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麗文正經話/文革时批华君武画的漫画/毛泽东与刘邦/孙中山先生的对联与名句
發佈時間: 1/31/2015 7:34:58 PM 被閲覽數: 428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麗文正經話》20150130 ISIS大军

进逼中国!300中国人赴ISIS打圣战?

 
来源: 2015-01-30 
                   


文革时批华君武画的漫画 (多图)


(2015-01-31 11:49:54) 文革传人

 

“文革小报”寻根第42篇。

咱国出才子,包括艺术上的才子,大量的才子。如果没有历史上一次一次的文字狱…..唉“历史不能假设”。

华君武先生是文革前那个时代的漫画大腕。从定位上说,华该属“又红又专”的体制内艺术家,他是延安过来的,面过圣,当然为咱党出过力。比如下面这幅,是制敌利器:


这种画,基本没啥“艺术”可言,但却为华大腕在文革前争得了少有的体制内漫画发“言”平台。没有言论出版自由,平台靠“赏”,咱党的“革命历史”就是如此。在怪杰“变态辣椒”出道前,不知有多少漫画才子被埋没。走题了,回到华大腕文革被批。

华是制敌利器,按设计不是讽刺“体制内”的。在延安面圣那次还因为一幅讽刺延安的画被太祖“纠正”,太祖说“可不可以画一种对比画,上面一张是歌颂正确的,下面一张是批评错误的”(引自华君武先生的回忆录)。靠,政治报告型漫画,一分为二,上面是太祖英明领导下面是“阶级敌人”搞破坏。阴差阳错的,“光明日报”社长穆欣在19591966年请华君武在“光明”上开了个漫画专栏,做“内部讽刺”。这个“内部”不是“内参”那个给领导看的内部,是“国内”的内部,相对于华大腕常规画的讽刺“帝国主义”的“外部”漫画。就是此“内部”讽刺,让华大腕在文革中遭受批判。上小报:




文章很长,挑着上了:


这一段有趣。先看“华君武”的名字,要一个90度一个180度的侧空翻以显示其“可恶度”。而漫画本身也被倒过来展现作者对画的愤恨。原画里“兵车行乃和平主义思想”几个字是反着的,到此负负得正反而正过来了,*_*。这是那幅画的正品:


这幅画满有意思。背景是上世纪60年代初太祖与苏联老大哥闹翻,苏联的赫鲁晓夫要与美国求“和平”,被太祖骂成“投降”的“和平主义”,让咱国内的父老乡亲跟着批评。不论赫鲁晓夫与美国是啥故事,咱国的众屌丝对美苏的爱恨情仇能施加什么“正能量”?“小报”批此画“捏造杜甫检讨”,你大爷,不捏造还能出漫画吗?文革就这德行。顺便给没读过该杜甫诗的朋友说一声,“兵车行”是叙事长诗,哭诉皇帝老儿穷兵黩武给百姓造成的残酷后果。老汉认为华大腕的次画是他画中的上上之作,颇得漫画的精髓。华大腕敢在1961年发表此作,牛!

说到牛,另一幅被批的画是“公牛挤奶”。


这是画:


这文字狱的问题,基本上起自皇上老儿们坏事干太多,然后怕人骂,越怕骂越觉得谁都骂他,最后成为自虐狂。文革呢,超级文字狱,就是全民帮太祖协助他的自虐狂。起因还是那个“小资产阶级狂热”,试想如果真是每亩都产万斤,收下来的麦子变成无数个吃不完的大个包子,太祖不会对啥“不进行调查研究的”言语过敏,也就不会有文革时的全民相帮自虐了。

心虚,看啥啥不顺眼:


这是画:


华大腕就画了个漫画,“暴君”与“奴仆”是“小报”说的,帮着太祖自虐,不在话下。

“牛”和“吹笛”两幅画华大腕应该是被文字狱了,不过下面这个则是华大腕的本意:


把画掉过来看:


“她为什么用喊口号的姿势唱歌?”

“这完全符合歌词内容的。”

“宣传”与“文艺”的关系简单明了。再说一遍,华大腕在那种环境下能有此勇气,牛!

漫画,是一种精致有逻辑而带启发性的批判艺术。而骂街与漫画一点关系都没有。可惜,文革在批判华大腕漫画、把漫画这种艺术形式也谋杀了的同时,骂街开始大行其道:


直到现在,咱国的“骂街”依然茁壮,漫画还在挣扎。

何以得见?

华大腕下面这张68年前的画作(1947年),一丝一毫不改,能在咱国的大众媒体上登出来吗?


皇上继续伟大,漫画仍被修理。




毛泽东与刘邦


(2015-01-30 18:41:29)/deniro1

毛泽东自认古今第一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不是对手.我其实觉得,毛泽东与刘邦存在惊人的相似.虽然老毛可能看不上刘邦.当然这些都是茶余饭后的笑谈,里面很多封建迷信的内容.不要当真.不喜欢的也不要骂街.只作笑谈尔。具体理由如下:
1.刘邦据称是赤帝子转世,斩白蛇起义。史记高祖本纪有记载:“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
老毛可能是火德星君下凡,烧饼歌有云:“火风鼎,两火初兴定太平,火山旅,银河织女让牛星,火德星君来下界,金殿楼台尽丙丁"
考虑到本朝色尚红,红军,红旗,红墙,红海洋,红太阳,红宝书等等.不能不说本朝太祖乃火德星君下凡有点道理.本朝属火德.清朝后金大概是属金吧.火克金.虽然不知道刘邦的赤帝子是啥,但是大概和火德星君差不多.汉兴乃火德,这里抄点资料:
汉代起初在汉高祖刘邦时,张苍认为秦国祚太短且暴虐无道,不属于正统朝代。应该由汉朝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汉朝之正朔应为水德。到汉武帝时,又认为秦属于正统朝代,改汉正朔为土德(因土克水),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德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炎刘”。
故相似点之一,毛刘二人皆火德星君转世.二朝同属火德.
2.毛刘皆起自草莽,白手得天下者,中国历史上不过数人而已.
秦末暴政,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刘邦能得天下,"仁而爱人,为人大度"是主要原因.刘邦自身并非善战,与项羽交战,屡败.然豁达能用人,终得天下.毛深沉有大智,天赋雄才,屡于危急之时出奇计,于转折之机见其谋略.其雄才大略,盖世所无.二人皆出自平民,身无尺寸之资,百战而得天下,中国历史上除了他俩,只有朱元璋.
3.毛刘皆过蜀而不留,以关中为根本.
刘邦自鸿门宴,天下分封之后,帅军入蜀,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陈仓入关中.以关中为根本,以韩信夺赵,燕,齐,以北胜南,终克项羽;老毛自中央红军离开苏区,帅军过湘,黔,滇,川等,过蜀地而不留,翻雪山过草地,终入陕甘,遂以关中为根本,于二次世界大战之机,分兵于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建立根据地,以此为逐鹿中原之基.直到1948年,天下将定,毛泽东才东渡黄河,来到西柏坡.
毛刘二人运兵得天下之路径也相似.
而项羽建都徐州,老蒋定都南京,都在东南江苏.最后都大败.
关于陕北根据地,烧饼歌有云:黄牛山下有一洞,可投拾万八十众,先到之人得安稳,后到之人半路送.
我个人猜测,这是红军入陕北延安窑洞之兆,当时三路红军总共十万左右,一方面军过湘江后有三万,二方面军一直只有万把人,四方面军有八万多,成为西路军后大部分都死在马家军的手里. 先到的乃毛,后到的是张国焘部,张自鄂豫皖入蜀后流连忘返,安乐不止.终无法立足,自百丈崖后全部命丧大西北,除了极少的高层将领徐向前李先念等外,都没能达到陕北.正应了后到之人半路送之兆.
4.毛刘皆蔑视士族,喜欢大老粗
这一点老毛就不用说了,刘邦也是如此, 一向轻儒,曾经拿儒生的帽子当尿壶,以此来污辱儒生。一边洗脚一边见郦食其.刘邦信任的樊哙原先不过狗屠尔.毛一向不信任知识分子,连参加革命的也不相信,主要相信老红军,于将领之中颇信任许世友.刘邦轻生死,箭创医曰可治而不治,吕后问遗言, "勃重厚少文,安刘氏者必勃也".
而项羽和老蒋恰恰相反,项羽尊重士族,韩信陈平皆先投靠项羽.老蒋也重视知识分子,英美留学人员都得重用.
5.毛刘身边人物也相似
刘身边有汉初三杰,二把手是萧何,老毛有周恩来,两人都是出名的良相,大管家,两人的结局也差不多,萧何晚年蹲了几天班房,周恩来晚年也提心吊胆,批孔,宋江架空晁盖都对着他.刘邦军事上刘有韩信,毛自己就善战,又有彭德怀林彪,特别是彭,尤为善战,朝鲜战场能以弱战平美国.韩信,彭德怀早年都吃了大苦,韩信讨过漂母的饭,彭也讨饭,二人晚年又差不多,韩信欲反而未发被杀,彭德怀操了一次娘后囚禁而死.就连林彪也没能逃过劫数.刘邦还有张良,据郭沫若回忆,"第一次同毛泽东见面,后来他把此事写进回忆录《洪波曲》,感觉毛泽东‘静如处子’,很有些像汉初的张良。”实际上他搞错了,老毛是刘邦和张良二合一. 至于陈平,大概能和叶剑英有点像,两人都是既聪明还风流.叶帅号称花帅,陈平则据说盗嫂,刘邦还问过这事.在毛刘之后他们都起了安定国家作用.
更要一提的是,刘邦有个厉害的媳妇吕后,老毛的媳妇江青也不差,她自比武则天,红都女皇.但是吕后在封建王朝那个时代是有依靠的,儿子是皇帝.江青就难免无依无靠了.被抓起来.
不能不说,历史时运还是变化了.




谁与斯人慷慨同:孙中山先生的对联与名句


(2015-01-31 00:52:44) 昔年詩卷


孙中山先生所作对联不多,较有名的有:
  众生平等;一切有情。
    -----题广东肇庆庆云寺联(与宋庆龄同游此地)

 愿乘风破万里浪;
 甘面壁读十年书。
              ------少年自勉句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
                        ——赠张静江

兴办自我;
利归于民。
——题广东顺德蚕子公司

博爱从吾好;
宜春有此家。
——题梅县爱春楼

  一些赠友人志士之作:

从容乎疆场之上;
沉潜乎仁义之中。
——赠蒋介石

       养成乐死之志气;
革去贪生之性根。
——赠邓演达

可惜邓演达,日后和宋庆龄同游于莫斯科、柏林。却死于蒋介石手下。

  西谚曰血重于水;
东古训唇齿相依。
——赠日本头山满

白虹贯日;
紫气滔天。
——题日本内田良平柔道场

环翠楼中虬髯客;
    涌金门外岳飞魂。
——赠宫崎滔天

   依民意国建;
逆民意国亡。
——赠日本友人犬养木堂

塞上秋风悲战马;
神州落日泣哀鸿。
——挽刘道一诗

       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
轩亭流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挽秋瑾

平生慷慨班都护;
万里间关马伏波。
——挽蔡锷。 

爱国以命,爱党以诚;
家不遑顾,老而弥坚。
——挽郑荫南

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挽宋教仁

爱国爱民,玉树芝兰佳子弟;
春风春雨,朱楼画栋好家居。
——题广东梅县爱春楼

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
研几于心意初动之时。
——题黄埔军校礼堂

    唤起民众,导之以奋斗:
    实现革命,继之以努力。(1920年元旦春联)
 
      另有些别人撰句孙中山手书的对联,常被视作孙中山的作品。如: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以及 
    安危他日终须仗,
    甘苦来时要共尝。

至于孙中山一生的遗憾可用下两句概括言之:

 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挽刘道一诗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上兩條同類新聞:
  • 少康戰情室/孙中山的历史遗产:未完成的《共和》/揭开毛泽东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历史真相
  • 口水三国/谢选骏:共产党革命本质上是场宗教战争/传承与决裂之间的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