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考古学家称发现耶稣墓室/林书豪如何影响哈佛的室友信主/客观看耶稣/死亡谜境
發佈時間: 3/2/2012 1:54:50 AM 被閲覽數: 1270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感恩的泪
送交者: 以西缅 [彩虹之约] 

 

 
 
 
上帝金句选:“爱是恒久忍耐……”


[福音论坛]
 
仁爱:
林前13:4-8“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 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 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喜乐:
箴17:22“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
罗5:3,4“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 老练生盼望;”
徒2:28“你已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必叫我因见你的面,得着满足的快乐。”

平安:
约14:27耶稣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
赛26:3“坚心倚赖祢的,祢必保守他十分平安。”
 
 
 
 
 
上帝论 “言语”

 

[福音论坛]
 
箴25:15“柔和的舌头(指言语)能折断骨头。”

箴10:19“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慧。”

雅3:2“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

箴 25:11“一句话说得合意,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

太7:l,2“你们不要论断人(指背后批评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 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

多2:8“言语纯全,无可指责,叫那反对的人,既无处可说我们的不是,便自 觉羞愧。”

井中蛙

 
 
 

 

考古学家称发现耶稣墓室:骨瓮刻复活铭文(组图)


2012/03/01 


新浪科技


在一座1世纪墓葬内发现的鱼图。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墓穴就是耶稣的最终安息地


墓穴上方的塔式建筑,上世纪80年代发现这个墓穴后建造



希腊铭文,可翻译为“神圣的耶和华,复活,复活”



研究小组利用装在这条机械臂上的远程遥控摄像机对墓室进行探测


研究《圣经》的学者詹姆斯-塔伯尔认为这段铭文的内容与死者复活有关



在墓室内发现的一个骨瓮。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在附近发现了所谓的耶稣墓



2007年,纪录片导演希姆查-雅各布维奇正对一个墓穴进行勘察

北京时间3月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对耶路撒冷一个1世纪的基督徒墓室进行研究时,考古学家在骨瓮上发现了一段古代铭文。他们认为这段铭文能够证明这个墓室就是耶稣的最终安息地。这段希腊铭文可翻译为“神圣的耶和华,复活,复活”。此外,考古学家还在另一个骨瓮上发现据信讲述约拿和鲸鱼故事的图画。

  使用机械臂钻洞

  研究过程中,考古学家利用安装在机械臂上的远程遥控摄像机对耶路撒冷的一座塔式建筑的地下进行探测,最后发现了一些年代可追溯到1世纪的骨瓮。其中一个石灰岩骨瓮的盖子上带有一段希腊铭文,可翻译为“神圣的耶和华,复活,复活”。另一个骨瓮上刻有一条鱼,嘴里是一个简笔人物画,据信讲述了约拿和鲸鱼的故事。这也是最为古老的基督教故事之一。

  这个墓室距离此前发现的所谓“耶稣家族之墓”200英尺(约合60米)。后者在上世纪80年代发现,引发了巨大争议。当时,考古学家声称墓室中骨瓮上的铭文提到了与耶稣家人有关的名字。这一发现催生了一系列令人吃惊的理论,其中一项理论认为耶稣与抹大拉的玛丽亚结婚生子,死后安葬在抹大拉的玛丽亚旁边。不过,很多著名神学家和考古学家将这种观点视为垃圾,认为毫无事实依据。

  在对耶稣家族之墓展开挖掘后不久,正统派犹太教信徒便爆发抗议,认为这种做法是对死者的一种骚扰,挖掘工作随之宣告结束,墓穴被重新封死,上面建造了一座塔式建筑。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研究《圣经》的学者詹姆斯-塔伯尔和纪录片导演希姆查-雅各布维奇坚持认为此项研究应该继续下去。2010年,他们获得以色列政府的批准,使用机械臂进行钻洞,对地下进行探测。就这样,他们发现了另一个墓穴,因为几乎就处在这座建筑的天井的正下方,将其命名为“天井墓”(Patio Tomb)。

  发现约拿画像

  在天井墓内,他们发现了铭文。他们认为这些铭文大大提高了耶稣家族之墓的可信度。塔伯尔和雅各布维奇指出,两个墓穴是同一座建筑的组成部分。这座建筑的主人是亚利马太的约瑟,据《福音书》所载,正是他埋葬了耶稣的遗体。墓穴内的一个石灰岩骨瓮上刻有一段希腊铭文,意思是希望上帝让某人复活。

  另一个骨瓮上刻有一条鱼,嘴里是一个简笔人物画。塔伯尔认为这幅画讲述了先知约拿的故事。他说:“这段铭文的内容与让死者复活有关,这个死者可能是骨瓮的主人,也可能是在表达一种信仰,即相信耶稣复活,附近的约拿画可以作为佐证。”

  在最为早期的《福音书》中,耶稣提到“约拿的神迹”,被考古学家解释为耶稣复活的一种标志。在稍晚一些的基督教绘画作品中——例如在罗马地下墓穴发现的绘画——约拿的形象在所有墓穴发现的图画中最为常见,表达了基督徒对耶稣复活的渴望。不过,任何1世纪的犹太绘画中都没有出现约拿的形象,出现在骨瓮上的约拿形象也非常罕见,这与犹太教禁止在绘画中描绘人或者动物有关。

  年代久远 引发争议

  此次发现的墓穴年代可追溯到西元70年之前。西元70年,耶路撒冷因罗马人摧毁这座城市不再使用骨瓮。如果图画中的人物确为基督徒,这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古老的基督徒考古记录。考古学家表示,骨瓮上的图画更有可能出自一些最为早期的耶稣信徒之手,是在耶稣死后几十年画的,年代比撰写《福音书》的时间早。塔伯尔说:“如果此前有人声称在这段时期内的一座犹太人墓穴中发现有关耶稣复活的文字或者约拿画像,我都认为‘不可能’,不过,我现在必须改变自己的看法。我们的小组既感到狂喜,又产生怀疑,但证据就清清楚楚地摆在我们眼前,促使我们推翻此前的推测。”

  有关此项考古发现的一篇文章以及一部名为“发现耶稣墓:新考古发现揭示基督教诞生”的著作将由Simon & Schuster出版社同时出版发行。讲述此次考古发现的纪录片将于2012年春季在探索频道播出。这项考古发现可能引起争议,因为绝大多数学者对任何年代如此久远的基督徒遗骸都持怀疑态度。更能引起争议的是,这个墓室靠近1980年发现的另一个墓室。后者被称之为“耶稣家族之墓”,里面的骨瓮同样带有铭文,一些学者将这些骨瓮与耶稣以及他的家人联系在一起。其中一段铭文这样写道:“耶稣,约瑟夫的儿子”。

  塔伯尔指出:“考古学就是要揭开事物之间的联系。我们发现了两个墓穴,相隔不到200英尺,均是一座古代建筑的一部分,主人可能是当时的一户富有家庭。我们选择对这个墓穴进行研究的原因在于它靠近所谓的‘耶稣墓’。此前,我们并不知道是否会发现一些不寻常的东西。”

  骨瓮铭文非常罕见

  迄今为止,以色列文物管理局共发现大约2000个骨瓮,其中只有650个带有铭文,但任何铭文都无法与此次发现的铭文相提并论。塔伯尔表示,与此次发现的骨瓮处于同一时期并且也带有铭文的骨瓮不到12个。这些铭文并不是一种警告,警告不要打扰死者。此次发现的四行希腊铭文提到了相信耶稣复活。他指出这些铭文保存比较完好,但最终的翻译仍不确定。前三行很清楚,最后一行含有3个希腊字母,有些模糊,内容无法确定。整段铭文可能有3种翻译,分别是“神圣的耶和华,复活,复活”,“神圣的耶和华君临圣殿”或者“神圣的耶和华现身”。

  塔伯尔说:“这段铭文的内容与复活死者有关,可能是骨瓮的主人,也可能是传递一种信仰,相信耶稣复活,因为附近发现了约拿画像。”除了约拿画像外,塔伯尔等人还发现了其他有趣的图画,同样与耶稣复活有关。在鱼的图画中,鱼的尾巴消失在骨瓮边缘,给人一种潜入水中的感觉。骨瓮的正面边缘周围是一些小鱼图案,另一侧则是一个好似十字架的门或者入口的图案。根据塔伯尔的解释,这是在表现约拿穿过“死亡之门栅”,《圣经》中有关约拿的故事也提到这一情形。

 
 
感人见证:林书豪如何影响哈佛的室友信主
 
 
    
    来源:基督邮报 作者:Emerson Wong
    
    “刚来哈佛的时候,我并不是一名基督徒。可以说是书豪的虔诚感染了我,让我也相信了信仰的力量,”林书豪的哈佛室友何凯成这样见证说。
    
    林书豪与室友(右一:何凯成)展示收藏的球鞋。何凯成说,篮球对书豪来说是一种传播自己对上帝信仰的工具,他希望用自己在球场上的一切、用他的成功来告诉人们信仰的力量有多么重要。
 
图:南方人物周刊
    感人见证:林书豪如何影响哈佛的室友信主 感人见证:林书豪如何影响哈佛的室友信主
    
    何凯成出生在台湾,13岁时移民美国。2006年秋天,他进入哈佛大学,主修经济,在哈佛与林书豪做了3年室友,他还是校橄榄球队的主力。
    
    当世界都被林书豪震撼时,何凯成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却说,“说真的,我一点都不感到奇怪,如果你知道书豪在大学时经历过的那些困难遭遇,你也不会奇怪。没人能体会他付出多少。”
    
    看到书豪现在的表现,何凯成说,“我打心里为他高兴,他的信仰支持他走到现在,也让我得到很多启发。”

相信信仰力量
    
    我们是在迎新会上认识的。我知道他是学校篮球队的,他也知道我是橄榄球队的,我们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大一时我们还不是室友,那时候新生和谁住,是学校统一安排的,到了二年级自由选择时,我俩都没犹豫,就搬到了一起。
    
    刚来哈佛的时候,我并不是一名基督徒。可以说是书豪的虔诚感染了我,让我也相信了信仰的力量。
    
    大学时,书豪特意成立了一个基督小组,规模不大,有六七个成员,我也是其中之一。在这个小组里,我们会分享很多东西,无话不说。我们会一起做祷告,尤其是当小组内其他成员遇到困难的时候。
    
    大三时,因为伤病的影响,我被教练从主力的位置上撤了下来。那种落差让我心里很不好受,情绪很消沉。书豪看到后,开始为我每天祈祷。那些祷告,听得我耳朵都快磨出茧子了。
    
    书豪还给我发过一封超长的邮件,里面讲了很多他如何借助上帝的力量渡过苦难遭遇的事情,他特意把圣经里能够在当时帮到我的部分都摘出来,希望能给我启示。
    
    在大学联赛中,我和书豪遇到过很多种族歧视的事情。我还好,头盔戴上后没多少人能看出我是亚洲人,可书豪就不一样了,他完全暴露在球迷面前。很多极端的球迷会讲难听的话,可书豪对我说,他们要说什么还是会说,上帝会帮助我们渡过这些难关的。
    
    篮球对书豪来说是一种传播自己对上帝信仰的工具,他希望用自己在球场上的一切、用他的成功来告诉人们信仰的力量有多么重要。今年差点被裁掉的时候书豪曾对我说,如果不打球,他会去做一名牧师。

从不怠慢学业
    
    打球之余,林书豪并没有落下学业。如何安排好哈佛每个学期的四门课,他都得靠自己摸索。在哈佛,大三大四总是学业最紧张的时候,而这让忙于比赛的林书豪有些焦头烂额。很多次去客场前,主修经济学的林书豪都会主动找教授补习。
    
    虽然我们是借助运动特长进入哈佛的,但书豪的学习成绩也很棒。他很不容易,除了和其他同学一样每天上课之外,还要坚持高强度的训练,这让我很钦佩。而我们总在寻找学习、生活和比赛的平衡点。
    
    聪明是一方面,他的专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绝对不会分心,而是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件事情上,无论学习、打球,他都全情投入。这样一来,做事情的效率就会很高。

抵制各种诱惑
    
    大三和大四时,林书豪从一个替补变成首发,自然成为了全校瞩目的焦点。取得一些成绩后,有些人会迷失自我,但林书豪不会。
    
    就像NBA一样,各种诱惑随之而来,每天总有不少女孩想方设法地接近林书豪,Facebook上的邀请更是如雪花片般飞来。我们也会和这些女孩逛逛什么的,但我们都会有一个底线--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对于交友,林书豪很有原则,他很重感情,绝对不是随便乱来的人。根据美国法律,21岁以上的成年人才能喝酒。只要聚会里有酒精饮料,林书豪就会主动退出。
    
    基督徒要遵守的东西,我们都不会越界。

无私的林书豪
    
    刚来哈佛篮球队时,他非常瘦,跑跳能力也不是球队最棒的。他的弱点很多,比如左手突破当时很弱,但他会拿出大量的时间来训练改善,让这些弱点不再制约他。
    
    一次大学比赛中,他在最后时刻错失罚球绝杀对手的机会,结果那一晚,这个家伙就一直在球馆里不停地投篮。
    
    那时候他身体很单薄,于是就不停地练习力量,我亲眼看着他一点点变得强壮。体能训练非常枯燥,他是很有毅力的家伙。
    
    没人能体会他付出了多少。
    
    大四时,他的实力已经吸引到很多的NBA球探。刚开始,书豪发现球探来看他打球,很想表现一下,多点得分,这种情况下,他就不会像以往那样,用更多的传球带动球队,比赛就会打得不太好看。
    
    后来,他也是通过自己的信仰,转变过来,重新变成一个无私的书豪。
    
    现在有很多人都说书豪在数据上的表现多么好,但他其实最不在意的就是球场上的数据,如果球队能够赢球,哪怕自己不得分,他都不会在乎。
    
    以下内容整理和拣选自南方人物周刊和网易体育对何凯成的采访)
    
    本文来源:基督邮报
 
 
 
 
客观看耶稣:一.一个人要怎样才能成名?
 


[福音论坛] 古今来许多伟人,名士,大人物都过去了,都被人遗忘了!惟有耶稣之名,二千年来日升月恒,有增无已,谁都比不上耶稣这样地受人类久长热烈的爱护与崇拜。

怎样才能成名?因耶稣,使我联想到另一个问题:“一个人要怎样才能成名?”

前些时候,我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有这样一段:有一个名场失意的人,遇到他旧日相识的女子而感慨地说:“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他这话,说得不错。“不如人”确是成名的一个大阻碍。成名的途径虽多,但起码的条件是不能不如人。可见,要成名,一定是要有过人之处。那末,以下数点,我以为是一些不可否认的成名之条件:

1.钱财:俗语说:有钱可使鬼推磨。有钱可以作许多事。一个大财主,总是地方上的名人。有钱可以作大善士,建纪念碑。到过香港的人,谁都听到万金油花园的主人是谁,否则至少在星岛日报画报版里,会见过他飞来飞去时,一迎一送的照片。同样,凡到过美国的人,一定也听到过有煤油大王洛克弗勒其人。此无他,“名”也者,钱财造而成之也。

2.学问:孔子、孟子、牛顿、苏格拉底、爱因斯坦-都是因他们的学问著作而成名的。并且“学而优则仕”,还为读书人另辟登龙捷径。从前求“名”,就须作官,而作官的只有一条正路,就是赴考。经过“十年窗下苦”,等到一旦“金榜题名时”,他就立刻飞黄腾达了。

3.势力:过去广东有“大天二”,上海有流氓头子,都可以赫然成名。那末,不论其势力也,为善为恶,根据“枪杆总比笔杆粗”的理论下,历史中如成吉思汗,拿破仑,希特拉等人,乃为当然伟人矣!不仅这样,即宗教家谟罕默德也凭藉武力,以传教而成名。

4. 地位:有地位才有号召力,所谓登高一呼,遐迩向应。有人著书,就请有地位的人作序题词,这样“一经品题,就必身价百倍”。有人募捐,也请社会上有声望的人发起;医生开业,也一样请闻人介绍。再以释迦牟尼作个例子:因为他本人是一位王子,所以佛教从开始,就具有号召的作用。一个贵族子弟,与一个在社会上毫无地位,打不开圈子的贫困子弟比较,前者成功的机会必远超于后者,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5.年龄:年龄对于人生的成就,关系不能谓不大。孙中山先生,积四十年之经验,提倡革命,但临终前还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先生胸怀大志,如果正在有为的壮年就夭逝了,那末,他本人的成就能有他以后的这么大吗?一个人年龄大,机会多,经验丰富,如具百折不挠的精神,奋斗到底,“再因天假年日”,当然就有成功的希望。恕我再把世界上那些有名的宗教教主提出来:谟罕默德,释迦牟尼,亚伯拉罕(犹太教),孔子,老子等,每一位都活到六十岁以上。他们有很长的时间宣扬自己的教义。

 
 
客观看耶稣:二、世上唯一的一无所有者

[福音论坛] 世上唯一的一无所有者

写到这里,想到耶稣,就使我不禁为之感慨!因为耶稣是世上唯一的,一个一无所有,毫无资历的人物:
1. 钱财吗?他是一个无产阶级者,身边常无分文。有一句话,他曾说过:“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祗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
2. 学问著作吗?他没有进过学校,没有写过书,也没有留下墨宝。“到了节日,耶稣上殿里去教训人。犹太人就希奇说,这个人没有学过,怎能明白书呢?”(约七14-15)
3. 势力吗?他手无寸铁,死于恶势力下:当仇敌前来捉拿他的时候,他不许同伴用刀枪抵抗。耶稣说:“收刀入鞘罢!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
4. 地位吗?耶稣来到自己的家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其至他们都希奇说:“这人从那里有这等智慧和异能呢?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他母亲不是叫马利亚吗?……他们就厌弃他”(太十三54-57)。耶稣生于贫贱,连亲朋戚友,尽都平庸,没有什么特出的人才。
5. 那末年龄呢?他死于壮年。三十岁以前,还在乡间干他的木匠工作。到了三十岁出来传道,足迹不出三百平方哩,工作仅限于极小的一隅,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年。
总之,象耶稣这样的一个人物,如何能闻名于世呢?他凭什么能在世上起作用呢?

 
 
客观看耶稣:三、不可思议的奇迹

[福音论坛]

可是,当这个人一生下来,他不过是马槽里一个贫苦无告的婴孩,却使牧羊人看见异象,东方博士远道而来,国王恐惧,万民不安。直到今王,他的诞辰还是全世界人类最快乐的一日,普天同庆,举世狂欢,成了划时代的大事。


他的生日显然是划时代的大事,因为世界历史的年号,以耶稣之生为历史纪元。人类在地球上,根据可以查考的纪录,约有五千年左右,但真正的进步还是在耶稣降生以后,一千九百多年来的近事。


关于耶稣,真是充满了神奇不可思议的事迹:人人以为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的一切已告失败。

他的十二个学生,不是渔夫,便是出身低微的人。其中的一个出卖耶稣,又一个三次否认他。其余的在耶稣受难时,怕死逃跑。这样,耶稣的干部,似乎完全消灭了--但是不久,他们都奋不顾身地宣扬耶稣,虽然有鞭笞死亡,亦不能阻止他们传道的热忱。

基督教无论传到那里,因与当地的迷信恶俗相抵触,总引起激烈的迫害。但虽如此,教会并未因此而消灭。在罗马帝国时代,反对教会,三百年中发生过十次大逼难,每次甚或延长数十年者,殉道的信徒不知几十百万,但到最后,罗马的皇帝与人民都成了基督徒。

二千年来,相信耶稣的人,有增无减。全世界近乎二十万万人口中,至少有六万万人相信耶稣,这样平均几乎是每三个人中有一个基督徒。但是世上其他的宗教,都日趋衰微。这二十个遥长的世纪,不知道已吞逝了多少国家,多少伟人。许多主义与学说已被淘汰,许多英雄豪杰已被后世的人所唾弃与遗忘。但是耶稣其人,却越发为后人所敬重。即使不信的人,只要他是有资格,有世界知识与有高尚道德的,无不承认耶稣为人类历史中最伟大的人物,推崇耶稣的博爱,牺牲,自由,平等与道德。信他的人:有的爱之胜过世上的一切,甚至胜于父母与儿女;有的为着事奉他,舍弃所有的荣誉,权位与金钱;有的为着效忠于他,赴汤蹈火,牺牲生命与家庭--请问除了耶稣以外,世上有谁能有这样多的信徒?这样多的群众?时间与空间向耶稣失了功效,死亡与坟墓向耶稣只能低头!武力与逼难,向耶稣自认失败!宜乎一代枭雄拿破仑说:“基督使我惊奇,使我感服,使我莫名其妙”。不但拿破仑如此,我想每一个有思想的人,都会因耶稣而惊奇。试看从有历史以来,那一个人的事迹象他这样的被人所追诵?那一个人的名字象他这样的被人所歌咏?那一个人的言语,象他这样永恒的被人所纪念,他真是一个史无前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空前绝后的人物。

 

客观看耶稣:四、因着耶稣世界起了变化

[福音论坛]

一个研究过西洋历史的人,都不否认耶稣对于西洋文明的影响。历史家彭克劳(Bancroft)曾经这样说:“我见耶稣的名,写在近代历史的每一页”。瑞士历史家冯莫勒(Von Wuller)也同样说:“基督是世界历史的钥匙”。

因着耶稣:犹太人狭窄的民族主义被革除了,希腊人的享乐主义被否定了,欧洲的野蛮民族被感化了,中古时代君主贵族的横暴被压制了。基督教向罪恶挑战:凡一切不合理,不道德,不公义的事,没有一样是能与基督耶稣的教训相融洽的。因此基督教初到之处,总会引起当地居民的逼迫;因为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并且反而恨光(约三19-20)。基督来了,这世界起了极大的变化:历史,文化,政治,社会,经济,道德,风俗,习惯都受了深邃的影响。今天凡博爱,牺牲,自由,平等,人权等等响亮的名词无不由基督而来。


事实上,基督的名传到那里,那里的社会就有了改良。消极的说,各种陋习迷信,因而革除;积极的说,慈善事业,社会福利,因获建树。就我国而论:如以往的蓄婢,溺女,缠足,纳妾,早婚,迷信等,那一样不是受基督教的影响而逐渐改革的呢?在我国,基督教最先办理医院,孤儿院,养老院,济良所(收容妓女,弃妇等),青年会,农村服务社,乞丐教养所,盲哑学校,红十字会,难民收容所,麻疯院,福幼机关等,教会学校是我国新学制的尝试者,教会医院是我国新医制度的提倡者,圣经官话译本是文字大众化,我国文字白话运动的急先锋,教会所办的女学校是我国妇女获得解放的苗圃,教会诗歌与音乐是西洋音乐在我国的摇篮。

因着基督,林肯在美国释放黑奴,不惜引起内战。十八世纪豪厄德约翰在英国为改良监狱,不避生命危险,亲自往监狱里研究视察。举凡男女平等,儿童地位,劳工神圣,自由人权,无一不因基督教始被人类认为天经地义者。

兹就最现实的影响来说:每到一周的第七日,全世界人现在都有一天的休息;商业的轮子也因而停转;无数万万的人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到礼拜堂去崇拜基督的。耶稣的影响于世界人类,实在最明显也没有了。
井中蛙

 

 

死亡谜境:濒死之人描述灵魂出壳的感受

    
    凤凰网
    
    濒死体验
    死亡谜境:濒死之人描述灵魂出壳的感受


    
    2001年12月,全球医学界最具权威性的核心科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刊登了一篇荷兰心血管外科医生皮姆·范·罗梅尔(Pim Van Lommel)递交的濒死学研究论文。文章内容围绕罗梅尔医生及其同事在1988年至1992年间救助的334位年龄在26至92岁之间的突发性心肌梗死症患者的濒死经历而展开。这项研究成果一经发表即在国际医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罗梅尔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濒死经历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意识脱体现象根本无法通过神经生理学知识予以解释!因为在很多患者经历濒死体验时,他们已经处于临床死亡状态——即所谓的脑死亡状态;心跳和呼吸已经完全停止,甚至是已经停止了很长一段时间;脑电波消失,整个神经系统失去了任何生理或病理性电冲动。如果按照现有科学的观点,人类的意识是经由脑神经的生理电活动而产生和运行,那么当患者处于临床死亡状态时,不可能具有独立于其躯体的意识或者任何类似于思维的活动,更不要说濒死体验报告当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系列清醒而有秩序的认知和奇妙感受!
    
    罗梅尔所提出的问题与六年前彼得·芬维克夫妇所讨论的致命矛盾一脉相承。芬维克作为一位全世界顶尖的神经生理学专家,曾经试图通过神经的生理或病理性活动而寻找出破解濒死之谜的科学钥匙。他曾经严肃地指出:人类的右侧大脑主管着思维情绪,左侧却负责掌管语言和记忆分类,由于左右脑在死亡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不一致,所以才造成种种难以解释的所谓濒死体验。
    
    右侧大脑的积极参与,使得濒死体验经常会呈现出某种情绪化波动;然而左侧大脑却并未参与死亡的生理过程,因而难以找到适当语言对该种经历加以描述。另外,濒死体验当中有关空间疆界感丧失、时间定向障碍、事件排序错乱(即许多所谓的回顾“同时发生”抑或以“摘要的形式”发生)等都可以归结为右脑较之左脑的参与程度高。芬维克夫妇甚至专门论证了大脑右侧颞叶的某些功能障碍能导致类似体验的发生。
    
    不过,彼得·芬维克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他并没有像许多将科学实证之名号看得比科学真理还重要的科学界的所谓专家学者一样,莽撞而不假思索地向全世界高调宣布濒死体验不过是大脑死亡过程中所发生的步调错位;即使他本人确实想通过生理学机制,而非类似于“灵魂”等观点解释这一切。芬维克最终向学术界公布的是另外一项研究成果:大脑不可能在无意识的状态之下成功地建立任何足以产生“体验”的神经反射!即便能够在某些极端特殊的条件下建立感知模型,也绝无可能在事件发生后向人们完整地讲述其间的经过——因为记忆不可能在失去意识的条件下形成!
    
    罗梅尔的研究与芬维克得出的结论相一致。
    
    罗梅尔在文章中提及了一位40岁的心脏病患者。此人心脏病突发摔倒在路边草坪。路人看到后,立即叫来了救护车,将其送往医院抢救。在救护车上,这名患者渐渐丧失了所有临床医学的生命指征,走入了科学意义上的死亡。罗梅尔在该病人心电图和脑电图已彻底为零后,又继续坚持了一段长时间的“无谓抢救”,并在实施心肺复苏术时将患者口中的假牙摘掉。
    
    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该患者恢复了血压和心跳,但是仍然处于深度昏迷状态之中。数星期后该患者重新醒来。他见到罗梅尔医生的时候,感谢了罗梅尔所实施的敬业抢救并告诉罗梅尔他很清楚自己的假牙现在被放在什么地方:
    
    “我被人抬到医院时,看见你在那里,将我的假牙从我嘴里拿出并放在了一辆小车上。车上有许多药瓶,车下方有个抽屉,你就把我的假牙放在那个抽屉里面了。”
    
    罗梅尔医生万分惊讶,因为他知道在整个抢救过程中,该患者一直都处于深度昏迷或临床死亡状态,绝不可能有认知能力!而通过进一步交谈,罗梅尔从该名患者口中得到了最为标准的濒死体验模型,即俯视自己在病床上的“尸体”和周围忙碌的医护人员。该患者甚至异常准确地详细讲述了他本人“俯视”急救车和抢救室时所曾发生的每一件事,其中还包括极其专业的抢救程序!罗梅尔不知道究竟该怎样解释。
    
    当然,总会有人站出来质疑“这些都是幻觉”,只不过是“恰好符合具体事实”。为彻底消除这些基于统计的妄断,肯尼斯·林联手心脏外科专家迈克尔·萨博(Michael Sabom)共同设计了一套幻想试验:邀请患心脏病及其他重病的一组病人去努力地想象自己在观察医护人员为病人实施抢救,并将其想象具体细节完整地描绘出来。
    
    而该试验的结果让叫嚣巧合论的人大跌眼镜:这些因患重病而常年有机会接受抢救性临床治疗的试验参与者都在其描述中犯下了明显的错误!没有人(只要参与者本身不从事医学工作)能够完全准确地描述抢救的正确程序!这项试验说明:若非曾亲眼仔细观察过临床抢救的具体实施方法及一系列复杂而且有序的步骤,仅凭借在影视剧中所曾经见到的救护情节而展开个人想象,绝对没有一丁点可能将专业的抢救过程描述得如此天衣无缝!该试验结果与濒死体验者所能够提供的精准描述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唯一的解释就是有关悬浮于房间上方俯视着自己接受抢救的经历,即所谓意识离体经历,是某种曾经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实。
    
    梅尔文·莫尔斯在其作品《趋近光明》中提到了类似事件。加州大学医学中心为一名63岁的女性实施心脏手术。除其女婿外,患者家属皆赶到了医学中心,静静地守候。尽管该项手术进行得十分顺利,但是在凌晨两点一刻左右,患者的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手术小组又奋战了三个多小时,才将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约在清晨,患者的家属被院方告知手术取得了最终成功,但是没有透露手术的细节。
    
    当患者的家属打电话欲告知她女婿手术成功的消息时,这位因故未曾出现在医院里的女婿竟然也有好消息告诉他们。他说,大约是在凌晨两点一刻,他从睡梦中醒来,发现了本该在医院的患者坐在他床头,告诉他不要担心,手术很顺利,并请转告他妻子即老人的女儿,有关她一切平安的消息。
    
    这位睡眼矇眬的糊涂女婿在床头贴士上记下了这一切发生的具体时间及信息的内容,就再度睡了下去。而几天以后,患者从漫长沉睡中苏醒过来所说出的第一句话竟然会是:你们有没有收到我留下的讯息?
    
    梅尔文·莫尔斯以及保罗·佩里仔细地研究了该濒死案例的有关经过。他们发现几乎每一处细节都有大量客观证据。他们甚至亲眼见到患者女婿在恍惚中留下的那张便签条,上面的笔记虽然显得歪歪斜斜,但是清楚而明确地写有二点一刻这个时间,其与加州大学医学中心的手术档案中所报告的患者心脏停跳的时间完全吻合!意识脱体的奇迹,就这样大摇大摆地在科学时代发生了。
    
    应该说,基于现代生物学的西方医学对于人类生命的了解还极其有限。所有机械唯物观点,无论医学工作者们怎样去把握和修饰,都难以用来有效地解读心灵的内容;更何况机械论本身就拥有着非常明显的缺陷及漏洞。马克思主义体系当中最重要亦同时是马克思主义者最经常忘记的一句箴言就是“任何理论皆有时代局限性”。而恩格斯为后人们留下的这段话反倒是值得试图解码生命的科学家们去好好地品味一壶:
    
    “西方医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的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然而物质的运动,不仅包含粗糙的机械性运动、单纯的位置移动、热和光、化学的分解与合成,还包括更高级形式的生命和意识的运动。将高级运动形态还原为较低级运动形态,是注定要失败的机械论企图。”
    
    1998年夏天,《濒死研究杂志》(Journal of Near Death Studies)刊登了一篇重要论文。这篇文章讲述了一名大约30岁的女护士在其濒死体验中所遭遇的奇特经历。这名女护士约八岁时曾经因为尿血而被送往医院接受检查。在做肾脏切片时,其门静脉竟意外破裂;所幸之后没有发生危险。出院之时,她和父母都受到了医师告诫,千万不要做剧烈活动。然而到家后,顽皮的她竟然去爬树,结果导致门静脉又一次破裂,她也因此而再度入院。住院输血时,这名不幸的女孩感染了乙型肝炎,致使其病情迅速地走向恶化。几天之后,这名女孩在一片恍惚之中告诉妈妈:自己马上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不久后,她的意识就彻底脱离了她的身体。她依稀感到一条漆黑的隧道。她在隧道中穿行的感觉令她感到很舒适。然而,这对她来说很不寻常,因为她最怕黑暗。这条隧道的另一头,她看到了神秘的光。日后,在接受濒死体验调查的时候,她将这种光描述为了神之力量,即使她从没有信仰过宗教。
    
    离开隧道后,她遇到了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男子,他的形象和天主教堂里那些耶稣的肖像很相似。于是她很好奇地问道:“你就是耶稣吗”?那名男子回答“不是”;继而表示说自己在这里是为了“帮助她”。这名男子告诉她:死亡只是一种选择,她可以选择留下来或回到其身体里去。就在这时,女孩的眼睛竟然能透过那条漆黑隧道,看见守候在医院里的妈妈,真切地感受到了妈妈的情感和内心思绪。
    
    紧接着,她被男子告知:她的肝脏其实能被彻底地“修复”,但是她的肾脏却没有这种运气。因为她那套患有疾病的肾脏是一种宇宙的“业果”(Karmic Carrier),注定是要跟随着她一辈子。(Karmic一词,其实来源于梵语,意思是“修业”;该词汇一般出现于印度教经文;大致的内容有点类似于佛教的因果报应)然后她苏醒了,肝脏以惊人的速度恢复,医生都感到惊诧不已,认为这种情况无法解释。而等到第二天,医院实验室的各项检查均表明她没有丝毫肝炎的症状,好像从未被感染。
    
    该报道彻底轰动了学界。有关于濒死体验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被导向了神秘主义领域。虽然濒死研究工作从一开始,就在高度地警惕着宗教神秘主义的非科学倾向,并不止一次试图在客观科学研究和神秘的宗教式传说之间,划出一道清晰而绝对的界限;但是,新奇现象的不断涌现总是将科学的目光霸道而急切地引向最为古老的传说与宗教。或许,正如爱因斯坦曾留下的这句名言:
    
    “没有宗教的科学难行走,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
    
    (Science without Religion is lame, Religion without Science is blind。)
    
    然而,真正引发人思考的细节并不在于诸如“业果”等宗教神秘主义词汇的出现,这些词汇本身并不说明什么问题;值得我们投以关注的地方恰是科学可以去证明的奇迹,比如肝炎症状的消失和不可思议的康复。
    
    而且事实上,濒死报告中近乎于天降奇迹般的生理性改变还远不止以上这一例。很多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人都曾经报告说自己的某些缺陷在“死亡之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例如肯尼斯·林在《走向终极》里记载的这样一则有关于“视觉修复”的濒死体验:
    
    “砰!我离开了。接着,我漂浮在天花板上。在向下看时,我看见了医生的帽子和头。我能分辨出我的主治医师是哪位,因为他的帽子上有特殊的标志。那景象十分清晰生动。我近视得十分厉害,别人在400英尺以外就能够看见的东西,我须走到十五英尺附近才能看得见,所以这件事(即看见医生帽子上的特殊标志)令我感到非常惊讶。”
    
    “医生们把我和一个处于我头后方的机器连接起来,我的第一个念头是:天啊!我居然能看得见!简直不敢相信我能看得见!我能读机器上的数字,而这机器在我的脑袋后面。所有的东西都很明亮和清晰。从我所在的地方,我能向下看到灯罩。灯罩顶很脏,布满了灰尘。我记得我当时还在想:必须把这些告诉护士们。”
    
    肯尼斯·林在其新作品《心灵视线》(Mindsight)中还给人们带来了另一则更加神奇的案例。案例的主人公是一名约45岁的盲人妇女。由于先天失明,这名妇女在讲述濒死经历时不能有效地辨别颜色,然而其他细节描述却与标准濒死模式并无显著不同。当然,其中最令人惊讶的毫无疑问是她在“死亡状态之下”,平生第一次拥有真正的视力。她说,开始时她的意识飘离了身体,近乎悬浮于天花板上,她看见了自己的身体,甚至还看见了她戴在手上的三枚镶金戒指。
    
    然后,她飘出了天花板;飘到了整栋建筑上方。紧接着,她被吸进了一条看不见任何东西的狭长隧道。她以极快的速度穿过了那条隧道,在隧道的尽头看见了宽广而又明亮的光芒。她的耳边响起了音乐,然后她的身体滚入了一片草地。她描述说,她周围是草地、树木以及很多人;所有东西,包括她自己似乎都是用最明亮的光做成的。这个地方充满了美丽的光,她感受到了无尽和无私的爱。
    
    这时,有些人向她走来。她依稀感觉到其中两位是她在盲校的同学;而她这两位同学早已于多年之前就黯然离世。她们生前不仅是盲人,还均患有智力障碍;然而,她们现在看上去是如此之健康而美丽,还闪动着智慧的光彩。她还遇见了小时候曾照看过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邻居,这对夫妇也已经在多年之前就离开了人世。最后阶段,她见到了挚爱的祖母。她们两人用心灵感觉,而非语言,进行交流。
    
    这名妇女在接受调查时,对肯尼斯·林这样说:
    
    “当我见到光和死去的朋友时,我感觉我忽然懂得了所有的事情,每件事对我来说都是那样合情合理。我一瞬间明白了:在这里,我将找到所有对于人生,对于这个星球,甚至是对于上帝以及每件事物的答案。”
    
    梅尔文·莫尔斯和保罗·佩里在《光之改造》中讲述了另外一则只能够用“奇迹”加以解释的案例。一名身患癌症的病人在其治疗期间曾经“非常幸运地死去”,因而邂逅了濒死体验中堪称最为神秘的“光之生灵”。他所患疾病竟然在醒来后不治而愈:
    
    “我问那道光:‘我的癌症能不能被治好?’我在向它祈祷。然而那道光对我说,我们通常所认为的祈祷,实际上完全是一种抱怨;我们所求来的实际上仅仅是一种惩罚。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地悔改我们的错误。那道光要求我想一个我最痛恨的敌人,我照作了。然后,光让我将我自己所拥有的全部能量都送给我的敌人,我又照作了。突然之间,一股光束从我的身体里面喷发而出,接着那光束就像被一面镜子反射了似的,又回到我身体。我能清楚感受到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我甚至能够看到我的每一个细胞从我的身体里发出声音和光芒。我又哭又笑,身体剧烈地颤抖。我试图平静下来,调匀我的呼吸。当我最后被彻底治愈的时候,那道光又对我说:‘你刚才经历了你一生中第一次真正的祈祷。’”
    
    当然了,祈祷一词对科学家而言,并不是一个严肃的概念。毕竟嘛,我们的现代医学基于无神论的思想及观点。不过令学者们稍感意外的是:即使是最偏激的无神论者,亲身经历过死亡的教育和启发以后,竟然也会走向神秘莫测的领域。
    
    本文来源:凤凰网


 
 
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12:
 
 
Sintra 葡萄牙景色绝美的风景区

 

景色绝美的风景区Sintra,位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西北约30公里,是以前的皇室度假地,类似中国的避暑山庄。这里有山有海有乡村有森林,真是一个好地方。

我这次去西班牙和葡萄牙,运气比较好,整个行程都是艳阳高照。如果是阴雨天气,景色可能会大打折扣。也许是因为天公作美,我对葡萄牙的风景印象很好,这里真是有很多高水准的旅游资源,值得一游。

在 Sintra 有几个主要看点,欧洲大陆最西端, Cabo da Roca,号称天涯海角;国家宫 National Palace,现在仍然被总统和政府用来做国务活动场所;王宫 Pena Palace,最早建于1300年代,后来在1700年代的大地震中基本被摧毁,1800年代中后期重新修建,色彩鲜艳如梦幻城堡,尽管不大,但是与迪斯尼城堡和欧洲大陆的著名城堡相比,有其动人之处;摩尔城堡,始建于千年前的摩尔人时期。Quinta da Regaleira100年前葡萄牙一个大富豪的宅院,现在开放给游客,也是当地一个热门景点 (#4 & #29)。

Sintra 靠近里斯本,很适合作为从里斯本出发的一日行程。我因为行程的关系,是在早晨来到天涯海角,也是这里比较色彩丰富的时间。另一个比较好的时间段是日落时分。如果不开车,乘公交车也可以到,但是时间比较受限制。


  1. 欧洲大陆的最西端,Cabo da Roca

2. 天涯海角

3. 天涯海角:陆地止于此,大海始于斯

4. Sintra 狭窄而又陡峭的街道

5. 色彩斑斓的大宅院随处可见

6. 色彩斑斓

7. 葡萄牙王宫,Pena Palace

8. 王宫

9. 童话一般的城堡



10. 多种风格交织在一起

11. 宫门有显著的摩尔风格

12. 城堡内的走廊

13. 拜占庭或东正教的风格

14. 王宫建在山顶

15. 角度

16. 看得见风景的窗子

17. 从王宫看出去,可以一直望到大西洋,近景是另一个山头上的摩尔城堡

18. 巍峨的塔楼,站在山顶就更加醒目,增加一层梦幻色彩

19. 庭院天井

20. 王宫内的阿拉伯大厅

21. 王宫内部

22. 这样的风景

23. 俯瞰

24. 俯瞰,实际上,如果走到对面的山顶上,可以看到整个城堡的全貌

25. 从山下仰望王宫

26. 两个主要景点,摩尔城堡与 Pena 王宫

27. 周围有很多豪宅

28.

29. 这是100年前葡萄牙一个大富豪的宅院,现在开放给游客,也是当地一个热门景点(Quinta da Regaleira)

30. 有千年历史的摩尔城堡废墟

31.

32. 从摩尔城堡眺望 Pena 王宫

33. 千年“长城”

34. 从摩尔城堡俯瞰 Sintra 小城,右侧是小城的主要景点之一,国家宫

35. 历史与现实

36. 流淌的历史

 

 

 

看风景/ wenxuecity

 


上兩條同類新聞:
  • 你真伟大/天图/华南教会领袖李英提前近五年获释/耶稣为什么不是中国人/神夺去我的理
  • 三眠主義/属灵勇士/倪柝声见证/爱仇敌 谁是仇敌/当局再度打击家庭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