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郎咸平:99%的白领将面临破产/超半数国人处中下层/西门庆/莫西/毛三登城墙而不入故宫
發佈時間: 6/26/2012 1:41:17 AM 被閲覽數: 518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琳娜 走西口

来源: laha 于  wenxuecity
 

 

高官:西门庆是成功人士 金瓶梅值得仔细全面阅读

 
文章来源:
 


24日,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史学博士、“金学”研究专家陈东有做客社科大讲堂。



陈东有称《金瓶梅》中有经济味、道德味、哲学味

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中国明代“四大奇书”的《金瓶梅》世人皆知,但一直被列为禁书,看的人不多。日前,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在谈及《金瓶梅》时,则表示,这是一本值得中国人细读的小说,并称该书具有“经济味”“道德味”和“哲学味”,还大赞西门庆是一个成功人士。

6月24日,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史学博士、“金学”研究专家陈东有做客社科大讲堂,以《金瓶梅的社会文化现象》为主题,让市民通过对主角人物性格特质、人格内涵及生命态度的对话,来深刻体会他们对生活的追求,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

“《金瓶梅》又称为《金瓶梅词话》,是中国古代一部描写世态人情、自然人性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产生于明嘉靖、万历年间,比《红楼梦》早200年,与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合称四大奇书。”陈东有说,《金瓶梅》自诞生之日起,就毁誉聚于一身,因为书中有百余处近两万字的性描写,或者说是与人物命运紧密关联的性故事,一直被列为禁书,所以看过的人不多。

作为对小说《金瓶梅》有着深厚研究的学者,陈东有认为,《金瓶梅》是一本值得当代中国人仔细、全面阅读的传统小说。因为它一有“经济味”,故事背景提供详实的明清社会商业描写;二有“道德味”,告诫人们要远离“酒色财气”;三有“哲学味”,整部小说都在阐释人类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欲望之间的关系。

陈东有还提到,《金瓶梅》中,西门庆不仅是一个风流花心的男子,更是被塑造成了一个成功的商人形象。短短的七年中,凭借自己的经商之道和各类女人的自愿进献,他的资产翻了十四、五倍,达到了十万两纹银之多。不仅生意做得响,他还从一介布衣做到了朝廷命官正五品的职位,还认了当时颇有权利的宦官蔡京为干爹仕途之路一片平坦。但却纵欲过度而死,结束了他仅仅33年的短暂人生。

“批西门庆毒害人命,占人妻女,腐蚀官吏,得财枉法,还是属于表面层次的道德批判,深层次的批判在于他的自毁,他那难以抑制的纵欲在破坏社会伦理的同时,也在消耗他自己。而批判他的意义在于他对今天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意义。”陈东有说。

陈东有表示,当年的《金瓶梅词话》是说书人的底本,很多的语言都让今天的读者不大容易懂得,存在种种的阅读困难。《金瓶梅词话》以山东方言为主,还包括江浙等地的方言,里头甚至有100多个方言和南昌话有关。

“我们这个社会对《金瓶梅》的态度一直也是矛盾的,或者说是存在着悖论的。‘人皆好之,人皆恶之’。既有好奇、好读之心,又有讨厌、防备之意。”陈东有表示,他只是想帮助感兴趣这部小说的人阅读这本小说,进而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只要人们能从中有所启发,那就是值得的。

 
 

者: 超半数国人认为身处中下层 举世罕见

 
文章来源:
 
 
现在,收入分配问题很受关注,解决起来也有难度,但我们一定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调整收入分配有一个主观认同问题,就是国民对收入分配秩序的认同问题,我认为目前这个问题是比较严重的。我们调查、测量阶层认同时,把社会分成上、中上、中层、中下、下五层,然后让被调查者选自己属于哪一层,他们选的结果和他们实际的情况不太一致。这就给分配制度改革带来了难度。

从世界范围看,日本在所有发达国家中,收入分配差距一直是比较小的,日本有将近60%的人认为自己属于中层。巴西的收入差距比我国还大,但也有将近60%的人认为自己是中层。我们前几年的调查显示,我国认为自己属于中层的还不到40%,认为自己属于中下层、下层的占了将近55%,全世界都没有像我国这样的调查结果。当时我们把这种现象概括为“阶层认同偏下”。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印度收入差距也很大,去过印度孟买、新德里的人都知道,如同纸煳的贫民窟和高高矗立的玻璃大楼并存,即便如此还有60%的人认为自己是中层。

而在我国,无论机关干部还是普通群众,他们有很多人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收入分配问题的复杂性就在这里,不是政府不想解决,而是这个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实在是很大。有些改革可以让所有人都受益,但随着改革的深入,要想使一部分人受益就必然会触动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这时候改革就难了,各种利益之间需要一个妥协。现在的问题是社会各阶层都认为现行制度对自己不公,出现这样的状况,政府再怎么使劲也不行。改革收入分配不是政府简单地加大转移支付,把一部分钱转移到穷人手里就能解决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大家认同的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西:囚徒到总统 命运大逆转 简直匪夷所思(图)

 
文章来源:
 

埃及选委会24日宣布穆斯林兄弟会所属政党领袖莫西(图中海报)当选总统,支持者在开罗的竞选总部欢呼。(美联社)

穆斯林兄弟会候选人莫西(Mohamed Morsy)在总统决选中,击败前将领夏非克(Ahmed Shafik),当选埃及总统。莫西透过赢得选举,从伊斯兰教阶下囚变身为埃及总统,这在一年半前简直是匪夷所思的命运大逆转。

夏非克是目前陷入昏迷、刚遭罢黜的总统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的末代总理。

60岁的莫西曾在美国接受工程教育,他在穆巴拉克主政下被关进监狱。他在5月的第一轮选举以不到四分之一得票率排名倒数第一。莫西先前誓言,将会成立包容性政府,争取广大埃及民众的认同,包括大批基督徒少数族群在内。

埃及军方最高委员会将继续掌控中东地区规模最大军队,而它的最亲密盟友是美国。莫西先前表示,他将会遵守各种国际条约,尤其是1979年与以色列签署的条约,那也是大量美国援助的依据。

欧洲外交关系协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ECFR)资深政策研究员萨万(Elijah Zarwan)表示,莫西面临的最大挑战将会是领导陷入严重分裂、担心和愤怒的人民,迈向和平民主结局,而不会变成军方持续统治下遭谩骂的替罪羊。

莫西无法享有穆巴拉克以往拥有的现代法老式大权,那些大权已遭军方抑制,且军方将决定莫西在政府中能有多大作为。

莫西承诺将以温和及现代化伊斯兰方针,引领埃及迈向新民主时代,专制独裁将会被尊重人权的透明政府取代,并重振这个强大阿拉伯国家长期走下坡的命运。

健壮结实且戴眼镜的莫西,仍似乎是一个意外出线总统,他在最后一刻才投入角逐,理由是穆斯林兄弟会原本属意的候选人谢特(Khairat al-Shater)因技术性问题丧失资格。

莫西的故乡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沙尔奇亚省。他已婚,有四名子女。

1970年代,莫西在开罗大学学习工程,随后前往美国攻读,得到南加大博士学位。返回埃及后,他成为埃及扎加齐克大学工程系系主任。

随后,莫西在穆斯林兄弟会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并成为兄弟会领导局的成员。从2000年至2005年,他作为独立成员在埃及议会的穆斯林兄弟会集团中担任议员。

之后,莫西在家乡的选区举行的第二轮投票中失败,失去了席位。他宣称,那次选举中存在舞弊行为。

在随后参政的岁月,莫西被穆斯林兄弟会推选为发言人;去年,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被迫下台之后,他成为自由与公正党主席。

他平静的风格有望安抚穆斯林兄弟会的保守派主流。很多内部人士认为,莫西是一个安全的选择。但他能独立于其它穆斯林兄弟会领袖以外运作的空间有多大,仍存在许多疑问:他的竞选宣言是由穆斯林兄弟会决策者拟定。虽然被迫退选,但谢特还可能会继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也一直是埃及国内辩论的焦点。

 

 

秘:毛泽东为何一生三登城墙而不入故宫?(图)

 
文章来源:
 
 
让毛泽东动怒的张奚若,曾于1948年12月18日北平围城之时,带解放军干部请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绘制北平文物地图,以期被迫攻城时保护文物之用。

此前一天,毛泽东亲笔起草中共中央军委给平津战役总前委的电报,要求充分注意保护北平工业区及文化古迹:“沙河、清河、海甸、西山等重要文化古迹区,对一切原来管理人员亦是原封不动,我军只派兵保护,派人联系。尤其注意与清华、燕京等大学教职员学生联系,和他们共同商量如何在作战时减少损失。”

1949年1月16日,毛泽东再次起草中共中央军委关于保护北平文化古迹的电报,其中提到了故宫:“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你们对于城区各部分要有精密的调查,要使每一部队的首长完全明了,哪些地方可以攻击,哪些地方不能攻击,绘图立说,人手一份,当作一项纪律去执行。”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9月27日,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将北平改名为北京。首都规划随即展开。

参与规划工作的梁思成,与应邀到北京指导工作的苏联专家发生分歧。梁思成与城市规划专家陈占祥共同提出中央行政区应在古城之外的西部地区建设,以求得新旧两全、平衡发展;苏联专家则提出中央行政区应放在古城中心区建设,并着手对古城的改建。毛泽东支持了后者。

北京的城墙、城楼、牌楼等古建筑开始被陆续拆除。1952年8月,天安门东西两侧的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被拆除,梁思成、张奚若曾表示坚决反对。1956年5月,北京市规划局、北京市道路工程局展修猪市大街至北长街北口道路,拆除大高玄殿前习礼亭及牌楼、故宫北上门和东西连房,又引发学术界激烈批评。对古城愈演愈烈的拆除,终导致张奚若1957年向毛泽东坦陈己见。

毛泽东与故宫有过一段渊源。他早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时的老师易培基,1929年曾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1919年12月毛泽东率代表团赴京请愿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即住在故宫脚下的福佑寺。

1954年4月,毛泽东曾在四日内三登故宫城墙。

1954年4月18日下午,毛泽东乘车至故宫神武门内,由东登道上神武门城楼,沿城墙向东行至东北角楼转向南,经东华门、东南角楼,到达午门,由午门城楼下城墙,回中南海。



1954年毛泽东主席视察故宫时在城墙上休息

4月20日下午,毛泽东乘车至故宫午门内,登午门城楼,参观设在那里的历史博物馆出土文物展览,下城楼回中南海。

4月21日下午,毛泽东乘车至故宫神武门内,由西登道上神武门城楼,沿城墙西行,经西北角楼、西华门、西南角楼,到达午门下楼离去。

三次路线相加,毛泽东正好在故宫城墙上绕行一周。这是毛泽东到故宫仅有的三次记载,而这三次他只登城墙不入宫内。

在城墙上漫步徐行,毛泽东有何感想?他是否想到了故宫改建计划?他为什么不到故宫里边走走?其中内情无人知晓。

毛泽东主席对紫禁城有着特殊的感情。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曾是他就学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的老师。1919年,毛泽东同湖南人民代表团来到北京,宣传进步,声讨驱逐湖南督军张敬尧,就住在紫禁城脚下的福佑寺。1949年初,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北平之前,毛泽东曾亲自给解放军将帅发出指示:“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又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您们务使各纵队首长明了并确守这一点。”正因为有了这样一道“手谕”,才促成北平和平解放,保证了紫禁城免受战火破坏。

毛泽东不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收到过许多书画家、收藏家、艺术家朋友馈赠的诗书画印之类文物,但他并未将这些珍玩国宝归为己有。他自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收礼品,一律缴公。

1950年,毛泽东亲笔致信当时的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将友人姚虞琴先生赠送的王夫之手迹《双鹤瑞舞赋》转交国家。他在信中强调:“据云此种手迹甚为稀有,今送至兄处,请为保存为盼。”获悉墨迹拨交故宫博物院后,他甚为欣慰,但不欲将自己捐献之事过分张扬,便批复:“此物似乎只可收藏,不必陈列展览。”

此后,毛泽东又多次将中外友人所赠之私人礼品上缴国家。据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回忆,1952年12月,毛泽东主席还将友人赠送的钱东壁临写的《兰亭十三跋》转送故宫。1956年,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将自己收藏的李白《上阳台帖》赠送给他,毛泽东对李白诗词颇为推崇,面对这件可能是惟一的李白传世墨迹,自然爱不释手,但仍按规定将《上阳台帖》转赠故宫博物院收藏。

1954年5月间,毛泽东在4天之内3次登上紫禁城。5月17日下午4时,毛主席来到故宫。为了不打扰游客,他只让公安部长罗瑞卿和故宫保卫科长韩炳文两人陪同。他们从神武门东坡道登上城楼,顺着城墙向东、向南,一直走到东华门。在东华门城台,毛泽东坐在小马扎上休息,与大家分食橘子,同韩炳文亲切交谈。随后,他参观了设在午门城楼上的“基本建设出土文物展览”,前后共计3个多小时,直至天近黄昏才悄悄离去。

时隔一天,5月19日下午,毛主席又来到故宫,继续参观“基本建设出土文物展览”,并对陪同人员说:“这就是历史。”两个小时后才意犹未尽地离去。5月20日下午,毛泽东第三次来到故宫。这次是从神武门向西走,在西北角楼留下了一幅珍贵的照片。直到晚上7时左右,才走下城楼,同大家挥手告别。

毛泽东三登紫禁城,为紫禁城历史留下一则难忘的往事。

 

 

郎咸平:99%的白领以及其家庭将面临破产
 
 
2012年6月26日 
 
 
    (新华网) 租房和买房,郎咸平告诉你区别在那里,聪明人怎么选!
    
     在中国99%的白领以及他们的家庭即将面临破产。而且是必然破产!无路可逃!这件事可能是发生在未来2-10年。你可以尽量去怀疑这个数字。但它必然发生,绝非危言耸听。 就如我预言中国国营企业职工必然失业一样,在当时来说没人信。但确实会发生。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必然以不断的以通货膨胀和改革手段来换取经济的发展。而每一次改革所带来的阵痛都是由百姓来承担的。无论是上山下乡时迷茫的知青们还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大量国企纷纷倒闭时大量下岗职工。如果他们能有一定的前瞻性的话,那么我想他们也许会为自己留一点后路。但是由于过分相信文件以及过分相信生活不会突变,所以才导致了他们的人生悲剧。 
    
     有人说政府不会坐视不理白领破产,其实政府当然不愿意。可有的事情……怎么说呢。想想当年的下岗职工吧。引起了那么大的社会震动。又能怎样呢?今天的白领明天破产的时候也那样而已。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快速腾飞。但旧的体制并没有完全更改。各种重要行业依然施行的是政府垄断机制在运转。如:银行,金融,冶金,能源,信息,运输,医疗,教育,土地。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不可能对这些东西进行全方面的改革开放。但到了今天,垄断经营所带来的矛盾日益突出。
    
     首当其冲的就是房地产。由于我国的法制不健全,尤其是金融以及改革领域里出现了各种失误导致房地产节节攀升。随着房地产的增加以及外来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所以城市新民工也就是所谓的‘白领’收入表面上也在提升,以北京为例3000-15000元人民币的月薪处处可见。但这一部分收入主要用于支付租房或还贷。
    
       为什么99%的白领家庭会破产,我们就必须先了解房价为什么会这么高?高在哪里?资金是运转的?(这里的白领指买房或者准备买房族。)以及发展趋势带来的相关效应。

  1:导致房价爆涨的第一个因素:银行竞争下的贷款开放。
    
       房价的爆涨的因素主要是因为百姓在替政府所犯下的错误买单。比如以前一个开发商通过某银行贷款了1000万开发了一个房子。如果还不起那他就倒霉了,因为所有的银行都是一个体系,你欠了钱没还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但是中国在银行改革的基础上开了一条口子,为了各银行之间的竞争所以把工行,农行,建设银行等等全部独立运营。这本来是好事。但问题是这些银行都不是私有的,而是国家的。我们不难想象。当一个开发商从工行贷款1000万的后果。他只需要用500万来开发房子,然后把售价提升,再把这个开发中的房子按他的售价标准抵押从农行再贷款 2000万,然后再用这 2000万中的1000万开发一套售价更高的房子来找建设银行抵押贷款4000万。就是这样一个滚雪球的疯狂贷款模式。
    
     房子卖不卖得出去不重要,关键是房价要高,不得降价。反正银行的钱不是私人的,所以稍微疏通一下行长加之又有‘合法的’高零售价的楼盘做抵押所以自然就越来越好从银行贷款。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房子价格只攀不跌!因为不能跌!一跌银行贷出去的款就再也回不来了。这可是政府的银行,政府的钱!所以为了堵住这个资金黑洞一些被收买的专家、媒介便开始疯狂制造舆论用各种舆论手段威逼利诱人买房子。
    
    土地资源严重紧张,再不买房将来就只能住在郊区呀之类的。导致人们不得不去买房。其实住不了市中心这种情况这根本不可能发生,城市居民是一个新老替换的过程,要上班的住城里,老人退休喜欢住郊区。只要人口不爆炸就不会出现上班族住不了市中心的情况。虽然这些舆论造成了很多人买房子,但是仅仅是这样,房价还没有高到现在这样的离谱。紧接着政府又犯了第二个错误。

  2:导致房价爆涨的第二个错误:中国特色的按揭。
    
     按揭本来是一种西方很流行的制度,也很合适。但这个制度一旦运用到中国就有点问题了。因为从大的体制上来说。所有银行都是国家的,而不是私人的。所以贷款这个关口就不可能控制得住。只要文件上说得过去,人们就能贷到款。
    
       为了早日缓解第一个错误所带来的资金黑洞。政府开始实行个人按揭制度来售房。还经常举什么美国来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例子来诱惑人们去按揭。确实有人按揭了,而且是疯狂的按揭。只要和银行有点‘路子’的人。他们先按揭一套80万的房子,自己出10万首付然后再从银行贷出70万。之后再把这个房子抬高价格到180万出售。这个时候他们的亲戚或者老爸老妈再去买下,也用按揭的方式自己出首付30万再从银行贷出150万。然后就不管了。他们不还贷款怎么办?银行爱收不收。反正根据合同我还不上钱你可以收走房子,我们两不相欠。
    
     所以转了一圈,抬高了几倍价格的房子又回到了政府回到了银行手里。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新楼盘刚开始修就被‘炒房团’买走了。他们炒的不是赌房子会升值。而是拿了房子去收拾银行。
    
     银行拿到这个房子怎么办?更不敢降价了。只好再加点价接着卖。所以普通老百姓现在根本别想买到真正合理价格的房子!即使你直接从开发商手里买来的房子都说不定已经转了好几次手又回到银行以及开发商手里的了。说句不好听的现在8000/平的房子里,有只有2500才是房价,有5500都是以为决策错误带来的资金黑洞!也就是说你正在替人任劳任怨地擦屁股。

  如何避免破产?
    
     看到这里您应该明白,不要买房是一个避免破产的好办法。不过我还要提醒你,为了托住楼市不跌,他们还有个办法,那就是鼓吹老百姓不买房就不是个爷们儿!您别说,这还真有点效果。现在的人一张口第一句就是:‘你有房吗。’似乎你没房就是个太监一样。我实在是气得连骂人的力气都没有了。还有人在百度水木周平这个帖吧里发帖说:‘不买房子你住哪里?’我就奇怪了,住和买有必然联系吗?在中国一个土地都不属于你的房子卖给你和租给你有什么区别?(笑)。更别提土匪一样的物业和把人不当人的强制拆迁!这不纯粹是‘皇帝的新装’吗?不过既然WTO中已经说明出版业和传媒业中国还是不对外开放的。那么舆论救市就会成为政府和开发商手中的最后一张王牌。
    
       所以我们在面对很多花言巧语的时候还是自己多动动脑子。以后我们听到的房产的鬼话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令人发指!比如最近就有砖家在鼓吹房价不贵时都说:什么即使年薪5万,两口子也是一年10万,5年就50万。所以房价当然不贵。我奇怪的是居然有人点头称是?也许对于这种或者此类已经进化到了不吃不喝不病不穿不动且爹娘早已死绝不用赡养的砖家来说也许还真是那么回事。所以大家注意提高警惕。

  结束语:
    
     已经买房或者准备买房的白领一族必定随着房价的崩溃而崩溃,那会是一个缓慢发生的过程。短则两年,长则十年。但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所以中国99%城市白领一族已经面临破产一说绝非危言耸听!今天你往银行交的每一分房钱都是替政府替炒房者补洞,只有一小部分是真正的房钱。明天大环境一变,你没有那么多资金来补洞的时候就会被市场和银行一脚踢回老家,换一批新人来接着补。不信?走着瞧呗!PS:为什么我说99%这个数,是因为根据我的了解99%的人一旦月薪过5000就开始买房,甚至3000,4000都买。小俩口什么都不明白这样买下去人生一定会很惨。我只是替他们感到忧伤。当然如果你是那1%的智者,多劝救他们吧。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囧图/史上最全的高手在民间/囧语录与搞笑图/另类哲理与搞笑图片/歌舞影片
  • 怪异动物/志愿军战俘去台湾的真相/强制节育三十年/中央警卫局干部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