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电磁炮/美中为何注定会发生冲突/曹操关羽因一女子有心结/哈佛教授强调以史为鉴
發佈時間: 3/7/2012 5:08:46 PM 被閲覽數: 276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磁炮问世 美军开创新“大炮巨舰”时代(组图)

 
 
 
文章来源:
 


导读:美国海军说,首门由企业制造的电磁轨道炮原型已试射6次,炮弹时速高达8000公里,这意味着电磁炮可以实施精确远程火力支援,拦截弹道导弹,以及攻击敌方军舰等。现在其在正接受炮管寿命和其他项目测试。未来电磁炮将装备美国最新型福特级核动力航母。



正在进行测试的美军第一门电磁样炮。



美国海军测试时速9000公里电磁炮

美国海军2月28日说,首门由企业制造的电磁轨道炮原型已试射6次,正接受炮管寿命和其他项目测试。这标志着美国海军在电磁炮的研制中取得重大进展,为最终实用打下了基础。

此次测试的地点是在测试地点是在位于弗吉尼亚州达尔格仑的美国海军水面战分部,测试从低能量状态开始.

海军研究局28日说,上周至今,这门炮试射6次。现阶段,研发人员重点测试炮管寿命和结构完整性。按照设计,电磁炮炮弹最高速度将达每小时9010公里,是音速的7倍以上,试验将持续一个月。

弹头内将内置卫星定位系统

今后5年,研发课题为确保电磁炮连续发射和炮管冷却。海军希望电磁炮射速达到每分钟10发。另外,研发人员需要确保弹丸能承受发射时的高温和强大作用力,不至于解体。弹丸内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及其他电子装置必须能正常工作。按照原计划,全状态的电磁炮将会在2017年配备美国海军,它的服役将会大大提高美国海军的对地打击能力。

相对传统大炮电磁炮是创时代的产物

我们知道传统火炮是利用火炮是利用火药燃气压力等能源抛射弹丸,随着射程的增加,对于火药压力的增加也直线上升,目前受限于技术手段,常规火药能量的增加 已经达到极限,因此传统火炮的射程一直徘徊不前,这样人们为了达到提高火炮射程的目标,开始寻找新的弹丸发射手段,其中电磁炮就是其中的一个,它的原理实际上非常简单;根据法拉弟电磁感应原理,位于磁场中的导线在通电时会受到一个力的推动,同时,如果让导线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的运动,导线上也会产生电流,电磁炮是利用电磁系统中电磁场的作用力,来抛射炮弹的。

电磁炮在19世纪就已有人提出

各国发展电磁炮的设想实际上非常早了,早在19世纪就有人提出利用电磁力发射炮弹设想,在20世纪初,电磁炮的原型被正式提出,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各国都对电磁炮进行了探索,但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并没有达到实用化的标准,战后美苏等国继续研制电磁炮,并且在关键的大功率电源系统、电容器等技术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些都为电磁炮的最终实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海军电磁炮效果图。


电磁炮的初速和射程都远远超过普通大炮

电磁炮按照原理可分为线圈炮、轨道炮、电热炮和重接炮等,考虑到结构及难度等问题,目前各国发展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轨道炮,它的结构非常简单,两条平行的长直导轨组成,导轨间放置一质量较小的滑块作为弹丸.当两轨接入电源时,强大的电流从一导轨流入,经滑块从另一导轨流回时,在两导轨平面间产生强磁场,通电流的滑块在安培力的作用下,弹丸会以很大的速度射出。

这就是轨道炮的发射原理。与常规火炮相比,它的优点是对于弹丸作用时间长,因此炮口动能大,根据相关资料电磁炮的炮口动能可以达60焦耳,相比较之下,采用高能发射药的美国MK45型127毫米火炮,其炮口动能只有10兆焦耳,相当于电磁炮的1/6,即使最新型的先进舰炮系统-AGS,它的炮口动能也只有30兆焦耳,这样电磁炮的炮口速度、射程都大大优于普通火炮,另外弹丸的飞行速度也远远高于后者,这样它的威力就高于后者,特别是可以拦截速度较快的目标,如弹道导弹。

电磁炮可根据目标性质调节发射能量

另外在攻击地面目标的时候,它的穿透能力也更强。另外弹丸受力比较均匀,因此飞行比较稳定,命中精度较高,还有就是后座力较小,并且没有火药工作时产生的烟雾,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不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隐蔽性能好,这点对于战舰来说 特别重要,对于舰艇的结构和雷达等探测系统的影响较小,适合装舰使用。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海军对于电磁炮如此热心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电磁炮还有弹丸发射能 量可调,经济实用等优点。可根据目标性质和射称大小可快速调节电磁力的大小,从而控制弹丸的发射能量,与常规武器比较,火炮发射药产生每焦耳能量需要10 美元, 而电磁炮只需要0.1美元。

研制电磁炮的技术难点众多

不过电磁炮虽然优点众多,但是技术难点也不少,所以电磁炮迟这未能进入实用,电磁炮的需要高能量密度、大储能、能够快速充电的高功能脉冲电源及其开关控制系统,这是电磁炮技术的基础,要求载体的供电量能够达到兆瓦级,以支持电磁炮的使用,特别是能够迅速的再次充电,以提高电磁炮的持续射速。

近年来各国在脉冲电源的小型化得到较大的进展,但是距离实用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今后各国研究的重点,第二就是导轨,由于电磁炮的电流巨大,达到兆瓦级,所以产生的热力、电磁力是非常大的,例如电流工作的时候,瞬时热流对于轨体的冲击,非常容易造成轨体本身的烧蚀,这样就需要导轨本身有较强的强度和刚度来抵抗这些力量 的冲击,同时还要保证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


电磁炮拥有惊人的初速和射程,但是要想制造这样的大炮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电磁炮炮弹不装火药只靠速度和动能直接撞击

在早期实验室阶段,电磁炮一般采用巨大、厚重的铜导轨,但是在舰艇及车载使用情况下,显然无法装载如此巨大的导轨,所以最近也出现了采用其他材料的导轨,如钨,但是钨价格昂贵,所以各国也在寻找其他材料或者合金及半导体做为电磁炮的导轨材料。还有就是弹丸,电磁炮的弹丸与传统火炮不同的时,它没有装药,而是凭借较大的速度和动能,用直接撞击的办法摧目标,电磁炮的弹丸由电枢、弹托和弹丸组成。

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让弹丸能够迅速的在轨道上迅速的加速,并且控制对轨道本身的冲击,还有就是炮弹发射出去后的余流问题,目前主要采用电感炮口能量收集和电阻炮口能量收集, 前者通过炮口的电缆将剩余能量引到炮尾,后者直接剩余的能量导出,这样就可以减少火炮发射时的声音和尾焰,提高火炮的隐蔽性。




常规的MK45火炮远程打击能力较弱,难以适应美军由海到陆的战略需要。

战列舰退役后美军缺乏对岸支援火力

美国海军对于电磁炮如此热心,在于冷战后“从海到陆”战略的转变,冷战后,由于美国海军已经掌握了世界各大洋的制海权,因此频海地区作战成为美国海军主要作战形式,美国海军认为随着先进雷达系统、反舰导弹、岸炮的扩散,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配备先进的岸防武器系统,新型的岸炮最大射程已经接近50公里,而反舰导弹的射程也超过100公里,岸防雷达的探测距离、精力和抗干扰能力也更强,这样就形成了较为齐全的对海防御火力,在这些地区作战的舰艇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而美国海军冷战时期主要对陆支援火力是依荷华级战列舰,冷战后由于这些战列舰过于老旧,加上预算减少,已经全部退役,这样美国海军的对陆支援火力 主要集中在MK45型127毫米舰炮上面,但是这种火炮的射程较近,不到30公里,还比不上一些新型的舰炮。

显然美国海军不会让数亿美元的舰艇到到近岸去 和对方对轰,虽然美国海军还有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和陆战队的AV-8B垂直起降战斗机,但是前者体格昂贵,显然不能用于攻击战术型的目标,后者难以提供持续的对陆支援火力。


美军开始研发射程100公里的垂直舰炮系统

在这种情况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海军开始着手提高对岸支援能力。首先是提高常规舰炮的射程,主要是为现役的MK45型127毫米舰炮配备增程制导炮弹,与以前的普通炮弹相比,增程制导炮弹采用了火箭发动机及高抛弹道,这样将其射程提高到100公里以上,同时采用了GPS制导系统,确保了炮弹的命中精度,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MK45型舰炮的支援火力,但是127毫米舰炮炮弹体积相对较小,添加火箭发动机和制导系统后,影响装药质量,因此其威力较低,难以对付坚固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海军发展了先进舰炮系统,也就是配备在新型驱逐舰上面的的155毫米垂直发射舰炮。

根据美国海军的要求,先进舰炮系统可提供全天候应召火力,对付敌兵力或坚固的火力点,对岸轰击,为突击准备两栖作战目标区,并协助陆上部队沿海岸线推进,垂直发射舰炮总体:垂直发射舰炮主要由两座垂直或几近垂直的155毫米口径炮、全自动弹药仓和增程制导弹药组成,包括装弹机、弹药转运控制系统、火力控制系统、推进系统、电气联接系统等。它们共同构成一标准模块,垂直安装于甲板之下。


这一标准模块同现役“宙斯盾”舰上的64单元MK41垂直发射装置是同样的,并有与舰上作战系统 相连的电器和机械接口,垂直发射舰炮具有发射各种火箭助推弹和非火箭推进的弹道弹丸的能力,可以采用GPS与惯性导航相结合的制导和控制系统。一个典型的垂直发射舰炮弹丸飞行体重90公斤、长约1.9米。无论弹丸的特点如何、采用何种发射药、何种制导和寻的技术,垂直发射舰炮的弹丸在发射后都获得较大速度 垂直向上。由于弹丸的大部分能量在穿越大气层时因空气阻力而消耗。

因此最有效的弹道是直接进入高空大气层后,炮弹“翻转”转向,启动发动机,在全球定位系 统和惯性导航系统的复合控制下飞向目标。垂直发射舰炮的弹药仓可以容纳750~1500发各种弹药,采用全自动方式供弹,可以最大15发/分的射速发射 155毫米炮弹



美军研发的先进舰炮系统虽然性能先进,但没有质的变化。



垂直舰炮因过于复杂被美国海军淘汰

虽然先进舰炮系统具备操作维护容易、全寿命费用低以及射程远、初速高、发射率大等优点,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缺点首先就是炮身结构复杂,炮管由若干炮管段组 成,各段之间垂直相连,由一种挤压装置将各炮管段沿轴向推压在一起,并固定在其垂直(或近乎垂直)位置。这样各段炮管之间的密封性能就成为火炮质量和舰艇安全的关键,另外就是发射药产生的后座力较大,对于舰艇结构的冲击问题。




电磁炮炮弹命中目标的效果。



美国海军需要电磁炮防御导弹和打击海岸工事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海军决定发展电磁炮用于对陆攻击,以实现所谓的“猛烈打击、快速打击、持续打击‘的目标,根据相关资料,美国海军第一代电磁炮的炮口动能在16-32兆焦耳,炮口初速2500米、秒,炮弹初速可以达到6马赫,射程达到370公里,射速可以达到6发/分,由于射程远、动能大,所以电磁炮可以用来打击远距离坚固目标,而在此前,这些目标只要用战斗机投掷重磅炸弹来攻击,而远期美国 海军希望把电磁炮的炮口动能提高到64兆焦耳,这样它的威力就更大,可以取代先进舰炮系统,实现美国海军舰炮的电磁炮化。


电磁炮是拦截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利器

美国海军研究局电磁炮项目主管罗杰·埃利28日在远程记者会上说,相比现有舰炮,电磁炮的射程“大大增加”。美军现有127毫米口径舰炮射程大约为24公里,而电磁炮初期设计目标为大约185公里,最高超过400公里。研发人员说,依靠电磁炮的高速度和远射程,舰船能向登陆的海军陆战队提供支援,也可攻击敌方舰船或防御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有消息称美军未来福特级航母或其他大型军舰也会装备电磁炮。那么到那一天,美海军电磁炮就成为即可贴身保卫又可摧城拔寨的利器。将对其他没有此类武器的国家构成绝对的技术优势。



电磁轨道炮利用磁场和电流来产生巨大的能量进行开火射击,预计2017年开始投入使用。

舰载机比电磁炮拥有更远的打击范围

电磁炮巨大的性能潜力,让很多人相信未来电磁炮装上全电战舰后掀起的海战革命或许会带来大炮巨舰时代的回归,将航母推下海上霸主的神坛。那我们这里不妨就将其与航母进行一下对比。

首先是打击距离,按照美军的计划在2025年将装备的电磁炮射程可以达到370公里,而目前航母战斗群的战斗半径已经能够达到500-600公里,未来装备F-35C后将扩展至1000公里,航母战斗群在打击距离上将拥有明显的优势。

其次是探测距离,装备电磁炮的全电战舰即便拥有远射程的电磁炮,但受地球曲率影响,其雷达探测和警戒距离仍然有限。而航母战斗群因为装备有预警机,能够实现更大的探测范围,从而能够实现先敌攻击和对己方远程炮弹和导弹进行中继引导攻击。

电磁炮在航母体系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再者是传感器的支持,装备电磁炮的全电战舰由于电磁炮射弹远射程的关系,它必然需要大量的传感器平台支持,这也是对它的一个巨大限制。而航母本来就是一个巨大传感器和传感器投放的平台,航母战斗群能够在体系上支持起一个独立的远程作战。

而全电战舰却不能。这就犹如当年武库舰与航母的对比一样,最终武库舰出局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本身需要太多传感器支持。

因而基于以上对比,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即便是在电磁炮装备全电战舰后,航母这类独立的全面攻防作战平台将依然是海上霸主。但是在几十年后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双方的性能发展就很难预料了,届时谁将是海上霸主也同样是不可预测。就如同没有人在CV-1兰利号航母服役前就预料到埃塞克斯级航母的辉煌一样。


在可预测的未来,电磁炮不仅不会取代航母,还将会在航母的支持和搭载下成为威力巨大的在进攻和防守两端都可以表现优异的武器。电磁炮是一种划时代的武器,可以凭借着超高的射速,准确性和系统支持,对各种导弹和战机形成最大程度上的封杀。对对方战舰和海岸堡垒进行快速精确的重锤打击。至少在现在还没有可以抵挡住电磁炮轰击的办法

 

 

 

 

特尼·休斯顿神秘“亲戚”声称其死于谋杀(图)

 

中国新闻网



    当地时间2月12日,美国洛杉机,第五十四届格莱美颁奖典礼特设致敬环节,向典礼举行前一天突然离世的歌手惠特妮·休斯顿致敬。这是典礼现场大屏幕上播放休斯顿1994年在格莱美颁奖典礼上演唱的情景。  

中新网3月7日电 据俄新网6日报道,多名自称为惠特尼·休斯顿亲戚的不明人士向调查她主要死因的调查员声称,惠特尼可能是被杀害的。

报道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话称,有人多次致电调查惠特尼死因的调查员,自称是她的亲戚或前夫鲍比·布朗。这些不明人士都声称惠特尼死于谋杀。

一位来电者坚持认为,杀害休斯顿的凶手可能是她的一个亲戚,但他却无法为这一消息提供任何证据。

报道称,调查人员无法确认来电者是否与休斯顿的家庭有关系。

同时,英国护法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休斯顿是因外伤死亡。

休斯顿死因的官方消息将在毒理化验结果出来后公布。

惠特尼·休斯顿2月11日在美国洛杉矶比弗利山庄内的希尔顿酒店去世,享年48岁。暂时没有有关其死因的官方消息。

惠特尼以获奖最多的女歌手身份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她从11岁开始的创作生涯中,她总共获得6次格莱美奖,15次Billboard音乐奖,21次全美音乐奖,2次艾美奖和其他诸多奖项。

 

 

念尼克松访华40周年之际:美中为何注定会发生冲突?

 
文章来源:
 
 
尼克松令人惊艳的访华四十年后,不同政治制度之间的冲突甚至不能被共同的经济利益所掩盖。

在20世纪,几乎没什么地缘政治事件能与40年前理查德·尼克松历史性访华相比。今天,那“改变了世界的一周”作为外交革命中一次大胆的赌博为人铭记,它令这位美国总统和美国都获得了相当大的收益。不过到了今天更明显的是,尼克松访华启动了一项进程,它最终结束了中国自己强加给自己的孤立状态,为中国重新崛起为强国铺平了道路。在过去40年里,中国从中美战略修好中获得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美国。

在安全方面,美国和中国继尼克松访华后建立的半同盟关系大大增强了中国对抗苏联的能力;当时,苏联聚集了30到40个师对付中国,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正在考虑对中国核设施发动先发制人的空袭。当然,以中国作为平衡苏联的工具有助于美国发动冷战。但即便中国不出力——实质性帮助不大——在这场竞争中美国最终也会击败苏联。

鉴于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引发的政治混乱,美中修好还得再等几年才能产生经济红利。直到邓小平重新掌权——以及他的改革启动了经济改革——中国才开始重视中美关系在经济上的重要性。显然,精明的邓小平本能的领会了这种重要性。正因为如此,他在1978年12月(偶然的是,北京和华盛顿就是在这个月关系正常化的)掌握最高政治权力后首次海外访问的对象就是美国。他知道,没有美国的投资和技术,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开放是无法获得成功的。如果美国市场不对中国商品开放,美国公司迫于禁令不得对华投资(在尼克松访华前正是如此),推动中国经济崛起的模式——高投资、对国外直接投资和贸易开放、以及权力下放——产生的结果远不会像现在这么令人印象深刻。

因此,在尼克松访华四十年后,已经有了定论:中国成了当之无愧的赢家。幸运的是,美国也没有输。这是地缘政治学中罕见的双赢局面。不过,即便在这个双赢局面中,毫无疑问中国得到的远远超过了美国。对这些相对收益进行清算令人不禁想要知道,为何今天会有这么多中国精英怀有这样的反美情绪。

尼克松访华以来美中建立互利关系的潜在原因十分明确。这两个国家有重要的共同利益:冷战时期是对抗苏联的威胁确保安全,冷战后是贸易和投资带来的日益庞大的经济利益。

一般说来,恐惧和贪婪足以巩固绝大多数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但还不足以巩固强国之间的。基于共同价值观和类似的政治制度的持久战略信任对于确定强国间关系的性质要重要得多。或许有例外,尼克松访华一事就是一例,他访华的时机恰逢中国和美国都面临一个非同寻常的安全威胁——苏联。正因为如此,当时中国政权的性质并未令同为实用政治的高明实践者的尼克松和亨利·基辛格困扰。迫使这两个国家寻求合作的是生存的本能,而不是持久的战略互信。

不过到了今天,美中关系的结构已变得面目全非。在安全方面,它们已变成半竞争者,而不是半盟友,双方都视对方为潜在威胁并据此筹划自己的国防战略。它们的经济关系变得互相依存,形成了继续合作的最坚实基础。但即使如此,紧张关系还是出现了,尤其是以大规模双边贸易赤字的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中国低估货币币值和限制美国公司进入市场造成的。

近年来意识形态的冲突——美国的自由民主国家和中国的政治制度间的冲突——变得更加尖锐。那些主张与中国接触的人将自己的论点建立在以下假定上: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以及与西方的融合将推动改革,并使这个国家变得更加民主。令人遗憾的是,这一“自由进化”理论并未成功。

因此,在美中关系的三大支柱安全、经济和意识形态中,只有一个——共同的经济利益——依然矗立着。在安全和意识形态领域,美中关系正变得更具竞争性和对抗性。总之,在可预见的未来,战略竞争极有可能会变成美中关系的主要特征。不难确定潜在的原因。因为在满脑子自由民主价值观的美国和中国之间是不可能建立真正的战略信任的,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安全竞争只会加剧。中国领导人不应为所谓的“信任赤字”感到惋惜,因为他们十分清楚它为何会存在。这些制度上的差异导致经济政策必然会相互冲突。因此,甚至连美国和中国之间共同的经济利益都有可能因它们政治制度的冲突而受到侵蚀,这样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

或许不适合以如此悲观的预测美中关系的未来来纪念尼克松访华40周年。不过,如果大家接受以下前提,即在可预见的未来,长期合作和友善的中美关系面临的根本障碍是中国继续实行一党执政,而不是美国意欲遏制一个崛起中的大国,那么承认这一现实并试着改变它将对我们自己大有帮助。

作者裴敏欣是美国克莱尔蒙特麦克纳学院教授

 

 

曹操关羽因一女子有心结?女子与嵇康是亲戚


2012/03/07 


作者: 刘黎平  

  我早年最大的梦想是当导演,不为别的,只为可以坐在摄像机旁,用教鞭似的棍子,驱策一群冷艳的美女在身边转来转去,这也应算是人生最大的成就之一吧。当然,潜规则的事,以本人高尚的情操,是绝对不会干的。

  因此,当我看到一些所谓历史剧,正剧里头总要节外生枝地插进去一些子虚乌有的女人时,喜好历史的我,倒不会拿起板砖愤怒地拍,最多不去捧场就是,因为,这些导演的心思跟我早年一样,我何必跟我的同类生气呢。何止是影视剧节外生枝地出现一些女人,在现实中,节外生枝出现女人的事情还少吗?因为女人而发生节外生枝的事情还少吗?

  历史也是节外生枝的一场戏,包括曹操与关羽之间。

  文/刘黎平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缘起:危城中的师奶 引起两位英雄的兴趣

  那些年,最早的一年是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那时候的曹操和刘备还是亲密的战友,同志加兄弟的关系,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敌人——吕布。曹刘联军正在围困吕布最后的驻点:下邳城。

  攻克下邳,拿住吕布,大家分赃,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然而,历史还是忍不住安排一出节外生枝的戏。这个节外生枝还是来自一个女人,下邳城里头的一个女人。大家不要误会,这个女人不是我们熟悉的貂蝉美眉,大家不要迷恋貂蝉,貂蝉只是一个传说,城里头的这个女人姓杜,她老公叫秦宜禄,秦宜禄被吕布派出去出差到袁术那里去了,一直没回。杜师奶算是没主了。

  一座将破的危城,一个带着孩子的师奶,却挂住了两位英雄的心。早在攻坚战打得很辛苦的时候,联军中的主将——关羽,找到联军总司令——曹操,递交了一份个人报告,请求组织解决个人问题。

  报告内容大致这样:“报告曹总司令,敌方成员秦宜禄目前失踪,其妻子杜女士已算是无主财产,本人如今无子(可能当时的老婆没有生育), 恳请组织在进城之后,将秦宜禄家属交给本人处理,此致敬礼,关云长”。原文是:“妻无子,下城,乞纳宜禄妻”。

  曹总司令没怎么在意,在那个胜者可分配敌人财产的时代,这种申请是可以理解的,于是曹总司令爽快地答应了。

  但是,关将军似乎有点过于强调此事。当时的他,到底是真的想收纳杜美眉,还是想替秦宜禄将其家属搭救出来,很难确定,反正,就在部队要进城的当天,他跑到前线指挥所,再次向司令部提出这个要求。向组织申请,一次就够,次数多了,组织会对你的申请格外关注的,组织太关注,有时候还真不是件好事。曹操是个人精,关二哥提多了,他倒是惦记起来,没多久,带着部队进城后,格外地关照杜师奶,一看,美得让他HOLD不住了,于是擅做主张收编了杜师奶。“乃自纳之”。至于关羽那边,大概批示一句什么要端正态度,理性对待司令部的决定之类的话打发了。

  这起节外生枝的个案,是进了档案的,这些档案就是:《蜀记》、《魏氏春秋》和《华阳国志》。

  而这起事件,在曹与关之间投下了巨大的阴影。当时的档案记录说:“羽心不自安”。你最惦记的东西让领导拿走了,你对领导还会信任吗? 以后曹与关的关系,不妨也可以按照这种心理去剖析。

  再相逢:关羽用业绩和人格来证明自己

  平心而论,按照那个时代的战后俘虏处置原则,关云长这样的请求不算是过分吧,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分配,喜欢美女,按照正规程序,光明正大向组织打报告,我个人认为算不得是关二哥的污点。好汉做事就是要爽快,不爽快的倒是老曹,利用自己的权位,透支组织的信誉,严重破坏了团队的向心力。当时的关二哥,恨不得将老曹灭了。

  大家都知道许昌围猎的事情,老曹在那次狩猎活动中,表现得很嚣张,堂而皇之地向外表示自己是汉中央政府实质上的一把手,关二哥当时就决定要灭他,被老大刘备制止。然而,《华阳国志》第六卷对关二哥动机的解释,则直接和那个杜师奶联系起来,说是咽不下这口气,要趁着狩猎灭老曹,大哥刘备觉得当时的国家离不开老曹的领导,因此没有批准刺杀行动,“先主为天下惜,不听”。

  关羽当时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现在没法还原了。说他完全不夹带私人恩怨,那是太净化了;说他纯粹为了女人,那是太丑化了。我个人认为,对一个政治人物的厌恶,固然要从大节出发,然而,私德也未尝不是一个出发点。如今的世界,在声讨一个政治人物时,私德问题往往比路线问题还要命,何况老曹在对女人上面出过大问题,当年好不容易结成的政治盟友张绣,就是因为老曹在私德方面不谨慎,泡张绣的婶娘,导致犯下战略大错,把亲人和战友都断送了。

  关羽要杀曹操,主要是从政治立场、政治利益出发,然而,私德方面的因素,则是这种政治动机中的感性因素,感性因素更能让政治热情喷发。

  还好,曹刘后来分家了,关二哥不用每天在办公室看着一个让自己很不舒服的领导,撕破了脸反而更轻松。可是,历史总是节外生枝的,下邳事件两年后,又见面了。那是公元200年,大家都知道,关二哥因为和组织失去联系,暂时从皇叔队转会许昌队,成了许昌队主力球员。

  再次见面,曹与关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历史是有记载的。曹操见关帅哥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观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老曹又不好意思直接去问,因为两人之间隔着包含杜师奶在内的阴影,于是派张辽去问,关二哥回复:“我不会留下来,但我会做出好成绩给老曹看再走人(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曹关之间有心结

  两个人都在做心理交锋。老曹带着些许内疚,用政治上的宽容,物质上的优待来弥补。关这边呢,故意做一个清高的姿态:老曹,我关某要做得漂漂亮亮地才走人。

  有时候对待与你有芥蒂的领导,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业务做得特别漂亮,这样你走的时候,才会给他留下一个最潇洒的背影。

  就在这一年,关二哥为曹操做了一单最了不起的业务:斩颜良。那一年许昌队与袁绍的河北队在白马打一场遭遇赛,来自皇叔队的外援关二哥,单人带球,冲过河北队一重重的防卫,杀过全场,径直奔向对方的球门,踢进了史上最精彩的一粒进球——斩杀河北主力队员颜良。然后,关二哥拍拍手,连球衣上的汗渍都未曾洗掉,就放弃许昌俱乐部丰厚的年薪,高傲地离球场而去。

  关二哥的走,主要是出于忠于皇叔队,但也未尝不含这样一种心理:老曹,你当年做得那么难看,我关某偏偏要做得比你好看,愧死你。老曹似乎也有点愧,居然没有追击。

  结局:女主人公似乎很幸福 其儿子靠“乖”立足官场

  讲完了两个大男人的恩怨,那些小男人小女人也还是需要有个结局的。小男人——杜师奶的老公秦宜禄,出差到袁术那里搬救兵,救兵没搬到,自己被扣押,被迫娶了汉朝的公主。历史几度波折,小男人秦宜禄随着风波不由自主地来到了曹操的单位,老曹看着自己女人的前夫,觉得不好意思,于是给了他一个县长当。

  秦宜禄其实也曾经是个好汉,当年在长安将董卓刺下马的三剑客,他就是其中一个,然而他毕竟不是关云长那样的大英雄,不能也杀个颜良之类的猛将给老曹看看,让老曹害臊,于是只好在老曹手下拿薪水过日子。

  男人最大的悲剧就是,女人变成了别人的,而这个别人正好是给自己发工资的老板。后来,刘备和曹操翻脸,刘备走人,经过秦宜禄管理的地盘,张飞就笑话他:“姓秦的,你老婆都被别人抢了,你还好意思给别人打工,你真是个怂人(人娶汝妻,而为之长,乃蚩蚩若是邪)。”秦宜禄的血性被激发,于是跟着刘备张飞走,走了没几里路,三分钟的血性又降下来,居然还是想回到曹操那边去,张飞可不答应,把秦宜禄咔嚓了。哎,这男人有没有血性,差别可大了。

  杜师奶跟嵇康是亲戚

  秦宜禄没了,战争让男人变炮灰,让女人走开,杜女士还得活下去。她带着秦宜禄的骨肉——秦朗,生活在曹操的家里。她心态如何,没有记载。不过《三国志》上有她的生育记录,她为曹操生了曹林、曹兖,还有金乡公主。曹林的孙女嫁给了大才子嵇康;曹兖是个文艺青年,喜欢跟曹植搞文学竞赛,但天赋不帮忙,总是赶不上。

  那位小秦朗,生活得很幸福,老曹倒是个对继子没偏见的人,他爱杜女士,也爱杜女士和别人生的骨肉,这个倒像“射雕”里完颜洪烈对杨康的爱。每次举行大型宴会,老曹总要当着嘉宾们的脸晒父爱:“你们说说,世上哪有像我这样痛爱继子的?(世有人爱假子如孤者乎?)”

  秦朗在曹家生存的秘诀就是——乖。因为乖,曹家的大哥曹丕从来不找他的麻烦,因此他也没出过麻烦。他在曹家的侄子——魏明帝曹睿,可喜欢这位姓秦的叔叔了,无论出席什么活动,都要带着他,当然,曹睿不叫他叔叔,而是叫秦朗的小名:阿酥。一个大男人的,被自己的侄子辈阿酥阿酥地叫唤,那滋味也怪极了。

  阿酥很乖,曹睿任命他为重要的干部,本来是负有重大使命的,阿酥却只是一味地乖。皇帝做错事,甚至杀错人,他不吭声,“不能有所谏止”;有什么人才需要推荐的,他也不吭声,“又未尝进一善人”。领导喜欢我,拿着工资奖金不吱声就行了。

  特殊的身份,惨痛的家庭史,又处在一个显耀的权贵家族里,不乖不行。曹家很喜欢他的乖,于是给他建大别墅,给他发高工资,文武百官因为他和皇帝走得近,纷纷贿赂他,巴结他。因此,阿酥过得很幸福,算是对他不幸父亲的一种补偿吧。

  结语:写此文不是为猎奇,而是探索一种微妙的人际关系心理。人群的划分,基本是以政治、利益、信仰等为最大公约数,然而,在此之外,如果以“那些年我一起追过的女生”为最大公约数,用这样一种男女关系的视角来看古代历史,看某些古代历史问题,看某些古代历史人物,会不会还能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真相呢?



哈佛教授强调“以史为鉴” 62%观众挺中国

2012/03/07 

[第三届亚洲领导力会议]

美国38%,中国62%。在主题为“2050年中国是否会代替美国成为超级力量”的辩论结束后,最后一轮投票结果一公开现场立刻发出“哇”的感叹声。这是因为在第一轮投票中,美国获得的票数比中国多16个百分点,在第二轮投票中,差距一度拉大到3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国际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给被誉为“21世纪预言家”的美国智库STRATFOR主任弗里德曼来了个大逆转。

两位专家提出的哪些论据打动了听众的心?在现场观看辩论的诚信女子大学教授金兴圭(音)认为是弗格森对历史的强调。他说,听众们刚开始对中国成为唯一霸权国家有一种心理上的排斥感,所以大多数人把票投给了美国,而弗格森强调“以史为鉴”后,他们改变了态度。金兴圭表示:“他说今后中国比美国更具优势不是反常,而是正常的历史潮流。这一说法似乎发挥了作用。”

辩论当事人的看法也很相似。辩论开始之前弗格森在休息室里预测自己的观点不太有利,结果可能为30比70。他说:“韩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很牢固,因此,我提出的中国将成为超级力量的观点似乎不太受欢迎。”辩论结束后,弗格森称:“‘就像过去38年的世界剧变一样,今后38年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这一主张似乎影响了听众。”

弗里德曼表示:“没有人知道38年时间里世界会如何变化,但不要忘记美国也同样会为今后的38年做好准备。”


朝鲜日报中文网

 

妈妈的牵挂是归家的路

来源: 无情有义 wenxuecity

 


上兩條同類新聞:
  • PK青藏高原/巴菲特:简单而不装腔作势地生活/创造历史当代女性/镙丝钉
  • 愚民之神/雷锋走进基尼斯/雷锋精神能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吗/李香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