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于无声处/世界7大势力/中美如何摆脱囚徒困境/文化广场的风云岁月
發佈時間: 5/2/2015 12:43:46 AM 被閲覽數: 172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于无声处

注意:将自动播放下一集


世界7大势力,谁在崛起?谁在硬软着

陆?

 
来源: 2015-05-01 wenxuecity



图:世界7大势力:
    1)南北美,人口约10亿,占世界人口约15%,2014年中国对其出口约5200亿美元。
    2)欧洲,包括俄罗斯,人口约7亿,占世界人口约10%,2014年中国对其出口约4400亿美元。
    3)中东,包括北非,西亚,波斯,突厥,巴基斯坦等穆斯林地区,人口约7亿,占世界人口约10%,2014年中国对其出口约2000亿美元。
    4)黑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人口约10亿,占世界人口约15%,2014年中国对其出口约1000亿美元。
    5)南亚,主要是印度,人口约14亿,占世界人口约20%,2014年中国对其出口约500亿美元。
    6)亚洲东,包括东南亚与东北亚,人口约7亿,占世界人口约10%,2014年中国对其出口约9000亿美元。
    7)中国,人口约14亿,占世界人口约20%。
        
地区
人口
亿
占世界
人口比例
购中国货
亿美元
人均购中国货
美元
南北美
10
15%
5200
520
欧洲
7
10%
4400
630
中东
7
10%
2000
290
非洲
10
15%
1000
100
印度
14
20%
500
36
亚洲东
7
10%
9000
1300
中国
14
20%
----
----
    楂!三哥人均帮衬只有黑兄弟三分之一!?


图:人口学家预测世界人口增速减缓,从现在世界总人口70亿,至2100年打住在110亿,各大洲分布如下:
    1)南北美洲,现在约10亿人,下世纪大约相同。
    2)“大“欧洲,现在大约10亿,下世纪大约相同。
    3)亚洲,现在大约40亿人,下世界大约50亿人,略有增加。人口学家提供调研报告,亚洲人口增长最快地区如孟加拉,也都呈现节育技术与意识迅速扩散,人口增速大幅减缓趋势。
    4)(黑)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现在大约10亿人,下世纪大约40亿人。年轻人口太多,节育技术意识,经济条件来不及推广,人口增长暂时打不住,不像其他大洲。





透视中国:中美如何摆脱“囚徒

困境”?

 
来源: 2015-04-30


陆克文说,他担心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和中国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将“撕扯亚洲”。

随着美国总统大选的开打,人们很快会将视线转几位总统候选人的外交政策与他们的世界观。从伊拉克到菲律宾,美国媒体和候选人针对外交政策的讨论将更加广泛,反映出美国与当代国际事务的相关性。

在未来一年半,中国也必将成为候选人间争锋相对的话题。自1972年尼克松悄悄访华以来,无论是此前的中华民国,还是之后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就在每四年一次的大选中成为话题。每隔四年,一些外交事务专家会将候选人对中国的谈论称为“China bashing”。

“修昔底德陷阱”还是“囚徒困境”?

然而,近些年来的“China Bashing”与过往大不相同。美国和中国的交往内容与方式早已从人权和经贸扩大至地区安全与国际事务合作。中国再也无法偏执地认为,美国只是一个霸权国家;而美国也无法一厢情愿地以为自己可以将中国纳入美国的那套话语体系中。

悲观人士认为,这种互相冲撞的价值观最终将会导致守成大国美国与新型大国中国的冲突。旧有势力和新型势力的冲撞在近代历史上并不鲜见。国际关系学者将此种可能性称为“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一些学者预言,中美间必将有一场你死我亡的较量,而近期的东海南海争端,正可能是开始。

不过,双方也都知道,冲突对彼此都无益处,最终只会两败具伤。但现实情况是,中美两国在具体问题的处理时仍未超脱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比如美国在近期试图劝阻英国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以及中国官员评价美国在香港占中事件时所作出的回应。这些例子不胜枚举。

“你能列出一个长单子,我也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近期在华盛顿对BBC中文网记者表示,“但(中美两国)需要做的是承认双方分歧所在,并且在每个议题上建立处理协定。”陆克文呼吁中美两国发展“建设性的现实主义”。

“建设性的现实主义”

陆克文建议中美两国成立联合情报工作组,打击阿富汗和新疆等地区的恐怖主义,美国也应承认以平民为目标的恐怖主义袭击是世界范围内都无法接受的。

当然,这不意味美国就应对中国在诸如人权等事务上听之任之,也不意味着中国要因美国的反对而放弃敦促国际机构(诸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包括台湾问题、东海南海主权争议、美国亚洲军事同盟、美国对中国政治体制合法性的质疑等将在未来很长继续困扰中美关系。

相反,双方应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寻找最大公约数。毕竟,不论是亚洲还是非洲,人们已经很难忽视美国与中国这两个大国的存在,其最终目标是避免看似不可避免的冲突与战争,不再让亚太地区的安全充满不确定性。

那么,在具体实施层面,中国与美国可以进行哪些“建设性的现实主义”的工作?陆克文在近期一份名为《习近平治下的中美关系》的报告中谈到以下几个方面:中美双边关系、地区事务、亚太共同体与全球合作。

在双边关系方面,陆克文建议中美两国成立联合情报工作组,打击阿富汗和新疆等地区的恐怖主义,美国也应承认以平民为目标的恐怖主义袭击是世界范围内都无法接受的。同时,双方应制定和签署双边网络协议,规定有关民用和非民用通道的规则。另外,双方也应在去年11月达成协议的基础上,制定一整套军事透明化措施和协议,用来处理意外军事事件。

在地区问题上,陆克文认为,中美两国应当就朝鲜核问题与伊朗核问题上制定联合战略,确保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与和平统一。不过或许当前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防止亚洲地区被划分为不同的贸易集团。

陆克文对BBC中文网记者说,他担心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和中国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将“撕扯亚洲”。“我认为一个重大的政策挑战是,最终如何将TPP现象纳入一个亚太地区更广的自由贸易区。这其中包括中国和地区内的其他经济体。”






记忆上海:文化广场的风云

岁月


 
来源: 2015-04-30 
                  

逸园,光说这个名字,可能只有老上海才会想起,当年上海滩著名的跑狗场,而如今,这里是大多数上海人熟悉的经典地标——文化广场。逸园的旧址位于上海市中心,东接茂名南路,西靠陕西南路,北邻复兴中路,南以永嘉路为界,在这片看似静谧的地块上,却承载着上海滩八十多载的历史风云。

1928年,一个名叫邵禄的法国商人,在法租界的这个地块上开办了“逸园跑狗场”,场内能容纳两万多人,号称“远东第一大赌场”。逸园跑狗场使用的是格力犬,头小,体形如豹,奔跑起来速度非常,主要是从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进口而来。

每当开赌,狗场内人头攒动,希望押的狗能跑第一。跑狗开始时,先是由一只电子兔绕场一周作为诱饵,接着狗冲出去追赶电子兔,每场有8条狗参加赌赛,赢者凭票兑奖,输者则成废票。一到了跑狗结束后,门口满地都是没中的狗票。


所以,当年上海百姓根据“逸园”的英文读音,“canidrome”,取其谐音,将它读作“看你穷”——当时因跑狗赌博而输得倾家荡产的大有人在。但对跑狗场的老板,那就是“看他富”了,仅在1938年,这个跑狗场的账面利润就达到了360万银圆。(注:如今,逸园的品牌被继承了下来,在澳门依然有一家 “逸园赛狗场”)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把逸园叫成跑狗场,以致后来很多人都以为逸园只是跑狗。其实逸园的名堂很多,它设有旅馆、餐饮、舞厅、球场、露天电影院等,是当时上海滩上很有人气的休闲娱乐场所。


1945年,抗战胜利后,租界收回,赌狗业也被禁了,但逸园并没有因此萧条和破落,还是歌舞升平。1946年,上海人民迎来了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新年。为了庆祝胜利,这一年春节,上海有史以来第一次用电影胶片记录下了上海人过春节的喜庆场面。

在各种娱乐活动中,最轰动上海滩的数“黄包车皇后大赛”了,它的起点设在外滩海关大楼,终点就在逸园。比赛当天人山人海,逸园看台上更是坐满了看热闹的中外观众。第一个跑到逸园的黄包车夫,被戴上了冠军花环,而金光闪闪的奖杯,则给了车上的小姐。



 

逸园还有一个标准化的足球场,看台是一级级的水泥座位,中外球队常常在这里比赛。1946年,上海华联队和香港星东队,在逸园举行的一场比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球迷,因为这是两支在当时非常有名的球队。

为了能看到精彩的比赛,许多年轻人冒险翻墙入内。当时留下的照片,成了上海最早记录足球比赛的珍贵史料。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由于逸园场地大,地处市中心,交通便利,因此,新生的人民政府把很多群众性的政治集会,包括第二届人代会,都放在了逸园召开,这其中还有1951年4月29日,在逸园召开的全市万人镇压反革命公判大会。



逸园在当时不仅开大会,有时还会上演些文艺节目。但它是一个临时性的露天剧场。1952年,罗马尼亚部队歌舞团在逸园演出,当时观众太多,很多只能坐在跑狗场中间,这里青草长了有一尺多高,坐在长板凳上,两条小腿就埋在草地中,热天蚊子多,就好比是在喂蚊子。

1952年4月,经陈毅市长的批准,决定把逸园改建成文化广场,当时最早的名称是“人民文化广场”,同年11月,正式命名为“文化广场”。竣工后的文化广场能容纳1.5万人,新建1000多平方米的全上海最大的舞台。改建后的文化广场还开辟了7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展览馆,以及图书馆、阅览室等。


 

虽说“人民”两字被省略了,但是它的群众属性却是明明白白的,当时上海的人口总数600多万,而文化广场每次开会或演出,全上海差不多每400人中,就会有一人来到文化广场。尽管坐在柱子背后或场子后排的观众,看不见或看不清舞台上的演出,但是,人们还是把到文化广场看演出,作为自己盛大的节日。


不仅如此,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除了毛主席以外,其他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都来过文化广场,在文化广场中向上海人民做报告,和上海人民见面。



1969年12月19日,文化广场突然着火了,这是当年震惊上海的特大火灾。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这场大火,而当年居住在文化广场附近的居民,是这场火灾的目击者和见证人。

那时正是文革年代,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非常年代里,全社会都绷紧了神经,是否是阶级敌人的放火破坏。因为从1966年起,文化广场早已成为了上海政治风暴的旋涡中心,一度还被改名为“文化革命广场“ 。


文化广场的火灾就是天大的事,火场周围的老百姓,不用动员,纷纷投入救火。但是,这场火灾的消息是被封锁的,那些在扑灭大火中光荣献身的烈士,都少有见报。如今,我们打开了那段尘封的历史,为的就是让那些沉默了40多年的烈士们,不再默默无闻。


为抢救国家财产受伤的有200多人,重伤30多人,其中,13位市民不幸英勇牺牲,青年和学生占了90%,年龄最小的,就是五四中学的学生胡文宪,为了抢救地下室的国家物资和晕倒的伙伴,牺牲时,年仅15岁。


到了1970年,经周恩来总理特批,文化广场得以重建。和老建筑相比,新的文化广场中间不用一根落地立柱,照样擎起了上海最大的屋顶。没有了柱子的文化广场,从原先政治集会为主的大会场,慢慢地向以文艺演出为主的大剧场转身。


从1976年起,文化广场的大舞台上,支起了上海最大的银幕,而放映的是比一般电影院早的“特供片”——这三个字也是那个年代才特有的产物,当时,方方面面、各个企事业单位都会来包场,一天放五到六场,甚至有几天夜里都到一点钟,观众多得不得了,一般电影院是七、八百、千把人,文化广场一场就八千个人。


此后,国内外诸多文艺团体,也纷纷来到文化广场登台演出。一段时间内,文化广场是上海滩的大舞台。但是,到了1988年,复建后的文化广场由于设施滞后,没有空调,全年只举办了一次文艺演出。尤其是万体馆造好后,很多文艺活动、甚至开大会都去了那边,文化广场从此冷掉了。


1992年的夏天,已经冷落的文化广场突然热闹了起来,人们涌向文化广场不是来看演出的,而是来炒股的,因为此时的文化广场,成为了上海临时的、也是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


文化广场内的椅子全部被拆光,换上好多铁杉栏,拦成一块一块的,全国各地大概有几十家金融机构,进来以后划地为牢。然后,投资者进来以后,就在这个地方进行股票交易。


等到一个股票上市的时候,文化广场就人山人海,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那个时候,还派了一个广播员在那边,就负责报价格。最苦恼的就是排队时间太长,股民们怕位子被占掉,还要在手上写号码,自发的编号,有意思的是,那时也不见有警察维持秩序。


“炒过股票,卖过花”,1997年,精文花市开进了文化广场,当年在这里上演《卖花姑娘》,如今成了上海最大的花市,倒也是一大巧合。


2005年10月,“精文花市”关闭了,市场里的300多家花铺全体搬迁。上海文化广场里的老旧建筑被拆除改建。上海市政府决定整体改造文化广场。12月,文化广场被整体爆破拆除。

2011年年底,原先的文化广场区域经过改造现已成为一片郁郁葱葱的绿地,一顶如坡形帽子般的建筑镶嵌其中,分外醒目。这幢最高点只有22米的地面建筑,将利用原文化广场的球形网架结构,建造一座可容纳1000多名观众的露天剧院。眼下,一个颇具现代特色、包含当代人文意境的新文化广场已初显轮廓。



 


 


上兩條同類新聞:
  • 书法档案/岳飞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教父》爱情主题哪来的/中国语言太深奥了
  • 伙伴夫妻/(自由诗)女人/悲剧性的人物与时代的悲剧性/女神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