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都市日報》: 《老虎》 春秋筆法 湮沒歷史變鮮活

圖、文:本報記者鍾國華

一本以敘述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異議運動的書籍《老虎》近日甫面世,即引起海內外民運圈乃至關注中國前途與命運人士的廣泛關注,這不僅因為此書讓那段雖未遠去但卻被極力淡化的歷史在世人眼前鮮活起來,而且全書對一眾依然活躍於海內外的民運頭面人物多有臧否,其春秋筆法惹起激烈爭議。
比如,該書對於被視為中國異議運動代表性人物的魏京生,卻直指其為「流氓加罪犯」,認為「全世界被騙了」。
該書作者范似棟據稱是前中共領導人喬石的外甥,現定居美國。日前,范似棟在香港接受記者採訪,就該書面世的前前後後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出生虎年的范似棟個頭不高,但顯得精悍,他自稱在民運圈中有「克格勃」的號稱。
在《老虎》一書中,今日活躍於全球各地的民運人士,包括西單牆活躍人士魏京生、中國民主黨創始人之一的徐文立、最早成功以個人身份參選地方人大代表的徐邦泰、知名報告文學家劉賓雁作品《第二種忠誠》筆下主角原型的倪育賢、文革中轟動全國《 一哲》大字報作者之一的王希哲等等數十名民運圈中活躍人物,大多可在該書中找到。
作者並不隱瞞自己的喜惡與看法,多有簡略但直接了當的評點。
范似棟表示,醞釀、寫作這本書歷時10載,他採訪了近百名與中國當代重大政治事件相關的當事人和見證人,錄音500盤以上,引用的書籍刊物達197種。他坦承,「寫得好苦好累」,不過,范似棟聲 稱,書中「所有人物/事件都是真實的,甚至在細節方面也經得起歷史的考驗」。或許正是基於這種嚴格的治史態度,范似棟敢於秉筆直書,從而也獲得「克格勃」的號稱。
針對《老虎》一書中最引人爭議的指中國異議運動「最大的敗筆就是把魏京生樹為異議運動的代表」,范似棟不願做更多說明,僅稱他所寫的全部是真實的,他甚至做好了應 對官司的心理準備。但迄今為止,尚未被告。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隨著文革十年浩劫結束,中國出現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反思歷史、探索國家未來的思想解放運動。過去,外界對北京西單牆多有所聞,以為那個年代的異議運動,濫觴於首都。這場異議運動對於清除「四人幫」所代表的文革派勢力
的影響,為鄧小平、胡耀邦等改革派的壯大,起到搖旗吶喊的作用,因此,最早為官方所默許甚至肯定,但不久卻遭打壓、取締。因此,這段歷史雖然不到30年,但卻被人為淡 化與湮滅,外界的認識出現差錯,也在所難免。
范似棟表示,「時間不等人」,「再過十年,會有更多的人帶著他們生動的故事告別這個世界」。出於使命感、記錄、保存那段被刻意湮滅的歷史,讓其變得鮮活起來,正是范似棟寫作此書的目的。
透過《老虎》一書,人們可以了解到,實際上,那場異議運動最早爆發於上海人民廣場,而且隨後席 捲全國主要大城市。上海是否僅僅是中國最大經濟城市,在中國政治舞台上究竟扮演著甚麼樣的角色,胡錦濤打虎樹威為什麼從上海著手,這本書或許為人們解讀中國政治密 碼提供了另一條渠道。
據范似棟表示,《老虎》一書擬寫作出版四冊,據透露,另外幾冊將披露他因為與美國駐上海領事館交往而被判監、中美關係、胡耀邦下台與六四等等外界知之甚少的秘聞,其中第四冊將圍繞97香港回歸前後的歷史進行,披露香港回歸的種種祕聞。他表示,
「我的夢想是將本書(《老虎》系列)翻譯成英文,讓人們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
實際上,他認為,中美關係的種種風波,不少是因為「誤解」而產生的。/《香港都市日報》
《亞洲週刊》文章(廿一卷第一期 第56頁)
本書以第一手真實資料介紹文革後廣闊的社會背景之下的異議運動,它不為人知的發生原因,錯綜複雜的發展過程及結局。書中涉及當代幾乎所有歷史事件和重要政治人物。
人物資料豐富翔實、分析嚴謹、考據細緻,立論中肯,這是中國一代異議人士的集體創作和心血結晶。書名《老虎》,作者范似棟,美國毒蜘出版社出版出版社地址:
228 164th AVE SE Bellevue,WA 98008 。字數42萬字,定價$25
|
6首聯播曲目順序
01, The Prayer---由Celine Dion和Josh Groban對重唱 02, 電影錄音剪輯《遠山的呼喚》共56分鐘 03, 小提琴曲: Love is Just a Dream (愛之夢) 04, 小提琴曲: Mulle Cherubini in Coro (感恩心曲) 05, 小提琴曲: Winter (冬的懷戀) 06, 小提琴曲:愛的抒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