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马季相声/中华十大杰出军师/中国最危险的十类富人/三个大国的两场半危机
發佈時間: 1/5/2015 2:19:14 PM 被閲覽數: 349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马季相声动画 《五官争功》、《五官争谦》










戴旭:西方策划三年打“火葬中国战

役”!




三个大国的两场半危机   倍可亲

    戴旭

    世界是由大国主导的,而大国又永远处于形式多样的博弈纠缠之中。这让人类历史的进程看起来既简单明了又丰富多彩。以此勾勒2014年,简单地说:世界最重大的事情就是三个大国的两场半危机:即俄罗斯的一场经济危机、美国的一场战争危机和中国的半场政治危机。

    俄、乌危机是苏联解体的后续

    俄罗斯危机是由去年的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而俄、乌危机又是20年前苏联解体的后续雪崩效应。俄罗斯人曾经以为他们会得到美国和西方的接纳,结果得到的是欧盟和北约同步的迅猛东扩。血腥的车臣内战,2008年、2013年的两次剑拔弩张,以及境内风起云涌的颜色革命狂潮让俄罗斯如梦方醒:从苏联解体的第二天,肢解俄罗斯的进程就已经开始。

    普京在第二任上基本放弃了对美国的幻想,外部以肢解对肢解,内部以文化“青年近卫军”抵御第五纵队的内部颠覆,全面清理西方代理人组织,改组亲西方媒体,从思想和组织上奠定政权长期持续稳定的基础。虽然2014年12月30日美国大型社交网站配合鼓噪“广场革命”,但气候难成。莫斯科不是基辅。

    在外部武攻无奈、内部文攻失灵的情形下,美国动起当年颠覆苏联的老套路:制造能源危机和金融危机。经济体系脆弱的俄罗斯果然被打得东倒西歪。

    从苏联之死再到俄罗斯之困,在中国身边,上演了大国间和平绞杀的最惨烈一幕:那就是政治摧毁和经济摧毁已经取代军事摧毁。二战后,美国就以文化帝国主义为征服世界的主要战略,经济帝国主义和军事帝国主义为辅助。苏联是美国这种战略的第一个猎物。接着是中东,然后是中亚,其实这都是奔着俄罗斯去的。美国最后想在中亚看到的是和独联体一样的一堆“小俄罗斯”。21世纪中亚政治和军事、经济舞台的主要情节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占中”是不成功的半场危机

    发生在中国香港冠以“雨伞革命”之称的非法“占中”,是由西方力量参与筹划3年之久的一场“中国战役”。美国冷战后点燃的颜色革命烈火,其最后要“火葬”的乃是中国。中美战略家21世纪的主要“兵棋推演”,都围绕一个“火”字:它要么在中国熊熊燎原,要么在中国被扑灭成灰烬。

    为什么说香港非法“占中”是中国的半场政治危机?说“政治危机”是因为此事无论从性质或深意都属于大国政治的范畴,非同小可,此类“革命”是未来即将伴随中国前行全程的主要颠覆威胁。而在苏联、东欧,中东、中亚部分国家的“尸体”边,中国最高层非常清醒。中国国家主席亲任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意味深长。

    今天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原有的领土、领海、领空的国防概念早已不知不觉地被全面突破。常备军和核武器挡不住观念渗透和物质诱惑。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在被网络全方位地连成了一个整体之后,人民成了继陆地、海洋、天空、太空之外的又一个公共资源,谁都可以去越界争夺和占有。

    冷兵器、热兵器和机械化时代,一个国家只需要守住山川、海洋和天空,就可以保住自己领地上的人和物;现在则完全不行了:一是资本世界流通,二是观念世界流通。这两种东西,都可以无孔不入地来去自如,它可以给你带来别国的人和财物,也可以让你人财两空,甚至夺去你的立足之地。那种认为自己有政权,就理所当然地拥有人民的观念,是一种虚幻。看看近几年中东和中亚那些一夜之间垮台的政权就知道。以前的世界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现在的世界则是心头变幻大王旗。所以,“心”防也是新时代的国防。

    网络时代,民族间征服与反征服,大国博弈战略决战的最高境界,是信仰之战、灵魂之战,双方经常比拼着的是文化,是思想,是信仰,也就是核心价值观。同时还有技术和经济发展,只在最后的阶段才会“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美国文化帝国主义屡遭挫折

    恰恰在信仰和思想文化这一点上,拥有强大军事、技术和经济实力的美国和西方国家集团,并不具有绝对的优势,至少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强大。非西方文明的历史也很悠久,曾经辉煌。西方抢先一步现代化,拉大了它与非西方在物质文明上的差距,精神文明也占据上风,但一直遭遇抵触和质疑。西方在近代史上犯下的原罪,也让他们所谓的普世价值碎了一地。文化上,西方从未战胜对手,也将越来越难战胜对手。

    美国奉行的文化帝国主义近年来屡遭挫折。这个年轻的国家依仗蛮力,已经很难像它的欧洲前辈们在19世纪那样横行世界。美国在中东和伊斯兰国的这场新战争,或许比它冷战后打过的所有战争都难打,从奥巴马的表现中,我甚至看出了美国的胆怯:它很难打赢这个比塔利班更强大的对手。美国不得不向俄、中寻求支持——实际上也有把中俄继续绑定在反恐战车,以防所有非亲美力量以各种形式形成战略联合的考虑。

    西方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正在历史性下降,这有利于中国人重获久违的文化自信,专注自身发展。中国应抓住难得历史机遇,更加从容自信地大踏步前行。



中华五千年史上的十大杰出军师排行

榜:决胜千里!



吃货一号  倍可亲

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位军师,他们为君主出谋划策,指点迷津!虽然他们不像将军一样去亲自上战场去冲锋陷阵,不像主公一样有决断之权,他们多在幕后,用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舍,去影响主公从而改变历史,他们是与帝王及名将一样重要的人物,我想这是他们能够进入唐宋金元时期武成王庙和名将同列的人物的原因吧。

  1、百家宗师,千古武圣——军师鼻祖姜子牙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际遇。前半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七十多岁仍一事无成;后半生得遇明主,大展宏图,伐商灭纣,兴周八百年之基业。子牙追往古而知来今,通古今之变,知胜败之势,晓民众之意,精文武之道,操攻取之术,为文王、武王之师,倾商立周,兴周盛齐。救民于水火,为后世开创了吊民伐罪,恩及百姓的范例。百势而下,被尊为武圣,太公兵家宗师,堪称当之无愧的千秋军师第一人!

  姜太公

  周文王倾商和武王攻灭商纣的首席军师和指挥者。百家宗师。由于姜太公所现具体谋略不为人知,攻劳太大,所以只好让它屈居第三。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尊称太公望,武王尊之号为“师尚父”。商朝末年人。华夏族,东海上人(今莒县东吕乡)。据说祖先在舜时为“四岳”之一,曾帮助大禹治水立过功,被封在吕,姜为其族姓。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虽然他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在商朝却怀才不遇。他已年过六十,满头白发,阅历过人,仍在寻机施展才能与抱负。

  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姜子牙为炎帝神农氏54世孙,伯夷36世孙。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师,齐王,妻名申姜,共有13子丁、壬、年、奇、枋、绍、骆、铭、青、易、尚、其、佐,女邑姜封周武王妃、皇后。公元前 1211年,殷朝庚丁八年已酉年出生于东海上史记。齐太公世家;公元前1072年戊辰年,周康王六年,卒于周首都镐京,岁寿139岁。姜子牙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辅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兴周。周武王伐纣,太公为军师,牧野大战,灭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在唐宋以前,姜子牙被历代皇帝封为武圣,唐肃宗封姜子牙为武成王,宋真宗时,又封姜子牙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子牙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子牙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

  姜子牙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轰轰烈烈、神秘莫测,确实称得上是奇人、奇事、奇男子。综观太公一生的建树,无论从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其中尤以军事最着,所以太史公言“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称得上兵家之鼻祖,军事之渊薮。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国文艺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还是中国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作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周朝从古公亶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个圣人,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贤才,来辅助周国实现灭殷兴周的任务,所以称太公为“太公望”,到武王执政时,又以“师尚父”相称,尊宠权贵无以复加。文王所命太公为“太师”,是西周王朝“三公”中的最高长官,既主军,也问政。时有“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之言,足见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

  2、智士能臣,千古奇人——范蠡

  范蠡,先秦杰出谋略家,罕见的智士能臣。事君服国兴越,苦身深谋二十年,兴师伐吴,让越王报了仇。待越王大宴群臣之时,看破“兔死狗烹”之局,毅然辞相国、大将军之官,隐退东海之滨,治产业,力经商,十九年中三致千金,成了巨贾,名扬天下,令同代人望尘莫及,也叫后人难继项背。家事、国事、天下事、无不精通,于从政,于经商,总是得心应手,堪称千古奇人!

  

  

  范 蠡

  勾践的军师。计策有:勾践入吴时让勾践尝粪表忠;用色情间谍西施计除伍子胥;熟稻种献夫差(和文种一起);代勾践赐死夫差。勾践存越灭吴称霸的最大功臣。

  范蠡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36年,约于公元前448年无疾而终,享年高龄,几近百岁,被称为中国商人圣祖。

  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轻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然纵有圣人之资,在当时贵胄专权、政治紊乱的楚国,范蠡却不为世人所识。

  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今浙江嘉兴),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 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马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吴国,献“卑辞厚礼,乞吴存越”之策。议和后“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 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

  “吴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遂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不过,与西施泛舟五湖只是民间传说,事实上,范蠡隐退时已经68岁高龄,而西施要比范蠡小的多。但是人们总愿编织出英雄美人的佳话,因此才有泛舟五湖这一说。但史实应该不是这样的。

  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激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又一说为在宜兴制陶,无锡五里湖养鱼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我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

  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3、谋天下如烹小鲜——兴汉三杰之首张良

  张良善谋大计,不为眼前假象所迷,一针见血,拨云见雾。尤其可贵的是,他能不为个人情感和好恶所宥,谋无私念,奇策出,而天下众生安。定国抚邦如烹小鲜者,古有几人?张良堪称个中妙橱。假托神道以遁身,超然物外以君臣相残,韩信之死,可以略窥张良之神算也。

  张 良

  汉初三杰之一,世称谋圣。计策有:鸿门宴助刘邦脱身;韩信拥兵求封齐王时对刘邦的提醒;垓下之围时四面楚歌涣散项羽军的士气;刘邦称帝后封旧怨为侯安定军心;提醒刘邦不要分封六国后裔在六国旧地实现郡县体制等等;这些措施对刘邦消灭群雄,统一中国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刘邦、张良、韩信是汉朝建立统一政权及巩固秦始皇中央集权体制和汉族汉语等形成的关键人物。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城父(亳州城父镇)。一说西汉城甫(今襄垣县)人。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图谋恢复韩国,从事抗暴活动,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未成。后更姓换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北),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农民战争中,他聚众起兵反秦,后归刘邦,成为刘邦重要谋士之一。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兵败彭城,张良建议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提出不立六国后代;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汉朝建立,封留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刘邦曾赞其“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传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天下平定后,由于出身山东(指崤山以东)的刘邦与群臣纷纷想要回河南洛阳建立都城。张良主张建都长安(咸阳城东南方),原因是此地能掌握关中与函谷关,免除关东战事纷扰。同时,长安兼具四川财富与河套地的畜牧便利等。正是“金城千里”。刘邦闻后依张良主张,建都长安。项羽死后不久,汉朝确立,但却迟迟未论封行赏,同时刘邦在宫中看到一群臣子群聚议论,他询问张良臣子在商讨何事,张良回答道因为迟迟未封赏,臣子正在讨论如何造反。此话使得刘邦大为紧张,进一步询问当如何解决,张良问刘邦:“主公最痛恨谁?”刘邦答:“雍齿,因他经常讥辱我。”张良说:“请主公立刻重赏雍齿”,刘邦立即照做,此事传开后,众臣皆认为连主公最痛恨的雍齿都能获赏,想必自己也不会过差,因此打消造反念头。汉高祖宠爱戚夫人,欲改立戚夫人之子为太子,皇后吕雉向张良求教如何保住太子刘盈,张良告诉吕雉,请天下四位名高德重的长者商山四皓共劝刘邦,即可打消高祖废立之意,事后确实奏效。张良在惠帝六年病卒,谥号文成侯。张良向刘邦提出的 “聚集三王,方可与霸王一战”的计策,成功帮助刘邦击败了楚汉战争中最强劲的对手西楚霸王项羽,足智多谋的张良为帮助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4、羽扇纶巾智多星——诸葛亮

  诸葛亮其人,古今中外,闻名遐尔。诸葛亮其名,简直就是民族智慧的化身,鞠躬尽瘁的典范。他是军事战略家,一生戎马倥偬,却运筹帷幄,出神入化,决胜千里。他神机妙算,奇策泉涌,智谋纵横,出神入化。如隆中妙对,巧借东风,赤壁之战,巧取四郡,奇袭荆州,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无不闪耀其智慧的光芒。

  诸葛亮

  刘备军师和丞相。计策有:联孙抗曹三分天下(即隆中对),曹操当时已击灭袁绍统一北方,孙权内部也有献土归降的主张,刘备仍不但兵败无寸土地盘,曹操席卷江南统一天下几成定局。诸葛亮出使东吴使孙权认可刘备(光杆刘备有谈判的资格)并坚定孙权抗曹决心(孙刘联盟必胜,曹操必败,孙权收益大于归降;不联合刘备很可能失败),最终刘备在赤壁之战后空手套白狼获得荆州这块地盘。成为三国的雏形。这里再扯远一点,可能有人说,刘备夺益州身边的军师是法正而不用诸葛亮,并以此来否定诸葛亮的首席军师地位,我觉得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我们应该知道刘备非荆州士族,诸葛亮是荆州的女婿,只有诸葛亮才能稳固荆州,保有该地,刘备身边(主要是:关羽、张飞、诸葛亮、法正等)具有行政治理能力的人只有诸葛亮(法正在荆州不具备人脉优势),所以刘备不可能将诸葛亮带上。其实诸葛亮的作用在刘备这里只能即作张良又作萧何来用。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5、“春秋第一相”——管仲

  齐桓公春秋首霸的军师和丞相。计策有:尊王攘夷,在春秋时代,周王对诸侯已失去约束力,华夏已群龙无首,外有四夷入侵,内有各国纷争,管仲此计占据道德优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首创者。后来的秦末项梁(立楚怀王)、三国曹操(挟汉献帝)、唐朝李渊(立隋恭帝)、五代朱温(挟唐昭宗)、明朝朱元璋(臣服小明王)等等,都是复制管仲的创意。

  管 仲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颍上(今属安徽)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之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誉,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管仲博通坟典,淹贯古今;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他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唯物论中“物质决定意识”的观念和《管子》的思想颇为接近。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后来孔子感叹说:“微管仲,吾披发左衽矣!”。

  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书中记录了他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管仲是位思想家,他主张法治。全国上下贵贱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以法办事。他认为国家治理的好与坏,根本在于能否以法治国。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他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国家的安定与不安定,人民的守法与不守法,与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贵的地方,如他主张尊重民意,他说“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的思想对后代影响很大。







中国最危险的十类富人 刘晓庆居第四

(图)



京港台:2015-1-6 00:44| 来源:BWCHINESE中文网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造富运动,无论从人数上,还从财富总量,均令西方瞠目,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一两百年的历程。

  此前,美国一份全球财富报告指出,亚太地区的百万富翁总数有望在今年超过北美,成为全球百万富翁最多的地区,其中中国的百万富翁去年已超过75万人,总数位居全球第四。

  在这波造富运动中,有在中国制造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劳动派”,有眼光敏锐,成功进行互联网创业的“技术派”,也有抓住第一波市场化先机成功下海的“市场派”等等。

  但是,经历三波“造富运动”后,目前中国经济已出现下滑趋势。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财富效应呈现了明显的波次效应:

  2005年以前是“世界工厂”和外贸创富的高峰期,之后随着人民币升值开始走下坡路;2006~2007年是股市财富高峰期;2011年创业板火爆,成为PE、VC财富高峰期。

  2012年中国商业银行利润达到峰值,而随着利率市场化和流动性紧张盛极而衰;2013年,中国楼市财富效应很可能是达到峰顶了。

  2014年,很可能是中国经济的另一大泡沫——短期理财产品达到峰值。中国人的财富主要借助这些上涨行情,低买高卖而获得的。

  中华元智库创办人张庭宾认为,过去35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靠人口红利、廉价资源环境和民营机制创新。如果人口和资源都已经严重透支,民营经济发展遭遇权贵外资的遏制天花板,中国经济势必将进行一次改革开放以来最深的一次调整。

  而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人过去传统的“单边做多”(无论是在实业、股市、黄金还是楼市中低买高卖)的创富模式,已经或正在走向尽头。所以他认为如果仍然依照传统的思维和投资方式,不要说未来财富增值,能够保住过去的财富积累都是奢望,甚至80%的富人都可能被打回原形,变成穷人。

  事实上,中国已有十类最危险的富人,这些富人都属于短命鬼,财富与荣誉转瞬即逝。一位曾经采访过无数中国富人的资深财经记者,在谈到一些中国富人的可耻下场时,他说活该!

  然而,中国的多数富人仍沉醉在财富神话中,贪婪而傲慢,很少人意识到未来危机的严峻性,他们虽在中国国内是逞威的狼,然而现正面临全球虎豹的围猎。即便有所警觉,也大多数缺乏应对突围的能力。

  未来3年内80%的中国富人将返贫,首当其冲的是矿产、房地产和钢铁等重污染领域。本质而言,是他们精神太过贫乏,物质太过嚣张,当社会游戏规则改变时,他们缺乏足够智慧改变自己,因而守不住财富积累。

  由此可见,在资本市场的博弈中,多数富豪完全凭运气,没有投机的策略和实力,只是盲目投资被套牢、被吸金的陪客而已。然而,富豪们的财富缩水,被蒸发掉的可能不是资本,而是养老钱、救命钱。

  所以,是提醒中国富人的时候了。大量老一代富人的不幸结局或者说惨痛的失败的原因,既和富人自身有关,也和其他一些因素有关。

  

  第一类是赖昌星类——贪

  赖昌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一起走私案的直接策划与领导者,他和他的同伙大肆走私原油、汽车、电子产品以及原材料,数额高达66亿美元。2011年7月23日下午,赖昌星被加拿大有关部门遣返回到中国。

  这类富人制富手段除了胆大妄为以外,还有一条就是手中要有权力。这类中的富人如果不是东窗事发,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聚集了多少财富!

  多行不义必自毙,可怕的是这些富人已经学得猴精了,他们早早给自己打点退路,在国外买房买地,妄图靠着不义之财颐养天年。

  由于这类人本身一般与权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这类人的制富秘诀就是一个字贪,一般来说,只有手中有权力的人才有更多的机会贪赃枉法,而且因为机会多,熟能生巧,所以这一类型的富人制富手段越来越高超,胃口也越来越大。

  第二类是牟其中类——骗

  曾有中国大陆首富之称的牟其中因犯外汇诈骗罪后来被判处无期徒刑。与牟其中案可以合并同类项的另外几桩数额惊人的诈骗案件在这里有必要重新提一下。

  比如1992年3月发生在延边地区的宇全公司集资诈骗3.62亿元;1994年,案发北京的长城机电科技产业公司诈骗案,总额高达10亿;而且1995年11月在无锡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的新兴事业总公司集资诈骗案,总额达到32个亿。

  当然这些人在被最终纠出来之前,都是富甲一方的人,他们的胆子是钱喂出来的。牟其中的一条著名语录是:世界上没有办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

  与赖昌星类不同的是,牟其中类更多的是用骗的手段。换句话说,赖昌星类更多的是以权换钱,而牟其中类则是反过来,以钱养权,再借权生钱。所以说许多诈骗之所以能够得手,与一些地方的执法力度以及执法环境有关。

  许多诈骗分子往往上交权贵,下结亲信,平时出入阔绰,挥金如土。如集资诈骗3.6亿、挥霍1.7亿元的特大诈骗犯韩玉姬,在被判死刑之前曾是著名的优秀女企业家、三八红旗手、吉林省私营企业协会的副会长,这些人能量很大,关系通天,一旦有动静,耳目立即通风报信,以权压法,以情徇法,使司法机关障碍重重,阻力极大。

  

  第三类是陈旭然类——结交权贵

  陈旭然红颜薄命,生前是一主持人,死后才发现她不仅有豪宅还有巨款。由于她是意外死亡,被入室抢劫的民工害了性命,如果她不死,可能谁也不知道她怎么会有那么大一笔财富?

  凭着她做主持人的收入,怎么也不可能成为这么一个富妹的。那么她是怎么敛财的呢?

  据说和一位官员有关。有人给她罩着!当然随着美人香销玉殒,那位官员也被正式罢免了。但是那传闻中的3000万财产足以让陈旭然跻身中国富人之列了。

  中国究竟有多少个陈旭然呢?没有人知道。这类人一般是靠结交权贵,从而获得制富的机会,而且一般他们比较有自知之明,一旦可能,就移民海外,希望以这种方式来开始新生活。

  他们在生活中绝对不会像刘晓庆这个类型的似的,有事没事就嚷嚷自己是天下最有钱的人。

  这类富人属于隐藏比较深的阶级敌人,他们的安全需要后台的稳定,陈旭然是因为意外结果连累了自己的后台被免职,但是对于这类富人来说最大的危险实际不是民工,而是反腐败的力度。

  

  第四类是刘晓庆类——做事太嚣张

  刘晓庆自称是亿万富姐。但是美人迟暮,屡屡传来因欠款纠纷而招致法院强制拍卖其豪宅的消息,虽然她本人一哭二闹三上吊,但是法院该强制执行还是强制执行了。

  可怜的是她的八旬老父,晚年受此刺激,竟撒手人寰。唉,不是当年风光的时候,房地产商踪着上门送她别墅的时候了!也不是风头正劲的年月,据说在家乡办点什么事,都跟元春省亲似的排场——甚至听说有过警车做仪仗。

  这类富人属于做事太嚣张,如果不是在得意的时候太张扬,估计不会收场收得那么难看。这类富人失败一般失败在虚荣和没有自知之明上。

  第五类是禹作敏类——小农意识

  禹作敏是天津大邱庄的致富的带头人。但他本人素质不高,属于人一阔脸就变的那种。他成功以后,派头大得难以想象。地县一级的组织,根本不放在眼里。他用封建帝王的那一套来统治大邱庄,在大邱庄他的话就是圣旨,绝对说一不二。

  大邱庄的百姓,虽然很感激他,但却像敬神灵一样敬他,也像怕魔鬼一样怕他。禹作敏俨然是一个割据一方的诸侯,到最后竟然公然对抗国家司法机构,最后禹在狱中病故。

  不知到他是否想过自己为什么有吃有喝有花不完的钱以后,不能踏踏实实地过几天日子,非要瞎折腾!

  禹作敏类的富人在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村比较常见,他们不但搞一言堂,有的甚至缔结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欺男霸女横行乡里。

  第六类是史玉柱类——自我膨胀

  史玉柱和刘晓庆、禹作敏这样的类型存在巨大的不同,我们可以认为刘、禹所受教育不够,有自身的局限性,尤其是禹作敏有小农意识在作怪。

  但是史玉柱不一样,他是软件科学硕士,下海创业后推出桌面中文电脑软件M6401,4个月后营业收入即超过100万元。

  应该说史玉柱算是第一批资本家吧。他1991年成立巨人公司。第二年即出台38层的珠海巨人大厦设计方案。后来这一方案一改再改,从38层蹿至70层。

  史玉柱走运的那两年,是1993年和1994年,巨人集团仅靠卖中文手写电脑软件在1993年一年的销售额即达到3.6亿元,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史玉柱成为珠海第二批受重奖知识分子。

  1994年初,巨人大厦一期工程破土。当年8月推出脑黄金。史玉柱当选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好景不长,1996年,由于巨人大厦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巨人保健品市场迅速萎缩。巨人大厦资金告急。

  1997年初,巨人大厦未能按期完工,国内购楼花者天天上门要求退款。不久,巨人大厦停工,巨人名存实亡。

  史玉柱类的最大问题在于过分乐观地估计形势,在挣到第一桶金之后,不是谨慎投资加强管理,而是自我膨胀,以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结果哪里想到还真的就半途而废了成功了一半就断气了!

  史玉柱绝对是当今中国商界最具争议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早年,史玉柱凭借巨人汉卡和脑黄金迅速飞腾,然后因巨人大厦而迅速坠落。经过几年的蛰伏之后,史玉柱依靠“脑 白金”和“征途”重新崛起,人生呈现一个精彩的“N”形转折,被誉为当代中国企业界的传奇人物。

  第七类是胡志标类——依赖炒作

  红红火火做标王,结果哗啦啦说倒就倒了。也许很多人认为胡志标的问题在于过分地相信中央电视台,一个有远大前途的企业被电视台毁了。

  其实胡志标当初就是靠在广告上敢于投入取得成功的,问题在于,成功以后,他将这些偶然的东西上升为必然的规律,打算就这么照此办理。

  结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然胡志标也好,还有秦池也好,他们的失败也有媒体的一份责任。

  在人家好的时候,有些媒体不负责任给人家吹得天花乱坠,人家遇到问题和困难了,好多媒体又联合起来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结果是釜底抽薪,使这些名噪一时的企业厂家公众形象一落千丈,几乎丧失了生还的可能。

  第八类是吕梁类——操纵股市

  吕梁从组织资金进入企业筹划重组,到在二级市场控盘指挥,再到直接通过新闻舆论为自己造势,身兼三大角色轮转自如他是中国股票市场上三位一体的超级庄家的典型代表。

  如果没有世纪之交中科系股票的雪崩,45岁的吕梁可能仍然选择往昔的角色:在国内证券投资的小圈子里名气很大,而在社会上却尽量低调,免为人知。

  据说吕梁本属文化人出身,早年间既画画又搞文学创作,80年代中期从河北进北京后一直是自由撰稿人。

  从90年代前中期开始,吕梁沉寂下来,不再以文人身份在媒体上曝光了。他自己的解释是从此下了海,从1996年正式算起,先是搞咨询,后来也直接指挥一些资金的投资运作。

  据吕梁事后透露,他所组织的超级豪赌前后共动用资金7亿多元,而且参与此轮豪赌的还有一些北京机构。

  那么像吕梁这样的富人,住着别墅,操纵着股市,他们是怎么干的呢?

  在吕梁这件事情中,可以有很多个角度分析,但是有一点是不能怀疑的,就是吕梁深深地知道利用媒体的作用。他利用媒体画了无数张饼,这些饼吸引了无数的人跟着他走。

  否则很难想象一个自由撰稿人出身的文化人能有那么大的号召力,能在股市上呼风唤雨。

  第九类:邢利斌类——另类

  提到柳林的煤老板乃至煤炭产业,就不能不说号称“柳林首富”的邢利斌。一名当地人告诉记者,邢利斌大概能算柳林名气最大的煤老板,但不确定是不是首富。

  柳林当地一直有“四大家族”的说法,是指4名实力雄厚的煤老板。邢利斌与其他3人并列其中。

  毋庸讳言,煤老板留给外界的观感不算太好。甚至柳林人也有许多调侃当地煤老板的段子,比方说哪个煤老板以前混黑道,以打架勇猛出名;哪个煤老板出奇地吝啬;哪个煤老板包养情妇最多……但对于邢利斌,各种负面信息很少。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称赞邢利斌耿直。

  一名与邢利斌有过交集的人士称, “邢利斌去攀附高官时是什么样我没见过,但他和周围人相处时很低调,甚至是谦逊。邢利斌行贿时有多慷慨我也不清楚,但我知道他平时就舍得花钱。”

  这名人士介绍,邢利斌是山西大学本科生,在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的煤老板中算是异类。他对周围人彬彬有礼,比如在饭局上,邢利斌会十分认真地听每个人发表意见,还不时点头附和。

  “其实。桌上十几个人,就数他最有实力。”邢利斌舍得花钱,在柳林出了名。他买下的煤矿,给周围村民的补偿金,往往是最高的。甚至有村民一听说邢利斌要来村里开煤矿,就笑逐颜开。

  一名柳林当地人士还介绍说,那些从前的副县长、局长、副局长,辞职或退休后,又到邢利斌的联盛集团担任管理职务的,起码有20多人。甚至有几人退休后,还带着儿子一起投奔邢利斌。“这也能反映邢利斌的个性。”这名人士说,凡是帮助过邢利斌的人,他都会回报。

  2012年3月,邢利斌在海南为其女儿举办结婚典礼时,吕梁当地十几名厅、处级干部包机前去参加婚礼。

  如今关于邢利斌的传言很多,有说他长袖善舞,通吃政商两界,还和演艺界的明星交情匪浅;有说他出钱出力,帮助聂春玉、杜善学谋得省委常委高位……传言真假难辨,但有一点可以确认,邢利斌本人在今年3月已失去人身自由。

  他被带走后,联盛集团财务部还有多人被协助调查。此外,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已申请破产。

  

  第十类顾雏军类——暗箱操作

  一个始终与争议相伴的民营企业家。靠着他的资本运作,名不见经传的格林柯尔公司轮番上演“蛇吞象”的并购大戏,缔造了一个横跨家电和汽车两大产业的资本帝国。

  但在将一系列国企收归囊中的同时,他的财富传奇在不少人眼里成为巧取豪夺、侵吞国资的代名词。一片喧嚣中,顾雏军被定罪判刑,他的资本神话也一朝覆灭。

  造成舆论高潮的是,2004年8月,郎咸平一篇《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指责顾雏军使用“七板斧”伎俩,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侵占国家财富,这场著名的郎顾之争裹挟了很多经济学家参与其中。

  2005年9月顾雏军正式被捕,2008年因虚假注册、挪用资金等罪一审获判有期徒刑十年。

  2012年9月6日,顾雏军获得减刑后提前出狱。近几年来,那些在改革大潮中风起云涌而又获罪的企业家在出狱后无一不选择低调归隐,只给当下的江湖留下一个远去的背影。

  但顾雏军出狱后却异常高调,他聘请了知名的刑辩律师,向最高人民法院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了正式申诉,还对一些官员进行实名、公开举报。

  出狱8天后,顾雏军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目前,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已经正式受理了顾雏军的申诉,案件的最终走向还有待观察。而顾雏军也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超天才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名誉董事长。

  在激昂的时代旋律中,顾雏军曾经是许多重大事件的中心和主角。顾雏军未来是否还能重返历史舞台也许并不重要。等待历史沧桑尽数远去,回望那些被宏大叙事所遮蔽的凡常生活,或可发现顾雏军不过是一个聪明、张狂而又执著的商人。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新上海滩/有些人被历史淹没/陆定一夫人4姊妹秦城遭遇/沈崇案尘埃可否落定?
  • 决战玄武门/中国政商关系仍处在丛林时代/习近平之困/浅议中西哲学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