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彩绘/人文的含義/特色中国/壮士之死与邵阳之殇/变成富翁的方法
發佈時間: 7/6/2012 10:16:24 PM 被閲覽數: 1547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Places to Be

来源: 大漠孤侠 于  wenxuecity
 

 
 

本女孩"另类"人体彩绘艺术 逼真震撼创意佳(组图)

 
文章来源:
 
 
近日,一组日本女孩另类的人体彩绘艺术图片风靡网络,图片中这些女孩身上的彩绘逼真震撼,创意十足。

 
 
 
 
整天抱着“我们五千年的文明祖国”......如何如何。这只能说明这些人不思长进,整天躺在功劳簿上,用“想当年”来自我陶醉。这就是典型的“阿Q”一族。举目四望,上到中央大员,下到平民百姓,再看看自己身边,这类人还少吗?                    汪伦
 
 
這是一個很好的人文教育!

 
 "人文" 的含義  
 
 
              
什麼是"人文"?想必讀過書的人也未必說得清。 作家梁曉聲用了6堂課的時間講這兩個字的含義。 不少學生覺得驚 :  "'人文',我懂啊。就一句話,以人為本。梁曉聲因此發出一聲感歎:除了"以人為本",我們還能告訴別人什麼呢? 是啊,除了"以人為本",我們還知道"人文"更豐富的內涵嗎?  為了解說"人文",梁曉聲講了一個故事:一次在法國,他跟兩個老作家一同坐車到郊區。那天刮著風,不時有雨滴飄落。前面有一輛旅行車,車上坐著兩個漂亮的法國女孩,不停地從後窗看他們的車。前車車輪碾起的塵土撲向他們的車窗,加上雨滴,車窗被弄得很髒。他們的車想超過,但路很窄。 他問司機:"能超嗎?"司機說:"在這樣的路上超車是不禮貌的。"正說著,前面的車停了下來,下來一位先生,先對後車的司機說了點什麼,然後讓自己的車靠邊,讓他們先過。 梁曉聲問司機:"他剛才跟你說什麼了?"司機轉述了他的話:一路上,我們的車始終在前面,這不公平!車上還有我的兩個女兒,我不能讓她們感覺到這是理所當然的。  梁曉聲說,就這句話,讓他羞愧了好幾天。
這讓我想起澳大利亞的侄兒經過的另一個故事:周未,侄兒隨著在澳大利亞土生土長的華人去悉尼周邊海域捕撈魚蝦。 每撒下一網,總有收穫,可每次網拉上來後,那華人總要挑揀一番,將其中的大部分蝦蟹扔回大海。 我侄兒不解:"好不容易打上來,為啥扔回去?"那華人平靜答道:"在澳大利亞,每個出海捕撈魚蝦的公民都知道,只有符合國家規定尺寸的魚蝦才可以捕撈。 我侄兒道:"遠在公海,誰也管不著你"那華人淡淡一笑:"呆久了你就會知道,在澳大利亞,不是什麼都要別人來提醒、督促的。" 兩則故事,大致告訴了我們什麼是"人文"。 "人文"其實並不晦澀,在我看來,它的實質就是一種植根於內心的素養,一種以承認約束為前提的自由,一種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人文",在哪裡?如梁曉聲所說:在高層面,它關乎公平、正義;在樸素的層面,它就在我們日常的生活裏、就在人和人的關係中、就在人性的內涵中、就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又如作家龍應台所言,它是一個人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和他的整體氣質。想想我們有多少時候,不需要別人提醒,就知道檢點自己的行為,就能夠自覺地遵紀守法、恪守做人的本分,盡可能為別人著想,幫助他人?言及此,我想起了那句名言:"文化可以立國"。  我想為了國家更發達、社會更和諧,為了我們更自在、更快樂;補經濟課、科技課、法律意識課都沒錯,但我們現在最需要補上的是文化這一課 ─── "人文"。
 
 

国FB一:中国特色和特色中国

 
来源:
 
 
 
回国FB一:中国特色和特色中国

偶在北美住的时间已比在中国住的时间长了,虽然偶讲英文时有口音和中式语法,讲中文时因为长期词语缺乏,要夹杂着英文词,写中文更是错字连篇,但偶的爱国之心从未困乏过。

偶希望能透过偶的傻瓜机给你介绍现今的中国特色和特色中国。

偶这次回国主要是探亲访友,同时也是拖儿带女回的,比去年专门的FB行玩的少一点。除了去北京和成都探亲外,还去了西安和丽江。

口号与标语:

这个北京精神在北京的各大景点都能看见,我个人还参考了一下,除了创新有待提高外,其它偶做的还都不错,之是快离开北京的前一天,老同学聚会上,这个精神被同学们骂各狗血喷头。据说单位里还要发言表决,我有点想象不到。

我在西安也看到“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陕西精神。看来又是一阵风的事儿。

“神舟九号”与基本城建:

我回国的那几天,收音机上到处在播“神舟九号”太空船载着3名太空人,完成和“天宫一号”手动交会对接任务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日前创下深潜纪录的新闻。可是俺家楼下城建(偶不知道要建嘛)还是保持了中国上千年的手刨的光荣传统,这个景象和背影的盘古七星高楼也是个鲜明的对比。


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模拟图zt图


能人在民间:
俺家老太太的杰作。房子装修也没几年,水管子就到处喷水,老太太把家里的水龙头都用这种怀旧手帕包了起来。这年头还能找到这种手帕,只能说I服了U。


俺爱的和恨的动物
丽江的街头有很多的狗狗:看着不象流浪狗,只是有点脏。


因为回的早,也没有去上海一带,所以也没有觉得有很多的蚊子,但在丽江,苍蝇到处都是,在丽江的一个骑马场,我们忘了关车窗,骑完马后,车里进了上千只苍蝇(可能车里温度合适)随便坐在哪里就会有很多的苍蝇来。
俺的肉难道有唐僧的肉好吃吗?


聪明的中国人发明的苍蝇酷刑器:电s苍蝇的电动苍蝇拍,拍的时候还有“吱吱”的声音。俺也买了个带回美国,老美看见俺这个玩意儿,肯定脚的俺忒牛。


吃在中国:

中国特色的KFC:皮蛋瘦肉粥和油条。(丽江老城的KFC)


俺娃到哪儿还是要吃垃圾的:(王府井的麦当老)


吃在北京:北平楼,老爷子说孩儿们不能忘本。


具说北平楼的烤鸭比全聚德(前门哪家除外)的要好吃:


吃在成都:


吃在丽江(丽江古镇,10圆一人的早餐)


丽江的腊排骨火锅:


西安的羊肉泡馍:


西安的街头煎饼摊:


吃在家里,一样很丰富。(家里的早餐。)


没咖啡醒不来的我,咖啡自带。这个自溶咖啡味道还不错啊!


吃在飞机上:在去成都的飞机上吃了个肉夹馍,航空竞争从食品做起。


玩在中国:
我们全家去了几次北京的金沙浴场,连吃带玩的孩子很喜欢。


西安:


丽江:


丽江:


交通问题:
我去年的游记里谈了堵车的问题,这次也讲一讲堵机的问体。
回去光飞机就坐了这么多,航空公司也不再是独家经营。我出国前曾在民航的乘务队短暂的工作过,当时(有20年了)还只有中国民航(现在的国航)一家在垄断航空。随着各个省市级的航空公司的成立,我们在交通上从天上到地上(据说地铁还没堵起来)都堵上了。我这次在国内做了8次飞机,晚点程度(都是小于3小时的飞行时间)从40分钟到4小时不等。
前两年我还在广州等过4个小时,后来要求下飞机,因为没有行李被批准,后来得知是航空演习,南海领域不许民用机过,因为是演习,也不许通知各航线。那辆飞机据说等了8个多钟头才飞。

这次国内旅游的机票:


省级的航空公司:


等跑道的飞机排排队:


老百姓对堵车的调坎:


食品安全:
偶不知道是该喜还是悲。偶在丽江吃了毒荔枝后一直再拉肚子,人也被减肥了。
偶坐在从丽江回北京的出租车上和司机聊天,告诉她我肚子不好,她问我都吃了什么,我说上市场上买了点水果,吃了很多新鲜荔枝。她说新鲜荔枝是用毒药水泡出来的,正常的荔枝到下午皮就是黑的。他们懂行的都不买皮子色泽鲜艳的吃,一定会拉肚子。

偶吃下的毒水果:


和西藏最近距离的接触:
在北京的“玛吉阿米(makye ame)”吃了顿藏饭


偶全家在回国前两个月前就着手办藏签,就一直没办成,后来就改去了丽江。拖签(没说要拒俺)原因不知。偶这种人一不偷,二不抢,三不反对执政党,再说了偶是人傻还好花钱,不小气的那种人,他不让俺们去,只能说是他们的损失。
于是,俺们全家在北京的“玛吉阿米(makye ame)”吃了顿藏饭,算是圆了圆西藏梦。玛吉阿米(makye ame)坐落在西藏拉萨市八角街也有一家,是以尼泊尔、印度、西藏风味为主的餐厅,餐厅带有浓郁的藏式风格,吃饭时有藏族歌手在台上献演节目。
藏味的餐厅:


藏家mm个个都很漂亮,个个也都是能歌善舞。
这个漂亮mm刚刚还在给我们倒酥油茶。


带回美国的礼品:
我上次带回来不少的这种包包,很受欢迎。


这个可以考虑送给熊猫媳妇:


成都买的调料:


还逛了王府井,偶的小棉袄已到要逛街的年龄了,偶托她的福,20多年后再逛王府井(最后一次是出国前去王府井做西服,呵呵,那套西服大概就穿了1,2次,后来捐了)


街头时尚:



这些是偶傻瓜机下的中国特色和特色的中国,偶先给大家来个终结,偶在每个地方都有很多见闻,照了好几百张的照片,以后按地方再给大家详细介绍。

 

何清涟:壮士之死与邵阳之殇 2012-07-05 14:29:05




异议人士、“六四”运动时期的邵阳工自联主席李旺阳之死,也许在他与我共有的家乡邵阳市——这座据说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宝庆并未引起多少人关注,但在美国纽约尤其是香港,却有不少与他素昧平生的人在为他抗议,要求追查他死亡的真相。如果李旺阳地下有知,这或许多少可以告慰他那凄苦飘荡的灵魂。

邵阳市:权力专横与过度贫困化的精神荒漠

离开邵阳已30多年,家乡的一切早已经幻化成天边一缕淡淡的云彩,但李旺阳的非正常死亡却让我心里非常纠结。如果我要说李旺阳的非正常死亡只会发生在邵阳市——这座在经历了长达30多年贫困化历程后沦为精神荒漠的城市,那肯定不符合事实。因为这种非正常死亡在全国到处都发生过,浙江乐清有钱云会之死,广东乌坎有薛锦波之死。

但钱、薛二位的死均缘于他们与地方当局的现实利益冲突,他们要捍卫所在村庄村民的土地权益。而李旺阳的悲惨命运却肇始于“六四”,这与邵阳官吏完全没有现实的利益冲突。不仅如此,李的妹妹李旺玲竟然因帮助其兄长而被劳教三年。兄妹俩这一遭遇之独特与残忍,又分明与湖南特别是邵阳的政治文化及乡土文化有关,过分贫穷的土地不滋养人与人之间的善意。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邵阳市原来自成体系的工业体系过早衰落——这一过程比国内同类工业城市的衰落大概要早10余年,当地住民因此开始了整体贫困化的向下过程。在源起于“文革”中后期的江湖帮会文化浸染下,斗殴打架成为青年人的日常活动。这些都固化了当地的闭塞与蛮横,也使得当地民风崇尚权力之外还崇尚暴力。

30年间,我曾回乡数次。据了解,除了在毛泽东倡议“三线建设”时迁往邵阳的几个大型国企如一纺机、二纺机、湘印机、中南制药厂等之外,邵阳的工业大多数在80年代中后期就因失去市场而衰落。如果需要我从理论上总结,应该就是:中国的工业产品本来就是以傻大粗与质量低劣为特点,邵阳工业品应该算是其中“佼佼者”。计划经济年代,中国是短缺经济,产品质量低劣的邵阳工业品也能由政府包销。但在中国由计划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邵阳产的各种工业品就无法逃脱被淘汰出局的命运。这是全球化过程中,落后产业无法逃避的命运,邵阳只不过是早早开始了这一过程。

因此,早在80年代后期,邵阳居民当中就有将近一半成为失业者;青年人如果不离开家乡外出谋生,必然成为新一代失业者。到了90年代,除了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公共企业,如水厂、电厂、煤气公司,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像话的企业。大学毕业后如果在别处找不到工作,想回邵阳找工作,除了父母拥有权势,平民子弟几乎没有这一可能。我每次回乡,大街上总是垃圾遍地,弥漫在城市上空的异味刺人眼鼻。所到之处,只闻一片麻将声与胡牌的呼叫声,几乎可与西北的猜拳声媲美。原来清澈的邵水河已经干涸见了河底,成了市民倾倒垃圾之地。治安也非常不好,据说有位与邵阳有点瓜葛的港商打算回邵阳投资,结果被一无业青年当作劫财目标,杀死在宾馆。邵阳男子在外娶的媳妇,只要跟着丈夫兴冲冲地回去领教过一次“邵阳风光”的,大都不做二次之想。如果有人再去看望公婆,那一定是给了丈夫天大的面子。愿意将孩子委托给邵阳公婆的,必定是将自己的个人闲暇看得远比孩子重要。

活下去,已经成了这个城市居民的最高愿望。如何有尊严地活下去,这个话题已经淡出他们的生活愿望。逃离邵阳,成为有点思想的邵阳青年的共同愿望。湖南省当局对邵阳行政长官的要求,不出事就算政绩。同情心与体恤他人之心,在这个城市已经渐成稀缺物品。所谓“江湖义气”,其实只是一种利益交换的形式而已。

家园的毁灭,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生于这里的人将无家可归。这样的邵阳,离我记忆中的家乡越来越遥远,这一切使我对家乡保持疏离状态。这种疏离,表面上看是出于厌倦,其实于我而言,却是为了给自己心中保留一片家乡梦境的云彩。我刻意忘记邵阳的现实,常用那早已消失的邵阳安慰自己,仿佛那宁静的小巷与帆影点点的资江依旧,庭园中清洌的古井犹在,窗前的石榴树每年仍然在春风里绽放深红的花朵。

李旺阳个人处境之推想

且放下李旺阳多年来的非人待遇不说,就说那死亡现场照片所显示的一切,足以证明李并非自杀身亡。至于那现场为什么伪造得如此拙劣,只能说显示了邵阳恶吏们的专横与他们对权力的高度自信:政府说什么是真相,什么就是真相;不服,牢房伺候。这就是李的妹妹、妹夫与关注者被扣押的原因——在邵阳官吏眼中,没有权力摆不平的事情。

按照一般想象是,越穷的地方,人们的反抗精神越强。但我发现现实并非如此,中国的社会反抗往往多发生于沿海等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如西部省份,因民众在生存资源方面更多地仰赖于政府,反而少有反抗。邵阳虽然非西部地区,但对权力及权力的原始形态——暴力都比较信服,有权且能够在江湖上有“兄弟”帮衬,在邵阳就是老大,可以通吃。这样的人没人敢惹,平民之间的争执多是拳头说话,谁的拳头硬谁就有理。这就是有人写了篇《湖南城市十二脸谱,打手邵阳》的原因。

李旺阳是行动人士,“六四”曾短暂地给他提供过昙花一现的舞台。当时邵阳的参与者虽然也还有其他人,但在事情过后或者是重新回归社会,或者是另找生活道路。他不长于思想与写作(因为未看到他有多少作品),这点决定了他对周围的人感染力有限。李旺阳在邵阳能够坚持到今天,完全借助于他性格中不屈的精神,以及他对八九民运正确性的坚信。据说中国的监狱里贿赂成风,邵阳那些监狱的腐败风气应该更严重,无钱无势的李旺阳入狱之后,与一群在看守们纵容下的刑事犯呆在一起,其遭遇可想而知。他的身体严重残废,应该与在牢狱里受到的非人折磨有关。

从相关信息来看,李旺阳出狱之后,无法再就业。这事对了解邵阳的人来说并不意外,当地失业者人满为患,一个身无长技的健康人在邵阳谋职都很困难,身有残疾且时常被警察“关照”的李旺阳想求职几乎没有可能。他生活无着,很少得到乡亲们的支持,这一遭遇与邵阳的普遍贫穷有关。富足丰裕的社会使人们有余力关心公共事务,但贫困过度的社会则使人冷漠,自身求生存都极为困难,几乎没有余力帮助他人。就算有人经商小有积蓄,亲朋好友间的无度求助也无法应付,不是自身被拖垮,就是亲友之间反目成仇。再加之邵阳市对人的评价系统与官方高度统一,以权势与金钱衡量人的成功,更何况李旺阳坚持的理念是与邵阳人生存完全无关的“六四”旧案。

李旺玲女士对这位已被当地社会抛弃的哥哥倾尽全力照顾,在当地已经属于罕见现象。当地不少老人在瘫痪或者行动不便之后,被子孙弃之于不顾,死时异常凄凉。

中国还有多少个“邵阳”

我只能以文字祭奠这位“非正常死亡”的老乡。“六四”壮士非正常死亡这一事实本来已经让我很绝望,但更让我绝望的则是邵阳之殇。这个在共产党执政之前曾经山清水秀、尚称小康的千年古城,已经在一种近于绝望的状态下挣扎了20多年,我至今也看不到它的出路何在。我有时会无端地想,假设人们一觉醒来,中国幸运地进入民主化,我也不知道资源枯竭、无任何支柱产业的邵阳将以何来养活它那几十万素质技能均有待提高的人口。我最后一次回邵阳时,对邵阳父母官咨询的一个问题——“将邵阳市发展成百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所作的回答是:这一百万人当中的70%劳动力年龄人口,至少应该有30万个工作机会吧?否则拥有这么多人口又有何用?

最可怕的是,全中国不止一个邵阳。前些年,中国网络上流行的一个话题是“我的家乡在沦陷”,我当时看了这个话题不由得苦笑,因为我知道,我的家乡早就先于其他地方沦陷。这些沦陷的地方,将会不断产生李旺阳、钱云会与薛锦波。

由万家述评张贴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祈禱的手/苏联瓦解20周年记/給有福氣的人看/最糟中的最糟/天朝真相/最发达国家信上帝
  • 防空洞/军警如何残酷镇压五四运动/毛泽东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