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心术/电影《一轮明月》/收藏/专家:百年之后中国只剩5亿人口/彭德怀拒绝与同事合影/幽默篇
發佈時間: 5/8/2012 2:43:34 PM 被閲覽數: 849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最新电视剧《心术》
 
 

懷舊歌曲长亭送别(長亭送別) - YouTube

www.youtube.com/watch?v...2008年7月27日 - 4 分钟 - 上传者:jamvachu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 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晒收藏的油画和其他墙挂艺术 (1)

 
来源:
 
 
很幸运在芝加哥生活,有那么多非常好的画廊,还有各种有趣的拍卖会,而且住的地方就挨着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就有很多机会看到许多很好的画。我和先生偏爱油画,而且喜欢Impression。

1. 2008年购于新加坡的ODE TO ART画廊

ArtistNGUYEN VAN DUC Vietnam

TitleFirst Morning

Material: Oil on canvas

Size: 800 X 850 MM

2. 2008年购于新加坡的ODE TO ART画廊

ArtistDU XUAN DOANVietnam

TitleThrough Fields of Sunshine

Material: Oil on canvas

Size: 990 X 990 MM

3. 2007年购于芝加哥LESLIE HINDMAN拍卖会,lot #94

ArtistJohn TerelakAmerica

TitleOld Mill

Material: Oil on canvas

Size: 27 ½ X 35½ Inches

4. 家传的18世纪的海战图。是阿姆斯特丹的一位画家所画。只知道这些了。可惜。但是已经在家族里有将近二百年的时间。非常大,占满了整个走廊的墙。是renaissance风格,只是比那个时期晚。

5. 家人的肖像。应该是先生的爷爷的姑太太。据说是一位中国人画的。还有个有趣的故事。那时候姑爷爷在船上工作,所有衣服运到中国上海去洗,洗衣服的工人看到衣服的口袋里有一张女孩的照片,正是那个时候的姑太太,就画了一幅画,连同衣服一起寄回来。于是这幅画就一直传到今天。

6.       2005年购于芝加哥Drake酒店的KAMP画廊

ArtistVitali BondarenkoUkraine

TitleWoman with Shells

Material: Oil on canvas

Size: 16 X 12 Inches

 

7.       2010年购于芝加哥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艺术学院的学生每年都要举办几次对外的画展,而支持local artists一直是我买画的宗旨,所以这种画展一定要去,而且一定要买画。

ArtistRene S. TrujilloAmerica

Title: ?

Material: Oil on canvas

Size: 30 X 40 Inches

8. 获赠于in-laws。这位画家以画南卡的marsh landscape著名。这也算是local artist,因为我的in-laws现在住在南卡的一个岛上。

ArtistBernie HortonAmerica

Title: ?

Material: Oil on canvas

Size: ?



9. 先生早年间买的,是BOTERO的风格,可惜不是他的作品。但我还是很喜欢。



10. 获赠于in-laws。这位画家是in-laws的朋友,也住在岛上,这画就是画的他们住的地方,是岛上的一个高尔夫球场上的第3洞,也有marsh scene



这些是我们收藏的油画部分,还有一些其他有趣的艺术品下次再晒。不瞒你们说,这个贴,我都贴了四次了,才贴上。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用新的ID就是贴不上,才用了这个旧名字。谢谢大家。

 

陆节育过头?专家:百年之后中国只剩5亿人口(图)

 
文章来源:
 

中国人不是太多了,而是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未来出生的婴儿将会太少!根据北京日报报道,日前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推出《中国人太多了吗?》研究报告。该报告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梁建章,北京大学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李建新完成。该报告认为,考虑到国家持续发展问题,建议松开生育政策。

大陆201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在过去10年中,中国人口增涨了7000多万,达到13.4亿人。但是中国的生育率却已经降到了1.5以下,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妇女只生了不到1.5个小孩,远远低于2.1的更替生育率。(更替生育率是指维持每一代人人口数量不变的生育率。)1.5以下的生育率,意味着下一代人比上一代人少30%,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人口将进入一个长期负增涨的时期。

实际上在过去20年中,低生育率已经使得年轻人口减少了30%。如此剧烈的人口结构的变化,是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通常当一个国家经济起飞时,生育率必然随之下降。例如日本、南朝鲜,生育率降到了危险的1.2至1.3的水平。而这些国家都意识到低生育率的危害性,出台了大量鼓励生育的政策。中国现在也实行了对双独生子女开放二胎的政策。但是在育龄夫妇大多是双独的上海,生育率已经降到了世界最低的0.7。专家认为,如果中国听任生育率继续下降,中国的人口结构就会变得像现在的日本,成为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国家之一,这很可能使中国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劣势。

专家认为,没有必要担心松开生育政策后,生育率会大幅反弹,真正要担心的是松开二胎还远远不够。按照联合国2011年出版的人口预测报告,大陆若保持生育率1.8左右的中方案,100年之后,大陆人口将降至9亿;若生育水平为不足1.5的低方案,大陆人口将降至5亿,而届时,15岁以下少年人口比例不足10%,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40%。

 

 

德怀因何拒绝与同事合影:预感风暴将来临(图)

 
文章来源:
 
 
彭德怀的心情是难过的,但他也是欣慰的。他已敏锐地预感到批《海瑞罢官》之后即将来临的风暴,不愿意因一张合影连累更多善良的人。



“文革”中彭德怀遭批斗(资料图)

本文摘自《1965年后的彭德怀》,沈国凡著,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1966年3月,芙蓉花开遍成都。

一天,彭德怀接到通知,让他到锦江宾馆参加西南三线建委的一个工作会议。

彭德怀赶到锦江宾馆,推开会议室的门一看,坐在正中的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彭真。

彭德怀停住了脚步。

彭真忙站起来,走过去与他握手,并询问他来到成都后的身体情况。

“好,好。”彭德怀点点头,只简短地回答了两个字。

在这次会议上,彭德怀一直沉默,很少发言,只有当问到他分管的工作时,才偶尔说上几句。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了当时自己的心情:“只要今后不再犯 1958年至1960年那样大的主观主义的错误,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那就可以肯定会做出伟大的成绩来,这应为我国经济建设前途庆幸。”

会议开始,各部门分别汇报三线建设的进展情况,彭真对前几天在攀枝花钢铁基地的视察情况也向与会的同志们作了通报,并传达了中央对三线建设的一些具体指示和要求。

第二天上午,根据昨天召开会议的内容,参加三线工作会议的同志分组进行讨论。

彭德怀被分配在川东组,他根据自己在各地考察、了解的情况,谈了自己对加快三线建设步伐的一些设想和措施,讲得十分透彻,也很结合实际。川东组在他的带动下,发言都很积极,大家的情绪也很高。

正在这时,有人通知各组讨论会暂时停止,大家一起到外面去与彭真同志合影。

参加会议的人员都一起往外走,在锦江宾馆外面集合、整队。

一会儿,彭真从大会堂里面走了出来,在他的身后跟着李井泉(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三线建委主任)、程子华(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西南三线建委第一副主任)、阎秀峰(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廖志高(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参加会议的人员热烈鼓掌。

彭真等人按照已留好的位子入座。

摄影师调好了镜头,准备按下快门。

突然,有人发现合影的人员中少了彭德怀。

原来,彭德怀听说彭真等人要接见参加三线建委会议的全体人员,并与大家合影,于是,就在大家集合排队的时候,独自悄悄地离开,回到了会议室。

负责会务的同志找到了彭德怀,动员他到外面合影。

彭德怀痛苦地摇着头,执意不肯。

会务的同志急了,再三动员。

彭德怀说:“你快去吧,不要耽误同志们了。”

过了一会儿,西南局一位负责同志又跑来动员,彭德怀仍然拒绝。合影的人员一共排了四排,包括彭真等几位领导在内都苦苦等待。

彭德怀仍然拒绝合影。

没有办法,摄影师只好按响了快门。

彭真在合影后的第二天就回了北京。

几天后,照片刚冲洗出来一部分,突然接到内部通知,说是与彭真等人合影的照片立刻停止印发。

不能与一同工作的同志们合影,彭德怀的心情是难过的,但他也是欣慰的。他已敏锐地预感到批《海瑞罢官》之后即将来临的风暴,不愿意因为一张合影而连累更多善良的人们。试想一下,这张照片里要是有了彭德怀这个“海瑞”,在“文化大革命”的那个年月里,不知将牵连多少无辜的人们啊!

“五一”节这天下午,彭德怀到三线建委会议室看报纸。他翻开当天的《四川日报》,见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竟然少了一位关键性的人物--彭真。

彭德怀预感到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他放下报纸,心情沉重地回到卧室。

·2011年经典语录——幽默篇

 


上兩條同類新聞:
  • 阿凡达/毛泽东手迹/黑典型连长/茅于轼谈中国经济/制度創新让美國超越欧洲
  • 春色/中共统治是脆弱的还是具有韧性/看客日记/义和团真相/文革历史写作的主要分歧/周佛海为国民党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