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愛痕湖》拍出億元天價 藝術品收藏貴族化
據 《今日早報》報道 前天深夜,火熱拍賣中的中國嘉德2010年春拍近現代書畫“借古開今—張大千、黃賓虹、吳湖帆及同時代畫家”專場上,張大千晚年巨幅絹畫《愛痕湖》經過近 60輪激烈叫價,以一億零八十萬元天價成交(含12%傭金)。這個價格不僅創下張大千個人作品成交新紀錄,也是第一件突破億元大關的中國近現代書畫。
去 年春秋拍,有四件中國古代書畫單件過億,業內一直猜測近現代書畫何時破億的問題。沒想到,來得這麼快。”一位藏家對記者說。據了解,《愛痕湖》的起拍價為 900萬元,嘉德估價僅在1500萬-2000萬元之間,豈料最後竟足足翻了12倍。
好作品的價格已遠遠超越想象,實力一般的藏家根本買 不起好東西。只要是稍微上點檔次的東西,沒有幾百萬別想拿下來。只能說,中小型買家已經在這場遊戲中徹底出局了。下一個天價會有多高?接手的買家在哪裏? 這是我們現在還無法預計的。”一位業內人士感慨道。
《愛痕湖》是著名藝術家張大千1968年所作的巨幅絹本潑彩,寬76.2厘米,長 264.2厘米,畫面描繪的是遠眺瑞士亞琛湖所見,與他的另一件巨作《長江萬裏圖》創作于同年,是張大千《愛痕湖》係列中最精彩、尺寸最大的一幅。
據 中國嘉德近現代及當代書畫總經理郭彤女士介紹,這件名作是首次出現在拍場上,一經露面就引起海內外眾多藏家的關注,先後有10余位場內和電話委托的買家參 與競價。
其實,從藝術角度而言,這件作品能拍出高價是在情理之中。這件作品所採用的手法,就是張大千開一代畫風的“潑彩”,是他化用西方 抽象派藝術與中國傳統文人藝術的水乳交融之作。該作品于上世紀60年代曾在紐約、波士頓、芝加哥等地的著名畫廊展出過,1968年,張大千本人親自將本作 贈予現藏家。
作為當晚第1125號拍品,《愛痕湖》于前天深夜11點半左右上拍。當拍賣師報出900萬起價後,即有數位場內和電話委托買 家迅速加價,一時間場面火爆,竟引得眾多場內藏家起立關注。“4000萬!”“5000萬!”……從有買家直接從4000萬元加價到5000萬元起,競爭 進入白熱化階段,場內數次響起掌聲,加價至7100萬元時,還有新買家進入。最終,一位電話委托買家以一億零八十萬元人民幣將《愛痕湖》收入囊中,此時, 離開拍已過了整整20多分鐘。
而對更多關注藝術拍賣的人士而言,《愛痕湖》成交價格過億,更大的意義在于它書寫了中國近現代書畫拍賣的一 個新的裏程碑。
此前,中國書畫共有四件作品單件成交價過億,均為去年秋拍中的古代書畫。至此,中國書畫拍賣宣布正式進入億元時代。而中國 近代書畫此前的最高紀錄,是去年北京保利秋拍中以9520萬元成交的齊白石的《可惜無聲》。就在業內猜測近代書畫何時“更新換代”時,《愛痕湖》“火速” 為這場推斷畫上了句號。
“前幾天不少買家在北京參加一個飯局,在場很多都是張大千作品的愛好者,大家認為這件作品的落槌價格應該在 5000-7000萬元之間,最後的價格可以說是遠遠高于業內的估價了。”一位買家告訴記者。
讓大家意外的不僅是這件《愛痕湖》,就在同 一場拍賣中,還有相當一部分作品以高于起拍價10多倍的“意外”價格成交。黃賓虹的《倣古山水》、《松籟閣圖》等作品,從40多萬元起拍,成交價格均在 400萬元以上。
中國嘉德作為中國藝術品拍賣的行業老大,素有藝術品拍賣“風向標”之稱。很多業內人士都在嘉德的“風吹草動”中 看到了新的信號。
眾所周知,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在2005年經歷了一場“萬民收藏”的火爆景象之後,在2007年、2008年陷入低谷。 而從去年秋拍開始,市場逐漸恢復元氣。到今年春拍,其加速度已經令不少業內人士咋舌,認為行情甚至已經遠遠超過2005年。
此外,今年春 拍估價上千萬元的拍品數量大大超過往年,所以業內推測,過億元的拍品數量很可能超過去年秋拍。
一位拍賣業的資深人士曾向媒體透露,去年內 地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價排名前十的拍品中,至少有一半是被4位超級買家收入囊中,他們分別是上海天衡拍賣公司董事長陳鬱、上海新理益公司董事長劉益謙、臺 灣著名藏家林百裏以及一位神秘的山西大買家。
但僅依靠目前的4位超級買家,顯然難以支撐內地藝術品市場持續走高。不過,大部分拍賣公司卻 不擔心。“億元拍品出現後,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受關注度大幅提升。拍賣市場上的新買家正在不斷涌入,尤其涌現了不少投資機構、財團和企業主的影子,他們 開始關注這個市場,並有係統地收集作品,不僅用以投資,還用來建造私人美術館等。”
而也有一種保守意見認為,從“億元時代”加速的火爆程 度來看,市場已經再次到達了一定程度的高點。接下來,市場是否會持續走高,還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考驗。
引用自:
張 大千《愛痕湖》拍出億元天價 藝術品收藏貴族化 愛痕湖
丙午(1966) 七月
紙本水墨潑彩鏡片
67.8 x 188.8公分
張大千先生於一九六五年秋日與友人張目寒等曾有瑞士奧國之遊,當夜宿「愛痕湖」,令他印象深刻,將近一年後畫了此圖一為記。
此畫採潑墨疊彩法,畫橫幅的構圖,以狹長留空的湖水,為畫面的中心,打破傳統山水畫的習慣章法。湖週邊有緩丘叢樹,對岸則是逸出盡畫外的高山,右上角山谷中為村落聚居之所,湖畔人字狀屋頂的房舍,代表瑞奧地區的建築。
大千此幅在著色方面,輕重濃淡皆有考量。此畫既以中央的湖面作為全幅的焦點,因此明度最高、彩度最飽和、線條與輪廓最明確者皆集中於此。周圍次要的景物採用模糊法略去,在若隱若現之中,留給觀者發揮各自的想像力,甚至延伸了畫面的內容。除了各種層次的青綠潑色或渲染以外,由於時值初秋,還稍加紅葉點綴。
奧國的風景勝地,大千將之譯為,「愛痕湖」,再細讀大千的題詩和跋語,更挑起曖昧的揣摩層面:
「湖水悠悠漾愛痕,岸花搖影狎波翻;只容天女來修供,不遣阿難著體溫。」後二句究何所指?接箸大千加了按語:「年前與藝奴漫遊歐洲,從瑞士入奧國,宿愛痕湖二日,曾作此詩戲之。」所指「藝奴」又是何許人?又為何作詩「獻之」?末了又嘆息「竟不可復得」,究竟在大千心中,還有什麼遺憾?原來這樣一幅紀遊寫異國風光的山水,畫得如此旖旎纏綿,還蘊含了不為外人所知的細膩情感世界。
一九六六年初大千都留在巴西,至五月有紐約之行,夏天去了香港,而此畫是八月從香港返回巴西之後的作品。大約就在作此畫的同時,大千忽然發興拿起多年未用的篆刻刀,為自己刻了兩方朱白文各一的「大千世界」,可以顯示大千在這一個階段充滿了創作的活力與自信。
【傅申教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