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走向宪政/中国互联网一代渐成社会中坚/房地产与中国经济命门/从巴黎枪击血案谈法国的自由文化
發佈時間: 1/10/2015 9:12:17 PM 被閲覽數: 159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VOA专访:中国是否会走向宪政




2015年1月10日


    
    
     自2013年以来,《红旗文稿》和《人民日报》等中国官方媒体掀起了一波关于宪政的讨论。有中国学者提出了“宪政姓资论”。尽管这样的观点受到民众和其他 学者的批评,《环球时报》不久前还推出了若干篇反对宪政的评论文章。不过,中国也有学者与这些“反宪政”观点针锋相对。北京大学法学院宪法学教授张千帆日 前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上撰文说:反宪政没有未来。我们邀请张千帆教授通过电话参加节目,谈谈这些话题。

林森:为什么说反宪政没有未来?
    
    张千帆:这个问题在文章里面解释得比较清楚。其实这篇文章在海内外产生反响,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因为讲的都是些常识。宪政会影响到每个人的利益。文章谈到了宪政对社会底层的工人农民利益有一些影响;宪政对于中小学生利益的一些影响。其实既得利益本身,他们的利益也受影响。没有宪政,谁的生活都没有安全感和尊严感。所以说,如果要反对宪政,任何国家都一样,都不会有未来。
    
    林森:中国目前是否已经有宪政了?
    
    张千帆:(中国)现在只能说有宪法,但就像有法,但是离法治社会还相当遥远一样,现在离宪政的距离是相当遥远的。
    
    林森:你对宪政是如何进行解释的?
    
    张千帆:宪政这个概念其实很简单,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依宪治国:有一部宪法,这个宪法规定了公民权利,规定了这个国家权力的运行程序等等;同时它要能真正地落实到现实当中。这一部宪法如果真的能够落实到现实,并且能指导政治权力的运行,就可以被认为是实现了宪政。
    
    林森:如果说中国之有宪法,没有宪政,如何看待中国目前习近平所倡导的反腐,比如说把周永康、薄熙来移交司法,这是不是可以说中国在朝着宪政的方向迈进?
    
    张千帆:这只能说取得了个案的进步。每个个案打的都是贪官,都是“老虎”,应该说是进步。但是这种个案反腐不足以改变整个官场的腐败。我们知道,腐败是制度性的腐败,是全局性的腐败。所以光是打几只大“老虎”不足以解决问题。要真正反腐就要走宪政和法治的路,把法治、宪政落实好,让人民通过选票,通过言论和新闻自由来反腐。这样才能真正清除腐败。
    
    林森:中国自毛泽东到当今的领导人,期间有没有出现过朝宪政方向的一些正面发展?
    
    张千帆:我觉得80年代发展是比较正面的,尤其是82宪法制订以后。紧接着又制订了选举法。然后在各地,尤其是高校,北京高校,涌现出一股选举热。那个时候,中国宪政是充满希望的。
    林森:宪政给老百姓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实惠?
    
    张千帆:这个就太多了,比如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表面上看跟宪政没有关系,实际上都有关系。包括我们生活的环境、呼吸的空气、水有没有被污染,食品是不是安全,最终都会跟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这个国家的宪法落实得好不好有关系。中国老百姓经过这么多年以后,也看到宪政和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系。所以说,现在社会的宪法意识是越来越高。
    
    林森:在你看来,中国在最终是否能够,或者说是否会走向宪政?
    
    张千帆:我相信是会的。随着社会大众的觉醒,要求实现宪政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这个趋势是谁也不能阻挡得了的。
    
    来源:美国之音 




中国“互联网一代”渐成社会中坚 官方话语垄断面临危机


穆尧

中共文宣人事调整不知是否会当真带来“变 天”。这一本属于中共与民意之间的缓冲地带正在丧失弹性,造成中共与民间的关系紧张甚至直接冲突。尤其是与当下政经空间中异军突起的青少年力量的对撞,这 对中共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最为明显的莫过于动作不断的广电总局和网络宣传机器是如何在与网络空间遭遇不约而同的集体围剿的。从年中强令下架美剧,到当下抓 住徐克的《智取威虎山》这根救命稻草,这民间惯常的反感与揶揄声音“积重难返”。

80、90年代正在成为一种社会参与的中坚力量,但这 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互联网是他们的生存方式,它不仅消解了传统的政治权威,而且推演放大了这个年轻群体的反理性主义、碎片化的价值信仰和 行为方式。总而言之,这是一种被互联网深刻改变的力量。借助于网络,他们正在完成反政治权威、反理性主义的自组织动员,并有可能随时因为一次不大的导火索 掀起激愤。而可悲的是,中共粗暴、自大等等复杂情绪让一切的转变变得异乎寻常的困难。中共包括它的宣传机器有意无意地忽略或者说漠视着这种转变,结果导致 整个政治权威的塌陷。

根据中国官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2014年1月16日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 5亿,占总网民数的81.0%。而早在2012年从20到29岁网民所占比例逼近全部网民的六成。这意味着,在当下拥有相当话语主导权的青少年力量是由互 联网“组织”起来的。无论从价值体系、政治观点还是思维习惯都是带有所谓的“互联网思维”,而完全不同于寄既往的高度组织化的权威化的体系的。从突尼斯颜 色革命到“太阳花运动”、香港“占中”,被网络改造的年轻一代反权威、反理性的理想主义和多变特性暴露无遗。

而对于中共来说,互联网的狂飙突进至少造成两种直接影 响。第一,它瓦解了执政党的信息垄断,相当程度上摧毁了一党制条件下的威权统治的力度。在传统时代,执政党利用其执政地位和信息技术优势,几乎能够毫不费 力地垄断全部信息,公民对信息的接受是被动的、无选择的,政党决定了公民应该接受什么,不接受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执政党很容易完成对信息流通的控制,进 而实现对政治权威的维护。比如,在毛泽东时代,当局控制了一切宣传机器也就控制了除熟人联系之外的所有信息,于是很轻易地能够完成对一个权威的塑造和民间 “信仰意识”的整合垄断。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完全垄断信息与信息技术已经是不可能了。

第二,失去控制和垄断地位,意味着中共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风险,加剧中共的紧张反应,甚至条件反射式的错误自保方式的可能性。近两年间,中共宣传机器开足马力围剿西方意识形态,反反复复声称抵御“颜色革命”的动作都可以视为这样的反映。

而面对这种变化,要说中共无动于衷,那还是很冤枉它 的。毕竟习近平也下令要对新闻稿进行简化操作了,中共也尝试性地改变主持人形象,“与时俱进”设立微博微信账号,甚至还树立起澎湃新闻这种“非典型新媒 体”探路,也许最近的一应人事变动也确乎与之有莫大关系。所以说,中共仍然在极力挽救权威地位的沦陷,但这些挽救和努力如果不是完全漠视便是根本不懂得如 何去理解当下的年轻一代价值观多元而善变,究竟在想什么、做什么、关心什么、讨厌什么。实际上,它非但不能实现与民间群体有效的沟通,甚至还将自己的粗暴 与蛮横暴露得更为充分,并招致更大的反权威主义的盛行。


可以判断的是,中共的宣传机器从命令下架美剧,到惯常的影视剧审查、删改从未都是被调侃的对象,究其根本不外乎简单、粗暴、蛮横的官老爷心态,傲慢自大到从来不肯俯身倾听民意。在古代,王室尚且摇木铎而采风于民,而中共的宣传机器却在一意孤行。

想想看,2014年广东东莞扫黄曾触动网络嘘声尽管令 人匪夷所思,但难道不是也有别样的原因的吗?2月9日上午,央视播出长达24分钟、题为《屡禁不绝的东莞黄流》的暗访报道。该报道曝光了广东省东莞市多处 高档酒店涉嫌色情服务。该报道称,东莞这些涉黄场所提供的色情服务,名目繁多,明码标价;记者暗访后报警,却没有警察出警。当晚,《焦点访谈》再次播出 《管不住的“莞式服务”》,深批东莞色情业泛滥。该报道一经播出,引起广泛关注。

但与之相对的是无论官方喉舌如何力挺央视,但是在网络 上,央视完全丧失了舆论风向的主导权。“东莞不哭”“东莞挺住”“今夜我们都是东莞人”“出卖灵魂的人一般都瞧不起出卖肉体的人”等迅速淹没了央视的“道 德高地”。 尽管钟新文在《人民日报》的《文明底线不容亵渎》以刻薄的言辞反击“你这么同情卖淫嫖娼,你如此支持色情产业,你家里人知道吗?究竟有几个人,愿意让自己 的亲人去涉足这一行业?”,但是仍然无法挫败民间舆论的进攻。这次事件被视为民间舆论在对抗官方舆论的斗争中首次取得绝对优势,暴露了中共数十年舆论主导 权威的瓦解。

难道中共所说的话便一无是处么?那倒也未必。同样是 “智取威虎山”的故事,为什么有的就会嗤之以鼻,有的却能险中求胜呢?其实,徐克告诉了中共一个显而易见的诀窍,那就是“会说话”“尊重与平等交往”。其 实,当西方大片鱼贯而入中国大红大紫的时候,便已经告诉了中共。但可笑的是,当时中共只是当做奇巧淫工等闲视之,知道被一阵似有幻无的承载西方价值观的 “香精”熏醒,却也只能粗吼一声“滚出去,谁也不许看”。但是,挡得住眼睛,挡得住人心么?防民之口尚且甚于防川,人心思美剧、思大片定然有其原因,中共 为什么就不能平心静气地想想自己的东西为什么就是不能“入脑入心”,让国人朝思暮想,甚至让外国人也像对待中国的丝绸、瓷器一样,魂牵梦绕呢?

也许,中共的确感受到话语垄断地位沦陷的危机正在一步 步迫近,尽量想握紧手中的那把不断流出的流沙,但是抓的越紧流失得越快。他们从来都没有真正意识到沙为什么会流,政治权威为什么会衰落?于是只能在越抓越 不稳,越紧张粗暴权威也就沦陷越快的死循环中越陷越深,直到欲罢不能。因为他们相信,只要一松手,或将不会拥有一粒砂砾。所以,但凡中共依然坚持自己的话 语体系和趾高气扬,动辄耳提面命,僵硬的去说教,理论的去说教,赤裸裸的去说教,手中的沙子早晚得见底。



房地产与中国经济命门

 
来源: 2015-01-09 wencuecity
                  

国务院最近发布了【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通知】--坊间亲切地将之称为“新国五条”,将对房地产打压的力度再度升级。通过增税,信贷和监督等多 种渠道,政府将以更严厉的方式调控地产。加上这一次已经是“十年九调”,想必大家都是身经百战,波澜不惊了,怎知还是掀起了一片狂澜。这个时候,美国著名 的新闻节目《60分钟》又十分应景的推出了“中国地产泡沫”的节目,让西方主流社会深深地为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震惊。

在经历了去年创纪录的1170亿美元的资本账户赤字之后,中国迫切需要吸引外资,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仍然迎难而上调控房地产,其勇气难能可贵。如果当年的布什政府也有这般勇气,则今日全球金融危机之悲剧或可避免。

纵观近两百年之历史,奠定中国这三十多年的经济奇迹的最重要基石莫过于和平稳定的环境,而房地产调控将成为维护这个基石的主战场。有人说房地产调控会引发地方债务危机,即便如此那也只是前进道路上的的小代价。

布鲁斯基金会在给奥巴马总统的外交政策建议简报《大赌注与黑天鹅》中阐述到中国新政府面临四个重大威胁:基尼指数达到0.61乃社会动荡之源;腐败失控;群体性事件频发;中等收入陷阱带来的经济增速显著下滑。所有这四方面的威胁都与房地产泡沫息息相关。

首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和西南财经大学联合进行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国最富有的10%家庭拥有总家庭资产的84.6%,61%的总金融资 产,88.7%的总非金融资产。根据麦肯锡和民生银行的【2012中国私人银行报告】,中国富人阶层财富中最大的一块就是房地产,占比超过30%。最近接 连曝光的房叔房姐事件揭示了依靠资本优势,信贷优势,关系优势,中国的既得利益人群通过房地产向中下层人群征收了巨大的隐性税收,亦即房地产成了财富转移 的工具。在中国,从相对贫富的角度而言,房地产更多的是关于财富转移而不是财富创造。假使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破灭,中国的基尼指数将大大降低。房地产调控是 控制贫富差距最强有力的一个管道。

再次,根据全球金融诚信中心的数据,在2000年至2011年间腐败官员总共向海外转移了高达3.8万亿美元的财富。其规模已经相当巨大,难怪习近平主席 要警告全党“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根据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调研数据,腐败官员中超过一半的人有份参与基础设施和土地交易项目。房 地产成了腐败活动中利益输送最重要的管道。在房地产呈现的巨大利益面前,地方政府容易各自为政,使全国陷入政令不出中南海的诸侯政治局面。

复次,根据中国官方数据,中国的年均大规模群体事件有18万起,其中与土地相关的纠纷占比为65%(类型有非法占用土地,拆迁补贴不公,以及暴力拆迁 等)。由于房地产市场成为地方官员追求政绩和权力寻租的重要工具,未来的群体事件会更加频繁。对此中央政府已经采取了举措,首先是把政绩同唯GDP是举的 评估体系脱钩,再者试图用调控把通过房地产市场进行利益输送的管道切断。群体事件的增加将大大增加国家内部安全费用的负担(2012年已超过1000亿美 元)。明朝东西两厂和前苏联的史实表明内部安全部门的不断强大将使国家机器中越来越多的职能部件落入其手,关键时刻甚至会严重干扰领导层的交接。因此必须 把房地产调控摆在“维护和平稳定”的高度去严格执行。

最后,根据中投证券研究所关于土地财政的一份研究报告,在以投资为主导的中国经济当中,央行并不是货币创造的主体,而应该是以供地融资为主的信贷扩张。因 此货币增量的控制与地方债务增量的控制息息相关,而地方财政则有赖于房地产泡沫增加举债和偿债的能力。例如,2010年,土地出让金占地方可支配收入 27%。在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中,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占23.79%,达到2.55万亿元。房地产成为向中国家庭部门隐性抽税 的最大的一个机制。房地产泡沫不去除,中国家庭部门向公共部门,投资部门的财富输送和转移机制就无法切断,经济就无法从投资加出口型向内部消费型转型。中 国经济不转型的话就只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条路。

有不少人担心房地产泡沫将引发大规模地方债务危机。其实中国是个发展严重不均衡的大国家,所以地方债务情形也不能一概而论。根据中国国土资源年鉴,大省里 只有五六个省的财政对土地收入依赖程度较高,其他的大省财政对土地收入依赖程度绝大部分在30%,20%左右。所以房地产调控不会引发全国规模的地方债务 危机,个别省份的债务问题也在强大的中央财政可控范围内,而且从货币产生的角度来看,消除房地产泡沫也是防止地方债务恶性扩张的必由之路。

纵观近两百年历史,中国最大的红利不是人口红利,而是稳定红利,稳定了才能谈人口谈民生谈改革。房地产调控将成为中央政府为了巩固稳定红利而和既得利益各 方博弈的主战场。土地财富分配的差异悬殊历来是中国社会动乱之源,没有这样的认识高度,房地产调控难以成功,天下乱矣,奢谈繁荣和发展。这就是房地产和中 国经济的命门。

【后记】

强力打压房地产的【新国十条】出来了,不但在国内引得喧然大哗,在西方主流媒体也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国内许多评论员都对【新国十条】冷嘲热讽。我认为中央的调控方法确实值得商榷,但习主席一上台就敢于逆流而上的去面对问题,不像有些西方政府那样为了选票利益而选择回避,实属难能可贵的勇气。民主变成民粹,难怪西方许多有识之士呐喊“民主已死”以唤醒人们的危机意识。

人们可以嘲笑中央政府“十年九调”,但永不言败不也勇气可嘉吗?改革需要智慧,但更需要坚持和勇气。

而且中央政府过往调控的失败实际错不全在中央,因为中国在被既得利益的切割之下以形成了诸侯政治的局面。诸侯政治在中国向来根深蒂固,循环往复。“政令不 出中南海”之下如何改革。所以房地产调控绝不仅仅是让中产阶级有房可居这么简单,还牵扯到各路诸侯与中央的博弈,土地财政,经济结构等等。

发表于2013年3月22日【联合早报】。属于自2011年以来发表的一系列预测房地产于2015年左右见顶的文章之一,这一系列合称【地产泡沫的
破裂轨迹】,将陆续推出。





从巴黎枪击血案谈法国的自由文化


2015年1月11日 


   张伦 法国赛尔奇•鹏多瓦兹大学副教授

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的国旗系着黑丝带,表示哀悼。
    
    1月7日,年初的气候有些寒冷,节日的氛围还在延续,刚度过假期上班的人们在与同事互致新一年的祝福。突然间,一场突如其来的事件将人们的喜悦彻底打碎:著名的幽默讽刺画报“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遭恐怖袭击;十二名记者、警员和工作人员遇难,多人受伤。这是法国半个多世纪以来遭遇的最惨重的袭击。举国震惊,正如911对美国一样,法国的历史由此将划作前后两个时代。
    
    民族的创痛
    
    无法接受!人们在办公室,教室,街道,家庭,工厂,宗教场所、、、、、、 议论着此事,通过各种媒体、通讯媒介跟踪着事态的进展。事件当晚,成千上万的人们 在巴黎共和广场聚会,点燃蜡烛,悼念死难者,谴责恐怖袭击,重申对言论表达自由的坚持,举着 “Je suis Charlie” (我是查理)字样的条幅。这场景也同时出现在法国几乎所有城市,各地的几十万人在冬夜里或静默哀悼,流泪,或高唱马赛曲以抒发心绪。各个党派纷纷表示民族团结的必要。前任总统,重返政坛不久新当选右派最大政党也是现主要反对党 “人民运动联盟” (UMP )主席的萨尔科奇当天下午发表讲话,表达支持政府的坚定立场。并在次日接受奥朗德总统的邀请重返离任后再未返回过的爱丽舍宫与奥朗德会面,号召构筑“抗击野蛮的民族团结阵营”。
    
    奥朗德总统于7日晚二十发表电视讲话,呼吁法国人民的团结,捍卫共和原则和宽容精神,重申法国绝不向极端势力妥协的立场,并宣布三日的国家哀悼,降半旗,八日中午全国默哀一分钟。8日午时,凄风苦雨,人们在各种场合默哀,任泪水和雨水 流淌,许多人高举一支笔,象征对暴力的文明抵抗。在经过让人焦虑不安的两天后,法国警方以出色的办案效率和专业水准,在9日傍晚在不同地点将三个代表也门基地组织和伊斯拉国劫持杀害人质的恐怖分子击毙。
    
    被谋杀的笑声
    
    受攻击的查理周刊,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幽默讽刺画报,60年代末创立,以针对各种政治、社会、文化、宗教现象的幽默讽刺而著称。尽管近年与所有纸媒一样遭遇困难,但依然是法国媒体中一个标志性的刊物。它集聚了法国新老几代家喻户晓的漫画家,如这次遇难的Cabu, Wolinski, Charb, Tignous 等,伴随着许多人的 成长,是他们笑声的来源之一,某种批判精神的最初启蒙。
    
    讽刺幽默两者密不可分,是法国人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传统,近代以来更与法国的精神解放,自由、共和的历史演变息息相关。伏尔泰、莫里哀等都是这种传统的重要奠基人。各种政治、文化、宗教、社会的权威和积习,都是讽刺幽默的对象。法国人的精神、文化、政治空间借此得以扩展,权利得以延伸。
    
    这种过程中充满冲突,伴随着政治和宗教权威以各种名义对从事讽刺幽默工作的知识分子、艺术家的打压。在十九世纪前期经历一段黄金时代后—曾有近400种各种讽刺刊物,这种表达形式尤其是政治讽刺被禁止。但人们依然以各种隐秘的方式制作,传播这类作品。十九世纪末上世纪初,随民主的深入和政教分离原则的进一步深化,这类创作有一新的发展,至今依然存在的著名讽刺揭露报纸“被捆住的鸭子” (Canard enchaîné)就是1915年创办的。
    
    在法国生活过的人都了解:今天,各种幽默讽刺,尤其是政治性的,仍是法国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报刊、杂志,电视、电台都有这种幽默讽刺节目,也有许多专门的艺术表演,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的记者、作家,艺术家众多,读者观众听众甚广。也因此,法国著名记者Franz-Olivier Giesbert在法国电视二台7号晚间评论这场袭击时说“笑是自由的表现。专制国家是不懂得笑的。法国人喜欢笑,开玩笑,这是我们的一个身份认同。今天却受到了袭击”。一些市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查理周刊被攻击,我们失去了笑声”。
    
    捍卫言论自由
    
    法国人之所以对讽刺幽默如此喜爱看重,对这次恐怖袭击反应如此强烈,不仅是幽默讽刺带给人们欢笑,更因它所体现的“言论和表达自由”的价值,那是法国立国的共和精神支柱之一,法国人两、三百年来奋斗取得的最重要的果实之一。从市民到评论家、政治人物,奥朗德总统,几乎所有人都提及到这个袭击是对“法国民主、共和精神”以及与之相连的自由的生活的攻击”。萨尔科奇讲话中称 “我们必须坚定地捍卫民主。面对这种野蛮猖獗的恐怖攻击,我们决不能有丝毫的退缩,必须继续说我们想说的,按我们希望的方式生活,什么也不能阻挡我们”。
    
    也是因此,不仅法国各界,各宗教也联名谴责。连当初因刊载讽刺先知默哈默德漫画起诉“查理周刊”的法国伊斯兰协会负责人也在电视台上宣称“我是查理”,因为民主共和国的原则需要捍卫。“当初我们提出起诉,是通过法律途径,但一旦法律判决我们败诉,我们就接受判决结果,因为这是民主国家”。夜晚,在巴黎共和广场参加悼念的一个穆斯林年轻人对记者说“看到一幅先知头巾上有炸弹的漫画当然不是让人愉快的事,但如果因此就不准表达,要杀人,那还是个民主国家吗?”
    
    许多人以为伊斯兰极端分子要除掉“查理周刊”,只是因其刊登了讽刺先知的漫画。事实上,从一开始,“查理周刊”就是以捍卫表达自由介入此事。2005年9月,讽刺先知的漫画在丹麦刊出,经过一段风波渐告沉寂。但一个接近极端派的阿匐却不敢作罢,带着这些漫画甚至一些从没有在任何欧洲报刊上刊登过搜集来的讽刺漫画走访许多伊斯兰国家,在这些国家掀起风暴。压力迫使丹麦报纸刊登道歉信。此事在法国引起争议,“法国晚报”以标题“我们有权嘲讽神祗” 最先转载这些漫画,并在头版配有一幅佛陀,基督,默哈默德、亚伯拉罕等宗教神祗坐在云端的漫画。但该报主编被有埃及—法国双重国籍的老板解雇。是在这种背景下,2006年2月“查理周刊”决定出版一期漫画,以示声援。 除转载那些漫画外,封面是一个默哈默德抱着头蹲坐苦恼的漫画,左右配有两句幽默:“这些极端分子不听默哈莫德的约束”“被这些混帐家伙爱戴真是苦恼”。
    
    “查理周刊”由此成为伊斯兰极端势力的眼中钉,甚至伊斯兰温和势力的指责对象,2008年被起诉,2011年办公地点被纵火烧毁,工作人员不断受到各种威胁,主编Charb 上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要在世界范围铲除的知识分子名单,面对威胁他说,“我宁可站着死,也决不跪着生”。作为一位左派,他一直关注少数族群的权益,反对种族主义。他的爱人 Annette Bougrab,曾在萨尔科奇时代右派政府里任负责消除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国务委员。在她接受记者催人泪下的 采访中提及,Charb 生前正在准备一本书,要用漫画的方式去消解法国人当中对伊斯兰的某些偏见和敌意。她说他像英雄,“头昂着,象一个战士样死去”。
    
    明天的法国
    
    近代以来,在人类争取和捍卫自由的道路上,法国一直扮演了某种历史先锋的角色,有着世界性的深远影响。近年来,因重重危机,面临各种严峻的挑战。全球化,移民,治安,重振经济、、、、、、以及在各种日益凸显的多元族群文化背景下,内外部都受到极端势力尤其是伊斯兰极端宗教势力的威胁,如何维系法国社会的和谐,捍卫民主、政教分离、言论自由这些共和国的基本原则,这些都常常是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
    
    在这种争论中,正如围绕“查理周刊”我们所看到的,言论自由原则及其适用的 尺度一直是个高度敏感问题。事实上,这个原则从西方历史上宗教、政治争执中诞生,一直伴随着各种较量甚至是血与火的考验,某种意义上,它也成为精神和政治自由进展的一个最重要测量尺度。这原则一直充满内在的 紧张,适用上也需要智慧。但在某些人看来将不能触及神圣作为一个绝对标准,显然是不成立,也是违背这个原则的。岂不知,没有对各种权威的怀疑批评表达的自由,各种政治领袖的话语就会成为我们的为圣旨,至今我们可能依然还要认为太阳在绕着地球旋转。靠着言论和信仰自由原则的确立,人类才不断拓展其自由和认识的空间;无神论者和有神论者才找到共存的基础,公民权益才得到相关保障。
    
    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正如法国包括世界上许多伊斯兰宗教领袖和专家所呼吁的,伊斯兰的宗教改革需要加速,以免让其被极端分子扭曲绑架,成为反伊斯兰,反人类的一种论证。此次巴黎发生的几次恐怖袭击劫持人质事件,再次向我们说明这种改革的紧迫性。——三个恐怖分子都属于十几年前巴黎十九区一个 伊斯兰激进宗教青年团伙,在一个自封的年轻阿匐极端分子的灌输下,这些有前科的街头混混,犯罪分子,在被灌输的伊斯兰极端教义中找到所谓的生存价值,走上恐怖分子的不归路。 需要提及两个细节见出罪犯的凶残和无耻:袭击“查理周刊”的两凶犯,在逃遁路上与一警员发生枪战警员受伤倒地,凶犯竟然赶过去对头部加补数枪;另一凶犯,8日上午竟然乘一女警察在处理车祸时从其背后乘其不备开枪袭击将其杀害!、、、、、、
    
    “在危难中,法国才见出其伟大!”奥朗德在他有关恐怖袭击的讲话中做如是说。明天的法国会是怎样?是继续成为人类追求自由的一面旗帜,象过去那样在灾难中屡屡再起,还是在这种打击中沉沦,落入极端分子谋划的以恐怖袭击造成恐惧和族群对立借此削弱毁灭法国的陷阱?明天星期日,法国将举行共和大游行。法国六百万穆斯林会否积极地参与?那能否成为一个展现民主力量,再造民族共和契约的历史性聚会?可以确信,我们会从中瞥见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有关这个民族未来的讯息。
    
    来源:BBC



脑残三个等级:中国人85%的是脑残


博讯北京时间2015年1月11日 转载

    脑残三个等级:中国人85%的是脑残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狄青/肥大的中国龙可能正在被华尔街捕猎/请不要亵渎通奸二字/我们为什么要移民
  • 黄之锋/中情局对中国大饥荒的解密文件/红卫兵为何九天九夜围攻解放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