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乾隆不但愛詩,精于詩,還是一位詩人。同時他也是一位尊老、敬老、熱愛老人的皇帝乾隆皇帝享年89歲,是中國曆代帝王中最高壽者。 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春節,乾隆皇帝在皇宮大排宴席,邀請100名百歲以上的老人歡宴,宮遷文武官員也都參加爲其祝賀。當知道參加聖宴有位趙姓老人141歲時,乾隆皇帝非常高興地與大學士紀曉岚即席對詩祝賀。乾隆上聯:“花甲重逢,外加三七歲月。”60歲爲一個花甲,“花甲重逢”正好是120歲,“三七歲”即21歲,兩者相加,恰爲141歲。紀曉岚略加思索,對出下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70歲爲古稀,兩個70爲140,再加一歲,正好也是141歲。 上下聯不僅歲數相符,而且對仗工整,文筆流暢。在座的百位老人都贊歎不已。  姜子牙垂釣養生 姜子牙80歲時被周文王拜爲丞相,直至97歲還身體健康,精力充沛,這與他幾十年的垂釣生涯有關。垂釣,作爲一種修身養生之道,頗有益處:一是健身。垂釣之時,往返奔波,活動筋骨,可以強健體魄。二是養性。姜氏釣魚不用铒,不彎鈎,名爲釣魚,實爲養性。遠眺江湖之波濤,近聞林中之鳴鳥,心平氣和,專心緻志。三爲固志。子牙大器晚成,年逾古稀,才華還未得以施展。當他聽說周文王禮賢下士,便到渭水之濱垂釣養老,期待文王尋訪,從不心灰意懶,而以垂釣磨其性,固其志,溫韬略,習戰法。所以有“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的傳說。  武則天的長壽之道 一個人能否長壽受先天和後天兩大因素制約。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健康長壽說明了這個問題。 武則天生于公元624年,卒于公元705年,終年81歲,這在平均壽命隻有30多歲的唐代,實屬鳳毛麟角。公元660年,武則天36歲,始被委以政事,執掌朝政45年,由于她身體健康,精力過人、頭腦清晰、決斷果敢,而且勤于朝政,把李家王朝治理得井井有條。 據考,武則天健康長壽因素之一是先天遺傳。武氏的祖輩、父輩們壽命都很長,特别是她的母親,竟活了92歲,在唐代可算絕無僅有!遺傳基因爲這位“一代女皇”時至暮年仍然耳聰目明,提供了先天條件。 武則天習武尚文十分好動,是她長壽的又一原因。武則天從小随父母練過多種功夫,特别長于養身氣功,從小到老從不間斷。唐太宗歸天之後,她被貶到感恩寺爲尼的歲月,更是練功不止,以至“野史”中記載“武才人入寺方始于功”。這是誤傳。武氏從小習武,能騎善射,不僅給以武德感昭天下的太宗皇帝留下美好印象,而且給了她一個健康體魄。這位至高至聖的則天皇帝,雖爲嬌女但曾以降服烈馬而震驚朝野,給後人留下美談。 武則天爲人開朗、寬容大度,處變不驚,是她延年益壽的又一因素。公元684年,年過六旬的則天皇帝,得知南蠻動亂,柳洲司馬駱賓王還寫了一份讨伐武則天的“戰書”,其中列出武則天20大罪狀。胸襟開闊的武則天得知後,令人找來這份“火藥味”極濃的檄文。武則天讀後不僅不怒,反而被駱賓王駕馭文字的能力和過人的才華所動。她歎息滿朝文武竟無一人可與柳洲司馬的才學相比,并批評當朝宰相,爲什麽不想辦法把這種人才團結在自己周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