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二炮手/周瑞金:中国腐败问题究竟有多严重?/中国特色道德沦丧的十二种表现
發佈時間: 12/29/2014 11:00:19 AM 被閲覽數: 157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屌丝抗战神剧《二炮手》孙红雷/海清/孙茜





周瑞金:中国腐败问题究竟有多严重?




腐败问题,始终是困扰着当下中国的重大忧患。目前,中国的腐败问题究竟有多严重?

  请看一组数字:今年1-5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官员,有62953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4.7%。从党的十八闭幕到现在,已经有48名副部级以上的干部因为违法乱纪遭到调查,其中副国级的,有3名;十八届中央委员有2名,候补中央委员有3名。  有人说,中国的腐败官员,很多是可以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比如,安徽萧县原县委书记毋保良,贪污受贿800多次以后,因别的案子牵连到他才东窗事发,意外落马。呼和浩特铁路局原副局长马俊飞,在当地住宅和北京的房子里藏了8800万元人民币、419万美金、30万欧元、27万港币、43.3公斤黄金。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家中被搜出的人民币现金超过2亿元,差不过有2.3吨重,百元大钞堆起来,足有36 层楼那么高,执法人员从银行调用了16台点钞机清点这些现金,当场烧坏了四台。还有河北秦皇岛,一个副处级的供水公司经理,家中藏有过亿现金、37公斤黄金以及68套房产手续。

  这是我国自1978年以来,历时最长、强度最大、范围最广的反腐行动,特别延伸到历来很少涉及的军队高层。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正在密切地关注着情况的反腐最新进展,民间对是否会有新的大老虎甚至更大的老虎的出现,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有人说,现在的反腐败,还只是反腐败分子,不是反腐败本身。从一个又一个的腐败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其实大多在重复中同样的故事。那些操控着权力的大小官员,都会有自己的私人利益需要照顾,即使他们没有,他们的亲属或者特定关系人也一定会有;而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奉行政府主导和推动型的经济发展,这就为涉租寻租、权钱交易留出了足够的空间。所以,在公权力作用明显的地方,如土地、房产、矿产资源开发以及基础建设,工程的招投标、设备采购、企业上市并购等领域,权钱交易尤为显著,各种方式的利益输送,或明或暗,无处不在。而买官卖官,则是权力的裸奔,是腐败赤裸裸的体现。在存在买官卖官的地方,这些官员往往会拉帮结伙,结党营私,相互包庇,结成特殊利益集团,严重者甚至公然对抗中央,把地方搞得乌烟瘴气。现在的腐败案,一查就是一窝,像山西、江西,像发改委那样集群式、塌方式的官员落马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有道是拔出萝卜带出泥,谁知泥里还有大萝卜,于是又带出更多的泥和更大的萝卜。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反腐败呢?我认为,这就需要对我们的制度做一番认真的审视和反思,需要建立和健全制度,需要有法律对于权力的约束。而这,应该是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王岐山同志曾说,要用治标来为治本赢得时间,说明党中央对这一点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而四中全会确立的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方略,正是这一点的集中体现。

  依法治国,就自然包含了反腐败的任务。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也就是首先依法治官,也就是用法律来规范党政权力。人类之所以建立国家,是寄希望于公权力保护自己,但是如果公权力不受约束,那么公权力的滥用反而会成为社会的祸害。不能否认,我国的司法实践长期受制于党政权力的干预和阻碍。党政权力在司法权威面前更为强大,司法权力难以约束党政权力。长期实行的一把手负责制,加剧了权力的过分集中,很多重大决策或人事安排往往是几个人甚至是一个人拍板说了算。地方或部门的一把手,很容易蜕变成无法无天的“土皇帝”。周永康、薄熙来之流,之所以能够在不同职位上为所欲为,正是由于其一把手的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这种体制,很容易造成脱离群众,形成少数人说了算的局面,并为买官卖官和公权力私用、滥用大开方便之门,最后给党和国家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所以,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决策权力格局,建立各级集体领导体制,形成适当的权力制衡制度,打破少数人对权力的垄断,是从根本上反腐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腐败,已经由发展型腐败全面恶化为掠夺型腐败、垄断型腐败。

  久加诺夫总结苏共失败的原因,就是“垄断权力、垄断资源、垄断真理”。是谁在垄断呢?是特殊利益集团。从落马官员不断上升的犯罪金额和越来越高的级别来看,这些集团在攫取国家与社会资源的能力方面,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膨胀。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特殊利益集团早已盘根错节,形成了庞大的势力。从目前公布的一些案例来看,涉及到地方和中央的党政大员、地方黑社会势力、部分代理人性质的民企、垄断性央企,横跨能源、交通、文广、资本市场等关键领域,甚至已经侵入国家政法、纪律队伍和武装力量。可以说是从点到面,就像癌细胞那样,无孔不入,不断扩散。  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在于权力的高度集中与肆无忌惮,不受制约。长期以来,我们不恰当地把权力过分地集中在党委甚至是党委书记手里,在有些地方,党的绝对领导变成了党委书记的绝对领导

  ,党委书记不受监督和制约,甚至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出现了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以党代法、干预司法的现象。这些现象,就是腐败滋生的温床。

  在法制体系的初步建立的今天,我们基本结束了过去无法无天的局面;我们现在还要警惕的是,不能有法无天。有人说权力具有强制性、独占性、膨胀性和腐蚀性四个特点,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大于法,情大于法,是有法无天的痼疾,而正是这个痼疾,给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添了不少乱子,也给了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

  那么这个天是什么呢?就是宪法。我们要深化改革,要请宪法出场。宪法第五条规定,任何政党、国家机关和个人都要遵守宪法。党的章程也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四中全会的决定再次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权威不容挑战,没有比宪法更高的规范。宪法规定了权力的最远边界,是关住权力的最大的笼子。可以说,宪法的执行力,是依法治国的根本标志。只有在宪法的监管之下,公权力才会受到制约;只有在法律的约束之下,掌握权力的官员们才会由“不敢腐、不想腐”,转而变为“不能腐”。

  除了法律的约束,还需要监督,需要使权力的运用在阳光下进行。阳光是腐败的天敌,只要权力在透明的情况下运用,腐败便无从下手。经过多年建设,我国的纪检监察机构已经比较完善,这次党中央又决定建立反贪总局,可以说监督力量还在加强。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谁来监督监督者呢?我认为,这就需要媒体出场。可以说,媒体是我们党和国家反腐的重要阵地。过去我们几乎放弃了这个反腐阵地。你看有哪些大案要案是由我们的媒体揭发暴露的?有些地方的媒体,一味满足于歌功颂德,或者小打小闹式的曝光,地方政府也经常利用媒体把自我批评变成自我表扬,把丑事变成好事,把灾难变成喜事。在这监督公权力反腐败方面起到的作用着实很有限,甚至可以说基本失职。

  腐败不是一日炼成的,要是我们的媒体能够在风起于青萍之末的时候,及时加以揭露曝光,那么就能防患于未然。这也需要我们审视和反思权力和媒体的关系。党领导媒体,不能变成党委书记一个人领导媒体。媒体对党的领导人,也应该有监督作用。进入互联网时代,网上的举报、监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刘铁男等案就是例子。网络举报、揭发和监督,是人民群众监督权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反腐败的利器。如何拓宽并利用好人民群众对公权力的监督渠道,也是我们反腐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的反腐事业很难取得成功。要用制度保证人民群众反腐的权利,保护人民群众反腐的热情。

  反腐还需要制度化的国际合作。中国有多少贪官逃到了国外,又多少不义之财被转移到国外。这次APEC峰会上,在中国的主导下,搭建起了“最大反腐国际追逃追赃平台”,习近平坚决表示,要大力推动亚太反腐败合作,建立APEC反腐执法合作网络。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相信这方面的工作很快会取得进一步的进展。

  当然,靠制度反腐,不仅仅只是上述一些内容。在《终结腐败》一文中,已充分论述了七位一体的制度笼子和三项技术保障,限于时间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倍可亲






“中国特色”道德沦丧的十二种表现 !

(转)

坚果儿  倍可亲

 当今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邪、恶、毒、黑、畸、愚社会。其社会精神(社会氛围)呈现出十二大特征:

  一是利欲疯心。

  整个社会着魔一般,逐利而疯,争利而狂。私心至上,理性尽失;但逞兽 欲,罔顾后果。14亿生命,本应自 由舒畅的生存生活,却活生生被沦陷于“私利”“物欲”沼泽泥潭,拼命挣扎。

  二是无恶不作。

  官 府作恶,愚 民作恶。尤其是强势群体,邪念攻心,天良丧尽,精神世界已经毒透了。没有什么底线不底线的了,害人的手段,只要能想得出的,就没有不敢做的。谁能想象一个剥夺孤寡老人们生存福利保障和给孩子们生产毒 奶 粉的社会能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三是弱肉强食。

  丛林法则使“中国特色”社会充满了“吃象”:官员们以开除、解聘,剥夺民众劳动权力生存权力等手段吃人;奸商们“以优胜劣汰”、“自 由竞争”、“丛林法则”等手段吃人;文 痞们以人 妖颠倒、是非颠倒、黑白颠倒等手段吃人;流氓们以坑蒙拐骗偷、假冒伪劣丑等手段吃人;黑社会势力则以欺行霸市、强占硬夺等暴力手段吃人;走投无路的弱者也唯有以命同强势者相博。当今各种形形色 色、层出不穷的“吃人与反吃人”案 件已蔚为中国社会之大观。

  四是冷酷无情。

  很多人没有直接杀人,但也在间接杀人。一个人因为绝望要跳楼了,千百人在楼下围观、欣赏、起哄。不但不能和陌生人说话,连熟人也不敢多说话;不但不敢随便帮助别人,连别人帮助自己也要警惕是否有诈。这是怎样的一个社会?没有信任,没有沟通,没有关怀和温暖;连陌路人的关系也不是,只剩下狼与狼的关系。充满陷阱的社会生存环境,使人们不得不终日提高警惕,保卫自己。

  五是官 府卖国。

  一方面是对国人如此无情,另一方面却是对洋人如此多情。真不愧是婊 子社会。且不说高干子女和小资奔西方,单说中国官 府把国家卖光--企业卖光、资源卖光、国土也偷偷出卖--其实不是卖,是送。中国官员对内是拒不付钱的嫖 客,对外却是不敢要钱的婊 子。

  六是善恶颠倒。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不坏不能做官,廉正者被彻底清除出场。无耻已经成为出人头地、赚取名利的常规手段。爱国有罪,害民有功。正直老实之人备受嘲笑,奸佞之徒贵为学者专家。

  七是假冒伪劣。

  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里,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假冒伪劣货色几乎弥漫社会的各个角落,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人们已经分辨不清这变幻莫测的世界,很难把这个眼花缭乱的“中国特色”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八是坑蒙拐骗。

  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里,游戏规则里已经驱逐了人间道义,发展了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已经没有了诚信和友谊,相互之间似乎只有利益和利用的价值才能存在于维系。

  九是萎琐畏缩。

  当前中国的社会精神是分裂型的,虽充满了杀气,却又鼠头鼠尾。鼠辈甚多,他们东张西望、畏畏缩缩、小心翼翼地过着日子,没有一点阳刚之气。要不,你怎么理解 14亿人口都对贪 官恶棍恨之入骨,却又没有什么像样的反抗,任由其作威作福,横行霸道呢?明哲保身之徒、中庸之徒、乡愿们太多了。

  十是麻 木 不 仁。

  清醒过来的人似乎不多,愿意行动起来改造社会的人就更少。人们还是习惯了苟且偷生,得过且过。打个比方,当前中国社会就像一双闪着邪光却又散乱无神的眼睛--没有精气神,没有生命力。

  十一是自欺欺人。

  若要问当前最大的阿Q是谁,那当然是中国政客精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面对着这样一个恶贯满盈的社会,官员精英们竟然还说这是盛世。自欺欺人的境界如此之高,我辈夫复何言。至于一般机关事业单位整日忙于造假报假、欺 上 瞒 下、骗人骗己已经成为日常工作,更不必多言。这真是一个骗子的社会,不但骗人,连自己也骗,骗得自己信以为真,永不打算承认真实。

  十二是色厉内荏。

  最后这一点特征可以作为前面九点特征的总结。所有人表面上看起来都很猖狂,其实内在无比脆弱。大官大款大腕们够风光了,但是他们有安全感吗?小资们可以肆意玩玩情调,但是朝不保夕;小民们为生存可以自 由奔走四方,但是慌不择路。每年约30万的自杀率,足以说明这个社会的本质。官 府就更加外强中干了,他们当中流氓恶棍多,好男人几乎没有。外国人轻轻一怒目,中国政客精英马上就阳 萎了。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不体面(好文推荐)


silkylove

我有几个特别要好的朋友,都有强悍的金钱观。吾友许多多,推崇亦舒金句“没有爱,有许多许多的钱也好”。她说人生的大部分事情都是钱可以解决的,而钱解决不了的则属于命运的范畴,操心不了。吾友金山山,她的代表言论是:“事实上挣钱多少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素质和能力高低,你看任何行业只要收入高的,肯定吸引了绝大部分的聪明人。”


我觉得她们的言论既稳准狠又真实大气,自然是比虚与委蛇的假清高者强。但是我心里总有一点不安,起因首先是我很穷,按金山山的标准,属于能力不足的人群。但,她要是看不起我倒也罢了,问题是她和许多多一样,对我有一种对自己人才有的担心,比如有时候我和许多多谈人生,说到兴起,她抽口烟:


“纸媒都不行了,你有没有想办法?”她在烟圈后面忧虑地看着我。


“我有办法多赚点钱的!”我指天划地地保证,内心感到很温暖。自从我妈去世之后,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类似的眼神了。


金山山呢,有时候她会聊到谁谁生活状态窘迫,她推人及己,一付后怕不已的样子,仿佛庆幸我们不至于此。我都不忍心把真相告诉她:其实我觉得我也和TA差不多。


时代变了,谈钱不可耻,不谈钱才可耻,因为有可能是自欺欺人,有可能是无能,更有可能是虚伪。


不过我最近,认识了一个比我还穷,比我还寒酸的朋友。这件事,我认为值得写写,值得写的不是她的穷,而是她的寒酸。穷是一种客观处境,而寒酸则是一种生活态度。不,我想说,寒酸,这个表面看来被赋予贬义色彩的词,其实,可以成为一种美学境界。


我们是在一个会议上认识的,称之为宋勇气吧。会议开了几天,昏昏欲睡,刚好手机信息一响,发工资了。我一看,“您尾号***的储蓄卡帐户于***收到工资3560元,活期余额为4850.24元。”(请不要纠缠于这个金额细节,因为我还有稿费,所以也不至于每月真的只有这么点收入。作者注。)因为我们几天来常常谈论纸媒快死的话题,所以我顺便把这条信息递给旁边的宋勇气看,以作佐证。她看了很有同感地说,她的情况与我不相上下。为配合这窘迫的收入,我们进而比赛谁的生活状态更寒酸。我说我现如今几乎不买东西,因为我发现购物欲是越买越旺盛,而越不买则越不想买,都各有惯性。我告诉她,我穿我妹淘汰的衣服就可以了,因为我妹瘦身之后码数对我也完全合适,要不然的话,为了成功地穿上她的衣服,我说不定得去增肥。


她表示赞慕,然后开始陈述她的寒酸境界。除了和我一样,用按键手机、出门尽量步行、不淘宝不饭局之外,她说她不打算买房。多少件衣服才换一套房?于是我被打败了。四十岁、拖家带口的中国人,如你所知,几乎都把买房当成某种生活宗教,即使没房的也处于焦虑之中,事实上一套房都没有的人极少,而宋勇气显然对此深感坦然。瞬间,我感到自己变成了许多多和金山山,也开始在廉价茶水的水蒸气后面,忧虑而费解地看着她。


我问她,你觉得自己是穷人么?你怕不怕贫穷?这个话题对于刚相识的人来说有点不礼貌,考虑到我们谈话至此,已是同一条绳上的蚂蚱,另当别论。


她说,谁真的不怕穷呢?如果家里人吃不饱,孩子读不上书,老无所养,还叫他不要怕穷,那肯定是不现实。但像我们这类人,生活是有基础品质的,有就业,闲暇,阅读,交际,孩子能读书,生病能看病,只是衣食住行都要节省,只能买必需品,不能买奢侈品,我们这种不是绝对贫穷,而是相对贫穷,所以,不害怕。


房子不是必需品么?我跟她确认。


对,不是。她说。房子是这个时代的“必需品”,不是真正的必需品,也许是中国经济的阴谋。


涉及中国经济的话题有点超出我智商,于是我停了下来。与其说我被她说的内容所说服,不如说被她的态度折服。她咋能比我更不怕寒酸呢?她对贫穷的定义的底线,咋能比我还低呢?但我又隐隐觉得她有道理。事实上对钱的态度不但与欲望纠结在一起,还与“体面”纠结在一起,也就是说,有时候我们表面上害怕的是贫穷,事实上是害怕不体面,这是多数人不能欣赏寒酸的原因。


于是宋勇气还跟我讲到一件事,有纪录片讲到,法国有一批人专门捡超市扔掉的食物吃,并计划这样过一生,这批人肯定不是乞丐,他们出于什么原因,有多种,有可能是反对社会浪费,还有可能,我猜,是对“体面”这种事物给出一种嘲讽的定义。


大师和圣人,是属例外的人群,他们得到异于常人的标准,寒酸也好,贫穷也好,都天然地拥有了美学价值。然而普通人的勇气,比如那群遥远的法国年轻人,比如身边的宋勇气,他们对物质的低欲,对寒酸的坦然,则更令人起敬,也更值得玩味。我能猜测他们的后盾:那是物质无法否定的其它追求。而这就是生而为人最奇妙的所在。在物质带来的匮乏感之外,他们早已有别的途径,可以获得更多的生活,像加缪所说那样去“生活得最多”。这个途径,也许是艺术,也许是孔子说的“道”,更可能是超出我们的想象力的,总之必定是人世间最有力量的事物――这些骄傲地寒酸着的人,他们拥有这种事物。


所以我重新想到孔夫子那早被我们耳熟能详的“安贫乐道”论。孔子和子贡交流金钱观,子贡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说,这样固然不错,但还不如“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你会发现,子贡说的是行为修养的问题,是怎么对人;孔子的回答比他进了一步,他的重点从“行为”转到了“内心”,从“怎么对人”转为“怎么对自己”。


而孔子的话中,最令人感动的是那个“乐”字。“贫而乐”之所以被强调,正是因为多数时候贫穷容易不快乐。而贫而乐的可能性,无非来自两种,一种是,他们得到关于幸福的更好的想象力,独辟了另外的蹊径,轻巧地绕过了物质的关卡。另一种是,他们无感于约定俗成的标准,不恐惧尚未到来、或许永不到来的贫穷,不预支尚未到来、也或许永不到来的艰难。


我很担心被读者误会为我不爱钱。其实,我完全认可钱越多越好的宇宙真理,并且也摩拳擦掌地准备多赚点。归根到底,千言万语,我只是害怕我们还没有穷死,就先被对贫穷的害怕给吓死了。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忏悔录/中国史上最著名的十幅名画/費馬大定理背後的悲劇/2015是奥巴马的世界
  • 三秒钟/美智庫:习重新回國際秩序/明年对中国是道坎儿/朋党/日美加速肢解中国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