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智取威虎山/秦桧的莫须有/黑暗时代的自由真谛/中国民主化的远期支票为何被撕毁
發佈時間: 12/29/2014 12:09:12 PM 被閲覽數: 165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勾起昔日回忆 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票房超7千万(组图)


观察者





  徐克做了40年的红色经典梦,终于在平安夜得偿夙愿。同影片角色姜磊跟随着“样板戏”走进林海雪原的世界一样,全国观众也于12月23日17时一同见证了首部使用3D技术摄制的红色题材影片《智取威虎山3D》。12月24日,《智取威虎山3D》轻松拿下平安夜票房冠军,并且首日票房超过同档期其他电影的总和,目前电影票房已超过7000万。

  在向红色经典《林海雪原》和京剧《智取威虎山》致敬的旗帜之下,徐克讲述的“智取威虎山”不仅有大气磅礴的历史叙事,更有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正如他在接受专访时所说的那样:"京剧《智取威虎山》是太多人的记忆了,所以电影最重要的还是从感情方面下手,让观众对这段记忆有认同感。"



泾渭分明的海报风格


  今日同饮庆功酒

  “如果不是亲见,很难相信香港导演徐克先生能够把智取威虎山这部经典演绎得如此精彩。”在第一时间看完《智取威虎山3D》后,司马南就立马在新浪微博一吐胸中酣畅淋漓的快感。《智取威虎山》取材于一个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搁50多年前,曲波撰写的《林海雪原》是“洛阳为之纸贵”的畅销书。据粗略统计,仅至1964年1月,该书的印量便超过了156万册。这部小说也很快被改编为话剧、电影、连环画,并译成多种外国文字。30多年前,由其改编而成的京剧《智取威虎山》更是唱遍大江南北,直至今日,无论是50后、60后乃至90后、00后,“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已经成为了他们再熟悉不过的接头暗号,每个人也多少会哼出“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等经典唱段。

  已有珠玉在前,徐老怪的改编究竟能否让观众满意?在电影公映前,就连徐克和他那多达1100人的庞大制作团队都没有谱儿。他们的心情如同电影制作人黄建新说得那般忐忑:“整个团队当时在零下3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拍摄。有一天暴雪侵袭,所有电力系统都崩溃了,我们呆的旅馆没有暖气,热水,连手机也没有信号。我们完全被困在那里。”

  但市场说明了问题。有7000万票房的硬数据撑腰,各大影院开始进一步增加《智取威虎山》的排片率。24日,《智取威虎山》排片量高达28516场次,全国占比35.44%,位居当天排片量第一;最新上映的《微爱之渐入佳境》排片量占比27.15%,排片量名列第二位;而《一步之遥》排片量跌落至第三位,是20.71%,已经不再有上映首日53.26%排片占比的盛况了。《智取威虎山》也因此被预测成为今年贺岁档的票房冠军。



张涵予:我享受杨子荣的一切。


  壮志未酬誓不休

  2014年3月,东北,零下30摄氏度的雪原上,徐克的眼前渐渐模糊:“终于进入到威虎山的世界里了,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会很享受。”

  1951年出生越南的徐克,13岁开始拍摄8毫米的实验短片,中学毕业后前往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修读电影课程。那时,他在纽约做义工为华人社区的居民放电影,第一次看到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便被深深吸引住。“这个戏跟其他的戏很不一样,它讲了一名卧底匪窝的解放军侦察员与土匪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紧张惊险,非常刺激。”

  1977年,徐克返回香港,投身电影业,第一次读到了曲波所著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宏大的历史格局和真实的人物原型再度打动了他。一段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开始在徐克心中萌芽。

  22年前,已经凭借《蝶变》《笑傲江湖》《黄飞鸿》等电影在香港影坛闯下一片天的徐克来内地交流,见到了著名导演谢晋。谢晋问他:有没有想过拍一部内地题材的电影?徐克几乎是脱口而出:“智取威虎山。”尽管这个答案出乎谢晋的预想,谢晋仍坚决地说,“一定要拍,我支持你!”

  直到2014年12月23日,徐克执导、黄建新监制的3D电影《智取威虎山》上映,才终于了却了这份个人夙愿以及对于前辈导演的承诺。《智取威虎山》这坛“酒”,在他心中酿了40年。除去炫目的3D技术,你会发现,徐克还是那个徐克,豪情壮志冲霄汉。徐克的电影总是隐匿着淡淡的对于家国的依恋,这依恋甚至被影评人评价为“民族主义情结”。1966年,他从越南移民香港,自幼亲历越战之苦,在美国留学期间,又备受当时反越战、民权运动以及华人保卫钓鱼岛运动的冲击,他的电影世界在侠义和浪漫之外,更包含对中国传统文化、东西文明冲突、当代华人社会的思考和表达。

  这一次,这个讲故事的高手、这个有呼吸、有温度的故事还暗藏着另一种“野心”。这一野心正是“缝合文明冲突下断裂的传统精神。”1984年,徐克和施南生在香港成立电影工作室,曾清楚列出对导演的三个要求:一是要有自己的风格;二是要言之有物;三是要走群众路线。他们认为,“电影是大众媒介,但愿我们跟观众一起呼吸……群众是用感觉看电影,不是用脑袋分析电影”。



徐克走在东北的冰天雪地中。




电影《智取威虎山3D》是正宗的“新瓶装旧酒”。




座山雕海报


  来日方长显身手

  得偿所愿的徐克让群众也买了账,因为他用酷炫的技术重新演绎了一个属于样板戏的“老故事”。原汁原味的样板戏情节,辅以好莱坞式的叙事内核,徐克如是“中体西用”才会引发四代同堂观影的盛举。“就以样板戏特为例,高大全、三突出、京剧三大特点,这老三样,徐克一样也没有丢,而是完完整整地借鉴到了新版《智取威虎山》当中。”《北京青年报》即为徐克酿的这瓶老酒叫好:“首先,泾渭分明的人物设置。样板戏中,正面人物都是光辉伟岸,反面人物则猥琐阴暗,正反两方角色一出场,观众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比如新版《智取威虎山》,主角杨子荣深入威虎山一场戏,虽然名义上是土匪入伙,但笔挺的站姿掩饰不住那一身的正气,和土匪窝子的歪瓜裂枣形成强烈对比。这种对于好人和坏人的鲜明处理模式和原版如出一辙。

  其次,原汁原味的故事情节。翻拍样板戏,不能把精力过度集中在颠覆和创新上,而是要在不抛弃原有戏剧冲突的同时为其注入好莱坞叙事模式的内核。比如新版《智取威虎山》,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但其结构模式则是好莱坞式的,无间道式的英雄人物、性格各异的反派、以少胜多的战役、最后一分钟营救……这很容易激发观众们的情绪,引起共鸣。”

  作为导演,徐克也承认了这一点。尽管他坦承电影“无论故事还是细节,都跟大家的印象有很大的分别,不会把这部电影完全当成一个历史故事来拍,也不会把它单纯当成一个京剧故事来拍”,但割舍不断的,依然是感情:“好的小说,好的故事,好的人物,常常是有传世和永恒的价值。

  《林海雪原》经历这么多年,给很多人共同的回忆,是相当有分量、很有亲和感、和观众关系很密切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值得用现在的电影手法去讲述这样的故事值得去讲述。”为此,徐老怪还不惜得罪现代人:“我觉得现代人的精神很空虚,没有信念。我觉得有信念是很幸福的,这部电影里的人都是有信念的,至少那个年代里每个人都相信对未来的看法,这些信念,给他们很强的生命力。现在我们把这个东西拿出来,看一下,体会一下,希望现在的人会有感觉吧。”



样板戏《智取威虎山》

  大众喝老酒喝得正尽兴,冷不丁一些大V却对“红色内核”嘀嘀咕咕。@雕爷 就在《智取威虎山》面前没有打开“他的味蕾”:“真是太普通了,全片无亮点……停留在自己的老本中抱残守缺”。顺便他还给他的雕爷牛腩饭馆打了广告:“姜文依然在路上,为此我特意将下一款雕爷牛腩新主菜取名《一步之遥》致敬。”导演@胡淑芬 也附议,认为《智取威虎山》的叫好功劳该记在姜文的账上:“远没有那么牛逼,在徐老怪作品中间偏下,看完《一步》看《智取》,让他们产生了一种仿佛看了部大牛片的错觉。”网友@纯银V则骂得更为直接:“该片兼有革命样板戏的愚蠢与手撕鬼子的神棍。”网友@任翔_Digital 也相当不爽:“用类型片的技术手段让样板戏诈尸,把中外两类最恶劣的洗脑方式组合到了一起。”

  对比这样的恶评,@石扉客 在看了该片后的反应也显得“不出意外”:“看了,不出意外又是烂片。”为了加强语气,他还把江青同志再度拉上场:“我看形式感上还不如江青同志的样板戏好看。”在是否比样板戏好看这一点上,司马平邦倒是与他达成了难得的一致:“样板戏确实是难以超越的样板。徐克真正依赖的还是江青的创作剧本。”

  纵然共识网在新浪微博上贴文表示“智取威虎山”是“对革命和市场的迎合之作”,但架不住观众们就是对好经典神往已久。有盛赞“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爱国主义剿匪动作片的”(网友@黄石PK),也有声音表示此片就算在好莱坞也相当有竞争力(@美剧迷)。虽然觉得结尾的姜磊在车上看京剧的现代戏有些画蛇添足,但得知这是徐克的亲身经历,观众@萧炜腾 也学起了影片中座山雕的口头禅:“一个字,不看保证后悔!”

  这不仅是一两个观众才有的好感。随着影片的正式公映,《智取威虎山3D》也迎来了一次全国性的口碑大爆炸,仅23日和24日两天时间,电影在微博上的话题热度数据猛增了3亿。无数观众的好声音扑面而来,网友“李诗卉”看过电影后惊奇地说:“影评居然是真的!一个字好看到爆炸……”虽然故事强调“硬3D、硬场面、硬故事”,但在平安夜,全国众多城市都出现了三代甚至四代同看《智取威虎山》的暖心情景。



电影里的正派形象英气逼人。

  各家网站的评分也相当给力:豆瓣从7.8涨到7.9;时光网从7.3涨到7.8;格瓦拉稳定在8.7;猫眼从8.5涨到9.1;金逸8.9分;万达好评率高达97%……主演之一的林更新更是在万达老总之子王思聪微博留言:“多给《智取威虎山》排片好不好?”



向红色经典致敬还是样板戏“诈尸”?看官自有答案。

  甘洒热血写春秋

  所以,无论《智取威虎山》算迎合市场还是算观众买账,答案其实并不重要。正如《文汇报》的影评所言,《智取威虎山》的最大功德就在于此:“在一个一切被解构、被怀疑的环境里,徐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坚定了我们对英雄的信念——他们可爱,充满正能量,为什么要反英雄?在这个意义上,当韩庚扮演的当事人的后代在除夕夜看到电视里重播的京剧《智取威虎山》,是一個很妙也很动人的片刻,这是一个多么明白的暗示:过去的从未过去,曾经鼓舞过几代人心的东西,能以新的方式存在于晚辈中。”



姜磊在出租车上用手机看京剧《智取威虎山》。

  说了那么多,最后不妨来听听演员的评价。在这场重拾记忆的大制作中,他们都是再现历史的一部分。导演徐克说,自己心中一直住着一个杨子荣。跟杨子荣的形象一样果敢凌厉,饰演者张涵予的话也暗合徐克:“我从小就有英雄情节,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威虎山。演了杨子荣,此生无憾。”是的,这座威虎山在张涵予只有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生根发芽。那时的他就在小伙伴圈中扮演“杨子荣”,并引以为豪。



童祥苓版本的《智取威虎山》






造物主和人民喜悅并期待習近平有這樣的表現和可能的轉變

   
   造物主和人民喜悅并期待習近平有這樣的表現和可能的轉變

   
   造物主和人民喜悅并期待習近平有這樣的表現和可能的轉變





秦桧的“莫须有”与赵构殺岳飞



太阳史家



2014年12月29日


     岳飞冤“狱之將上,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實,桧曰:‘飞子云與张宪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须有。’
    
     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宋史》岳飞传


        秦桧不愿替赵构背诛殺岳飞的历史罪名,所以對韩世忠说“其事體莫须有”,言外之意是“皇帝要殺他,还须甚麽真的罪状!”恶人亦恶恶名。
    
     赵构為何要殺岳飞?為向金國请和投降,做一個安稳的臣服于金國的南宋皇帝,不再被金國追殺,且可消除他担心的國内大將對赵宋政权的潜在威脋。
    
     此说有何根據?
    
     绍兴十一年(1141年)九月二十日乙卯,南宋莫將使金回到临安,向赵构呈交金都元帅完颜宗弼写给赵构的信,“、、、、、、國家推不世之恩,兴灭继绝,全畀浊河之外,使專抚治、、、、、、岂谓画封之始,已露狂谋,情不由衷,务欲惑乱。、、、、、、寻奉圣训,‘尽復赐土’、、、、、、今兹將天威,问罪江表,已會诸道大軍,水陆并進,师行之期,近在朝夕。义當先事以告,因遣莫將等回。惟阁下熟虑而善图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一(2274-75); 《三朝北盟會编》,海天书店,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丁集 第136页(记在八月)
    
     二十三日戊午,赵构遣刘光逺、曹勋持答書出使宗弼軍营,赵构答書:“构启,伏惟都元帅起居万福,、、、、、、构昨蒙上國皇帝推不世之恩,日夜思念,不知所以图報,故遣使奉表,以修事大之礼。、、、、、、今闻兴问罪之师,先事以告,仰见爱念之厚,未忍弃绝。下國君臣,既畏且感,專遣刘光逺、曹勋往布情恳,望都元帅特為敷奏,曲加寬宥,許遣使人,请命阙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一(2276-77); 《三朝北盟會编》 ,丁集 第136-137页(记在八月)
    
     赵构向金國明确表示“请命阙下”。
    
     十月十日乙亥,宗弼遣刘光逺等还報,宗弼在信中指出:“今月四日,刘光逺等来,得書,审承动静之详為慰,所请有可疑者,试為阁下言之:自割赐河南之后,背惠食言,自作兵端,前后非一,遂致今日鸣钟伐鼓,问罪江淮之上。、、、、、、雖行人面對之語深切勤至,惟曰阃外之命是聽。其書词脱落略,甚不类。如果能知前日之非而自讼,則當遣尊官右职名望夙著者持节而来,及所赍缄牍,敷陈万一,庶几其可及也。惟阁下图之。”----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二(2281);《三朝北盟會编》 ,丁集 第139-140页。(《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注:此書删十二字)
    
     宗弼復書非全文,未见對赵构的“请命”做出指示,极可能被删掉了。删掉的是甚麽指示?笔者認為就是查籥说的《兀术遗桧書》,“金人谓桧曰:‘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為河北图,且殺吾婿,不可以不報。必殺岳飞,而后和可成也。’桧于是杀先臣以为信。”---- 《鄂國金佗萃编》卷20《吁天辨诬通叙》( 查籥在宋高宗赵构晚期出仕,死于宋孝宗時期)。
    
     自建炎赵构称帝以来,金對南宋外交文書都是直接送给赵构的,從未见過宗弼写给秦桧的書信。所谓《兀术遗桧書》应是《兀术遗赵构書》,當時宋人不能直接指名赵构,只好托称《兀术遗桧書》。宗弼十分清楚宋太祖赵匡胤有“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的誓约,秦桧连把他骂得狗血喷头的八品小官胡铨都不能随便处置,宗弼怎能要他殺死一位枢密副使二品大臣,能殺害岳飞的只有南宋皇帝赵构。
    
     宗弼為甚麽非要“必殺岳飞,而后和可成也”。宗弼在郾城—潁昌战役和朱仙鎮战役皆被岳飞軍击败,在宗弼眼中岳飞是金国迫使南宋降服的最大障碍,也是金國的最大威脋,故必须除之。
    
     十三日戊寅,岳飞下大理寺。
    
     十七日壬午,赵构遣魏良臣、王公亮二人使金軍营,送递《答書》:“构启,、、、、、、伏蒙训谕,令‘敷陈画一切’,惟上令下從,乃分之常,岂敢辄有執迷,重蹈僭越之罪!專令良臣等聽取钧诲,顧力可遵者,敢不仰罄竭以答再造!仰乞钧慈特赐敷奏:乞先敛士兵,許敝邑遣使拜表阙下,恭聽圣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二(2283);《三朝北盟會编》 ,丁集 第139页(记在十日)
    
     《答書》中宗弼“上令”何事?赵构“下從”何事?赵构不敢“執迷”,要“罄竭以答再造!”----岳飞下大理寺。
    
     “聽取钧诲”是聽取宗弼允許赵构投降的条件,“必殺岳飞,而后和可成也”當是条件之一。
    
     十一月十九日壬子,金宋之“和”议定,赵构遣端明殿学士何铸等人向金国進投降誓表:“臣构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為界,西有唐、邓二州,割属上國。、、、、、、既蒙恩造,許備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日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绍兴十二年)為首,每春季差人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進誓表,伏望上國蚤降誓诏,庶使敝邑永有凭焉。”---- 《金史》列传十五,宗弼
    
     金国遣使册康王为宋帝。其册文曰“皇帝若曰:咨尔宋康王赵构。、、、、、、今遣光禄大夫、左宣徽使刘筈等持节册命尔为帝,国号宋,世服臣职,永为屏翰。呜呼钦哉,其恭听朕命。”---- 《金史》列传十五,宗弼
    
     十二月二十九日癸巳,岳飞被赐死大理寺。
    
     大理寺判决書:“岳飞合依斩刑;岳云徒三年,追一官,罚铜二十斤。”大理寺上奏乞取旨裁断。赵构批復:“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軍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三(2301-2)
    
     赵构不僅殺了岳飞,还殺了岳云和张宪。
    
     南宋之后,“莫须有”演化為專指“當权者以强加之罪名迫害無辜者”,例句:
    
     “至今日刑政之最舛者,、、、、、、申绍芳,十余年监司也,而以莫须有之钻刺戍,何以昭抑竞之典?” ----《明史》,卷255,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解读:例句引自刘宗周辞官返乡途中至天津闻京城被兵上崇祯皇帝疏,论君子與小人、刑政之舛錯。申绍芳万历宰相申時行之孙,曾為福建布政使,明史無传,笔者不知他以何罪名刺戍。钻,虚指:推究,無限上纲,羅织罪名;實指:钻笮,刑具。這里应是虚指。
    
     “維垣又怪臣盛称韩爌。夫舍爌昭然忤珰之大节,而加以罔利莫须有之事,已為失平。”----《明史》,卷265,列传第一百五十三
    
     解读:例句引自倪元璐上崇祯皇帝驳魏忠贤遗孽杨維垣诋毁杔林黨人疏;天启年間韩爌受魏忠贤排挤,被迫退休,魏忠贤诬韩爌贪赃白银二千两,爌只得出卖田宅和向亲友借贷,偿还所谓“赃银”,以至無处栖身而居于先人墓地。崇桢年間韩爌曾為内阁首辅,主持惩治魏忠贤黨。珰,宦官的代称;罔,同网。
    
     附注:
    
    胡铨(1102—1180年)----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八年(1138年)十一月《上皇帝封事》,反對向金國乞和,抨击秦桧等人的卖國罪行,要求赵构立斩秦桧等人,以示抗金决心。
    
    关于朱仙鎮之战的有無
    
    1.邓广铭認為“岳珂编写《行實编年》時,、、、、、、又無中生有地添出了朱仙鎮一役。、、、、、、所谓朱仙鎮的這次大捷,完全是岳珂為了提高他的先祖威望而虚构出来的。”----邓广铭:《岳飞传》(增订本),第443-4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
    
     2.王曾瑜先生認為“(绍兴十年)七月十四日后,岳家軍大概從临颍和颍昌两地,分别‘向汴都’進軍的。故殺到朱仙鎮,击破金軍,仍有相當可能。”
    
    他的依據是
    
     1. “紹興初,岳軍已向汴都,秦相從中制之,”---- 朱子語类,卷136 (“岳軍已向汴都”時,朱熹(1130-1200)十一虚岁,已能记事。----笔者注)
    
     2.“完颜兀术初占開封,是在岳飞北伐前的五月十三日,‘宗弼遣孔彦舟下汴、郑两州’在岳飞北伐之后,应是金軍撤出后的重占”。----王曾瑜:《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和軍事研究》//《朱仙鎮之战考辨》,第143-6页,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
    
    3.笔者認為确有朱仙鎮之战,还有一条有力的佐证:
    
     “天眷二年(即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與宋岳飞相拒。浑坦領六十骑,深入觇伺,至鄢陵,败宋护粮饷軍七百余人,多所俘获。”----《金史》列传第二十,僕散浑坦(第1844-5页)
    
     解读:鄢陵在朱仙鎮之南,相距120华里,其北部的彭店距朱仙鎮不到100华里。僕散浑坦是深入敌后觇伺,宋护粮饷軍应在战斗部隊之后,宋岳飞軍战斗部隊应在朱仙鎮或接近朱仙鎮地域----即两軍“相拒”之地。
    
     金史记胜不记败,“與宋岳飞相拒”未记其胜,可知其败,故“朱仙鎮大捷”乃确有其事,非岳珂虚构也。
    
     秦桧实是赵构之忠臣非奸臣也,亦非卖國贼;宋國乃赵家天下,卖國者赵构也。秦檜只是协助赵构实现了他割地投降金国保住赵氏小朝廷苟安于江南的愿望。
    
     赵构與秦桧的关系乃君臣相须相成也,君须依臣之助成其欲;臣须逢君之欲而得权势行其政也。 
    
     博讯首发





黑暗时代的自由真谛

   谢选骏


思想主权第六部“钩沉篇”
   (《思想主权的发现》)
   
   
   十三章、黑暗时代的自由真谛



   
   (121)
   只有在黑暗掌权的时代,才能理解自由的真谛!因此,历史记载著:是奴隶主哺育了自由思想!而全然解放的时代,只剩下自由的消费和消费的自由罢了,最后只有衣服的解放,甚至内裤的解放,这构成动物式的自由,是伪自由。真的自由不可以无代价。在解放(不只是那种解解裤子放放裙子的“解放”)的力量来到的时候,一定要记取这代价,一定要珍重这代价。新时代的解放将是,“要创造而不要消费!”创造不是重复的制造,而是“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周易乾卦)。
   
   
   (122)
   思想革命的成功标志,是新的种族和种族标准的形成。有些人成长为新生命的良种;有些人暴露为旧生物的渣滓、废料、畸形物……天子的狂飙不仅是宇宙选择的标尺,他的劲旅还将开辟一个蔚为壮观的新自然。
   
   
   (123)
   一切精巧的制作、英雄的业绩、浩大的思想,归根结蒂是指向无尽头的虚无。而任何人造之物既然依托于人形,就不可免地沾上了人情与兽性,修炼的极境也难以抹尽道天生的缺憾。
   
   
   (124)
   他的情感与思想,不为寻常的百姓日用而浪费。更重大、更紧迫的用途,在历史的转折处等待著作。
   
   
   (125)
   他不遵循任何道,因为他就是道。他的思想与行为的总和,就是世界的命运:“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陆象山语录)他以变数的形式出现、出奇制胜世界的腐败。
   
   
   (126)
   在“以无为本”的否定中,却潜含着对一切可能性的肯定。对两汉官学而言,魏晋玄学带有精神文化领域中兀鹰运动的特质:它以真切的虚无主义否决了经学幻构起来的实在主义,从而创造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思想空间。正如那些实干的兀鹰们摧垮了一元的社会模式,从而为新的社会力量及其多元化的组织形式,拓开了广泛的生存空间。
   
   
   (127)
   《大禹谟》的预言即将兑现:“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他以超群的直觉、犀利的决断、无边际的思想、无底线的本能,负荷无人通晓的天文。
   
   
   (128)
   他的趋避,以自然的脉息为归。而他的身体,即是一座生生不己的脉息场。这自然之子的主权,赤子之心的新奇,化合人心,何须伴随“思想斗争”的血腥。他消弭思想战争,达到人格沟通、天人交流。天子的来临,宣告“以思想为武器的时代”之结束。布施者与受施者之间的一以贯之,成为主流;对等的斗争,让位给主权的同化。
   
   
   (129)
   空灵的文字具有生命,藉助个体的想象绵延下去,这因人而易的思想圣品,承载优越个体的优越想象,突破齐一的标准,颠覆偶像崇拜的视觉图象,在豪杰的生存状态上,激发关键的力量,充分的抽象继承,洗心革面、脱胎换骨;无限的生命轮转,得以发挥本身的活力。对天子的圣德崇拜因此投影为文字崇拜!?
   
   
   (130)
   他的主权空灵无物,深静如渊,除了自然脉息,无物滞留,对人类的催眠针砭无异天意的启迪。
(2014/12/29 发表) 博讯






何清涟:中国民主化的“远期支票”为何被撕毁?



2014年12月29日

    来源:VOA
    
     这是从推特上的一次讨论引出来的话题,由唯色女士Facebook内容被删事件开始,延伸范围包括海外中文网站如墙外楼等留言区被五毛占领,中国为何盛产五毛与“自干五”。一位“推油”重弹“中国人素质低不宜民主论”,于是我重温了一遍北京对中国民主化的态度之变化,以及何时完全撕毁“中国实施民主化”这张从未打算兑现的“远期支票”。


*北京曾开过民主“远期支票”*
    
    对于那些表示“中国人素质低,不能实行民主”的人,显然是有意“遗忘”了中共曾经开出的几张民主“远期支票”并从不兑现的事实。我不用“史实”二字表述,是因为这事情目前还在“进行时”,不是“完成时”。我在推文中将这一过程概括如下:“原来中国穷的时候,当局说,中国现在穷,没有实行民主的条件,要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等中国崛起了,当局说,人民素质低不宜实行民主,得等提高后再说。等GDP总量第二了,中共开始说‘五不搞’再到‘七不讲’”。
    
    “原来中国穷的时候,、、、、、、没有实行民主的条件”,是指中国加入WTO之前,那时候,中国为了加入WTO,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争取支持时,用的就是这套说辞。当时美国十多家跨国公司游说美国国会及政界之时,说的就是“允许中国加入WTO,可以用国际游戏规则约束中国政府,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等中国成为市场经济国家,就会逐渐进入民主化”。与此同时,国内官方舆论宣传的主调是:穷国进入民主化,只能是劣质民主,并引起动乱。并且以印度为例说明“劣质民主”会引致腐败、收入分配不公,产生大量穷人,让“贫困人口多的穷国不能实施民主化”这一观念深入中国人心,至今,这还是众多五毛言论的看家法宝。
    
    “等中国崛起了,当局说,人民素质低不宜实行民主,得等提高后再说”,指的是以下事实:中国宣布“和平崛起”约在2005年,那时中国已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这时中国国内开始讨论“民主素质论”。但那时舆论管控还不象今天这样严格,允许争论。反对民主化的人可以坚持“中国人素质低不宜实行民主”论,主张民主化的人既可以用美国建国时民众受教育程度做比较,也可以拿出中共延安时期在边区让不识字的农民用数豆子的方式计票、实行民主为例,以证明民主权利与素质无关。直到2011年吴邦国宣称“五不搞”出来之前,这种讨论一直存在,只是越收越紧。人民网2006年8月28日小评论《所谓“中国人素质低不适合民主”》至今尚存,算是这场多年讨论的证明。只是官方态度也很明确,2003年温家宝总理访美期间在哈佛发表演讲,在回答听众提问“中国准备什么时候实施民主”之时,温答称“中国人民还未准备好”,隐含的意思就是中国人素质太低还不能实行民主。
    
    *中国成为第二经济大国之后立即撕毁支票*
    以上的“穷国不宜实施民主论”,以及“民众素质低不宜民主论”,总算是当局为中国人开了一张远期支票,暗含一种承诺:“等咱中国富强之后、、、、、、”或“等咱中国人民素质提高之后、、、、、、,那时就可以实行民主了”。于是善于等待的中国人继续寄以希望,等待着中国富强之日与国人富起来之时,中国当局能够兑现“实行民主”这张远期支票。
    
    但到了2011年,中国当局终于将这张远期支票撕碎并扔到垃圾桶里去了。2月上旬,一条消息风传世界媒体,2010年日本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三,中国则跃居世界GDP 总量第二。中国媒体欢呼鼓舞,“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自此,日本终结了二战后40多年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奇迹”。面对这一利好消息,中国老百姓还没来得及想到应该要求政府兑现实行民主这张远期支票,中国当局倒是及时地打了一针预防针,在3月10日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人大委员长吴邦国提出“五不搞”,即“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
    
    *“国人拥护现政权”及“甘当自干五”*
    
    这场讨论还带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
    
    @newchinajoe 对于一众推友批评“自干五”现象有质疑:“自干五从底层到中产到权贵都有,人数极多。可惜民运人士至始至现在都没仔细思考原因。单纯怪罪中共或信息封锁是不够的。民国时信息通畅,中产富裕,大多数知识分子却都倾向中共。自干五有一套自己的世界观体系,不能说其中所有都是荒谬的。”
    
    我对此的回答是:“我早就研究过了。中产盼稳定,希望渐进式变革。他们想要自由,但看到这些年底层情结与毛左兴起,看到‘打土豪分财产’的情绪蔓延,想想上层富豪都能逃出中国,只有自个走不了,在暴政与暴民之间,两害相权取其轻,认为保持现状比不可测知的风险好些。”
    
    还有位推友认为应该研究“五毛”为什么存在,以及这支队伍为何越来越庞大并渗透到海外来。我的回答有两条,一是针对现实情况。“我对这种现象有一个解释,即习近平采用一种最恶劣的方式形成与底层的结盟。这些五毛大多数并非出身中上层家庭,多是读了三四流大专院校,家族中少人脉,难以找到体面的就业机会,需要谋生。政府对五毛的需求算是一只饿不死的劣等饭碗,因此成为维稳链条的末端,饮鸩止渴”。这里的“饮鸩止渴”,意思是:对政府来说,大量使用五毛是毒害社会;对五毛本人来说,长期从事这种指鹿为马、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工作”,对自身的心智将形成戗害。
    
    还有一位推油干脆称自己就是“自干五”,希望我分析他的心理。我的回答是:“你这种心理不需要研究。那就是国人的普遍心态:1、民主自由不能当饭吃;2,有奶就是娘,只要有钞票挣就行;3、党能撑住,就靠着党这棵大树。撑不住,跟在大潮后面喊口号”。最后这句话,隐含20世纪苏联崩溃过程中的一大史实,即2000万苏共党员,面对浩浩荡荡的世界民主潮流做了正确选择,在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解散苏共的历史性决定之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表示反对和质疑。这一现象被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感叹为“竟无一人是男儿”。我这句“跟在大潮后面喊口号”所表达的意思是:当年苏共垮台时,2000万苏共党员都不愿意出面捍卫与自己血肉相连的苏共政权,五毛这类为钱而来的乌合之众,当然更不会为了中共政权的存亡挺身而出。
    
    还有人发推文表示,需要研究这种现象,即习近平现在很得人心,多数中国人对民主不看好。我对此的回答是:“按你说的,中共大可以放开一试,实行民主制。一、你说的‘自干五’数量足够多,社会基础扎实牢靠,一定占据选举优势;二、哈佛调查(指哈佛大学肯尼迪管理学院“全球领导人认可度调查”)刚证明,中国人很拥护习近平。中共早就说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一下,翻不了天,对不?”
    
    对于中国最近20余年的民主化讨论及北京的应对策略,可以总结如下:经济欠发达时,中共认为实行民主的条件不成熟,应该创造适当的条件后再实行民主;经济发达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则证明中共的执政是正确的,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形势不好时,中共当局认为推行民主只会加剧动乱,强调要坚持一党专政。总之,在中共当局眼中,中国始终不具备推行民主化的合适时机。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离奇祸事/赵紫阳披露六四事件前后惊人内幕/格林斯潘:目前美国经济没有泡沫
  • 二炮手/周瑞金:中国腐败问题究竟有多严重?/中国特色道德沦丧的十二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