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残忍至极/揭秘古代青楼黑历史/回到中国发现根全腐烂/经典笑话
發佈時間: 2/4/2015 1:14:24 PM 被閲覽數: 150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残忍至极 IS活活烧死约旦飞行员

(图/视频)


京港台:2015-2-4 03:18| 来源:苹果日报 |

  中东恐怖武装组织「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IS)方才发布影片称,已经活活烧死俘虏的约旦飞行员。

  伊斯兰国在网路发布的影片显示,身穿橘色囚衣的约旦飞官卡萨斯贝(Maaz al-Kassasbeh)被关在铁笼子里,遭到纵火活活烧死在笼中。影片拍摄到飞官被烧成焦尸,还被推土机倒下大批土石块掩埋。

  卡萨斯贝去年12月驾驶F-16战机执行轰炸伊斯兰国任务时,坠机被俘。约旦政府曾表示愿意与伊斯兰国换囚,但要求证明卡萨斯贝仍活著,但迟迟没收到回应。约旦先前曾放话,若IS敢杀飞官,约旦会处死所有IS囚犯及伊拉克女炸弹客瑞夏维(Sajida al-Rishawi)。

  

  

约旦飞官被关在铁笼子中,遭纵火烧死。 翻摄Youtube

  

  

事后还用推土机倒下土石掩埋。 翻摄Youtube





揭秘古代青楼黑历史:弄瞎女童双眼供

玩乐(图)


京港台:2015-2-5 01:27| 来源:羊城晚报 |


  青楼曾是古代风月场所的代名词。在这里,流传着风流才子与绝代佳人的爱情故事,然而“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现实往往是与文学记载大相径庭。《羊城晚报》2014年3月19日B5版刊发署名“夜行者”的文章《盲妓,风月场中的残忍》,作者在文中披露,据《旧社会梧州“盲妹”的苦难》记载:“在清末民初时候……喜欢玩弄奴役‘盲妹’的嗜好,在当时官僚、富商、豪绅中,成了一种风气,因而当时有些鸨母为了讨好他们,以便捞钱,便将买到的光眼女童,残酷地把双眼弄瞎,光眼的人便变成‘盲妹’,以便为他们作一辈子的奴役。”顾客的畸形需求以及鸨母的变态手段,造成了无数女子的悲惨人生。

  

  白居易遭贬斥时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有感而发,作《琵笆行》流传于世。图为大陆画家刘旦宅所绘《琵琶行》

  清人曹去晶曾在《姑妄言》里描述了明代风光旖旎的秦淮河畔,出现一种极为怪异的现象,就是那些官二代富二代特别喜欢光顾那些盲妓,甚至形成一种潮流。

  秋波寄意,流盼传情,若无双眸,有何趣味?为何那些土豪们如此喜欢盲妓呢?秦淮河畔的名妓多才貌惊人,技艺压众,她们无奈堕落烟花,身居下贱,但并非有几个铜钱就能让她们心折的。但凡只有文才与人品兼具者,才能让她们心悦诚服。

  《姑妄言》曾举一例,明末有一位叫刘元的名妓,有名士花钱请她陪睡,刘元竟然留个后背给他。名士拍她的肩说:“你不知道我是名士吗?”刘元回头说:“名士是什么东西?值几个钱?”啧啧,名妓有这种傲气,实在令名士为之气折。

  土豪和假名士虽然令那些名妓美妓们厌恶,但她们却是不敢拒绝,于是便在言语、诗文、歌词中讥诮他们。久而久之,土豪和假名士以及他们的小伙伴们便冷了那颗攀搭名妓的心。不得已之下,便在妓女中想起盲妓来。

  对土豪和假名士而言,盲妓有很多好处。比如不辨好丑,无从褒贬;不通文墨,任土豪和假名士一肚臭粪,只是赞好,等等。于是,来秦淮河畔玩盲妓便成了土豪和假名士们一种潮流,一种时尚。

  《姑妄言》毕竟是小说,明代金陵究竟是否有这种现实,不大可考,但盲妓却是真实存在的。

  胡朴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志》曾记载:“广东有所谓瞽姬者,由营是业之龟鸨,选购秀丽婀娜之女,教之以歌舞,训之以应酬,迨至十四五岁时,龟鸨即施毒手,毁其双目,另装假眼,戴墨色眼镜以掩饰之。于是出而应客之征,卖唱为业,既不辨客之老少妍媸,亦不致有卷逃之虞,惟龟鸨之命是从,亦云惨矣!”

  《旧社会梧州“盲妹”的苦难》也记载:“在清末民初时候……喜欢玩弄奴役‘盲妹’的嗜好,在当时官僚、富商、豪绅中,成了一种风气,因而当时有些鸨母为了讨好他们,以便捞钱,便将买到的光眼女童,残酷地把双眼弄瞎,光眼的人便变成‘盲妹’,以便为他们作一辈子的奴役。”顾客的畸形需求以及鸨母的变态手段,造成了无数女子的悲惨人生。

  这远比川端康成《睡美人》描述的“让少女服药裸睡,任由性无能的老年人狎玩”,更为残忍。活生生地将女子弄瞎双眼,逼迫其在烟街柳巷卖身,以迎合嫖客,令五千年文明史,也回避不了这野蛮的一笔。




骆家辉给芮成钢的信:回到中国发现

根全腐烂



2012年,央视芮成钢风头正劲,占领了国际社会道德高地。他在质问和谴责美国驻中国大使骆家辉的时候,骆家辉曾给芮成钢写了一封信。时间过去两年,骆家辉依然,而芮成钢却在接受调查。曾经相互纠结的一老一少,生活迥异,实在令人唏嘘。和美国人做生意的芮成钢,却在媒体上的做反美斗士,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2012年,曾在凤凰博客上转发过骆家辉致芮成钢的信,今天找出来,读后百感交集。毕竟芮成钢曾是合肥市文科高考状元,是个聪明的孩子。一个孩子过于聪明了,或是聪明过头了,也就开始走向愚蠢了。芮成钢,自己用聪明给自己织了一个茧,自己钻进去,这就是作茧自缚吧?

----------------

以下是骆家辉致芮成钢的信全文:我是一位华裔,当初奥巴马总统让我到这里来时,以为我的面孔会给中美关系带来很大转机,可惜事与愿违,我这张脸孔并没给中美关系带来多少好运。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接连地批评我,让我没想到。

首先是我坐飞机坐了经济舱,让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芮成钢以为美利坚合众国很穷,穷到大使出门坐经济舱。我向他们解释了美国官员出差全是坐经济舱,这位记者还是半信半疑,继续在微博上讽刺我。

也许这位记者习惯中国领导出门坐商务头等舱,旁边坐5个警卫的行头,我当时想告诉这位记者,你们的官员在浪费纳税人的钱,后来一想,这位记者的智商可能听不懂。我想告诉他,美国人不因为中国人总借给美国钱,我也没说,我还是怕这位记者听不懂。

我怀疑他的头脑装的是不是水。

其次,我下飞机后,坐出租车到大使馆,让孩子上普通的打工子弟学校,结果竟招致一位相晓冬在《光明日报》作文批驳我,说我想用此分化中国。

这位作者可能习惯了许永迈许三多出门有5辆警车开道的阵势,习惯了领导开车撞倒他们扬长而去,习惯了领导睡90位女人的淫荡,尽管其中这些女人中很可能有他的亲戚,他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渐渐地,他们不习惯部级官员轻车简从了。也许被侮辱习惯了,他们不习惯被尊敬。在受虐狂面前,你必须当施虐狂,否则他们不会尊重你。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我的祖父告诉我,孩子,不要忘记你的根在中国,今天我回到的根之国,结果发现根腐烂了。

轻车简从就能分化中国,我的根之国,你怎么了?难道我非要像许三多一样,才能让你们中国人高兴吗?你们是受虐狂吗?

我把我的孩子送往普通打工子弟学校,这竟然引起中国人不满。与此相反的是,当很多中国权贵把自己的孩子送往美国高等学校时,美国人丝毫不会惊讶,因为我们美国人知道,腐败权贵有的是钱。

在我们美国人的眼里只有一个观念,人人平等,不因为你的父亲是谁,你就高人一等。

虽然我来中国不到一个月,看到很多小孩子闯祸,说出他父亲的名字,让我搞不懂。

在美国没有这个现像,美国只允许美国人在国外闯了祸,很自豪地说我是美国人,绝对不允许他们在国内搞特权。

在美国,年轻人在国内活着不靠爹不拼爹;

美国只允许美国人在国外遇到困难拼政府,他们只想说,我是美国公民,就像中国年轻人在国内说自己是谁的儿子。

只要是美国人,不管你走到那里,美国总统和政府会保护你。

前年,有两位美籍华人女记者被朝鲜扣留,前总统克林顿亲自飞到朝鲜解救,这就是美国政府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的感想,我的信。

不过,我还是以为中国的记者还是有好人,像持有美利坚合众国绿卡的刘芳菲,像把孩子生在美国的孙小梅。有时一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是很多拿有美国绿卡的嘉宾们在电视侃侃而谈,有时甚至在批评美国,我心里很高兴,这些人潜伏的真好。

如果有一天,芮成钢到我的大使馆申请美国签证时,我一定提醒我的签证官,美国不欢迎脑子进水的记者。


(文章来源:作家崔成浩,网络转载)




经典笑话不单单只是好笑



1、乡间小路有一小轿车与一独轮车相遇。司机令老汉让道,老汉道:为何?司机道:我开的是小车。老汉道:我的也是小车。司机道:小车是首长车。老汉道:我的也是手掌车。司机道:首长车是小轿车,老汉道:我的也是小叫车。不信你听。
说毕,驾起车,果然吱吱作响,像蝈蝈唱,蹒跚而去……

2、刘某供职的企业面临破产,见市报上刊登《公开选拔科局级领导干部简章》后,便找为官多载的大学同学商量,准备报名应试。不料,对方睁大醉眼惊讶道:“老兄啊,都快四十的人了,怎么还像学生一样幼稚!”

3、款爷:真羡慕你啊!不用操劳就可以享受,哪像我们挣点钱得费那么大的劲儿,操那么多心,冒那么大的风险!
官员: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你虽然花钱要靠自己挣,可你享受起来也自由啊。不像我似的受制于人啊。我抽烟只能人家送什么就抽什么,喝酒只能人家送什么就喝什么,玩乐只能人家请到哪里就在哪里玩,哪好意思自己点名挑呢?这就完全受制于人、不由自主啊!

4、一对男女在这店里商量着。
只听女的说:“买25寸的吧。”
男的说:“不行!要买就买34寸的……嗯,我还说下个月把家里的旧彩电给妈送去呢,没想她老人家比咱们先看上平面大彩电了。”
女的说:“那就不买空调了。”
男的说:“不行!那里肯定又闷又热。还有洗衣机也得买,妈一直用手洗衣服呢。她也该享享福了。”
……
两人挑好了就叫老板:“老板!我们要这个、这个、这个。噢,对了!差点忘了,还要几扎钞票!”
“美金还是人民币?”这店老板,也就是长久香烛寿衣店的老板,一边搬弄着他那些纸糊冥物,一边问。
“用美金吧!”男的说。

 


上兩條同類新聞:
  • 阅兵/习近平将走向何处?/陈永贵临终:华国锋把江山丢得一干二净/最新移民报告
  • 我是歌手/说说老的滋味/曲啸在美国演讲遭遇毁灭性提问/守住三底线,就得拥抱、传播西方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