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狐疑/2012/郎咸平: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边缘/西安事变/江青死亡现场/京城四美
發佈時間: 5/7/2012 2:42:15 PM 被閲覽數: 465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熙来再登上时代封面:眼神狐疑表情阴暗(图)
 
 
中央社



▲中共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本周再度登上美国《时代》(TIME)杂志封面。此次照片为面部变成红色、眼神狐疑的薄熙来,斗大标题写着《充斥丑闻的人民共和国》,配上专文:谋杀、谎言、腐败,中国能面对真相吗

《时代》杂志7日这一期亚洲版和南太平洋版,才以紧闭双眼、眉头紧皱的薄熙来,配以标题《红色警戒》作为封面。接着14日这一期美国版、亚洲版、欧洲版、南太平洋版仍是薄熙来。

 

Dvořák Slavonic Dances Yo Yo Ma, Itzhak Perlman No. 2 in E

来源: 海天云归处 于  wenxuecity
 

 

 

广州千名比基尼美女排出“2012”字形(高清组图)

文章来源:

 



5月6日,身穿比基尼的女孩们在广州“万人比基尼”活动上齐声喊出“2012,爱你一爱”的口号。当日,第五届“万人比基尼”活动在广州长隆水上乐园举行,参加活动的2600多名女孩们身穿比基尼,排出硕大的 “2012”字形。新华社记者 黄国保 摄





 

咸平: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边缘 我们却视而不见

 
文章来源:

 

最大的危机是我们对危机视而不见

一个没有危机感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我说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绝不是危言耸听、故弄玄虚!在我的新书《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中,我要告诉那些“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国人和官员,今天的中国经济有多危险、多可怕。我们身处世界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却浑然不知,我们习惯低估我们的对手,又习惯高估我们自己的实力。我今天就是要把我们的危机说清楚,以唤起国人的危机感。否则,我们的经济就要真的翻车了。看看美国,今天之所以强大,靠的就是危机意识;危机意识,已经成为美国精神的一部分了。因为只有危机才能凝聚人心,才能增强国家的向心力。

有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危机视而不见,粉饰太平;更可怕的是,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我们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制造更大的危机。我们常说“成绩是主要的”,这些我们的媒体已经说得够多的了,我就不说了。我在本书中,将专门谈我们在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危机。我经过研究发现,今天中国经济的问题,仅仅依靠现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手段,是无法解决的,我们还应该寻找其他办法。“功夫在诗外”,对此,读者可以详细阅读本书。同时,通过本书我也试图理清一条中国下一步“经济改革路线图”来,供大家评判。

我在此再强调一遍,我的预言从来没有错过。在2010年初出版的《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中,我就告诫大家美国要对我们发动汇率大战、成本大战和贸易大战,多少人觉得我是痴人说梦,多少人说我是杞人忧天。当时,我还告诫大家不要以明天的产能过剩解决今天的产能过剩,否则等我们花光了财政积蓄,经济肯定又要二次探底。

如今呢?汇率大战导致中国出口失去竞争力,高端就业岗位回流到美国,低端就业转移到东南亚。成本大战导致中国进口持续飞增,2011年石油进口消耗的美元激增了45.3%;贸易大战导致中国从光伏到轮胎的每一种快速增长的出口产品都被精确斩首。不仅仅是外贸企业被折腾得一塌煳涂,成本大战也精确狙击了4万亿受益的企业,比如铝业60%的铝土矿都靠进口,钢铁行业80%的铁矿砂都靠进口,这些在4万亿拉动下风生水起的产业,如今无不陷入全行业的巨亏。

更可怕的是,4万亿引发的严重通货膨胀,又直接导致老百姓的财富严重缩水;内需因而欲振乏力,又造成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涨,进一步打击了制造业。直接结果就是中国制造业出现一场静悄悄的大裁员,这次裁员的力度和经济下滑的幅度在很多行业甚过2008年金融危机。而带头大裁员的竟然是行业领军企业,裁员的重点又往往是其核心业务的制造环节,比如美的和小天鹅的家电业务、比亚迪的手机和电池代工业务、雅戈尔的服装业务,而不敢裁员的国企只好选择大幅度降薪。直接反映内需冷暖的零售行业更是一片狼藉,从李宁陨落到国美利润衰退,都说明老百姓的购买力在大幅下挫。

但是即便如此,很多国人还是很有优越感,总是喜欢把别人的威胁当成自己强大的证明。美国战略重心重归亚洲,从军事、贸易、经济等方面全面遏制中国,可是我们很多人对这种威胁视而不见。无论是南海危机、东海危机,还是中东变天,都无法唤醒这些人自大的美梦。反倒是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就是因为长期以来一直有危机意识。可以说,美国危机意识之强甚至已经到了“妄想狂”的病态。当初,美国之所以捏造证据,“诬陷”萨达姆,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也要单边主义行动、发动战争,就是因为美国觉得萨达姆是威胁。

其实这才是美国的常态。回望历史,美国不只是对英国、德国、苏联和日本这样的大国奉行遏制战略,对小国也从不手软。只要美国觉得你对它的地区利益构成了挑战。各位晓不晓得,世界著名的旅游工业城市夏威夷就是美国武装侵略得来的。美国带领军队直接推翻了当地王室,其导火索就是在夏威夷的美国糖商利益受到了威胁。此外,美国对尼加拉瓜、危地马拉、智利、秘鲁、阿根廷这些拉美国家都搞过颠覆,甚至怂恿军人武装推翻民选政府。遗憾的是,我们国人对这些历史似乎从来都不感兴趣。

我说点儿国人比较感兴趣的吧,还记得1999年美军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吗?也许,很多人会说记得,但是,在我看来,我们根本就忘了。首先,北约这次行动根本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其次,事后所谓“前南国际法庭”对南联盟领导人米洛舍维奇指控了60多项罪行,审了五年,也没审出什么结果。美国甚至拒绝批准其保外就医,2006年米洛舍维奇惨死狱中。这种以空袭打垮正规军、扶植反对派颠覆现有政权的手法,随后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都曾上演过。冷战结束后的20多年,美国的军事行动从来没有消停过。

我们总是指责美国是冷战思维,其实我们完全搞错了,这种危机意识从来都深植于美国精神,它不仅深刻影响了美国的国际政策,也时刻作用于美国的国内政策。在奥巴马的国情咨文中,2009年提到四次“挑战”、四次“威胁”;2010年提到三次“挑战”、一次“威胁”;2011年提到三次“挑战”;2012年提到四次“挑战”、四次“威胁”。而在美国眼中,中国既是挑战,又是威胁。

让人担忧的是,面对危机四伏的局面,我们并没有危机意识,反而充满了错误思维,比如“非左即右”、“非公即私”、“宏观调控,微观搞活”以及“跨越式发展”(其实就是“大跃进”式思维)。就好像妄想症、迫害症与美国如影随形一般,这四种错误思维一直困扰着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未完)

 

 

西安事变后群众自发游行支持蒋介石 声讨张学良(组图)

 
文章来源:

 



西安事变后,西安各界学生及各界群众上街举行游行游行,声援蒋介石,并声讨张杨二人反动兵谏,要求张杨二人立即释放蒋介石,游行队伍由西安市区出发,一直行进到囚禁蒋介石的骊山,途中多次与西北军及东北军发生冲突。



图为游行队伍的行进路线图。 西安事变后,胡适、闻一多等人都激烈声讨张学良,胡适斥张学良:“自坏长城 民族罪人”,闻一多怒斥张学良:“拥兵叛乱 胡闹”。



1936年西安事变,街上声援蒋介石的游行取代了辱骂他对日因循的示威。西安事变解决后,南京市民放鞭炮到机场迎接蒋介石。1936年12月26日的《中央日报》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报道了相关情况。



西安事变第二天《西北文化日报》刊登的有关报道。



张学良、杨虎城被逼迫剿共,1936年12月,蒋介石(右一)到西安督战。图为张、杨与蒋合影。



蒋介石戎装像。



西安事变中被扣留的陈诚等国民政府要员。



蒋卧室玻璃上的弹孔。



兵谏亭———骊山上蒋介石被扣之处。



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号毅庵,祖籍辽宁海城。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陆海空军副司令。1936年12月12日,与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逼蒋与中共合作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事变结束后亲自送蒋回南京,从此被软禁。1988年后,张学良逐渐获得人身自由,多次公开表示,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回归东北故里。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将军因病抢救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杨虎城(1893—1949),陕西蒲城人,著名爱国将领。1912年投身于辛亥革命运动,1924年加入国民党,拥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先后任国民革命军军长、十七路军总指挥等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将军被迫出国考察军事。抗日战争爆发,他即回国参加抗战,随后被囚禁达12年之久,1949年9月被秘密杀害于重庆。
 
 
 

青死亡现场:布条系在床栏上自缢身亡(图)

 

文章来源:

 

历史给林彪、江青一伙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四人帮”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扩建的这座用来迫害广大干部群众的特级监狱,竟成了最终关押自己的地方。

神秘的秦城监狱

关于江青被捕时的情况,人们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

有人说负责执行任务的张耀祠是提着手枪冲进去的;有人说当时江青听到宣布后,就倒在地上打滚,不肯站起来;有的说江青想反抗,同时还指责去抓她的人。更有的书刊上将此事描写得如同传奇一般,说是江青听完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的宣读后,“忽”地跳下床,手指办公厅副主任,横眉瞪眼骂道:“ 滚!你给我滚出去!警卫员!来人哪!快来人哪!”接着江青又指责这是在“搞阴谋,搞政变”,并反身抓起床头的一只瓷瓶,奋力朝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砸去。张耀祠闪身躲过,猛扑过去一把将她抱住……

据我参加对于“四人帮”审判前后所了解到的情况和看到的材料,实情是这样的:1976年10月6日晚上8时30分,负责抓捕江青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首先去抓的不是江青,而是毛远新。张耀祠穿便服,没有带手枪。行动小组的人员穿军装,但也都没有带任何武器。张耀祠来到毛远新那里,向他宣布: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对他实行“保护审查”。

请注意,这里用的不是“隔离审查”,因为当时在决定抓捕“四人帮”时,也同时决定必须抓捕毛远新,但他与“四人帮”又有区别。张耀祠命令毛远新交出手枪。毛远新根本不听,拒绝交枪,并大声地吼着:“主席尸骨未寒……”

这时,张耀祠身后的行动小组人员上前,迅速收缴了毛远新的手枪,并将他押走。1986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判处毛远新有期徒刑17年。

接着,张耀祠仅带着行动小组3名人员,来到江青所住的万字廊201号住处。

由于张耀祠多年来一直负责中南海的安全警卫工作,警卫人员一般都同他很熟,当他出现在江青的住处时,两位警卫人员并没有阻拦他。张耀祠就命令行动小组人员缴了两名警卫员的枪。这突然的行动,使两个警卫员不知发生了什么,就笑着问:“张主任,这是怎么回事呀?”

江青吃完晚饭后坐在沙发上,见张耀祠进来,只朝他点点头。毛泽东主席生病期间,张耀祠是经常来这里的,这次江青没有想到的是,张耀祠站在她的面前,很严肃地向她说了一段令她吃惊的话。

张耀祠说:“江青,我接华国锋总理电话指示,党中央决定将你隔离审查,到另一个地方去,马上执行!”

此时的江青并没有大吵大闹,也没有向张耀祠扔瓷器,而是仍坐在沙发上,双目怒视着张耀祠,然后才慢慢地站起来,板着一张脸,从腰上取下一串钥匙,轻轻地扭开保险柜,从里面取出一个牛皮信封,看了看,再找来一支铅笔,在上面写了“华国锋同志亲启”几个字。也将钥匙放在信封里面,才将信封用封条封好,交到张耀祠的手里。

从这些行动似乎可以看得出来,江青对于这一天是有了一定准备的。

江青被押送到中南海一个秘密的地下室时,坐的仍然是自己过去的驾驶员开的那辆轿车。江青并没有作任何的反抗,她显得很平静。震惊中外的抓捕江青的行动,就是这样平谈,这样毫无一点惊心动魄之处。

运送“四人帮”到秦城监狱的秘密行动,是在1977年4月9日零点开始的。

自1976年10月6日晚8时“四人帮”被抓获之后,他们一直被隔离在由8341部队管辖的同一地下工程的不同区段。随着案件的进展,大量证据说明,“四人帮”一伙是一个阴谋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反革命集团,决定移交国家司法机关严惩。在对其进行审讯前,由8341部队交公安部秦城监狱关押。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部队事先了解了地形,认为秦城附近大都是起伏的丘陵,少桥梁和涵洞,有利于夜间行车。从时间上计算,从中南海到秦城,汽车中速行驶,单程需1小时10分,这样分两天时间,来往4趟,到当天的天亮可以完成预定任务。

那天深夜,一切都在秘密中进行。

第一个被押送的是王洪文。

王洪文被铐上手铐,押上防弹车坐在司机后排的中间。左右坐着的霍际龙和吴兴禄,就是粉碎“四人帮”的当晚抓他的两个人,他们可说是“老相识” 了,二排坐着两个手持冲锋枪的队员,押送组的组长李广银坐在司机旁边。两辆警车,将这辆防弹车夹在中间,上面坐着全副武装处于临战状态的行动队员。

这次行车路线是:从中南海东门至德胜门,经沙河镇拐弯,到9日1时10分到达秦城监狱。立即办理各种手续,移交王洪文随身所带杂物,王洪文被带至牢房,换上号衣。

第二个被押送的是张春桥。

送王洪文的车回到中南海时是9日凌晨3时,张春桥被铐上双手押上车,同样经过一小时左右到达秦城监狱。

第二天,也就是1977年4月10日凌晨零点,开始押送江青。

行动组长高云江和队员在上车之前,拿出手铐对她说:“今天要换个地方,戴上这个吧。”江青听后没有吭声,然后缓缓地走进了洗手间,上完厕所以后,不慌不忙地站在镜子前,慢慢地梳着她的头发。江青的头发,就是到了这个时候也还是油光乌黑的。行动队员们耐心地等待着她办完这些事情,等她出来的时候,便将手铐伸了过去。江青此刻也未作任何的反抗,顺从地戴上了手铐,接着就被带上了车。负责监管江青的女同志陈世冠坐在前车上,江青原来的护士马晓先坐在二排副座上。到秦城监狱的时候,前面站了许多人。这些人有的是监狱的工作人员,也有的是专门来看热闹的,很多人都想在这里看一看江青的“尊容”,看一看这个在文革中闹得全国上下都不得安宁的“红都女皇”的下场。

江青下车后伸着两只戴着手铐的手,抬着头,就直朝里面走,脚步走得很快。两个女狱警将她带到牢房里。这是秦城监狱里一流的一间牢房,里面房间较大,有抽水马桶,其他卫生设施也很齐全,通风、采光都很好。接着,马晓先、陈世冠向监狱长和女狱警介绍了江青近期的饮食、睡眠及各种情况,将江青的衣物进行了交接。女狱警很快就给江青换上了犯人穿的号衣。从此这位“红都女皇”便在这里开始了她的铁窗生涯。

姚文元是最后一个被押送的,一路同样顺利。

到1977年4月10日5时,在8341部队隔离监护达187天的“四人帮”,被全部准时地移交秦城监狱关押。

后来有很多熟人问我,“四人帮”被关在了秦城监狱,而陈伯达呢,此时为什么不将他也关到秦城监狱?我说,陈伯达由于身体的原因,这时住在北京复兴路的公安部医院里,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得事先给他看好病。

1980年11月10日,特别法庭派书记员到秦城监狱将起诉书副本,分别送达被告人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江腾蛟。并告知他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6条的规定,被告人有辩护权,还可以委托律师辩护。

我在隔壁的闭路电视上看到,当书记员叫江青在收到起诉书副本的送达证上签字时,江青竟将日期写成了“一十月”。当书记员给她指出时,她看了看后自己也觉得好笑,冷冷地笑了两声,然后用笔将写错的日期改成了“十一月”。

江青与秦桂贞在秦城监狱“见面”

但是,到了秦城监狱里以后,江青看到自己的幻想落空,她再也不愿“冷静”下去了,她在监狱里经常是喜怒无常,动辄骂人,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她骂蒋介石、骂林彪、骂刘少奇、骂专案组的工作人员、骂站岗的哨兵,同时也骂当时的中央领导人。就连给她送饭的小战士,江青也不放过,动辄就骂,开口就吵,弄得小战士们都不太愿意去给她送饭。

江青在监狱里还进行过“绝食”,她认为监狱里给她的伙食不好,对她是一种虐待,因此她要以这种形式来进行“斗争”。可是,她的这种“绝食”,每次最长未超过3天,她又开始吃饭,理由是要养好身体,好继续“斗争”。

江青在狱中的生活是毫无规律的,每次预审都不肯交代自己的问题,下来以后她一会儿要看书,一会儿要作画,一会儿又要写日记,可是写了以后又自己将这日记撕掉……

不难看出,她表面上装着一副目空一切的样子,但实际上心里还是很烦躁的,这与她被捕时的冷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江青被关在秦城监狱里时,还有这样一件事情。

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江青在上海的时候,由于生活比较困难,常住在亭子间。当时有一个名叫秦桂贞的邻居,是一个善良的女性,在同一座楼里给别人家帮工,经常给江青以各种生活上和照顾。江青离开上海时,秦还将自己搜集的有关江青剧照的一本影集送给江青做纪念。

谁知到了“文化大革命”中,这个没有文化而又心地善良的女工,却受到了江青的迫害,被诱骗到北京,然后就关入了秦城监狱,在这里受尽了虑待,受到各种审讯,吃够了苦头。

令秦桂贞没有想到的是,1980年她又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从上海请到了秦城监狱。

秦桂贞上次来北京,是江青让空军司令员吴法宪派专机去“接”来的,然后被关入秦城监狱。这次同样也是乘飞机来的,同样也是进入这座昔日她被迫害时的监狱,但这两次的心情对她来说却完全不同。曾经以德报怨,被她称为“妖怪精”的江青,已被关在了这里。她们的位子相互倒了过来。

法庭这次将秦桂贞接来北京,主要是在预审时,对于对她的迫害,吴法宪法已经承认,并作了交代。而江青却始终不肯承认,因为江青估计秦桂贞早已被她迫害死了,死无对证,因此江青在这件事情上不肯认罪。法官将一本旧相册拿出来给她看,上面有江青当年在上海做明星时的剧照,这是当年秦桂贞搜集后送给江青的。同时还有一些散的照片,是吴法宪派人从秦桂贞家搜出的当年江青在上海演出时用艺名蓝苹所拍的剧照。

当女看守打开那扇沉重的大铁门时,秦桂贞看见一个女人依着墙角坐着,她身上穿一件军大衣,翻起海虎绒的衣领,透过外面射进来的阳光,正在那里晒太阳。这个女人面色不错,白里透红,鼻梁上架一副紫色秀郎架的眼镜,但精神却不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太阳光下面养神。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秦桂贞大喝一声:“蓝小姐,我是秦桂贞,你还认得我吗?”

这声音太熟悉了,江青吓了一跳。江青急忙回过头,然后站了起来,吃惊地望着,接着就叫一声:“阿桂!”江青伸出手去,要同秦桂贞握手。

秦桂贞根本不愿与江青握手,对着她冷冷地说:“蓝小姐,你可把我害苦了,我在这里被你无辜地关了两年多,你待我真是太‘好’了!”接着,秦桂贞伸出手臂,将衣袖挽起来,对着江青说:“你看,这上面的手铐印还在哩!”

江青的脸色刷地一下变得惨白。

说完,秦桂贞头也不回地走了。

事后,江青见人证物证俱在,只得承证了迫害秦桂贞的事实。

江青在狱中所写“我的一点意见”及受审

1979年11月,江青眼看着自己出狱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于是每天就开始写她的“交代材料”,她给这份“交代材料”取了一个标题,名叫《我的抗议与更正》。

1980年5月,江青终于完成了她的这篇“巨著”,总计34页。主要内容是写了“我同刘少奇的斗争”,“我同林彪的斗争”,“我同邓小平的斗争”以及她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光辉斗争历程”。后来,江青将这份材料的标题进行了修改,定名为《我的一点意见》。她将这份材料带到了法庭上,为自己的反革命罪行进行辩护。

1980年12月24日,特别法庭第一审判庭进行法庭辩论。特别法庭庭长江华出席,副庭长兼第一审判庭审判长曾汉周主持,我和其他17名特别法庭审判员出庭。

9时整,值庭法警拉响了开庭铃。江青被法警带了上来。

我看见这位“红都女皇”在经过前6次的法庭调查后,今天依然同过去出庭一样,戴一副紫色秀郎架眼镜,穿一件黑色棉袄,外套一件黑背心,棉袄的领口上打了一块补丁,一派旁若无人的样子。

特别检察庭检察员江文在发言中指控江青:“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犯有篡党篡国,推翻无产阶级专政的罪行,经过6次法庭调查,对被告人进行审问,出示和宣读了证据、证言,听取证人出庭作证,播放了江青的讲话录音,完全证实了特别检察厅对江青反革命罪行的控告是完全确凿无疑的。江青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犯,是‘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头子。现在,经过调查可以确定她的主要罪行是:第一,她伙同康生、谢富治等人诬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制造了全国最大的冤案。第二,江青肆意点名诬陷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和群众。第三,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江青勾结林彪进行了大量的反革命活动,大量的事实证明,在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继承了林彪的衣钵,继续进行篡党篡国、推翻无产阶级专政的反革命勾当……江青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92条、第98条、第144条,构成了组织领导反革命集团罪,阴谋颠覆政府罪,反革命宣传鼓动罪,非法拘禁罪,诬告陷害罪,刑讯逼供罪,非法搜索他人居所和人身罪。对国家和人民危害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应该根据刑法第103条从重判处。”

接着江文还强调:“在这里还需特别指出的是,江青在法庭调查时拒不认罪,公然多次继续诬蔑国家领导人,攻击诬蔑法庭和法庭工作人员,肆意扰乱法庭秩序,已构成继续犯罪行为,请法庭在量刑时从严判处。”

在江文发言完后,审判长曾汉周宣布:“被告人江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18条规定,你有陈述和辩护的权利,你还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我坐在审判台上,看见台下的江青在听江文的发言时面部表情就像演戏一样,时而蔑视,时而冷笑,时而怒气冲冲,时而又歪着脑袋做出一副傲慢的样子。这时只听她对法庭上说道:“那就请你们按你们的那个根据去定罪吧,我听候你们的审判。有本事你们把我弄到天安门广场公审,枪毙!”

曾汉周:“是不是枪毙你,法庭将根据你的犯罪事实依照法律判决。”

江青:“你不要装腔作势演戏了。没有我这个道具,你这场戏就演不成呵!你要有胆量就把你的后台导演请出来。我要和他当面对质。”

曾汉周:“我警告你!不许你谩骂法庭……”

在审判长的喝斥下,江青仍然一副我行我素的样子。她将头抬起来,冲着曾汉周说:“我不怕你呀!刘少奇、林彪我都没怕过,我能怕你吗?”

曾汉周:“法庭调查了大量事实,给了你充分的辩护时间,你反而利用进行反革命宣传。……”

江青立刻回答一句:“你才是反革命哪!……”

曾汉周:“你侮辱法庭,这就构成了新的犯罪……”

江青不以为然地说:“我就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大不了杀头。我是孙悟空,我能变几个脑袋,你多砍几个,我多长几个……”

我坐在台上,看见江青如此的胡搅蛮缠,心中真是十分气愤。可是,作为法官,还得耐着性子听被告的“辩护”。

这时,只见曾汉周按响了警铃,对江青提出了警告:“你再扰乱法庭,就取消你的辩护权!”

江青这时不再扰乱法庭了,她说:“对不起,我可以方便一下吗?”

“方便一下”——一个在严肃的法庭上很少有人提出的问题,江青在与法庭较量的对峙时刻突然提了出来。

曾汉周对于江青提出的“要求”宣布:“带被告人退庭‘方便’。”

江青站了起来。可是她并没有去“方便”,而是停了一会儿接着说:“算了,我不去了,我要念一念《我的一点看法》,你不反对吧?”

曾汉周:“你可以念。”

这是江青早已准备好了的一份“宣言”。

自从江青不愿要辩护律师后,她自己曾看过一些相关的法律书籍,同时又向监狱当局要过《文天祥集》和《辞海》,后来又要了屈原的《楚辞》,苦苦地在牢房里折腾了几天,才写成了这份“留存青史”的“宣言”,她妄想像屈原、文天祥一样地“留取丹心照汗青”。江青拿出一沓纸来,站在那里念道:“《我的一点看法》。”

江青滔滔不绝,在法庭上作她此生此世的最后一次演讲:“一张起诉报告,满纸胡说八道;要为真理斗争,我的声明如下。你们借助国家名义,拼凑了一个什么特别法庭,给我罗织了一大堆罪名,这些罪名一条也不能成立。我过去的一切都是根据中央的指示做的,我的工作中有错误,有偏差,但绝不是犯罪。……古代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你们搞的就是这个伎俩。现在你们逮捕我、审判我,就是要丑化毛泽东主席,就是要把文化大革命中的红卫兵和红小兵压得抬不起头来,就是要为刘少奇翻案。我是执行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关于这个问题(刘少奇一案),我的意见已经说过多次了,你们爱怎么定(罪)就怎么定吧,这个我也没什么。你们现在翻刘少奇的案,翻彭真的案,你们承认不承认九大和十大的路线?这都是反对周总理,反对康老,都是反对毛主席,反对文化大革命。全国人民能答应你们吗?……”

江青在“一点看法”中说起了自己跟随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同时质问法庭:“战争的时候,唯一留在前方追随毛泽东主席的女同志只有我一个,你们躲在哪里去了?”

江青此话一出,本来很安静的法庭顿时响起了一片讥笑之声。

江青根本不管,接着念道:“我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向毛主席负责。现在整的是毛主席。我的家乡有句老百姓的话:‘打狗看主面’。就是说打狗还要看主人的面子。现在就是打主人。我就是毛主席的一条狗。为了毛主席,我不怕你们打。在毛主席的政治棋盘上,虽然我不过是一个卒子,不过,我是一个过了河的卒子。我认为我是‘造反有理’,‘革命无罪’。过去我经常说:革命要有‘五不怕’:一不怕杀头;二不怕坐牢;三不怕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四不怕开除党籍;五不怕老婆离婚。这第五条我不成问题了,二、三、四条已经3年多了,我经受了,第一条杀头,我久候了!……”

江青念她的“一点看法”,念了近两个小时。

江青在这两个多小时的辩护发言中,对法庭指控她点名诬陷和批准逮捕的干部群众,造成大量冤案,致使许多干部群众惨遭迫害,其中有些致伤致残,家破人亡的犯罪事实,竟然说是法庭拿“这点小事丑化我”,而对她的犯罪事实却避而不谈。例如她勾结叶群、吴法宪等人查抄上海文艺界人士郑君里等人的家,江青竟胡说郑君里被抓起来后死了,是在法庭上才听说的。江青还抵赖诬陷邓小平是“大汉奸”的罪行,狡辩说“我没有听说他做过汉奸,怎么说我说他做了汉奸呢?我何时说过这句话呢?没有,我从来就没有说过,这是造谣嘛!”对于诬陷时传祥,江青则说自己“不认识时传祥”这个人,在法庭上推卸迫害时传祥的责任。

江青在辩护中还用了大量的是时间东拉西扯,大谈所谓20世纪30年代“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这两个口号之争的问题,以及什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不按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辩护。

最后,江青以她的“诗”作为结束:“清君之侧,目的在‘君’。罗织陷害,血口喷人。利用专政,搞法西斯。精神虐待,一言难尽。破坏政策,凶悍残忍。造反有理,革命无罪。杀我灭口,光荣之甚。这就是我的回答。”江青念完之后,曾汉周:“被告人江青讲完了吗?”

江青:“讲完了。”

曾汉周:“现在把你的原文交给法庭。”

江青:“可以。”

江青将手中的《我的一点看法》原稿交给了值庭的法警。

曾汉周反复问江青:“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江青:“已经很累了,到此为止。”

曾汉周宣布:“将被告人江青带下去,现在休庭。”

我看了看手表,此时已是11时38分。

1981年1月25日上午9时,北京正义路1号特别法庭12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人们都等待着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10名主犯的最后宣判。

10名主犯被从秦城监狱带到了正义路的法庭候审室。

这里一共有10间候审室,10名主犯各居一间。这些屋子放的都是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木床,同时还有单独的厕所。江青开始进去时提出要在她的床头挂一幅毛主席像,要在她的桌子上放一套《毛泽东选集》,前者遭到了拒绝,后者法庭满足了她的要求。

这天,江青是10名主犯中起得最早的一个,据说她一夜未曾很好地入睡。起床后,她照例是梳洗一番,不安地等待着对她命运的最后的判决。

开庭之后,由庭长江华宣读判决书。判决书长达1.6万多字,江华读完“集团罪”部分后,由副庭长伍修权宣读“个人罪”部分,接着再由江华宣读到最后结束。

这次再不像开庭时那样将江青放在最后了,而是根据罪行将其列在第一位。我朝台下看去,这时的江青不再闹了,而是戴上耳机,侧着脑袋,很仔细地听着宣读关于她的“个人罪”部分。

庭长江华以极其严肃而洪亮的声音对江青等宣布判决:“本庭根据江青等10名被告人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分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90条、第92条、第93条、第98条、第101条、第102条、第103条、第138条和第20条、第43条、第52条、第53条、第64条,判决如下——”

这时,我看见江青一下子侧过耳朵,伸长了脖子,屏住呼吸,镜片后面的一双眼睛紧紧地盯着台上的江华。整个会场寂然无声。江华提高了嗓音,放慢了速度,一字一句地念道:“判处被告人江青死刑……”

念到这里的时候,江华略微停了一下,江青这时突然歇斯底里地大叫起来。因为宣判前罪犯都没有戴手铐,江青就跳起来喊:“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打倒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这时的江青已没有了昔日的“风采”,头发早已散乱。伍修权一见,立刻命令:“把死刑犯江青押下去!”

两名女法警走了过来要给江青戴手铐,江青拼命挣扎,两位女法警无法按住,这时,从后面上来两个高大的男法警,在后面压住江青的手臂,女法警亮出手铐,“咔”的一声给江青戴上,然后拉了下去。

到了外面的候审室里,法警一松手,江青一下子倒在地上,不停地打滚,同时仍大叫:“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打倒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接着又大哭,大吵,大闹。她以为马上就要将她拉出去执行死刑。

这时,一位女法警向她猛喝一声:“江青,你听清楚了没有,判处你死刑,缓期2年执行!”

江青一听,立刻不再哭闹,从地上乖乖地爬了起来。

宣判结束。我看见法警在给张春桥戴手铐时,张春桥挣扎了几下,可是当被法警戴上手铐后,他又将戴着手铐的手举了起来,被法警压了下去。接着整个法庭的旁听者都顾不得法庭的规则和规定,立刻响起了一片掌声。

宣判结束,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10名主犯被再次关入秦城监狱。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在秦城监狱的命运

1983年1月,江青、张春桥缓刑两年已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6条规定:“死刑缓刑期间……没有以极瑞的方式抗拒劳动改造……可改刑为无期徒刑。”江青、张春桥于1月25日被改刑为无期徒刑。

张春桥对此仍不说话。江青对此不但不感激,反而在听完宣布后声嘶力竭地叫喊着那句曾经大闹特别法庭时的老话:“你们杀了我吧!你们为什么不杀我?”

江青是被单独关押的,她住的牢房面积20多平方米,有卫生间,窗户上的玻璃可以透光。但这玻璃外面可以看到里面,而里面却不能看到外面。

江青的伙食同其他9名主犯一样,每天是35元,但在当时却远远地高于北京市民的生活水平。其他的罪犯对此很少有异义,只有江青不时提出伙食不好,要求监狱方面提高伙食,不时还要闹一点“绝食斗争”。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犯们在这里可以看报,规定的报纸仅有两份,一份是《人民日报》,一份是《北京日报》。可以听广播,要看电视可以到电视室去看。但是,一旦有审判或者提审与他们有关的人员和案件,就要停掉他们的报纸和广播,因为怕他们了解情况后给审讯带来麻烦。

1981年5月21日,江青在她的狱中日记中写道:“……秦城监狱只有‘关’和‘管’。我住在一所三层楼的底层,这里只管我一个人。……除看守我的人以外,别人是不能接近我的周围的。西边的‘风场’也空了两排。‘风场’外边也是大片的土地,我刚来时就在这儿放风;土地外面是数丈高的带电(网)的围墙,围墙外边还是监狱的楼房,犯人的窗子是看不见外边的。……我能参加劳动的时间不多了,身体衰老了,两三年来我总是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既然是1981年的春天,请发还我改造世界观的权力(利)!”

曾经将无数无辜的人投入监狱的江青,终于自己尝到了铁窗生涯的滋味。

由于年龄的关系,监狱里没的安排江青参加劳动,只是给她提供了织毛衣的工具和毛线,让她自己在一针一针的编织中度过时光。江青过去一直都很喜欢织毛衣,延安与毛泽东结婚时,她也曾为毛泽东织过毛衣,现在整天无事,在毛衣的编织中她也得到了一时的清静,不再去想别的事情。

除了织毛衣,江青还喜欢看书。她自己拥有1万多册藏书,在获得监狱方面的允许之后,有的书被送到了牢房里,她就将自己沉浸在那些喜爱的书籍里。她在这里先后读了《楚辞》、《鲁迅书简》、《容斋诗话》、《重订老子正话》、《李白与杜甫》、《史记》等。可是,一旦她不想织毛衣和看书了,情绪就极不稳定,一会儿要求出去,一会儿又乱骂人,一会儿又要写自传。

1992年8月5日,10名主犯中的王洪文因患肝炎,在他58岁的时候病死于秦城监狱。

1983年3月,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黄永胜因患肝癌,死于保外就医的青岛。

1987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邱会作在秦城监狱刑满释放。

1988年3月前后,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江腾蛟、吴法宪、李作鹏和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陈伯达均因身体原因,被保外就医。

此时,10名主犯,被关在秦城监狱里的只有“四人帮”中的江青、张春桥和姚文元了。

江青在秦城监狱里的时候,她的女儿李讷和女婿王景清还时常乘公共汽车到这里来看她。由于这里离城太远,女儿女婿来去就得要一天时间,但他们还是经常来看自己的母亲。见到女儿,江青还是高兴的,由于腿有点不方便,她便站起来,用手扶着墙,一步一步地走到女儿的面前。她有时情绪不好,对去看她的女儿发火。

1984年,秦城监狱的高墙外春暖花开。江青感到嗓子有些肿痛,开始时以为是感冒,并未在意。可是不久日见严重。不但疼痛,而且进食皆有困难,经医生检查,发现患了喉癌。

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经公安部批准,江青搬出原有的牢房,住进了紧靠监狱的一幢楼房——这就是她在日记中所写到的“围墙外面还是监狱的楼房”的地方,生活环境和伙食都得到了改善。

江青自知身体不行,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她利用一切机会,向有关方面提出要搬回中南海去住,要有关方面归还她在中南海里的那套被称着“201”的房子,她说那是毛泽东主席生前用自己的稿费为她修建的。她还几次给中共中央写信,要求为自己平反。

1991年月5月14日凌晨,江青在被判刑关入秦城监狱10年之后,再也看不到希望了,于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悄悄地为自己梳洗了一番,然后穿上一身干净的衣服,将自己的床单撕碎成布条,系于床栏上,躯体横卧着,就这样在床上自缢身亡。

5月15日,江青的遗体被化名为“李梓”,送往解放军总医院太平间停放,冰柜上贴了封条,安排了武装人员看守。消息开始是封锁的,但社会上很快就有人传说这件事情了。

5月24日,六名公安人员奉命取走江青遗体,运往八宝山火化。

6月4日,新华社公布了江青的死讯:

“据获悉,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江青,在保外就医期间于一九九一年五月十四日凌晨,在北京她的居住地自杀身亡。江青在一九八一年一月被最高人民法院判处死刑,一九八四年五月四日保外就医。”

被判有期徒刑20年的姚文元2001年到期释放,回到上海与妻子共同生活,2002年12月23日去世。2005年4月21日,张春桥也在秦城监狱病逝。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10名主犯,都已经不在这座神秘的监狱里了。

 

 

城四美出炉,揭景甜白冰韩雪甘薇的深厚背景(图)

 
文章来源:
 
 
最早是在《战国》媒体影评人看片会之后,某影评人看完片发微博调侃:“《战国》应该改名叫做《景甜》。”结果被火速转载。之后,又有某网站记者在微博上戏谑道:“景甜、白冰、韩雪,华人影视圈三朵奇葩啊。”一句玩笑话激起千层浪,有好事者进一步发挥,认为再加上同样被传“有背景”的甘薇,这四个年轻女演员可组成“冰雪薇甜”组合。有说法是:“冰雪薇甜,非常有钱!” “冰雪薇甜”自此在圈中流传开来。

京城四美——冰雪薇甜

景甜、白冰、韩雪、甘薇,因被传在娱乐圈中“有背景”,被称之为“京城四美”组合。四人都是以清纯玉女的名号出道,出道以后虽然演技都一般,但是一直都有人力捧。

景甜,出道就被冠以北影校花,第一部作品就出演赵薇的女儿,景甜主演的电影都是她签约的公司拍摄的,每次被追问被捧事宜,都回答说公司投拍的电影当然优先选用公司签约艺人

景甜公司投拍的电影《战国》,以孙红雷、吴镇宇、金喜善来为景甜跑龙套,可谓大手笔



景甜

出生日期:1989年7月21日

星座:巨蟹座

身高:167cm

体重:44kg

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特别关注:一出道就备受公司重用,在热映大片《战国》中,孙红雷、吴镇宇、金喜善都沦为她的“配角”。

出道史

自述:“一次受伤,改变了我的人生”

1989年7月21日,我出生在西安。和媒体此前描述的不太一样,我并没有什么过人的艺术天赋,和普通的孩子没有区别。因为刚出生的时候得过一场大病,在四五岁以前我的身体都不是很好,妈妈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带我去一次儿童医院。后来有人向我父母建议,不如让这孩子学学武术、体操或者舞蹈吧。妈妈让我选择,我选了舞蹈———可能女孩都会觉得跳舞的衣服很漂亮吧。就这样,我进了西安小天鹅艺术团。

我们的艺术团非常受欢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来西安访问,我们还去表演节目。小学毕业后,我一个人到了北京舞蹈学院附中读书。学校里好多孩子的父母都会到北京去陪读,但我家没有,对我家来说,那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对于学艺术的学生来说,选择了这条路,就意味着只能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因为我们的文化课都比较薄弱,条件不允许你还有其他的选择。而一次在学民间舞时受伤,改变了我的人生。因为那次意外,我休息了一年,那一年里我考虑了很多事情,我想尝试改变,于是决定去考电影学院。幸运的是,我顺利地考上了。

我并非怀揣“明星梦”走进电影学院的,但当时老师告诉我们:“你们要像赵薇、黄晓明、陈坤那样去努力,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再往后,我就和电影学院的学生没什么区别了,先是签约一些小的公司,去拍广告,然后再经人介绍到处去试镜。慢慢地,我就走进了娱乐圈。这两年因为签约了一家新成立的经纪公司,感觉发展得还不错,希望大家能多多关注我这个新人的成长。

自评:“演《战国》前,几乎每晚做噩梦”

景甜第一次被观众熟知,是在2008年的热播电视剧《一个女人的史诗》里演赵薇和刘烨的“女儿”欧阳雪。景甜说,当初剧组找到她,是因为觉得她的眼睛很大,跟赵薇很像。“很多时候,赵薇更像是我的老师。我演得不好,她会严肃地给我提意见。”在剧组,景甜更喜欢与刘烨混在一起,“在戏里,刘烨很压抑、很严肃;但戏外,他可闹腾了,特别会开玩笑,一见到我就‘宝贝女儿’地叫,还说,如果他的女儿像我这么漂亮就好了”。

2010年,景甜的名字第一次打在大银幕上,那是景甜新签约的公司投资的第一部电影———《我的美女老板》。在片中,给景甜搭戏的是何润东、吴辰君等资深演员,而担任女主角的景甜则一人扮演两个角色,一个是叽叽喳喳的富家小妹,一个是雷厉风行的女老板。“我一开始也很痛苦,因为我没有过那样的生活,于是只好四处去找人请教,还去实地观察了一些白领的真实生活状态。”景甜回忆说。

而如今正在公映的《战国》,是一部号称投资1.5亿元的大制作古装片,也是由景甜所在公司———北京星光灿烂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投资的。景甜再一次当上了女主角,而为她配戏的是孙红雷、吴镇宇、金喜善等一线明星。“一开始听说让我和孙红雷、吴镇宇他们合作,我心里也是很有压力的,很怕演砸了。”景甜说,进组前她紧张得睡不着觉,“我胆子很小,怕在片场演不好会被骂,结果几乎天天晚上做噩梦。”进组后,景甜对孙红雷说的第一句话是:“红雷哥你好,我叫景甜,我不会演戏。”她告诉记者,她当时只想把自己心里的忐忑说出来,“伪装让我太难受了”。

回应背景说:“种种传闻,只是虚构的传奇”

羊城晚报:从小就学艺术,是否家庭条件很优越?

景甜:我的家庭很普通,妈妈是普通公务员,爸爸做点小买卖,和工薪阶层的生活一模一样。可能爸爸妈妈比较心疼我这个女儿,他们在我的兴趣爱好上舍得投入。其实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哪个父母不是把所有心血都用在孩子身上呢?

羊城晚报:很多人最开始是在网络上认识你的,当时你被称为“北影第一校花”,那是一个炒作吗?

景甜:(笑)电影学院里长得比我好看的女生多了去了,每个人都可以当校花,哪里轮得到我啊!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我在进电影学院之前,曾在朋友的介绍下去过一些小的经纪公司,递过很多照片,就是去试镜用的。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些照片就传到了网上。那些图片还被用到了其他很多地方,比如什么妇科医院的广告啊、夜总会广告的海报啊,让我一度很烦恼。

羊城晚报:外界传言有富豪老板在捧你?

景甜:事实上是大家为我虚构了一个大家认为传奇、认为合适的背景,但也仅仅是虚构。我连男朋友都没有,更谈不上有什么老板来捧我。我甚至都没把出名这事看得那么重。

羊城晚报:第一次听到这些传言是什么反应?

景甜:我每次听这些问题后都会觉得好笑,既然是没有的事情,我何必要装出一副神秘的样子呢?所以我都会耐心地给大家解释。前段时间我在各地跑《战国》的宣传,在飞机上都会看当地的报纸,看见那些关于我的八卦,我就觉得很欢乐,因为从前不知道一个演员面对自己的八卦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以前都是在看其他明星的八卦,现在轮到自己了,原来这感觉很幽默啊!

羊城晚报:但你从一出道开始总是有大制作伴随,并且演的电影里都是女主角,这的确不太符合常理。

景甜:我只能说自己比较幸运吧,其实我也曾经有过试镜被拒绝的经历,这些太平常了。我的公司也没那么传奇,同事们为了帮我找戏,也和其他公司的人一样到处去谈合作、找剧本,也常常被人拒绝。但是,大家对这些平常的东西都不感兴趣,都宁愿相信传奇。我知道,媒体有时候只是需要一个明亮的标题,我也能理解。作为新人,我只有慢慢去适应这一切吧。

羊城晚报:家人有看到这些报道吗,他们是什么反应?

景甜:我父母不经常上网,但妈妈也会看到这些文章,她好像完全不在意,因为她清楚这些都是假的。我有一次给妈妈打电话,说起最近的一些负面新闻,妈妈还说:“你想这么多干吗!你现在要做的是好好工作,不存在的事情,你根本不要去想。”还有文章猜测我在看到这些报道后会失声痛哭,会在媒体面前大倒苦水、委曲求全,真是很好笑。我不是一个脆弱的人,我的家庭教育也决定了我应对这些事情时应有的态度———不存在的事情,就一笑而过吧。

白冰的薛宝钗角色是定的最早也最稳当的,因此被人认为背后有人,白冰主演了英皇投拍的电视剧《神话》,虽然得到英皇力捧,但是白红不黑



白冰

出生日期:1986年5月2日

特别关注:白冰签约英皇后受力捧,在新版《红楼梦》中饰演大宝钗,参演大片《让子弹飞》,在电影《隐婚男女》里担纲女一号。

自述出道史

曾经一心想当律师

我在大二下半学期签约英皇。如果当时不是有个机会正好摆在我面前,我走演艺圈这条路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机会就是参加《梦想中国》。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试一试,锻炼一下,也因此被公司发现了。

《梦想中国》和之后的《红楼梦》选秀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因为每个礼拜我都要准备,都要比赛,都要站在舞台上被评委批评,那种心理压力是一般人没法想象的。但同时,我的心智和承受能力也在飞速成长。如果大家能想到这些,或许就不会轻易说我的走红是“一帆风顺”了吧。

当时我向公司提出,我一定要把大学读完。我原来在西北政法大学读法律,说实话,成绩还不错,当时就想,怎么都要把学业给完成了。至于这样对演艺圈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就顺其自然吧,而且如果发展得不好,我还能出来当律师。直到真正走到摄影机前面,我才发现自己找到了一个打从心底里热爱的职业。我这个人在镜头前和镜头后差别很大,平时我根本不会大声说话,但到了镜头前,导演一喊开始,我就能吵架,甚至是破口大骂。反正,一陷入角色里我就特别容易“爆发”。

自评代表作

《让子弹飞》:为几十秒等一星期

7亿票房大戏《让子弹飞》中,白冰只有一场几十秒的戏———穿着肚兜倒在地上,然后被葛优亲了一下。白冰承认她是在公司的力推下才得到了这个机会,而这场戏她拍得并不容易。

“拍这场戏等了一个礼拜,因为得等葛优他们说完大段台词,我才出场。这一个礼拜里我大部分时间就在旁边等着、看着、学着。当时北京零下十几摄氏度,每次实拍的时候我却得穿着肚兜,光着脚从楼梯上走下来,而且一下来就要摔跤。导演跟我说不用真摔,但我想,一定不能做假,不然肯定能看出来,而且我又不是科班出身,绝不能拖大家后腿。我每次都是真摔,‘通’一声砸地上,把所有人都吓一跳。”白冰说,一个礼拜下来,她的脚踝、腿还有胳膊都是淤青的,“但后来看到自己的这几十秒还挺真实,就觉得值了”。

《红楼梦》:大宝钗没怎么挨批

新版《红楼梦》虽然遭板砖无数,但其中白冰所演的大宝钗却几乎没怎么被骂。“网友对我的评论我都看了,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总的来说攻击不多。但是,《红楼梦》是一个团队的作品,大家对我一个人的评价好不好并不重要。”白冰说,她不想过多地说自己演得怎么样,却一直很想为整部作品叫屈:“就是因为拍的是四大名着,才会被大家过多地关注。其实以前的87版《红楼梦》,不也是过了这么多年才被大家认为是经典吗?”

或许观众更喜欢电视版《神话》里的白冰。她扮演的玉漱公主是金喜善曾经在电影版中演过的经典角色,因此白冰也有了“小金喜善”的称号。白冰说:“《神话》是让很多观众最早认识我的一部作品,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讨论我演的玉漱公主这个角色。当时这部戏拍了四个多月,跳舞、吊钢丝、走火海,甚至马车差点坠落悬崖……各种辛苦和惊险几乎都经历了。”

《水上游击队》:演八路目前最满意

记者让白冰自己挑一部代表作,她的答案既非《神话》也不是她首部担任女主角 的电影《隐婚男女》,而是正在很多地方台播出的红色剧《水上游击队》。“因为我演的是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角色———女八路。刚接这个角色时我不是很有信心,因为有水下戏———水下游击队嘛,要潜水的,而我从小就非常怕水,简直有‘恐水症’!拍摄过程中我进了四次医院,昏倒了两三次,每下两个小时的水就上来吸半小时的氧,经常冻得浑身发抖,双脚失去感觉。”如今,这部剧在各地收视率都不错,白冰说开心极了。

最新消息是白冰将加盟英皇投资两亿元的电影《逆战》,导演是林超贤,两位男主角是周杰伦和谢霆锋。因为《逆战》要到越南、泰国和约旦多地取景,剑指海外市场,白冰要被英皇捧为“国际巨星”的说法也甚嚣尘上。不过,白冰在采访过程中绝口不提这部戏,只透露自己的下一个角色是“国际刑警”。

回应背景说

“没准哪天我就不做演员了”

羊城晚报:你听说过外界关于“冰雪薇甜”的说法吗?

白冰:我听说了,很正常吧,正好最近我们几个人的作品挤在一起上映,而现在的人都是很有想象力的。我只是一步步顺其自然走过来,享受演戏,但没准哪天我又顺其自然地不做演员了,结婚生孩子,甚至做回自己的法律老本行。

羊城晚报:大家觉得你红得有点快,成龙和杨受成都对你很关照。

白冰:公司确实跟我沟通得不错,也给了我不少机会,我很感谢公司,但我自己对这些机会也很珍惜,从来没有辜负过公司的期望。就像《水上游击队》这部剧,公司其实没参与投资,只是帮我争取到这个角色。我刚开始特别担心,但演完之后大家都觉得挺满意。我出道的时间确实挺短,也就是这两年,但我一直非常非常努力。我觉得一个演员是否成功,最后一定要拿作品说话。

羊城晚报:对于外界叫你“小金喜善 ”,你怎么想?

白冰:这个外号我会欣然接受!很多演员可能不喜欢被人说自己像谁谁谁,但对我来说没什么关系,我觉得有个外号对于刚起步的演员来说,甚至是好事,因为观众更容易记住你。我觉得我还挺有观众缘的。

“我没遇到过什么‘潜规则’”

羊城晚报:对于外界的负面猜测,你怎么回应?

白冰:我现在的心态非常好,对于一些无端的人身攻击,我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在这一行,心态调整很重要,总不能要求全世界人都喜欢我吧!

羊城晚报:你对未来有什么样的规划?

白冰:对我来说,人就是珍惜当下。我不会想过去,或者太遥远的未来,我就是一个挺没目标的人。总的来说,公司也同意我的观点,就是别走什么偶像路线,要做实力派,靠外形最终只能昙花一现。我什么角色都可以接,不能因为我长得比较柔弱就永远演公主。给我什么我就能演什么,不被定型,那才是好演员。

羊城晚报:似乎你对自己不是表演科班出身有些耿耿于怀?

白冰:是的,我一直有这种自卑感,这也是大家看不到的。再加上当一个演员,真的是非常被动,我一直都挺没安全感。

羊城晚报:你怎么看待“潜规则”,你遇到过吗?

白冰:不是这个圈子才有“潜规则”,其他圈子也会有。会不会遇到,不是看圈子,而是看人,看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自己就没遇到过什么“潜规则”,而且基本上我的工作已经占据了生活的全部,还能有什么机会被“潜规则”?我是个连夜店都不会去的人!休息时就是呆在家里,享受一下独处的时光,或者陪陪家人,因为干了这一行之后,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韩雪一直是娱乐圈的奇葩,出道以来连吻戏也没拍过,却片约不断,自然是因为背后有人

韩雪曾被导演公开指责不肯拍吻戏,但是韩雪依旧坚持不拍

韩雪曾被拍到看房,当时看的是价值2亿的豪宅

韩雪

出生日期:1983年1月11日

特别关注:作为新人,韩雪三次上春晚,参演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在多部影视作品中担任主角,现在还拥有自己的影视公司。

走红经历

原本想当外交官

1983年,韩雪出生在苏州市的军人家庭,父亲是部队的工程师,母亲则是军医。家人希望韩雪能考上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以后当翻译或当外交官,而当年在苏州一中读书的韩雪不仅是班级的团支部书记,英语成绩更是出色。

韩雪的家族里不乏艺术人才,奶奶是当年部队文工团的骨干,而姑姑也是在加拿大小有名气的音乐人。韩雪6岁就加入了苏州市儿童合唱团,一唱就是6年。离开合唱团后,十几岁的韩雪开始参加省内和全国的各级歌唱比赛,几乎每次参加都有奖拿。2000年,正读高三的韩雪参加了香港嘉禾影视公司主办的“世纪之星”影视歌新人大赛,层层闯关,最后获得了该项大赛的全国金奖。

比赛结束后,导演马楚成请韩雪拍了电影《浪漫樱花》,她扮演女二号、舞蹈 老师可可,对手是明星郭富城、张柏芝。之后,她以文化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韩雪投入演艺圈发展。

从春晚唱到奥运

2007年,韩雪以歌手身份登上春晚舞台,独唱了一首《竹林风》;2008年改演小品《街头卫士》;2010年三度上春晚,与冯巩合演小品《不能让他走》。对于年纪轻轻却能三上春晚,韩雪曾向媒体解释称:“春晚导演们喜欢我,因为我每次排练都不迟到,不给大家找事儿。”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闭幕式上,韩雪与王力宏、RAIN、陈慧琳等歌手同台献声,也被外界称为“传奇”。

2009年,已拍过近30部影视作品的韩雪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投资的第一部戏是由她和杨乐乐主演的《娱乐没有圈》(又名《像傻瓜一样去爱》)。对于这次从幕前到幕后的转型,韩雪说:“我是一心想当制片人。内地这些年有品质的电影不多,流行‘山寨’,所以我想做好工作室,制作好电影。”

回应疑问

“家庭帮不了我什么”

近几年韩雪星途顺利,网上盛传她是因为其家庭背景才能如此走红。韩雪多次回应称:“我出身军人家庭这一点没有错,可家庭完全帮不了我什么。我爷爷13 岁参加革命,后来当上了师长,但早在40多岁时,就因身体不好转到苏州养病。我的父母都是普通军人,我是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长大的,而爷爷在几年前就去世了。”

据韩雪的说法,她第一次上春晚是因为那年的主题是“推新人”,而她的《竹林风》特别适合春晚的基调,刚好《错爱一生》电视剧又在央视播出,因此她被选中了。第二年,她的参评歌曲被“毙”,但是后来导演组的廖云邀请她演小品《军嫂》里的军嫂,“这个人物跟我形象相差十万八千里,我推掉了。隔了一个多月,她又打电话来,说句号那个小品(《街头卫士》)里缺一个女演员,让我去演。我就问廖导,为什么找我演小品?对方回答:‘你不是演员吗?’”

至于如何能参加奥运会闭幕式演出,韩雪的答案也很简单:“我和王力宏是一家唱片公司的,因此跟他一起被申送参加奥运闭幕式。”

力捧甘薇的人不够得力,甘薇虽然一直演电影,但是一直只能演二号

甘薇曾和林志玲、孙俪等大牌合作

相比较而言,甘薇是最低调的

自述出道史

很幸运遇到刘镇伟

我是解放军艺术学院学表演出身的,但毕业后跟很多人一样面临找工作的问题。刚开始我从事的并不是表演这一行,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影做宣传发行。因为工作关系,我遇到了刘镇伟。我是《大话西游》的粉丝,这部电影我看了20多遍,见到刘镇伟就像看到偶像一样。我们聊了很多电影方面的事,他很惊奇我居然没有去做演员,觉得我做幕后有点浪费,之后才找我演他当时的新片《机器侠》。

我在《机器侠》之前,还没有拍过任何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这次机会可以说是非常珍贵的。也因为这部戏,我把自己的银幕初吻献给了郑中基,当时我还经历了好一番思想斗争。不过郑中基很幽默,他看我很紧张,就告诉我:“一会你吻我时要温柔一点,小心我的龅牙会伤到你!”这才让我放松下来,克服了内心阻力,顺利把戏拍完了。这部戏之后,我便开始走到幕前了。说实话,之前我一直惦记着自己的老本行,不想就此放弃。

经记人解密

她就像是“孩子似的”

跟TK提了一句要采访甘薇之后,TK突然就急了:“是要问‘冰雪薇甜’的事情吗?”跟甘薇商量了一番之后,TK告诉记者,甘薇只愿意简单作个回应,因为他们不想在这个事情上跟传闻有太多的纠缠。但在跟记者聊了几句之后,TK就有点收不住———他不停地向记者倾诉甘薇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TK说:“我们从来就没想过拿什么噱头来为甘薇炒作。不信你看看,虽然前几部戏是我们公司做的,但一没让甘薇去演女一号,二没有在宣传上着重过她,一直是该怎样就怎样。”确实,关于甘薇的新闻,现在网上搜索起来大多是很过时的关于《决战刹马镇》的几条。说起这部戏,TK又激动了:“就三个镜头,甘薇在剧组呆了三个月,再加上提前两个月进组学保定话,加起来就是五个月,但她一点怨言都没有,后来听外界反映说虽然戏少但挺出彩,她开心得跟孩子似的,赶紧跟我们说。”

TK老是用“像孩子似的”来形容甘薇。“她喜欢吃路边摊,最喜欢煎饼果子,吃一回就很满足,开心老半天。喜欢去动物园玩,性格就跟孩子似的,出门也不化妆,不戴墨镜,不戴口罩。平常完全不像个明星,从来不耍大牌 ,我们一起工作时她还常常开车来接我们,而不是我们照顾她。”TK最后说,如果不是跟甘薇真的“合得来”,“我也不会跟她合作那么久”。

TK很担心最近的“冰雪薇甜”传闻会影响甘薇的状态,“实在太冤枉了,希望事情早点过去”。

回应背景说

我从没当过“女一号”

羊城晚报:最近外界有“冰雪薇甜”的说法,你听说了吗?

甘薇:听说了,但是其实我也没什么可回应的。我只能说,谢谢大家的关注和关心。

羊城晚报:为什么不想回应?

甘薇:一直以来,我和公司都从没有借什么话题来宣传或者炒作,我们的想法都一样,就是低调一点。我也从没觉得自己是什么明星,就是一个演员而已。

羊城晚报:你觉得自己跟另外三个女演员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甘薇:其实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把我们放在一起说,没觉得我们的“定位”有什么相似。因为我至今也没演过什么大角色,也没演过女主角 ,但其他女演员都是有自己的代表作的。

羊城晚报:愿意说一下你在乐视的身份吗?

甘薇:真的没什么可说的, 如果我想让大家知道我,那我希望是通过自己的作品,通过我作为一个演员的身份。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心术/电影《一轮明月》/收藏/专家:百年之后中国只剩5亿人口/彭德怀拒绝与同事合影/幽默篇
  • 阿凡达/毛泽东手迹/黑典型连长/茅于轼谈中国经济/制度創新让美國超越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