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一次性喜剧/中国敬词大全/我们为什么叫汉族/唐朝性开放四大特征
發佈時間: 1/8/2015 7:46:39 PM 被閲覽數: 123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一次性喜剧】黑社会砍人跟砍鸡似的







中国敬词大全!



mani    消息树



1、“拜”字族:
  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拜读:读对方作品;
  2、“奉”字族:
  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
  3、“高”字族:
  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高见:指对方的见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高堂:称对方父母;
  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
  4、“贵”字族:
  贵姓:询问对方的姓;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5、“惠”字族:
  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6、“令”字族: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7、“宝”字族:
  宝号:称对方的店铺;宝眷:称对方的家眷;
  8、“呈”字族:
  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
  9、“垂”字族:
  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10、“光”字族:
  光临:称对方到来;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11、其它敬词:
  壁还:用于归还对方物品;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
  斧正:请对方修改文章;恭候:用于等待对方;借问: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雅正:把自己的书画等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鼎力:用于向对方表示感谢;华诞:称对方的生日;海涵:称对方写的字或画的画;




中国古代常用谦词:

  1、“家”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家父、家严: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兄长;
  2、“舍”字族: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舍侄:称自己的侄子;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亲:称自己的亲人;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3、“鄙”字族:
  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自己的意见;鄙见:自己的见解;
  4、“愚”字族
  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自己的见解;
  5、“敝”字族:
  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6、“拙”字族:
  拙笔:谦称自己的父亲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7、“小”字族:
  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8、“敢”字族:
  表示冒昧地请示别人:敢问: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9、“家”字族: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10、“见”字族: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古代生活雅语:

  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提问说“请教”
  得人惠顾说“借光”,归还物品说“奉还”,未及迎接说“失迎”,
  需要考虑说“斟酌”,请人勿送说“留步”,对方到场说“光临”
  接受好意说“领情”。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姓氏说“贵姓”;
  问人住址说“府上”;请改文章说“斧正”;接受好意说“领情”;
  求人指点说“赐教”;得人帮助说“谢谢”;祝人健康说“保重”;
  向人祝贺说“恭喜”;老人年龄说“高寿”;身体不适说“欠安”;
  自己住家说“寒舍”;女士年龄称“芳龄”;称人女儿为“千金”;
  送礼给人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欢迎购买说“惠顾”;
  希望照顾说“关照”;请人赴约说“赏光”;对方来信说“惠书”;
  需要考虑说“斟酌”;无法满足说“抱歉”;请人协助说“费心”;
  言行不妥“对不起”;慰问他人说“辛苦”;迎接客人说“欢迎”;
  宾客来到说“光临”;等候别人说“恭候”;麻烦别人说“打扰”;
  客人入座说“请坐”;陪伴朋友说“奉陪”;临分别时说“再见”;
  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勿送说“留步”;送人远行说“平安”;
  请人决定说“钧裁”;接受教益说“领教”;谢人爱意说“错爱”;
  受人夸奖说“过奖”;交友结亲说“高攀”;祝人健康说“保重”;
  书信结尾说“敬礼”;问候教师说“教祺”;致意编辑说“编安”。
  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住址说“府上”;初次见面说“久仰”;
  长期未见说“久违”;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询问说“请问”;
  请人解答说“请教”;求人办事说“拜托”;称人夫妇为“伉俪”;
  尊称老师为“恩师”;称人学生人“高足”;平辈年龄问“贵庚”;

  “别”之雅语

  分手辞别曰“告别”;握手告辞曰“握别”;拱手辞别曰“揖别”;
  挥手告辞曰“挥别”;亲吻离去曰“吻别”;叩拜辞行曰“拜别”;
  设宴送行曰“饯别”,致谢告辞曰“谢别”,临别赠礼曰“赠别”;
  离别留言曰“留别”;前往送行曰“送别”;丢开离去曰“抛别”;
  不愿分别曰“惜别”、“恋别”;长久分别曰“阔别”、“长别”;
  永久分别曰“永别”、“诀别”。

        “笔”之雅语

  开始写作叫“动笔”,提笔撰文和作画叫“命笔”,
  轻松自如的文字叫“逸笔”,写作过程的中断叫“辍笔”,
  文章臃肿的文字叫“赘笔”,个人亲自动手写叫“亲笔”,
  对上写信的谦称叫“谨笔”,本人口授他人写叫“代笔”,
  对下写信的谦称叫“草笔”,文章韵味风格叫“文笔”,
  皇帝书写的文字叫“御笔”,读后感写的文字叫“随笔”,
  与题旨无关的话叫“闲笔”,结束后补充文字的话叫“余笔”,
  细致的文字绘画叫“工笔”,请人书画的稿酬叫“润笔”,
  无聊庸俗的文字叫“歪笔”,动手拟订集体名义的文稿叫“执笔”,
  文章写得好的地方叫“妙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
  愉快地作文或作画叫“欣然命笔”,
  好的文章或语句叫“成功之笔”。
  在前段文章中为后段文章埋伏的线索叫“伏笔”。

        中国古代其他谦词敬词雅语: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大号;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台安、台祺、台馁:您安好、吉祥、平安;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钧谕:书信中称尊长所说的话。还有钧裁、钧安等;
  玉成:成全。例:深望玉成此事。
  玉体、玉音:指对方身体或言行;
  违教:指离开某人后未见面(多用于书信);
  雅教:称对方对自己的指教;拜教:恭敬地接受教诲;
  昆玉:对别人弟兄的敬称;稽迟:拖延、不及时;
  潭府:尊称他人的宅第。如潭第多福;
  惠鉴、钧鉴、雅鉴、台鉴、台览:请您审阅、审查、指教;
  谨悉:恭敬地知道;谨启:恭敬地陈述;
  兹有:现在有;顷按、顷奉:刚刚接到;奉箴:接到来信;
  鉴于:考虑到;本拟:本来打算;
  业示:已经在;迳与:直接地同;赓即:接着立即;
  不日:不久,不多天;不时:随时;
  歉难:因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而表示歉意;
  孔殷:十分急切;售罄:卖完;
  鉴宥:请原谅;不克:不能;
  瑕疵:微小的弱点;迭函:屡次发信;
  为荷、是荷:接受你的恩惠(如复函为荷)。
  寒门:称自己贫寒的家庭;寒舍:谦辞,称自己的家;
  惠纳、笑纳:接受;卓夺:高明的决断;
  时祉、近祉:现在幸福、近来蛮不错;
  商安、教祺:经商、教书安好;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当轴:旧时指政府领导者;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
  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高堂:(书)指父母;
  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
  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
  父执:父亲的朋友;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更衣:婉辞,上厕所;
  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合卺(jǐn):成婚;
  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归省:(书)回家省亲;
  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红案:厨工的分工上指做菜的工作;
  白案:厨工的分工上指蒸饭之类的工作;
  候光:敬辞,等候光临;候教:敬辞,等候指教;
  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
  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
  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之见:称自己浅陋的看法;
  过奖、过誉:用于自己受到表扬或夸奖;
  马齿徒增:称自己白白增增长年岁;
  涂鸦:称自己字写得不好或画画得不好;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托福: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更衣:婉辞,上厕所;
  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
  割席:指与朋友绝交(典出管宁、华歆);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晋见:即进见。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
  觐见:(书)朝见(君主);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外舅:(书)岳父。代字:女子尚示定亲,如“代字闺中”;
  当轴:旧时指政府领导者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
  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
  父执:父亲的朋友;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桂冠:光荣的称号






我们为什么叫“汉族”?



mani

我也疑问我们为什么叫汉族呢 西汉通史会告诉答案的——

几乎在秦王扫六合的同时,匈奴的杰出领袖冒顿单于率领部族击败强大的东胡和月氏, 使弱小的匈奴成为大漠的王者,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匈奴这两个字成为中原农业帝国的梦魇。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挟楚汉争胜之余威,率32万步兵征讨骚扰长城一线的匈奴,此时匈奴刚刚崛起,中原军队还不知其实力,冒顿每日以百千老弱士卒诱敌,刘邦信以为真,“宜将余勇追穷寇”,一路追杀下去,结果到了白登山,匈奴40万精锐骑兵一夜之间将汉军团团包围,老刘天亮一看四周那些如狼似虎的匈奴骑兵,连打的胆子也没了,只好派陈平偷偷跑到冒顿正室夫人那儿走后门,送上厚礼,又使了一招“反美人”,这才换得冒顿网开 一面。

白登一战,匈奴威名远播,而中原经过秦末连年战乱,元气大伤,连刘邦上朝想找四匹毛色相同的马拉车都无法办到,拿什么去跟匈奴对抗?于是汉朝只好采用和亲政策换得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但是这种和亲政策毕竟不是平等条件下形成的,无法与盛唐强汉时期的和亲相比,所以 匈奴人并未停止骚扰汉朝北部边界。这种情况一直维持了70年,其间匈奴年年小犯,时有大犯,如:文帝十四年匈奴14万骑兵入寇,击杀北地郡都尉(相当现在的军区司令),焚汉皇行宫,京师震动,文帝急招周舍等率10万骑拱卫长安。基于实力悬殊,汉朝一直忍而不发, 暗地做军事准备,最主要的就是全民养马,整个汉军由步向骑转化。

到文景末期,汉朝元气大增,国库里的钱堆积如山,因为长时间不用,连串钱的绳子都腐烂了,很多地方特别是在北方,家家有马,人人善骑。这样,汉朝等待了70年的时机终于来到了。

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入寇上谷、渔阳一线,汉车骑将军卫青率汉骑 数万出云中,击杀匈奴数千,收复河套地区,设朔方等郡,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此 为第一次汉征匈奴,属试探性质,匈奴未受重大打击,不久又以数万骑入寇代郡,杀太守。

元朔五年、六年,卫青连率大军出塞,颇有斩获,匈奴逐渐意识到今日之汉已非过去的弱汉了。

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年仅19岁的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里与匈奴主力遭遇,铁骑互冲,白刃相接,匈奴大败,汉斩虏首一万八千。同年夏,霍再 率数万铁骑攻祁连,杀无数,俘三万,得匈奴王祭天金人。

这两仗打下来,匈奴才算开始真正吃到汉军的苦头。于是破天荒地,匈奴休屠王和浑邪王率四万部属来降。

因为这种事在汉匈关系史上从未有过,汉朝臣纷纷议论可能是诈降,不受上,霍去病力排众议,率万骑前去受降。及至两军相会,休屠王见汉军军容强健,生怕降后受戮,开始反悔,浑邪王不允,二王相争,匈奴阵中顿起骚乱,霍去病一见,虽情况不明但当机立断,率千余精锐直扑匈奴阵中,当场格杀休屠王及二心者数千人,余者皆降。

此战之后,汉在新收之地设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金城、河西并南山(祁连 山)至盐泽(罗布泊),空无匈奴”。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对匈奴发动了决定性打击!

大汉铁骑10万、步兵及辎重数十万,兵分两路,由卫青和霍去病分别率领,东西并进,横渡大漠。卫青一路过大漠千里,在今外蒙古中北部与匈奴大单于直属主力部队相遇。汉军以车结阵,出精骑与匈奴主力正面对冲,战正酣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卫青借机派万余精骑左右包抄,乘风而进,一举将匈奴包围。汉军铁骑本就彪悍过人,再加上于飞沙走石、昏天黑地之际乘风而来,一时有如天兵下凡、匈奴见皆胆裂。战至此时,胜负已定,匈奴被斩首级一万九千级,大单于仅率百骑远遁,连大印和夫人都没顾上带。

霍去病一路更是显赫。其军入匈奴境两千余里,与匈奴左贤王战,斩首七万余,然后乘胜追杀,一直到大漠极北的狼居胥山(今外蒙北端),数日不见匈奴踪迹而返。在归国之前,英姿勃发的年青统帅霍去病登上狼居胥山,南面中原,设坛拜祭,并立战胜碑于山上以兹纪念 。从此,中国成语里多了一条“封狼居胥”。

此战之后,匈奴胆寒,几年后赵破奴率大军再出塞竟然出现了千里不见匈奴踪迹的怪事。

至此,汉之天威四海远扬,元封元年,汉武帝亲率铁骑十八万出塞,在单于台驻扎,昼则旌旗千里,夜则篝火如星,军威赫赫,匈奴竟不敢战。汉武帝干脆派使节去大单于那儿送战书,叫他能战则战,不能战则降,莫要不战不降,在极北之地受罪。单于大怒,但怒归怒,打还是不敢打,最后只好灰溜溜地迁到贝加尔湖“受罪”去了。

汉武登单于台标志着汉之天威的鼎盛之时,从这时起数百年间,中国周边再也没有能与中国抗衡的力量,总体和平,在强有力的武装和打击的保证之下,终于来到神州大地。

对匈奴之战是汉代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也是最具重要意义的战争。在同时代,还有汉征大宛,汉征南越等一系列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持久的和平和丝绸之路的开通。而汉朝子民也可以自豪地对无法无天的外族宣称“俺是大汉子民,俺是汉人!”(潜台词,看你敢不敢动我,别忘了俺陈都尉说过“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唐朝性开放四大特征:皇室乱伦百姓嫖娼(图)



文章来源:
        



大概是受李唐北人血统的影响,唐朝应该是中国古代性观念最开放的朝代,所谓的“脏唐”之说亦寓意唐朝不拘纲常礼法、无视人伦道德的空前“性自由”。本文将盘点唐代性开放的四大特征,文章摘自越楚的个人博客,原题为《唐朝“性开放”的“四大特征”》。


范冰冰饰演的武则天,穿着暴露

唐朝的传奇小说中,亦不乏男欢女爱的“八卦”故事。

更令人啼笑皆非饶的是,唐代文人居然将“牛郎织女”也娱乐八卦过一回:让织女丢下牛郎,跑到人间与情郎幽会。

那情郎问织女:牛郎知道你独自下凡吗?

织女却说:管他何事?

这则八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唐人的性开放观念。

大概是受李唐北人血统的影响,唐朝应该是中国古代性观念最开放的朝代,所谓的“脏唐”之说亦寓意唐朝不拘纲常礼法、无视人伦道德的空前“性自由”。

纵观唐朝的“性开放”,至少呈现“四大特征”:

特征之一:皇室乱伦失德

李唐皇室始终秽事不绝。

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位后,便将亡弟李元吉之妻霸为己有,让弟媳妇成为自己的杨妃。

之后,李渊从父兄子、卢江王李瑗谋反,李世民将其诛杀后,又将其妻纳入后宫陪侍左右。

唐高中李治则在当太子时便与李世民的才人“武媚”(即武则天)关系暧昧,继大位后便让自己的庶母出任“第一夫人”。

唐玄宗李隆基则夺儿媳妇杨玉环为自己的贵妃,宫中礼数实同皇后,可谓“公媳恩爱”。

更有武则天、太平公主,韦后、安乐公主,两对母女公然包养男宠、淫乱宫闱;高阳公主则与辩机和尚私通,并赠侍女二人给丈夫,似乎像是一种“性”交换。

特征之二:狎妓淫乐成风

皇室如此丑态百出,就难免上行下效,致使唐代朝野上下狎妓淫乐之风盛行,“犹自笙歌彻晓闻”。

唐代是古代妓业的繁荣期,并形成教坊妓制度,宫妓盛行不衰。

史载唐太宗之初宫女是三千人,至唐玄宗时却有“先帝侍女八千人”、“后宫佳丽三千人”之说。

玄宗时长安内外共容纳在册教坊妓一万一千四百零九人。其中以宜春院的宫妓级别最高,因为她们常为皇帝表演,被称作“内人”。

在唐代无论是官府迎来送往、宴宾典礼,还是官员们聚会吟诗、游山玩水,都少不了以妓乐助兴,于是官妓迅速崛起。

北宋张瑞义《贵耳集》说:“唐人尚文好狎”。官妓隶属于各级官府,又称“官使妇人”、“官使女子”等,至中唐时已普及到州、府、郡乃至县级衙门。

官僚贵族们还普遍蓄养家妓。白居易的“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三四枝”,便是对唐代这一世风的真实写照。

朝廷还依据官员品级对蓄养家妓规模作过规定。

中宗曾令:“三品已上,听有女乐一部;五品已上,女乐不过三人。”

唐玄宗则下诏:“五品已上正员清官、诸道节度使及太守等。并听当家畜丝竹,以展欢娱。”

如此荒唐之诏,便使官吏们可以堂而皇之地蓄妓取乐。

唐代的市妓也不甘落后,规模十分可观。

当年长安的平康坊,曾有“风流薮泽”的艳称。唐代的官吏、文人、学子大都不拘泥于礼法,经常出没于妓馆青楼,还常用艳诗新词来描绘自己狎妓的风流韵事。连许多大名鼎鼎的文人墨客也是那烟花柳巷之常客。

特征之三:性自由度空前

唐人对女子婚前贞操并不看重,失身而又另嫁也视为常事。婚前性行为、婚外恋较为普遍。

当时的才女晁采与邻生文茂时常以诗通情,并乘机欢合,晁母得知后并不过分谴责,而是叹曰:“才子佳人,自应有此。”于是便为他们完婚。

女子与情人私奔之事也时有发生。台州女子肖惟香与进士王玄宴相恋,私奔琅琊,同住在旅舍中。

唐人对婚外性行为并不认为是奇耻大辱,反而当作风流韵事。

维扬大商人之妻孟氏在家中吟诗,一少年入门而言:浮生如寄,年少几何,岂如偷顷刻之欢。于是孟氏就和他私通寻顷刻之欢。

长山赵玉之女一日独游林中,看见一锦衣军官十分英武,便问:哥哥喜欢我吗?若能得一次宠爱,小女子死了也无怨。军官答道:做一回“露水夫妻”如何?赵氏说:暂为“露水夫妻”也会记住哥哥的。于是二人在林中欢合而别。这很像是当今的“一夜情”。

据文献记载,唐代男女在结婚前还可以试婚,试婚时要签一份试婚协议书。

特征之四:女性不重贞节

唐代女性可不守贞操,不重贞节。女子离婚或丧夫后再嫁,是一种普遍现象,不会受社会舆论谴责。

据《新唐书·公主传》载,唐代公主再嫁的达二十三人:计有高祖女四,太宗女六,中宗女二,睿宗女二,元宗女八,肃宗女一。其中三次嫁人的有四人。

官僚贵族女儿改嫁的也很多,庶民的妻子,夫死后亦可改嫁。有的甚至提出离婚,还有夫妻不合协议离婚的。

门第显赫的仕宦之家也不忌讳娶寡妇。宰相宋璟之子娶了寡妇薛氏。严挺之的妻子离婚后嫁给刺史王琰,后来王犯罪,严还救了他。韦济之妻李氏夫死以后,主动投奔王缙,王纳为妻室。韩愈的女儿先嫁其门人李汉,离婚后又嫁樊仲懿,可见读书人家也不禁止女儿再嫁。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揭秘/毛远新风流韵事/当代中国时尚之社会效应/为「西点学雷锋」辩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末日象征
  • 军情解码/2015年美国政经十大趋势/未来战争,会以怎样的方式打响/抗美援朝论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