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摘自《天路客的神学》(Pilgrim Theology)。此书与其姐妹作《基督徒的信仰》(The Christian Faith)正由麦种传道会翻译中,预计2015年出版。后者赢得《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杂志2012年神学与伦理学类最佳书籍奖。
作者
迈克.何顿(Michael Horton,生于1964年)自牛津大学威克里夫学院(Wycliffe Hall, Oxford )与考文垂大学(Coventry University)取得博士学位,于1996年获《今日基督教》杂志列入「崭露头角:不超过40岁的五十个福音派领袖」。自1998年迄今,任教于加州韦斯敏斯特神学院(Westminster Seminary California),神学与护教学的梅晨教席(J. Gresham Machen Professor of Theology and Apologetics ),《现代宗教改革》(Modern Reformation)杂志主编,全美广播节目《白马驿站》(The White Horse Inn)主席兼主持人。迈克其着作超过20本。
无论你是否意识得到,你就是一个神学家。在你读此类神学书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已经有了一套初步的神学理论,你对神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不管你是不可知论者,还是基要主义者,或者介于两者之间,一套初步的神学理论都已经存在你里面,它塑造并左右你的思考和行为方式。然而,我猜想,你读这本书,是因为你想更进一步地审视自己的神学思想,乐意挑战并坚固它。你知道神学不仅仅是一种对知识的爱好。神学就是研究神。它关係到人的生与死,它左右你的思维,影响你日常的决定、你与神与人的关係、还有你看待自我和周遭环境的态度。
壹、天路上的朝圣者
本书是接续我的前一本书《基督徒的信仰:天路客的系统神学》。 我在那本书的〈引言〉中讲到,过去的改革宗神学家曾把他们的信仰总括为「我们的神学」。他们这样做有两个原因。第一,这表示他们的领悟与神对自己的认识是有差距的。有时候他们会用「複製的」(ectypal)来谈论自己的神学。虽然「複本」一词听起来有点专业,它却只是一个副本,原型(archetype)才是原始文件。称神学为「複製的」,就是谦卑地承认只有神本身的自我认识才是原始的(原型)。我们对神的所有知识只是一个可能出错的副本。我们永远不会如神一样瞭解事物。正相反,只有神向我们启示自己,以祂的知识俯就我们有限的理解力,我们才能认识事物。
其次,过去的神学家称他们的信仰总纲是「我们的神学」,以此表示它不仅是「我的神学」—不只是他们个人对神的理解。研究神学意味着走入了一个漫长的、不断进展着的对话,这对话不是由我们开始的。在你我之前就已经有人开始探讨神了。我们不是自己缩在一个小角落裡读圣经,而是作为一个信仰的群体,与各时各地的整个教会一起领受神的话语。
我们对神学的领悟一定是狭隘有限的,常常出现过失偏见,参杂感情因素,还时有差错。有鑑于此,我遵循一个基督教的传统,把本书叫做《朝圣者的神学》,送给那些走在天路上的人—就是基督徒,他们谦卑地寻求认识神,并且意识到自己的偏见和罪性会曲解神的真理。以前的神学家也许用过这个措词,来区分我们的神学知识与那些已得着荣耀之圣徒的神学。而有一天当我们得着荣耀,战胜了罪所带来的后果,我们对神的认识也将更完全、更丰富。不过,即使是这样,我们仍然是有限的,我们的神学仍是副本,是从被造物的角度出发的。只是,它不再是朝圣者的神学,因为不会再有罪恶过犯。那时我们将会认识神,就像神完全认识我们一样。
所以,就让这本书成为朝圣者的地图吧,他们是走在「天路上」的人,在旅途中寻求对今生和将来世界之生命的神学理解。这本书不仅是《基督徒的信仰》的一个缩略本,其实我是想写给全新的、更广泛的读者群。为了利于个人和小组学习,我还在每章后面专门加上了与正文中的黑体字相关的重点词彙、区分及问题。虽然这本书没有我那本篇幅较长的系统神学详细,但它的作用是一本旅行指南,在学习神学的道路上帮助你,指出你这一路上需要认识的正确座标与重要的路标。
贰、从圣经戏剧到门徒职分
虽然神学是「研究神」,它却一直被人看成是枯燥与抽象的东西,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是脱节的。许多基督徒觉得,我们可以在个人关係中经历神,所以并不需要教义,但这是完全不可能的。神是谁,衪做了甚麽?你又是谁,跟神有何关係?不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桉,你就无法经历神。甚至连我们最基本的基督徒经历与信仰都是涉及神学的。有人说:「我就是爱耶稣。」但耶稣是谁呢?你为甚麽爱衪?「我只是要为主而活。」这位主是圣经里启示自己的创造者和救赎主雅威?还是一个偶像?衪是怎样的一位主,甚麽是衪所称许的?衪有甚麽属性?在人类历史中衪有甚麽样的作为呢?还是说,你只是想努力作一个「好人」?你死后会怎样?这个世界的未来会怎样?这些问题并不抽象,从童年到年老,它们一直萦绕在我们的心思意念中。我们可以将这些问题压抑起来,却赶不走它们。这些疑问会在现实中不断出现。此书的宗旨就是要详尽地阐述,神启示了一切的答桉,儘管我们并不见得喜欢衪所有的答桉。
就这一点而言,基督教是一种独特的宗教。基督教信仰从头到尾都与人们追求宗教和灵性的其它方式不一样。目前,尤其在西方,大多数人把宗教与人的内心世界连结起来(神秘主义),或是与个人或社会的行为准则联繫在一起(道德),或许还与思想上的好奇心和沉思联繫起来(哲学)—虽然如今不是很常见。综合这三点:神秘主义、道德、还有哲学,把它们搅拌在美国人的实用主义裡,其结果变成了一道折衷的、易于下嚥的汤。人生的目标往往被视为个人或集体享有的某种幸福。假若在众家学说中有人还能搀和进去些许智慧,为生活添彩,那就更好了!
根据圣经中神的故事呈现的信仰与此截然不同,可以说它是位于不同的地平线上。三位一体的神好比是在地平线上的太阳,我们面朝太阳,而不是背向衪。我们不是从自己—自己的计划、目标、梦想和成就—出发,去寻求神如何帮助我们达到自己的目的和心愿;我们应从神出发,衪是生命,衪随己意创造历史,衪维繫历史,并且引导历史成就祂的旨意。在这个陌生的基督教的新世界中,宗教不再是我用来达成个人意愿的工具。基督教的真理不是用来肯定自我,坚定我的信心去活得更好,或是帮助我努力奋斗,实现自我。而是说,当我一遇见圣经中的神,我就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一个个问题都是那样乱七八糟、无足轻重。换句话说,圣经的焦点并不是关于我和我的个人意图与抱负,而是关于神的故事。衪愿意向我们讲述衪自己,讲述我们人类和这个世界,衪还告诉我们历史的真谛。在被捲入这个故事的过程当中,我们虽从未料到,也不会特意安排,但的确从中找到自我的意义,实现理想。可是,我们要获得那些东西,并不是从它们着手。相反,我们需要一个指南针来为我们引路。
指南针为我们导航。它帮助我们在天路上抓住圣经的主旨,圣经不是关于我和我的个人经验或道德情操,它乃是要启示神,还有神与人的历史。其重点不在于协助虔诚人获得健康的心灵,而是让我们重回现实;它不是带人逃离外部世界,进入心灵深处的安宁,而是在神所创造、维繫和救赎的世界中发现一个完全崭新的存在,有一天,这个新存在要彻底转变,永远进入衪永恆的家中。我们会看到,圣经的神学带领我们离开宗教的、道德的和心灵专家们的高地,它使我们脚踏实地。我们不是上升到属灵的高度去与神相遇,而是神满有恩慈地俯就我们。
像指南针上的方向一样,我们通往认识神的路上,也有四个座标:
戏剧(drama)教义(doctrine)颂讚(doxology)门徒职分(discipleship)
我们所有的信仰和实践都来自于圣经戏剧,从创世到最终成全的历史情节全都记载在这个「宏大的故事」裡,基督是阿拉法,又是俄梅戛,衪是初,又是终。随着情节渐渐展开,神于变换中启示了不变的真理—教义。神藉着衪在历史中的作为教导我们衪是谁,使我们瞭解了何谓人是照着神的形象被造,后来人堕落了,又被救赎,被更新,并且与基督一同得荣耀。随着父神在祂的儿子里、藉着圣灵建立了教会,我们渐渐明白圣约群体的含义,以及我们属于它的意义;我们明白了神应许我们在基督裡的未来是怎样的,基于这一切,现今我们又该如何活着。圣经的戏剧和教义激励我们去讚美敬拜神—颂讚—而这三个座标结合起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使我们在世上过门徒的生活。
跟普通的指南针上的方向不同的是,这几个座标是同时发挥功能的。我们不是由戏剧出发,进入到教义,再踏上颂讚之路,最后到达门徒的职分。稍后我们将会看到,宝贵的教义常常出现在圣经丰富的祷告和讚美之中。三位一体的教义不是来自象牙塔似的理论空谈,而是从犹太基督徒的敬拜中表现出来,他们承认独一的神,但又奉父、子、圣灵的名受洗,讚美这一位神的三个不同的位格。教义绝对不仅仅是一项知识型的事业。在圣经中和在教会最兴旺的时期,对教义的思索总是与圣经叙事、人心裡的渴慕、意志的降服,还有敬拜和敬虔的生活息息相关。
根据圣经,真理和实践,头脑与心灵,神学和实际生活,彼此之间毫无牴触。刚好相反,以色列人正是如此经历圣经中不断展开的事件。每年庆祝逾越节的时候,过节的人都会想像他们自己跟随祖先,由神带领过了红海,逃离了神的审判和埃及的奴役。孩子们会问:「这是甚麽意思?」父母亲便告诉他们其中的意义,神不仅在历史中有大能的作为,并且衪是活神,祂现今仍然做工,塑造他们的身份。我们若留意一下圣经戏剧裡产生的教义,还有在所有诗歌中所表达和构成的人对神的回应,可以发现,每一代人都从圣约的戏剧中重新发掘自己,看见自己介于神的应许与成就之间。如此,神和以色列的历史故事就变成了他们自己与神之间的故事。人们如何知道神是大有能力和充满怜悯的(即教义)呢?他们会毫不迟疑地讲述神如何救赎祂的子民脱离法老的奴役,还应许他们将来有更大的出埃及(也就是圣经戏剧)。从信徒的祷告和讚美中,外邦人也许能一窥端倪:
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衪本为善,衪的慈爱永远长存。你们要称谢,……称谢那独行大奇事的,因衪的慈爱永远长存。……称谢那用智慧造天的,因衪的慈爱永远长存。称谢那铺地在水以上的,因衪的慈爱永远长存。称谢那造成大光的,……造日头管白昼,……造月亮星宿管黑夜,因衪的慈爱永远长存。称谢那击杀埃及人之长子的,……领以色列人从他们中间出来,……施展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因衪的慈爱永远长存。(诗一三六1~12)
从前在他们之外(在戏剧裡)显现的神大能的作为,是为他们做的(称为教义),如今正围绕着他们(在颂讚中),并塑造他们在世界上的生活方式(作门徒)。
新约圣经一开始,是使用福音书和使徒行传来叙述神大能的作为。使徒书信中对教义的阐述,探索了神的作为对当下的我们的意义,早期的礼拜仪式的要素(圣诗、认罪、信仰告白和祷告),还有规范人们生活形态的教导,都发挥了同样的作用。保罗着名的致罗马人书满载浓烈的炸药,爆炸在我们的头脑和心灵之中。保罗甚至在第一节经文中就宣佈,他的中心焦点是「神的福音」,这好消息首先是一个戏剧性的故事:「……神的福音。这福音是神从前藉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论到衪儿子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1~4节)。
保罗解开这福音的荣耀—它的教义。在这个讲述神的恩典之约的故事中,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从圣经戏剧中我们得知,基督受死,第三天从死里复活;然后,从教义中我们发现,「耶稣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罗四25)。激烈的教义辩论之后,保罗像是一名登山者抵达了一座高山,他稍事休息,美景尽收眼底,并发出由衷的感歎与讚美(八31~39,十一33~36)。一路上,使徒保罗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这样,怎麽说呢?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吗?断乎不可!」为了解释他的答桉,保罗返回到圣经戏剧和教义当中,「我们在罪上死了的人岂可仍在罪中活着呢?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衪的死吗?所以我们藉着洗礼归入死,和衪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罗六1~4)。门徒职分—藉着道与圣灵,「心意更新而变化」—按照古老的《钦定本》和《和合本》,就是他们献上「理所当然的」事奉,这不是为讨神的喜悦,而是出于神的怜悯(十二1~2)。
圣经戏剧、教义、颂讚和门徒职分—指南针上的四个座标—整合了我们的信仰和实践。在这整本书中,我们将一直关注这四个座标,我们尽力不把神以祂无穷的智慧所联合的拆开。
叁、神儿子的福音
特别在当今时代,关于基督教教义的概述往往从最少引人争议的地方开始:这是大家都有共识的事情。首先,你证明神的存在,接着,你解说神的本质,这就为你提供了一套圣经教义的基础材料。只有在这些准备工作之后,你才可以开始「做神学」。 有几个原因表明这样做是有问题的。
首先,人们讨论任何严肃话题的时候,都是先相信了某件事—其实是许多事。人的看法都有「源头」,完全中立、公正的观点并不存在。从一开始,我们都或明或暗地预设了很多我们早已相信的事情。人的思想当然能改变,尤其当神施恩打开我们的心的时候,但是在人生的大问题上,我们都有许多自己的成见。
此外,成为一名基督徒不是简单地签个名,说你相信神存在,或者相信基督的复活比其它种种解释都高明。我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人,仅仅是因为好的辩论而成为基督徒。那些辩论很重要,也很必要;事实上,我可以马上为基督教的核心断言摆出理由。要驳倒对基督教断言提出的假设,这些论据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然而,就像在任何科学领域,神学范式的转变需要充分的材料,出现转变,是因为我们感到原先的范式完全不足以解释现有更广泛的证据。当新的范式显示出更强有力的解释能力时,情形势必改变,新计划将取代旧的。
举一个哥白尼(Copernicus)的例子。最初,他被同侪嘲笑,因他坚信地球围绕太阳转,而不是太阳围着地球转。这违背常理,人人都知道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很明显,是太阳在移动,而不是地球!最终,实验证明哥白尼是对的,旧的科学范式是错的。旧的范式根本证实不了哥白尼的理论。任何领域裡的革新都不容易实现,如果容易的话,我们就永远不会有稳定的科学了。面对某个挑战,固有的范式虽然不易被摇动,但还是可以被推翻。
当然,因着我们的灵性状态,悔改归向基督的范式是複杂的,不只是劝服人理性上认识到基督教是真实的。圣经揭示出,我们是故意且彻底地压制和扭曲那将我们引向神的证据,而我们必须向祂交帐。然而真理仍然具有启示的大能。甚至很多不相信基督教的人也被它击败对手的解释力所困扰。由于这个世界比我们当下盛行的假设更宏大,同时也更衰败,所以我们感到需要一种不同的范式出现。
你必须从现实出发才能得到「天路客」的神学。无论如何,基督教信仰需要你投身于对实际不懈的追求。最终使人悔改归正的因素不是不懈的辩论,而是在神的启示下,开始对实际有个新的认识。基督教不仅仅是一些零散的宗教信条,而是一整套的信念和假设。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要从一个中心断言开始基督徒的神学探索—朝圣之路—所有圣经经文都朝着这个中心断言迈进,且从它而出。换句话说,我们先来读一本小说的高潮,然后再回到引起高潮的枝节。我们就从基督教信仰最引人争议的话题开始:福音—关于耶稣基督的好消息。福音并不是一件你可以用来附加在另一个世界观上的东西。正相反,它会让你从下至上、从裡到外重新思考一切。只有当我们从福音—基督教信仰最受争议的议题—出发,我们才预备好了去谈论神是谁,还有我们如何认识衪。
我不是因为信神而信福音;相反,我因为福音而信神。有很多理由支持有一个至高的存在,但除非福音是真实的,不然神存在的论点若不是对个人毫无意义,就是会构成危害。自然界显示了神的存在和其道德属性,但是,只有当我们抓住福音,我们才能认识神的真理,也能全方位地认识自己。我们在圣经中可以瞭解的,不只有福音,可是,倘若抛开福音,就没有甚麽值得我们鑽研的了。有些基督徒认为最好先讲有神论(相信有一位神),然后再向人传讲福音,但我认为正是福音才使我能相信神,不只是相信某人某物存在于我们众人之外,还要信靠这位我们可以在耶稣基督里认识的独特的神。
最终,这一切都归结到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在谈论甚麽样的「神」?如果我们只是在谈论一个更强大的力量,一个由我们共同肯定的信条所界定的模煳的神,那麽神学似乎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我也不认为,我们应该首先用一些重要的论据去为圣经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辩护。下一章裡我会谈到这些。然而,我对圣经的信心也是建立在福音上的。正如赫尔曼˙巴文克(Herman Bavinck)指出的,对圣经的信心与对基督的信心成正比。
罗马书一章1~6节包含了丰富的浓缩信息,从某个角度来说,本书是对它的一个探索。
耶稣基督的僕人保罗,奉召为使徒,特派传神的福音。这福音是神从前藉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论到衪儿子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我们从衪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在万国之中叫人为衪的名信服真道;其中也有你们这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
首先,我谈论的福音是「神的福音」。每一个领域的研究都有一个对象。天文学是研究恆星(和其它天体),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社会学研究社会,等等。研究的对象在每个学科的名称中可见一斑。同样,神学(theologia)就是研究神。神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教会的教导或虔诚人的体验。神学不是伦理学、宗教研究、人文学或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神是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
福音是关于神的好消息,也是从神而来的好消息:它宣告神的计划、应许和成就,而不是我们的。我们之所以能认识神,是因为衪乐意主动把自己启示给我们。每当神被启示出来的时候,衪也是启示的那一位。如果神不向我们启示衪自己,那麽我们只是在用神一般的声音自说自话,就像心灵的腹语者,让我们那些木製的搭档讲述我们已经编好的故事。既然神是神学研究的对象,它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论点,即神是可知的。这恰恰是保罗的说法:「这福音是神从前藉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人能够认识神,是因为神启示了衪自己。我们将在前两章探讨这一点,以及我们所认识的这位神。
其次,圣经的主要信息是「神的福音……论到衪儿子」。当然,圣经裡不光有福音。神在圣经里还启示了衪自己是创造者、维繫者和审判官,以及救主和衪百姓的牧人。神的道德属性和衪拯救的旨意都在圣经中有清楚的教导。然而,正如保罗在别处论证的,人藉着自然就知道神的存在,他们甚至知道衪的权能和公义这些看不见的属性,也知道自己是受恩于神的。这些都「叫人无可推诿」(罗一20)。即使没有圣经,世界上还是有一定的法律和秩序、道德和宗教。不过,这样一个道理我们还是把它扭曲了,以致我们的道德理念就是去追求自我称义和骄傲,而不是感恩,并且我们的信仰变成迷信和偶像崇拜。我们需要的—我们所有人都需要的—另一样东西,不是关于神的存在、权能、荣耀、正义和律法的一般启示。如果我们想与这位造物主和好的话,我们需要一个关于拯救的启示。我们与神的关係已经破裂了,只有当神藉着福音,在基督裡向我们启示衪自己的时候,我们才能安全地与神相遇。此外,这个福音—特殊启示的核心—不只是关于发生在我们心中的事情。它不是一种内心体验或主观的道德冲动,而是对一系列特殊历史事件的启示。神的这福音是关乎衪的儿子,「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
最后,虽然福音本身是在我们之外的历史中,宣告了神在基督里大能的作为,但如今圣灵藉着讲道和圣礼将这些恩惠应用在我们身上。即使是那些以前不属于以色列的人,在神的约和应许上是局外人,现在都被包括在内,与基督同为后嗣。神实际是藉着福音呼召我们,圣灵为叫我们称义、成圣和在未来得荣耀,把我们与基督联合在一起。保罗在这段经文最后称「耶稣基督我们的主」,「我们从衪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在万国之中叫人为衪的名信服真道;其中也有你们这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本书的后半部(八~十八章)将揭开这丰富的宝藏,从圣灵应用救赎,到教会的性质,到基督的再来,以及基督这位阿拉法和俄梅戛,将审判和统治一个经过更新的创造。
「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十17)。我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是藉着神活泼常存的道,……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这道」(彼前一23、25)。神口中所出的每一句话都不是徒然的。神的道德旨意从未改变,衪的律法尽善尽美。然而,彼得惊歎一个事实,就是藉着他的讲道,「叫外邦人得听福音之道,而且相信」(徒十五7)。
因此,健全的神学并不是以其他更基本、更大众化的东西开始,然后再添加上福音。不论从多广泛的角度来看,基督徒都戴着「福音」的眼镜。路益师(C. S. Lewis)把此事讲得很明白:「我相信基督教,如同我相信太阳升起,不仅因为我看到了它,还因为藉着它,我看到了一切。」 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在给第一本从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翻译成法文的圣经写下的序言中表达了他的信念,他的信念将引导我们这本书的方向:
没有福音,一切都是徒劳无益的;没有福音,我们就不是基督徒;没有福音,所有的财富在神面前都变为贫穷,一切的智慧都显得那麽愚蠢;刚强的变为软弱,人一切的正义都落在神的定罪之下。
但是,因着认识福音,我们成为神的儿女,是耶稣基督的兄弟姐妹,是与圣徒同城的人、天国的公民,与耶稣基督同为神的后嗣。靠着基督,贫穷的变为富足,软弱的成为刚强,愚昧的有智慧,罪人得称为义,孤独的得安慰,疑惑的被坚固,为奴的得自由。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由此可见,我们能渴想的每一件美善之事,只有在耶稣基督里才能找到。因为衪被卖,是为赎回我们;被掳,是为拯救我们;被定罪,是为赦免我们的罪;衪为我们成了咒诅,使我们得福;衪为我们作了赎罪祭,使我们成为义;衪受损,我们得平安;衪死,我们得生;因此,藉着衪,狂怒变温柔,震怒被平息,黑暗变光明,恐惧得安慰,藐视人的被藐视,债务得赦免,劳苦变轻省,忧愁变欢乐,患难变福气,难处变容易,杂乱变秩序,分隔变联合,羞辱变尊贵,悖逆成顺服,威吓人的受威吓,隐藏的遭暴露,攻击的反受进攻,动武的遭受武力,斗争人的受到斗争,发动战争的遭受战争,报复的受报应,折磨人的受折磨,咒诅人的受咒诅,深渊陷入深渊,地狱束手无策,死亡被消灭,必死的变为不死的。
总之,怜恤吞没了一切的痛苦,良善吞没了所有的不幸。因为所有这些事情,都是魔鬼用来对付我们的武器,是刺透我们的死亡的毒鈎,这一切都要转变为操练,使我们得益处。……苦难中我们得安慰,忧伤中我们要喜乐,辱骂(口头侮辱)中我们得荣耀,贫穷中得富足,赤身露体时得温暖,灾难中能忍耐,死亡中得生存。
简言之,这就是我们应该在整本圣经中主要寻求的:真正认识耶稣基督,认识到在衪里面的无限丰富是神我们的父。
圣经不是“神话”,而是“神的话”。到底圣经是神的话,还是神话,抑或是
“人”的话呢?我们怎样可以知道圣经的确是神的话呢?这个问题,请看灵音
小丛书之三十五《圣经是真的吗?》,现在不是讨论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是
讨论《圣经的形成》。
圣经共有66卷,其实应该说是70卷,因为诗篇分为5卷(卷一:1-41篇,卷
二:42-72篇,卷三:73-89篇,卷四:90-106篇,卷五:107-150篇)。撒母耳
记、列王记、历代志,都分上下;哥林多书、帖撒罗尼迦书、提摩太书、彼得书,
都分前后,约翰书信分一二三,为什么诗篇不分一二三四五,而把它合为一大卷
呢?“六”在圣经是不好的数字,“七”是个完全的数目。所以应该把圣经分成
70卷。把圣经分为66卷是后人分的。
除了圣经70卷之外,还有其它很多经卷,到底哪些经卷才能列入圣经呢?
为了这个问题,我们要把圣经的形成加以说明,使我们认识到现在圣经的各卷是
怎样被列入圣经里面的。我们必须相信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我们不应怀疑任何
一卷是人写的,而不是神的话语。宇宙间有一位真神,就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一神,
神的话语都是在圣经里。如果我们不相信圣经,就是不相信真神。如果有人离开
圣经自立为王,就是讲异端,把人带入歧途里。凡事根据圣经,还要按正意分解
真理的道,这才能叫人明白神的心意,走正直的道路。
世人因信就得永生;基督徒按照圣经的教导而行,就能得赏赐,荣归真神!
第一章 圣经的形成
读经:“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祂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么?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
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路24:26-27)
“耶稣对他们说:‘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所告诉你们的话,说:摩西的
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路24:44)
神藉圣灵默示人写圣经,魔鬼为了混乱神的话,也藉人写了许多伪经,还有一些
人写的经典。到底那些经卷才被列入圣经里,成为圣经的一部分呢?
一、正典(正统的经典)
圣经是“经书”Scripture, 但“经书”不一定是圣经。“圣经”,英文Bible这
个字,是从希腊文Byblos来的,是“书”的意思。原来3世纪,人们是用埃及的
芦苇纸草纸papyrus(英文“纸”字paper是从这字而得的)来抄写圣经的。大量
的纸草是由叙利亚的白罗港Byblos出口的,圣经Bible是从 Byblos而来的。
早期教会,“正典”一词是指信经。4世纪中叶,则用来指圣经的各卷。
正典:希腊文是“卡农”Kanon,字根出于“苇”,就是“杖”或度量的尺的意思,
后来作“标准”解。最初是用来作“信仰的条例”解释。
当用什么准则来审定那一卷该被列入圣经呢?
审核的准则是要看看它是不是有权威性、是不是有预言性、是不是有真实性和是
不是有活力性。总的说来,是不是神所默示的。新约的标准,看是不是使徒写的。
马可虽然不是使徒,但他是从彼得得材料写马可福音;路加也不是使徒,但他是
从保罗得材料写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写雅各书的雅各虽然不是使徒,但他是
耶稣的兄弟,在耶稣死而复活后才信了耶稣。写犹大书的犹大也是耶稣的弟弟
(参太13:55,可6:3)。雅各、犹大虽然不是使徒,但他们都是耶稣的弟弟。
写新约的资格,主要是使徒,或使徒所传给马可和路加的;还有耶稣的弟弟。
其它的经卷,就不能被列为正典了。
二、次经
圣经之外有次经与伪经。“次经”,希伯来文Ganaz“迦纳士”,希腊文
Apokryphos“阿婆格拉富士”,是“隐藏”或“封闭”的意思。
4世纪教父耶柔米Jerome最先称这些为“次经”,是因为这些经卷次于圣经的
“经”。次经也是好书,但不能列入圣经里。有人把“次经”译为“旁经”、
“外典”、“后典”或“圣经外传”,但译“次经”较为合适。
有人把“次经”称为“伪经”,但“伪经”是另一个字pseudepingrapha,下面
详论。
1.旧约次经
占尼亚会议编了旧约次经目录,计10多本,并把这些次经列入《七十译本》里。
罗马天主教所用的《武加大译本》,公元150年译成拉丁文。除了旧约正典外,
又加上9卷次经:多比雅传、犹滴传、所罗门智训、西拉赫子耶稣智训、巴录书、
马革比一书、马革比二书、但以理书附篇。
现在我们是要谈谈旧约的主要次经,最少有15卷:
(1)多比传Tobit:这是2世纪前半叶的作品。多比是个忠于律法的英雄,强调
律法中的爱。
(2)犹滴传Judith:这是第2世纪中的作品,是用希伯来文写的。她说尼布甲尼撒
王战胜玛代王之后,围攻多坍的伯多利亚以色列人。正当以色列预备投降时,
一位虔诚的寡妇犹滴祷告后,以诱技杀死所派来的主帅,挽救了以色列。
(3)以斯帖补编:附在以斯帖记之后,于公元前130年间写的,内容分六段。
(4)所罗门的智慧:公元40年写成。
(5)传理书Ecclesiasticus,又名西拉赫子耶稣智训:公元前180年耶书亚用
希伯来文所写,是次经中的精华,有关日常生活的教训。
(6)巴录书Baruch:是由3篇作品构成的,各篇作者不同,在1世纪末写于巴比伦。
主要是一篇痛悔祷文、一首训诲诗,还有一些哀歌及安慰歌。
(7)贝尔与大龙Bel and the Dragon:这是附在但以理之后的次经。贝尔是偶像
的名字,有些祭司用来欺骗人和巴比伦王,后来被但以理揭穿。大龙,其实是
大蟒,为巴比伦人所敬拜,但以理把牠杀死。
(8)希伯来三童之歌:这歌加在但以理3:23节之后。
(9)玛拿西祷文:是公元前2世纪根据代下33:18节写成的作品。有些抄本把它附
在诗篇之后,所以又称《诗篇的附录》。
(10)以斯拉续篇(上):又名《希腊以斯拉》,内容与以斯拉记多同。
(11)以斯拉续篇(下):写于公元70年间,是用希腊文写的,专论神的公义,共有7个异象。
(12)耶利米书信:这是巴录书的第6章,约是耶利米在公元前4世纪末写于巴比伦
的。内容是“担心被掳者拜偶像”,并指出偶像的虚假。
(13)苏撒拿传Susanna:加在但以理书之后,成为但以理13章,内容说两个坏长老,要强奸苏撒拿而不得,那两个坏长老反而诬告她与人通奸,将她判死刑,但但
以理为她翻案。
(14)马革比前书Maccabees:他是个爱国者,为反抗叙利亚安提阿库4世伊皮斐尼
的迫害,使犹太获得独立。这书写于公元前1世纪,是最有价值的次经。
(15)马革比后书:这不是前书之续,只不过是同时间的报导罢了。约在公元前130年,耶孙用希腊文写的。这是在以色列的犹太人写给住在埃及的犹太人,力劝他们要遵守献殿节。
2.新约次经
(1)十二使徒遗训Didache:原名《十二使徒对外邦人所论主的教训》。约公元80-120
年间,用问答式,记述学道者、受浸与擘饼等问题。
(2)革利免前书Clement of Rome:他是保罗的同伴。当哥林多信徒起纷争之后,革利
免写信劝勉他们。大约是写于公元95年的。
(3)革利免后书:又名《古代训诫》Ancient Homily,书名是伪托的,原来是120-140
年间的一篇讲词。
(4)巴拿巴书:约写于公元90-120年间,见于西乃抄本中。
(5)依格那丢七书Ignatius:他是约翰的门生,在第2世纪初他任安提阿主教。他在他
雅努皇时被诬控解往罗马,沿途得蒙教会的热切款待和慰问。因此,他在途中写了7封
信,劝勉各教会要坚持正道、严斥异端。他约是在公元110年(117年)殉道的。
(6)波利甲书Polycarp:他是士每拿教会的主教。他于108年写了腓立比书信。最后在
公元156年殉道。
(7)波利甲殉道记:大半写于公元156年。
(8)何马牧人书Hermas:115-140年,是一本巨著的启示录,等于教父们著作的总和,
是早期基督教天路历程(罗16:14)。其中记有8个异像、12条命令、9个比喻、一章自
修规则,被列入西乃古卷之后。何马是笔名。这本次经很受古教会的重视。
新约作者有时对次经有所影射,但新约不把次经放入里面,也没有把它们当作正典来引
用。俄利根、耶柔米等教父都否认次经为正典。奥古斯丁的后期著作也拒绝了次经作为
正典。没有一卷次经自称是神的启示。
三、使徒之后教父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算是经典,但对教会是很有影响的。
1.帕皮亚的残片集Papias(80-140)
他是约翰的门徒,是希拉波立教会的主教。他曾著有5本《耶稣圣言注释》。他与波利
甲是同时殉道的。
2.游斯丁Justin Martyr(100-165)
他是撒玛利亚外邦人,自幼爱好哲学。他退居以弗所城,后来到罗马设教讲学。他曾经
历4个罗马皇帝的统治。他为基督徒申诉,写《辩教论》。他于公元165年在罗马城殉道。
3.雅里斯太德士的辩证书Apology Aristides
他是雅典哲学家,于125年写了一本《基督教辩护书》给皇帝哈德良,并于137年呈请皇
帝比乌,要求停止迫害基督徒。
4.丢格乃妥的书信Diognetus
这是一本《基督教辩证书》,不知是谁写的。但书中称他是“使徒的门徒”。
四、伪经
伪经与次经不同:“伪经”Pseudepigrapha,多出于2世纪,有50本“福音书”,又有许
多行传和书信。伪经意图竭力补遗耶稣生平的事迹。
伪经是伪造的经书:是荒诞的、无稽的、杜撰的,包含历史与地理的错误并时代的虚谬;
包含与圣经相违背的假道;缺乏圣经特有的神圣性。伪经从未被人承认是由神而来的。
穆罕默德大半是根据这些伪经来写《可兰经》的;伪经也是天主教一些异端的发源地。
1.旧约时代的伪经
(1)埃提阿伯文以诺书:于公元200年左右写的,内容是宣布世界将来的审判、天使堕
落、以诺升天、以诺回地上的训慰与启示。
(2)西卜林神谕Sibylline Dracles: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共14卷,是用希腊文
写于埃及的。是女先知西卜拉述说关于过去阴暗史上的预言。
(3)十二族祖遗书:于公元前100年间写的。是对忠于律法的劝勉,为使法利赛人与撒
都该人建立较好的关系。
(4)大禧节书,也叫犹比理Jubilees或《摩西的启示》:于公元前2世纪写的,被称为
《小创世记》,是记载神的创造到摩西时代的历史,分成许多禧年,每一期为49年。
(5)马革比三书:于公元前1世纪初写的,记载犹太人是忠实的人民;谁迫害他们就危险
,因有为他们伸冤的;反对异端与犹太背道者。
(6)所罗门诗歌:约在公元前63年编成书,是用希伯来文写的18首诗歌,完全显明法利
赛人的敬虔与对弥赛亚的期待。是为会堂歌唱用的。
(7)马革比四书:约在公元1世纪写的,从马革比下卷取材,有关祭司以利亚撒及一位
母亲和她7个儿子殉道的事迹。
(8)摩西升天记Assumption of Moses:约是在第1世纪初写成的。
(9)斯拉夫尼克语以诺书Slavonic Enoch:它又名《以诺二书》,约于公元70年写以诺
被提、游于7层天上;又记以诺对其子女的训慰。
(10)叙利亚语的巴录启示:约于公元70年写的,讨论很多教义,以鼓励受罗马虐待的
同胞。
(11)亚伯拉罕遗书:于第1-2世纪间写的,特论末世。
(12)以赛亚升天记:约是在2世纪间写的,是论以赛亚所见的异像、预言基督要降临;
说他被玛拿西王锯死,后来他升天去了。
(13)亚伯拉罕的启示:于第1-2世纪之间写的,记亚伯拉罕对犹太民族未来的启示。
(14)摩西的启示:于第1世纪写的,记亚当、夏娃犯罪的后悔、患病及堕落、亚当的遗
嘱及死亡、夏娃之死及埋葬。
(15)希腊语的巴录启示:于第2世纪后半写的,说巴录埋怨神容许尼布甲尼撒毁耶路撒
冷;亚伯拉罕告诉他,神要显更多的奥秘,引导巴录要经5种不同之天,在那里得见神的
奇妙。又说巴录要回到他出发的地方,劝勉弟兄们当荣耀神。
(16)约瑟与亚西纳书Asenath:于第2世纪写的,可称亚西纳忏悔录。
(17)亚立士体亚书Aristeas:于公元前2世纪写的,他给他的兄弟斐罗克拉特写信,说
及犹太人的律法书(旧约)译成希腊文的经过。这是七十二士译本的来源。
2.新约时代的伪经
(1)尼哥底母福音:约于2-5世纪写的,有关于耶稣受审的公文。
(2)雅各福音:于第2-5世纪写的,论及由马利亚分娩到大屠杀。
(3)马利亚过世:于第4世纪写的,论摩西无瑕疵地移到乐园了。
(4)希伯来人福音:于公元65-100年写的,为正式福音的附录,补充耶稣其它一些言
论。
(5)伊便尼派福音Ebionites:于第2-4世纪写的。
(6)埃及人的福音:于130-150年写的,内容是耶稣与撒罗米的想像谈话。
(7)彼得福音:于2世纪中写的,目的是论反对犹太人的幻影说Docetic.
(8)伪马太福音:5世纪的马太伪译本。
(9)多马福音:于2世纪写的,记耶稣2至12岁所行的神迹。
(10)马利亚诞生记:于6世纪写的,记载许多天使每日访问马利亚的怪谈。
(11)亚拉伯幼童福音:于7世纪写的,记耶稣寄居埃及时的神迹。
(12)木匠约瑟的福音:于4世纪写的,目的是为荣耀约瑟。
(13)彼得启示: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天家火湖的异象,约在150年间写的。
(14)保罗行传:于2世纪中写的,是一本禁欲传奇小说,声称载有已遗失的“哥林多书
信”。
(15)彼得行传:于2世纪末写的,内有3个要点(彼得女儿爱情史,彼得与西门马古士
Magas对抗的经过,记有“主,祢往那里去”的传说)。
(16)约翰行传:论约翰访罗马,插入极可怕的纵欲图画!
(17)安得烈行传:记安得烈劝服马西米拉Meximilla不与丈夫交合,结果安得烈为此殉
道。
(18)多马行传:于2世纪末写的,论禁欲,是一种旅行罗马史。
(19)彼得给与雅各的手书:于2世纪末写的,说彼得攻击保罗。
(20)达老底嘉人书:于4世纪写的:是歌罗西4:16节所提的信。
(21)保罗达西尼卡Seneca的书信:于第4世纪写的,他把基督介绍给西尼卡人。
(22)埃底撒王阿加鲁的书信Abgarus:内里也有些事实的根据。
五、旧约正典
什么是正典?在第一点我们已经谈过了。 现在我们要看“旧约正典”。
希伯来文正典:参看《希伯来文马所礼经卷》Massoretic Text并《希伯来文圣经》
Biblia Hebraica.
1.犹太人旧约正典分三部分,共22卷,分11书(路24:44)
这些都是由米示那Mishnah经卷得来的。旧约完成的年代,约是主前450-425年,是以
斯拉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的时代。
(1)“摩西的律法”Torah:这就是摩西五经,是在主前12-6世纪完成的。这是神直接
的启示,所以摩西五经便成为审定其他经卷的标准。
(2)“先知的书”Nebhiim:是在主前5-4世纪完成的,有先知职分的人写的先知书,
当然被列入正典里了。
① 早期先知书: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上下合为一卷)、列王记(上下合为一
卷)。
② 后期先知书: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十二小先知书合为一卷。
(3)“诗篇”(包括著作和诗篇,Kethubhim或Haglography),又称“圣卷”,是在
主前3世纪编成的,“圣卷”的第一卷是诗篇:
① 诗书:诗篇、箴言、约伯记。
② 5卷:雅歌、路得记与约书亚记(后来合为一卷)、以斯帖记、传道书。
③ 史书:但以理书、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历代志(上下合为一卷)。
三部分共22卷,与现在旧约的39卷内容完全相同。
2.译成希腊文的旧约
主前200-300年间,犹太人分散各地,许多人不懂希伯来文。因此,埃及王菲拉迪菲斯
于主前285年在亚力山大城找70个学者把它译成希腊文,这便是《七十士译本》(The
Septuagint Version), 另外加上15本次经。后来天主教在天特大公会议Trent(1546
年)挑选7本归入正典;《多比传》Tobit、《犹滴传》Judith、《所罗门的智慧》、《
德训篇》、《巴录书》Baruch、《玛革比传》Maccabees上、下。这些不在希伯来马所
里圣经内。
3.耶稣承认旧约是“经书”
“ 耶稣对他们说:‘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所告诉你们的话,说:摩西的律法
、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路 24:44)“……叫
世上所流义人的血,都归到你们身上,从义人亚伯的血起,直到你们在殿和坛中间所杀
的巴拉加的儿子撒迦利亚的血为止。”(太 23:34-35)“耶稣说:‘你们的律法上岂
不是写着:我曾说你们是神’么?经上的话是不能废的……。”(约10:34-36)
耶稣承认希伯来旧约,祂常常引用旧约,但祂没有一次引用过“伪经”。
4.新约有很多地方引用旧约、见证旧约
太 21:42,22:29,26:54,56,约2:22-26,5:39,7:38,10:35,徒17:2,11,18:28
,罗 1:2,4:3,9:17,10:11,11:2,15:4,16:26,林前15:3-4,加3:8,22,4:30
,提前5:18,提后3:16,彼后1:20-21,3:16.
新约近三百处引用旧约,近四千处的经文只涉及旧约的意思,但新约没有一处引用过“
次经”
5.犹太人曾在耶稣在世时也公认旧约为“经书”。
6.教会最初就承认旧约为正典。
7.犹太历史家约瑟弗Flavius Josephus(主后37-100年)
他生于耶路撒冷,在1世纪末见证旧约正典是真的。他说:“我们相信是由神而来的”。
次经就不在旧约中。
8.占尼亚会议Council of Jamnia
约是主后90年,法利赛人拉比获得罗马的许可在占尼亚城重组犹太教的高级会议。会议
所论及的事项,先是口传,后被记在拉比的著作中,他们曾考虑是否可以把箴言、传道
书、雅歌和以斯帖列入正典里。结果,他们也把这些列入正典里了。但他们不承认“次
经”为圣经的一部分。
六、新约正典
当初,基督教的圣经只有旧约。在较早的一段时间只有“口传”和一些书卷;新约,要到几个世纪之后才列入圣经里。
1.不完全正确的判断
(1)我们常常说,“新约全是使徒写的,不是使徒就没有资格写新约。”但马可福音、路加福音、雅各书和犹大书就不是使徒写的。
(2)说“教会决定那一卷是正典”,也不正确。教会不能决定那一卷是正典;教会只可决定那一卷不是正典;教会只能“认可”。
(3)还有人说“渐成正典”,这也是不正确。正典不是“渐渐形成”的,而是当正典一写好(作者还在世)的时候就被接纳为正典了。
2.正确的认识
(1)正典是神直接启示和间接默示合成的。默示是人记录神所启示的话。
(2)“ 使徒性”:不都是使徒写的,但具使徒权威性,或使徒所认可的。使徒权威性从未离开主的权威性。因为教会是“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弗2:20,约 16:13,徒2:42)。马可不是使徒,但他是从彼得得材料的。路加不是使徒,但他是从保罗得材料的,雅各和犹大是耶稣的弟弟,他们都是与使徒同工的。
(3)由教会接纳而信徒也公认:不是某人或某一个团体决定27卷归入正典,而是众信徒也承认的;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团体来决定那一卷应该归入正典,而是圣灵在人心里所作成的。当初,不是每一个教会都具有27卷,许多教会只有一部分。经过多人的抄写与传播,慢慢各教会都具有27卷了。
3.使徒在世时,他们的著作是与旧约同列的
(1)保罗:他说他的教训是神所默示的(林前2:7-13,14:37,帖前2:13),保罗要求各教会读他的书信(西4:16,帖前5:27,帖后2:15)。彼得将保罗书信与其它经书并列(彼后3:15-16)。
(2)彼得:他承认他的话是从神来的(彼后1:14-15,3:1-2)。
(3)约翰:他说启示录是“耶稣基督的启示”(启1:1)。
4.教父们的认可
(1)罗马监督革利免Clement:他在主后95年写信给哥林多教会时,曾引用马太福音、路加福音、罗马书、哥林多前书、哥林多后书、希伯来书、提摩太前书与彼得前书。
(2)坡利甲Polycarp(士每拿会督):他在115年写给腓立比教会的信时曾引用保罗书信与彼得前书。
(3)伊格那丢Ignatius:主后110年他由安提阿往罗马殉道的途中,他在《致七教会书信》曾引用马太福音、彼得前书、约翰壹书及保罗书信。
(4)帕皮亚Papius:他是约翰的一个门徒,他写了《耶稣圣言的注释》,引用约翰福音,并记载有关马太福音与马可福音书,他还用“圣言”一词(罗3:2)。
(5)爱任纽Irenaeus of Lyons(130-200年):他是坡利甲的学生,他几乎引用过新约的各卷,并在主后180年承认新约为正典。
(6)特土良Tertullian(160-220年):他是迦太基人,他称基督徒经典为新约(这名称来自一隐名著者于193年所写的书中)。他的著作曾用过新约1800多处。
(7)俄利根Origen(185-254年):他是亚力山大基督教的一位学者。他写了很多书,新约的2/3被他引用过。
(8)优西比乌Eusebius(264-340年):他是该撒利亚的监督,是教会历史家。他生于丢克里田逼害教会时代,曾被监禁。他活到君士坦丁登位时期。他作了当时君士坦丁皇的首席宗教顾问。君士坦丁叫他预备50本圣经——全新约。
(9)亚他拿修Athanasius(295-373年):亚力山大城,于367年复活节,第一次列出最早的新约目录,正式完成新约正典27卷,到382年也为罗马教会所承认。这正典是与现在的新约完全相同。
(10)耶柔米Jerome(340-420年):他确定27卷为正典。
(11)奥古斯丁Augustine(354-430年):他是迦太基主教,是古代最著名的神学家。全新约都被他引用过。
5.赫波大会The Synod of Hippo
大会于393年决定新约27卷。
6.第三届迦太基会议
397年,在非洲迦太基城召开,由奥古斯丁主持。会议正式批准现在的新约为正典。耶柔米及奥古斯丁二人影响最大。亚他拿修的正典地位被承认了。他们同时也公认旧约正典。此后,罗马及基督教对27卷再没有疑问,都认可了。这实在是教会接纳了圣灵所默示的圣经。
7.东方教会起初只承认22卷(不包括彼得前后书、犹大书、约翰贰叁书和启示录),直到主后692年在君士坦丁大会中,东方教会才正式认可亚他拿修所提出来的圣经目录,公开宣布新约27卷为正典了。
七、正典的发现
1.旧约正典只在以色列国发现。
2.最先发现的新约经典
在巴勒斯坦有马太福音、雅各书、希伯来书(?)。
在小亚细亚有约翰福音、加拉太书、以弗所书、哥林多前后书、提摩太前后书、腓利门书、彼得前后书、约翰壹弍叁书、犹大书和启示录。
在希腊国有哥林多前后书、腓利门书、帖撒罗尼迦前后书、路加福音(?)。
在革哩底有提多书。
在罗马有马可福音、使徒行传与罗马书。
各地相离很远,当时交通不便,教会又受逼迫,所以搜集比较参差。
3.近年来发现了死海古卷(是主后225年前的抄本)
死海古卷包括了全部旧约正典。除了历代志、以斯帖记和雅歌外,所有旧约书卷都在其中。在500卷中,约有175卷是圣经。特别是以赛亚书和我们现在的以赛亚书完全是一样的。这就对圣经的可靠有了很大的证据了。
第二章 圣经的抄译
读经:诗篇119:9-12,60,67,89,97,105,130,140,147-148。
我们曾经谈过圣经的真实性,我们应当相信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前面我们也谈过圣经
的形成——圣经的来源,我们就更当相信圣经是神的话,绝不应存有半点怀疑。
但是,有些人认为圣经中有所谓“互相出入”、“互相矛盾”就对圣经的真实性有所怀
疑。我们知道圣经都是神的话,绝对没有矛盾和错误的。
当圣经的各卷写成之后,有许多人就把原稿抄下来。过了许久,原稿已遗失了。后来译
圣经的人只得根据各抄本(称“古卷”)翻译圣经。其实所谓原文,是指各抄本(古卷
),真正的原文已丢失了。
原稿没有错,但抄本就会抄错。当译圣经的人发现有不妥的地方,就把各古卷拿来互相
对照,取其中较好的、或多数古卷所抄的。但为了慎重起见,就附有小字“有古卷作…
…”。古卷会抄错,但原稿是绝对没有错的。
一、原稿
原稿,就是最先写成的。例如摩西写旧约头5卷,他亲手写的是原稿,其他人抄写的只
是抄本(古卷)。原稿是用什么纸和什么笔来写的呢?让我们先谈谈这些。
1.古时中东写字写书所用的纸,最普遍的有三种
第一种是蒲草纸Papyrus(英文“纸”字paper是从这字来的):蒲草纸又叫纸草纸,这
是埃及水生植物芦苇,把它分成长条,一横一直,浸湿后,涂以胶质,压成纸张,然后
锤打晒干,再用象牙或甲壳磨滑。但这些纸不耐用,若在埃及干燥地带还可以用长一些
时间。
第二种是皮纸parchment:出自小亚细亚的别迦摩Pergamum山羊、绵羊和羚羊的皮,先把
羊毛剃净,成了2世纪书籍所用的款式Codex. 还有一种牛皮纸,是4世纪一种最精细的
犊皮纸Vollum,取代了纸草纸。牛皮纸常是染上了紫色,然后写上金色或银色的字。
皮纸可制成卷轴,就是平常所说的“皮卷”,把皮卷制成书籍。每卷长约10米,宽1米
,但不是羊皮卷的样式,而是近代书籍的样式。
第三种是陶器碎片:这是最便宜的,面积窄长,只能作收据或便条等用。
2.他们所用的笔
空心芦管和竹籖;有的用铁、骨、木等。一字字连写间隔,完全用大字母,所以常混淆
使人误解。
3.他们所用的墨水
是用炭、胶及水合制而成的。
4.圣经原稿
直到现在还未发现一本新约或旧约的原稿,原因是由于蒲纸容易潮湿而霉烂。所以许多
人见抄本好而不重原稿了。
二、古卷(抄本)
我们平时说“原文”,其实不是指“原稿”,因为原稿都已失掉了。
现在旧约的原文是希伯来文、新约的原文是希腊文,都是其他人从原稿抄来的,正确的
说法是“古卷”或“抄本”。
抄本会有抄错,但原稿绝对没有错。还有些抄本因为年代久了就再抄,这就更容易抄错
。不过,主要的真理都没有抄错。
1.旧约抄本
旧约抄本不多,但新约抄本就比旧约抄本多得多了。
(1)会堂用的卷轴抄本只有3种:
① 摩西五经:是律法书,自成一卷。
② 先知书选录。
③ 弥纪录Megilloth(卷轴意)有5卷:雅歌(在逾越节诵读)、路得记(在五旬节诵读
)、哀歌(在5月诵读)、传道书(在住棚节诵读)、以斯帖记(在普珥节诵读)。
他们抄写是很慎重的;抄完之后校对时,若发现一页中有4个错字,就作废,必须重抄。
若一卷用的时间太久,就把它藏在木室里。
(2)私人抄本:
除了会堂用的抄本外,还有许多人抄录原稿。当抄完就很慎重地制成书。许多抄本还插
入花字和图画,但很少人把全部旧约抄完。圣彼得堡本是最古标有年的抄本(公元916
年),这是一本后先知书。最古的全旧约抄本是斐科威赤抄本(公元1010年)。
几百本抄本,都找不出什么重大的矛盾。
2.新约抄本
新约原稿全部已失掉了,只有抄本。近代发现留到现在的是犊皮纸写成的。15世纪印刷
术发明之后,制作抄本的工作才停下来了。现在所存的抄本(包括部份的)约有5500本
,都是2-15世纪抄成的,比任何其它古书抄本多几倍。荷马著作,在1300年就已经没
有一本是完整的。黑格达特Herodotus的著作到 1000年间已残缺不全了。
(1)蒲纸抄本The Papyri:于1895年在埃及中部发现的。有些是放在特别制造干燥防腐
的箱子里和药制防腐鳄鱼的身体里面的。有3寸半长、2寸半宽的残篇,包括约翰 18:31
-38,有人用碳14试验,知道是公元125年写成的。1930年发现全圣经上的蒲纸190页,
多半是被撕破的。其它的都是犊皮纸抄本。
(2)大楷抄本Uncials:又叫“正楷书”,全部是用大字母写的,是4-15世纪完成的。
共有70多种,而新约全部只有4种,价值较高。尤其头3种(梵蒂冈古卷、西乃古卷和亚
力山大古卷)是翻译新约圣经的根据。
① 梵蒂冈古卷Codex Vaticanas
这是最古最名贵的皮纸新约抄本,完成于公元325年。1481年存放在罗马梵蒂冈图书馆
里。但其中的教牧书信(提前、提后、提多书)已经遗失了。提辛多夫 Tischendorf认
为这与西乃古卷同是两人的手笔,大概是君士坦丁王所委派50位抄录员的两位。这是最
可靠的抄本。抄写日期约于原作之后250年内,即公元330年。
② 西乃古卷Codex Sinaiticus
1844年,德国学者提辛多夫在西乃山脚附近圣加他林St. Catherine修道院内发现。他
看见一个装满枯树叶而燃烧的篮内有希腊羊皮卷,这就是希腊文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
. 他立即捡出来保存着,一共只有43页。1859年,他得俄国沙皇的支持,他再到该修道
院。他与院中主持的管家论及这古卷。管家给他一个红布包,里面都是新约抄本,正好
接上第43页。另有旧约不全的抄本和旁经。共有旧约199页,及全新约,并巴拿巴书信
与何马牧人书一部148页,共347页。那些张页有1尺 3寸长和1尺1寸半阔。在原稿完成
250年后完成的,时为公元330年。后来帝俄得了这古卷,保存在圣彼得堡皇家图书馆里
,直到1933年12月24日转售给英国博物馆,计51万美元(10万英镑)。这是有史以来最
贵的一部书。最初的43页仍存于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图书馆里。只有这古卷是包括全部新
约的,计 147页。
③ 亚力山大古卷Codex Alexandrinus
约于公元450年在埃及写成的。1708年送给亚力山大族长(埃及的亚力山大港因此得名
),直到1757年被送到英国博物馆。这古卷几乎是全本完整的圣经,还附有革利免书信
与所罗门诗篇。
较早出版的希腊文圣经,多数是根据这本古卷的。
请紧记:新约圣经的翻译多数是根据以上3种古卷:梵蒂冈古卷、西乃古卷和亚力山大古
卷。
④ 以法莲抄本Codex Ephraemir Scriptus
这是5世纪的产物。12世纪,有人洗去原有的经文,另录叙利亚教会的教父以法莲所作
的劝世文38篇。后来提辛多夫从另外抄本把被洗去的原有经文找出来,于1843年发表。
这古卷占新约5/8,现在存于巴黎。
⑤ 其它较为重要的抄本
伯撒抄本Codex Bezae Cantabrigiensis,写于6世纪,只有福音书与科学,现存于剑桥
大学。
希拉与拉丁合壁的青山抄本Claromontanus.
华盛顿抄本Washingtoniamus:4世纪的产物,只有福音书。1906年发现于埃及,现存于
华盛顿的施密生尼安图书馆里。
(3)小楷抄本Cursives:草楷书和小草楷连写,与希腊文印本的书法相同。这是10-14
世纪的产物。小楷本比大楷本多得多,约有2300种,其中50种有全部新约。多半用皮纸
,少部分用蒲纸。
3.抄写圣经
各种译本的抄本,数目超过20000到25000本。
有人照原稿抄,有人照别人抄的再抄,有人只记录别的口述,所以有时是会听错抄错的。
后来有许多专家把许多抄本互相校对,以获得原文的正确翻译。如果几卷的用字有不同
时,他们就选取主要的一卷所用的字,或取多数抄本的用字。不过,这会有错用,所以
注有小字“有古卷作”。例如马太福音19:16至17节:“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说:‘夫子
(有古卷作良善的夫子),我该作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
以善事问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有古卷作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以外没有一
个良善的),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 ’。”再看23:13-14节:“……(有古
卷在此有14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侵吞寡妇的家产,假意
作很长的祷告,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罚。)”还有马太6:27节:“……(或作使身量多加
一肘呢?)”约壹3:9节:“……因神的道(原文作种)存在他心里……。”
4.抄本的发现
旧约的抄本只能在以色列国里被发现,但新约的抄本就不只在以色列国,还在很多国家
里都能被发现。
5.抄写
抄写古卷的人是怎样抄写的呢?
(1)他们必须用洁净的牲畜皮来抄写圣经。
(2)每一段不能少于48行,或多于60行。
(3)必须用黑墨水来抄,而且是要用特制的墨水来抄。
(4)文士必须有一份纯正的抄本,抄写之前必须将每一个字大声读出。
(5)抄写前,必须先恭敬地把笔洗干净;当写到“耶和华”几个字之前,就必须沐浴一
次。
(6)一张皮卷若有一个错字,这皮卷就要作废;一张皮卷若发现有3个错误,整本古卷
就要作废。
(7)若抄漏了一个字母,或加多一个字母,或两个字母黏在一起时,这抄本就要作废
,而且要立刻毁灭。
(8)古时拉比严告每个青年,要小心作属天工作;他们也对文士说,抄写时,即使有君
王进来和你说话,你也必须继续抄写,而不需要理会这君王,以免造成错误。
6.分段、分章、分节
(1)分段:
第一次586年,五经分为154段。50年后又分为54部分及669小段。
(2)分章:
现在的圣经共1189章,最长一章是诗119篇,最短一章是诗117篇。希腊人在公元250年
开始分章。最古的分章应是公元350年左右,注在梵蒂冈古卷边上,后来更改了。现在
圣经的分章是英国大主教司提反· 兰顿Stephen Langton在1227(或1236)年分成的。
犹太人拉比在1330年采用了。
(3)分节:
现在的圣经共分31124节,旧约有23210节,新约有7914节。分节是从犹太人开始的。他
们在末一字之后划一条直线,然后再加直立的两点。初期是按字句、字母或数目为标记
,从中间空了一格。
第一次标准分节是在公元900年左右,是用数目字表明节数的。现在圣经的分节是巴黎
画家罗伯特·司提反Robert Stephen于1555年所印的武加大译本Vulgate开始的。
第一本分章分节的圣经是在1560年刊印的英文译本日内瓦圣经。
(4)字数:
按中文和合本圣经,共有96万9200多字(上帝版),93万1698字(神版)。希伯来文的
第一个字母阿拉法alpha,一共出现过4万2377次。
三、圣经的译本
现在全世界已经有1400多种文字和语言的圣经抄本。旧约是用希伯来文写的。亚伯兰(
后改为亚伯拉罕)原先是在迦勒底的吾珥(创11:27-28)。迦勒底就是巴比伦(耶38:
17-23)。神呼召他离开吾珥到迦南地,迦南地就是后来的以色列地(创12:1)。亚伯
兰离开本地,渡到那边。“渡到那边”就是希伯来的原意,所以他们称为希伯来人。后
来雅各改名叫以色列:“那人说:‘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为你与神与人
较力,都得了胜。’”(创 32:28)所以希伯来人又叫以色列人。他们的文字是希伯来
文,旧约是用希伯来文写的。
新约主要是用希腊文写的。希腊是欧洲的一个国家,也曾一度是希腊帝国。希腊Greece
,希腊人Greek,但原文是“希利尼人”Hellen. 保罗把福音传到欧洲,最先是传给希
腊人听:“在夜间有异象现与保罗。有一个马其顿人站着求他说:‘请你过到马其顿来帮
助我们’。”(徒16:9)“马其顿 ”是希腊国的一个省。希腊不是以色列国,而是外
邦(外国),所以圣经把希腊人预表外邦人:“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加3
:28)后来新约圣经是用希腊文写的(但马太福音是用亚兰文写的)。
希伯来文和希腊文是一种高深文化的结晶,有时是不容易翻译的。
1.旧约的译本
(1)七十译本Septuagint:
七十译本又称亚力山大译本,因为这是公元前285年在亚力山大城译成的。埃及王多利
买第二菲拉迪菲斯Ptolemy Ⅱ Philadelphus派人到耶路撒冷去见大祭司以利亚撒,求
取律法书及翻译能手。大祭司就从每个支派选出6人,共72人。王就派他们到法老岛居
住,限他们在72日内把旧约译完。所以这译本又叫《七十二士译本》。
据说他们受灵感,各自翻译,但各人所译的完全一样,一字不差。全书证明是犹太人所
译的并没有希腊哲学的色彩。但不久就失去了真相。
(2)他尔根译本Targum:
他尔根是亚兰字,即“注释”的意思。这是在犹太人不用希伯来文之后而译成的亚兰文
译本。不过没有一本他尔根译本是包括全旧约,每本都是部分的。
(3)别西大译本Peshitta:
又叫古叙利亚译本。公元150年间,伊得撒Edessa一带设立了教会。他们不懂希腊文,
所以需要基督教的犹太人给他们翻译。但这译本到公元350年才被人发现。
(4)武加大译本Latin Vulgate:
“ 武加大”是“普通”的意思,是教父耶柔米翻译的。他在382年奉召到罗马修改校订
拉丁文圣经。后来他到伯利恒学习希伯来文,他在那里住了15年(390-405年),译了
武加大译本。公元700年,它成为教会用的译本。他也译了多比雅和犹滴2卷次经,又从
意大拉本摘录其它7卷次经,共9卷作为附录。1546年,天主教在天特会议中通过武加大
译本连同9卷次经为罗马教的正典圣经。
2.新约译本,最古的有三
(1)叙利亚译本有两种:
① 库热顿译本Curetonian:英国人库热顿译于5世纪。
② 叙利亚西乃译本:只有新约的22卷。
(2)埃及译本:相传马可把福音传到埃及,后来由别人翻译成圣经。
(3)拉丁译本:这就是武加大译本。教皇达马苏Damasus于388年命耶柔米重新翻译。当
时受到许多人的攻击与反对,但渐渐就被人公认了。
3.英文译本
公元676年,有许多人开始先后把部分圣经译成英文。
(1)威克里夫Wyclif:1382年,他从拉丁文译本译成了第一本英文圣经,这全是手抄的。
(2)丁达尔Tyndale:1525年,他译得更准确。他后来在罗马被烧死了。
(3)日内瓦圣经:1560年,有一班逃到日内瓦的更正教学者,他们是根据丁达尔圣经来
翻译成的。
(4)会督圣经:1568年翻译,是为英国圣公会用的。
(5)钦定本:1611年,英王雅各召集了54位学者钦定重译圣经,通称为钦定本King
James Version ( Authorized Version ).
(6)修正本:1901年,51位英国人和32位美国人,联合出版了《英美修正本》Anglo
Americon Revision. 这是根据钦定本来修译的。通常称为《美国标准修订本圣经》
(7)伯克来译本Berkeley Version.
(8)达秘圣经新译本:达秘J. N. Darby是英国弟兄会的创办人。他根据原文重新翻译
圣经。
近来还有很多新译本陆续出版。
4.中文译本
(1)景教的传入:635-650年涅斯多留(基督教派)在中国布道,宣教士阿罗本到达长
安,“翻经书殿”可能是指新约的翻译。
(2)天主教第一个到中国传道的是当时任北京大主教孟高未诺·约翰John Monte
Corvino, 他当时翻译了一些圣经。
(3)马士曼译本Jeshua Marshman:中文最早的翻译是马士曼传教士于1823年5月译成的。
(4)马礼逊Morrison译本:他在1807年启程来中国,经12年的翻译,于1824年5月译成
圣经,比马士曼译本重要。
(5)委办译本:4个差会12位传教士用20年的时间,于1859年译完新约,1862年译完旧
约。
(6)文理委办译本:1852年在上海出版新约。
(7)土话译本:1857年出版南京话译本,以后又有广东话、宁波话、温州话、汕头话、
厦门话、客家话、福州话,还有蒙文、藏文、满文等译本。
(8)浅文理译本:是美国圣公会主教施约瑟译成的,在1902年发行。后来又编成新旧约
串珠圣经。
(9)和合本:1890年上海传教士会议,提议由各教派联合起来重译,大家同意成立和合
译本委员会,把委员分成三组,分别翻译文理本、文言本和官话本。
翻译时有争论,如用“上帝”或“神”,用“洗”或“浸”等,结果采用不同名词来印
圣经。20年后,于1919年出版《官话和合译本》,就是我们今天所用的圣经。
5.翻译、印刷、推销
“祂对我说:‘将这默示明明的写在版上,使读的人容易读。’”(哈2:2)
(1)翻译:“将这默示明明的写”,可说是翻译。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各种不同语言的
翻译本达1400多种。
(2)印刷:“写在版上”,可说是印刷。
(3)推销:“使读的人容易读”,小字或作“随跑随读”。容易读,表明容易买。在英
国圣经公会于1804年成立之前,圣经是很昂贵的,而且很难买到。后来印刷推销,圣经
多印而且价廉。
6.其它
(1)圣经是“心书”:福州某人把“圣书”错读为“心书”,因他们的土音“圣”与“
心”读音相同。圣经确是医治人心灵的圣药。
(2)大英圣经公会在英文钦定圣经译本内印有:“若有发现一个错字,则予奖金以一镑
。”可见钦定本之校对精确,因为只有圣经是不可以加多或减少的:“我向一切听见这
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什么,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
;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什么,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
(启22:18-19)
结 论
有许多人不知道圣经是怎样形成的。有些人甚至怀疑圣经是否神所默示的。当他们发现
圣经有些地方似乎有矛盾,就更存疑心了。
如果我们好好地把这小册子多读几遍,我们就会把疑惑消除,更笃信圣经都是神所默示
的。
我们必须认识“正典”是从神来的。使徒后教父的作品,可以作为参考,但伪经就不是
从神来的。
中文圣经是从原文圣经翻译的,但翻译的过程,也把英文等译本作为参考。如果几种古
卷出现不同的句语的时候,译者就取较好的古卷,但后面附有小字“有古卷作”、“或
作”、“有古卷有”等,我们可以按上下文或圣经教义加以选用,以求正确的解释。
我们当切慕神的话语:“神啊,我的心切慕祢,如鹿切慕溪水。”(诗42:1)以色列
的夏天和秋天是旱季,各溪涧没有水。但神的恩典是长流的溪水。我们多读神的话,神
的话就如同溪水长流在我们的心里。——林献羔
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日
为什么真爱要等待? (English with Chinese subtitle)
Sex and Dating Advice for Teenagers - Mark Gungor (A better and longer vers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