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纪念亨德尔/粗糙雙手/紅色女諜黃慕蘭/齐白石的女弟子们
發佈時間: 2/24/2011 2:40:44 PM 被閲覽數: 228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念亨德尔326周年:《水上音乐》,《绿树成荫》

来源: 尘埃2.02011-02-23  wenxuecity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德语:Georg Friedrich Händel,1685年2月23日-1759年4月14日),巴洛克音乐的作曲家,出生於德國,后来定居並入籍英国,他的名字亦按英语的習慣改为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

韓德尔出生于德國薩克森的哈雷,他的父亲是一个理发师兼外科医师,坚持要让他学习法律,於是從小便禁止他學音樂。在韓德爾6歲時無意間發現家中的古鋼琴,便趁晚上上偷偷去練習。而在他7歲時和父親一起去薩克森公爵的宮廷,在那他和宮廷樂師學習大鍵琴,因為他的學習能力被公爵知道所以公爵便要求他的父親讓他接受正統的音樂教育。於是1694年他和聖母教堂的管風琴師學習主要樂器的演奏法和作曲。他在1702年成為哈雷教堂的管風琴師也順父親的遺願去念法律系,於是韓德尔在大学注册学习法律,兼為教堂譜寫每個禮拜天的彌撒曲,更是在1702年發表了2齣歌劇,有人要赞助他,他出于自尊而回绝。1705年,他创作的歌剧获得成功,自己出钱去意大利进修,認識了多梅尼科·斯卡拉蒂。曾經有一次在一名樞機主教的演奏會上遇見斯卡拉蒂,主教便請他們來一場比賽,第一場不分軒姪,第二場史卡拉第表示不比所以由韓德爾獲勝。這比賽使兩人的感情更加深厚。学习三年。他回國後便擔任漢諾瓦的宮廷樂長。一段时间之後,他到英國旅行又受到英國女王安娜的器重便長期停留在倫敦,使得漢諾瓦很生氣。不巧不久後英国安娜女王去世,恰恰由安妮的表兄汉诺威选帝侯继承英国王位,韓德尔怕喬治一世(原漢諾瓦選侯)生氣,1717年便為了泰晤士河上举办的王室联欢会写作了著名的作品《水上音樂》(Water Music,1717年),新国王乔治一世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原谅了他的不辞而别,并赏他每年两万镑津贴,让他继续进行创作(也有人說這是穿鑿附會,事實上漢諾瓦到了英國後,仍重用韓德爾)。他从此定居英国。兩年後成立了皇家音樂協會,又到各地尋找歌劇歌手,這段期間不眠不休,也沒結婚,幾乎一生的青春都投注在英國,之後受聘為英國宮廷教堂樂長,寫了約46齣歌劇及36齣神劇。最著名的神劇是《彌賽亞》及《水上音樂》組曲和《皇家焰火音乐》。

韓德尔晚年得了眼疾双目失明,最後一次演奏是在考芬園的彌賽亞公演,當晚病入膏肓,一週後(1759年4月14日)病逝於布魯克衝邸。去世后遺體被咄鴣K以最高规格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圣彼得学院教堂。享年74歲。英国人始终为韓德尔而自豪。

韓德尔和巴赫同年出生的只相差一個月,兩人被認為是巴洛克音乐集大成的代表人物,但巴赫一生穷困而子嗣众多,韓德尔沒有婚姻卻一生享有盛名和荣华。可惜的是巴赫雖然很想求見韓德尔,卻因錯過機會,從未見過面。

在英國期間,亨德尔時有佳作,著名的作品如《水上音樂》(Water Music,1717年)、《皇家焰火音乐》(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1749年)及《弥赛亚》(Messiah,1741年)等,便是最好的例子。

亨德尔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大约41部歌剧,5首颂歌,5首加冕赞美歌,37支奏鸣曲,20支管风琴曲,还有许多教廷音樂及音樂小品。他还担任音乐指挥和艺术总监,亲自参加剧院的管理、技术协调等事务工作。后来他转向创作神剧,将声部的独立地位用和声代替,组合和弦的华丽和声完全超越了旋律独唱的形式,形成典型的巴洛克音乐风格。

1743年,《彌賽亞》在倫敦上演,英王喬治二世親臨劇院。當聽到第二部分終曲《哈利路亞大合唱》時,國王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站立起來聽完了全曲,将它称为“天国的国歌”。現今音樂會演奏此曲时全体觀眾均會起立聆聽,成為一個非常特別的慣例。

《水上音乐》

《绿树成荫》

*****所有内容来自互联网*****

 
 
 

貼曬陝西父親粗糙雙手

布滿歲月的痕跡 令人心酸(圖)

 

 
2011/2/24  消息來源︰南方網
 
  
網貼曬陝西父親粗糙雙手 布滿歲月的痕跡 令人心酸(圖)


  
網貼曬陝西父親粗糙雙手 布滿歲月的痕跡 令人心酸(圖)


  
網貼曬陝西父親粗糙雙手 布滿歲月的痕跡 令人心酸(圖)


  
網貼曬陝西父親粗糙雙手 布滿歲月的痕跡 令人心酸(圖)


  
網貼曬陝西父親粗糙雙手 布滿歲月的痕跡 令人心酸(圖)


  一雙飽經風霜的手,布滿了老繭和裂痕,這是一位父親為兒女付出的見證。一張溫情暖暖的圖片,兒子為老母親修剪指甲,這是一個孩子細膩的心思。

  近日,在華商論壇,一位父親的手和一位母親的手牽動著大家的心,也驚醒了許多平日對父母關注不夠的子女們。表達愛,什麼時候都不晚。今起,水妖邀你來參與“我為爸媽護護手”的活動,給自己一個感恩父母的機會。

  
震撼記錄

  過年回家看到父母蒼老粗糙的手


  華商網友“顧克美”在博文中回顧了今年過年回家為母親剪指甲的經過。“上次回家為母親剪指甲,時間應該是2010年11月26日。這次為母親再次剪指甲是2011年2月2日,大年三十。兩個多月,看到母親手指甲不光很長,而且擠在一起,很厚實,有一手指甲還開了條縫。我很細心,很小心,很耐心,為母親剪指甲。畢竟父親整天照顧母親,已經很勞累很不容易。”“顧克美”說,母親一直不主張花費兒女們的錢財,2004年,曾突發腦溢血入院搶救,一清醒就執意要出院,不願花子女的錢。現在母親的身體也一直不太好,在西安工作的他不能常回甦北建湖老家看望父母,只能是每月寄些錢回去。但不論怎樣,他要想辦法,安排為母親剪指甲。

  同樣,華商網友“大禹漢子”也是過年回家時,突然發現年過八旬的父親,手是那樣的蒼老和粗糙,于是用相機記錄了下來。“我緊緊握著父親的雙手,頓時感到那雙原本光滑柔潤的手已經變得很粗糙了。父親那雙久經風霜歲月的手,長滿了一層層厚厚的老繭,長滿了數也數不清的裂痕,長滿了歲月留下的一道道縱橫交錯的褶皺,手指上還纏滿了一圈圈的膠布。剎那間,我心里一陣酸痛,熱淚盈眶。就是這雙飽經風霜的手,支撐著我們一家,支撐著我們的天,支撐著我們的一切。”“大禹漢子”感慨,幾十年歲月的洗禮和風霜的侵蝕,將父母變得那麼蒼老,那麼無力,那麼多病。他們卻從未向兒女們索求過什麼。這雙見證了父母的付出,應當懷著感恩的心,記錄下來。也願天下所有的父母健康長壽,幸福快樂!

  
感動網友

  這是父輩辛勞一生的見證


  “大禹漢子”的一組圖片震撼了許多網友。

  叫我小楊︰一雙手反映了辛勞的一生。

  必上梁山︰那是歲月的痕跡,更是父親一輩子辛苦的見證。

  多面體咪咪︰震撼!心酸!

  三橋的老閑人︰真的好想把這雙手捧在心上暖暖。

  黃池河︰回家的時候給老人帶一些防護用品。還要告訴他︰這是單位發的勞保,不用自己花錢。還有人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並為全天下的父母送上祝福。

  臥听風雨︰心中為之一顫,想起了我父母的手。願老人健康長壽。

  戈壁黃羊︰看著照片,心有幾多酸楚,此時此刻,想起我那遠方癱瘓的老父親,您老好嗎?想起照顧病父的老母親,您好嗎?

  商山行者︰你比我強多了,你現在還能看到父親這雙手。而我,現在到哪兒去看父親的手!過去,父親健在時,我從來沒有注意過父親那雙飽經風霜的手;現在,想看了,卻再也看不到了!

  
對話樓主

  為父母洗腳剪指甲邊剪邊流淚


  日前,水妖分別聯系到“顧克美”和“大禹漢子”,听他們講述了照片背後的故事。

  以真名上網的顧克美今年41歲,在西安市地稅系統工作。雖然離家鄉較遠,但只要一有條件就要趕回家看望父母。他說,母親今年77歲了,78歲的父親照顧母親已經很辛苦,一些細節可能考慮不到,這需要兒女操心。他盡管每個月都寄錢,但“寄錢代表不了什麼,我離家在外20多年,盡的孝道遠遠不夠。還是在父母親健在的時候,多回家看看,盡可能盡一些孝心”。“大禹漢子”姓白,家在戶縣,目前在西安一家工廠做管理。大年三十,在拍完那組圖片後,他就想著要為父母洗一次腳,“46年來第一次這麼做,我為父母洗腳剪指甲,邊剪邊流淚,整整剪了兩個多小時,心靈很震撼”。“大禹漢子”說,以前也想過為父母洗腳,但他們不習慣,總是不讓。三十晚上,他燒好水,不等父母同意就將熱水端過去,父母才同意。“洗完後,父母親也很感動,父親說他都沒有給奶奶洗過腳。就算是盡孝吧,以後只要我在家,就會給他們洗。”
 
 
 
 

色女間諜黃慕蘭︰

她曾經試圖游說蔣緯國背叛蔣介石(圖)

 

 
 
2011/2/25  消息來源︰網易博客 
 
  中共特科元勛陳賡大將曾說︰“慕蘭的一生是中國革命曲折發展的反映。”

  陳賡所說的“慕蘭”,就是中共早期的婦女運動領袖和特科重要成員黃慕蘭。黃慕蘭原名黃彰定,又名黃淑儀、黃定慧,出身于湘中名門,父親曾任長沙岳麓書院主任教習,是譚嗣同、黃興、蔡鍔的兒子等的老師。1926年,年僅19歲的黃定慧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于北伐前夕在武漢投奔革命。

  黃慕蘭天生麗質,長得非常漂亮,而且秀外慧中,能力強,有魄力,曾給不少國共高層人士留下深刻印象。1927年三八節,武漢舉行了幾十萬人的慶祝大游行,國共兩黨的名流如宋慶齡等全部到場,那年剛20歲的黃慕蘭是大會的主席。

  
紅色女間諜黃慕蘭︰她曾經試圖游說蔣緯國背叛蔣介石(圖)


  黃慕蘭照片

  令人稱奇的是,黃慕蘭還被幾位大文豪作為原型寫進作品。生性多情的郭沫若,把她化身為長篇小說《騎士》中的女主人公金佩秋。茅盾寫《蝕》借鑒過黃慕蘭。一次黃慕蘭到茅盾家作客,茅盾開玩笑說“听說你改了名字叫黃定慧了,為什麼取了個尼姑的名字?”黃馬上反正擊道︰“你膽敢取笑我,我還要找你算帳呢!你說,你為什麼拿我做模特兒?人家都說《蝕》三部曲中的幾個浪漫女性,原型都是我,逼得我只好改名‘定慧’了。”

  國共分流後不久,黃慕蘭赴上海任中共中央書記處秘書,兼機要交通員,並成為中央特科成員。在上海從事地下工作時,營救過周恩來、關向應等中央領導人,以一個令人矚目的大美女形象出現,周旋于舊上海的各種場合,在隱蔽戰線屢建奇功,演繹了一個紅色特工的人生傳奇。                          

  黃慕蘭一生結過四次婚,其中有三次就屬于典型的“革命聯姻”。

  她的第一次婚姻,由父親包辦配給了她父親朋友的兒子,這個人又吃又喝又賭又嫖,她很痛苦,結婚一年不到就逃出來了。

  在武漢時期,黃慕蘭結識了《民國日報》總編輯、國民黨市黨部宣傳部長宛希儼,在董必武、瞿秋白撮合下結婚。

  宛希儼後來在贛南犧牲,黃則調往上海任中央書記處秘書和交通員,遇到新任的中央委員賀昌,經周恩來批準,兩人正式結為夫妻。黃、賀的結合令暗戀黃的饒漱石氣惱不已,他對黃慕蘭冷嘲熱諷︰“好啊!你是攀上高枝了,又是為中央政治局會議做記錄,又嫁給了中央委員賀昌,眼里哪還有我這樣的小人物呢?”此話使得黃精神恍惚,在人力車上遺失會議記錄本,氣急之下便跳了黃浦江。被救起來後,她就編了一個故事說她因失戀跳江的。此事被《申報》的“本埠新聞”欄以“妙齡女郎失戀自殺遇救”為題報道出來。成為上海灘轟動一時的新聞。

  不久,賀昌調往中央甦區,後擔任了中央紅軍的總政治部副主任,1935年犧牲。黃慕蘭則留在上海繼續從事秘密工作。在此期間,黃慕蘭遇到了新的感情苦惱,她的工作對象陳志皋展開了對她的瘋狂追求。于是,她向組織匯報了此事,並請求去甦區與丈夫會合。黨組織否定了她的請求,並讓她與陳志皋結合。可陳志皋最後還是背叛了她的感情,這段婚姻終以失敗告終。

  鮮為人知的是,黃慕蘭是第一個將原中共中央總書記向忠發叛變的消息傳遞給中央的人,使周恩來等得以及時的轉移,使當時的黨中央機構避免了無法估量的損失。

  1931年6月22日下午,法租界大名鼎鼎的律師陳志皋與熱戀之中的黃慕蘭一起去看電影,因時間尚早,便找了一個咖啡館坐了下來。兩人剛剛坐定,又有一人推門而入。來者叫曹炳生,租界當局的法語翻譯。他和陳志皋是同學,一見踫到了熟人,便徑直走了過來。

  老同學相見,聊天的內容自然很隨意。曹炳生感慨地說︰“志皋兄,我哪有你這麼清閑,陪女朋友出來喝咖啡。今天一早,巡捕房捉了一個共產黨的大頭頭,50多歲的樣子,湖北人。他酒糟鼻子金牙齒,一只手只有4個手指頭。這個人架子蠻大,但一點沒骨氣,還沒用刑就什麼都交代了……”曹炳生坐了片刻,沒聊幾句,就站起來說︰“我要走了,當局馬上要派人來巡捕房,辦理引渡手續。”說罷,向黃淑儀笑了笑擺擺手,便匆匆離去,消失在人海里。

  言者無意,听著有心。在他們說話的時候,黃慕蘭一直低著頭,喝著咖啡,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但腦子里卻在緊張地思索著︰50多歲的湖北人,他會是誰呢?等曹炳生一走,她便借口頭疼,電影不看了,讓陳志皋將她送回了家。一到家,她便打電話通知了剛剛接任中央特科工作的潘漢年。不一會兒,潘漢年就走了過來。兩人關起門來將在上海工作的湖北人一個個排起隊來……

  “會不會是總書記向忠發?”話一出口,黃淑儀自己也嚇了一跳。

  “對,是他。”潘漢年站了起來︰“他年輕時為了戒賭,將左手指砍去了一個。那我就走了!”說罷,潘漢年就跑了出去。

  周恩來接到潘漢年的密報之後,立即搬家,住進了四馬路上的都城旅館。中共地下黨的其他成員也紛紛轉移了。

  曹炳生說的那個叛徒確實是向忠發。自從1931年4月擔任中央保衛工作的政治局候補委員顧順章叛變以後,形勢變得非常嚴峻。經中央決定,擔任總書記一職的向忠發要到江西中央甦區去工作,為了安全,臨走以前周恩來特別安排他搬到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和自己同住,同時一再關照他不能外出,更不能在外過夜。誰知6月21日夜里,向忠發從小沙渡路寓所溜了出來,到姘婦楊秀貞處過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他到順風車行要車,被人認了出來,剛抓到巡捕房就扛不住了,做了可恥的叛徒……

  為了查實向忠發的叛變,周恩來一面派內線進一步打听,一面派特科紅隊的隊員在小沙渡路他的寓所附近埋伏、偵察。當晚,只見一隊特務,押了一個人用鑰匙打開了他的寓所又搜查……周恩來的住所只有三把鑰匙,除了周恩來與鄧穎超外,另外一把就在向忠發的手里……一場巨大的災難,就在黃慕蘭的機警報信後化解了。

  黃慕蘭還曾智救我黨早期杰出領導人關向應。

  1931年4月中旬,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並在上海領導全國工聯工作的關向應在閘北他的寓所被捕。關向應當時化名李世珍,被捕時身份沒有暴露。

  幸好關向應被捕時,當時負責中共地下黨保衛工作的顧順章正在漢口,對之並不知曉。4月21日,顧順章在漢口被捕,隨即叛變。這個中共歷史上最危險的叛徒,不僅供出了中共地下黨中央幾乎所有的機關以及領導人的地址,還將關押在國民黨監獄中身份尚未暴露的領導人都逐個指認了出來,當時在獄中的惲代英就是被他指認出來而犧牲的。

  營救迫在眉睫,情況非常危急。周恩來找到黃淑儀,要她不惜一切代價盡快救出關向應。黃淑儀分析再三,便向法租界的大律師、她的密友陳志皋提出,要求會會陳志皋的父親陳其壽。

  這個陳其壽可不簡單,他在法租界會審公廨當了18年的刑庭庭長,在上海司法界一言九鼎。

  當見到黃淑儀後,陳其壽對她很有好感,主動提出要收她為“過房女兒”,並要她擔任自己幾個女兒的家庭教師。

  隨著交往的加深,黃淑儀取得了陳其壽的信任,于是陳志皋便向父親提出了請求,說是黃小姐有一個遠房親戚叫李世珍,被當局誤抓了進去,現關在龍華監獄,是否能通融一下。陳其壽一听,很爽快地答應幫忙。

  數天後,陳其壽讓陳志皋出面請龍華監獄的典獄長到陳家吃飯,同時將黃淑儀也叫了來。就在飯桌上,陳其壽將這件事講了,並在介紹黃淑儀的身份時,稱她為自己的“過房女兒”。典獄長將放人的事一口答應了下來。

  但此後,關向應卻遲遲未能被放出。這時黨內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向忠發的叛變。好在他還沒來得及把關向應招出來,就被蔣介石槍斃了。雖說有驚無險,但周恩來擔心夜長夢多,再次要黃淑儀加緊辦理。黃淑儀只好又一次來到陳其壽家中,委婉地催促此事。

  听說自己干女兒的事遲遲拖著未辦,陳其壽非常生氣,于是又把典獄長找來質問,典獄長說是姓李的書記官不肯放人。陳其壽非常了解此人愛好,讓陳志皋拿了自己的信,又封了2斤上好的煙土去找李書記官。于是在龍華監獄關了近半年的關向應終于被放了出來。

  營救成功後,欣喜不已的黃淑儀和陳志皋一道,親自駕車到龍華將關向應接了出來,並在東方旅館包了房間替他接風洗塵。不久關向應便受中央派遣去了湘鄂西甦區,擔任了湘鄂西甦區的軍委書記兼紅三軍政治委員,後任紅二方面軍總政委、八路軍120師政治委員、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書記等職。 

  1931年,黃慕蘭調任中國人民革命互濟總會的營救部長,1933年奉命脫黨,先後以銀行家、慈善家、國民黨特派員等特殊身份為中共工作,參與了“全國冤獄賠償運動”、營救“七君子”出獄、打通中共海路交通線、香港文化名人大撤退等重大行動。解放前夕,她還在上海組建過渡性統戰組織“牛尾聚餐會”,這個組織曾爭取與勸說蔣介石次子蔣緯國反正,可惜沒有成功。 

  建國之後的黃慕蘭命運十分坎坷。建國初期,她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在上海從事里弄居民工作,當她因黨籍問題去找當年暗戀自己的華東局書記饒漱石求助時,卻被他一頓奚落。1955年,黃慕蘭涉入“潘楊案”之中,于6月初在上海被捕。此後二十多年,她數入秦城,出獄後又多次上訴,一直沒有結果。直到1980年,在老戰友鄧穎超的幫助下,她的冤獄才得以平反。她著有《黃慕蘭自傳》,記述了黨史上許多鮮為人知的事情,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歷史資料。
 
 
 
 

 

揭秘瞧瞧齐白石的女弟子们:都是当时的社会名媛(图)


2011/02/24 


史海钩沉

齐白石的弟子们(前排是女弟子)

  要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收藏家,自古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近看到北京有人开始着力收藏齐白石和他的女弟子的作品,颇让人感觉惊喜。这种带有系统性的收藏,明显是一个进步的信号,说明大陆收藏界从以前盲目投资的赚钱理念,逐渐进入了针对文化层面的收藏征途。

  但是,照我看来,即使齐白石和他的女弟子生活的年代距离我们很近,存世的作品也很多,而且,以单幅的市场价格计算,除了齐白石作品的价格高昂外,他的女弟子中,只有郭秀仪女士的作品超过了10万,其他人的作品也只有二三万到数千元之间。可是,要想把齐白石和他的女弟子的作品作为一个体系来收藏,也非一蹴而就之事。因为我们按照一个真正收藏家的标尺来要求,其标准有三:一是要求他有一定的收藏数量;二是要求他的收藏品具有一定的质量;三是他的收藏品要自成体系,并加以研究。现在,我就齐白石的女弟子情况做一简单的介绍。

  齐白石(1863-1957)是我国近现代的一代宗师,治艺立论之外,栽培后学也是其人生的灿烂亮点,人称他的“弟子三千”,只是一种尊崇的说法。他的男弟子中以李苦禅、李可染为翘楚,后来都成长为大师级的中国艺术家;他的女弟子似乎更多,而且这些女弟子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她们在当时都是社会名媛。据目前所掌握资料,她们是孙诵昭 (1878-1968)、刘淑度(1899-1985)、胡絜青 (1905-2001)、杨秀珍(1907-2008)、郭秀仪(1911-2006)、吴瑞臻(1915-2003)、郁风(1916-2007)、新凤霞(1927-1998)等人。


 

   在齐门弟子中,年龄最大的,要首推孙诵昭女士。孙诵昭出生在无锡大户人家,她的祖父是清朝津浦路二品总督。孙诵昭自幼随父亲学习书法、国画,同时也经常得到母亲的教诲,因此她少年时期便在国学、书画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29年拜齐白石为师学画。 1952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是国家的一种荣誉性待遇,而孙诵昭被聘为馆员的时候,她的老师齐白石先生仍还健在,这就足以说明孙诵昭女士在齐门弟子中的社会地位。

  刘淑度是1927年春末正式拜齐白石为师的。她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篆刻方面。齐白石曾赞赏她为:“ 门人刘淑度之刻印,初学汉法,常以印拓呈余,篆法刀工无女儿气,取古人之长,舍师法之短,殊闺阁特殊了。”刘淑度曾为鲁迅治过两枚印章,一枚白文“鲁迅 ”,一枚朱文“旅隼”,鲁迅十分喜爱,经常使用。她的许多篆刻作品现在已经被国家收藏。

 


  胡絜青是著名作家老舍夫人。她是于1939年通过杨秀珍的引见在北平结识齐白石先生的。她稳重大方的言谈举止使白石老人对她的第一印象极好,老人当即请她为自己的两位儿子物色补习诗词的女教师。在以后的交往中,由于她的聪慧与能力,使得白石老人对她十分欣赏,很多家事也不避讳于她。新中国成立后,郭秀仪女士在老舍先生家中看到白石老人的丹青妙笔后颇为倾心,便相约与胡絜青一同于1951年正式拜师齐白石,二人遂成为白石老人晚年所收的两位正式女弟子。拜师后,她俩每星期都要一同前往齐家学画,从此追随齐师杖履、侍奉笔砚达6年之久。她当年创作的巨幅工笔画《姹紫嫣红》,被作为国礼赠送给越南的胡志明主席。1958年胡絜青进入北京画院,成为了一名专业画家。

  杨秀珍是西北大学校长靳极苍先生的夫人,杨秀珍 193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齐白石为该校主要教授之一,对杨秀珍十分赏识。1937年8月,在杨秀珍即将毕业时,即正式将她收为入室弟子。1957年,靳极苍先生被打成“右派”,厄运从此开始,她被迫草草办理退休手续。其后“文革”接踵而来,她又随老伴被下放阳曲县。直到1980年,靳先生平反重返山西大学,她才又拿起久违的画笔。

  郭秀仪女士是我国知名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行者之一,农工民主党中央名誉副主席,著名爱国将领和政治活动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黄琪翔先生的夫人。在抗日战争时期,郭秀仪与当时妇女界和其他各界知名人士发起组织了“妇女抗日救国委员会”和“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慰劳伤员,组织募捐,累计救助难童三万余名。她还慷慨捐出自己多年积蓄,负担了400多名难童的常年生活费用。由于功绩卓著,她于1945年荣获抗日战争勋章。解放初期,郭秀仪接受周恩来总理的嘱托,在生活上给予齐白石老人很好的照顾,受到了周总理的表扬,同时,郭秀仪在跟随齐白石学习国画时,进步很快,是白石老人的最著名的女弟子之一。

   吴瑞臻的父亲吴湘浦出身举人,以诗书鸣世。她自幼能歌擅唱,仪态端庄,曾被校刊选为“校花”。在省立师范读书时,其绘画才能初露头角,在美术老师贾麓云指导和鼓励下,于1931年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受业于李苦禅、侯子步。稍后与王雪涛在同一所中学执教。1940年在老师李苦禅陪同下拜见了齐白石,并成为了他的门人。磕头拜师那天,齐白石破例留她和家人共进晚餐,引得齐府看门的“太监”也连声称奇—— 因为齐氏通常是用由铁柜取出硬如砖石的糕点待客。黄苗子回忆上世纪50年代去齐白石家买画,受到水果罐头的优渥,临走“买单”时,笔润之外还加上罐头钱。由此可见白石老师对她的厚爱。

  郁风女士少时受到叔父、著名作家郁达夫先生的影响,爱好新文艺。早年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西洋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常务理事,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她的夫君就是我国著名书法家黄苗子先生

  

  新凤霞女士是我国著名的评剧艺术家,是剧作家吴祖光的夫人,被老舍先生称为“共和国美女”。她可能是晚年齐白石所收的“关门”女弟子。

  齐白石的女弟子中,还有两位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一是凌嵋琳。凌嵋琳曾经是李苦禅的学生,非常钦佩苦禅先生大气磅礴的画风,后来通过李苦禅的引见,拜师齐白石。1930年秋天,李苦禅与凌嵋琳在北京阜成门柳树井举行了婚礼。婚后,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凌嵋琳,开始意识到与农民家庭出身的李苦禅在思想意识上存在很多分歧,陷于精神苦闷之中。1934年凌嵋琳提出与李苦禅解除了婚约。她和李苦禅所生的儿子就是李杭先生。“文革”中,凌嵋琳女士被迫害致死。凌嵋琳是我国著名电影导演凌子风先生的大姐。

  齐白石的另一位女弟子是熊仲光。她是哲学大师熊十力先生的女儿。齐白石很佩服熊十力的学术成就,俩人后来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熊十力先生的书法,字如其人,粗放草率,似童稚涂鸦,很少受人称赞,唯独齐白石认为妙不可言。熊仲光女士是在解放初期拜齐白石为师的。

  以上我介绍的齐白石的女弟子,当然不是全部,但是已经可以代表了“齐门女嫡”的风貌。从艺术角度来看,齐白石的艺术代表了20世纪中国艺术的最高峰;从齐白石的女弟子的社会背景来观察,她们的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如果有人果真能够把这些女画家的作品收藏成为一个体系,他就足以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品收藏家。'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沙拉/新时代/百岁老人给我们的启示/郎咸平:中国大陆低工资高物价的秘密
  • 鍾情/打著民主旗號的面包革命/卡扎菲︰六四有必要鎮壓/胡耀邦兩大遺憾/鄧小平結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