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斗小三/习近平反腐动了谁的奶酪/欧洲的大難題 如何同化穆斯林移民/沈从文失败的第一课
發佈時間: 1/12/2015 1:16:13 PM 被閲覽數: 496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斗小三】小三斗小三,两眼一抹瞎啊~




习近平反腐动了谁的奶酪?

——我为什么支持强力反腐


   
   
   
   支持反腐好像是天经地义,不需要理由吧?但笔者竟然要写一篇文章来为自己辩护,可见事态有点严重哦。我个人不被理解无所谓,但越来越多的人对反腐的态度却不能不引起警觉与思考。


   
   
   
   反腐是民心所向,反对反腐的只是少数贪腐分子而已,这恐怕是多年来大家的共识吧?可一旦这届政府要玩真的,要“刮骨疗毒”,却有越来越多人从当初的激动不已到不适应最终开始生出些许的不安与反感。从周围朋友对我支持反腐的态度变化也可看出问题的严重性。习、王反腐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反腐当然是要动一些人的根本利益,首当其冲的是腐败分子的奶酪。据说这几年来反腐下来,已经近二十万贪腐官员被抓、被撤、被搁置起来,“伤亡率”已接近一场革命了。那些一开始认为“新官上任三把火”或当初抱着“等一阵就会一切恢复原样”心态的官员们,终于发现情形有些不对劲了。
   
   
   
   但反腐只是动了官员们的奶酪吗?肯定不是。腐败的源头虽然是不受限制的权力与不能监督的官府,可中国腐败的最大特色却是已经渗透到社会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这样说,腐败已经成为我们这几代人的生活方式。尤其对中国社会各大精英群体来说,更是如此。
   
   
   
   拿财富精英来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一直是政府权力主导,市场受市长管。你要想致富发财,捷径不是找市场而是靠市长,所以以反市长腐败的反腐波及到生意人,就不难理解了。再说知识分子吧,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底闹事被压下去后,知识群体日益依附到权力身上。目前基本上形成了这样的格局:当官的有肉吃,也会给知识分子们汤喝,再不济,也会丢两根骨头吧。于是我们看到,掌权者吃肉越多,掌握知识的人喝汤啃骨头的机会也不会少,只要前提是你不用知识对抗权力。当大官们包二奶成为常态后,大学老师们——乖乖的,据说已经延续到各地中小学校长了——也就自然而然地从“灵魂的工程师”与时俱进到“肉体的开发商”。
   
   
   
   不要以为你不属于上面说的权力、财富与知识三大精英群体,就可以幸免于反腐风暴的波及了。除非你不生活在中国,否则消除已经腐化了很多人生活方式的腐败,势必会触动你的部分“奶酪”:你开的“农家乐”没人光顾了;穷得没有其他出路的女孩靠出卖肉体赚钱,却发现官员不敢来嫖了;你家里出了一点问题,以前你几乎都可以拿起电话找到在政府工作的亲戚朋友“搞定”,现在他们却说“风声紧”,你茫然之下,竟然不知道该咋办了……
   
   
   
   对于腐败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可能没有多少人比我理解更深,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国内到海外,我无数次感受到腐败是如何改变了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与生老病死的。只有到其他国家住下来生活一段时间,中国的“精英”才会恍然大悟,有多少普世都接受的规则,已经被我们以文化、风土人情和制度特色的名义彻底改变甚至摧毁了。
   
   
   
   如果这届政府的反腐能深入下去,就远远不是抓几个贪官,改变几条政府作风规定那么简单,而势必会一步一步改变我们这些年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要触动我们每一个人的“奶酪”。这也是习、王反腐的最大意义所在。
   
   
   
   问题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此都有清醒的认识。短期来看,反腐甚至会给我们造成极大的不方便,引起不满:反腐不是打富济贫,不会抄了贪官家就分给穷苦人,相反,相当部分靠富有的权力掌控者嘴角漏下的油水谋生的“穷苦人”很可能会受到反腐的影响而导致“生活品质”下降;对于我们这些“精英”来说,你的生活也许不再那么方便,财富恐怕来得也不会那么容易了……
   
   
   
   怎么办?腐败已经让中国社会失去了道德底线,让中国人成为地球上的异类,腐败也是贫富不均、社会不公的根源,腐败还可能会让各种危机随时爆发,中国多年的经济发展回到原点——所以,反腐已不再是一个选项!反腐是必须进行的。既然反腐成为不可碰触的“政治正确”,很多人对当今反腐的不满就找到了另外一种抱怨方式,例如声称应该制度反腐。好像在这之前,中国一直在靠制度反腐似的。
   
   
   
   我当然知道反腐应该从制度上入手,但我更知道,如果腐败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进不少人的血液中,成为精英群体的生活方式,你根本没有往好的方面改革制度的机会,更不用说用这种好的制度反腐了!而目前人类发明的包括民主制度在内的所有文明制度,都很难解决目前中国的腐败现状。利益集团的形成,阶层的固化,一个八千万的政党与几千万掌握枪杆子、笔杆子与刀把子的政权,多年来有几个像样的人站出来呼吁改革?你真期待这样的国家和社会能有一夜之间向好的可能?地球上没有发生过,历史上也没有先例。
   
   
   
   我之所以支持反腐,当然不是支持这种非制度性反腐方式,而是中国的制度反腐一定得在压制住腐败势头后才能真正开始;我支持反腐,是因为这届政府利用反腐开始着手限制官员手中的权力时,各项旨在推行更健全市场化的改革措施接二连三出台;我支持反腐,是发现在中国现有条件下,强力反腐也是启动深水区改革与社会转型必不可少的。
   
   
   
   反腐之前,权力、财富和知识精英与其说是腐败的受害者,不如说是共谋者。上亿的精英群体过去几十年里,有几个真心诚意拥护更大的变革并愿意做出一点点牺牲的?大多不过是在腐败的游戏规则下,争取多一点奶酪而已。一些民众也不是没有问题:那么多连骨头和汤都得不到的人,却与食肉者翩翩共舞,对掌握权利的人百依百顺、甚至怀念独裁者,反而对那些试图为他们争取权利的人和思想保持距离。这样的国家、这样的社会、这样的人,别说很难完成民主转型,即便勉强转型了,腐败势力绝对会改头换面继续残害民众,国家经历的混乱与停止时期恐怕不会比俄罗斯与亚洲一些新型民主国家短。
   
   
   
   我支持反腐,是感觉到打破利益格局、改变生活方式的强力反腐很可能会把庞大的不可动摇且阻碍任何进一步改革的精英群体变成“倒逼”改革,甚至主导改革的主流。反腐激烈进行时,我的一些体制内朋友却对我以玩笑的口气透露了真心话:我们现在最希望有你说的“宪政”,因为那可以保护我们的财产不受侵犯;另一位则说,我们希望有党内民主,这样就可以选一位不搞反腐的领导人;还有一位更爽快地说,还是法治靠谱,因为实在受不了中纪委不太符合法治的反腐方式……
   
   
   
   兄弟们,官员贪赃枉法、贪污腐败时,你们没想到过法治?官商勾结、大肆拆迁、侵犯百姓权益时,你们没想到保护私产的宪法?得心应手多年玩弄不受限制的权力时,你们也从来不提民主?而他们不提不说不想,你还就没有办法。指望家里地下室藏了成顿现金的军委副主席与躺在石油上享受央视女主播的政法委书记为改革“保驾护航”,做你的中国梦吧。
   
   
   
   多年来,中国的精英听到我谈民主,几乎都在内心深处不以为然,生活还挺滋润的精英们,谁真愿意穷人起来用选票瓜分他们的财产和特权?包含“自由、法治、民主”这些普世价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要求各地公务员学习时,大多不以为然,甚至遭到鄙视,因为这和他们用特色捞钱格格不入。相信我,等到他们“不敢、不能也不想”腐败,没钱包二奶也不用到处匿藏成顿现金时,他们会比我们更愿意研究这“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刮骨疗毒”的反腐不可能只涉及腐败分子,同样也会触动我们每一个人的“奶酪”,除非你想继续像以前那样生活下去,我认为是各位真正把思路调整到支持反腐上来,开始设想和规划没有腐败的生活对你的影响,以及你将在这种全新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杨恒均 2015年1月11日
(2015/01/12 发表)





欧洲的大難題——如何同化穆斯林移民

萬維讀者網記者林孟編譯報道:美國《芝加哥論坛報》(Chicago Tribune)日前發表社論说,二十年来激進伊斯兰主義者在西方土地上暴行累累:1995年巴黎地鐵爆炸案;2001年美國民航機被劫持,成爲“9.11”恐怖襲擊的噴氣式汽油火箭彈;2004年西班牙馬德裏鐵路爆炸案;同年一名荷兰電影制作人被谋杀;2005年倫敦公交車辆爆炸案;2011年巴黎《查理周刊》杂志社辦事處遭投掷燃燒彈;2012年法國图鲁斯杀害犹太人和軍人案件;2014年布鲁塞爾犹太博物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國會大厦、澳大利亚悉尼咖啡館發生的恐怖襲擊杀人案等,都是這些年来激進伊斯兰主義者所爲。

這些恐怖攻擊者要么是孤狼式行凶,要么是小組行動。但他們費盡心思對西方開战是明白無誤的。激進伊斯兰主義者針對巴基斯坦學童和尼日利亚農村女孩的暴行使美國人震驚。但這些國家和我們距離遙远,我們並無切膚之痛。現在伊斯兰激進分子把死亡散布到我們中間,居住在欧洲、北美、亚洲和非洲一些自由民主地區的人應当認识到,恐怖分子不僅想杀害那些反對他們暴力的人,而且还要让有所谓不敬思想,珍視個人自由的人付出血的代價。

在星期三巴黎《查理周刊》员工遭到恐怖屠杀後几個小时,我們緊急表明立場:自由大衆絕不能姑息恐怖襲擊者;言論自由絕不能投降。今天,我們認爲應当做到以下几點:

首先,承認恐怖攻擊是針對西方的長期战役。英國“軍情五處”處長帕克(Andrew Parker)星期四已經强調了這一點,並警告说敘利亚的“基地”恐怖团夥正策劃攻擊西方國家的交通系统和“標志性”目標,企图造成大量傷亡。而且英國很可能受到襲擊。因此美國人難以獨善其身。這些恐怖襲擊各有創意,所以我們應当大力搜集情報,不要害怕谈論國家安全和公民權利。我們經常提到,與其在美國遭到另一次严重襲擊後,要求對群體和民權实行严格限制,不如平时加强監視和讯问,反而較少冒犯性。

我們必須假定,是中東的伊斯兰國激進分子激發了目前遍及欧洲的恐怖襲擊浪潮。 2014年11月中旬,伊斯兰國的法籍成员發布了一段八分钟長,標題爲“你还等什么?”的視频,號召穆斯林在法國本土發動恐怖襲擊,聲稱要让法國人“感到恐怖,寢食難安”。這使西方國家有理由把加倍打擊伊斯兰國武装势力,列爲最重要的任務。我們也想告訴那些不想涉入外國糾紛的美國人,這場反恐战爭並不是西方招惹的。

欧洲尤其必須更積極地解決爭論不休的穆斯林國家移民政策。這一政策漏洞百出,在使穆斯林人口融入社會方面成效摻半。法國這次恐襲事件,势必强化各政党的反移民立場。法國總统奧朗德號召全國团結,但右翼“國民陣線”領袖瑪麗·勒龐步步緊逼,聲稱伊斯兰原教旨主義者不寬容法國人的自由,那么她也不會寬容穆斯林移民。總之,欧洲必須解決同化问題,以及威胁程度達到失控點的移民问題。但同化並非單方面的行動。應該有更多的西方人公開號召寬容穆斯林移民,也應当有更多的穆斯林領袖人物,公開谴責所谓聖战意识。那些加入宗教極端主義的穆斯林,正是被這種意识所吸引。

我們珍視自由價值的所有人,必須保持克制繼續前進。在2005年倫敦公交車辆爆炸案後,我們在本報头版社論得出的結論是:許多地方有人渴望從這場战爭退縮,似乎文明國家还有安全的地方可以藏匿,可以避開那些充滿仇恨,一心支配他人,敵視民主、經濟自由、婦女公民權利的狂熱分子。恐怖分子在你們中間自由行動,享有你所在社會的公開、自由。、、、、、、他們將在你所在的街头或我們的街上,照樣再次大開杀戒。、、、、、、当你此刻站出来,我們將警惕並吸取教训,懂得必須爲明天未雨綢缪。

来源:萬維





沈从文失败的第一课


mani

1928年,大散文家沈从文被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沈从文那年才26岁,学历只是小学文化,但他以飘逸的散文震惊文坛,当时已很有名气。

       在他第一次走向讲台的时候,除原班学生外,慕名而来听课的人很多。面对台下满堂坐着的渴盼知识的学子,这位大作家竟整整呆了10分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开始讲课了,而原先准备好讲一节课的内容,被他10分钟就讲完了,离下课时间还早着呢!但他没有天南海北的瞎扯来硬撑面子,而是老老实实的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

       于是这位老实的“可爱”的坦言失败,引得全堂爆发出一阵善意的欢笑......胡适知道后,评价这次讲课时,对沈从文的坦言与直率,认为是“成功了!

 


上兩條同類新聞:
  • 柏林战役/从惨痛历史看宽容/《滕王阁序》所有典故详解/不好女色的彭德怀
  • 受够了/毛泽东为曹操翻案/国富豪为什么排队移民美国/国民党军事失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