為權力代理人,租金與佣金積成其第一桶金,窮盡漏洞經濟商機;
——由于缺乏安全感,在地方一隅的線性人脈傾覆後,迅速組建橫跨央地、政商的網狀關系,權貴資本的連橫已現;
——擁有銀行貸款、央企“現金奶牛”雙條融資渠道,不乏空手套白狼之術,並輔之以操縱證券市場,獲利倍增;
——與其同業競爭的民企,紛紛鎩羽而歸。
“給薇姐的標簽太負面了,這對她不公平。”李薇的一名親屬如是辯解。
所謂不公平,是指李薇承受了一場空前的道德審判,如今,她未經刑事審判重獲自由,在2010年歲末留下一個模糊而神秘的背影。這位屬兔的奇女子,已迎來自己的第四個本命年。
收拾殘局是體制的使命和本能,而對資本和權力進行雙重規訓,營造平等與公正的條件,已是體制改革之急務,亦為還原李薇案之真義。
中篇︰青島基地
首創分子
文物別墅入囊,李薇志不在此。據有關資料,2002年春節,杜世成前往湛山三路2號私邸,李薇指著遠方一塊綠地說︰“給我開發吧!”
窗外是太平角,青島最美的海岬之一。李薇為此提供了良好的包裝——以引進世界五百強名義由首創集團申辦太平角房地產項目。
李薇與首創的淵源始于李嘉廷案發前,後者曾將她介紹給一位在雲南任職的京官。李薇在協助調查後避居北京,一度銷聲匿跡,彼時她依托建設部主要領導藏身于該系統。2001年曾隨人遠赴湖北,因受限頗多,斬獲無幾,此人將李薇介紹給同為高干子弟的陳同海,並同時托付給建設系統的北京市副市長劉志華,在首創集團獲得一份閑職。
若非劉志華情婦王建瑞的阻擾與北京城建市場的復雜局面,李薇的財富軌跡或有另一番景象,事後她轉向青島,多次提攜她的上述人士,也囑咐老部下杜世成多加關照。
太平角項目處于八大關保護區,青島市人大並不同意將這塊綠地調整為房地產開發。杜世成點名批評說︰“人大也要考慮經濟發展,要引進世界五百強,增加青島市的稅收。”
2002年4月8日下午,青島市政府秘書長姜俊山受托與李薇洽談,並于同年5月簽訂合作框架協議。項目原本以首創股份(600008.SH)之名義開發,但最終落到了李薇名下的毅創房地產有限公司,且未經過“招拍掛”取得用地。“首創、毅創無所謂,關鍵是要動起來。”杜世成批示說。
“辦事不力”的國土局長張敬吉,再次受到杜世成的責難和批評。2003年,李薇成功攬得太平角61800平方米的土地開發權,但她並未開發,而是轉讓給首創集團和青島城建集團,從中獲利人民幣8400萬元。
舉手之間,8400萬元如探囊取物。
同期運作的還有李村河污水處理廠項目。按照杜世成指示,這個總投資超過3億元的青島最大污水處理工程,最終采取TOT運作模式(Transfer- Operate-Transfer,即“移交-經營-移交”方式),由首創股份、青島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等成立合資公司,注冊資本8400萬元,其中首創股份持股40%。公司于2004年10月1日運營。
首創股份有關人士證言,2002年李薇聯系杜世成支持、幫助首創股份在青島投資建成李村河污水處理廠,獲得首創股份支付的咨詢費100.8萬元。
該人士同時證言,2002年11月首創集團以引進世界五百強名義申辦太平角項目的請示、以及2003年5月首創公司出具的證明青島毅創公司系首創戰略合作伙伴的函件,均是按照李薇、杜世成的意思辦理的。
杜世成並不忌諱公開表示與李薇的關系,2002年6月在一次登嶗山的過程中,他把李介紹給嶗山風景區管委會主任王玉華。不久,李薇的公司無資質且未經招投標,直接獲得青島風景區嶗山的亮化工程等,至少獲利439萬元。
這一時期的李薇,尚無資金實力亦無專業能力介入實業投資,而是依托權力獲得稀缺資源並迅速變現,符合裙帶資本的初始發跡模式。
陳同海的大禮包
李薇與首創的關系若即若離,而她的第二步,是“零成本”參股或控股優質資產以長期合法地坐享紅利。
自2002年起,李薇的核心關系網有一個明顯的標簽——要麼出生、成長于山東,要麼曾任職于山東。當陳同海、杜世成交匯于李薇這個利益通道時,他們的禮包石破天驚。
據中國石化控股的泰山石油(000554.SZ)2004年年報,泰山房地產有限公司(下稱泰山地產)注冊資本為8065萬元,資產總額為3.48億元。當年6月14日,泰山石油將所持泰山地產的75%股權以1.23億元轉讓給首創投資(青島)有限公司(下稱首創青島);NC國際有限公司另無償獲得余下的25%股權。接盤的兩公司均由李薇實際控制。
僅一個半月,7月29日,青島黃金海岸大酒店有限公司以3.25億元受讓首創青島所持泰山地產75%的股權,李薇淨賺2億余元。黃金海岸有國資背景,杜世成的親屬杜溪山是其主要負責人。2006年12月31日,也就是杜世成涉案免職第八天,杜溪山辭去了公司所有職務。
泰山石油有關人士稱,該公司退出泰山地產,實際由陳同海一手操縱。2004年3月,履新中國石化集團總經理才一年的陳同海,曾專程召集泰山石油高層開會,討論泰山地產重組問題。
另據泰山石油2005年年報,其轉讓泰山地產股份應得的1.23億元,到2005年底仍未清收。直至今日,李薇通過NC國際有限公司仍坐享泰山地產25%的股權紅利。
在青島地產界,泰山地產拿地的能力驚人,甚至奧運帆船賽事基地的商業開發,亦易如反掌。
這個緊鄰青島市府行政大樓的奧運工程,位于市南區浮山灣畔,為原北海船廠舊址,佔地45公頃,因老廠搬遷及新址建設達32.8億元,青島市政府決定拍賣其中15公頃土地以補充資金缺口。
2005年10月17日,青島市國土資源局對其三宗土地捆綁轉讓,在與海信、海爾等巨型國企同台競價中,泰山地產仍是最大贏家,成功拿下了最好的兩宗地塊。其9360元/平方米的起拍價和13.5億元總起拍價,雙雙創下紀錄,成為“青島地王”。
基于31號地塊修建的百麗商業廣場,和基于28號和29號的柏麗瀾庭住宅小區,目前均已銷售完,每平方米外銷均價為商鋪6萬元、住宅3.5萬元。
2010年4月16日,總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百麗廣場開業。這個佔盡天時地利的項目,與相鄰的五四廣場成為青島地標建築。
“大煉油”蛀蟲
獲得陳同海幫助的李薇,在2004年迎來了大規模的擴張。這一年6月,青島大煉油項目可行性報告獲得國務院批復。奠基在即,李薇的寄生買賣也已開始。
青島大煉油項目乃中國石化的一個“巨無霸工程”,是中國批準的第一座一次建設規模達到1000萬噸煉油能力的煉油企業,投產後年銷售收入可達300多億元。
2001年2月,中國石化、山東省和青島市三方簽訂“合作意向書”。自此長達六年間,負責此項目議談的正是陳同海和杜世成。陳同海生于山東,與本地人杜世成的關系亦隨著這一項目日漸密切。
跟杜世成的草根出身不同,陳同海生于革命世家,父親陳偉達曾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中央政法委員會黨委副書記等職。其早歲入仕,後掌國企,政企“兩棲”路徑令其出手闊綽、禁忌趨少,且人脈通達。
有人士稱,以杜世成、陳同海這等身份,並不缺美乏艷,有特殊標簽且可利潤共沾的特殊通道者更適當其會。
司法材料稱,2004年8月31日,杜世成主持青島市委專題會議,達成中國石化高層專家、中等專家、職工住宅的建設用地分別采取協議用地、議標用地、掛牌用地不同方式出讓的意見。經副市長羅永明協調,在青島經濟開發區、黃島區、膠南市共落實1000畝地。經兩公司“陪標”,李薇的青島華誠石化置業公司(下稱華誠石化)以人民幣3.6億元拍得上述土地。及至案發,尚欠1.3億余元土地出讓金及有關稅費。
判決書記載,“在辦理土地出讓過程中,杜世成多次打電話過問,要求抓緊辦理,加快推進,做好服務。”
其中黃島開發區的土地位于薛家島石雀灘路側、編號為HD2006-07,2006年3月30日掛牌的樓面起始價是2500元/平方米,總面積為22.57萬平方米。當年4月24日,華誠石化競得該地塊,成交價2633元/平方米,土地出讓金為1.18億元。但是,該地塊所在的南營村村委會負責人稱,同一地段當時的土地市場價達3000元/平方米,成交價明顯低于市場價。
上述地產的開發,李薇還獲得更保險的定向銷售方案,包括中國石化在內的數家國企及政府部門,在項目啟動之初即向華誠石化預付了巨額工程款。中國石化年報顯示,截至2006年底,上市公司應收華誠石化往來款2.88億元。但有關此筆資金的由來並無交代。
除此,李薇借力于中國石化,在包括河南、福建等地都以“華誠”之名大肆發展房地產業。這些合資公司因高負債,已相繼于2010年剝離中國石化,部分甚至以1元象征性價格轉讓。
下篇︰石油夢想
183座加油站
李薇在李嘉廷時期種下的石油夢想,直到陳同海援手才獲機會。
2004年7月,李薇及其妹妹在京注冊巴納斯傳媒廣告有限公司,獨家獲得中國石化的形象代理與全部加油站廣告投放。
在中國油氣版圖中,中國石油集團在上游開采業務佔優勢,中國石化集團的煉油業務佔優勢,後者又因對進口原油的過重依賴而受國際市場波動較大。而在銷售環節,原來南北分治的格局,實已逐步打破。
截至2006年底,中國石化擁有的加油站數量達到28801座,這比同期中國石油擁有的加油站多出上萬座。巴納斯傳媒廣告有限公司認為,近3萬座加油站網絡和2萬余塊標準廣告燈箱、掛畫等,是其公司核心競爭力。
但與183家加油站的股權相比,這無疑是蠅頭微利。
同在2004年7月,中國石化北京分公司與北京首創石油投資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北京中石化首創石油投資經營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億元,前者以北京七城區123家全資加油站實物資產7億元投資;後者出現金3億元,計劃新建60座加油站。
根據合資公司章程,這60座新建加油站必須在一年內完成︰在北京五環、六環、京承、京開、京沈、第二京津塘、第二機場等高速路段新建;買斷首都高速公路發展公司及公路聯絡線公司在京公路上的加油站股權;買斷北京市新建路網、新建大型停車場、物流中心、新建小區規劃加油站,等等。
陳同海為這份協議的簽署者,在之前的申報材料中,多份可見由陳批示的“加急”字樣。
需提及的是,北京首創石油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5日,首創集團與李薇名下深圳市方遠信通技術有限公司各持股80%與20%。公司2007年財報顯示,其總資產3.98億元,稅後利潤4109萬元,淨資產亦達1.36億元。而李薇方一直資金不到位。
攜壟斷之勢而強強聯手的首創與中國石化這一“巨無霸”,不僅打破了中國石油在北方市場的獨大局面,也進一步擠壓了民營加油站的生存空間。
中國自1992年放開石油市場,民營加油站迎來六年黃金期。1998年成品油實行特許經營,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借機大舉收購,加之高速公路建設進入高峰期,加油站網點幾乎被兩巨頭壟斷。根據中國加入WTO承諾,外資在2004年12月11日後可進入中國成品油零售市場,2006年底全面開放成品油批發市場,上述公司的成立正逢其時。
陳同海曾公開表示︰“有人問我︰如果成品油定價放開,由市場決定,會由誰決定?我回答說︰由我來定!”
除了北京,李薇還以類似方式在廣東、福建等地入股數眾加油站。其所持股權折算,保守估值應在10億元以上,這是一只無可比擬的現金奶牛。
不過,重獲自由的李薇,如今被迫簽署了相關文件,將所持首創石油投資有限公司的20%股權轉讓給首創集團。目前中國石化、首創集團的合作亦已中止,相關公司注銷。
陪莊末路
早在2002年,中國石化順勢一改集團管理模式,在總部決策中心下設采油、煉油、化工、銷售四個事業部,從原料采購到產品銷售統一調度。是年,其名下上市公司湖北興化(600886.SH)重組,大股東由中國石化轉為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以解決母子公司同業競爭、關聯交易金額大、比重高等問題。
據有關調查,其實早在李薇去留湖北之際,即與湖北本地及石化領域的勢力存在交集,並自此重倉中國石化旗下的多只股票。
與同期的資本玩家們相比,李薇輔以證券之手,旨在曲線介入鮮向民營資本開放的采油、煉油、化工等領域。“一旦政策松動,可以先知先覺,佔得先機。”一位知情人士說。
繼湖北興化之後,陳同海主政的中國石化自2006年起推出了大規模的賣殼整合計劃,其旗下七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四家擬定了初步賣殼對象。如S*ST化二(000728.SZ)、石煉化(000783.SZ)分別賣殼給兩家證券公司,“隱莊”早已提前布局。
其實自1999年開始,李薇即已通過李嘉廷結識雲南老鄉、時任證監會副主席王益,以備日後深度介入證券市場。通過關聯信息提前埋伏獲取暴利,即是利潤之源。據有關方面調查,在得到陳同海幫助後,李薇調集數億元資金,通過上百個資金賬戶提前布局上述股票。
利益方所涉之深令人側目,陳同海一位至交在銀行貸款1000萬元,用于投資上述兩股票,其瘋狂程度可見一斑。
通過控制主要領導身邊的商人或情婦,進而牽出龐大貪腐網絡,是近年來黨內肅貪的方式之一,上海社保案等大抵如此。
權威部門通報稱,2006年10月,李薇因涉嫌逃避繳納稅款被警方控制。在情婦李薇被采取強制措施後,陳同海曾進行了一些干擾調查的活動。不久杜世成被立案審查,其因爭取立功而舉報陳同海。2007年3月,陳同海涉嫌嚴重違紀問題線索被呈報高層。
但在2007年2月26日,石煉化股東大會以96%的高票通過借殼方案;同年3月13日,化二的重組方案亦已成行。
“頭發真在一晚上白了。”一名目睹莊家失態的市場人士說。顯然,若借殼化二、石煉化的方案因陳同海案中止,有關方面將血本無歸。
上述市場人士介紹,這個利益共同體動用了一切資源進行了最大限度的游說,其中最成功之處在于陳同海案由2007年3月的初查拖至6月主動辭職,再到 10月在中共十七大會上通過被“雙規”。前後近八個月的時間差,為上述股票的騰挪提供了足夠的時間。此後,騰殼、瘦身、注資、股改四步一氣貫通,業內評價為“手法流暢,堪稱經典”,但鮮有人體會莊家們的驚心動魄。
以石煉化變身後為例,上市公司市盈率一度沖高到100倍,股東獲得了超過13倍的市值回報;其後仍長期保持在30倍以上的市盈率水平。這樣的高收益,得益于賣殼方的“慷慨大方”——讓上市公司回購所持股份並注銷。
只可惜,李薇未能享受到這一暴利,她卷入的資產多數被扣押。其間的諸多細節亦成一筆糊涂賬。
洗線路徑
權威消息稱,在2007年6月,陳同海首次接受組織談話,被要求從經濟、金融方面交代。此時的陳卻大規模轉移財產,自當年5月中旬到6月20日,通過北京、天津、深圳等地12個賬戶提取、轉移並套購外幣超過1.7億余元。
由于陳同海上述資金均在監視之內,對其源頭的追溯及最終的定罪,都有直接影響。
2009年7月15日,61歲的陳同海因受賄1.9573億余元一審判處死緩。此時的陳氏頭發斑白,神情落寞,難睹往昔之風采。
實際上,陳同海轉移資產的渠道與李薇由外入內的資金通道略有交集——資金來自于深圳關聯公司的劃撥,前端是香港中轉站,再追查已方向不明。結合李薇的說明,這些資金大體由三塊構成︰一是其實業投資所得;二是項目介紹的佣金;三是他人的權力租金。
案發之前的2006年,李薇大規模從境外調錢入境已有跡可循。彼時,她卷入的“廣州第一爛尾樓”中誠廣場案即是明證。
作為當地地標,中誠廣場位于廣州最繁華的商業圈天河北路與體育西路交界處。高51層的A、B雙塔,正面呈百度左右的鈍角狀,如同兩扇翅膀張開。項目由鐘華的廣州鵬城房產有限公司與廣州城建集團合作開發,1993年8月8日開工,引入當時流行香港的銷售方式——賣“樓花”,一度炒出每平方米3萬港元的天價,涉及購房業主90戶左右。
1996年封頂的中誠廣場因債務問題突遭查封,此後執行過程被一個潮汕鄉黨操控——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前副院長黃松有、廣東省高級法院執行局原局長楊賢才、律師許俊宏和陳卓倫,以及中誠廣場的兩個接盤者範駿業、郭成。
“李薇想買中誠廣場,價錢開得高,很誘人,但前提是要幫她將80億元資金洗白。”鐘華告訴《財經》記者。
從時間上推算,這與其同期在內地的擴張相吻合。鐘華介紹,其中一次北京談判,李薇穿著睡袍在套房接見他,一再暗示自己在政界的關系,並稱已成功打動黃松有。但由于身陷中誠廣場多年,鐘華以不願承擔洗錢風險而拒絕了李薇。
盡管如此,李薇還是通過黃松有與楊賢才,繞開鐘華,以中國石化的名義于2006年5月與郭成名下的公司簽訂協議,以13億余元買下中誠廣場北塔。蹊蹺的是,郭成2004年獲得中誠廣場上述產權時,為9.24億元收購款提供擔保的實為中國石化廣東分公司。
據知情者介紹,範駿業、郭成與陳同海相識,全因李薇引薦。陳同海自述介入中城廣場是中國石化在廣州缺乏標志性建築。
似有先兆,案發前的李薇時常會跟身邊人分享自己的艱辛與磨難。但她惟獨不談感情。
時至今日,李薇多數資產仍然得以保全,尤其是在內地司法無法觸及到的海外。甚至被調查的四年間,部分資產仍有增值。
遍歷顯要,幾番浮沉,青山尚在,雖然其間缺乏明晰的產權保護,但在信息不透明的大環境下,李薇卷土重來亦未可知。
在北京朝陽區,李薇及其妹妹李嫻在2005年6月、2009年8月兩次辦理暫住證,前一次購置資產,後一次變賣資產;在香港,李薇自2008年4月起已卸任東方聯合實業有限公司、豪逸國際有限公司的董事職務,由陳丹霞接替;至于NC國際有限公司,其不僅仍是泰山地產25%股權的持有者,還在廣東、福建留有大量實業投資。即使她們移民大洋彼岸,仍可繼續“寄生”生活。
按吳敬璉、錢穎一等經濟學家的理解,裙帶資本是一種畸形的或壞的市場經濟,其中一些人通過權勢和關系網尋租致富,在成為既得利益者後,對種種合理的市場化改革以各種方式大加阻撓。杜世成、陳同海的命運趨同,以權力深度入市的當年,在石油、地產等市場,他們是一級市場的壟斷者;在杠桿率畸形的證券市場,他們可能影響政策並動用國資。遺憾的是,這些背後的交易多數被司法審判忽略。
環境局限了選擇,制度提供了導向。法治不立,就會有更多才貌雙全的女性,懷揣著夢想走上和李薇相同的路。當陽光僅是偶爾破門而入,暗室中的權貴與裙帶,仍有可供生存與膨脹的時間與空間。
誰在行賄陳同海
這是陳同海失去人身自由的第五個年頭,也是他戴罪服刑的第二個春節。
2007年6月22日,陳同海因“個人原因”辭職。同年10月15日,時任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出席中共十七大時透露陳已被“雙規”。
2008年1月26日,新華社發布消息稱,陳同海在擔任中國石化集團副總經理、總經理和兼任中國石化股份副董事長、董事長期間,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錢款數額巨大;利用職權為情婦謀取巨額不正當利益;生活腐化。
此處所述情婦正是李薇,在陳同海庭審中即有提及。
2009年7月15日,陳同海一審因受賄罪被判處死緩。十天後,陳放棄上訴。秦城監獄又多了一名服刑者。陳同海被法院認定的1.9573億余元賄賂,創下中國1949年以來官方處理並公布的貪腐案件數額之最,該案中的六名行賄人曾以證人現身,未被追究刑事責任。時至今日,六人身份悉數解密。
神秘人David An
2009年3月6日,北京市檢察院第二分院對陳同海提起公訴。同年6月12日,此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低調一審。據已生效的判決書,陳同海犯罪事實共五項,卷入行賄人六名,其中九成賄款來自戴偉——漢思能源 (00554.HK)董事局主席。
在2010胡潤百富榜地區排名榜單(香港)中,戴偉以11億港元資產位列第33名。
戴偉,男,1959年7月15日生,河北人,在北京讀書,大學文化程度,自1997年起擁有加拿大國籍。在漢思能源的有關文件里,戴偉也以“David An”的名字出現。
戴偉與陳同海相識于1997年,通過陳同海的妹夫介紹,在北京民族文化宮旁的薩拉伯爾餐廳初識。此後,兩人交往逐漸增多,行賄事由主要集中于廣州市南沙區(原屬番禺區)小虎島油庫項目。
這個廣東最大的油庫始建于1992年,投資方粵海(番禺)石油化工儲運開發有限公司(下稱粵海石化)注冊資本5000萬元,廣東粵海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粵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一度持有其92%股權。
1998年,粵海集團資產重組,其子公司所持粵海石化的股權亦悉數轉讓。陳同海帶隊親赴廣東,洽談收購小虎島油庫事宜;家族背景深厚的戴偉隨後介入,最終由中國石化廣東分公司與戴偉組成聯營公司,完成了對小虎島油庫的收購,獲利四六開。初次合作,戴偉獲利頗豐。
此役之後的2005年八九月間,戴偉來到陳同海辦公室,稱其采購到一種價格低廉的高酸原油。陳同海提出,希望戴偉將其全部賣給中國石化。據介紹,陳同海在庭審中曾就此項目辯稱,這種高酸原油系戴偉從甦丹進口,陳同海也曾安排中國石化有關人員親赴甦丹洽談而不得。
盡管中國石化當時的冶煉技術與產能都跟不上,但仍與戴偉簽訂供貨協議,陳就此批示︰“價格不等人,加工不好,先儲備起來。”檢察機關指控,中國石化一共從戴偉手中購得達混油3160萬桶。陳同海的辯護人、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律師高子程在庭審中辯稱,中國石化因此獲利6億至10億美元。
戴偉與陳同海第三項勾連事實系合資投建東莞市東洲油庫。據發改委2005年9月5日批文,項目計劃佔地700畝,建設100萬立方米的特大型油庫、碼頭。但項目未成,陳同海先已落馬。
法院認定,為感謝陳同海的幫助,戴偉于2005年12月30日至2007年5月23日先後七次向陳同海兒子陳磊在香港匯豐銀行、歐洲金融集團、渣打銀行開設的賬戶,匯入港幣1.766億元。其中一筆發生在陳同海案發前一個月。
來者不拒
據法院認定,除戴偉外,陳同海另外1813萬元受賄款由四筆犯罪事實構成,卷入五名行賄人。
行賄人中既有世交,如香港寰球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莊永健。2003年上半年至2004年下半年,中國石化新辦公大樓基建工程選址中,莊永健受聯合置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之托,在陳同海的批示之下,中國石化最終選定並購買該公司朝陽廣場地塊,莊永健獲中介費1950萬元;此後,該辦公大樓承建方北京建工集團有限公司也委托莊永健游說陳同海成功,中標後,莊又得中介費1500萬元。
有關人士介紹,戴偉及莊永健的交易及匯款,大都經李薇出面。如莊永健通過“香港賭王”連卓釗的地下錢莊將獲利轉入香港。為表感謝,于2004年9月、2005年3月兩次給予陳同海150萬美元和100萬港元。李薇實際也是連卓釗長期的客戶。
另外三項受賄事實,數額相對較小,陳同海可謂來者不拒。
如2003年下半年至2005年,得益于陳的幫助,安徽江淮電纜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地區市場部經理闞勇志、闞麗君兄妹為公司承攬齊魯分公司乙烯改造工程、中國教育電視台中國法制在線欄目承攬中國石化2005年下半年及2006年全年在該頻道投放廣告業務等,從中獲提成款540余萬元。闞氏兄妹六次向陳同海行賄人民幣70萬元和6萬美元。
2003年8月至2005年下半年,陳同海受中國遠東海南國際貿易公司原總經理劉遠程請托,在安徽防腐總公司、中鐵建工集團海南分公司承建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有限公司東辛采油廠自動化改造工程、海南煉化續建項目等事宜打招呼、下指示,劉遠程從中獲中介費170余萬元,後者于2006年2月 10日在香港給予陳磊港幣50萬元。
2004年中國石化建設天津港油罐區期間,杭州嘉泰貿易公司總經理王華民受天津嘉菱聯合實業有限公司之托,找到陳同海幫忙促使中國石化買下後者的南疆地塊,王獲中介費1500余萬元。為此,王華民先後四次給陳同海奉上30萬歐元。
陳同海創下賄賂之最,其生效審判為死緩。蓋因杜世成案發,情婦李薇將陳同海牽出,但上述受賄事實並不被調查部門掌握,系其案發後主動交代。法院認定其行為構成自首,從輕發落。
歷史話題︰大漢奸汪精衛死後留下多少不法財產?
薛鋒的博客
汪精衛與陳公博、周佛海、陳璧君等一批親日派大漢奸,脫離蔣介石的重慶國民政府後,在日本高層的密謀和支持下,于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成立親日傀儡政權偽國民政府,公開賣身投靠日本侵略者,干盡了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的壞事,成為被世人所不齒的民族敗類。
大漢奸汪精衛本人雖然已于1944年11月10日因病客死日本東京,但依據戰後重慶國民政府新組建的敵偽財產接收委員會相關條文規定,大漢奸汪精衛在死後所留下的個人家財均被認定為不法財產並予以接收。于是,在日本宣布投降後不久,重慶國民政府敵偽財產接收委員會就派出一支人數眾多的工作隊伍前去南京接收大漢奸汪精衛的個人私產。據說,僅對汪精衛死後所遺留私產的盤點接收工作就持續了多達半年之久。
據南京中國第二檔案館所存當時“接收清冊”記載,大漢奸汪精衛夫婦在南京的房屋建築大約有六處︰一是位于南京頤和路34號的汪精衛住宅房屋及其附屬物品。該處房產為汪精衛所有房屋中規模最大的一座。樓房高四層,僅大客廳就有五間,擁有大量高檔家具等生活用品,設備相當齊全,極其奢華,此處還曾存放了大量的圖書、字畫等物品。二是位于南京頤和路32號的汪精衛住宅,此處房屋為二層樓房,內有大小汽車三輛,並存放大量生活用品。三是位于南京頤和路39號的汪精衛住宅,為一棟二層豪華小樓,其中儲存了大量器物。四是位于南京瑯琊路16號的汪精衛住宅,內有高檔家具和高檔小汽車等物。五是汪精衛公館一處,此處包括多件衣物及器物等。六是位于南京西康路18號的汪精衛紀念堂,有房屋及其附屬物品若干。房屋為兩層小樓,內有大量沙發家具、地毯、古畫等各種生活文化用具。
從當時接收的汪精衛房產清單中不難看出,汪精衛在南京的房屋有六處之多,除頤和路34號是四層樓外,其余多是兩層小樓,均屬高級住宅。汪精衛紀念堂是汪死後所設,如排除在外,汪精衛生前在南京最起碼有五處住宅,吃穿住行樣樣齊備,當時一般老百姓想也不敢想。房屋內還貯藏了大量的藝術品和珍貴圖書,反映了汪精衛個人喜歡收藏佔有文物和藝術品的貪婪一面。
汪精衛所收藏佔有的文物和藝術品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兩類︰
一是原藏于頤和路34號的圖書字畫,1945年12月,經國民政府陸軍總司令部和南京市政府及南京警察廳點交,被當時的國立中央圖書館收藏,並編成兩本接收清冊。第一冊中的圖書種類豐富,涉及文學、戲曲、中外歷史、書法、古玩字畫等著作和藝術收藏品,其中很多是汪精衛本人的言論集、文集和詩詞集等。此外,這批圖書中還有大量的外文著作以及學術名人的文集、選集等收藏價值大、學術水平高的文化作品,共計749種。圖書字畫很多是汪精衛平日收集的,有大量系友人惠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汪精衛的文化旨趣和政治主張,是研究汪精衛政治主張和思想演變的重要資料。圖書字畫清冊的第二冊,記載了接收的畫集、攝影集、精美的刀具、篆刻等藝術品,大都是中外名人、行家的佳作,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日本藝人的作品。此外還有大量書畫、拓片、名人墨寶及圖譜等,總計達370件。這些藝術作品件件精美,都是無價的珍寶。
二是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接管的工藝品。這些物件包括各種花瓶、木筒、泥人等,還有動物造型的珍貴瓷器和銀制器物,大約有352件,都是名貴精致的藝術品,大多為國內外“政府”或與汪有密切關系的人所贈送。當時的汪偽政府不僅和日本有緊密聯系,還和東南亞的某些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更可笑的是汪精衛曾作為“元首”訪問偽滿洲國,演出了一國之中兩個“元首”會晤的歷史鬧劇,還互贈了禮品。這些藝術品均在接收之列。
在圖書字畫及工藝品中不乏“日本友人”贈送的藝術品。日本政要通過贈送字畫工藝品等禮品,制造汪精衛政府和日本之間友好關系的假象,來掩蓋汪日關系的不對等。
圖書和字畫顯示了汪精衛本人的志趣和藝術品味。汪精衛個人文化修養水平較高,從收藏品的種類可以看出他興趣廣泛,于篆刻、書法、中外文學、傳統文化等均有相當造詣,尤精文學,善于舞文弄墨,留有大量頗具文采的詩詞、散文、言論集等著作。這樣一個極富藝術品味的文人竟淪為千夫所指的頭號大漢奸,不能不令人扼腕嘆息乃至深思。
大漢奸汪精衛病死日本後,葬于南京紫金山麓的梅花山。1946年1月21日,在蔣介石直接授命下,國民政府以“有礙國內外視听”為由,將汪精衛墓葬秘密炸毀,將尸體移送南京城西清涼山火化。
……………
解密韓戰:1950年林彪真因為怕死不敢出兵朝鮮嗎?
倍可親
編撰︰司馬亮
核心提示︰在出兵援朝的問題上,林彪主張慎重、反對參戰的態度廣為人知,但他同時提出了另一個非常高明的出兵方略,卻沒有引起學術界的關注。
主張慎重,不同意出兵朝鮮,是林彪深思熟慮的結果。朝戰爆發後,林彪一直在關注朝鮮戰事,最晚在1950年9月就形成了不同意出兵朝鮮的意見。據柴成文回憶,1950年9月初,他從平壤回到北京後,林彪約見他,了解朝鮮方面的情況。柴成文馬上去林彪住處匯報。林彪听了柴成文對朝鮮戰事新情況的匯報後,問道︰“他們(朝鮮人民軍)有無上山打游擊的準備?”柴成文回答說︰“我不能確切地講有,但根據和金日成相處的了解,如果形勢需要,他是能夠上山打游擊的。”林彪又問︰“我們不出兵,讓他們上山打游擊行不行?”
但是,作為軍人,林彪並沒有一味避戰。曾擔任周恩來軍事秘書的雷英夫回憶說,林彪在軍委常委居仁堂會議上不贊成出兵,最好不出兵,“如一定要出,那就采取出而不戰的方針,屯兵于朝鮮北部,看一看形勢的發展,能不打就不打,這是上策。”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出而不戰”,確實是志願軍在不利情況下,出兵援朝的上上策。毛澤東雖然否決了林彪不贊成出兵的意見,卻對“出而不戰”這一條心領神會。從志願軍入朝後的兵力部署來看,毛澤東幾乎全盤采納了林彪的意見。
10月14日,毛澤東給在甦聯的周恩來的電報中,提出志願軍入朝後先取守勢,構築防御線,六個月以後再談攻擊問題。
本文摘自《文史參考》2010年第12期,編撰︰司馬亮,原題︰《中國出兵援朝決策始末——林彪的“出而不戰”,或許是抗美援朝最佳方略》
60年後,我們回頭再看出兵朝鮮的決策過程,時間跨度遠遠不止一個星期。從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到9月15日仁川登陸,再到10月 19日志願軍兵發鴨綠江,戰局瞬息萬變,敵我友各懷心思,殺機四伏,凶險莫測,整個決策過程遠非我們看到的那麼簡單。事實上,志願軍本來有多次出兵良機,因同盟內部的互相猜疑而屢失戰機;最後在戰局不利被迫出兵時,林彪提出“出而不戰”,本來可以最小代價挽救危局,也因戰場形勢突變而未能付諸實施。
應朝鮮的請求和保衛中國安全的需要,1950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在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後,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戰略決策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不期而至的朝鮮戰爭,對百廢待興的新中國來說,就是一次生死存亡的危機考驗。出兵援朝,是毛澤東一生中為數不多的一次艱難決策,以至于他整整一個星期都無心刮胡子。胡耀邦回憶當時情景說,“他不作聲,一個禮拜不刮胡子,留那麼長,想通以後開個會,大家意見統一了,毛主席就刮胡子了”。
60年後,我們回頭再看出兵朝鮮的決策過程,時間跨度遠遠不止一個星期。從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到9月15日仁川登陸,再到10月19日志願軍兵發鴨綠江,戰局瞬息萬變,敵我友各懷心思,殺機四伏,凶險莫測,整個決策過程遠非我們看到的那麼簡單。
事實上,志願軍本來有多次出兵良機,因同盟內部的互相猜疑而屢失戰機;最後在戰局不利被迫出兵時,林彪提出“出而不戰”,本來可以最小代價挽救危局,也因戰場形勢突變而未能付諸實施。
誰錯過了出兵朝鮮的最佳時機
1950年9月15日至16日,麥克阿瑟乘朝鮮人民軍主力膠著于洛東江,後方空虛之際,指揮美軍在仁川登陸,朝鮮戰局發生重大變化。
當人民軍進攻洛東江一線受阻時,一直在關注朝鮮戰局的中國領導人,分別于7月中旬、7月下旬和9月上旬,三次提醒朝鮮同志,要他們注意敵人從海上向仁川、漢城前進,切斷人民軍的後路。中國領導人這時已很清楚地意識到,金日成若要取得勝利,必須要靠中國軍隊的援助。9月初,在毛澤東的一再催促下,東北邊防軍的兵力計劃增加到70萬人,另有補充兵員20萬人,同時加強了武器裝備,為出兵援朝做好了準備。
8月26日,金日成在中國的提醒下,將美國人打算在仁川和水原地區實施登陸的情報通知甦聯,擬采取必要措施加強上述地區的防務,並“提出請中國同志派軍隊援助朝鮮的想法,因為人民軍目前的前線狀況太困難了”。
斯大林否決了金日成請求提供國際援助的要求。他答應金日成,“如果需要,我們可以再向朝鮮空軍提供強擊機和殲擊機。”完全領會了斯大林的主張後,金日成便不再考慮請中國提供援助的問題,而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莫斯科身上。中國出兵援朝的最佳時機,就這樣錯過了。
仁川登陸後,朝鮮戰局逆轉。中國領導人立即做出了反應。9月18日,周恩來召見甦聯大使羅申和軍事顧問科托夫、孔諾夫,不滿地指出,朝鮮很少在軍事問題上向中國提供情報,中國曾嘗試派一些軍事技術干部去朝鮮觀察戰場形勢,可是至今沒有收到平壤的任何答復。中國人根本不知道朝鮮人民軍的作戰計劃,也不了解戰場的真實情況。周恩來建議,如果朝鮮缺少足夠的預備隊(10萬人),就應該將主力北撤,建立突擊集團,等待決戰時使用。
最後,周恩來不無用意地指出,由于沒有做長時間、大規模戰爭的準備,現在西方國家非常擔心甦聯和中國可能參與朝鮮的軍事沖突。“應當利用這種恐懼心理采取能證明我們意圖的步驟。從這方面講,中國軍隊由南方向東北調動,足以使英美政府感到不安”。
在向莫斯科提出援朝問題時,周恩來也詢問了朝鮮的意見。9月19日,周恩來召見朝鮮駐華大使李周淵,詢問朝鮮政府在仁川登陸以後,下一步對中國政府有什麼要求。
第二天,金日成向甦聯大使什特科夫匯報了周恩來談話的內容,並解釋說,中朝之間有過一個約定,即如果敵人在後方登陸,中國人將用自己的軍隊來幫助朝鮮。外務相樸憲永則明確表示“希望能讓中國參與在朝鮮的戰爭”。因為沒有得到莫斯科的指示,什特科夫“對這一問題避而未答”。
此時,毛澤東確有立即出兵援助朝鮮的意圖。9月17日中央軍委決定立即派遣一個五人先遣小組隨駐朝鮮武官柴成文赴朝熟悉情況,勘察地形,做戰場準備。路過沈陽時,柴成文將毛澤東的一封信交給高崗,信上說,“看來不出兵是不行了,必須抓緊準備”。
但是,平壤的態度使得中國很難主動地、明確地提出參戰的要求。9月21日,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召開會議,專門研究是否請中國出兵的問題。會上出現了兩種意見。樸憲永、最高人民議會議長金麼奉和內務相樸一禹都認為,“情況危急,靠自身的力量已很難與美軍對抗,應當向中國政府提出部隊援助的請求”。金日成明確表示反對,他認為,中國參戰可能會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況且中國出兵也解決不了問題,應寄希望于重新創建的人民軍部隊。他還強調,在甦聯軍事顧問團和武器援助的情況下,請中國人幫助,會使莫斯科產生“侮辱感”,因此,應暫緩向中國政府求援,而是先征求斯大林的意見。
會議沒有通過任何決議。金日成完全看斯大林的臉色行事,再次貽誤戰機,而不到最後關頭,即敵軍沒有突破三八線,斯大林是盡量不讓中國參戰的。
事情耽擱了幾天以後,戰場形勢急轉直下。9月30日,漢城陷落,人民軍主力部隊北撤退路被切斷,失去了聯系。金日成擔心敵軍會越過三八線,而朝鮮已無法組建新的部隊進行有效抵抗了。金日成向斯大林致信求援,懇求斯大林給予“直接軍事援助”,如果不行,就“請幫助我們在中國和其他人民民主國家建立國際志願部隊”。
10月1日,斯大林致電毛澤東,要求中國軍隊以志願軍的方式入朝參戰,在三八線以北地區組織防御。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盟主,斯大林在選擇中國參戰時機時,不是從兩大陣營的對抗全局出發,而處處顧及甦聯在朝鮮的利益、地位和影響,一再錯失戰機。現在,迫于戰場形勢的需要,莫斯科終于為中國軍隊開放了綠燈,但局面對志願軍已經非常不利了。麥克阿瑟甚至放言,中國此時出兵,“對他們來說,那將是一次最大的屠殺”。
關于中國出兵的時機,歷史學家沈志華在多年後有過精闢的分析︰“如果在仁川登陸前中國軍隊可以協防後方,從而保障人民軍主力在前線取勝;仁川登陸後中國軍隊可以在三八線建立一道防御線,從而阻止敵軍繼續北進的話,那麼到10月初人民軍主力喪失殆盡、三八線已被突破的時候,中國軍隊入朝作戰的良機已不復存在。”
林彪慎戰意見曾佔上風
10月1日,毛澤東接到斯大林建議中國出兵的電報,中國使館也在同一天收到了金日成的求援信,請求中國派兵入朝作戰。次日,毛澤東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討論出兵問題,會上出現了不同意見,多數領導人主張對出兵的問題應慎重考慮。會議決定10月4日、5日再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進行討論。
10月4日,中央政治局在中南海頤年堂召開擴大會議專門商討出兵援朝問題。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陳雲、高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張聞天。李富春、羅榮桓、林彪、鄧小平、饒漱石、薄一波、聶榮臻、鄧子恢、楊尚昆、胡喬木列席了會議。
彭德懷于會議開始的當天下午乘坐一架銀灰色的里-2型專機從西安奔赴北京,下午4時在北京西郊機場一落地,即被轎車接進中南海,停在豐澤園門前。彭快步來到頤年堂,周恩來首先迎出來與他握手,解釋說︰“彭總,會議在下午3點就開始了,來不及等你。”
步入會議廳,毛澤東站起來和他握手,說︰“彭老總,你辛苦了,你來得正好。美帝國主義的軍隊已開始越過三八線向北進攻了,現在政治局正在討論我國準備出兵援朝問題。大家正在發表意見,請你也準備談談你的看法。”
彭德懷入座,會場里出現了短暫的沉默。毛澤東見許多人並不積極發言,知道他們堅持不出兵的意見,遂說︰“關于出兵援朝問題,大家還可以擺出不利和有利條件。各抒己見嘛。”
林彪不緊不慢發言︰
“主席讓我們擺擺出兵的不利條件,我贊成。我認為,我國已經打了20多年仗,國內戰爭創傷亟待醫治,部分地區尚未解放,新解放區尚未進行土地改革,元氣沒有恢復。我們建國不久,百廢待興,國力很弱,沒有能力再打大仗。特別是我們還沒有同美軍較量過。我們出兵參戰,仗打起來是沒有界限的,倘沒有把握把美軍頂住,反而把戰火引到我國東北那就糟了。我看還是加強東北邊防為好。”
林彪接著說︰“我軍打蔣介石的軍隊是有把握的。但美軍有龐大的陸海空軍,有空海軍優勢,有原子彈,還有雄厚的工業基礎。把它逼急了,它打兩顆原子彈或者用飛機對我大規模狂轟濫炸,也夠我們受的。”他接著做出結論︰“朝鮮只有幾百萬人口,而中國近5億人口,為了拯救一個幾百萬人的朝鮮,而打爛一個5億人口的中國,是不劃算的。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最好不打這一仗。”
林彪的發言得到不少與會者的共鳴。聶榮臻事後回憶說︰“有些同志認為,我們打了這麼多年仗,迫切需要休養生息,建國才一年,困難重重,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最好不打這一仗。”薄一波後來也回憶說︰“當時下決心出兵打這場戰爭,對于新生的人民共和國來說並不是沒有風險的。百廢待興,困難很大。”會上還有的同志認為︰“等到甦聯紅軍直接參戰或同我們共同出兵,比現在我們單獨出兵好。”
毛澤東在會議的最後講了一段話︰“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但是別人處于國家危急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麼說,心里也難過。”
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
彭德懷當天沒有發言。第二天下午會議繼續討論出兵援朝問題。彭德懷發言說︰“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最多就等于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就是了。否則,等美國佔領了整個朝鮮,將來的問題會更復雜。如果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台灣,擺在我們家門口,它想發動侵略,隨時都可以找到借口。與其晚打,不如早打,打完了再建設。”
彭話音剛落,毛澤東緊接著發言︰“這幾天,不少同志講了很多不能出兵的理由,但是不能忘了,朝鮮人民和朝鮮黨的同志在我們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是為中國革命的事業流過血的。現在他們的民族處在危機時刻,有一百條理由一千條理由駁不倒一條理由,那就是我們應該有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友鄰有難,就要挺身支援。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不錯,美國的大炮比我們多,但歷史不是大炮寫的。我們橫下一條心,他打他的原子彈,我打我的手榴彈。總之一句話,當今世界,任何人想隨意欺壓、宰割別人,都是不允許的!到頭來都必將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喝了一口茶,毛澤東清了清嗓子,繼續說︰“不錯,我們可以寫出百條千條理由不出兵,但現在美帝的矛頭直指我國的東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鮮搞垮了,即使不過鴨綠江,我們的東北也時常在它的威脅中過日子,要進行和平建設也會有困難。所以,我們對朝鮮問題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進尺,走日本侵略中國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還凶。它要把3把尖刀插在中國的身上,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國的頭上,從台灣一把刀插在我國的腰上,從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腳上。天下有變,它就從3個方面向我們進攻,那我們就被動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不允許它的如意算盤得逞。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
“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我們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毛澤東一錘定音,出兵援朝就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決定下來了。會議還通過了毛澤東的提議,由彭德懷率部入朝,協助人民軍抗擊敵人。10月8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發布命令,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任命彭德懷為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出而不戰,善之善者也
在出兵援朝的問題上,林彪主張慎重、反對參戰的態度廣為人知,但他同時提出了另一個非常高明的出兵方略,卻沒有引起學術界的關注。
主張慎重,不同意出兵朝鮮,是林彪深思熟慮的結果。朝戰爆發後,林彪一直在關注朝鮮戰事,最晚在1950年9月就形成了不同意出兵朝鮮的意見。據柴成文回憶,1950年9月初,他從平壤回到北京後,林彪約見他,了解朝鮮方面的情況。柴成文馬上去林彪住處匯報。林彪听了柴成文對朝鮮戰事新情況的匯報後,問道︰“他們(朝鮮人民軍)有無上山打游擊的準備?”柴成文回答說︰“我不能確切地講有,但根據和金日成相處的了解,如果形勢需要,他是能夠上山打游擊的。”林彪又問︰“我們不出兵,讓他們上山打游擊行不行?”
但是,作為軍人,林彪並沒有一味避戰。曾擔任周恩來軍事秘書的雷英夫回憶說,林彪在軍委常委居仁堂會議上不贊成出兵,最好不出兵,“如一定要出,那就采取出而不戰的方針,屯兵于朝鮮北部,看一看形勢的發展,能不打就不打,這是上策。”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出而不戰”,確實是志願軍在不利情況下,出兵援朝的上上策。毛澤東雖然否決了林彪不贊成出兵的意見,卻對“出而不戰”這一條心領神會。從志願軍入朝後的兵力部署來看,毛澤東幾乎全盤采納了林彪的意見。
10月14日,毛澤東給在甦聯的周恩來的電報中,提出志願軍入朝後先取守勢,構築防御線,六個月以後再談攻擊問題。電文說︰
“在平壤、元山鐵路線以北,德川、寧遠公路線以南地區,構築兩道至三道防御陣線。如敵來攻,則在陣地前面分割殲滅之,如平壤美軍、元山偽軍兩路來攻則打孤立較薄之一路。現在的決心是打偽軍,也可以打某些孤立的美軍。如時間許可,則將工事繼續增強,在六個月內,如敵人固守平壤、元山不出,則我軍亦不去打平壤、元山。在我軍裝備訓練完畢,空中和地上均對敵軍具有壓倒的優勢條件之後,再去攻擊平壤、元山等處,即在六個月以後再談攻擊問題。我們這樣做是有把握的和很有利益的。”
志願軍秘密入朝後,由于敵人向中朝邊境迅速推進,志願軍過早接敵,被迫改變原定先建立防御線的計劃,倉促發起第一次戰役。10月21日、22日,彭德懷給毛澤東連續發了兩封電報,計劃以一個軍鉗制敵人,集中三個軍尋機殲滅偽軍兩三個師,爭取擴大鞏固元山至平壤線以北山區,發展南朝鮮游擊戰爭。林彪設想的公開出兵,先聲奪人,“出而不戰”的戰略意圖遂告落空。
不戰而屈人之兵,並非沒有可能
從美軍方面的動向來看,志願軍出而不戰,先聲奪人,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預期效果,並非沒有可能。
美國早在1950年7月10日制訂的第76號文,就規定如果“發生了中國或甦聯大規模有組織的抵抗,聯合國軍總司令在向華盛頓報告之前,不得下令繼續前進”。
9月11日批準的81號文件,為美國軍隊越過三八線的軍事行動確定了兩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其中之一就是中國或甦聯軍隊沒有卷入朝鮮戰爭,如果中國或甦聯軍隊介入,美國軍隊應防守在三八線一帶。
9月27日第92801號命令,確定以粉碎北朝鮮的武裝部隊為軍事目標,授權麥克阿瑟在三八線以北的朝鮮境內采取軍事行動,包括兩棲和空降或地面作戰,但前提條件是“在采取這種行動時沒有主要的甦聯和中國共產黨軍隊進入北朝鮮,沒有準備進入的聲明,也沒有在北朝鮮對抗我們行動的威脅。”“假使甦聯或中國共產黨事先聲明他們要重佔北朝鮮,並公開地或含蓄地發出他們的軍隊不應受到攻擊的警告,你應把這事提交給華盛頓。”
10月9日,國防部和參謀長聯席會議再次命令麥克阿瑟︰今後中國共產黨要是不事先聲明就在朝鮮任何地方公開或隱蔽地使用大量的部隊,你應根據自己的判斷,只要在你控制下的部隊有可能獲得勝利,你就繼續行動。在任何情況下,如果要對中國境內的目標進行任何軍事活動,都必須事先得到華盛頓的批準。
從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關于越過三八線問題討論的歷次文件看,影響美國決策的制約力量始終是甦聯或中國軍隊是否會出兵參戰。而杜魯門本人在麥克阿瑟開始“烙鐵行動”,登陸仁川時甚至考慮,一旦中國出兵朝鮮,美軍便撤出戰斗。時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布雷德利說︰“參謀長聯席會議一致認為,一旦中國干涉,我們將從朝鮮撤軍,準備實施非橄欖球作戰計劃。”
林彪的“出而不戰”,充分考慮了敵方這種忌憚心理。可以設想,如果讓林彪領兵出征,公開派出東北邊防軍,屯兵于朝鮮北部,就地構築陣地,先為不可敗之勢,再結合周恩來在外交上的努力,威懾美國,使其知難而退,即使不能收“最好不打這一仗”之全效,也能保證在中國邊境形成一個穩定的緩沖地帶。而目前北朝鮮這個安全緩沖帶,是以志願軍血戰三年、傷亡數十萬人的代價換來的。兩相比較,“出而不戰”的用兵策略,雖然未能付諸實施,但從戰局發展的各種可能性來看,軍史學家實有進一步研究的必要。
參考資料︰《斯大林、毛澤東與朝鮮戰爭再議》,沈志華著,《史學集刊》,2007年第5期;《中甦朝︰一場戰爭與三角同盟》,沈志華著,《同舟共進》,2009年第9期;《抗美援朝紀實》,柴成文、趙勇田著, 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共和國重大決策和事件述實》,雷英夫著,人民出版社;《朝鮮戰爭備忘錄》,胡海波編著,黃河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