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鸟瞰北京/最不可思议的自然景观/双彩虹/才子钱钟书
發佈時間: 3/7/2015 5:58:07 PM 被閲覽數: 157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鸟瞰北京(视频)


  











实拍:地球上的25处最不可思议的自然景观(组图)


微信

  1.山顶荚状云



  这些潮湿的空气流形成云朵飞过山顶时,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UFO

  2.智力活岩石



  这种外形酷似岩石的滤食性动物很容易在沙滩上形成伪装

  3.红蟹迁徙,圣诞岛



  每年有近1.2亿螃蟹以他们的方式回归海洋。

  4.水下麦田怪圈,日本



  这是由雄性河豚拍用它们的鳍拍打沙滩而形成

  5.丹麦黑太阳


  
  在丹麦的春天,数以百万计的欧洲椋鸟聚在一起,在天空形成巨大而复杂的形状

  6.茧树,巴基斯坦



  在一次洪水,蜘蛛爬上了赖以生存的大树……

  7.白色彩虹



  也许并不奇怪,他们也被称为雾弓。

  8.彩虹桉树,澳洲



  这些脱落的树木充满了活力

  9.大漩涡



  这些漩涡可以把游泳的人和小船吞没

  10.毛冰



  这是由细菌引起的有趣的化学变化。水从受影响的植物逸出,用一个非常规的方式冻结住。

  11.闪烁的绿灯



  虽然罕见,但它不是神话传说只是一件事情。如果条件都恰到好处的话,将会在太阳消失的瞬间出现一个绿色的瞬间。

  12.大蓝洞,伯利兹

 

  受侵蚀而形成,比海底还要深很多,这个大洞是最适宜潜水的地方。

  13.永恒的风暴,委内瑞拉



  也被称为卡塔通博闪电,在卡塔通博河的入海口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它肆掠了160多年。

  14.水下瀑布,毛里求斯



  尽管这显然不是一个真正的瀑布,这是海洋把沙吸入而造成的一个视觉错觉。

  15.出血冰川,南极

  

  也被称为血瀑布,这是因为氧化铁污染的盐水流出冰面而形成。

  16.火山闪电



  火山爆发产生大量电荷和静电,有时可导致电风暴。

  17.蒸汽塔,冰岛



  结合北极光,这种地热活动看起来超现实的。

  18.永无止境的浪潮,巴西



  19.帝王蝶迁徙,美国和墨西哥



  行驶近2500哩,这些蝴蝶的迁移过程中进行的史诗般的景象。

  20.中国丹霞地貌

   

  这些惊人的颜色是红砂岩和矿藏存储在底下数百万年的结果。

  21.开花沙漠,智利



  这种现象每隔几年才会出现一次。通常大雨过后,阿塔卡马沙漠将遍地开花。

  22.钙化湖,坦尚尼亚



  它钙化任何试图进入其水域的动物。

  23.马尾瀑布,加利福尼亚州



  2月,阳光把它火热的橙色铺洒在完美的角度

  24.冰霜花,北极地区



  这种现象的是由于海洋和大气之间的温差所产生。

  25.蓝色的熔岩,印度尼西亚

  

  这是来自于火山裂缝在高温推硫酸燃烧所产生的气体。




美国摄影师雷暴天气下捕捉到罕见8千米宽双彩虹(组图)


中新网



2015年3月3日消息,美国俄勒冈州,47岁的职业风光摄影师Mark Metternich在雷暴天气下,用镜头在距离海平面5000英尺高的天空捕捉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5英里(约合8046.72米)宽的双彩虹






才子钱钟书


mani


被清华校长破格录取:
1929年,清华大学外语系招生时爆出一条新闻,一位数学只考了15分、本应被退回的考生却被破格录取,这个人就是钱钟书。他数学考试极差,可英文、国文却是特优,英文还是满分。主管老师欲退不忍,欲取不敢,便报告了校长罗家伦。罗校长亲阅试卷后立即定夺:此为奇才,破格录取。一入清华,钱钟书便开始开创一项又一项的“纪录”:读书数量第一,发表文章第一。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钱钟书自恃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连课堂上听讲都不做笔记,更不屑于课外读书做笔记。他的同学饶余威在《清华的回忆》一文中写到钱钟书时说:“他自己喜欢读书,也鼓励别人读书。他还有一个怪癖,看书时喜欢用又黑又粗的铅笔划下佳句,又在书旁加上他的评语,清华藏书中的画线和评语大都是出自此君之手笔。”
钱钟书“数落”诺贝尔奖:
法国人曾在巴黎的《世界报》上力捧钱钟书,说中国有资格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非钱莫属。钱钟书迅速作出反应,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笔谈式文章历数“诺奖委”的误评、错评与漏评,条条款款,有根有据。他断言,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危害还不如诺贝尔文学奖的危害为甚。
更早的时候,诺贝尔评奖委员、汉学家马悦然去拜访他,钱钟书一面以礼相待,一面对着大名鼎鼎的马博士,说出一番尖锐的话来:
“你不就是仗着我们中国混饭吃的吗?在瑞典,你是中国文学专家,到中国来你说你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的专家。你说实话,你有投票表决权吗?作为汉学家,你都做了些什么工作?巴金的书译成那样,那种烂译文本谁会给奖?中国作品就一定得译成英文才能参加评奖,别的国家的作品为什么可以用原文参加评奖?”
幽默才子
钱钟书到清华后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最怪的是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   
孔庆茂的《钱钟书传》中曾写到一则趣事:同学中一位叫许振德的男生爱上了一位漂亮女生,在课堂上就不住地向女生暗送秋波,钱钟书本来上课就不听讲,他把许的眼睛向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都画了下来,题为《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就把画传递给其它同学,一时在班上传为笑谈。直到若干年后,居住在美国的许振德每提起旧事,还禁不住哈哈大笑,传为美谈。这也许是钱氏最得意的绘画作品。   
1933年钱钟书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亲自告诉他要破格录取他留校,陈福田、吴宓等教授都去做他的工作,想挽留他,希望他进研究院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为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光彩,可他一口拒绝道: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其率真狂傲可见。
与夫人杨绛的清华之恋:
在清华读书期间,一件影响他一生的事情发生了,他认识了正在清华读书的杨绛。
杨绛1911年生于江苏无锡,本名杨季康。1932年春,杨绛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攻读外国文学。清华大学的女生很少,研究院里的女高材生就更少得可怜。女生要在大学里找个男朋友,容易得很。杨绛是上海滩大名鼎鼎的大律师杨荫杭先生的女儿,名门闺秀,气质上是有些“与众不同”。她不像一般女生那样爱打扮、爱显摆。她身材窈窕,衣着朴素,面容白皙,“清水出芙蓉,天然去粉饰”,性格温婉和蔼,人又聪明大方,自然是众多男生梦寐以求、穷追不舍的女孩子。
那是1932年春天,清华园的丁香、紫藤盛开,幽香袭人。和杨绛同来清华借读的一位同学是钱钟书的亲戚,带钱钟书来到古月堂门外,见到了杨绛。杨绛见到钱钟书时,他穿着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钱钟书的个子不高,面容清癯,显得瘦小,虽算不上风度翩翩,但他的目光却炯炯有神,闪烁着机智和自负。
而研究生杨绛呢?娇小玲珑,温婉聪慧,活泼可爱,朴素典雅,别具一格。两人一见如故,谈起家乡,谈起文学,无不兴致大增。
钱钟书很有魅力,旁征博引,侃侃而谈,诙谐幽默,使得他光彩照人。交谈后,两人才发觉确实很有缘分。早在1919年,8岁的杨绛就曾跟母亲到过钱钟书的家,当时钱钟书没在家,自然没法见面,但现在却又这么巧合地续上了“前缘”,这不能不说是缘分。再说,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与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先生都是无锡的名士,同被誉为“江南才子”。借用一句过去才子佳人小说里的话,真可谓“门当户对,珠联璧合”。当然,最大的缘分还在于他们两人在文学上的共识与追求,性格上的互相吸引。这些,无不促使南国佳人杨绛与清华才子钱钟书一见钟情,难舍难分。
杨绛与钱钟书相爱了。但他们并没有陶醉在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消磨时光,而是在学业上互相帮助,心灵上默契交融,文学更是成了他们爱的桥梁。钱钟书的名士风度、才子气质使他们的恋爱独具风采,热恋期间,他给杨绛写了很多情诗。有一首诗竟融宋明理学家的语录,他最为得意,称“用理学家语作情诗,自来无第二人”,诗中有一联曰:“除蛇深草钩难着,御寇颓垣守不牢。”他把自己的刻骨相思之情比作蛇入深草,蜿蜒动荡却捉摸不透;心中的城堡被爱的神箭攻破,无法把守。众所周知,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然而钱钟书却化腐朽为神奇,把理学家道貌岸然的语录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变成了自己的爱情宣言。这种特殊的恋爱方式算得上是独一无二。
钱钟书之名的由来
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
钱钟书之名的由来,在于他周岁时抓周抓到了一本书,因而取名“钟书”。也许是天意吧,他也就名副其实,一辈子“钟情于书”,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解放前出版了集幽默睿智于一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描绘旧中国知识分子百相的长篇小说《围城》,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的《谈艺录》;解放后出版了《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七缀集》、《石语》、《槐聚诗存》等,待出版者还有《〈宋诗纪事〉补正》,等等。他还参与了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著《中国文学史》的工作,并作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他参加了《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并翻译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60年他又参加了《毛泽东诗词》英译定稿小组的工作。到1972年,他从干校返京后又于1974年参加了英译工作,终于使《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得以出版。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上兩條同類新聞:
  • 红高粱/高華:毛澤東何時開始想廢掉林彪/劉少奇死于自挖糞坑/中國何以成爲近現代科技創新不毛之地
  • 新上海滩/专访中国民主人士陈子明/何清涟: 中南海占星术的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