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組圖)美國華裔名人重“孝道” 趙小蘭︰ “父親是我的主要導師”
發佈時間: 2/6/2007 5:03:18 PM 被閲覽數: 172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組圖)美國華裔名人重“孝道”



  新華網報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道”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孝”的精神本質就是“反哺”質樸感情的具體體現,孝的精神升華就是孝天下所有父母,“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如今,這種文化依然在海外華人中傳承。


 
  關穎珊︰“父母就是我最大的偶像”  
  
  1月中下旬,作為第一位“美國公共外交大使”,“冰上皇後”關穎珊來到中國訪問。她在接受中國大陸和香港媒體的訪問、談到自己的成功經歷時,多次復述自己的一段“名言”。她說︰“我最大的偶像就是我的父母。他們教給我尊重、紀律和忠誠,教給我享受生活。” 

  關穎珊是在自己的傳統家庭中學懂了“孝順父母”。她認為,“那不僅是中國人的觀念,還是人人應有的價值觀。” 

  關穎珊的父母是香港移民,在美國加州經營中國餐館。1980年7月,關穎珊出生于加利福尼亞的托蘭斯,是家里的第三個孩子。5歲的時候,關穎珊的父母帶她去看冰球比賽,從此點燃了她對滑冰的熱情。

   關穎珊說,是父母的愛給她奠定了成功的基礎。 

  學習滑冰的費用很高,這對並不十分富裕的關家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負擔。但父母對她學習滑冰非常支持。每天早上5時,父親準時把關穎珊從熟睡中叫醒,開始晨練。這樣的日子維持了三四年,直到關穎珊開始有專職的教練。 

  “我在比賽中失敗的時候,是父母陪伴在我身邊,一直鼓勵我,要我繼續前進。而且他們會一直這樣做。”關穎珊說,父親是自己最堅定的“追星族”。十幾年來風雨無阻,只要有女兒參加的比賽,他必定要去現場為女兒助威。最讓關穎珊感動的是,父親把她每一次上電視的比賽都錄下來,等她參加比賽回來,叫上全家人來再次觀看,給關穎珊指出需注意之處。 

  關穎珊說︰“我從沒有忘記父母為我作出的犧牲,我一直很感激。沒有他們的支持,我就沒有今天的成功。” 

  關穎珊是世界花樣滑冰界的一朵奇葩。過去的10年里,她曾五次登上世界冠軍寶座,九次問鼎全美冠軍,七次獲得世界最佳滑冰運動員稱號。她不僅僅成為了花樣滑冰史上的一個傳奇人物,還成為了很多美國人的偶像,因為她代表了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更美好人生的生活方式。 

  她說,從父母那里得到了很多經驗和教訓。 

  “廣東方言里有這樣的說法,‘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媽常這樣對我說。古詩里還有這種說法,‘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些教誨我總是牢記在心。一旦認準了理,便堅定前行。”


 
  李昌鈺︰“我唯一怕的就是我媽媽” 

  美籍華人傳奇“神探”李昌鈺博士,不僅是一個滿身傳奇的“神探”,更是一個孝順的好兒子。

“很多人問我一生最怕誰,我不怕總統,也不怕鬼,我唯一怕的就是我媽媽。”李昌鈺2006年9月在山東濟南的一次演講中說,“遺憾的是,我媽媽已經去世了,106歲。” 

  李昌鈺的母親李王岸佛是江甦如皋人,生有13個子女。1938年李昌鈺出生在如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十一。在他四五歲時,舉家遷居台灣。父親長年在上海做生意,一次往返的途中遇海難,從此撒手人寰。 

  從此,母親就獨自撫養一大群子女。家境的貧寒、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李昌鈺的母親自己省吃儉用,卻總是樂于幫助人,對人很大方。李昌鈺記得母親經常掛在嘴邊的叮嚀是︰“待人要好,做事要專心,少說話,多做事。” 

  李昌鈺覺得母親非常了不起的是,她自己雖然中學都沒讀完,對子女的求學上進卻很在意;生活再艱難,咬著牙也要讓子女多讀書。李昌鈺後來從警官學校畢業,成為一名巡警。母親沒有為此心滿意足,她對兒子的要求是︰你還要繼續往上讀,碩士不夠,還得把博士讀出來。 

  老人以樸素的生活常識理解著世間樸素的道理。 

  李昌鈺說,當初接受康州州長邀請擔任警政廳廳長一職也是媽媽的意思。“我並不希望做這個職務,當官很麻煩的,要開很多的會。州長後來就打電話給我媽媽,媽媽說,在美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有色人種做到警政廳廳長的位置,你應該給華人爭口氣,做!” 

  李昌鈺先後跟隨6任州長做警政廳廳長,在美國是經歷州長最多的。而每次隨著州長的離職,他就要求離開,歷屆新任州長則每每都是在挽留無效之後,給李母打電話“下命令”。 

  趙小蘭︰ “父親是我的主要導師”  
    
  趙小蘭是美國建國200多年來的首位華裔女部長。她的引人注目之處除了政治上的光芒外,更在于她十分重“孝”。
 
  1999年,美國卡羅出版集團出版了一本書,題為《改變我一生的人》,其中收集了40多位美英知名人士撰寫的文章,趙小蘭是其中唯一的華裔撰稿者。她在自己的文章中寫道︰“我的父親是我的主要導師。” 

  進入美國主流社會後,雖然公務繁忙,可趙小蘭仍不忘打電話給父母,問寒問暖。回家看望父母,總是親自添飯奉茶,即使當了部長後也是如此。每年父親節,只要有可能,趙小蘭都會暫時放下繁忙工作,由華府趕回紐約的家中,為父親誠摯地送上一份禮物與祝福。 

  在她看來,“孝道”是父親給她刻在心里的。 

  她在去年父親節期間《獻給我的父親趙錫成》一文中寫道︰我依舊清晰地記得當年那些周末的下午,我一邊幫父親做家務,一邊津津有味地听他講他的家鄉、他的父母、他童年的故事。他用心良苦,循循善誘,用這樣的方法,把中國優良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的衣缽傳承給我們。父親總是念念不忘祖父對他‘忠孝節義’的儒家思想教育,也不忘祖母對他道德品格的培養,並不棄不舍地用這些傳統美德的雨露,澆灌著我們下一代的心靈。那些父親與女兒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現已成為心中最珍貴的回憶。那些深邃的哲學思想和高尚情操,都已悄悄地融化在我們的心里,至今仍激勵著我,伴我同行。
 
  趙小蘭的“大孝”還表現在她的工作中。在她當部長期間,始終保持一種溫文爾雅的笑容來對待和處理棘手的矛盾及議題。趙小蘭一再向中華同胞傳遞她身為華人而自豪的親情,並經常用自己成功的秘訣來鼓勵華裔,要有遠大的眼光,才可以開闢出新局面。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吃醋和嫉妒 不知道有人考證過沒有:爲什麽把嫉妒叫做“吃醋”?
  • 高興宇:最困難時的人生至理 在最困難的時候,一不要忘了希望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