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情解码》 20150106 中国海军大洋遭遇外军军舰秘闻
7年过去了,美国重新开始准备主导全球的经济与政治。本文深度分析2015年美国政经十大趋势。
第一,美国经济模式重现。
经历了过去几年年均增长约2%的缓慢复苏后,2015年美国经济增速最终能够跨上3%的新台阶,回到更加强劲和更可持续的经济复苏轨道。
美国全国商业经济协会近期进行的调查显示,经济学家预计2015年美国经济增速将达到3.1%,这将是自2005年以来美国年度经济增速首次突破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也预计2015年美国经济将增长3.1%。美联储则相对保守,预计2015年美国经济增速为2.6%至3.0%,但也将是本轮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表现最好的一年。
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就业市场稳步改善和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将提振消费支出,是美国经济前景更加乐观的主要原因。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前11个月美国非农部门新增就业岗位数达265万,创1999年以来最好表现,失业率也从1月份的6.6%降至11月份的5.8%。
美联储预计到2015年底美国失业率将进一步降至5.2%至5.3%,回到长期正常水平。美国就业市场逐步回归常态将有助于改善美国家庭财务状况并提升未来收入预期,为未来消费支出扩张奠定坚实基础,形成经济增长、就业改善、收入提高、消费增加的良性循环,增强美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和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分别大幅增长4.6%和5%,创2003年以来最佳表现,这也主要归功于占美国经济总量约70%的个人消费开支分别为当季经济增长贡献了1.75个百分点和2.21个百分点,显示个人消费作为美国经济增长主引擎的地位日益稳固。
受全球原油需求增长放缓和原油供给持续增加影响,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近50%。由于欧佩克国家坚持不减产,美国等非欧佩克国家原油产量继续保持增长,全球原油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期难以获得实质性改善,2015年国际油价将继续保持低迷已成为市场共识。
这对于生活在“汽车轮子”上的美国来说是一大福音。目前全美平均汽油价格已从夏季的每加仑3.5美元下跌35%至每加仑2.3美元。美国能源部预计,油价低迷将为美国家庭平均一年节省550美元的汽油开支,这将刺激美国家庭增加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预示着2015年美国消费支出将实现稳定增长。
第二,奥巴马不致全跛。
跛脚鸭的概念源于18世纪中期。伦敦证券交易所(LondonStockExchange)的股票经纪人用这个词语形容那些拖欠债务的经纪人。据称,这些人信誉被毁,只能蹒跚前行。美国人将这一说法用于政治领域。
美国总统任期的最后两年以失去国会参众两院多数席位开始。但这并不意味着奥巴马现在已经成为“跛脚鸭”:恰恰在外交政策方面,美国总统仍有行动能力。
中期选举受辱后,奥巴马单方面提出移民改革,又与中国达成气候变迁协议,并恢复美国与古巴关系。他警告,2015年将同样地主动出击。新一年,府会将有不少角力,奥巴马会否决一些共和党主导通过的法案,但共和党也明白总统有否决权,因此府会可能在双方都接受的政策上妥协,甚至通过一些重要法案,譬如移民改革。
今后两年,东亚、俄罗斯和中东仍将主导美国的地缘政治议事日程。奥巴马面向亚洲的“再平衡”和增兵政策也会得到共和党控制的国会支持。奥巴马将向日本这样的盟友以及中国这样的竞争对手表明,美国仍然是一个太平洋大国。
他也还会努力和中国发展建设性关系。欧洲可以从美国在亚太地区发挥的稳定作用受益,但在该地区欧洲其实只被美国看作搭便车者。
在俄罗斯和东欧问题上,情况则完全不同。共和党多数议员要求对俄罗斯采取更强硬的路线,而奥巴马政府基本上支持欧洲通过政治方案解决问题的努力。因此,今后几个月里奥巴马在这方面还会更加依赖德国和欧盟实际上的领导角色。
但美国也会要求德国和欧盟为乌克兰的经济稳定和北约防务提供更多资源,并向俄罗斯表明破坏乌克兰和其他东欧国家的稳定将付出代价。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还将和欧盟一起阻止乌克兰武力夺回分裂地区。在世界政治的其他一些问题领域,美国政府不仅将向俄罗斯展示对话意愿,而且也将表明合作意愿。
在中东问题上,尽管美国和欧洲拥有共同立场,但也要理解它们的优先考虑有所不同。美国优先考虑打击伊拉克的“伊斯兰国”。欧洲则认为,鉴于难民和欧洲的“圣战”分子,应该更加优先考虑的是叙利亚问题。
美国政府已经把最初由欧洲发起的伊朗核问题谈判完全变成了它自己的事情。美国高级官员现在说,问题不是能否达成完美的协议,而是协议制定的准则能否足以让伊朗和“核弹”保持足够远的距离——如果能,那好于没有协议。这符合欧洲的方案,但不符合国会多数人的意见。奥巴马似乎打算必要时在这个问题上逆国会多数意见而行。
第三,货币政策奏效。
在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之后的那些天里,全球经济面对一次大崩溃,其规模可能是很多人有生之年都未曾见过的。那一年的11月,美联储启动了第一轮非常规政策,进行了大规模的资产采购,也就是所谓的量化宽松(QE),希望以此避免这样的灾难。
前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Bernanke)认为,历史已经证明美联储在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为刺激美国经济复苏而采取的新奇举措是正确的。
美联储和英国央行都为陷入困境的银行提供了财务支持,并大规模部署了“量化宽松”(QE)等工具,以便帮助修复严重受损的本国经济。其结果是,美国和英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远快于欧盟,这是因为欧盟所采取的举措没有这么激进。
伯南克在称:“通过稳定金融体系的方式,我们避免了各自经济原本会遭遇的远为糟糕的后果。”
量化宽松政策的批评者认为,美联储宣布该政策成功还为时过早。他们表示,美联储还必须成功的减少资产负债表创纪录的规模,而且要不对经济造成任何严重的副作用。
伯南克表示,他之所以用“难以置信的刺激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是因为他一生的学术研究都是有关大萧条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另一场大萧条。他表示,“我觉得我做的学术工作得到了回报,我可以用它来解决面临的问题,这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只要一国的中央银行(美国是美联储),将借贷利率压得够低,又能维持长期,资本主义制度经济最终都可重拾活力;何况过去五年半,伯南克和耶伦还大量注资进入金融市场,推行所谓量化宽松政策。美国经济复兴,美联储货币政策是重要原因。
第四,股市未见泡沫化。
自2009年3月份低点反弹以来,美国牛市持续时间长达近6年。股市连续上涨时间越长,市场对美股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论越激烈。
美银美林报告称,尽管高回报率、低波动率的时代已过去,但美股的长期牛市仍将持续。从历史上看,牛市平均持续时间为5年,最短2年,最长可达9年。经济增长背景及其他市场条件比单纯的时间规律更为重要。
位于纽约的三山宏观基金(ThreeMountainCapital)首席投资官、纽约大学客座教授陈凯丰表示,如果在一个真正有泡沫的市场,或者一个非理性投资的市场,你会看到成长股的表现远远超过价值股,但是2014年,许多成长股暴跌。
他认为,目前美股市场仍然是一个理性投资的地方,至少没有典型的泡沫特征。
被誉为“技术分析教父“(GodfatherofTechnicalAnalysis)的拉尔夫•阿卡姆波拉(RalphAcampora)也并不认为美国股市出现泡沫,“在我看来,泡沫发生在大众热情高涨、随意地将钱投入市场的环境下,现在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他承认美国股市上涨斜率有些陡峭、可能略为超涨,但他“不会与市场动能对抗、而是享受它”。
英特尔、思科、微软这些老牌公司在经历10年甚至更长的熊市之后再次向上突破,可能确认了我们当前处于一轮长期牛市。他不建议投资者去追高,但对于已经持有这些股票的投资者而言,应该坚定持有。他指出,包括像美国银行、通用电气等老牌公司,未来几年的上涨潜力依然很大。
的确,很多科技蓝筹股仍远远低于历史峰值。以思科为例,2000年的峰值接近75美元,而现在股价只有28美元,但今天的销售额和利润远高于14年前。通用电气也是如此,2000年的峰值约为42美元,现在大约26美元。
拉尔夫•阿卡姆波拉表示,他之所以看好美国股市长期走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断有人对美股牛市提出质疑,而这恰好构成市场上涨的重要动力。
他表示:“我从来不会与趋势对抗,市场现在告诉我们美国也许是未来几年最佳的投资场所。”
第五,汽油价格暂难回升。
2014年以来,由于欧美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在需求不振的情况下,原本市场寄希望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会减少原油产量来提振原油价格,但是OPEC一个月前仍决定保持产量目标。与此同时,在OPEC以外国家产油量强劲增长,这更加快原油价格直线下跌。
供过于求的现象至少会持续到2015年上半年,理由有两个。
首先,石油供应很可能会增加。尽管面临财务压力,但美国页岩油行业有能力增加产量。同时,沙特阿拉伯及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其他成员国除了展开名义上的减产,也不大可能做什么别的。
其次,需求增长将继续如2014年下半年一样疲软。在这些条件下,可以预期油价将跌破每桶50美元。
美国打压国际油价的第一手,增加石油供给。在其他产油国石油产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美国凭借自己的页岩油气开采技术,这两年大量增加石油产量。美国到底增加了多少石油产量呢,就是增加到可以自给自足的水平,过去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现在却可以出口石油了。
美国打压国际油价的第二手,降低未来石油消费预期。美国通过不断增加自己的石油战略储备,大幅提高石油现期库存,降低未来石油消费的预期。油价跳水,中国日本抢购石油增加储备还要支付不断上涨的油轮运费,美国却可以自己直接消化吸收自产的页岩油,海运的运费都省了,真可谓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可能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那就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美国高能电动汽车业强势崛起,一方面让老牌汽油车生产商们如坐针毡,另一方面,也严重打压了未来的石油消费预期。电动汽车用电不用油,而发电可以用煤,也可以用天然气,或者页岩气。
页岩油气开采技术和高能电动汽车技术,就是美国打压国际油价的金刚钻。而且美国掌握的这两个油价杀手锏,目前还只是一个在发威,另一个还在充电蓄势中。所以,美国打压国际油价还留着后手。
第六,共和党声势将更大。
美国新一届国会议员将于当地时间6日正式就职,共和党全面控制参众两院,此时共和党领袖却正在考虑依靠法律力量,而不是他们在国会取得的新优势来阻止奥巴马的第二任期施政措施。
民主党说,法律行动显示共和党找到更为方便的工具,也显示司法机构愿意为保守政策目标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共和党一年前因在预算议题上作梗而迫使联邦政府关张,一度影响民意支持率。如今为着眼于两年后的总统选举,多年来首次面“当家做主”的共和党必须向民众证明,自己在立法机构的执政能力强于民主党。
路透社分析,在移民改革、能源政策等两党政策严重对立的议题上,共和、民主两党今后可能继续爆发论战。
让两党领导人处心积虑的是2016年总统大选。中期选举后,两党各自酝酿总统候选人提名的趋势将逐步明朗,一批新老政治明星将在2015年新年前后宣布是否参加党内角逐的决定。
虽然已将参众两院置于自己掌控之下,但共和党人还是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决策者们正在挖空心思制定下一步战略,以避免该党遭遇赢了中选、输了大选的“悲剧”。共和党正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至今仍没有令人眼前一亮且能汇聚选战资源的潜在总统候选人;二是如何平息公众对其连续数年以极端政治方式阻挠奥巴马施政的不满。
第七,移民改革法案并不悲观。
美国总统奥巴马4日结束年度假期返华府,面对共和党主导国会的新生态,他有备而来,将访问三州直接面对民意,畅谈施政。但共和党已表明,合作不代表所有的法案都通过。
奥巴马已警告,他将不惜动用总统否决权,阻止共和党对他施政的攻击。
包括医改、移民法案和及与古巴恢复邦交,共和党早已点燃战火,但要怎么对待白宫,党内鹰派和鸽派意见有所不同,主要考虑的是放眼下届总统选举,共和党不能背负凡事“为反对而反对、导致国事一事无成”的骂名。
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MitchMcConnell)讲得委婉,国会的重要目标当然是立法,但为让法案生效以给总统签名的机会,他不会让这种想法主导国会运作。
共和党籍众议员戴维斯(RodneyDavis)挑明了说,如果奥巴马真心想和国会合作,双方才有机会解决国家迫在眉睫的挑战。
以下情况使它获通过机会大增:总统选举将于未来一年升温,硅谷是竞选经费重要来源,两党都会到硅谷筹款;而科技公司极力游说两党进行移民改革,以引进外国人才。两党极可能各取所需,达成协议。
第八,苹果智能手表难有大突破。
在苹果的历史上,Apple
Watch 也许是争议最多的产品之一。自从 Tim Cook
在发布会上展示第一张产品图,吐槽声和赞美声便同时开始了。
苹果的产品一向具有颠覆性和变个性,iPod 装得下上千首音乐,iPad 颠覆了
PC,iPhone 终结了黑莓主导的手机时代……但是 Apple Watch 并不是这样。尽管 Apple Watch
在健康追踪方面有着优势,但是这并非刚需,苹果手表依然缺少杀手级功能。
Apple Watch 仅仅支持 iPhone,这其实会制约其销量。Android
手机的市场份额大于苹果,如果 Apple watch 一直只是支持
iPhone,其他平台的手机用户永远不会选择它。
自从有了智能手机,人们开始了用手机查看时间,手表变成了一个装饰品。既然手机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为什么还要智能手表呢?这是
Apple Watch 需要回答的问题。
这个论点和上一个略有重叠,现代人的包里已经塞满了各式各样的设备,手机、平板、游戏机……对用户来说,Apple
Watch 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可替代性,让人不得不带。
入门级的 Apple Watch 定价 350 美元,比入门级的 iPhone 6 合约机还要高出
150 美元。许多用户会认为 Apple Watch
并非必需品,而且它和竞争对手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高价势必会造成更大的困境。
尽管受到各方争议,Apple Watch 仍然是 2015
年最值得期待的产品之一。人们对它的不满和吐槽,多源自期待太高,已经从神坛回归人间的苹果,并不需要每一个产品都具备“颠覆意义”,就 Apple Watch
和可穿戴设备市场而言,二者都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苹果智能手表定今春上市,但不可能达到像iPhone和iPad人手一机的盛况,因为不是人人都喜欢将小型计算机穿戴身上。智能手表市场可能未成熟,还有待开拓。
第九,中国企业加速赴美。
2015年中国经济成长虽放缓,但中国企业进军美国之势会增强。
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为了追求进一步增长,正在纷纷进军硅谷。像百度挖来被誉为人工智能研究第一人的吴恩达(Andrew
Ng)那样,中国企业积极吸引优秀人才,不断追赶美国企业。
不仅大型企业。像猎豹移动CEO傅盛这样、离开限制众多的中国、在硅谷创业的年轻中国人也正在增加。为中国创业者提供支持的华源科技协会(HYSTA)的会员数已经超过6000人。
运营成员中包括银湖资本(Silver
Lake
Partners)等美国著名基金的经营者,而支持者则包括阿里巴巴、百度和雅虎的创始人。
阿里巴巴通过上市筹集了250亿美元资金。这笔资金无疑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并购(M&A)。将硅谷染成红色的中国企业的存在感有望不断提升。
继阿里巴巴后,最受瞩目的是“小米”。这家近两年迅速崛起的平价手机生产商,刚筹到11亿元资金,可能利用这笔资金来美拓展市场。小米生产Android智能手机,美国的Android手机市场届时将受到冲击。
第十,“奥记健保”可望站稳阵脚。
2013年底,奥记健保初上路,联邦健保平台几乎崩溃;2014年底,奥记健保进入第二年,单是10月,登记人数已有670万,接近奥巴马政府的目标。
奥记健保实施后,低收入户是最大受益者,标普民调发现,奥记健保使美国无保族大幅减少。而得不到政府补贴的中产阶级,无论新加入奥记健保或由雇主提供健保,保费都大幅上涨,医疗质量却未相对提升,中产阶级又被剥了一层皮,明显是大输家。
奥记健保导致联邦政府开支大增、就业机会减少的预言,都没有出现。
COSLATER
自古至今,战争与和平就相伴而行。科技革命和重大创新,既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和平发展,也改变了国际战争的战争形态。在十六至二十世纪期间,世界科技先后发生了五次革命,战争形态随之发生了三次转变。在二十一世纪,预计会发生两次新的科技革命,将出现三种新的战争形态,人类文明和世界体系将发生质的变化。中国复兴走到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将影响民族命运。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引发忧患意识,并积极行动起来。
一、
科技革命改变战争形态
1、科技革命是科技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科技发展既有渐进性变化,也有爆发性突变,前者是常规科技进步,后者是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统称,指引发科技范式、人类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化的科技变迁。照此定义,十六世纪以来大致发生了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合称五次科技革命,即近代物理学诞生、蒸汽机和机械革命、电力和运输革命、相对论和量子论革命、电子和信息革命。
2、战争是一种为政治目的而开展的武装斗争,是一种集体和有组织的暴力行为。《中国现代化报告2008》分析了世界现代化与国际战争的关系。如果把军队伤亡超过1000人,或外国军队入侵超过两周作为一次国际战争的标准,那么,在十八至二十世纪期间大约发生了195次国际战争;其中,十八世纪37次,十九世纪36次,二十世纪122次。影响国际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其中,主战武器、战争形式和国家发展水平是关键因素。
3、科技革命促进战争形态的重大转变。世界科技的五次革命包含一系列重大创新,促进了一系列的武器创新,国际战争的武器体系和战争形态随之发生重大转变。例如:
十六至十七世纪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火枪和火炮等的发展,战争形态从冷兵器战争转变为热兵器战争(火枪炮战争)。
十八世纪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铁甲战舰和机枪等的发展,战争形态从火枪炮战争转变为半机械化战争。
十九世纪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飞机、坦克和航空母舰等的发展,战争形态从半机械化战争转变为机械化战争。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促进了导弹和核武器的发展,出现了核战争威胁和冷战对抗。
二十世纪下半叶的第五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电子武器和精确制导武器等的发展,战争形态从机械化战争转变为半信息化和信息化战争。
在过去五百年里,战争形态从冷兵器战争到火枪炮战争,再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战争,再到半信息化和信息化战争。我们相信,未来的新科技革命还会塑造新的战争形态。
二、新科技革命催生新战争形态
2011年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根据院领导的部署,开展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预测研究”,完成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一书(科学出版社出版)。我们认为,二十一世纪将发生两次科技革命,将出现三种新的战争形态。
1、二十一世纪有可能发生两次新科技革命。在过去五个世纪里,世界科技先后发生了五次革命,其中,十六至十七世纪发生一次,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各发生一次,二十世纪发生两次。我们预计,二十一世纪有可能发生两次新科技革命,即第六次和第七次革命。
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可能是一次新生物学和再生革命,大致发生在2020~2050年期间。它将主要发生在生命科技、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的交叉结合部,将提供提高生活质量和人类可持续性、满足精神生活需要和适应宇航时代需要的最新科技,人类文明将进入“再生时代”。
第七次科技革命有可能是一次新物理学和时空革命,大致发生在2050~2100年期间。它将主要发生在物质科学、空间科技和能源科技的交叉结合部,将突破现有物理观念,为新能源、新运输和新时空提供全新知识,人类文明将进入“宇航时代”。
2、二十一世纪有可能出现三种新战争形态。二十一世纪的科技革命,有可能导致三种新型武器体系,催生三种新战争形态,即信息化战争、神经控制战和太空控制战。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网络战争,与第五次科技革命紧密相关。第五次科技革命(电子和信息革命)预计将于2020年前后结束,它将产生和形成信息化战争的武器体系,包括信息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和机器人武器等,“制信权”成为一个制高点。
神经控制战是一种神经战争,与第六次科技革命密切相连。第六次科技革命预计在2020年前后发生,它将催生“神经战”的武器体系和作战方式,包括神经武器、网络战士和仿生战士等;“制脑权”将是一个制高点。
太空控制战是一种太空战争,与第七次科技革命关系紧密。第七次科技革命预计在2050年前后发生,它将导致“太空战”的武器体系和战争模式,包括太空武器和能量武器等;“制天权”将是一个制高点。三种战争的关键武器、战争形式、战略目标、战争结果和战争特点有本质差别(表1)。

三、中国复兴面临十字路口
在二十一世纪,世界科技有可能发生两次新革命,国际战争有可能出现三种新形态。在两次科技革命中的表现,在三种国际战争中的成败,将决定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在过去五百年里,中国错失前四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并在相关的国际战争中屡次受挫,国际地位从第一世界降至第三世界。目前,第六次科技革命即将破晓,它将改写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和战争形态,其影响将超越前五次科技革命;赢家有可能跻身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输家有可能成为别人的附庸或傀儡。无人可以置身其外,中国正面临十字路口。
十六世纪以来,每个世纪都演大国兴衰,二十一世纪又谁主沉浮?
观点:抗美援朝论输赢
转贴 prince
谨以此文纪念朝鲜战争罹难者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人类的战争由来久矣。古代的战争,以吞并领土、勒索赔款甚至掠夺人口这样的野蛮贪欲为目的,战争的成败也以此为标准,一般的说,在战场上取得优势的一方就能够把这些目的强加于敌人。
而在现代,一场战争的成败,早已不能仅仅用战场的杀伤多寡占地多少来衡量。马克思主义引用克劳塞维茨的观点,认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胜负必须以能否达到战争的政治目的来衡量。因此,我们常常能够看到战场表现卓绝、杀伤敌人甚多,而在政治解决上面最终失败的例子。美国和苏联分别在越南和阿富汗进行了长期的战争,从战术和战役的角度、从敌我交换比的角度,这两个超级大国的表现其实相当出彩,但是政治上的失败最终决定了其战败的结局。
抗美援朝战争更是一场特殊的战争。这场爆发于两个阵营之间的战争,其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实际上是两个制度之间的竞赛。如果用传统的物质利益标准来衡量,中国从这场战争中一无所得,实际上还把本属于自己的领土和金钱奉送给小盟友。这种小盟友控制其大伙伴的奇特现象,美国人戏称为“尾摇狗”,可见其也深受其害。而中国人,嘴上不说,自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众所周知,朝鲜半岛的制度竞赛在军事上没有分出胜负,最终战线几乎又回到了它开始的地方。但一甲子后的今天,通过和平竞赛谁胜谁败已经一目了然。北边的那个政权实际上倒退回了世袭制的封建王朝,并且贫穷而残暴,由于一意孤行开发核武器而受到全世界的孤立和制裁。而它南方的对手成为二战后发展得最为成功的国家,创造了经济起飞和政治转型的奇迹,富裕、民主而富有活力。世界上简直找不出第二个这样制度优劣对比令人一目了然的醒目广告了。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人早已明白抗美援朝实际上是败了,只是无法接受那么多人白死了的事实。
为了挽救自己的面子,人们发明了两种理论来为当年的决策辩护。一个是战略上的。它说,抗美援朝至少建立了几百公里的缓冲区,使得中国东北免于美国的侵略。这种观点建立在美国意图侵略中国东北的基础上。现在已经清楚,美国并没有这样的打算,即使他意图侵略中国,似乎也更应该发挥海空优势,从海上发起攻击更合适。如果当时美国效法两次鸦片战争的先例,以强大的海军掩护机械化部队在渤海湾登陆,不过一百公里的路程就可打进北京城,这时,中国摆在朝鲜北部的百万大军除了干瞪眼还能做什么?
搞笑的是,朝鲜战争后不过十年,东北倒确实面临了巨大的威胁,这一次的威胁不是来自南方,而恰恰是原来的盟友苏联。面对西东北三面陈兵百万的重压,东北再无缓冲可言,在近20年的时间里都过得战战兢兢的日子。朝鲜这个“缓冲区”无疑变成了笑话。
另一个理由是心理上的。据新浪网总结说,由于和世界头号强国打成了平手,因此中国才能被公认为强国,获得了近代从未有过的地位,”扬眉吐气”了,日本人也不再叫“支那”了(这句话不对,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已命日本停用带贬义的支那一词),因此,是“立国之战”云云。
不可否认,这些感觉确实深深体现在很多中国人包括很多年轻人的心中。但是,要分清中国人的自我感觉和外国人的真实感觉,分清想象和现实,恐怕并不容易。从硬指标看,得不出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大陆)国际地位的结论。事实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常的席位是抗战胜利带来的,而抗美援朝恰恰使大陆把这个席位丢掉了20年,如何证明别人从此对你更加敬畏?恐怕是既不敬也不畏。反正,我们看到印度就在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横扫千军之时进占藏南领土,中国的大胜没有在印度身上显示一点威慑力。这一点也同样发生在缅甸、尼泊尔、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身上。抗美援朝之后,对中国领土的蚕食加剧了而不是减弱了,对华人华侨的迫害加剧了而不是减弱了,“扬眉吐气”的至少不是那些直接面对外国人的华人华侨,自我感觉良好似乎更像是片面宣传之下的一场集体自嗨。
很有人主张,抗美援朝,“打败美帝”之后中国人才从此“站起来了”。难以理解这个站起来指的是什么。我们只知道,在此之后的三十年,中国人的自由日益被剥夺,无数的人死于非命,幸存者也不得不面对恶劣的物质条件和政治环境。倒是当中国终于超越了抗美援朝带来的和美国的不和,重新与美国打开关系之后,这一切才迎来转机。其中的教训,令人深思。
我更要指出,上面这两个理由是完全单方面的从中国的角度进行片面思考的结果,是自私自利的。它屏蔽了人们本来评价国际战争必须加以考虑的国际道义、人道和人权的进步或倒退、特别是对于朝鲜半岛本地居民而言的福祉的角度进行考察。当然,我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今天看这恰恰是中国抗美援朝的最大罩门。一场战争,如果没有促进据说是想要拯救和帮助的那国人民的福祉,那它的意义确实就值得重新考虑了。
作为中国人,我确实很能理解同胞们对于抗美援朝的感情以及对于否定这场战争的反感。我的亲戚中亦有参加这场战争的,现在谈起它也不免唏嘘。我有一个舅奶奶是当年的女兵,一次和两个同伴在坑道外梳头,美军的飞机突然来袭,一梭子子弹下来,身边的两个同伴都被打死了,唯她幸存。无疑,阻碍中国人深入反思这场战争的最大障碍就是,“难道那么多志愿军战士都是白死了?”的质问。何况,还有当年的老兵在,还有烈士的家属在,如果否定了他们的牺牲将是残忍的事情。
但是,感情终究不能战胜理智。如果我们能够果断的承认当年的失误,至少,我们就不用继续支持一个危险的流氓政权,可以和国际社会一起制止东亚危险的核扩散,有可能避免一场新的可能带来更大人命损失的战争。赢得战争不如赢得和平,就抗美援朝参战者的本意而言,恐怕这才是最符合他们意愿的一句话。
愿我们用理智和全人类共同分享的价值观来纪念朝鲜战争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