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失误/陈丹青言论集/不是第三次世界大战而是全球内战/预言中的今天 茫茫天数早命定
發佈時間: 1/27/2015 10:32:47 AM 被閲覽數: 128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央视名嘴直播失误大集合 让人笑掉下巴(组图/视频)


新华网




  赵普播报亚洲杯新闻时忘词,脱口而出“我看看啊”(视频截图)

  

  海霞误将“新闻20分”说成“新闻20婚”(视频截图)



  白岩松:用五个字可以形容“都已经准备好了”(视频截图)

  近日,一段网友剪辑的“央视各种直播失误合集”视频在网络上热传,这段时长为7分48秒的视频将最近几年央视各频道节目直播时主持人的口误、导播切换镜头的失误以及嘉宾忘词等“事故”片段集合在一起,其中也不乏李瑞英、赵普、海霞等名嘴“老马失蹄”的镜头。

  网友纷纷评论“笑的我下巴都掉了”,“笑的根本停不下来”。也有网友很理解电视直播的不易之处“就算是精密机器也会有出错的时候,身为人类,出错更是生活中会遇上的一种情况,我们都可以理解、体谅的”,“习惯了央视主播平时严肃正经的样子,突然一个小失误真的好好笑”。





被官媒点名“抹黑中国”的陈丹青言论集 读者自己判断(图)


   1.在中国,鲁迅和马克思各有分工:鲁迅专门负责诅咒万恶的旧中国,马克思专门负责证明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2.人文艺术教育表面繁荣,扩招、创收、增加学科、重视论文等等;实则退步,学生“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常识”、“有专业没思想”。

    3.所有人在这几十年里都活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赶紧多捞,赶紧安顿好自己的生活,不要管这个社会。你是救不过来的,你真的到下面走走,就知道,完全一个赤裸裸的丛林社会,大家都信奉丛林法则。

    4.文凭是为了混饭,跟艺术没什么关系。单位用人要文凭,因为单位的第一要义是平庸。文凭是平庸的保证,他们决不会要梵高。

    5.中国连真正的公共空间还没出现,哪里来的“公共知识分子”?进入公共事务时,偶尔有像我这样的傻子出来说几句真话大家就很愿意听,这是一件很可怜的事情。

     6.您对中国的大学教育很满意吗?您对野蛮拆迁很满意吗?您对目前的医疗系统很满意吗?假如您诚实地告诉我:是的,很满意!很开心!我立即向你低头认罪:我错了,我改,我*****了,我对不起人民,我要重新做人,封我的嘴,然后向你们好好学习——这样行吧?  

    7.将当今教育体制种种表面文章与严格措施删繁就简,不过四句话:将小孩当大人管,将大人当小孩管;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8.蔡元培任北大校长,胡适任中国公学校长,徐悲鸿任北平艺专校长。搁现在,第一条入党,第二条凑够行政级别,然后呢,领导看顺眼了或把领导捋顺了。于是一层层报批、讨论、谈话、任命,转成副部级、部级之类……这样的“入世”,有利益、没担当。今日大大小小教育官员除了一层层向上负责,对青年、对学问、对教育、对社会,谁有大担当?

    9.我每讲演,年轻人就上来要签名,要拍照,我只好陪着耍,不然伤了年轻人的自尊心。现在容我说句重话。真有出息的青年,不做这类事。

    10.城市景观,全毁了。有哪个古老国家这样义无反顾地糟蹋自己的帝都,抹杀自己的历史?开罗?马德里?罗马?巴黎?京都?奈良?彼得堡?没有。没有一个古老的都城像咱们的北京这样持续毁容,面目全非,恨不得把北京的模样全给改了。

    11.《建党伟业》是一部向北洋政府致敬的电影,该片用生动的镜头,精彩的案例,温馨的细节,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时代:报纸可以私人控股,新闻可以批评政府,大学可以学术独立,学生可以上街示威,群众可以秘密结社,警察不能随便抓人。权力有边界,法律有作用,人权有保障,穷人有活路,青年有理想

    12.我们今天出了个所谓“五讲四美”,层次很低,不过是要有礼貌,守规矩,走横道线,别随便吐痰,说明什么呢?无非说明我们的社会五不讲,四不美。

    13.开发房地产是一回事;盖更多的房子给人住,又是一回事,别给弄混了。

    14.明星挺好,有个别人猖狂,欺负人,但决不会比贪官更猖狂,更欺负人。……哪位明星使一回性子,众人就吐口水,要他道歉。中国人到了欺负弱者,欺负站在明理的人,立马个个义正词严。我讨厌中国人对明星的心态,复杂、阴暗。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对戏子的心态,暗中巴望人家出事儿,心理上满足。

    15.年轻人仍然所见极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讯息中。讯息不等于眼界。

    16.什么叫做救自己呢?就是忠实自己的感觉,认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烦,不要放弃,不要敷衍。哪怕写文章时标点符号弄清楚,不要有错别字——这就是我所谓的自己救自己。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 我靠的是一笔一笔地画画,贾樟柯靠的是一寸一寸的胶片。

    17.学生也被权力化,年纪青青,接受的都是权力教育,事事认同权力,以后出来到社会,国家就交给这样的学生。

    18.中国种种考试积弊久已生成畸形的“考试文化”、“考试人格”,在我到过的十多所全国或各省市重点艺术学院,不曾遇到一位外语和艺术相得益彰,同样优异,并对二者充满热情与信念的学生,满目所见,是不知所从而不得不从的集体表情,那是被考试怪兽过度强奸后的“无表情”。

    19.以我的阅历和记忆,民主实现之日并非太平世界,一如革命成功之时,世道尤为难测。我在乎人群的德行,社会的常态,是否失去底线我嚷嚷

    20.半天,临到离开,发现我全错了:哪有教育问题啊,都是权力问题。


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难在哪里?



资料图:陈丹青、贺卫方在“李慎之纪念会”上

核心提示:1月24日,求是网刊发评论,题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难在哪里?》。文章指出,抹黑中国正成为当下某些人的时尚追寻,一些教师运用他们手中的知识权力影响青年人,不断地抹黑中国,文章点名了贺卫方、陈丹青两人,称“贺卫方在微博中大谈宪政,陈丹青在其微信公众帐号以《大家别去美国!一个愚蠢而落后的国家》为题,内容却是对美国的过度美化,诱导效果可见一斑。”

原标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难在哪里?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做大做强正面宣传,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坚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自去年11月14日辽宁日报发表了题为《大学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的公开信,批评一些高校教师把大学讲台当做情绪宣泄的舞台,把中国当成负面典型的案例库,“呲必中国”这个陌生词汇开始在互联网上火速传播。尽管有人对辽宁日报的监听行为是否符合伦理提出质疑,但是这场论战的确引起了更多人对高校意识形态问题的关注和思索。

“呲必中国”究竟是不是当今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否已经严重到了必须要整治的程度?高校教师的言论自由要如何保障?这是当前舆论场上争议较大的几个问题。前不久香港著名演员赵雅芝天安门前为国骄傲的微博招来一些网民的谩骂,不难看出,的确有那么一些人是把抹黑中国当成时尚的,无论真相如何,他们永远站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对立面。这种社会心态的产生,与高校教育不可说毫无关联,我们都知道,教师不同于一般的职业,他们运用手中的知识权力,足以影响整整一代青年人,而这些人,本该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希望。

环球时报21日发表社评文章《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难啃的硬骨头》,在笔者看来,要守护高校这块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至少有三块硬骨头要啃。

高校教师的哪些言论触犯了意识形态的“底线”?如果不能从制度上建立这样一个标准,越界的言论就会继续在高校、在媒体、在互联网上肆意传播。目前互联网上各种观点争锋激烈,有人认为这是网络空间自由开放的必然结果,但是也必须警惕乱戴帽子、乱贴标签的舆论暴力行为。什么样的言论是“越界”的,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对立的?是不是只要将中国作为负面案例就理所应该遭到炮轰?是不是只要批评中国就违背了中央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批评和抹黑的边界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必然会导致舆论场上乱成一锅粥、站队不站对的现象泛滥,不利于多方思想的交流。尤其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今天,抗拒西方思想文化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情,那么高校教师应该坚守的政治和道德底线究竟是什么,都应该有明确的界定。拒绝抹黑的同时必须允许适当、理性的批评,才能促进当今社会的进步,从而赢得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对党委政府的拥护。《意见》已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放到一个极端重要的位置,近日也有不少教师感受到了压力,甚至有人开始删除微博上的不当言论,但是要想真正肃清高校的负能量,还需要更加细化的规则,让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敢抹黑,不能抹黑,不易抹黑。

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不能止于课堂。高校教师通过微博、微信传播西化思想已经不是个例,高校教师不同于普通民众,他们独特的思想和崇高的社会地位很容易在互联网上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甚至有网民将这种“大胆”错误地理解为“敢言”。这个时候,他们已经跨越了高校,影响的是六亿多互联网用户。贺卫方在微博中大谈宪政,陈丹青在其微信公众帐号以《大家别去美国!一个愚蠢而落后的国家》为题,内容却是对美国的过度美化,诱导效果可见一斑。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不留死角,高校教师应该成为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主力。

如何提高教师和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如何让学生不再对负面新闻情有独钟?如何让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再只是一些僵化的理论?正像环球时报所指出的那样,宣传思想工作如果只是被机械地、应付检查式地推广,那么到头来就是或者没什么效果,或者搞出相反的效果。笔者时常听到有人将“宣传”和“形式主义”联系到一起,这提醒我们,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必须创新宣传方式,运用互联网思维,让正能量变得生动起来。就拿近日张万年逝世来说,在大众娱乐时代,网民的关注点被娱乐明星吸引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对政治人物过于僵硬的宣传方式同样值得反思。多数老百姓对于领导人只存在一个轮廓式的印象,而没有深入的了解,这与我们国家淡化对政治领袖的生活报道大有关联。媒体对歌手的私人生活肆意添加情感色彩,却对领袖的生活避而不谈。直到张万年逝世,多数百姓仍然不了解这个令中央领导人沉重悲痛的将军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没有了解,纪念就可能沦为一种形式。

《意见》不只是一道行政命令,而要让它内化为教师内心的价值标尺。主流价值观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一行行勒令教师讲授、学生背诵的语句,而要让它变成可以印刻在每个人心里的鲜活形象,让每个人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正能量的熏陶。笔者相信,“呲必中国”之乱象终会根除,而“教育正是一切社会里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

(作者单位:宁波市委宣传部)




谢选骏:不是第三次世界大战而是全球内战



2015年1月27日

    报道指出,“伊斯兰堪比埃博拉,第三次世界大战再掀高潮”:


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发酵,哈里发领导的伊斯兰国(ISIS)趁机进一步强化影响力,各国打击伊斯兰国相关事宜再度成为舆论焦点。如果说伊斯兰组织搅动的全球化争端算不上完全意义上的“文明冲突”的话,至少算得上是二战之后又一场具有充分依据的全球大战了。
    
    法国月发生严重恐怖袭击后,黑客又攻击数以百计法国网站,宣扬宗教极端主义思想。一些网站主页内容遭篡改,例如黑色背景上出现“法国去死”、“查理去死”和宣扬极端思想的文字,落款通常是“反对法国”。此外,“基地”组织北非分支在“圣战”网站上发布声明称,只要法国士兵继续占领马里与中非等国的土地,并轰炸叙利亚与伊拉克的人民,只要法国“蹩脚的”媒体继续诋毁先知穆罕默德,法国将面对更多、最惨重的局面。
    
    眼下,《查理周刊》遭袭引发的抗议仍在继续。随着事态的发展,法国将矛头进一步对准了伊斯兰国。1月13日,“夏尔·戴高乐”号航母及其战斗群出发前往海湾,准备参加空袭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虽然1月7日就已有法国国防部消息源指出法国将派遣航母前往中东,但这次出航比预期提前。媒体推测,法国总统奥朗德可能在航行中的“戴高乐”号甲板上发表打击“伊斯兰国”的宣言。这一行动显然带有报复《沙尔利周刊》袭击案的性质,此前法国仅出动了少数陆基飞机为美国轰炸“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提供情报和加油支持,而“戴高乐”号航母上搭载有数十架舰载战斗机,攻击能力十分强大。
    
    据说,“全球联合反恐”已是“大势所趋”。法国日前组织的反恐游行得到多国政要支持响应,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卡梅伦、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以及众多欧洲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游行。美国总统奥巴马派司法部长霍尔德代表他出席。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出席游行。虽然美国总统奥巴马没有亲赴游行现场,但这并不表示美国的反恐战略有所转变。白宫最新消息称,奥巴马希望与国会就一项授权他使用武力打击伊斯兰国的法案展开合作。目前,美国正领导国际联军利用空袭打击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激进分子。
    
    随着恐怖气息的进一步蔓延,原本对联合美欧打击伊斯兰国态度不明朗的俄罗斯也开始显示出积极的姿态,企图转移被动处境。
    
    《查理周刊》编辑部遇袭击之后,俄罗斯总统普京第一时间谴责了这起袭击事件,并对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家属表示深切慰问和同情。克里姆林宫新闻办公室1月7日表示,“俄罗斯首脑痛斥恐怖分子的无耻行为,并表示,随时准备与社会各界共同与恐怖主义进行斗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伊斯兰国13日公布一段影片,为两名在叙利亚被捕获的俄罗斯间谍遭到枪决,而行刑者为一名年约10岁的男童。此举无疑进一步激怒俄罗斯。
    
    数月来,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叙利亚两国迅速坐大,对地区乃至国际安全形势构成严重威胁。媒体指出,相比本·拉登时代,如今的“基地”组织四处扩散恐怖主义,影响又在扩大。“基地”组织的国际化令全球反恐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该组织“教化”大量外国“圣战者”并利用他们向目标国家渗透,越来越多的“基地”组织成员来自欧美国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令防范难度大大增加。
    
    在全球恐怖主义威胁的版图上,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毋庸置疑也是全球反恐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思想的渗透、“基地”组织等境外势力的支持、西方国家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等,都助推了恐怖主义在这一地区的蔓延和发展。
    
    另外新年伊始,尼日利亚北部巴加也发生了“屠城”事件。五天之内,“博科圣地”将巴加及周边至少16个定居点夷为平地,两千余人惨遭杀害。骇人听闻的是,恐怖分子竟强迫儿童充当人体炸弹。舆论认为,“博科圣地”今年将取代埃博拉病毒成为非洲最大威胁。
    
    不少声音认为,针对恐怖主义出现的新动向和新变化,国际社会必须团结起来,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加大反恐情报收集与分享,强化网络反恐,切断恐怖组织资金流动和融资渠道,推进去极端化,坚持标本兼治,致力于消除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和滋生土壤,达到全方位遏制恐怖主义的目的。正如11日巴黎百万人团结大游行所宣示的那样: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团结起来!
    
    巴格达大学政治学教授阿马里指出,恐怖主义是人类社会公敌,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伊叙两国及其周边国家安全局势持续恶化,欧美国家恐怖威胁明显增加,以“博科圣地”和索马里青年党为代表的恐怖组织在非洲活动猖獗、、、、、、“今年将成为全球反恐的关键之年,国际社会携手打击恐怖主义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
    
    不过在我看来,上述报道所体现的国际舆论目光短浅,还是在用二十世纪“世界大战”的观点看待事物。
    
    实际上,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现今的冲突与其说是“各个主权国家之间”的“世界大战”,不如说是“一个全球社会内部”的“全球内战”。也就是说,世界金奖进入的不是什么“第三次世界大战”,而是“第一次全球内战”!
    
    在全球内战结束之后,一个全球政府就会出现了。
    
    全球内战可能不止一次,而是反复多次,甚至历时百年。全球内战将是全球政府的催化剂。 博讯




预言中的今天 茫茫天数早命定



mani   消息树

回眸精选‧跨越时空 中外预言解析-----茫茫天数早命定 世道兴衰不自由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从帝王将相到文人墨客,从绿林好汉到才子佳人,无论是怎样叱吒风云的人物,没有谁敢说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没有谁敢说不是时势造英雄,命运没有固定的模式,绝对的规则。

有时人们把历史比作一台戏,仔细想想很有道理。天作幕、地为台,在凝缩的时空中,这台大型历史剧日夜不停地上演着。戏中的人物,无论其本人是否愿意,都在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这部戏时而平缓,时而凄楚,时而悲壮,时而义愤。而在那无边尘世的喧嚣和无奈中,飘荡着一曲超然的清音,音量淡泊而清晰,那是超然世外,指点迷津的清音。她时刻提醒着世人,“茫茫天数早命定,世道兴衰不自由”的真实。她就是千古流传的预言。

说起预言人们并不陌生,古今中外各民族都有着许多关于未来的诗歌、图画和故事在流传,即神秘,又令人神往。几乎每个时代,都产生过家喻户晓的预言家。

在中国历朝历代,很多开国谋士都是深明易理的预言大师,如周朝的姜子牙,三国的诸葛亮,明朝的刘伯温等等。也有许多预言家是僧侣或道士,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预言性的诗歌、民谣。

在欧美,影响最大的预言恐怕要数《圣经》预言和诺查丹玛斯的《诸世纪》了。还有一些预言流传于世界其他地区,从古埃及、古希腊到古波斯,从美洲的印第安部落到中国的邻邦韩国,都有预言流传至今。

预言与验实

许多预言在历史上十分应验,一直让人感到惊讶,这促使人们不断地试图破解其中关于未来的部份。但历史留下的似乎总是遗憾,人们一次次的总在事情过去后才明白预言的真意。也许正因为这样,人们从来不曾有机会主宰自己的命运。

到了现代,科学几乎主导了人类的一切,科技工业改变人类的生活环境与社会型态,随着物质生活改善,看起来人类似乎掌握着更多科学知识,相信着科学理论。确实现代科学也是门预测学,各种科技产物可以说是科学预测的产物,但似乎只能在物质范围内,受着时间制约,预测不了未来,更预测不了人类的精神活动。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天气预报,最尖端的现代科技预测不准三天后的天气,可是预言中的预测几乎都是横跨数百年时空的人类活动,是种超时空科学。

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发现用现代科学理论与科学发现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解释预言这一现象,《预言中的今天》这本书也特别从这个角度为读者揭开预言神秘的面纱--人怎么有能力知道未来呢?预言能不能为科学开启新的一扇门呢?生命的意义究竟为何呢?

走过历史,我们看到科技带动人类步入了一个物欲横流、紊乱失序的现代社会,‘预言’一个既古老传统又超越现代科学的现象,似乎蕴藏着特殊的时代意义,似乎正在兑现着它最后的誓言――为唤醒人类,等着为人类开启新的一页、新的纪元!

我们真诚地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一个清新的角度来审视预言,审视历史的过去、人类的现在和可能的未来,审视人类生命的意义。毕竟,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秦始皇/十大吉祥图样/上下五千年,谁是爱国者?/美国120年来房价的历史和规律
  • 雅兴大发/中美软实力的五大差距是啥?/青藏高原/扬州大屠杀中的性别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