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生在一辆长途汽车上的故事。在山路的急转弯处,一名因为无座而站在车厢中部的女乘客突然感觉有人碰了她一下,随即发现钱包没了,便大呼失窃。售票员没有请司机把车开到附近的派出所,而是对所有乘客说:“大家出门在外都不容易,请这位手快之人高抬贵手,把钱包放到地上吧。前面就要经过一个隧洞,没有人会看见你的。要是因为这个而被判两年刑那就太不值了。”于是,在长途汽车驶过那个黑暗的隧洞后,钱包又回到了女乘客的手中。
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面对别人的错误,有时,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让奇迹陨灭的,往往不是错误,而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不妨设想一下:假如那位售票员让司机把车开到了附近的派出所,那么,那位“手快之人”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这么做虽然伸张了正义惩罚了邪恶,但却让那位“手快之人”永远失去了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位聪明的售票员不仅保护了女乘客的财产,而且还给了那位“手快之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那位“手快之人”也许从此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位女售票员就在无意中拯救了一个堕落的灵魂。
另一个发生在战国时代的故事。某国国君在帐内宴请众将士,酒到酣处,一阵疾风卷进帐内,吹灭了所有灯烛,帐内顿时一片漆黑。这时,王妃感觉有人亲了一下她的脸颊,情急中她扯落了此人头盔上的红缨,并暗请国君惩治那个头上无缨之人。国君没有照王妃说的去做,而是在未掌灯之前,让宴席上的所有将士都把头上之缨摘去。这使那个轻薄王妃的将士深感君王之义,于是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并在一次惨烈的战役中,他舍命救主,报答了君王的宽厚之恩。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那么,就请给错误一个空间吧,或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位国君忍受了羞妻之辱,却赢得了一位肯舍身救主的勇士,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吧。“得饶人处且饶人”,“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宽以待人是一门艺术,掌握了这门艺术,你会收获宽容之花结出的许多美丽奇果。
还有一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199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年仅26岁的女学生艾美·贝赫尔在南非惨遭一群聚众闹事的年轻学生乱刀杀害。艾美的父亲皮特和母亲林达随后辞去他们的工作,举家搬迁到南非,在那里创办了一个以艾美的名字命名的学校。如今,有两名曾参与杀害艾美的南非黑人学生在这个学校就读,他们视艾美的父母为自己的父母,林达和皮特也将他们视为自己的儿子。皮特说:“我不想过一种充满仇恨和报复的血腥生活,因为这不符合我的心意。我想,艾美也会支持我们这样做,因为这也正是她所希望看到的。”
生活是一面镜子,我们如何面对它,它就会如何馈赠我们。学会用超然和从容的心态包容自己所遭遇的一切,才是最佳的人生态度。我们无法左右命运,却可以选择怎样面对现实,所以,当遭遇不幸时,一定要学会包容。因为,爱比恨更伟大,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你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 --- 2011中国福音大会感受 | 2012/1/18 生命季刊 | | ■漫波 | 编者按:2011福音大会后,很多弟兄姊妹有回应文章发至生命季刊,现在先发在博客中,与众弟兄姊妹分享。这篇是漫波弟兄写的。 (一) 大会的主题仍然是“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我们永远需要这样的主题!大会的信息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十字架的信息一次又一次地深入到每一个会众的心中。笔者时常会在中国各处的教会走走,看到成功神学、世俗心理学等各式违背圣经的教训流行,很多信徒会不加分辨地接受,感到我们实在需要不停地回到“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这纯正话语的规模,而福音大会就是使会众再一次归回圣经,归回十字架的大会。愿每一位与会者回到自己的教会和禾场的时候,心中都带着这十字架的烙印和信息,汇聚成一股持守真道的力量,使整体中国教会越来越归正,越来越合乎神的心意。 大会上,黄子嘉牧师分享了三堂解经信息,都是围绕着十字架这一根基,大家都受益非浅。特别是最后一堂“十字架与圣灵充满”,他带领我们查考了圣经中19次出现“圣灵充满”这个词汇的地方,并特别注重使徒行传中的10次,厘清了圣经中的“圣灵充满”究竟意味着什么,这对我帮助很大。使徒行传中,“圣灵充满”作为形容词出现的时候(full of),是指一个人有美好的生命品格,有十字架的印记,就是舍己、顺服、忍耐、牺牲自己、默默服事、彼此相爱等;作为动词出现时(filled with),都是和放胆传福音、心里火热为真道作见证连在一起的。圣经中,圣灵充满从来不是怪异的举动,也不单单是情绪的激动,而是十字架性情的显露,是充满了对十字架真道的爱慕与火热。此外还有王峙军牧师有关复兴的分享,滕张佳音师母有关宣教和辨别异端的分享,戴继宗牧师关于跨文化宣教的分享,以及其它各位讲员的分享,都是围绕着十字架这一根基,使大家都得到了很多的益处。 (二) 这一次的福音大会也强调信仰的传承。在第一天晚上的祷告之夜上,播放了老一辈传道人的短片,如近些年去世的袁相忱、谢模善、杨心斐等。看到老一辈传道人为主忠心,一生走十字架的道路,活出了十字架的生命,我心里再一次地被感动和激励。第二天晚上王永信牧师的分享又再一次地打动了我。王牧师分享了宋尚节博士如何把自己全然摆上,祝福了那一代的中国教会,是“神赐给中国教会的礼物”。王牧师用一句话来形容宋博士,就是“对人无所求,对神无所留”,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大会期间,我与我同行的弟兄也讨论这个传承的问题。今天,我们这新一代的年轻传道人与老一辈的传道人所遇到的外在的试炼是不同的。老一辈传道人面对的是牢狱和为主殉道的考验,我们今天更多地是面对世界的诱惑和世俗化的危险。当年,面对三自的诱惑和逼迫,王明道老先生发出了先知性的声音:“我们是为了信仰”,并且以生命的见证,在他那个时代持守了真道,为真道打了美好的仗。在今天,用王永信老牧师的话说,我们也仍然是为了信仰——靠着神的恩典和恒切祷告,我们也应当看到在这个世代我们所面对的独特的危险和考验是什么,我们也应当发出先知性的声音,继续为真道打美好的仗,以生命持守我们的信仰,和老一辈传道人一样,愿意付上一切的代价,也绝不与世俗妥协,也要向主忠心至死。就如王永信牧师所言,当我们“肯把一条命豁出去”的时候,就可以看到神会怎样使用我们。在今天,“肯把一条命豁出去”,可能不再意味着为主坐监,而是意味着愿意为主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放弃唾手可得的从世上来的好处、名利、地位。 希伯来书11章列出了许多信心伟人的榜样。其中,可能摩西的榜样特别适合于我们这个世代。法老女儿之子的名分(社会地位与权势)、埃及的财宝(财富)、罪中之乐(生活的安逸与享受) —— 虽然这一切对摩西而言都是唾手可得的,而且都可以达到极致,但是摩西因着信,把这一切都放弃了,而是选择与神的百姓同受苦害,选择了为基督的名受凌辱。可能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候像今天这样能够快速使我们获得社会地位、财富和享乐,这些又都是今天这个社会如此看重的。“摩西因着信,长大了就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他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 —— 记得一次一位老传道人劝勉我们这些年轻一代传道人的时候说,我们要把“不肯”、“宁可”和“不愿”这几个词牢牢印在心中。 (三) 参加大会前,我在神面前有三个愿望,希望能够在这次大会中实现,一个是让我再一次回想主的恩典,有一颗充满感恩的心;第二个是一直和一个弟兄有点心结,盼望能在这次大会上见到他,与弟兄和好;第三个,是在我前面事奉的道路中,希望能够得到神的带领。感谢神,祂是听祷告的主,祂是满有怜悯和恩典的神。在参会之前,我已经在开始数算神在我身上的恩典了;在大会期间,我更深入地感受到了神在我生命中的恩典和大爱。特别是在第二天晚上王永信老牧师的讲道中。王老牧师回忆了他年轻时如何蒙召的过程,他的分享非常感人,使我心里不住地火热起来,我也想到我初信时如何蒙恩的一幕一幕,心中再次被神的爱所充满,晓得神对我的爱从未改变,而我愚昧悖逆,常常使天父伤心。神是如此地爱我,我愿意一生事奉祂,再一次把自己献上,一生传讲十字架的道理。 第二个心愿也成就了,我和弟兄见面的一瞬间,在我心里就冰释前嫌了。真是感谢神,我心中被平安与爱充满。恨弟兄的就是活在黑暗中。与弟兄和好,也就与神亲近了,神的爱也就在我的里面了。弟兄和睦同居,何等地善,何等地美! 第三个心愿,似乎在前面事奉的道路上没有得到具体的带领,但是在敬拜和聆听大会信息的过程中,神给我清楚的感动:要爱主的教会,要爱神的百姓、爱我的弟兄姊妹们,在前面的事奉道路中,要竭力“与众圣徒在光明中同得基业”(西1:12),“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弗3:18)。愿这话语带领感动我一生。感谢上帝! (四) 28号大会结束后我们几位弟兄姊妹去旺角购物,给家里人买些东西。旺角熙熙攘攘,人流耸动,饭馆里、专卖店里、商场里,到处都挤满了人。我们走着走着,看到有一座圣公会的教堂,在大门上的小屏幕滚动播放着一条“今日金句”,是马可福音13章33节:“你们要谨慎,警醒祈祷,因为你们不晓得那日期几时来到。”我当时看了心里百感交集——这经文就是写给我们这些在它前面走过的人,是不是?是的,但是无人注意。经上说:“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的日子也要怎样。那时候的人又吃又喝,又娶又嫁,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洪水就来,把他们全都灭了。”(路加 17:26-27)吃喝嫁娶、买卖建造本身没有错,但是不信主再来、不信最终审判的人,他们把这些当作全部,觉得世界和生活能够永远这样持续下去,就像祖祖辈辈一直以来一样。然而有一天这一切都要终结,这些活动会停止、不再有,“弹琴、作乐、吹笛、吹号的声音,在你们中间决不能再听见,各行手艺人在你中间决不能再遇见,推磨的声音在你们中间决不能再听见,灯光在你们中间决不能再照耀,新郎和新妇的声音在你们中间决不能再听见。”(启示录18:22-23)主耶稣会再来,我们都要面对祂终极的审判。马可福音的这一条金句是关乎每一个人的,是对这熙熙攘攘人群中的每一个人说的。然而满有讽刺的是,却无人相信,无人理睬。这就如一把剑正悬在每一个人的头上,他们却转头不见,以为不去听、不去看就不会发生,却不知道,就像洪水的日子一样,“在他想不到的日子,不知道的时辰”(路12:46),审判就会突然临到,“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路21:34),神的忿怒就如同洪水倾倒下来。其实,每一次的地震海啸中,人正常的生活忽然终止,惯常的日子被打破,正是神出于祂自己的慈爱对世人的警告,要我们思想永恒的事情,要知道世界不会永远这样继续下去。然而每一次,灾害过去之后不久,人们很快就又回到旧有的生活状态,不再思想永恒的事情,忘记了生命的脆弱,继续把今世当作永恒来过。 王峙军牧师在闭幕式上传讲信息的题目就是“你手里是什么?”神差遣摩西的时候,问他说:“你手里是什么?”摩西回答说:“是杖”(出4:2)。虽然这一开始是摩西的杖,神也吩咐摩西和亚伦“伸出你的杖”(出8:16),但在别的地方,圣经说这是“神的杖”(出17:9),也直接说“耶和华这样说:我要用我手里的杖”(7:17)。我们知道,这杖就是神能力的彰显,就是耶和华臂膀的延伸。每一次伸出这杖的时候,神的大能的荣耀便彰显出来。这杖施行审判的行为:十灾从天而降,神百姓的敌人被击溃。这杖施行拯救的行为:红海分开,神的百姓安然渡过如履干地,得蒙救赎。今天,这杖仍在我们的手中。“你手里是什么?”我们有的是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的真道。这道仍然是神大能的臂膀。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十字架的道理,在我们得救的人为神的大能(林前1:18)。这道能够拯救我们,这道能够建立我们,这道能够更新我们,这道能够洁净我们。每一次这十字架的真道被传讲,神都彰显祂的大能,人都要看到祂荣耀的作为!“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腓2:10-11)。主再来的日子近了,我们当怀着无比迫切的心情来传讲十字架的救恩,因为我们知道神的膀臂未曾缩短!“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耶和华的膀臂向谁显露呢?”(赛53:1)感谢上帝! 漫波 海归基督徒,曾在美国留学并工作,现为传道人。 | 有人打你的右脸,快把左脸迎上吗 (转贴) 很多东西,像饶恕、合一、爱心、赦免等的观念都是相通,互不矛盾,都是要在‘真理’里才可进行,不是乱七八糟,甚至把它们当作抵消‘真理’的借口,那是对这些东西最侮辱的胡说八道,即是无形中指责上帝是没有这些。上帝造地狱,不表示上帝没有这些东西,也不与这些产生矛盾! 是基于对方真正认罪悔改的前提下,才讲这些东西。上帝不是笨蛋,基督不与彼列相和! 余磊弟兄 在德国,有一个基督教的团体,在公园里举行布道活动,听众正听着台前的牧师传讲福音,这时有一个年轻人走到牧师跟前,右手举起,一巴掌就打在牧师脸上,轻脆一响,全场都惊住了。牧师还算镇定的问他:“你为什么打我?”年轻人回答说:“耶稣说:‘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另一边也转过来由他打。’我要试试看是不是真的?”牧师苦笑着说:“年轻人,你打错边了!”这是怎么一回事?牧师为什么这么说?马太福音五章卅九节确实这么说,非基督徒会质疑这种教义,连基督徒恐怕也会觉得:“当个基督徒,有必要这么窝囊吗?” 这里出现两个问题,一个是断章取义,一个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圣经马太福音第五章是著名的“登山宝训”,卅八至四十五节说:“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另一边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两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样,就可以做你们天父的儿子。”(标准本) 以善胜恶 纵观上下文,其用意不只是碰到恶者要“放弃暴力”,更是一种权益的宣告,得以维持自尊,并且在不伤害对方的情况下,来达成“以退为进、以善胜恶”。基本上,多半世人的观念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或“以一巴掌还一巴掌”、“恨你的仇敌”,是“以暴制暴”的行为,也是旧约时代的律法。 耶稣来了,要改变这些律法,所以才说出包括“连另一边也转过来由他打”(turn the other cheek)的几个做法,而这些做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要人们“爱你的仇敌,为敌人祷告,要做天父的儿子”。了解这个“以善胜恶”的大前提,再逐条讨论才有意义,也不致于断章取义。 在耶稣时代的犹太人,需要以手来执行权力或意志时,通常是用右手。例如,当某甲要欺侮弱势的某乙,出右手要打对方右脸,就得用“右手背”来反拍。如果某甲直接以右手掌来拍打,那么打到是某乙的左脸,同时这也意谓著双方的地位同等。这也就是为什么布道会的牧师说:“你打错边了!” 基督徒学者雷汤姆(Tom Wright)说:“这个比喻是在宣扬和平非暴力的抵抗,打人右脸是用手背,这是轻蔑别人的动作,通常是针对奴隶、小孩、当时居弱势的妇女,所以,‘ 连另一边也转过来由他打’,意谓着我们‘扯平了’。这是一种维护自尊的方式,是一种用自嘲式的幽默,消遣欺侮你的人。”所以,耶稣讲“打脸”的比喻,不是指自我防卫的问题,而是当自尊受到羞辱,如何处理得比较好的问题。 赢回尊严 其次,“有人想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这也是根据旧约申命记的律法,如果有人借贷无法偿还,债权人虽可取去债务人的里衣,但沙漠的夜里寒冷,若是归还他取暖,在上帝看来,是一种义行。若是外衣也取去,就陷债主于不法与不义;应该是没有人敢这样做。何况取走里衣和外衣,岂不是使人裸身相见?而在犹太人的社会,不是裸身的人有罪,而是看到的人有罪;例如在创世记,挪亚醉酒裸身,被名叫含的儿子看见了,结果受到咒诅,其后代得给自己的兄弟作奴仆(九章20~27节)。耶稣的说法,不只是幽默,而且是赢回尊严。 还有一个是:“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两里。”在耶稣时代的罗马帝国军人,可以命令管辖区的居民背行囊或出公差,但行程不得超过一里路。譬如说,耶稣受难,在往各各他山上时,罗马士兵曾命令一个古利奈人帮祂背十字架。但是万一超过一里路,那个罗马士兵会受到处罚。所以,照耶稣的方法,若有人被强逼走一里路,宣称要帮他走两里路,恐怕那个罗马士兵要倒过来说:“不要走过了头,拜托拜托!” 英国布道家卫斯理牧师(John Wesley 1703-1779),经常奔走各地传道,有一次,在途中遇到强盗,抢夺他的财物,转身就要走人,卫斯理叫住那人说:“你忘了拿走这本圣经!”这个故事,或可为这段经文做一个见证。 以身作则 在救赎世人的工作上,耶稣自己也是这样以身作则。罗马书三章廿三节说:“因为世人都犯了罪(sin),亏缺了上帝的荣耀。”有罪的世人(sinners),基本上,都成了圣洁上帝的仇敌;这也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世人,都“打了上帝的右脸”。耶稣以无罪之身,遭到出卖、逮捕、戏弄、鞭打,再钉十字架,但是,“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彼得前书二章23节) 上帝虽不容忍罪,但祂还是爱罪人,祂并没有“以一巴掌还一巴掌”,耶稣在十字架上,还祷告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廿章34节)耶稣以饶恕来回应伤害祂的世人;这也是意谓著,上帝“连另一边也转过来由世人打”。 上帝所爱的“世人”,当然包括我,包括你,我们要如何来回应上帝的和解行动,如何获得双赢的局面,应该是不言可喻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