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太平天国/世界上最穷的总统/西方人眼中的大跃进/清流与严党之争/短文:《青春》
發佈時間: 2/3/2015 2:39:34 PM 被閲覽數: 155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太平天国 (经典历史港剧 全)


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不堪忍受清朝残酷压榨和外国侵略的各地中国人民,纷纷起来英勇抗争。其中以洪香全为首的"天帝会"势力最大。其于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定国号为"太平天国"。 义军起义后的两年就席卷长江,截断了清朝的漕运,攻下南京.太平天国定都于此改称天京。清朝启用汉族名家曾国藩编练的湘军以击太平天国,无奈前后湘军均大败。曾国藩自杀。太平天国同时也把略者打得一败再败,不敢见仗。然而偏安东南,孤军北伐,天京事变,使得太平天国大好形势骤然跌入谷底。 东王杨秀清日益骄纵,觊觎天王宝座,北王韦昌辉借力杀人;而洪秀全也私心颇重,使得北王杀骨干两万余人;翼王石达开被迫带兵分道扬镳,牺牲在大渡河畔.此后,虽然有陈玉成,李秀成的艰苦奋斗,但至终敌不住中外统治者疯狂进攻,1864年洪秀全病逝,太平天国也随之瓦解














王德邦:清流与严党之争


——明朝反腐与腐败势力的较量



2015年2月03日

    
    
     明朝嘉靖年间,奸党严嵩把持朝政二十余年,结党营私,卖官鬻爵,贪墨无度,迫害忠良,弄得官僚腐化,民不聊生,国库空虚,外敌侵略,民变四起,使国家陷于风雨飘摇之中。然而,严党何以能如此长久地操控政局,祸乱朝纲,摧毁国基,使大明王朝由盛至衰?难道满朝文武尽皆昧心降服于严贼门下,就没有人起来仗义抗争?要想解开这段历史谜题,就得翻读明朝清流与严党的争斗史。




世界上最穷的总统这样生活



2015年2月03日


    世界上最穷的总统这样生活


    他说:“人们叫我‘最穷的总统’,但我不觉得自己穷。穷人是那些只想着工作赚钱,想过奢华生活、永不知足的人。”
    世界上最穷的总统这样生活


    2015年2月3日消息,人们常常抱怨政客的生活方式与民众脱节,但是在乌拉圭,事实说明一切。多年来,曾是左翼游击队领导人的何塞·穆希卡号称是“世界上最穷的总统”。
    世界上最穷的总统这样生活


    屋舍外晾衣绳上挂着刚洗过的衣服,院子里杂草遍地,一口井是这里的取水之处。屋外只有两个警察和一条三只腿的瘸狗曼露埃拉,他们是这里全部的警力。这就是乌拉圭总统何塞·穆希卡的住所,他过着与世界上任何一位总统都截然不同的生活。
    世界上最穷的总统这样生活


    2009年当选总统后,他放弃总统府邸的生活,坚持居住在首都蒙得维的亚郊外的一座农场,睡在一间摇摇欲坠的板房里,农场外只有一条仅够一辆汽车行驶的土路。最关键的是,连这座农场都不是穆希卡的,而是他夫人的财产。
    世界上最穷的总统这样生活


    穆希卡将自己月收入的90%,约12,000美元,奉献给慈善事业,自己只留下七百多美元,这只相当于乌拉圭的平均工资水平。因此他就有了世界上最穷总统的称号。图为当地时间2014年7月9日,乌拉圭蒙得维的亚,乌拉圭总统带着自己的三条腿狗曼露埃拉在自己的农场内接受媒体采访。
    世界上最穷的总统这样生活


    他说:“别人眼里我就是个古怪的老头。但这是我的选择。”“我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这样度过,有这些东西,我的生活就够了,”他坐在花园里的旧椅子上。
    世界上最穷的总统这样生活


    阿拉伯一名酋长曾出价100万美元欲购买穆希卡的甲壳虫座驾,据估值,他这个座驾大概价值千余美元。这辆1987年出厂的天蓝色甲壳虫汽车应该是他最值钱的家当了。而且他这辆唯一的破车子是2010年他就任总统的时候,几个朋友凑份子钱给他买的,如果他将车子卖掉就会良心很不安,觉得愧对这些朋友的心意。
    世界上最穷的总统这样生活


    一名男子曾在乌拉圭西南部路旁伸出大拇指要求搭便车,路过的几十辆车都不搭理他,一辆接着一辆地离他远去,最后终于有一辆车停下来,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并只是声明“最多只能送他到总统府”。他兴高采烈地上了车,但最后才意识到,这善心人竟是总统穆希卡。该男子名叫阿科斯塔,他说,当时有一辆挂着政府牌照的车缓缓停在眼前,自己上车时还全然不知车上的人是何方神圣,不过车上的一名妇女有点眼熟,仔细一看竟然是总统夫人露西亚,而驾车的正是总统穆希卡。
    世界上最穷的总统这样生活


    他说:“真正穷的不是那些拥有少的人,而是那些需要多的人。”
    世界上最穷的总统这样生活


    “这是自由。没有财富也就不会被财富奴役,所以会拥有更多自己的时间。”
    
    来源:凤凰资讯




西方人眼中的“大跃进”: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大屠杀



2015年2月03日

    西方人眼中的“大跃进”: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的大屠杀
    
    大跃进期间,北京郊区大炼钢体的景象
    
    1958年2月2日,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我们的行动口号--反对浪费,勤俭建国!》。社论提出国民经济“全国大跃进”的口号,象征着最终导致中共政权严重危机和数百万中国民众“非正常死亡”的一场庞大政治经济运动的开始。
    
    大中华圈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各方评述,从大跃进的起因到最终结果和影响,海内外中文媒体在过去几十年来早已全方位覆盖,而西方史学界和评论界对大跃进的分析评述转载的却相对有限。 BBC中文网藉此机会介绍一下西方学界究竟有是如何看待与评价毛泽东时代的那场“大跃进”的。
    
    西方定义
    
    在西方文化圈中最具代表性,估计也是学术上比较客观的描述是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上对“大跃进”的定义:在中国历史上,由中共于1958-1960年间发动的一场动员了庞大人口参与,特别是通过农村公社化等方式,以求迅速解决中国工农业落后局面的一场大规模群众运动。
    
    上述定义还在更加详细的内容上涉及到大跃进起因于毛泽东希望依靠中国“人多力量大”的特色来走一条不同于苏联重点发展工业与科技的“社会主义道路”等具体概念。
    
    西方对大跃进的描述中,除史实部分外,也经常会着重描述当时中苏关系紧张,毛泽东相信“人定胜天”,以及中共宣传工具鼓动民众相信可以通过大规模群众运动迅速超越工业发达国家等背景、文化元素的分析与诠释。
    
    另外,大跃进所造成的巨大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以及最终造成“数以百万计人死于饥荒”的灾难性结果的分析与论证也很多。
    
    运动起因
    
    西方人眼中的“大跃进”: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的大屠杀
    
    毛泽东在大跃进期间视察浙江农村
    
    中共与苏共关系开始不和被普遍认为是毛泽东发动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1957年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大会上表示苏联将在15年时间内工业产值超过美国。 毛泽东则表示中国将在15年内追上英国。
    
    西方学界对大跃进起因的看法主要是毛泽东在中共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特别是在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开始与斯大林时代划清界限之后,开始质疑苏联的着重发展工业和科技的社会主义模式,因而希望通过发挥中国人口众多的优势来找到一条实现工农业大发展的捷径。
    
    西方学界还认为,毛泽东发动大跃进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来自中国国内。 毛在1957年通过“反右运动”残酷镇压了党内外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知识分子和干部之后,也希望通过进一步的政治和经济上的“伟大胜利”来证明他自身政策的正确性。
    
    旷古浩劫
    
    尽管西方学界迄今对大跃进运动所引发大饥荒最终究竟造成多少中国人“非正常死亡”仍有争论,但是毛泽东所发动的大跃进运动最终给中国和中国人带来的浩劫却是没有争议的。
    
    有关大跃进期间中国非正常死亡人数的统计分析从1800万到4500万不等;最多被学术界引用的数字是2000-3000万。
    
    著名荷兰汉学家冯克(Frank Dikötter)认为:“胁迫、恐吓、系统性暴力构筑了大跃进的基础······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有预谋的大屠杀。”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人佩金斯(Dwight Perkins)指出:“数额巨大的公共投资最终只带来非常微小的经济效益,甚至毫无效益······简而言之,大跃进是中国历史上耗费巨大的一次灾难。”
    
    希望促成中国经济飞跃的运动,最终造成的是经济大倒退和大饥荒。
    
    西方分析人士多数认为,正是因为大跃进政策上的失误,导致毛泽东一度被迫退居二线,而给他日后为夺回“王权”而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打下伏笔。 而文革又再次将中国和中国人带入灾难的深渊。
    
    来源:BBC



影響全球近百年,被麥克阿瑟、松下創始人視為座右銘的短文:《青春》

  

《青春》(或譯《年輕》)是德國作家塞繆爾·厄爾曼寫的一篇散文。首次在美國發表的時候,引起全美國轟動效應,成千上萬的讀者把它抄下來當作座右銘收藏。

據說,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在指揮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辦公桌上始終擺著裝有短文《年輕》複印件的鏡框,文中的許多的詞句常被他在談話或開會作報告時引用。

後來此文傳到日本,也得到很多日本人的喜愛,松下公司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也把它作為座右銘。

譯文如下:

《 青春》

——塞繆爾.厄爾曼

青春不是指生命的一段時間,而是指一種精神狀態;它並不是指紅潤的面頰、透紅的嘴唇和靈便的腿腳,而是指堅強的意志、豐富的想象和強烈的感情,它是指生命的源頭活水的清新之感。

青春意味著在氣質上勇敢多於怯懦,冒險進取多於舒適苟安。這在60歲的老年人中往往比在20歲的青年人中更為常見。人之變老不僅由於年歲的增長,我們之變老常常是因為放棄了對理想的追求。

年歲也許會使皮膚增添皺紋,可是一旦喪失熱忱,靈魂上的皺紋就會隨即出現。憂慮、恐懼和缺乏信心會使人心灰意冷,意志消沈。

無論是60歲,還是16歲,新奇事物對每個人都有吸引力;只要童心未泯,就會對未來有好奇心和享受人生的樂趣。在你的心中和我的心中都有一座無線電台:只要它總在接收人類和上帝發出的美、希望、鼓勵、勇氣和力量的信息,你就會永遠不老。

假如你將天線收起,使你的心靈蒙上玩世不恭的霜雪和悲觀厭世的冰層,那麼即使你年方20,你也老氣橫秋;然而只要你將天線豎起,去接收樂觀主義的電波,那麼你就有希望即使活到80歲死去,也仍然是年輕的。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上兩條同類新聞:
  • 雁过留声/项羽为何自刎不过江/岳飞是成功狼爹/两大难题/出色搭配
  • 平安反串/目前的世界的经济形势比2008要严重/陳小鲁:不要嫉妒紅二代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