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基督教支派與民主和清廉的關系/宗教自由在德国受到威胁/家庭教会被逼入三自教会/關于聖經正典
發佈時間: 9/21/2012 8:51:08 PM 被閲覽數: 1256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利路亚!!

来源: 渊渊 于 wenxuecity
 

 

中国好声音第三场佳宁组合The Prayer》120727 中国好声音—在线 ...

v.youku.com/.../id_XNDMyNzA...2012年7月27日 - 8 分钟
中国好声音第三场佳宁组合The Prayer》120727 中国好声音. ... 梦想好声音之佳宁 组合-不同的 ...

 

今又是《无怨无悔文字图画音乐中!》

 

作者:今又是  于 2012-9-18 贝壳村

 

她,曾经和我用青春走过同样的路。枝枝杈杈的路在这里复将我们链接,没有对话,没有握手,没有相拥的欢乐,也没有无言相望的凄楚。当年,我们一起曾在那个东海大岛上留下过青春的眼泪和汗水。。。。。。

读文留感:

文字、图画、音乐绣在一起了,真正的细心出来的美丽,扣人心扉。。。。。。。今天没时间,不然定然风歪一度。先来个浮水一叶吧。


我们那个年龄段的人,经历了多少艰难,走过了多少曲弯,付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代价才能走到今天。按理说都有十足理由抱怨的,可是我们依然心存着那逝去的青春年月里才有的美好和艳丽。这里面有一个东西叫追求,曾被我们用来支撑即将垮掉的意志、即将隐灭的理想、即将放弃的展望。。。。。。我们,没有选择放弃!真想好好地又一次拥抱那样的不屈不饶,无怨无悔。。。。。。

 

借一束花(光影意境_人生物语),纪念我们未曾离去的青春年华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混沌初开)

 

就算天地间只剩下我俩....(天荒爱未老)

 

想象朱丽叶在窗内,罗密欧在窗外。

 

落叶对水的依恋,水对倒影的亲吻。

 

 

从未到过这,为何感觉这样熟悉?

 

 

记忆中的石板路,我仨一起“造房子”

 

没想过春夏秋冬的变化,还可以这样演绎的。

 

轮回之门?我们都得走过去!

 


 

基督教支派與民主和清廉的關系

 

送交者: Joshua  2012年09月10日[彩虹之約] 
不讀書不知道,一古狗嚇一跳︰研究基督教與民主的關系書和文章簡直是可以永毛驢來拉了。作這個研究的多數是社會學家,哲學家,也有少數的宣教士學者。


這個話題非常具有爭論性,有一種觀點認為宗教是社會變革最後的碉堡,所以基督教對民主運動沒有正面的推動,特別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基督教學者,如奧古士丁,阿魁納,馬丁路德,加爾文等都沒有提出民主這個概念。另一種被多數人接受的觀點是基督教對全球的民主運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宗教改革運動帶來的人的信仰的自由和平等,和政教分離的觀念,這二者可以說是後來的社會民主的基石。


基督教由于歷史的原因,分為三個大支派︰羅馬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或抗羅宗)。當人們談基督教對社會改革的影響時,大家想當然的其實是在談新教對社會民主的影響,因為新教本身的產生就是信仰上的變革,而新教本身也強調基督徒在社會上的影響和見證,比如比較強調的職業呼招等,加爾文宗在這點上觀點很清楚。當然如果言這個方向往前其實就會的出神學上的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也就是拋棄了神本的信仰而得出人本的理想國,這其實就是德國基督教信仰的墮落過程。所以如果單純從哲學和社會學的角度看,新教對社會民主的產生有很大的處境作用,這也是大多數人的觀點。


羅馬天主教作為第一個有形的宗教組織對社會民主的觀點有一個轉變的過程︰一開始是反對,但後來成為了積極的支持與倡導這,有人認為19世紀以來的許多國家的民主話與這一支持有關。


然而東正教確是完全不同的立場。東正教作為最保守的宗教組織一直對社會的影響不感興趣,然而沒有立場其實就是立場,也就是說東正教盡力與當時的社會結構和諧,這樣東正教對東歐的社會主義的支持就成為被後人冰狗的痛楚。


從信仰的核心來看,這三個支派對社會問題之所以有這樣不同的立場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大家都知道耶穌最重要的三個門徒是︰PJP--保羅,約翰,彼得。新約的主要作者就是這三位,他們也是教會的建立最主要的人物。在信仰上對應的就是 --信,愛,望。而這三個門徒所強調的信仰部分直接就是成為了後來的基督教的三大支派(這純屬個人理解)︰天主教推彼得為第一位名譽教皇,不管彼得在天上願不願意。東正教強調與基督的愛的聯合,追求的是神秘的信仰體驗,對世界的變化不感興趣。而新教的”因信稱義,唯獨聖經,唯獨恩典”就是以保羅的信仰為核心支柱,這樣就把人從信仰上解放出來了,成為一個要直接面對神的平等的個體,也是後來的“人權”的神學基礎。這一解放也直接推動了“政教分離”對公民社會建立和文化教育的發展,難怪21世紀轉折那年,當PBS推舉過去2000年影響罪大的人物時馬丁路德好像是第一還是第二。。。


人們談新教對民主的推動除了政教分離人在神面前的平等,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貢獻是人人皆祭祀的觀念,這樣信徒就不再是被動的對社會形態的接受者,而且是主動的參與者。從社會入手,在地方教會的侍奉參與,對社會活動的參與。研究發現對教會活動越參與,對教會越認同的人在社會上就更具民主意思。


當然就竟那種神學觀點更符合聖經,這是個無休止的話題,因為耶穌很清楚的提出了“我的國不在這世上”“神的物歸神,凱撒的物歸凱撒”同時也提出了“你們是世上的光和鹽”。


這些言論其實都只是文科生的功夫,也就是在講道理。然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俺也找到有一二位學者在做調查統計。其實若果以全球基督徒的人口與國家的民主程度的關聯來直接研究將更有統計上意義,這也是這篇小文的目的 (感謝紫鳥提出的分地域的研究建議)


這里我們要統計證明的是如果新教對一個國家的民主真的有正面的推動,那麼我們將會看到這二者直接的正關聯。如果宗教起阻擋作用,那我們會看到這二者直接的負關聯。為了證明,我們從

WIKI拿到了全球基督徒三大教的分布(東正教只有歐洲的數據)

,全球民主指數的分布也從網絡得到。


A)歐洲基督教信仰與社會民主度的關聯︰

我們基本可以的出的結論是新教對社會民主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天主教對社會民主有正面的影響,而東正教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B)美洲基督教信仰與社會民主度的關聯︰

作為歐洲的信仰的直接眼神美洲,新教對社會民主有正面的影響,然而天主教確處于保守的地位,普遍沒有跟上歐洲天主教的大氣候,仍然比較反對社會民主話。


C)非洲基督教信仰與社會民主度的關聯︰

作為歐洲的殖民地非走,新教對社會民主有正面的影響,然而與美洲一樣,天主教普遍沒有跟上歐洲天主教的大氣候,但也沒有反對,處于不聞不問。


D)亞洲基督教信仰與社會民主度的關聯︰

作為基督教的宣教對象,和民主的輸入國亞洲,新教和天主教對社會民主都有正面的影響,從這點看亞洲是與歐洲最接近。


E)全球基督教信仰與社會民主度的關聯︰

從全球來看,基督教人口越多的國家越民主。新教和天主教對社會民主都有不可忽視的正面的影響。


以上結論可以說與文科生們的發現基本一直。


有人也許會說社會的民主與政教分離更相關,而不是基督教的不同信仰,其實只要看美洲和非洲就看出並非如此,因這二洲的基督教信仰都是外來的移民,本身可以說並不純在政教的歷史,然而新教與天主教對民主指數的關聯卻完全不同。。。


俺也研究了基督教的不同之派與國家的清廉的關系,結果與民主度是完全一樣。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基督教,特別是新教對社會的進步有直接的推動作用,雖然這並不是基督教信仰的原因和目的。只是一個副產品。

 
 
 
土耳其欧洲部长:宗教自由在德国受到威胁
 
 
    来源:德国之声
    
    土耳其欧洲部长:宗教自由在德国受到威胁


    
    慕尼黑
    
    土耳其欧洲事务部长埃盖曼·巴厄什认为,有关割礼的辩论使宗教自由在德国受到威胁。这位土耳其政治家在“南德意志报”表示,“不受干扰地从事宗教活动在德国已得不到保障”。巴厄什强调指出,科隆地方法院6月做出的对男孩实施割礼是一种人身伤害的裁决违背宗教自由的权利。法官的判决证明了他们对“伟大的文化和历史的无知”。这位土耳其欧洲事务部长还强调,德国不仅要在战胜欧元区债务危机的过程中,而且也要在“文化和宗教宽容”方面起模范作用。

 
 
 
河南一家庭教会受冲击被逼入官方“三自
 
教会” 地方政府另有经济利益考量 
 
 
    河南一家基督教庭教会的聚会活动上月受到警察及政府宗教管理机关人员的冲击,奉献箱 等被没收,教会负责人被拘押毒打。有教友反映,官员逼迫他们加入官方三自教会,政府通过收取教会注册费及年检费得到经济利益。中国家庭教会联合会会长张明选就此表示,中国各地政府打压家庭教会情况严重,违反中国有关宗教的法律。
    
     河南固始县方集镇的家庭教会在上月 26 日主日崇拜时被四,五名公安局及宗教局人员闯入,宣称聚会为非法,勒令立即解散,并没收奉献箱,粗暴对待教友,强行拉走姓易的负责人并毒打。
    
    本台记者周二打电话给当地一位姓吴的教友询问有关情况,她对本台详细描述了当时情况:我们刚开始讲 道 的时候,派出所,国保大队,宗教局的人气势汹汹的进到房子里面来说,不要聚会了,谁让你们聚会的,没有登记,没有证,不允许你们在这边聚会,聚会的地方取缔了,是谁的房子?有一个国保大队的把我们的奉献箱也提走了,奉献箱里有早晨奉献的钱,他又准备把我们的凳子搬走,负责这个教会弟兄的亲妹妹就说,“你们好象土匪,又抢又拿的”,她说了这话以后,国保大队的人上来就掐住我们这个姊妹的脖子,非常凶的连掐带推的。
    
    教友被公安连串毒打受伤
    
    这些人强行把教会姓易的负责人拽上车拉到派出所,大约三,四个小时才被释放, 期间 遭受 连串 毒打。
    
    姓吴的教友说:他回来都直不起腰,我们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是打坏的,进去了以后公安说,我就打你怎么样?你们不是说政府打人了吗,我今天就打你,关在房子里打你 , 你也没证据,打有半个小时眼睛都看不见了,脖子在一个礼拜之内都疼痛,腰疼有两个礼拜。
    
    公安又抄家没收手机
    
    事件发生三天后,公安局又突然闯进姓易的负责人家里抄家,为了使消息不外泄他们又把姓吴教友的手机没收。
    
    姓吴的教友说:过了大约有三天的时间,他们又直接到这个弟兄(姓易负责人)家里面去,突然袭击的,搜查书,也没搜到什么,把我也带去了,把我手机也搜去了,到现在也没给我。
    
    政府逼迫加入三自教会有经济上考虑
    
    据设在美国的对 华 援助协会说,近半年来,一些家庭教会遭到的打压逼迫不断升级,半年前当地政府对所有的家庭教会进行排查摸底,威胁每个参加家庭教会的成员,要求他们并入三自教会。但是,由于三自教会的一些牧师和做法完全偏离了《圣经》的原则性教导,很多家庭教会的都是从三自教会里出来的。固始县基督教的基础十分牢固,几乎每个镇都有三自教堂。政府打压家庭教会除了信仰因素外,还有经济利益的因素:到三自教会登记需要交纳价格不菲的登记费,三自教会给每位信徒发证书又可以收一笔钱,而且,教会收到奉献收入的十分之一,要上交到宗教局和上一级的三自教会。每年的三自教会的年检费也是政府一笔不小的收入。总之,如果你不参加三自教会而参加家庭教会,他们就说是邪教、异端、非法。
    
    各地家庭家教会被打压严重不少消息被封
    
    中国家庭教会联合会会长张明选周二对本台表示:各地都有类似情况发生,但由于怕受到当地政府迫害,因此 不少 消息没有被曝光。
    
    他说:中国家庭教会目前受迫害的地方很多,河南省洛阳市有上百人的聚会给他们驱散,也就发生在早几天。很多地方给他们公安,宗教局打压以后他们不敢说,害怕,这个情况也不少。像他们这种无视国家的法律,对基督徒的残害和打击这是违背国家的宗教法,也违背联合国的有关法规 ,望国际社会在这方面多多的帮助。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方媛的采访报道
 
 
 
 

beiqian︰關于聖經正典

 

送交者: beiqian 2012年09月13日[彩虹之約] 

歷世歷代基督教會均視聖經新/舊約為信仰的根據,因此,研究聖經新/舊約聖經的由來,也就是研究基督教會最基本的神學問題。雖然聖經是神給我們從天上而來的啟示,但聖經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書;雖然聖經是神給世人超越時空的救贖真理,但聖經這本書是在人類歷史時空下漸漸形成的一本書;雖然聖經的主要信息是明顯的,但是聖經如何被神的子民看成權威的書,確是非常復雜的;更重要的,雖然聖經最後是被教會接納為“正典”,但由始至終真理的聖靈卻引導著的子民去得出這最後的成果。

請允許我們借此機會來探討一下,聖經的新/舊約如何成為教會“正典”的過程。在進入這個復雜的話題以前,我們先思考幾個相關的重要詞匯的基本定義以及相關的神學問題。


A)“正典”這個詞的一般用法

“正典”這個詞的英文“canon”來自希臘文“kan-ohn”,而這又來自閃族語系的“kane”,意思是草,或蘆葦草。在古代近東,蘆葦草常被用作度量長短的尺度。

“正典”這個本來用作度量的概念,也被漸漸演化成可以度量非物質的事物。例如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比喻一個好人為道德的“正典”;主後一世紀的猶太人Philo,把法律稱作“正典”。這樣,“正典”這個詞可以含有標準,規範的意思。

“正典(kanon)”這個詞在新約中約出現過四次,都為保羅分別使用在二段經文中︰

加六16︰“凡依循這準則(理)行事的人,願平安、憐憫臨到他們”。這里的“準則”在原文中就是“正典(κανών,n{kan-ohn})”這個詞。

林後十13~16︰“至于我們,我們不分外夸口,只在權限以內,就是在神量給我們的權限以內夸口;這權限甚至伸展到你們那里。因為我們並沒有過分伸展自己-要是有的話,除非我們從來沒有伸展到你們那里去;事實上,我們首先把基督的福音甚至傳到你們那里去。我們並沒有在權限以外,拿別人勞苦的成果來夸口;我們只盼望你們的信心增長,我們的權限因你們而大大擴展,使我們可以把福音傳到你們以外的地方,不拿別人在他權限以內所成就的工作來夸口。”這段經文多次使用了“權限(或可譯作‘界限’)”在原文也是“正典(κανών,n{kan-ohn})”這個詞。(http://www.greekbible.com/index.php

從使徒保羅使用“正典”這個詞,正好表達出“正典”這個希臘詞的二方面意思。一是“道理,準則”,一個可以依從的標準;二是“規範,界限,權限”,一個排他性的範疇。可見無論從古希臘的哲學家,或是聖經新約作者的用法,“正典(κανών,n{kan-ohn})”這個詞皆指標準和規範。


B)“正典”這個詞的神學用法

“正典”這個詞就是一種權威的規範。任何信仰體系都會有他們的“正典”。這樣,什麼是基督教的“正典”呢?什麼是基督教會賴以為信仰的標準和規範,用來衡量基督徒的信仰和生活呢?

The 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 (1646)這樣說︰

“聖經,即上帝的聖言,包括舊新約各卷書,其名稱為︰舊約各卷書為(從略)。新約各卷書為(從略)。這些書卷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是信仰與生活的準則(路16:29,31;弗2:20;啟22:18,19;提後3:16)。

通常稱為次經的各卷,並非出于上帝的默示,所以不屬于聖經正典;因此,它們在上帝的教會中沒有任何權威性,只能當作一般人的著作來看待或使用(路24:27,44;羅3:2;彼後1:21)。
 
聖經的權威性並不倚賴任何個人或教會的見證,而是完全在于其作者上帝,就是真理本身。所以,既然聖經是上帝的聖言(彼後1:19,21;提後3:16;約壹5:9;帖前2:13),我們就應當接受。”

從這份信經中,我們可以看到新/舊約66卷聖經就是基督教的“正典”。從正面來看,聖經就是信徒信仰和生活的準則;從反面來看,在66卷新/舊約聖經以外的次經,謹借用保羅的字眼,即,在這“界限,權限”以外,就不是“正典”了。

在教會歷史上,最早使用“正典”這個詞去形容66卷新/舊約聖經的是亞里山太主教亞他那修。在他列出的聖經新/舊約正典經目之後,他說︰

“這些是救贖的源泉,只要是饑渴之人都可以被其內所包含的永生之道滿足。只有這里面宣講的才是敬虔的教義,在其上不可再有增添,也不可從中刪減。因為這些是我們必須探索的聖經,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些話語。......

然而,為了使這里所說的更具準確性,我還必須在有限篇幅中加上附錄︰在這些書卷以外,還有一些沒有列入正典里的書卷,是教會界定為給那些初來求救敬虔之道的人的讀本,......僅僅只是作為讀本,但我卻從來沒有提及過次經。”(節選自《節期書信》第39封,亞他那修)

亞他那修在以上的論及聖經為正典時,他提供了很重要的資料,包括,

確立正典︰在他的時代,已經有教會(盡管可能非每一間教會),很清楚地指出新/舊約聖經為基督教的正典。

否定次經︰在聖經正典以外,其他曾被使用過的,有助于初探基督信仰者的古經卷,都是次經。

正典已經完成︰因此,沒有人可從中添加或者刪減任何內容。

但是,近代人對“正典”的定義卻有很大的爭論。他們的討論多集中于究竟“正典”是指所謂大公教會所持的rule of faith,或者是指一組特定的 the list of books。曾有人,例如,Eugerne Ulrich(1938-)經過分析九位現代學者對“正典”所下的定義後,他有這樣的結論,

“因此,當‘正典’這個詞出現在猶太人和基督徒的有關聖經或神學的討論中,是一個擁有悠久神學歷史的學術之詞。它可指向二個主要意思︰

以信念為正典 --- 正典是由經文所言述的核心信念。這信念界定了何謂信心,權威的原則和實踐信仰的屬靈引導。

以經目為正典 --- 正典是一系列被接受的由神默示的經卷。這系列的書是被確認的,是帶著權威的,是被接受成為聖經的。”(《The Notion and Definition of Canon》,Peabody︰Hendrickson,2002,p 28)

簡單地說,“正典”可以有二個定義。一是較為廣義的,是指一直以來教會的基本核心信仰(rule of faith);二是較為狹義的,是指一組的權威經卷。Eugerne Ulrich 以及其他很多近代西方學者,都認為“正典”的定義應該是第二個定義,即狹義的,指66卷新/舊約聖經。這個對聖經“正典”定義的取向,反映了其後的基本神學理念,也影響整個聖經觀。很可能對許多研讀聖經的信徒(特別是國人),听見“正典”就是66卷聖經這樣的定義,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但事實上,對某些人來說,這樣的定義最終會引向削弱對66卷正典聖經的權威的方向。

1)“正典”等于基督信仰的核心

早期教會,在新約還沒有被普遍地確認前,信徒的信仰就是建基于使徒直接的教導之上(參徒二40-42),後來也有一些信經的建立可以幫助信徒掌握最基本的信仰核心,例如使徒信經。這也是說,教會在未有正典以前,就已經有了這些核心的信仰(rule of faith),而這些核心的信仰是指導教會的發展和信徒們的生活。

2)“正典”等于六十六卷新/舊約聖經

近年來,預料不到地,在教會和神學的圈子里,對66卷聖經“正典”的定義再次產生了激烈的爭論。對部分教會神學人士而言,采納這個定義以後,同時會削弱聖經的權威,因為若“正典”僅僅是指66卷聖經,那麼我們就必須同時接受耶穌基督的教會,有一段時間是沒有“正典”的。用James Barr 的話說,“那些寫新約正典的人,是沒有新約正典的。”教會是在正典還沒有出現以前,或最低限度是在正典還沒有完全出現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在初期教會,信仰的規範是教會的信徒遵從主耶穌使徒的口傳教訓(參徒二24)。這樣看來,“正典”,最少也是指新約的正典,是在教會產生後才出現的。

從這個基本立場出發,很多學者再引申到了另一個神學立場,就是“正典”(最低限度是指新約的“正典”)是教會孕育的結果。而這個立論,就使本來強調“唯獨聖經”的更正教對聖經論的立場,走近了羅馬天主教所強調的傳統的聖經論的立場。一位路德宗的學者Robert Gnuse曾說基督教已經放棄強調唯獨聖經的立場,因為︰

“更正教徒痛苦地明白到需要做出比較中庸的立場。經過辯論何者具權威之後,信徒明白到聖經本身並不是自稱為信心的絕對源泉,或是唯一產生啟示的倉庫。唯獨聖經並非真正聖經的教導。正典形成的過程教導了信徒,聖經是產生自群眾的信仰和教會。在這之前,信徒相信聖經存在以先,而教會則建立在這根基上;但是現在,很多人卻承認是教會建立了正典。”(引自《The Authority oftheBible︰Theories of Inspiration, Revelation and the Canon of Scripture,New York/Mahwah︰Paulist Press,1985,p.117)


C)小結

基督教的“正典”究竟是指信仰規範,還是指66卷新/舊約聖經的經目呢?這似乎又是那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無論如何回應,都好像會產生一些困難。如果我們以信仰群體的規範作為“正典”,這個立場對很多學者來說,就等同于認為聖經66卷新/舊約不一定是教會的“正典”;同樣的,有很多非常好的“信仰規範”的典籍,例如被一些人認為對核心信仰很有幫助的《黑牧馬人書》,為何不能被視為“正典”呢?這樣的立場,必然會引致基督教會信仰上的混亂。但是,如果我們以新/舊約66卷書視作“正典”,那麼我們要面對學者們所提出的挑戰,也就是說寫信/舊約的人是沒有新約正典的;而教會的存在是在新約正典產生之前;這樣,最終甚至會被逼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教會決定了“正典”。

那麼究竟我們如何可以從聖經,教會歷史,神學角度,等等,得出一個正確的“正典”定義呢?

我們先來看一個比喻的故事。從前,有一位武術大師,在香港某個山頭的洋紫荊樹下苦練劍術,後來自創了一套千錘百煉的“洋紫荊劍法”。這套劍法非常厲害,能在百尺內克敵制勝。後來大師收徒傳授劍法。弟子久經苦練學有所成,便下山闖蕩江湖。後為免劍術失傳,弟子們把大師所教的劍術寫成了“洋紫荊秘訣”,並廣傳民間,成立“洋們劍法”,成為武林一派。時光飛逝,大師和弟子都去世了,後人惟有從“洋紫荊秘訣”才能學習洋紫荊劍法。如果人們問如何才能學到“正宗”的洋紫荊劍法,答案自然是只

能從那秘訣中才能學得到,所以秘訣就成了他們這派的“正典”。基于“歷史”事實,洋紫荊劍法是先于秘訣存在的;但是我們能否就合理地說,是那些修煉洋紫荊劍法的弟子孕育了秘訣呢?再或者簡單地說,是否沒有後來的弟子,也就沒有了秘訣呢?明顯地,這結論和事實不符,因為弟子並沒有創造那個秘訣,(只是寫下了秘訣);反過來說,倒是這個秘訣里的劍術造就了弟子。

也許我們可以拿這個故事作類比。基督的教會是由基督開始的,基督就是教會的“正典”。也許可以說,主耶穌基督是活生生的“正典(living canon)”;基督的使徒在聖靈的默示下寫下了基督的吩咐,就是今天我們的新約聖經,那是我們的“成文正典(written canon)”。成文的正典,是把基督和使徒所傳的聖言真理用文字永久地記錄了下來,後來的早期教會確認這份書寫成文的“正典”為我們信仰和生活的標準。我們當然會同意66卷新/舊約聖經是我們基督教會的“正典”;但是我們決不能認同,這66卷聖經是從教會孕育而生的;正如我們不能說學習洋紫荊劍法的弟子們孕育了洋紫荊秘訣。但反過來說,沒有了這份秘訣,以後也許根本就不會有什麼洋紫荊劍派。

是秘訣孕育了弟子,而非弟子孕育了秘訣。事實上,教會出現以先,就有了舊約正典;而因著認識了那活生生的正典---主耶穌基督,又從的使徒所寫的,得了新約正典;如此,我們便不能說,是教會孕育了“正典”。特土良很早就對這個問題作了客觀和全面的說明︰

“教會認知只有一位神,宇宙的創造者,和耶穌基督,由童真女瑪麗亞所生,是創造者的兒子,和肉身復活;教會根據使徒和傳道者所寫下的著作,結合了律法和先知;從這個泉源,它汲取信心,並借水封存了這信心;披戴聖靈,從聖餐中的喂養,鼓勵殉道,並拒絕一切違反這些的教導。”(Tertullian,Prescriptions Against Heretics,36 / Stephen B. Chapman,op. cit.,p.140)

因此,有關“正典”定義的神學問題,不是要從“正典”的廣義定義(指核心信仰 rule of faith),或者“正典”的狹義定義(指66卷新/舊約聖經),二者選一。因為事實上,在沒有新/舊約聖經正典以前,大公教會已經有了正典的信仰(rule of faith),66卷新/舊約聖經只是把這些口傳的用筆記錄了下來,成為我們今天書寫成文的聖經“正典”,二者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具體來說,在主後四世紀以前,由于新約正典尚未完全被所有教會確認,因此,這這段時間,“正典”是指主耶穌基督和使徒所傳的核心信仰(rule of faith),就是以上所提到的廣義的正典定義。而在主後四世紀以後,“正典”則指66卷新/舊約聖經(the list of books),也就是以上所提到的狹義的正典定義,二者是一脈相承,無法分割。正如華人學者黃錫木對“正典”所作的結論︰

“正統(定義一)和‘正典’(定義二),二者各自展示的規範,反映了一種互相牽引,支配的‘詮釋循環’。一方面,被確認認為正典的書卷明顯是有分參與塑造這個‘正統教義’的規範;但另一方面,這個‘正統教義’的規範又確實影響著,甚至支配著整個新約聖經正典經目的形成。”(《基督教典外文獻概論》,黃錫木,國際漢語聖經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p.158)

所以我們可以簡單地概括一下,是主耶穌基督和的使徒的福音,產生了教會;而教會在聖靈的引導下。確認了主耶穌應許使徒所寫的“正典”。主耶穌基督才是“正統”和“正典”的真正根源。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推薦一些家庭兒童查經班的教材和玩具/关于...《圣经》十诫/基督教人口比例與腐敗成反比...
  • 帆船赛/陕基督徒办夏令营遭取缔/中国与梵蒂冈争执致使修院课程推迟/法天主教会同性恋婚姻立场引发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