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苏轼/2015年,中国经济的大麻烦正暴露无遗/何清涟:2014中国政治关键词:狠
發佈時間: 12/17/2014 11:41:41 PM 被閲覽數: 343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苏轼】我给你这个数,今晚别回去了~





2015年,中国经济的大麻烦正暴露无遗


                     
     
2015年,中国经济的大麻烦正暴露无遗

    中国的全民投机,太清醒,往往赚不到钱,但当醒来的时候,已被搁在山岗上!几个月前,分析人士预测对了中国股市这次行情,但还是想不到领涨的金融类股票会如此疯狂。中国股市能起这波行情,不是民间资金的单打独斗,某种意义讲,是改革预期。
    
    据BWCHINESE中文网文章称,中国金融机构遇到大麻烦,反成促发金融股发威理由,而国家要在2015年解决金融问题,也成了金融股暴涨的契机,这在逻辑上表面虽不可思议,但吻合中国股市政策操纵思路。技术上讲,A股市场中的金融股经长期调整,表像价格够低,可囤积资金够大,拉升股市点数够集中,彰显进入牛市色彩够浓烈。
    
    一鼓作气冲击3,000点,金融券商板块拉动人气功不可没,但3,000点左右盘整后,如还是金融券商板块单打独斗,它就不是一场经济内在活力即将全面焕发的标识,倒像是一场人为精心设计的屠宰游戏。社会参与成本,只有在潮水退去,才能评判得失,而中国投资者的羊群效应,必然会有很多人为此牺牲。
    
    当然,从赚钱策略来讲,手疾眼快的,目前当是择机参与这场游戏,与泡沫共舞。
    

“大而不能倒”正成为过去时
    
    新一届中国领导人在2014年有效的控制了局面,并不意味着之前积聚的经济危机已有效的缓解,巨大的挑战是十分明显的。2015年,中国经济最大挑战是如何处置好金融问题,而不是纠结于GDP的速度。2015年任何GDP增速高估都是徒劳的,过去经济发展模式底盘松垮了。
    
    鉴于政府强大的行政驱动力量,或许,市场对金融改革后金融机构资产良性化产生的乐观情绪可理解,但过分热烈的追捧金融资产,很可能是一种通过自我强化,来有意识的放大这种乐观情绪,而忽视了金融存在问题严重性。
    
    没有经历对过去粗放经济的一次市场化的全面纠偏,出现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后的产业大并购、大重组,经济活力很难转折性的焕发,因为,权贵经济和无效经济运行,占用了大量资源,优胜劣汰无法完成,金融机构也要为过去的操控失误不停的买单。
    
    之前的是大部分过剩产能经历痛苦收缩和整合,最能挺的房地产也开始下坡了,房价下跌对金融机构来说,是非常沉重的一击。
    
    在百业凋零情况下,金融业仍攫取超额利润,上市公司利润的一半被金融机构摘取,而其经营一直受政策庇护粗放无度,这显然是十分反常的。
    
    地方债务、民间债务、房价下跌、企业破产倒闭会在2015年进入集中爆发阶段,很可能会把中国金融机构拖垮,同时,金融业改革会促使竞争加速,其本身利润空间会被大幅度挤出,其不良资产大量级增加的困扰也会日益明朗化。明年光是地方债,就有大约2.8万亿(1人民币约合0.1616美元)到期,而明年地方财政收入测算可能会减少1万多亿。
    
    在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下,国家力量已无力维持金融机构危机无底线堆积,也正在切割划清责任,大而不倒正成过去,至少中小金融机构要倒一批了,破产清算或接受购并。
    
    中国债务与GDP之比接近或超过250%,似乎比之欧美基数不高,结构内涵上却差之千里,因为,可以不负责任的占用了大部分,正在耍无赖不还了,这是金融机构的定时炸弹。
    
    或许,这是一个严峻的判断,2009年到2013年高达63万亿货币供应,可能已蒸发掉了很大部分。
    
    中国经济危机后半部接力棒也正在递接到金融机构手中。这当然不简单的是金融机构本身的错,而是特定时期大跃进复合产物,但最终买单的还是全社会。
    
    之前的天量货币供应,大部分流向了打造城市的房地产、国企垄断的基本建设项目、开发资源的重化产业上了,真正流入新型科技产业和农业、教育等领域较少。其中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等,大多是依附海外投资和民间投资做大做强的。
    
    与之呼应的是,此期间是中国历史上贪腐最严重时期,相关官员财富跳跃式大幅增加,也是中国向海外投资和私人资金外流最集中的时期。
    

货币超发却钱荒的背后
    
    虽然广义货币M2年增速从2009年的27.7%逐步降低到目前的12.6%,即便如此,在之前多年如此天量货币供应背景下,2014年社会竟出现了几次钱荒,民间高利贷之普遍和成本之高超出想象,至少说明了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超额货币投放吹大的经济泡沫,以及半拉子工程项目,对后续货币供应要求强烈,巨量货币供应又导致包括房地产等大宗产品价格飙升,以及人工成本的突然大幅增加,货币供应托底总量相应变大;二是超额货币供应,已导致了经济和社会严重的内生性紊乱,引发的通货膨胀、产业结构失衡、民众消费能力稀释,以及不良贷款导致的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快速下降,经济体外表看似强大,但内在系统很脆弱,中央政府任何一种紧缩货币举动,都会在社会上引发蝴蝶效应.
    
    三是超额货币供应沉淀的情况严重。经济运行严重的非市场行为,导致无效项目占用大量资金,相当部分本金已无法收回。最近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自2009年中国刺激计划推出以来,中国“无效投资”达6.8万亿美元;四是融资成本高企,利息支出不堪重负。2014年中国债务利息支出,就占到了新增社会融资的50%多,基本是拆东墙补西墙的状况,金融融资成本高企下,企业赚的钱大多被利息给干掉了,还有相当部分企业不赚钱,但为了存活,只能是靠增加贷款度日.
    
    五是相当部分货币供应成腐败支付来源,实际已经被贪没了,一些官员和不法商人贪腐侵吞掉的资产,相当部分并不是社会财富正常增加所得,是通过货币增加进行的一种转移性支付;六是政府财政收入和各种税外行政性收费快速增加,有很大提前通过增加货币供应来预支的特征,并不匹配对应社会财富的增加速度;
    
    七是大量所谓产业项目和基建项目,都有明显的绑架金融机构并套取贷款的特征,起初压根就不准备还的案例比比皆是。
    
    金融机构在民众观念里,视同国家信誉,所以,金融问题的处置现在就显得非常棘手,它危及政权稳固,对此,最高层是清楚的,而就应对金融泡沫的局部可控性破灭,中国政府其实已着手大量准备工作,还在布局一盘大棋。
    
    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跌幅加大,美元开始逐步走强,国际资本在外流,人民币贬值压力凸显。同时,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已连续陷入通缩状态,居民消费价格(CPI)增幅也在一再缩小,甚至跌落到近5年的最低值。产能过剩,东西卖不出去,卖出去也要低价竞销,成本高企下,无法借新债还旧债,违约风险必大批来临。
    
    从金融机构中银行类资产来看,今年三季度末,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达12.93%,有近2.5%左右拨备覆盖率,但银行体系不良资产上升趋势同样明显,无法获得准确的数据,实际情况只有局内人知道,一定会很糟糕。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连续上涨。
    
    “非银行”的影子银行体系,这些年为套利,大量销售高收益理财产品,存在难以承兑危机,已有所发生,但被强压,正在透支国家信用。
    
    一些信托、保险机构并不靠谱,保险里边套信托,信托里边套保险,并与银行机构息息相关,唇亡齿寒,又不断融资,里边的黑洞深不可测;民间借贷基本上已经历一轮雪崩式违约,跑路事件频发,后边的一轮很快就到。
    
    11月份,中国央行实施了2012年以来首次降息,之后还可能续降息及降准。与此同时,酝酿20年之久的存款保险制度破冰而出,绝不是偶然行为。
    
    政府财政和国家担保除应对特别危机事件和护住大的金融机构外,不准备再给金融机构直接大量输血了,拯救金融机构的主线路又一次转向资本市场,拉动股市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石二鸟”是,一方面要让金融类股票价格提升,在将来的混合所有中做个好价,也拖住金融的底盘;另一方面,焕发人气,为下一步金融机构市场融资创造条件,用不了多久,金融机构融资潮就会密集出现。
    
    今年已发布上市公司优先股发行预案,拟筹集资金总额达3779亿,其中银行板块占比高达60%,而今年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规模也处在历史同期最高位附近,四大银行开始了密集“补血”,计划以发债和优先股补充资本金的规模未来五年有望扩大至逾3000亿美元。
    
    今年证券类上市公司定增同样频发且体量巨大,相信在最近火爆行情煽动下,更多的证券类上市公司不会错过好时机的,一定会高价融资,并提出一系列让你眼花缭乱的发展计划,当然,这样大的成交量,券商股是得理不让人,股价翻几番的言论到处可见,够挥霍一段了。
    
    保险类的中国平安,圈钱行为不断,今年通过H股融资368.31亿港元充实资本金,其在A股融资计划屡次与市场大跌吻合,被屡次口诛笔伐。而其旗下上市公司平安银行,刚在去年底启动148亿定向融资方案,另将准备实施优先股计划。
    

金融反哺须体现优胜劣汰
    
    金融机构已张开虎口开始吸金,市场可否承受?会不会再成借助改革之名的又一次假蓝筹更烂筹的社会救助?
    
    这一切答案,并不取决于经济改革,更要看政治改革的成色如何,不能颠覆性突破金融机构管理模式,信心比黄金重要是有时限的,追涨金融股票投资者,也没多少人是在进行价值投资,与金融资产捆绑紧密的房地产股票,同样可能是一种急促操纵性炒作。
    
    分析人士曾指出:“2014会是中国股市的转运年,从国家层面讲,正是通过股权大整合进行国民经济大整合的良机,要成世界真正经济强国,没一个对应健康的资本市场,就是白白浪费功夫”。
    
    房地产挤出的社会资金充裕,靠赚钱效应可以短期引导入股市,但更关键的是,要观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后的经济市场化大重组、大并购、大升级的程度,政府要敢于拿出勇气来,在收缴贪腐资金充实社保和相关法制完善匹配下,适度放任企业破产倒闭,进行社会资源重组。
    
    金融盘活固然重要,但金融反哺必须体现优胜劣汰逻辑,否则,金融就是继续在不稳定根基上吹大泡沫,金融股所谓低估值经不起考量,但在市场狂热情况下,这往往被嗤之以鼻。
    
    期待中国股市慢慢的、久久的走好,推动它的,是人民创造的强烈欲望和深层改革带来的经济重构,同时,资本市场制度监管脱胎换骨,并让大批量坏企业不断退市,逐步生出一批国际性具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公司和知名品牌,也让中小企业实现诚实的价值创业梦,否则,击鼓传花的金融投机狂欢,如无本之木,牛市必会早早夭折。
    
     来源:BWCHINESE 






何清涟:2014中国政治关键词:狠



     来源:voa
    
     2014年行将过去,用什么词来概括这一年的中国政治最合适?我想到的是一个“狠”字。这个“狠”字体现于三方面,有的是真狠,有的是有尺度的狠,有的特狠但其实不应该狠,宽严之间,却能帮人从看似纷繁的中国政治中理出一条主线。

  *对政敌: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
    
    对于政治失败者,比如徐才厚与周永康等人,当前中国媒体以“国贼”、“国妖”与“叛徒”口诛笔伐,非常热闹。70后出生的中国人也许对这一阵势很不熟悉,但对经历过“文革”的中国人来说,只是旧场景的有限重现,当年国家主席刘少奇的罪名之多,包括内奸、工贼、叛徒,而且前面均冠以“大”字,以形容其极。
    
    中国宣传文化的特点由两面构成,一面是对权力的谄媚,一个人只要权力在手,什么谀词颂语都能奉送;另一面是对失败者的践踏,只要失去权力,昨天还在大唱颂歌的媒体立马会“痛打落水狗”,竞相比赛谁的骂声更高昂、更出彩。这一特点,我以前总结过,“中共大小官吏,大权在握时,人人是圣是贤,个个乃文乃武。一旦失势,人人均成蠹贼,个个尽是流氓”。以徐才厚为例,十八大召开之前,被形容为中国天空中一颗闪耀的辉煌“将星”,他的家乡辽宁省瓦房店市因出了30多位将军,“将星璀璨”曾传为一时美谈。 徐才厚落马后,立刻从“璀璨将星”成了“国贼”,对其“拉帮结派”、收受贿金派送官帽的批判成为必演曲目,《凤凰周刊》率先讨伐,于2014年11月20日率先推出《国贼徐才厚查抄内幕》,原来在“徐公财厚”领导下的《解放军报》也展现“大义灭亲的风骨”,于12月10日发表评论员文章《做老实人不做“两面人”》,将徐从“国贼”一变而为“国妖”。对待周永康则用文火慢煮,从“周滨之父”、“你懂的”到本名登场经历了大半年,如今是六罪加身之外,还弄了一个“其他犯罪线索”,将其比之为当年被灭门的中共名叛徒顾顺章。
    
    上述“待遇”,以前地位相仿佛的三位政治局委员陈希同、陈良宇、薄熙来等人未曾“享受”。他们虽然身陷秦城,但并未经受媒体大批判。考虑到党国形象,对三位的糗事,组织上均含糊其词一语带过。如今“组织上”连这份表面上的“体面”都不要了,可见出手之狠远过于以前。
    
     *对贪官:海外追逃不留空间*
    
    关于资本外逃,是一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就出现的大问题,江、胡两任总书记都半心半意,从未真正下手解决。最让人难于理解的是:2006年中国商务部官员还被迫发言,否定两年前公布的有关中国资本外逃十大中转站的研究报告。习近平上任以来,王岐山主掌中纪委,国际追逃才获得很大进展,据说现在已与63个国家签定107项司法协助条约。2014年1月国际调查记者联盟发布《中国离岸金融解密报告》之后,2月份中国当局宣布“猎狐行动”开始;10月份,专司追逃责任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由中纪委牵头,联合八个政府机构组成,出面与其他国家交涉引渡事宜,请求其提供司法互助, APEC峰会上中国成为首个ACT-NET主持国,取得区域反腐主导权,更便于国际追逃。目前该办公室已开列8000名贪官名单全球追缉,其中一部分已提交给有关重点“外逃国家”,并已获得一些西方国家的及时反馈。
    
    上述行动,说明王岐山宣布“不给贪官留下海外生存的空间”并非空言。 但上述两方面的“狠”手,都显示内部把握有分寸,即“身份识别”,一些利用父辈权势发不义之财的红二代未成为反腐目标。
    
    *对异端与民间机构:象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
    
    这里说的“异端”,标准已比胡锦涛主政时期宽泛很多。胡锦涛时期,中共当局对异端的政策如同割韭菜,谁长得高一些就割谁,但总还留下了一些温和的人与NGO;习近平主政以来,对异端与民间机构采取“秋风扫落叶”政策,在胡温期间尚能活动的公盟,在习近平时期就无法存活,许志永率先被“寻衅滋事”入狱四年。到了2014年下半年,一些纯粹以公益为目标的NGO与言论并不出格的人士也纷纷中枪。
    
    以资深新闻人高瑜女士为例,今年4月被以“泄露国家机密罪”被抓,但那俗称“七不讲”的“九号文件”其实早在网上流传,所谓“泄密对象”明镜网也已声明从未收到过高女士提交的文件,但案情至今未明,高瑜女士仍然系狱。根据“无国界记者”2014年年度报告提供的统计,2014年全球共有178名职业记者被囚禁,另有178名公民记者被关押。中国在这两项统计中都高居榜首,目前还关押着29名职业记者。更让中国知识界惊疑不已的是财新网文化编辑徐晓的陷狱。因为遍查徐晓的言论纪录,发现她基本不就现实问题发言。据说导致她系狱的原因是她参与了立人大学的活动,此说又遭到立人大学的创始人李英强否定,认为徐被捕与立人无关,另有缘由(《亚洲周刊》12月6日文:《徐晓被捕,知识界陷不确定季节?》)。与徐晓一样莫名其妙地被抓捕的人,还有公益人士寇延丁女士。
    
    在胡锦涛时期,传知行研究所与立人图书馆均能存活,但在2014年均遭灭顶之灾。传知行成立多年,主要致力于倡导保护产权、深化市场、拓展个人、企业与NGO的活动空间,曾出版过《公民税权手册》,并不直接介入政治。立人图书馆始建于2007年。该馆的主旨是为乡村地区做文化服务,平时非常小心地“去政治化”操作,远离禁书即“非法出版物”。但目前传知行的郭玉闪、立人图书馆理事长薛野、副总干事柳建树都先后被拘押。
    
    如此严厉压缩温和批评者及民间组织的生存空间,其情形正如中共号召全国人民学习的雷锋精神:“对敌人,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
    
    概言之,2014年贯串中国政治的主旨就是一个“狠”字。对政敌与贪官的“狠”表明,习近平有意毁灭萌芽于江时期、兴盛于胡时期的一些政治利益集团,并断绝贪官在海外的后路,但形格势禁,还得保留一些不可触碰的禁区,如红色家族不列为反贪的目标;对NGO与不同声音的狠,则表明习近平对社会空间的严厉压缩,哪怕这些组织不是政治反对者,也不给任何生存空间。三方面的“狠”字叠加,表明习近平对中共政权这座奠基于“毒地”(专制制度)之上、四面漏风、被蛀虫咬得千疮百孔的大厦,只愿意更换一些梁柱、拆毁一些毁损严重的地面建筑,并不想翻动地基。因此,居住于这座大厦的人,依然会受各种有毒元素的侵害

 


上兩條同類新聞:
  • 趣说三国/李克强暗示普京硬挺不求/普京命悬一线/俄罗斯危机中的中国角色
  • 悉尼枪声/悲观的说说/新版中国癌症地图/前苏联间谍色情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