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轻音乐/山大王气/宦官、秘书、书记、主席考/中国人什么都不信了/鲁迅不满林语堂讲英文
發佈時間: 5/14/2015 12:13:18 AM 被閲覽數: 175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轻音乐


注意:将自动播放下一集

  



山大王气--毛泽东一些“卵诗”的琐闻





淳于雁




2015年5月14日



     毛泽东其人,一生写过不少古体近体诗词的篇章,也算得上是一代诗人。不过,纵使是名家如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苏轼、陆游,他们的作品也难免偶有欠佳之处,已故毛润之自不例外。
     曾读过传抄据说是毛泽东少年上学时期写的一首七绝《詠蛙》。诗曰:“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有文有白,倒是略显霸气,和他后来自谦自言“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一样心态。1925年他在湖南刚参加领导共产主义革命运动时,写过一首激昂慷慨的《沁园春 - 长沙》,词曰:“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三十年代在上海负责文艺界地下党工作的冯雪峰,曾把从延安抄来的这首诗,拿给鲁迅看。老人家读后的评语是:“山大王气”,一眼看穿毛某的本性。这是冯氏在生前私下向知己好友回忆往事所透露,人家“文革”以后才敢说出来流传。
     毛泽东有一首被认为最有雄伟气魄的填词,即写于1936年的《沁园春 - 雪》。词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于1945年秋季从延安飞往重庆,进行“国共和谈”期间,曾手书这首词赠送柳亚子,并在《新华日报》上发表,轰动一时,传为佳话。然而,这首词并非出自他的手笔,原作者为胡乔木也。胡某在毛去世后才指出,这首词原稿是他写的,他当时是刘少奇的秘书,把这首词写好后拿给刘看。刘知毛好此道,转其阅读。毛看后如获至宝,大为高兴,正合其“帝王梦”,便据为己有,并把胡调任他的秘书,随侍身边。胡乔木获毛青睐器重,自此青云直上,仕途飞黄腾达,成为中共文宣口一霸。  
                        毛泽东写过几首给女友的诗词,也颇为脍炙人口。例如他在1936年12月底在陕北保安,写的一首词《临江仙 - 给丁玲同志》。词曰:“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当年,年青丁玲的丈夫胡也频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枪决,他在1933年间也被捕,经多方营救获释,1936年辗转前往陕北,受到“毛共”当局热烈欢迎。据丁玲晚年回忆所谈,她那时住在毛泽东在保安的窑洞里一段时日,这两个湖南老乡男女,相处甚欢。毛某还开玩笑比喻当时的陕甘宁根据地,犹如偏安的小朝廷,让丁玲提名“文武百官”,由他记下来任命,接着提出还要有“三宫六院”云云。后来丁玲表示要上前线看看体验战争生活,毛便让她随杨尚昆去了前线,随后又任命她为“中央警卫团”政治处副主任。毛写了这首词,由军用电报发到前线给她,让她喜出望外,甚受鼓舞。一说这首词是毛泽东给当代文坛作家所写的唯一一首诗词,丁玲此生真是“与有荣焉”。
     又如他1961年12月曾写一首《卜算子 – 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词曰:“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首词首刊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的《毛主席诗词》,一时好评如潮,认为抒发了毛作为国际共运领袖的雄伟情怀。后来还有“阴差阳错”者,把这首词说成是缅怀纪念1965年在印尼“930事变”中,牺牲的印尼共产党总书记艾地;连艾地在北京留学的两个女儿都信以为真,深受感动。1976年毛死“文革”告终、“四人帮”垮台后,才由知情者陆续揭露这首词的来龙去脉:原来是和毛多次幽会交往的红颜知己、上海红星上官云珠,因想念那个“伟大”的领袖,写了一封信给他,并附上陆游的《卜算子 - 咏梅》,聊表心中寂寞之情。传说后来她的信和陆游词被江青发现逮个正着,找到菊香书屋大吵大闹,逼他公开正式承认她为“毛主席夫人”,并允许参与政治事务。到了“文革”时,江青便指使揪出上官云珠残酷批斗,毒打凌辱,强制她承认“勾引毛主席”,逼得她跳楼自尽。
     还有一首他写于1961年9月9日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也很耐人寻味。诗曰:“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此诗发表后,被高度评价为是毛泽东在60年代面临国内外恶化的形势和困难重重,表现出的坚强气魄,泰然处之的大无畏精神。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也有负面评论认为这是毛用浪漫主义的笔法,表述他的超强生理欲望的一首“咸湿诗”。什么“险峰”,什么“仙人洞”,明眼人不难看出其涵喻。巧合的是,15年以后的同一天,他终于“欲仙欲死”地掉进那无底的“仙人洞”,撒手人寰,“万寿无疆”去也。
     晚年移民澳大利亚的已故香港知名老作家梁公羽生(陈文统),在评论毛泽东的诗词时,认为其中也有粗俗的“劣作”。他对1976年元旦《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重大新闻形式发表的毛泽东两首诗词,其中一首1965年秋写的《念奴娇 - 鸟儿问答》,把“放屁”也放进诗词里,颇为反感。词曰:“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这是当年毛以政治寓言讽刺“苏修”赫鲁晓夫的词作,此时发表,一说意在激死病重临危的周恩来。过了一周的1月8日,周恩来便去世了。毛泽东一再冷酷地坚决拒绝,出席这位一生帮他夺得天下最得力战友的追悼会。历史就是这么写的。
     (2015年5月11日,写于澳大利亚悉尼北郊之“不老屯”) 博讯






谢选骏:宦官、秘书、书记、主席考


2015年5月13日


     

    (一)
    


    宦官而身兼秘书的,大有人在,而历史上较为著名的“指鹿为马”的赵高,便是其中一位。
    
    现代中国,没有了宦官,却从秘书行业中发展出了书记、主席。考书记、主席,本来就是秘书的意思;书记的秘书的工作(会议记录)、主席是秘书的座位(会议主持)。
    
    例如毛泽东,就从毛秘书到了毛委员、毛书记、毛主席,一路走来,从后排到了前排,从打杂的到了掌权的。而且他不长胡子,像太监一样,是块天生的秘书料子。
    
    有文章指出:大汉奸汪精卫的秘书毛泽东,拜汪为“恩师”:
    
    1939年,格鲁吉亚鬼子斯大林为把德国战火引向西欧,而与希特勒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执行局即把斯大林的此一重要动向通知了延安的中共高官,授意中共可与侵华日军卵翼下的南京汪伪政权打交道,从中套取情报,必要时联汪反蒋,实际上是联日反蒋。
    
    这是“马列主义”的灵活应用,毛泽东心领神会,于当年10月派最出色、最能干的情报大将潘汉年潜赴上海,建立新的情报据点。
    
    潘汉年通过特殊关系,命年轻漂亮、精通日语的女作家关露打入日本驻沪特务机关“岩井公馆”,陪岩井等日本特工头目睡觉,以窃取绝密情报。关露获得的情报,使得江苏、安徽境内的新四军一次次地躲过了日军的扫荡。在这同时,潘汉年又派遣人员到南京,打入汪伪政权特工总部头子李士群的家中。
    
    李士群曾是中共地下党员,后被捕“叛变”。不久,潘汉年本人也和李士群见了面,建立了秘密联系。
    
    中共地下工作为了保密、安全,历来搞单线联系。在延安,毛泽东直接把任务分配给潘汉年,别的高官不得参与。潘汉年到上海后,再把任务传给下一个人。
    
    毛泽东1925年在广州期间(国共第一次合作)加入了国民党,并任汪精卫的秘书,汪精卫对毛泽东多有关爱、提拔,直至推荐毛泽东接替自己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毛泽东那时奉汪精卫为“恩师”。1939年10月这次,毛泽东嘱潘汉年到上海、南京后,可设法去和汪精卫取得联系,并转达他的口头致意。
    
    本来,地下情报工作无所谓手段,只有目的,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毛泽东授意潘去找汪精卫,套套旧时交情,以换取对革命有益的新情报,原也是无可厚非的事。
    
    由于种种原因,潘汉年直到1942年9月才在李士群的安排下,赴南京见到汪精卫,谈了两次,自然转达了毛泽东对汪精卫的致意。
    
    李士群于1943年在汪伪政权的内部倾辄中被杀。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毛泽东的恩师汪精卫已于上一年去世。潘汉年率领关露等一组有功之臣回到新四军总部,回到“革命的汉奸队伍”之中。
    
    中共建政后,潘汉年依资历、贡献,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二书记、上海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做了陈毅的主要副手。
    
    1955年3月,年仅49岁的革命元老潘汉年率中共上海代表团,赴北京参加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住在北京饭店。会上,毛泽东号召中共的高级官员主动交代自己的问题,无论什么问题,只要讲清楚了,党组织都可以宽容,等等。
    
    因中共中央刚处理过高岗、饶漱石问题,潘汉年很紧张。因为他1942年赴南京儿汪精卫一事,只有“伟大领袖”毛太监泽东一人知道。
    
    而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关押的敌伪人员中,已有人揭发了潘汉年当年曾去见汪精卫的事,潘汉年自己却从未向组织讲过!
    
    潘汉年考虑良久,还是决定向老上级陈毅讲清楚。
    
    陈毅听了潘汉年的汇报后,请他放心,谁也不会怀疑你潘汉年对革命的忠诚,并答应立即去中南海菊香书屋找毛泽东,当面讲清楚。只要毛泽东说句话,公安部门就不会追查此事了。
    
    潘汉年做梦也想不到,等待他的,是当天晚上毛太监亲自下的命令的“秘密逮捕”。潘汉年可以不杀,但要判无期徒刑,关押到死。封口,为的是让潘汉年永不谈及毛泽东叛国投敌的旧事。
    
    潘汉年一直被关押到1977年,死于湖南茶陵县的劳改茶场。这时,毛泽东已死去大半年了。可见毛泽东虽死,秘书党宦官的势力依然在。
    
    毛泽东得到汪精卫赏识,因为汉奸总是臭味相投的。
    
    毛在第一次国共狼狈为奸期间曾任汪精卫的秘书,毛泽东担任国民党反动派的职务: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就是出于汪精卫的推荐,代理的也是汪精卫的职务。汪精卫在与潘汉年见面时托潘汉年转达“对毛泽东的问候”,也符合汉奸们的性格。当然,潘汉年的地位还不足以让汪精卫谈论实质性的东西,与汪精卫第一次谈话无实质性内容是自然的,但见面本身就说明了“一切”。
    
    (二)
    
    《毛泽东特赦大汉奸汪精卫的老婆陈璧君始末》指出:
    
    抗战胜利后,汉奸逆案成为全国瞩目的重案。法庭上,昔日那些趾高气扬的汪府大员,一个个垂头丧气,唯陈璧君硬着头皮,拒不承认是汉奸,还厉声质问众位法官:“日寇侵略,国土沦丧,人民遭殃,这是蒋介石的责任,还是汪先生的责任?若说汪先生卖国,重庆统治下的地区,由不得汪先生去卖;东北、华北、华东沦入日本人之手,还不是蒋委员长拱手相让的!当初日本人进攻广东,国府大员闻风而逃,你们何曾尽过守土之责,这难道也是汪先生的责任?南京统治下的地区,是日本人的占领区,并无寸土是汪先生断送的,相反只有从敌人手中夺回权利,还有什么国可卖?汪先生倡导和平运动,赤手收回沦陷区,如今完璧归还国家,不但无罪,而且有功······汪精卫投靠日本是汉奸,蒋介石投靠美国英国是不是汉奸?”此言一出,法庭大哗。陈璧君被判处无期徒刑,罪名为“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当庭宣判时,她大声抗辩道:“本人有受死的勇气,而无坐牢的耐性,所以希望法庭改判死刑!”
    
    1949年4月,伪“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面接管苏州,将陈璧君从狮子口江苏第三监狱移送到公安局看守所。数月后,陈璧君被押解到上海提篮桥监狱,其余生的最后十年便在此度过。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与陈璧君私交很深的宋庆龄与何香凝找到毛泽东、周恩来,特意为陈璧君说情,请求特赦陈璧君。毛泽东同意了这个请求。他说:“陈璧君是个很能干、也很厉害的女人,可惜她走错了路。既然宋先生、何先生为陈璧君说情,我看就让她写个认罪声明,人民政府下道特赦令,将她释放。”
    
    当晚,宋庆龄与何香凝经过一番斟酌,由前者执笔,给陈璧君写了一封辞情恳切的信:
    
    陈璧君先生大鉴:
    
    我们曾经在国父孙先生身边相处共事多年,彼此都很了解。你是位倔强能干的女性,我们十分尊重你。对你抗战胜利后的痛苦处境,一直持同情态度。过去,因为我们与蒋先生领导的政权势不两立,不可能为你进言。现在,时代不同了。今天上午,我们晋见共产党的两位领袖。他们明确表示,只要陈先生发个简短的悔过声明,马上恢复你的自由。我们知道你的性格,一定难于接受。能屈能伸大丈夫,恳望你接受我们的意见,好姐妹,殷切期待你早日在上海庆龄寓所,在北京香凝寓所畅叙离别之情。
    
    谨此敬颂大安。
    
    庆龄(执笔)香凝
    
    1949年9月25日夜于北京
    
    你看,明明是毛泽东想报答汪精卫的提拔之恩,却要两个老女人出面。否则按照毛泽东的屠夫性格,怎能不杀了这三个啰里啰唆的汉奸婆子?
    
    陈璧君当然知道毛泽东的用意,但不想给毛泽东这个小秘书这么大的面子。
    
    她回信严辞拒绝了。
    
    大意为:共党要我悔过,无非还是持蒋政权的老观点,认为我是汉奸。汪先生和我都没有卖国,真正的卖国贼是蒋介石毛泽东。这不用我历数事实,二位先生心中有数,共党心中有数。正由于二位知道我的性格,我愿意在监狱里送走我的最后岁月。衷心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陈璧君真比毛婆子、臭戏子江青坚强多了。她就把毛坑牢底坐穿了。不管你是否认定她是汉奸,你肯定会对她饰演的硬派角色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样硬气的男人尚且不可多得,何况她年老多病。难怪人家说,她比汪精卫更像男人。而毛泽东周围,谁比毛泽东更像男人呢?
    
    尽管陈璧君不给毛泽东下台阶,毛泽东为了报答汪精卫提携之恩,依然下令监狱里的管教干部对她进行了优待,还给她报纸和一些政治书籍阅读,让她了解时事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希望挽回自己的面子。
    
    于是监狱里的管教干部就编造了以下的故事:
    
    傲慢的陈璧君情绪逐渐平和下来,开始认识自己的罪行。她写道:
    
    我初到此处监禁之时,自己一点都不认识自己的错误,非常不平,以为是政治上的成败。及后,我看了些书后,渐渐认识到马列主义及毛泽东思想,便心平气和,后来竟大彻大悟,知道一切的道理。及得读《解放日报》加以深深的学习,不但气平而且羞愧。
    
    1955年7月,又写道:
    
    我少子来见我,给了数本书,女监也每早九时送报纸给我,后来便求得自己订一份《解放日报》,我很用心地从它学习理论和了解人民政府的措施。我便渐渐信服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的人民政府的正确理论和用心了。尤其是我借得《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我读了八遍,不够,要还给人家,我便将它抄下来。日日看,看了一遍又一遍,我完全了解了······我便明白了共产党为什么胜利,国民党为什么灭亡,是一个历史铁一般的规律。
    
    ············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陈璧君为什么因此低头认罪没有而得到释放呢?
    
    (三)小秘书毛泽东为什么喜欢自比秦始皇?
    
    小秘书毛泽东对汉奸主子汪精卫夫妇知恩图报,但却热衷于自比秦始皇,因为他企图掩盖他一生最大的失败:那就是作了苏联的狗,却没有能够统一中国。
    
    毛泽东的一生,不仅比不上秦始皇,甚至比不上朱元璋。因为朱元璋好歹赶走了蒙古人,毛泽东却引进了苏联人。
    
    毛泽东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反清成功的吴三桂”。这就是小富农的狡猾之处:通过叫嚣“我是秦始皇”来转移视线,掩盖自己卖身投靠的汉奸本质。
    
    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并百越、西到流沙、东临碣石,统一并扩大了中国,堪称东方的凯撒、中国的亚历山大,在世界历史上都算是一流的征服者。
    
    毛泽东呢?这条可怜虫北边朝拜斯大林,东边为金日成替死,南边帮胡志明撑台,西边给霍查送钱,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堪称是一个真正的二百五,比他那位试管里做出来的孙子毛新宇好不到哪里去。
    
    结果呢,毛泽东这个不长胡子的二姑娘,还通过倒贴,把中国搞得民穷财尽,饿殍遍野,死了一两亿人。
    
    毛泽东这个二百五,不仅没有统一中国,还分裂了中国,他自知罪孽深重,所以不敢再见先人,临死的时候口口声声要去地狱里见他的野祖宗马克思。
    
    毛泽东这个二百五,不仅没有统一中国,还分裂了中国,把一个中国变成了两个中国。
    
    毛泽东拙劣地模仿狗主斯大林,站在天安门上人五人六,但是人家好歹扩张了俄罗斯帝国,把东欧、蒙古都占为己有,毛泽东呢?割让蒙古领土收不回来,还把台湾海峡让给第七舰队。就这么一个毛东西,还想要净重,和秦始皇比?其实毛泽东全党的毛重,也比不上一个秦始皇的净重。
    
    这就是毛泽东自比秦始皇的秘密所在,这个狡猾的小富农想偷梁换柱,冒充残暴的秦始皇,只不过他残暴有余,皇气全无,只是斯大林帐下的一条狗。
    
    斯大林的狗毛泽东,他做的“国家”当然也只是一个狗国,而不可能是中国。
    
    堂堂中国,五千年历史,不可能永远做俄国的狗。相反,中国迟早要收复失土,把苏武牧羊的地方拿回来。
    
    何况毛泽东并没有统一中国,反而只不过做了一个裂土的“主席”。毛泽东,充其量不过是中国的一个地方领袖,而最终没能做成整个中国的领袖,更没有收复中国的一寸失地。
    
    将来的中国,谁想自比秦始皇,起码要收复蒙古、西伯利亚、朝鲜、越南、日本,接管南洋群岛,也就是统一所有东亚文明人居住的地方。因为这就是秦始皇干过的事情。拿这个标准来看,毛泽东不过是一只龙虾,跟祖龙根本不具可比性。
    
    毛泽东晚年最喜欢自比秦始皇,是不是他承认了自己残害百姓的罪恶?
    
    如果说秦始皇是个暴君,那么自比秦始皇的毛泽东相形之下不过是个小丑。
    
    毛在天安门上的滑稽表演,和通过演说煽动民众对外扩张的希特勒相比,不过是个脑满肠肥的土霸、鱼肉百姓的懦夫。
    
    毛泽东这个没有胡子、倒贴外国、根本不像男人的二姑娘,怎么能够控制中国大片领土的?
    
    这是因为,中国有一帮狗奴,是五胡乱华以后留下来的杂种,历经安史之乱、沙陀、辽、金、元、清、倭、俄历次杂交混血,在中国培养的第五纵队。
    
    这些人以金庸和爱新觉罗等等为代表,不仅混进文艺界炮制歌颂满鞑子的清宫戏,还登堂入室混淆视听。
    
    正是这些人渣建立了一个狗奴国家。
    
    秦朝虽然凶悍,不过二世而亡。也就是说,亡在了红二代手上。
    
    毛泽东预感这个危机,所以反修防修,妄图延年益寿甚至倒转水流,借以避免秦朝和隋朝那样二代继承人手里的亡党亡国。
    
    但是,赵高这样的秘书执掌中央权力,却是专制政治不可避免的宿命。宦官政治不过是秘书政治的一种形式。东厂恐怖不过是秘书政治的一种形式。
    
    毛泽东虽然做不成秦始皇,他的政权却可能二世而亡。 博讯







八件事证实 中国人什么都不信了




2015年5月13日



    来源:司马当博客 
    
     目前,道德急速下滑,贪官横行,毒食品、豆腐渣工程、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人人自危。仇富、仇官的情绪在蔓延,网络上流传一篇文章列举了八个事件来证实,中国人似乎对什么都不再相信了。  
                       
     《九个头条网》日前发表一篇文章“中国人,你为什么什么都不信”,文章一开始引述一幅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漫画,颇能代表当下中国人的无奈心境:
    
    一男一女相遇,发现对方还活着,喜极而泣。
    
    男:“你没有被地沟油、苏丹红、瘦肉精、毒馒头毒死真是太好了!你家的楼也没有着火!你家门前的桥没有塌吧?上班扶梯也没有故障真是幸运!太好了!我们又活了一天”
    
    女:“我真担心你上班路上遇到70码!或者被人连捅8刀!最担心的还是城管打人误伤了你!害怕你坐动车!也不敢给你打电话,怕你手机爆炸。
    
    这时,铁道部前发言人王勇平的声音传来:你们都是生命的奇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一些事:专家一辟谣大家就发笑、老人当街跌倒无人敢上前救助、灾难时期网友对捐款倡议说“捐你妹”、一有风吹草动群众就开始抢粮抢盐······有人说,这是因为我们愚昧无知、冷漠又缺乏常识。是真的这样吗?不是的,其实我们只是缺乏安全感,我们正在遭遇信任危机。
    
    事件一:被撞女子求司机别辗死她
    
    河南荥阳市发生一起车祸,被撞的女子被卡在车轮下,连声喊疼,并央求“不要辗死我”。一句“不要辗死我”,透露出社会的信任危机,足以让人沉思。社会诚信缺失、信任度下降、人际关系冷漠,我们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陌生人社会”。
    
    事件二:儿子溺水身亡,家长接56个电话皆以为骗子打
    
    男青年池某在武汉溺水身亡,同学给他福建老家的父亲及亲属打了56个报信电话,对方就是不信,认为他是一个骗子。最后拨打青年堂哥电话,报出了青年的出生地、出生年月日及部分亲属的名字后,堂哥才开始半信半疑了,随后给身在武汉的妹妹打电话,要她前去确认,亲自确认是真实后,家长才嚎啕大哭。
    
    事件三:职业乞丐很有钱,同情心越来越不值钱
    
    重庆一乞丐姚某最初是一个人在地铁上行乞。后来和老婆各自带着一个小孩,装作两腿严重残疾无法行走,骗取乘客的同情,时间长达三四年。姚某自称每天乞讨到500元就收工,在南京买了两套房,以一边乞讨一边旅游的方式去过港澳,给孩子在那买过奶粉。网友感慨:情何以堪!
    
    事件四:蒙牛被篡改牛奶生产日期
    
    浙江省工商局通报,蒙牛3000箱临期奶被篡改生产日期二次销售。蒙牛公司表示,“此事系公司浙江省义乌市经理王孙富伙同社会人士所为”,蒙牛“目前正全面配合当地工商、公安机关调查此案”,并承诺将无条件回收更换涉案牛奶。继三聚氰胺事件后,牛奶又一次伤害了国人的心。
    
    事件五:刘翔伤退,央视早有准备
    
    伦敦奥运上刘翔负伤,单脚跳着离场,再次上演了英雄悲情一幕,央视杨健哽咽的解说也令人无比动容。但刘翔脚伤严重央视早已知道,做了四套解说预案。 有媒体在报导这件事时说:“刘翔知道、央视知道、领导知道,只有观众在傻等奇迹”。网友说:连刘翔都被用于蒙骗观众搏取收视,我们还可以信什么?
    
    事件六:北京大水募捐,数万网友回覆“捐你妹”
    
    北京“7·21”暴雨后,北京市民政局微博发布信息,倡议大家捐款,不过网友表示不信任,回覆了数万条“捐你妹”。在其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赵白鸽表示自己不懂“捐你妹”是啥意思,但老百姓的任何情绪,都是红会改进工作的重要动力。网友:不懂“捐你妹”是啥意思,叫郭妹妹给你老人家解释一下···
    
    事件七:老人摔倒无人扶,老外目睹后哭骂
    
    一名老人在上海淮海西路摔倒,头磕破血流不止,周围群众拨打了急救电话,但无人敢上前搀扶。一名外国女士经过后,见到老人惨状痛哭,大骂围观者冷漠,并掏出现金表示愿意支付医药费。随后到场的民警再次呼叫120,老人被送往医院。
    
    事件八:皮鞋变酸奶心有余悸
    
    2012年,皮鞋的功能被无限放大,成了食品、药品界的“百变星君”。从此,皮鞋不再被人踩在脚下,而是乔装打扮,登上了人们的餐桌。它可以是酸奶,可以是果冻,还可以是胶囊······皮鞋君真的很忙。“修正药业,专注皮鞋30年。”这是网友给修正药业拟的新广告语。同时,网友对“百变星君”皮鞋的调侃热情空前高涨。“想吃果冻了,舔下皮鞋;想喝老酸奶了,舔下皮鞋;感冒要吃药了,还是舔下皮鞋。
    
    生于此长于此,整个社会弥漫着一股不信任的阴霾,我们深陷信任危机中,想获取安全感的心无处安放。在这股社会寒潮里,我们不禁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彼此信任?
    
    一说司法:
    
    当前,部分群众对司法的不信任感正在逐渐泛化成普遍社会心理,这是一种极其可怕的现象。 -------沈德咏
    
    二说官员:
    
    诸如失德官员违纪违法、干部提拔暗箱操作、三公经费不公开透明、听证会民众被代表等造成的负面效应,也一定程度对政府公信和社会风气造成了戕害。--------高伟
    
    三说发展思路
    
    正是这种追赶西方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一直引领着中国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道路。铁道部修高铁就是一例。拼命地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争世界第一,借了巨额国债,在相当长的时间还不上。实际上有什么必要非要这样去做呢,不争第一有什么了不起呢?
    
    从社会风气还可以看出发展思路的问题。曾几何时,社会变得中国人都不认识了。一切向钱看,有理没钱莫进来。相当一部分人的获利是依靠权力,权力成为公开的买卖筹码。权钱交易批判了这么多年,越批规模越大,这是怎么造成的呢?
    
    社会的弱势群体,几亿农民还有两亿多农民工,社会的地位日渐低下。公权力对于他们的社会保护经常缺位,国家的法律不能保护社会公平,甚至一些地方的公权力还会联合资本进行“圈地运动”。平民的被剥夺感从未如此强烈,仇富、仇官的情绪在蔓延。----------杨团
    
    四说文化习俗
    
    由于中国盛行熟人社会与生人社会的区别对待,对于欺骗外人、生人的行为就缺乏内在的规范力量。这个习俗就是费孝通所提出的差序格局,就像在水中投入一颗石子,水面上泛开一圈一圈的水纹;在中国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为核心,血亲,姻亲,朋友,熟人,一圈一圈延伸开去,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信任只在熟人圈里,对陌生人世界是完全不信任的,并且由此也认为,对陌生人的欺骗行为并不违反行为规范。差序格局揭示的是一种典型的熟人社会价值观:只是在熟人圈子里才有信任,对于陌生人是完全没有信任的。---------李银河
    
    五说宗教信仰
    
    因为中国是一个无神论(或泛神论)的社会。当中国人撒谎或造假时是没有内心痛苦的,因为他知道除了被抓到之外,不会有惩罚,不会下地狱,所以什么都可以做。-------李银河
    
    我们怕吃到地沟油和含镉大米,怕喝到毒牛奶和不符合标准的矿泉水,怕住进豆腐渣房子,怕走着走着桥断了动车折了,怕司法不严执法不正,接个推广电话怕被受骗,碰到路人问路怕被迷晕,出门旅行怕被坑得体无完肤······脆弱的诚信体系使得我们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因为这种诚信缺失、信任下降、人际疏离,无形中让我们增加了各种社会成本——生活成本、生存成本、消费成本、交易成本等的支出,由此带来的社会运行效率降低、办事难度上升。如何提升信用度,不仅是政府的棘手难题,也是我们整代人应该思考的。





鲁迅不满林语堂讲英文:什么东西 用英语压同胞



来源:倍可亲
  



  

鲁迅,资料图

  林语堂与鲁迅,两人一度志同道合。1925年,主持《语丝》周刊时,鲁迅曾两次主动给林语堂去信约稿,林语堂随即成了《语丝》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不过鲁迅和林语堂却因一床蚊帐,逐渐心生隔阂。两人曾同住在上海北四川路横滨桥附近,一次鲁迅不小心把烟头扔在了林语堂的帐门下,把林语堂的蚊帐烧掉了一角,林语堂心里十分不悦,厉声责怪了鲁迅。鲁迅觉得林语堂小题大做,因一床蚊帐发这么大火,未免太伤人了,于是回敬说一床蚊帐不过五块钱,烧了又怎么样,两人就这样争吵了起来。

  后来,在一个饭局上,几个广东籍作家兀自讲粤语,林语堂则故意讲一口流利的洋泾滨英语逗趣。鲁迅听了,极为不满地说:“你是什么东西!难道想用英语来压中国的同胞吗?”弄得林语堂很尴尬,甚是无趣。此后,两人终至分道扬镳。

 


上兩條同類新聞:
  • 题字/新常态 中国经济面临的六大瓶颈/自杀、殉道、安乐死 /翻译错误日本惨挨2颗原子弹
  • 古典钢琴乐/看俄国阅兵,谈中国阅兵/美国《国家利益》:中国在笨拙的自掘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