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要问哪个妃子比皇帝还出名,妲己绝对是第一个,妲己,有苏氏的女儿。商纣王子辛的宠妃,有美色。纣王非常宠爱她,对她言听计从,荒理朝政,日夜宴游。后周武王乘机发动诸侯伐纣,经牧野之战,一举灭商,纣王逃到鹿台自焚,妲己也被武王所杀。

说来妲己真是冤枉。历代文人,仅凭臆断和想象,便一步步地坐实了妲己的罪孽,让她背负起千古第一恶女的骂名。
他们历来被认为是一对恶男女。
中国历代的“红颜祸水”里,最恶毒的恐怕莫过于殷商时代纣王的宠妃妲己了。而且两个人犯起“混”来,简直算得上“夫唱妇随”,惊人地合拍。按《史记·殷本纪》里的说法,纣王已经可谓残暴,但若按民间《封神演义》里的演绎,那就简直是变态,有严重的“施虐狂”倾向。照《封神演义》的说法,妲己是千年狐精附体,受女娲之命来祸乱殷商的,纣王也因此才变得如此怪戾,做出那些残忍的事来。
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不足为信。这位叫妲己的美女自然不是狐狸精变的。《晋语》记载:“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这就是说妲己是纣王征战得胜的“战利品”。据说有苏氏是以九尾狐为图腾的部落,所以才会有《封神演义》这般附会。虽然妲己不是狐狸精变的,可照样把纣王迷得魂不守舍,唯“妲己之言是从”。
根据正史记载,纣王不但投妲己所好,作“新淫之声、北鄙之舞、靡靡之乐”,还搜括百姓钱财,修建起高大宏丽的鹿台,里面置满奇珍宝物。同时,“积糟为邱,流酒为池,悬肉为林,使人裸形相逐其闲”,彻夜长饮,欢嬉达旦,可谓荒淫之极。
最过分的是,他耳根子特别软,最听妲己的话,甚至到了 “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的地步。这样一来,天下就无法太平起来,老百姓埋怨,各诸侯反叛。这时,妲己又给纣王出了一个“狠”招,发明了一种惩治犯人的刑法,曰“炮烙之法”。就是把一根粗大的铜柱横放,下面架起炭火炙烤,然后命“有罪者行其上”,没走几步,就纷纷掉进火红的炭火里,活活烧死。每次看到犯人在炭火里挣扎惨叫,妲己“乃笑”。如何笑,是大笑还是冷笑,就不得而知了。对于这种冷酷而变态的做法,纣王的叔叔比干实在看不下去,就向他进谏说:“不修先王之典法,而用妇言,祸至无日。”这话戳到纣王的痛处,他非常生气,觉得这是“妖言”惑众,给他难堪。这时,妲己又在一旁添油加醋,樱桃小口一开,吐出一句血淋淋的话来:“我听说圣人心有七窍……”纣王一听,爱妃有如此求知之心,那就打开看看吧。于是,“剖心而观之”。
史书记载,他还将九侯﹑鄂侯两位臣公一个剁成肉酱,另一个做成肉干;另一位臣公西伯昌(即周文王姬昌)本也要 “炮烙”,但他很聪明,马上服软,并献给纣王“美女奇物善马”以及自己的洛西领地,纣王这才松口,把他放了。后来,有点头脑的大臣装疯的装疯,卖傻的卖傻,投敌的投敌,流放的流放。这样一来,自然民心背向、诸侯离心。很快,西伯昌的儿子周武王就起兵造反,将他打败。他不愿投降受辱,便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戴上最好的宝物,一把火把自己烧死了。而他的美人妲己,结果更惨,被砍头不算,砍下的头还被挂在小白旗上,给天下人看,要让天下的女子都引以为鉴。
他们真有这么坏吗?
无论正史典籍,还是稗官野史,都说妲己是一个蛇蝎美人。这样论调已经家喻户晓,深植人心。但问题是,历史的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先说纣王,历代史书已经把他符号化成一个暴君的形象了,可这个形象离他真实的情况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早在春秋时期,子贡就有点看不过去,他愤愤为纣王鸣不平,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后世言恶则必稽焉。”
在春秋时期,关于纣王的罪状还只限于“比干谏而死”。到了战国,比干的死法就生动起来,屈原说他是被投水淹死,吕不韦的门客则说他是被剖心而死。到了汉朝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已经有了更生动的演绎,说是纣王剖开他的心是为了满足妲己的好奇心,想看看“圣人”的心是不是七窍。而到了晋朝,皇甫谧因为职业是医生的缘故,写些文史文章的时候,也不免会犯些“职业病”,又演绎出纣王在妲己的怂恿下解剖了怀孕的妇女,要看看胎儿形状。纣王纵是不好,也不至于如此之坏。后世书生们根据个人好恶,纷纷加工演绎,以讹传讹,其谬岂不大哉?
而关于纣王最著名的“酒池肉林”、“炮烙”的传说,周时的文献没有记载,春秋时也没有,可到了战国末期,韩非子突然很生动地描绘起来:“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据说韩非子口吃,可文章非常雄辩,这样充满想象力的文字便是明证。
但那时“诸子百家”个个口才了得,为了推销个人的主张、论证自己的观点,不免只顾激扬文字,“强”词夺理了。很多论据,也多是“想当然耳”。便是“不虚美,不隐恶”的司马迁,有时也会润润笔。譬如他在韩非子“酒池肉林”的基础上,又加上“男女裸奔其间”的合理想象。当然,在他之前,已经有人在酒池面积上大做文章,说可以“回船糟丘而牛饮者三千余人为辈”,这样的想象力只能用“疯狂”来形容。
也许,在他们看来,反正纣王不是个好鸟,形容得再淫荡、再荒唐也无妨。历史的另一个目的便是警示后人嘛,于是,他们的想象和润色,便常常显得坦然而大方。譬如司马迁之后的史学大家刘向,就把纣王鹿台的面积升级为“大三里,高千尺”,而晋朝的皇甫谧觉得还不过瘾,一咬牙,把鹿台的建筑高度提高了十倍,达到“高千丈”的地步。
同时,妲己的妖孽和毒辣形象也逐步升级。从《尚书》里讨伐纣王的一句“听信妇言”开始,到《国语》里的“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再到《吕氏春秋》里的“商王大乱,沈于酒德,妲己为政,赏罚无方”都还是不太离谱的合理推断。再到后来,年代愈久,想象力就愈丰富,写出来的史料也就愈生动,直到后世的《封神演义》,因为没有史家的顾虑,加上历代文人提供的诸多素材,演绎起来更是神乎其神。千古恶女的罪名,也终非她莫属。
对此,不禁要扪心自问:那些关于妲己近乎变态的行为,虽是后世杜撰,可我们为什么一直津津乐道,而且好像还很乐意把这些脏水泼在一个女人身上?
纣王也是一个悲剧人物
那么,为什么纣王会被描述得如此不堪呢?
这不得不从纣王本人谈起。《史记·殷本纪》说他“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自然是个有勇有谋、文武双全的大丈夫。只可惜,也正因为具备这些过人的才能,他便骄傲自大,听不进别人意见,有着“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的坏毛病,“以为皆出己之下”。
同时,他还有“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的毛病。身为一个君王、一个英雄、一个男人,这些毛病也不算太大的毛病,绝非后人夸张得那么荒淫无耻。商朝人好酒,喜欢以酒佐餐、聚众豪饮,这是那个朝代一贯的风气。从出土器物来看,商朝后期的饮酒器具明显激增,这表示社会饮酒之风蔚然。也就是说这可能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也不足以亡国。
如果说他的时代刑罚过重,也欠客观和公正。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我们总不能要求他文明执法,用电椅或静脉注射吧?在此,不妨以事实说明。《尚书·大禹谟》里载,夏朝已有“五刑”制度和“夏台”监狱。除了砍头外,那时还有烹煮、醢刑(把人剁成肉酱)、车裂、腰斩、绞杀、烧死、弃市、灭族等各类残酷的刑罚。也就是说,这些刑罚并不是商纣王独创发明的。该不该对他的政敌或罪犯处以这样的刑罚,那就是司法制度的问题了。
再举个例子,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刑罚。《韩非子》记载:“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这是轻罪重判,当时子贡以为罪轻而罚太重,便去问孔子。孔子却认为制定此种刑罚的人是了解治国道理的。因为如果扬灰时恰遇过路人,使其满面蒙尘,那此人必定发怒,怒就会斗殴,因殴斗罪,按当时法律要灭三族。所以,弃灰于道看来过错轻,实则重,这样的重刑很有道理。因此,《尚书·康诰》才会赞曰“殷罚有伦”。这就说明,商朝的刑罚看似野蛮,但有合理之处,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
也就是说,他绝不是无道之君,可他为什么还是失败呢?
根据史料分析,除却诸多不确定因素外,最大的可能就是周武王发动的政变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性和投机性。当初纣王杀比干、囚箕子,可能只是政见不同罢了,但对微子(他的亲哥哥)却没有防备。后来微子竟背叛了他的兄弟和国家,引狼入室,难怪毛泽东都骂他是个汉(商)奸,感叹“微子最坏!”
实事求是地讲,纣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当时商朝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他的军队都装备着先进的青铜兵器和盔甲,而且他的作战部队中还有“象队”这样的特种部队。古书上就有“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的记载。因此,他的部队所向披靡,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当时,他有两个主要的对手,一个是西部的周方国,另一个就是东部的夷人部族。纣王曾在山西黎城与文王恶战一场,把文王打得大败(文王被俘、囚于羑里很可能就发生在这场战争中),若不是来自东夷的军师姜子牙在商王国东部策反东夷作乱,恐怕姬昌早被纣王处死,而不是像史书上所说的那样被释放回家。
稍作休整,纣王立马发兵东夷,计划一劳永逸地除掉东部威胁,永绝后患。凭着优势兵力,商军如秋风扫落叶一般,一直打到长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俘虏了成千上万的东夷人,取得大胜。从《左传》记载的时间看,他很可能是在这次征伐东夷的战争中,路过有苏氏部落掳获了妲己。
但是这场旷日持久的征战也几乎拖垮了商王朝。卜辞记载商征人方往返一次需要200天左右的时间,这是一件非常劳民伤财的事。安阳殷墟出土了一块刻有“人方伯”字样的人头骨,显然是商军杀死了人方的君长并带回其头骨作为战利品。虽然商最终战胜了人方,但商的国力也因此而大大消耗,因此《左传》评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缓过神来的周武王根据纣王亲哥哥微子的告密,得知纣王大军尽出,都城内防御力甚弱,遂发兵奇袭商纣,在牧野展开决战。而当时商王的精锐之师远征东南,不可能及时赶回,因此,只好将70万东夷战俘及奴隶临时武装起来应战。牧野之战打得异常惨烈,正如《尚书》上所描述的那样,“流血漂杵,赤地千里”,绝非后世史书上所说的什么奴隶临阵倒戈,周武王兵不血刃赢得胜利。
纣王不肯投降,他选择有尊严地死去,所以自杀了。后来,商朝的遗民很不服气,在纣王的儿子武庚的带领下起来造反。周人用了3年的时间,才把这场暴乱镇压下去,由此可见商朝遗民的团结与纣王的威望。对于纣王的死,孔子有一句发人深省的评价:“不闻王死,只闻一莽夫死矣!”大概也是感叹他太过尚武,忽略以德服人的重要性了吧。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好评判。但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不能总“以成败论英雄”。最最不能的,就是把无辜的女人也扯进来,恣意涂抹,胡乱辱骂。
历史,终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女人,也不是随意摆弄的塑料花。
给妲己翻案,也是给历史上所有曾是男人附属品的女人翻案。关于她的史料有限,年代又太过久远,所以讲她的历史,也就只能讲她如何被描黑的历史。讲她的失败,也只能讨论她依附的男人怎样失败。古代的女人,只是男人的陪衬罢了。成功了,享受荣华富贵,失败了,不但要搭上性命,甚至还要背负许多历史的骂名。那么,这是谁的悲哀?
美国人很讲幽默,很爱幽默,也很懂幽默。幽默感被普遍视为一个人的重要品质。从谈话、演讲到脱口秀,从漫画、卡通片到喜剧,往往都充满了诙谐、戏谑和笑料。
什么是美式幽默?
美国人很讲幽默,很爱幽默,也很懂幽默。幽默感被普遍视为一个人的重要品质。从谈话、演讲到脱口秀,从漫画、卡通片到喜剧,往往都充满了诙谐、戏谑和笑料。幽默不仅是优雅的品质,是智能的闪现,是心灵开放的花朵,而且也是一种精神调节,一种心理平衡,可以让人轻松,减少压力,可以制造欢快气氛,排除烦恼和忧虑,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增进身心健康。弗洛伊德说:“笑话给予我们快感,是通过把一个充满能量和紧张度的有意识过程转化为一个轻松的无意识过程。”
美国人的幽默有其历史根源。最早前来北美的拓荒者,在披荆斩棘的艰苦环境中,需用幽默来自慰。陆续来到的各国新移民,在受到文化冲击的状态中,也需要幽默来自励。幽默往往是人在苦恼或愤恨而又无助的情况下的产物。来自俄国的犹太移民说:"幽默是我们对付美国文化冲击的最佳防御手段之一,幽默是连接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

怎样制造幽默?
1、双关语。或称高级文字幽默。
是美式幽默中一个基本的部分。双关语所用的字都有双重的意义,或者发音很接近。举例来说,有个人看到一辆昂贵的汽车在发生意外事故后整个车身缠绕在一棵树上,他说:「宾士车撞歪之后就是这副德性!」在这个明显的双关语中,「宾士」的发音和「弯曲」很像。有些人觉得双关语是较为不高尚的幽默方式,但是很多美国人仍然喜欢以双关语彼此开玩笑
2、谜语问答式幽默。
什麼东西乾净时是黑的,但弄脏时是白的?黑板。
什麼东西不发问,但却得到许多回答?门铃。
什麼东西以T 开头,以T结尾,而且里面都是T(茶)?茶壼(TEAPOT)
3、开别人玩笑,使其信以为真。板着面孔正经八百地陈述一件并不真实的故事,或者是夸张的故事。此外,美国人还会以滑稽的声音或肢体动作或面部表情语言来增加笑料,使其更好笑。
4、自嘲。
幽默一直被人们称为只有聪明人才能驾驭的语言艺术,而自嘲又被称为幽默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能自嘲的必须是智者中的智者,高手中的高手。自嘲是缺乏自信者不敢使用的技术,因为它要你自己骂自己。也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开涮”,对丑处、羞处不予遮掩、躲避,反而把它放大、夸张、剖析,然后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取得一笑。没有豁达、乐观、超脱、调侃的心态和胸怀,是无法做到的。可想而知,自以为是、斤斤计较、尖酸刻薄的人难以望其项背。自嘲谁也不伤害,最为安全。你可用它来活跃谈话气氛,消除紧张;在尴尬中自找台阶,保住面子;在公共场合获得人情味;在特别情形下含沙射影,刺一刺无理取闹的小人。
传说,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个泼妇,常对他发脾气,而苏格拉底总是对旁人自嘲道:“讨这样的老婆好处很多,可以锻炼我的忍耐力,加深我的修养。”一次,老婆又发起脾气来,大吵大闹,很长时间还不肯罢休,苏格拉底只好退避三舍。他刚走出家门,那位怒气难平的夫人突然从楼上倒下一大盆水,把他浇得像只落汤鸡。这时,苏格拉底打了个寒战,不慌不忙地说:“我早就知道,响雷过后必有大雨,果然不出我所料。”
显然,苏格拉底有些无可奈何,但他带有自嘲意味的讥讽,使他从这一窘境中超脱出来,显示了苏格拉底极深的生活修养。
喜剧女演员卡洛·柏妮,有一次坐在餐厅里用午餐。这时,有一位老妇人走向她的餐桌,举起手来摸摸卡洛的脸庞。当她的手指滑过卡洛的五官时,还带着歉意说:“我看不出有多好看。”
“省省你的祝福吧!”卡洛说。“我看起来没多好看。”
5、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的混杂,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面对这一切,人们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黑色幽默又被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尼克伯克曾举的一个例子,通俗地解释了这种幽默的性质。某个被判绞刑的人,在临上绞架前,指着绞刑架故作轻松地询问刽子手:“你肯定这玩意儿结实吗?”

美国一些比较幽默的说法也许在日常生活中不是那么常见, 但如果在适当的时机使用,必可收画龙点睛之效。
1. Is she big-boned?
她是不是很魁梧啊?
Big-bone看字面解释就知道是指骨架很粗大。这对美女(美国的女人) 来说是见怪不怪的。在电影Something about Mary中就有这一句,Is she big-boned?
那娇小的女子怎么说? 娇小就是petite。很多从亚洲来女生来美国都抱怨买不到合适的衣服,其实很多店都有一区petite。去那里找找, 保证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若是真的找不到,就试试teenager那儿也有许多合适的衣服。
2. We have a female shortage here。
我们这里闹女人荒。
由于我的学校是理工学院, 所以男女比例自然是不均匀, 有一次连老美也不禁感叹道, We have a female shortage here。这样的说法是不是听来很特别? 其实我看根本就不只是female shortage而是 female drought。或是更夸张一点的讲法, We have a female extinction here。
3. You are a freaking Yankee。
你是怪怪的北方佬。
老美彼此之间很喜欢拿对方的出生地作文章。因为南北的差异, 所以或多或少北方人看不起南方人,南方人也看不起北方人。Yankee 是南北战争时北军的士兵叫Yankee, 现在一般指北方佬。而freaking是说这人很怪,或者解释成怪胎也可以。
刚来美国时Yankee这个字发音老发得不对, 别人都听不懂我在讲什么。主要是因为受到国内把Yankee翻译成 "洋基"的关系吧! 其实这个字应该是读成 "盐鸡" 还比较接近一点。(一不小心去想到台湾最有名的"盐酥鸡", 害我肚子饿的要命!)
4. I am laying low。
我ㄠ起来了
有一次我问一个老美, How are you doing? 结果他回我I am laying low。结果在场的老美都在笑,但是只有我听不懂。其实laying low就是说躲的低低的,怕被别人看到,就是想办法混就对了。事后老美跟我解释说这句话其实没那么好笑, 主要是因为我听不懂, 大家才又觉得更好笑。
5. I cut the cheese。
我放屁了。
一般人说放屁这个字都会用fart这个字, 但是cut the cheese也有放屁的意思在里面。为什么呢?因为大家想想切cheese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是不是和放屁很像呢? 但是这样的用法似乎并不常用,我只在某部很烂的片子:Mysterious Man里听过一次。
6. Do you go out with your gun loaded?
你要带著你上膛的枪出门吗?
此枪非彼枪。大家应该知道我指的是什么样的 "枪", 这句也是我去看Something about Mary这部电影时学到的。使用时机就是有些男人出去跟女人约会, 满脑子想的就是如何跟她上床, 你要糗糗他, 就可以这么说 Do you go out with your gun loaded? She probably will get hurt。
7. She is a big gossip。
她是八卦夫人。
Gossip指的就是八卦新闻, 但它也可以拿来形容一个人很八卦。所以She is a big gossip就是说她是个八卦夫人。或是你也可以说, She is gossipy。中文里讲的广播电台在美国倒是不常见,反而是有另一种说说 She is an information bureau (她是情报局) 也蛮有趣的。
8. If the boys stare at you, they have guts to suckyourteeth!
如果男生盯著你看, 他们就有胆亲你。
这是我看电视Full House学来的, 是二个姐妹的对话, 这句话有三个地方我觉的很棒, 第一个是stare at you, 就是指盯著人家看的意思, have guts 就是说有胆子的意思, (这是一个巧合, 中文英文说有胆子都是说有勇气的意思!)而最后一个 suck your teeth 则是指亲嘴的意思, 很有趣, 但是像这种句子是小孩子说的, 难登大雅之堂。
亲嘴还有另外一个口语的用法: smooch 例如 I didn't smooch that girl last night。我昨晚没亲那个女孩。
9. She is vertically challenged
她向她的身高挑战
这样的说法就是说人家很矮的意思, 但是是比较婉转 (political correctness) 的说法。什么什么challenged 就是说有某方面的障碍, 如mentally challenged就是说心智障碍, 也就是低能儿的意思。
关于这个political correctness老美也常用, 不过中文并没有适当相对应的翻法。所谓的 political correctness就是说为了不得罪某一族群的人, 而在用辞上加以修饰, 让它听来不会歧视某一族群。例如 chairman这个字,可能会得罪某些女性主义者, 所以就发明了chairperson这个字。这样子的转变, 就可以算是 political correctness。
10. Where can I dump these white elephants?
这些无用的垃圾我要丢到哪里?
比如说家中的286计算机用之无味, 弃之可惜, 放在那里一摆就是好几年,这种垃圾就叫white elephant。只是这样的说法真的很少见, 连老美都不一定知道 white elephant 是什么意思。不过有些人还是会这么用,我曾听一个老美他说, The fountain is a white elephant. 意思是,这个喷水池真是废物。
有些老美会在自家的庭院前办所谓的garage sale, 就是把一些家里很少用到的东西拿出来卖。有些人的告示上会写White elephant sale。如果你不知道whte elephant指的是无用之物的话, 你可能会觉得蛮奇怪的,为什么有人在卖白大象呢?
陈小鲁,陈毅元帅之子,1946年7月生于山东,文革前为北京第八中学1966届高中毕业生。文革初,他曾任学校文化革命委员会主任,因不同意血统论的对联,没有参加红卫兵。后为维护社会秩序,他倡议并组建了首都红卫兵西城区纠察队(“西纠”),成为文革中第一个跨校际的红卫兵组织。文革中有关他的谣言四起,难辨真伪,甚至影响到了他的父亲,于是1968年4月被周恩来送到部队监护锻炼。
一年半后,因表现优异被准予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解放军第39军244团政治处主任。1976年调入总参二部,后任驻英武官助理、副武官。1985年任北京国际战略问题研究学会副秘书长。1986年参加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翌年10月任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社会改革局局长。1992年以上校军衔转业,以后任(海南)亚龙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标准国际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现为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江西长运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米鹤都先生曾采访陈小鲁,将陈小鲁口述内容整理成文《陈小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收录于《回忆与反思--红卫兵时代风云人物》(第二册)一书中。本文为原文部分摘录。
1971年12月26日,陈毅在病床上对将要回部队工作的三子陈小鲁说:“回到部队要好好工作,不要挂念我,我还会站起来的,我还要下地走路,我还能做些工作。”这是陈毅生前的最后一幅照片文革一页翻过去40多年了,当时我对中央的一些人和事,还有些影影绰绰的印象。江青得势以后,使我们对毛本身也有看法了。江青是他的老婆啊,这就有点问题了,跟共产党的规矩不一样。像我母亲,她1938年参加革命,最后是14级干部,级别很低。为什么呢?我父亲压着她。这是传统,我很理解。邓颖超,那么老的资格,不显山不露水,就是个中央委员。为什么?总理不让。江青这么张扬,“中央文革”和中央政治局、中央常委是什么关系呀?她凭什么指手画脚呀?到后来,打击面越来越大,把“联动”的小孩子都抓起来了。当年“陈谢大军”时,谢富治是陈赓的老战友,结果谢把小涯子〔陈赓大将之子陈知涯的小名〕都抓起来了。小涯子才几岁呀?小学六年级。他们怎么这么做呀?这是当时很不满意的地方。我们对江青,无非就是对她的言论、她的一些作为,以及那种嚣张态度的不满。我们以前学毛主席的好干部焦裕禄,焦裕禄是什么样的形象?你那个是什么形象?我们觉得不满,因为这和党的传统不一样。另外,我们历来强调“团结干部”,现在这么多干部被打倒。对江青的怀疑是逐渐产生的,她的很多东西是和我们党的传统相违背的。林彪跟我父亲交往不多。他那个人比较孤僻,工于心计,对事情他都有自己的想法。现在有种说法,认为“文革”有三次大的路线斗争。第一次是“一月革命”时,省市一级的领导抵制文化大革命,被毛主席用“一月革命”的方式,全部打倒、夺了权;第二次是“二月逆流”,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抵制文化大革命,被毛主席打成“逆流”,受批判,靠边站了。第三次是以林彪、陈伯达为首的“军委办事组”,也可以说是老干部的一部分,在九届二中全会上抵制文化大革命,攻四人帮,打张春桥。前两次的案子都翻过来了,如果林彪不跑,这第三次应该也就翻过来了。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前两次整老干部,林彪都站在老干部的对立面,支持了文化大革命,是既得利益派。所以前面这两拨老干部,对他就不满意。最后他跑了,这就叫“一失足成千古恨”,就“万劫不复”了。现在看“571工程纪要”,越来越明确。确实有很多东西,林彪不知道。另外,“571工程纪要”当时是传达到基层每一个人的。“纪要”提出很多问题,实际上是指向当时所谓的“毛主席革命路线”,就是“文革”的那些弊病。它用的论据,当时讲都是“右派”言论,现在看是正确的。后来批判“四人帮”,用的无非也是这么一套东西。所以,现在“571工程纪要”反而变成“绝密文件”,不能外传了。我小的时候和总理接触多一点,他见到我们这些孩子,都是比较亲切的。我还跟总理打过乒乓球。有的时候,总理也来我们家这边看看,我近距离接触总理,包括以后他送我走,实际上就有四次。我们都是很尊重他的,总理说什么,我们就去办。总理那个人,比较平和,脑瓜特别好使。总理知道我,而且还知道得很多,有些事他都记得住,还知道我得过肝炎。他让我去东北的时候,还问道,你不是得过肝炎吗,好了没有?如果没好,可以换个地方,换个方式。他日理万机,还记得我得过肝炎,这是多小的一件事,真是有心人呀。1971 年5月我回家探亲,总理知道了,让我去西花厅。总理见了我就说:你表现不错,我们过去有约定,你也确实没给家里写信。后来沈阳军区打报告,说这个人怎么办,能不能参军?入党?提干?我给他们的答复就是,为什么不能参军?为什么不能入党?为什么不能提干?只要表现好,都可以。他还问我,去了部队以后,是怎么想的。我们没谈政治问题。这和我跟父亲一样,父子之间也没有政治方面的交流。就是谈谈原则,自己管自己,自己努力。总理去世的时候我比较悲痛。他去世那天,我正好在探家回部队的路上。火车途经唐山车站,停车10分钟,我在站台上突然听到新闻报道:周恩来总理去世。我拿上行李就下了车,赶快回到北京。我参加了总理的追悼仪式,遗体告别。十里长街送总理,我也去了,一直送到八宝山。那天人真多,我很震动。我那时总觉得总理去世以后,好像国家缺了主心骨,有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文革前期,我对总理没有质疑。现在知道他也有一些事情做得不对,他做的许多事都是违心的。当然了,责备他也是可以的。但是话又说回来,在文化革命那样一个形势下,毛主席又那种态度,谁又能怎样?一直到今天,我都能理解他的做法。他处理这个事、那个事,也是因为他没有办法。因为中国共产党内没有一个人,敢于公开对抗毛泽东,那为什么非要强调总理应当去对抗毛泽东呢?
文革遗产中国革命最大的遗产,建国以后就是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这是两笔最大的遗产,我是主张进行认真研究的。十年动乱,把我们体制上所有的弊病全都暴露出来了,但没人总结,所以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还在走老路。本来从共和国的角度也好,从共产党的角度也好,都应该通过文化革命得到新生,但现在是有所改进,但没有得到新生,还是保留很多旧体制的东西,一直到现在阻碍着发展,而且矛盾越来越大。文革其实是不可避免的。苏联有“大清洗”,哪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在这种专制制度下,必然产生这个。当然,这不是说毛泽东搞文革有“合理性”。文化革命没有合理性,但是它是“必然”要来的,是共产党走到这一段必然要犯的错误。因为它里面有专制的、从封建社会下来的传统。在毛主席,还有我父亲他们身上,都带有封建的烙印。就文革本身而言,毛主席还是有他的追求,就是追求他的“毛式的共产主义”。且不论它目的的对错,但他为了这个目标,不择手段这点起码是不对的。比如说薄老这个“叛徒”问题。在延安时,为这个问题,薄老跟毛主席谈过8个小时。
www.tudou.com/programs/view/KbNR9Yh0Gsw/
初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第一次,它是让男孩变大叔的人生课,也是让少女变少妇的里程碑,它是让无数痴男怨女“竞折腰”忙通宵的人生大事。 啊喽哈:第21期女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