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是时下常提及的一个词,国内人民如今人人自危,个个缺乏安全感。当官的怕位子不牢,P民怕生活无着:吃喝拉撒上学工作哪样都不省心,万一再有个三病两灾的更是乌云盖顶。 且不说食品安全、婚姻安全、环境安全和职业安全等等方方面面,单说说时下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知道为何国人深切呼唤“安全感”了。 刚回国的时候,常常接到显示是国外号码的电话,“您的电话被人盗用,累计话费X千元… ”然后就说转到派出所报案blahblah,(因为之前俺刚刚去派出所“视察工作”,朋友手机被新疆小朋友顺走了去报案,所以对派出所的情形有点了解,各位都头们说话都慢吞吞的,官腔摆的足足的,房间里乱糟糟的)因此当俺听到电话里热情洋溢口齿清晰底气发虚的“警察”的热心询问时,俺就知道这些人是干啥的了。反正当时也没啥事,闲着也是闲着,聊聊呗…俺就问“警察”大爷,您是哪家分局的呀?那有个XX您知道不?最后,“警察”叔叔丢盔卸甲落荒而逃… 后来这种骗子又改行了,电话打来是“接到您法院的传票…”之类的,总之,骗子也是要吃饭的,还要抢我们饭碗里的,所以我们可得把饭碗看牢了,别给他们可乘之机。 和经济诈骗相比,街头拐骗人口的骗子就更可恶,更可怕了。 据说,人道贩子不仅偷小孩,现在已经升级到楞抢了,不仅抢小孩,还抢大人(主要是年轻妇女)。有亲戚住人口流动较大的地带,平时都不敢带孩子下来,说一个人看不住,怕被抢了,已经发生不少案例了。 这样的生态,这样的社会,让P民怎么能感觉到安全? 还有还有,主题来了,俗话咋说的来,“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骗子再可怕,我们可以绕着走,小心驶得晚年船。可身边的朋友如果想坑我们一把,那可真是防不胜防了… 朋友A到国内开展业务,找老同学帮忙,同学要求咨询费每月若干,朋友当即允诺。后老同学建议在其任主编的某业内杂志刊登文章介绍该业务,朋友同意。文章刊登时,老同学说要收取广告费几万,朋友只好答应。后,老同学提议朋友在行业年会做主题报告,朋友赞成,之后又收取费用几万,然后,老同学力劝朋友参加协会会员,每年会费XX,朋友终于认清形势,老同学帮忙是辅,忽悠是主,情谊是假,钞票是真。 朋友B找老上级拉关系,上级说,让Y给你管理公司吧,有经验,有人脉,有资源,不贵,一年1百万。B有求于上司,无奈只能顺从。不想Y乃一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花里胡哨的简历,辉煌灿烂的经历全是骗人的东西。好在Y没呆长久,临走又顺走白银几锭。 朋友C自己搞了个设计并申报了专利,通过熟人联系某资深国营厂家生产,大家一见如故,相谈甚欢。C深感幸运,找了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没多久,听说有和自己的产品类似的东西,仔细研究,发现正是合作厂家搞出来的,把自己的专利改头换面更换了几个东西,就变成人家的了… 可笑可叹,笑人间可笑之人,只看眼前不看身后;叹世间钱为何物,直教人情义相许… 笑过,叹过,别人怎么做,我们无可厚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但我深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世间还是好人多。至于对朋友,对外人,赞同俺家老公的观点“宁肯天下人负我,我不能负天下人”(当然不负老婆大人是最最关键的,呵呵)…
由八千万张贴 简论中国教育的正道 和歧途 | 2012-05-31 11:11:51 |  | |
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教育一直贯穿其中。探讨中国教育的得失,必定要从历史的角度加以剖析,这无疑将是一个大得不能再大的题目,网上码字,只能略述一二。 首先,简单地将中国教育概括为“歧途”或把中国教育史以49年为界分割开来评论,是不负责任武断的做法,中国教育之路,充满艰难坎坷,有正道,也有歧途。 中国教育史,从有文字记载的来看,可以追溯到上古。舜时设庠为教,七岁入下庠,庶老为师,十五岁入上庠,国老为师。到了先秦则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春秋时期,孔子开启了私学教育之先河。 无疑,从“制度”层面和教育设施的“硬件”上看,此时中国教育无疑是走在领先世界的正途之上的。 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教育的繁荣也是毋庸置疑的。可惜的是,孔夫子的私立学校规模越来越大,老先生对同行有很不感冒,来了一个竞争对手少正卯将孔门“三盈三虚”,老先生干脆将人家的脑袋砍下来了(当然此事可以争议)。 孔夫子告诫后生们: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后生们也“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就难怪孔夫子和同时期的苏格拉底比起来要差了好几个层次,孔门也没有出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这样的学生,中国也没有人敢说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样的名言。 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是辩论型的,他鼓励学生提问质疑,而孔子希望学生接受和服从,不喜欢学生提出疑问,不愿意进行辩论——“学于孔子,不能极问”(王充)。比如当学生子路提问:“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不懈作出解释,而是训斥子路,说自己最恨的就是那些善辩的人:“是故恶其佞者!”——师生间的对话就这样结束了。 还有,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知识,而知识是通过辩论和说理获得的。孔子的思想里,“德”是至高无上的,“孝”又是“德之始也”。至于辩论和说理是与“德”对立的——“巧言乱德”。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孔子为中国教育开启了私学之先河,但也将中国教育思想引入了歧途。可谓成也夫子,败也夫子。 到了秦始皇哪里,我们就不必多说了,秦始皇实行严酷的专制统治,取消并禁止私学,焚书坑儒,知识阶层“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本来已经误入歧途的教育更是雪上加霜。 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汉武帝把儒家典籍《诗》《书》《易》《礼》《春秋》拔高到“经”的地位,取消其它各家传记博士,只设儒家五博士,汉代的“教育方针”就成了“独尊儒术”。 隋代,虽然当时的教育思想没有本质的进步,但是科举制度的出现,对后来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教育亦受其益。 唐高祖继承了隋代的教育制度,在国子监之外又设立弘文馆、崇文馆两所贵族式学校, 地方也设立州学、县学。唐代教育科目繁多, 教材丰富,还有大量的“国学行用”类书籍。当时,学生的来源不分贵贱,唯才是举,一反魏晋时期唯出身的陋习。 科举制在唐代得到完善,武则天还创设了武举,文物并重。唐朝后期,韩愈更是提出了因才施教的理念,使得唐朝教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体系,周边国家如高丽,新罗,日本等都派遣了留学生或僧人来唐, 既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宋代,中国的教育又走了一个弯路,“重文轻武”的“国策”将武将兵权解除,朝廷重用儒臣,实行儒臣执政、以文代武。宋太宗则提倡“用文德礼治”,“遵周孔之礼”,主张以儒学为修身之道,同时加强了佛道思想的作用。 宋代的教育思想基本上是以王安石的“学以致用”,也就是为国家政治服务为主,当然陈亮等人也主张教育就是为了谋取功名,建功立业。程朱理学的兴起,使得“明天理,灭人欲”占据了教育的主导地位,人性遭到压抑,中国人人性的自由和创造力被扼杀无疑。这一时期,《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样的经典是“教育部统一教材”。 元代中国教育每况愈下,元代中国本质上是一个“亡国”的过程,教育也受“外族”压制。元朝曾一度取消科举,特别强调蒙古法和蒙古教育,造成日趋严重的种族对立,促生了农民暴动,最终再次亡国。 明代的教育,在朱元璋的重视下,曾一度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明代的科举提倡程朱理学,以“四书”、“五经”作为科举取士的唯一教材。在作文模式上,规定必须使用八股文,字数也有限制,内容不能自由发挥,这无疑让中国的教育,尤其是中国人的思想受到进一步的压制。 清代前期的教育基本上延续了明朝,没有太大的变化,直到19世纪中叶,随着天主教会与基督教会进入中国,教会学校开始在中国出现,这不但给中国的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结束了中国女子与校门无缘的历史。中国古老的教育体系里,终于刮进一丝清新的春风。 洋务运动的兴起,开启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教育改革的序幕。此后,各式西式学堂相继建立,更有同文馆、天津水师学堂、上海方言馆、京师大学堂这样的“官学”让中国人有机会 “睁眼看世界”。 同治十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第一批留学幼童,“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从此,中国有了越来越多的詹天佑。 可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始于清代教育的开放,清代的教育,从思想变革的角度看,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高峰。教育真乃立国之本。 民国的教育,其实无需多言,本人极其反对将民国教育赞美得天花乱坠,什么人才辈出,“大师”如满天繁星。 民国的教育,无非是继承了清代改革开放的硕果,只要看看那些大学和大师们,哪个不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果实,有谁不是当年留洋归来的“海龟”——就连脑后拖着辫子,满腹经纶的辜鸿铭,在某些人眼里也是“一个黄香蕉”! 国民党唯一作的好事是没有再次闭关自守,而是顺应自然,向美国靠拢。至于国民党自身在教育理论和体系上的贡献,基本不值一提。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又一次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动荡,教育也首当其冲。 公平的说,在教育上共产党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50年代大规模的扫盲运动,使得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文化水准有了一个质的变化,读书识字已不再是有钱人的特权。 当然,本人也认为,简化汉字和汉语拼音的实施,也促进了汉语的发展,促进了汉语走向世界。 毋庸避讳,上山下乡,文化大革命等群众运动对全中国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都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创伤,整个国家都“误入歧途”,这就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了。 77年恢复高考,揭开了中国教育再次拨乱反正的序幕,“科学的春天”、“四个现代化”让国人兴奋不已,当时整个教育界的确有一股朝气蓬勃的欣欣景象。迷途知返,正道似乎就在眼前。然而人间正道总沧桑,现如今,中国教育的真实面目已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刻板机械,死记硬背,思想禁锢,功利至上的旧传统又死灰复燃。 这一切原因何在?我已阐述得太多了,今天打住。 总结一下,中国教育的正道也好,歧途也罢,都不应该仅仅套上“共产党”这个标签来观察。重复一个老调调:中国的问题,是历史的问题,文化的问题,你我的问题。
| 由悟空孙张贴 译英国诗人托马斯•哈代 的《郊区的雪景》一诗 | 2012-05-30 17:53:51 |  | |  【译英国诗人托马斯•哈代的《郊区的雪景》一诗】
Snow in the Suburbs
Every branch big with it, Bent every twig with it; Every fork like a white web-foot; Every street and pavement mute:
郊区的雪景
一根根树枝覆盖着白雪, 大雪压弯了一根根嫩树枝; 一根根树杈像动物蹼足式地披满白雪; 一条条街巷都寂静无语:
Some flakes have lost their way, and grope back upward when Meeting those meandering down they turn and descend again. The palings are glued together like a wall, And there is no waft of wind with the fleecy fall. A sparrow enters the tree, Whereon immediately
雪花已经迷失了路,摸索着朝上飞去 与蜿蜒飘落而下的雪花相遇,一起向下飘去。 条条栅栏变成一堵被冰雪凝固成的围墙 没有随风飘舞的鹅毛大雪静悄悄地在天空翱翔。 一只麻雀飞上了一棵高树上, 马上站立在树枝上
A snow-lump thrice his own slight size Descends on him and showers his head and eye And overturns him, And near inurns him, And lights on a nether twig, when its brush Starts off a volley of other lodging lumps with a rush.
雪块是麻雀的三倍大 阵雨般地朝它身上,头和眼睛落下 并把它掀翻在地上, 并几乎把它埋葬在地上, 麻雀轻快地飞到下面树枝上歇息, 轻轻一碰撞,摇落了树枝上一连串积雪。
The steps are a blanched slope, Up which, with feeble hope, A black cat comes, wide-eyed and thin; And we take him in.
台阶变成了一道白雪覆盖的斜坡, 突然跑上来一只衰弱无力的黑猫, 饥饿睁大着眼睛,且枯瘦如柴; 我们把它引进屋来。
作者介绍(1840------1928)
托马斯•哈代1840年六月2日出生于多塞特郡的一个靠近多切斯特镇的名叫上博克汉普顿 的小村庄里,父亲是一位石匠,他父母社会地位低下,他断断续续地上学。十六岁时,他给一名教会的建筑师当学徒。后来,他离开家乡,去伦敦做工,1863年在此地他赢得了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颁发的大奖。几年之后,他放弃建筑设计的工作,1871 年他匿名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计出无. 奈》。这部小说没有获得成功,作者没有引起人们多少关注,直到哈代1872年发表小说《绿林荫下》之后,从那个时候开始他成功作为一个作家,才得到人们认可。
直到他将近60岁-----,确切地讲是1898年---------哈代才放弃了散文写作而想成为一个诗人唤起人们的关注,他着手开始运用诗歌的表达形式写诗,如许多人(包括编辑和哈代本人)认为通过诗歌形式他才会最长久地被人们记住。从写作技术上考虑,初次阅读哈代的诗歌时,感到不适应他诗歌的韵律,显得拙劣,他诗歌的句法通常是笨拙的,他所用的语言也是如此。但是,透过在其诗歌表面的拙劣--------而实际上他为之所付出的努力写的许多诗歌仍取得其独特的影响效果----哈代的诗歌既有它的独特的原创性同时也具有诗歌风格的严谨性。
Thomas Hardy, 1840-1928 | | | | | | | wenxuecity | |
驳斥刘亚洲无知的 《 宗教信仰与民族命运》言论 博讯2012年6月03日 转载 (郑州声明:本文言论只用于驳斥“刘亚洲”的《 宗教信仰与民族命运 》。不针对基督教的教义和思想哲学。本人尊重基督教人士的信仰 。本文亦得到基督教人士的指导。) 我不知道刘亚洲一个什么专业的教授?以前也没有读过他的文章,不能了解他的思想。不过看到那篇署名刘亚洲的《 宗教信仰与民族命运 》这篇文章,就觉得他是个目光短浅而无知的伪学者。 第一,在他文章从最后一段里,他说“东方和西方的竞争中,西方胜利了”;请问西方有什么胜利?是把东方人全杀光了,还是把东方人全奴役了? 第二,刘亚洲说“东方宗教和西方宗教的竞争中,西方宗教胜利了”。这简直就是展现他的无知。试问,当今世界上三大主流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哪一个不是起源于东方?作者把可能把基督教当做西方宗教了,虽然基督教是西方的主要宗教,但是佛教伊斯兰教都没有向基督教投降啊,没有大批大批的佛教伊斯兰教徒转宗皈依基督教呀。刘亚洲凭什么说西方宗教胜利了? 第三,刘亚洲说一滴水珠是非常小的,但这个水珠确实能把整个太阳包容进去。如果不是太浪漫了,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第四,刘亚洲说“在西方国家一辆车要坏到公路上,几乎所有的车都会停下来,问你是否需要帮助。在中国,绝大多数车都会扬长而去,好不容易停下来问你,我可能还怀疑,你干什么?你有什么目的?”这是作者缺乏对中国国情的了解,现在汽车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奢侈品,会开车的人未必会修车,能帮上什么忙?其次在中国普遍公路治安不好、司法不作为的环境下,谁敢去帮忙? 第五,刘亚洲说“这样的民族(中国)怎么能不是一盘散沙”?我不知道他这一盘散沙是和哪个国家相比较的?他所说的西方也就是美国和欧洲。如果指和中国的领土面积差不多的欧洲?可是欧洲同样大的地方那里可是N个国家。相比之下,哪个是一盘散沙?如果说是美国,那么,虽然我没有去过美国,但是我知道美国是个信仰自愿的国家。除了法律人权,各个宗教都是平等的。请问刘亚洲,在美国哪个宗教胜利了?他为什么说“没有终极性的文化精神追求中国人就是一盘散沙”? 第六。刘亚洲说:“西方的教堂总是建在城市中心,与民亲近。中国的庙宇总是建在深山老林中,与民疏远。”这一条更显得他的无知,许多中世纪欧洲的教堂也建造在山中甚至是悬崖峭壁之上,中国的大悲院,相国寺,龙华寺,灵隐寺,白马寺,法门寺等等都在城市里。 第七,刘亚洲说“而中国的庙宇的神才是神。你看那些神的形象:大腹便便,无忧无虑,嘻皮笑脸,享受着人间烟火,个个吃得脑肥肠满。”且不说中国人民心中的神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就说“享受着人间烟火”这和刘亚洲所说的“中国的庙宇总是建在深山老林中,与民疏远”正好是自相矛盾的论述。既然“与民疏远”怎么“能享受人间烟火”?简直是刘亚洲自己扇自己的脸。 第八,刘亚洲说“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忏悔,中国人进庙是为了贿赂。”西方人进教堂为了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黑手党3K党他们也进教堂。他们为什么进教堂呢?忏悔他们犯下的罪之后继续犯罪吗?希望他所说中国人进庙是为了贿赂这句话是说极个别的人,否则他不仅能得到基督的洗礼而且还能得到中国人唾沫的洗礼。 第九,刘亚洲说“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解脱精神上的苦难,中国人进庙宇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苦难”。精神上的痛苦不是实际生活中的苦难吗?精神上的苦难来源自哪里?还不是来自欲望的不能满足责任没有尽到。如果说中国人进庙是为了生活,只能说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还是低,但是也不能排除进庙的中国人也是为了有欲望的不能满足责任没有尽到。以我看中国人进庙和西方人进教堂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第十,刘亚洲说“西方宗教的神在受苦,人民不受苦。东方宗教的神在享乐,人民在受苦。这就是东西方宗教最大的区别”。他所说的西方宗教应该是指基督教,他所说的神在受苦,是指哪个神?上帝还是耶稣?上帝是不会受苦的,受苦的只能是耶稣。耶稣在受苦,人民就不受苦了吗?这只是伟大的耶稣的心愿而已,事实上,从耶稣诞生到今年2011年的两千零十一年中,西方人不受苦的年头也就是二战结束后的56年,在耶稣的家乡巴以地区的人民怎么样了?那里信奉基督教的很少了,离耶稣家乡最近的半基督教国家黎巴嫩,他们的人民也就是最近十多年可能才停止受苦。也许说到这他会说,中国人现在还在受苦,这我承认。但是中国的神不是享福的,从佛教的观世音菩萨到道教的八仙,都是救苦救难普济世人的。刘亚洲应该看到受苦的是人民,但享乐的不是神,是政府官员,及和政府官员有瓜葛的特权阶层。 第十一,刘亚洲说“人是有欲望的,但人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必须由自己(而不是由别人)克制自己的欲望。”。这是东西方许多修士僧侣的共识。不是哪一方所独有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教堂寺庙要修建在深山老林悬崖峭壁的原因。这些修士僧侣想利用远离尘世的方法来克制自己的欲望。 第十二,刘亚洲说“中国人不会克制自己,不会对自己进行心灵拷问,于是他就去克制别人,去拷问别人。鞭笞和拷问自己是痛苦的。只有心中永远有信仰,有对永恒的神的信仰,才能如此”。请问西方人会克制自己吗?到目前为止,地球人都没有看到西方人停止对世界资源财富的掠夺,为什么要中国人克制自己?一方面说中国人一盘散沙不能振兴中华,一方面要中国人克制自己。到底想让中国人怎么样?中国老百姓本来就一无所有,我要说,应该克制的是中国的那些为了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豆腐渣工程不惜牺牲老百姓利益的政府官员!让他们克制一下自己的权欲官欲钱欲吧!相反那些被政府遗弃的下岗失业的工人,土地被掠夺的农民没有发生民变已经非常的克制了。 第十三,刘亚洲说“耶稣的死亡就已经完成了他从神到人的蜕变”。那请问耶稣的复活怎么解释? 第十四,刘亚洲说“让我拿西方的基督教和中国的宗教做个比。。。。。久而久之,他就变成了一个健康的人,心态和心灵特别健全的人”。人之初,性本善也好性本恶也好,都是动物的本能需要,就像狼要吃羊,狼要有善念不吃羊就得饿死。人之初是什么样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人为了让狼成为狗帮助人来管理羊,而杀了羊喂狼。这就是人性的恶!用弱小的生命换取强势的力量。但是在东西方都没有把这种恶当做恶来批判。不知道人之初是善是恶的问题与文化大革命有什么理论上的关系?刘亚洲居然不知道罗马的教宗们和所谓改良的路德派怎么迫害像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这些真理人士的,刘亚洲知道基督教中还有罗马路德东正三派互相迫害的这段历史吗?这样的宗教运动比文化大革命持续的时间不知道长了多少倍。 第十五,刘亚洲说“历史证明,这释道儒三个教根本无法振兴中华”。难道基督教能振兴中华?中华是一个国家,西方基督教世界是几个国家?历史证明,振兴欧洲的先贤恰恰是罗马教会所打压迫害的马丁路德、伏尔泰、哥白尼、布鲁诺、康德、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这些人。 第十六,刘亚洲说“宗教决定了文化,文化决定了民族的性格,民族的性格决定了民族的命运”。是这样吗?众所周知,一部圣经分为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又分为三大派----南欧洲罗马天主教、北欧的路德新教、还有被斯大林迫害的几乎灭绝的东欧的东正教。佛教分为东亚的禅宗佛教,东南亚的南传佛教,青藏高原游牧民族藏传佛教。如果刘亚洲有一点点历史知识的话,那么请问刘亚洲到底是宗教决定了文化?还是文化决定了宗教? 第十七,刘亚洲说“惩治腐败并不能根除腐败。建立完善的社会制度是一种办法,但根本的办法还是要从文化入手。”腐败问题是制度还是文化问题?我们是小老百姓,大贪官污吏怎么贪污的,我们老百姓怎么能知道的?能揭发大贪官的,能拿出证据的只能是大贪官身边的人!为什么?大贪官都赚了上亿了,小弟们还没有到百万,心理能平衡吗?像这样狗咬狗似的反贪怎么能根除?明明是体制问题怎么能和文化挂钩?刘亚洲说的“建立完善的社会制度是一种办法”吗?如果社会制度只有文化,没人遵守没人监督,再完善的文化制度也是白建。 第十八,刘亚洲说“好人可能错用坏人,但是坏人绝对不会错用好人”。错!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谁都希望用好人,用好人可以放心呀。“唯上是从”不一定是无道德的坏人的专利,也不是东方人的专利。完全是由于现在现行的体制所造成的。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上面”给他发工资,能提拔他,福利多向他倾斜点,他不“惟上是从”的听谁的?这和文化有什么关系? 第十九,刘亚洲说“ 我曾说过中国人基本是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没有信仰,不是指没有信仰的形式。恰恰相反,中国人信的东西最杂,包括气功大师都信。”。这又一次暴露了刘亚洲的无知,据国际刑警组织统计西欧和南欧有1317个狂热教派,英国604个;法国173个,西班牙全国现有200个“具有破坏性”的邪教组织。难道这就是西方信仰的纯净吗? 刘亚洲把宗教信仰和民族命运联系到一起,强调西方宗教比东方宗教优越。反过来只能反映了刘亚洲的无知。基督说“有人打你的左脸你把右脸也给他打”,不知道这样话对中华民族命运有什么影响?我们在争取国家统一,刘亚洲却说西方分裂的文化是好的;我们要反腐,我们要民主人权平等法制,刘亚洲让我们克制。 从科举制度兴盛以来,统治阶层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采取了弱民化、愚民化的教育,禁锢的人民的思想行为,官僚阶层为了保住地位,也找能力不如自己的人当做下属,依此类推,俗话说,黄鼠狼养耗子一窝不如一窝。使中国失去了活力,最终走向衰败。 但是,是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一次又一次的挽救了中国。像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这些强国,无不是文化的包容性很强的国家,他们讲法制民主,人民的信仰是自由。各个民族平等,各个宗教是平等的,各个党派也是平等的。这些才是我们国家应该学习的地方。博讯 生民 于 2011/11/13 15:53:38 发布在 凯迪社区 刘亚洲:宗教信仰与民族命运 引者按:偶尔读到这篇文章,发现已经流传一段时间了,但我还是不能不把它贴在这里。这位将军显然不是基督徒,唯其如此,才显出此文的宝贵:这里有旁观的、客观的、综观的、洞观的真知灼见。他提出的问题不仅犀利和透彻,而且严肃和严重。作为一个过来人,一个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我知道刘亚洲是对的,历史将为他写的这些字句作证。全文如下: 宗教信仰与民族命运 善良不是一种愿望,而是一种能力。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一个人的道德高低也许不重要,一个民族的道德高低就重要了。一个官员的道德高低也许不重要,一个执政集团的道德高低就很重要了。好人可能错用坏人,但是坏人绝对不会错用好人。我们对干部进行这么多考核,但翻开干部履历考察表,居然没有一条是对干部的人性道德进行考核的标准。这促使我们的干部不必对下,更不必对自己承担什么道德义务,只要“唯上”就路路皆通。 今天,中国一切问题都指向制度,而一切制度的问题都指向文化,而一切文化的问题都指向宗教。道德就是文化。道德是不是宗教的一种表现形式呢?我还在思索这个问题。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有许多值得商榷和改善之处。民族性就是道德。宗教决定了文化,文化决定了民族的性格,民族的性格决定了民族的命运。举反腐败为例。惩治腐败并不能根除腐败。建立完善的社会制度是一种办法,但根本的办法还是要从文化入手。 中国的三个主要宗教:佛教、道教、儒教(我把儒学也称为一种宗教),对中国人形成今天这样的心理状态和道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历史证明,这三个教根本无法振兴中华。 让我拿西方的基督教和中国的宗教做个对比。中国文化教育我们“人之初,性本善”。西方的宗教正好相反,它认为人生下来是恶的,人的本性也是恶的。因此,他要限制你,反思你。 西方文化认为,人是有原罪的,人心是黑暗的。不少人经过“文化大革命”。最黑暗的东西在哪里呢?最黑暗的东西在人的心中。每个人的心灵中都有非常肮脏的一面。西方文化把这个剖露出来,展示出来,批判它,控制它。东方文化是把它包起来,养着它。西方的教堂有忏悔室,进了教堂之后,就把心灵的东西向神述说,把丑陋和肮脏的东西向神诉说了,他就轻松了,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我在美国时曾在教堂外坐了一整天,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情景:人们总是愁眉苦脸地进去,神情轻松地出来。后来我才渐渐了解了其中的奥秘。久而久之,他就变成了一个健康的人,心态和心灵特别健全的人。 人是有欲望的,但人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必须由自己(而不是由别人)克制自己的欲望。中国人不会克制自己,不会对自己进行心灵拷问,于是他就去克制别人,去拷问别人。鞭笞和拷问自己是痛苦的。只有心中永远有信仰,有对永恒的神的信仰,才能如此。很多人去过西方的教堂,那里的神是以一种血淋淋的、受苦受难的形象出现的。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圣母不是流血、就是流泪。那实则是人的化身,是人的苦难和思考的化身。西方宗教里的神看似是神,其实是人。耶稣的死亡就已经完成了他从神到人的蜕变。只有人才能死。(准确的说法是“道成肉身”——引者注) 而中国的庙宇的神才是神。你看那些神的形象:大腹便便,无忧无虑,嘻皮笑脸,享受着人间烟火,个个吃得脑肥肠满。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忏悔,中国人进庙是为了贿赂。不是吗?因为要办成某件事,向神祈祷,用钱买了香点上,或放上瓜果之类我们人间吃的供品,默默许愿。这不是贿赂是什么?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解脱精神上的苦难,中国人进庙宇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苦难。西方宗教的神在受苦,人民不受苦。东方宗教的神在享乐,人民在受苦。这就是东西方宗教最大的区别。 西方的教堂总是建在城市中心,与民亲近。中国的庙宇总是建在深山老林中,与民疏远。 我曾说过中国人基本是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没有信仰,不是指没有信仰的形式。恰恰相反,中国人信的东西最杂,包括气功大师都信。什么都信,恰恰就是什么都不信。中国人心中没有永恒的神的位置,再说深一点,就是没有终极性的文化精神追求!这种人是不会把自己的关心范围扩大到家庭、甚至个人以外的。如果扩大出去,一定就是伤害别人。这样的民族怎么能不是“一盘散沙”? 在西方国家一辆车要坏到公路上,几乎所有的车都会停下来,问你是否需要帮助。在中国,绝大多数车都会扬长而去,好不容易停下来问你,我可能还怀疑,你干什么?你有什么目的?一滴水珠是非常小的,但这个水珠确实能把整个太阳包容进去。 千年来,东方和西方的竞争中,西方胜利了;东方宗教和西方宗教的竞争中,西方宗教胜利了。宗教的胜利是什么样的胜利?我认为是一种精神上的胜利。没有信仰,就没有精神上的力量。中国人所缺少的,正是西方人所拥有的。(作者刘亚洲将军现任国防大学政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