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請輸入查詢的關鍵字:


標題查詢 内容查詢

一言九鼎     
三地風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學興     
六庫全書     
七七鵲橋     
八方傳媒     
九命怪貓     
十萬貨急     

 
渗透/王羲之草书作品欣赏/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中國知識群體/尼采与国际共运马列毛
發佈時間: 5/18/2015 12:55:49 AM 被閲覽數: 165 次 來源: 邦泰
文字 〖 自動滾屏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收件箱 :  bangtai.us@gmail.com






谍战剧《渗透》沙溢/陈瑾/于越/曹炳琨









王羲之草书作品欣赏《都下帖》又称《桓公当阳帖》麻纸摹本,与《秋月帖》合装为一卷(七月都下帖)。纵27.7厘米。5行,45字。永和十二年(356)书。与《右军书记》相校,此帖“仁”字下裁去27字。钤有绘“御府宝绘”、“群玉中秘”、“项元汴印”、“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姑熟曹氏珍玩”、“乾隆鉴赏”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得都下九日书。见桓公当阳去月九日书。久当至洛,但运迟可忧耳。蔡公遂委笃,又加廗下,日数十行,深可忧虑。得仁(祖廿六日问,疾更危笃,深可忧!当今人物眇然,而艰疾若此,令人短气。)
本文来源于 书法欣赏(http://www.yac8.com/),原文地址:http://www.yac8.com/news/11793.html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收录于 huangmin1017 的个人小站   2014-08-20

Shanghai Han Tianheng gallery

位置: 上海

分类:办公建筑

内容:实景照片

图片来源:童明

图片:12张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第1张图片

标签:办公建筑实景照片

韩天衡美术馆坐落于上海嘉定老城区的南入口,建筑由一间有着70余年历史的纺织厂改造而成。美术馆以上海篆刻艺术家韩天衡的名字命名。建筑主体颜色设计源自书法用语“计白当黑”,黑白元素的搭配在体现虚实对比之美的同时,也与书法、篆刻艺术形式呼应。美术馆内的黑色区域为主题展示区,白色部分为辅助展区及办公区。其中主题展示区按照功能分为三个部分:一层为韩天衡历年创作的书画印作品;二层是韩天衡收藏的历代书画藏品;三楼是文房雅玩以及韩天衡艺术足迹馆。

建筑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老厂房为锯齿形建筑形式,为三跨简易木结构。70年代扩建了11跨的预制混凝土结构,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纺织厂生产规模的扩大又在南侧加建了一幢两层层高的精梳车间;并在北侧增建了三层楼高的青花厂房,同时,还在周边及缝隙中填充了库房与机房。

2011年在原有建筑格局的基础上,纺织厂变身美术馆的方案启动。经过两年的改造,依据原纺织厂厂房功能区空间特点,变身为新美术馆展览区域。老厂房和筒子车间相对开阔,是纺织厂中最具工业建筑特色的一部分。设计中着重考虑如何在完整保留其屋面及梁架形式的同时,对原有结构进行钢结构加固,从而充分有效地再利用空间。两处建筑特征化的空间及其符号形式可以作为一个公共交流空间。老厂房用作临时展厅;而结构质量较好的筒子车间则改造为公共报告厅。

位于老厂房南北两端的青花厂房及精梳车间因其结构质量较好,空间也相对高耸集中,这些新建厂房的规整空间和牢固结构适于设备要求,作为美术馆的固定展区。除此之外,一些原属工厂的职工宿舍以及附属机房也被改造为美术馆后勤办公场所。为了使各个功能空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连通,设计时在各个功能之间加入了相应的回廊和通道,以便美术馆在今后使用中呈现出功能上的多样性和便利性。

由于整个建筑场地几乎被各类大小建筑覆盖,内部空间又堆满了各种机器设备,很难看清厂房建筑的全貌。然而这座转型的美术馆需要为城市提供一个可以独立视看的醒目外观,于是,除了老厂房之外的现代建筑都用黑色表达,结构基本由混凝土或者钢结构组成,以区别于保留下来的据齿形厂房区域。同时,在功能方面也与美术馆的固定区域相对应。在材料方面,新增的钢结构使用氟碳喷涂黑色钢板和穿孔板,而改造后的混凝土结构则采用与之相应的纯黑涂料,并配以穿孔板门窗,南北两侧的建筑及东边的连廊形成了一个整体结构,从外围包裹着老厂房。老厂房的锯齿形建筑结构是纺织厂的标志性特征,也是历史发展过程的见证,它应该是可供公众观赏的开放空间。在初步方案设计中,不仅在南北两侧较高建筑设置了从上方观赏的窗口,还在东侧连廊和门厅接合处也设置了一条地面到屋顶的公共坡道,它可以一直延伸到老厂房屋顶上的钢结构平台。这一设计使入口广场与沿河公共空间联系起来,同时为参观者提供了不同高度层面上对于锯齿形屋面的体验。

为了保证建筑的透气性,设计时在充分维护老厂房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又在其连片结构中嵌入了开敞环境和天井院落,植入错落的绿树竹枝,从而强化了锯齿形厂房轮廓的光影效果。为美术馆增添了些许园林韵味。另外,在美术馆东侧与外围道路相接的地方添加了一条黑色钢结构敞廊,这不仅为主展厅与临时展厅增加了室外连接,也在老厂房之间形成了一条空缝,通过植入绿化使之与沿河公共绿带相呼应。

韩天衡美术馆存在多元化的功能组合,不同的区域功能分隔要求美术馆可以提供一个具有兼容性的入口。经过数次调整之后,将美术馆入口选择在青花厂房与老厂房的接合部位。它正好将原先保留下来的红砖烟囱包裹其内,通过一个15米通高的空间转折后在东侧现场了一个巨型门廊,与其他支撑性的钢柱形成了一个具有舞台效果的背景。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外部实景图-上海韩天衡美术馆第2张图片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外部实景图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外部实景图-上海韩天衡美术馆第3张图片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外部实景图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外部实景图-上海韩天衡美术馆第4张图片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外部实景图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外部局部实景图-上海韩天衡美术馆第5张图片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外部局部实景图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外部夜景实景图-上海韩天衡美术馆第6张图片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外部夜景实景图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外部夜景实景图-上海韩天衡美术馆第7张图片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外部夜景实景图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内部局部实景图-上海韩天衡美术馆第8张图片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内部局部实景图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总平面图-上海韩天衡美术馆第9张图片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总平面图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平面图-上海韩天衡美术馆第10张图片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平面图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平面图-上海韩天衡美术馆第11张图片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平面图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平面图-上海韩天衡美术馆第12张图片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平面图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投资过亿可网上看

来源:搜狐旅游 作者:综合整理
     

                                                          

  万余平米的现代建筑、洋洋千余件艺术藏品——位于上海嘉定城中心区(博乐路70号)的韩天衡美术馆于2013年10月开馆,书画篆刻大师韩天衡向嘉定区人民政府捐赠的1136件艺术品在馆内陆续展出。据悉,市民可免费参观韩天衡美术馆。该馆还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大规模使用云数字平台管理的藏馆,每件藏品都有全球独一无二的身份证。目前,全部藏品已经“上网”(在网上展出),参观者可以通过馆内免费出租的PAD欣赏藏品的全貌、介绍等,但后期可能会改为每次“上网”部分藏品,以鼓励参观者到现场体验艺术的魅力。

1
 

  韩天衡先生简介

  1940年出生于上海的韩天衡,工于篆刻,风格自成一家,被称作“韩派”,在当代印坛占有重要地位。曾受中国政府的委托,为上海APEC会议的21位领导人刻章。

  据了解,韩天衡先生擅长书法、国画、篆刻、美术理论及书画印鉴赏,在艺术领域极富盛名,作品享誉海内外,是当代中国综合素养深厚而全面的艺术大家。现任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上海中国画院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及评审委员会委员等多项职务。

  据嘉定区宣传部副部长朱健介绍,嘉定区政府对韩天衡美术馆的投入过亿元,馆内管理人员全部由区政府招聘。

  70年老厂房变身韩天衡美术馆

  韩天衡美术馆占地面积达14000平方米,展馆面积11000多平方米。历史与现代交融、黑色与白色碰撞,是韩天衡美术馆从外观上给人的第一印象。建筑主体颜色设计源自书法用语“计白当黑”,黑白元素的搭配在体现虚实对比之美的同时,与书法、篆刻艺术形成呼应。黑色区域为主题展示区,白色部分为辅助展区及办公区。

1
 

  这座极具现代感的建筑由70多年历史的飞联纺织厂改建而成。建筑保留了老厂房原有结构,美术馆入口处,特地保留了近5层楼高的砖红色烟囱。原纺织车间,具有上世纪40年代典型建筑风格的锯齿状屋顶也被保留,体现设计者对工业文明的纪念。

  黑色区域的主题展示区按功能分三个部分:一层为韩天衡先生历年创作的书画印精品,二层是历代书画珍品,三层为文房雅玩以及韩天衡艺术足迹馆。原来的纺织车间则被改建成一个约1500平方米的临时布展区,包括展厅、多功能厅、艺术学校等。

  穿梭于美术馆内,顶部的黑色管道和钢梁交错纵横,本是线条与留白的写意却不时交错着工业气息的凝重,让人顿时有了时空交错的历史感。

  在原本的厂房内,设计者拆除一些屋瓦,腾出一片天井院落,不时错落的绿树竹枝有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雅致味道。美术馆的指示牌和大门扶手均以篆刻印章的样式打造,以韩天衡篆刻代表作——极富造诣的鸟虫篆“千秋万岁”印章为模板,寄托着韩天衡对美术馆的惜爱之情。

  为了更好地让市民了解美术馆的前世今生,大厅的地坑式展厅中放入三台纺织机,市民透过玻璃地板就能对这片土地的过去有所了解。



谢选骏:尼采与国际共运马列毛


2015年5月18日

 
    《强权意志》(THE WILL TO POWER)是德国思想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年)的最后遗著,死后六年由其妹妹伊丽莎白·福斯特—尼采(Elisabeth Frster-Nietzsche,1846—1935年)在1906年予以编辑之后,代为出版。
    


    《强权意志》这本书是虽然争议很多,但却是尼采这位“梅毒思想家”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权力意志》喧嚣不已,直接刺激了列宁主义、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的崛起,因此尼采对于历史进程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这本书而不是其它书来实现的。普列汉诺夫就曾经点名“列宁和他周围的那批尼采主义者们”,而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对于《强权意志》的推崇更是直截了当,而他们对于尼采的了解也更多基于《强权意志》这本争议很大的尼采遗著,而不是来自尼采自己出版的其它著作。
    
    “认识是被当作权力的工具使用的。所以很明显,认识是随着权力的增长而增长的。······目标并不是“人类”,而是超人!”(录自洪谦主编《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
    
    无独有偶,在上述三位“强权意志”的代表人物那里,有两位也确定是(列宁)或被怀疑是(希特勒)梅毒患者,而列宁还是直接死于梅毒引起的脑部疾病。许多历史学家通过认真研究后都会承认:“没有列宁就不会有十月革命”。列宁当时是“力排众议”决定冒险发动“革命的军事政变”,他的主要考虑就是自己的身体日益败坏,来日无多,再不孤注一掷实现自己的强力意志,就真的没有机会“创造历史”了。还有许多历史学家也注意到,“没有希特勒也同样不会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发动波兰战役的时候,德国人民都陷入了可怕的沉默,大家已经预感到末日来临了,后来暂时的胜利虽曾一度激起“强力意志的亢奋”,但人们都清楚“初次印象”才是最为灵验的未卜先知。那么,在这种沉默的反对之下,希特勒是怎么一步步走向和三个超级大国英、苏、美的毫无胜算的冒险赌博的呢?要知道,这三个国家的领土当时加起来是德国的五十倍以上,人口也有德国的五倍以上。希特勒的战争动机,和列宁一样都是“时不我予”,耽心自己来日无多,所以他急不可待地要在五十岁以内也就是1939年发动最后的解决。他口口声声担心自己患上了和他母亲一样的癌症,但历史学家们却认为他可能早在1908年就感染了梅毒。在青霉素(盘尼西林)发明以前,十九世纪的梅毒和二十世纪的艾滋病一样,是“世纪绝症”。
    
    正如希特勒1944年才认识到的,“墨索里尼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这是不是因为墨索里尼缺乏梅毒这一世纪绝症的激励,从而无法亲临《强权意志》所体现的旷古独我的绝顶之境呢?而希特勒和列宁却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偶然的巧合吗?
    
    列宁主义虽然深受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但是却不能公开承认这一点。这是因为列宁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自居,而马克思主义却是秉承黑格尔哲学的,可是不巧,尼采最看不起的就是黑格尔。
    
    列宁主义者对尼采的描述如下:
    
    弗里德里希·尼采是德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是唯意志论的主要代表。1844年10月15日,尼采生于普鲁士萨克森的一个传教士的家庭。他幼年丧父, 1864年中学毕业以后进入波恩大学学习神学,不久改学古典语言学。后来他又转入莱比锡大学继续学习古典语言学。
    
    从1869年起,尼采到瑞士的巴塞尔大学担任古典语言学教授,在那里执教10年。1879年,他因为患眼病和精神分裂症而辞去了教职,从此到国外治病并从事著述。
    
    尼采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主要有1872年的《悲剧的诞生》、1878年的《人性的,太人性的》、1881年的《曙光》、1883至1891年写成的《查拉图拉如是说――为一切人而不是为一人的书》、1886年的《善恶的彼岸》、1889年的《反基督教》等。
    
    尼采晚年曾计划撰写总结性著作――四卷本的《权力意志》,到1888年时,书只写了一部分,但第二年1月初他就因摔倒在地而从此精神失常,一蹶不振。
    
    1900年8月25日,尼采在魏玛结束了悲剧性的一生。
    
    尼采病逝后第二年,他的妹妹整理出版了他最精彩的笔记《强权意志》。
    
    《强权意志》是尼采的代表作,他认为强权意志是一切可能确定的事物中最基本的事物,是万事之起源,是整个世界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唯一动力。依照权力意志论的观点,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必然是侵占、征服、吞噬与反侵占、反征服、反吞噬的关系。根据强权意志的大小,人类可以划分成强与弱的不同等级,强者役使弱者、弱者服从强者,则是人类生命意志的自然规律。按照“强权意志”,尼采提出了一套以“超人”学说为核心的强权主义政治理论。
    
    他认为人类存在高贵、低劣两种不同种族,高贵种族进化到顶点便成为“超人”,人类社会要靠“超人”来挽救。尼采以此学说为理论根据,竭力反对民主,主张恢复等级制,建立“超人”独裁统治,鼓吹种族主义、沙文主义和侵略战争。
    
    尼采的理论是为法西斯主义者向外侵略扩张服务的,是帝国主义的强盗理论。它极大地损害了全世界人民的利益。
    
    ······
    
    列宁主义的上述描述及其评论是否符合尼采的本意?当然不。
    
    无论如何,这只是“列宁主义理解之下的尼采”,但实际上有些接近“列宁主义的自我理解”。
    
    在列宁主义者的宣传中,“尼采思想的形成同普鲁士在1871年普法战争中大获全胜、德意志民族统一宣告成功、由自由资本主义转向帝国主义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但是我们发现,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们却小心掩盖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尼采思想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关”。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年),英国生物学者,1859年11月24日他出版发行了《物种起源》第一版,印刷1250册,当日便销售一空。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进化论逐渐撼动整个世界。当时尼采不过十五岁,很容易被达尔文影响、洗脑乃至“塑造”。进化论作为生物学是一回事,作为伦理学则是另外一回事。不幸的是,进化论作为生物学出现的同时,也作为伦理学被接受了,而尼采,正是后者的一个典型代表。而尼采以后的俄国列宁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德国纳粹主义、美国社会生物学的伦理道德,也是围绕达尔文主义建立起来的“斗争哲学”。在这一点上,英美的民主理论倒是多少基于“神创论”(被造的平等)的,是“前进化论”的东西,属于十九世纪以前的古典主义。
    
    为什么尼采主义的达尔文背景需要马列主义者的小心掩盖呢?因为达尔文主义不仅造就了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思想,也造就了马克思的“社会进化论”思想——社会发展的五阶段论。而列宁正是依据马克思的这一社会进化理论,用尼采的强力意志建立了列宁自己的无产阶级专政;斯大林则用这一专政在苏共党内大开杀戒,宰掉了两千万苏联人,后来又配合希特勒的入侵,再消灭了两千万苏联人。毛泽东作为斯大林的干儿子,则出于斯而胜于斯,用无产阶级专政进行阶级清洗屠杀,杀害了一亿中国人,邓小平则继承发展了毛泽东,用人工绝育的方法,进一步消灭了三亿中国人。
    
    这一切血腥暴行,都和尼采这位祖先来自波兰的德国哲学家,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尼采之所以迷恋一个来自俄国的犹太女人莎乐美(Lou Andreas-Salome,1861—1937年),就可能与他也具有同类的“斯拉夫祖先”有关。这个女人自称“出生于沙皇俄国的一个贵族家庭,有法、德、丹、俄四种血统”,其实在她脸上,东欧犹太人特征最为突出。也许这一“东欧生物相关性”,才是“尼采哲学怪胎的爱情基础”?而在理性方面,尼采却是非常崇拜英国人,这一点和后来的希特勒不谋而合。希特勒受了尼采的错误影响,才会导致对英决策错误,结果输掉了二次大战。
    
    在巴塞尔大学的时候,尼采经常模仿英国绅士的穿戴,被人引为笑柄。这一点也不奇怪,却被现代人选择性遗忘:尼采装扮成为英国绅士,是因为他的思想偶像是达尔文。希特勒喜欢英国,也是因为他的地缘政治思想同样来自英国。英国人奉行的是一种更为隐蔽和狡猾的法西斯主义,所以他们在海外殖民地推广种族灭绝政策,这一点后来被希特勒用到欧洲了。
    
    《强权意志》第1067条阐述了尼采的宇宙观(“你们知道世界在我看来是什么吗?我可以在我的镜子里把它指给你们看。世界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无可匹敌,无始无终,恒久不变。如果它变化,那只是形态的万千不同,而非本质的改变。它就像一个奔腾泛滥的海洋,岁月的洪流永远在其中轮回,从最简单到最复杂,从最低级到最高级,从最平静到最狂野。它在不停的变化中肯定自己,知道自己是必将恢复自我的东西,是一种永不满足、不知疲倦的迁化。”
    
    这个描述,很像是来自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和伯恩斯坦(Bernstein Eduard(1850—1932)的下述言论极其吻合:
    
    “我们没有最终目标。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对我们说来,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 ——爱德华·伯恩斯坦
    
    当然,我也不会忘记,在尼采哲学中相当重要的“锤子”观念,后来被列宁的党徒用作“党旗”、“党徽”的组成部分了:
    
    1、《强权意志》〈905〉:“锤子。作翻案估价的人必须具备怎样的特质呢?——人,具有现代精神所有特质的人,可他具有足以使现代精神变得完全健壮的力吗?——这乃是他要完成自己使命的手段啊。”
    
    2、《强权意志》〈1054〉:“最伟大的斗争:为此需要新式武器。锤子:用咒语召唤可怕的决断,使欧洲面临这样的结果,即是否“希望”欧洲出现没落意志。防止平庸化;(或)宁可没落下去!”
    
    3、偶像的黄昏——或怎样用锤子从事哲学。
    
    4、散见各处的多重论述。
    
    5、尼采“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后来激发了毛泽东“文革”的破四旧。
    
    6、强权意志,其实是一种“专政理论”。“超人”后来蜕化为“先锋队”、“冲锋队”了。
    
    7、尼采理论,充满与事实相反的陈述,但正因为如此,它才具有强权意志的内驱力,可以突破现实,不但创造了弗洛伊德,而且推动了国际共运和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甚至诺贝尔和伊斯兰主义这种貌似相反的东西,也是在尼采的“炸药理论”(“我不是一个人,我是炸药!”)下,形成的。
    
    ——————————————————————————
    
    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 强权意志
    
    尼采
    
    〈序言1〉
    
    伟大事物要求人们对其保持沉默,或大谈特谈:大谈特谈,也就是玩世不恭、心地坦然。
    
    〈序言2〉
    
    我要叙述的是往后两个世纪的历史,我要描述的是行将到来的唯一者,即虚无主义的兴起。现在,已经就在叙述这段历史了,因为在这里起作用的乃是必然性本身。无数征兆业已预示了这种未来,无处不在预言这种命运。人人洗耳恭听这未来派音乐吧。长久以来,整个欧洲文明每十年跃升一次,我们随着这种折磨人的紧张局面而在运动着,就像朝灾难扑去一般。动荡不安、刀兵水火、猝不及防;就像急于奔向尽头的洪流,它不再沉思,它害怕沉思。
    
    〈15〉
    
    什么是信仰?它是怎样产生的?任何信仰都自以为真实。
    
    虚无主义的极端形式认为:任何信仰,任何自以为真实的行为一定是谬误。因为,根本就没有真实的世界。这就是说:这样的世界乃是源于我们头脑的远景式假像(因为我们一直离不开一个严谨的、压缩的、简化的世界)。
    
    ——这是力的标准,要想不毁灭,就要尽量承认表面性,承认撒谎是必然的。
    
    在这个意义上说,虚无主义否定了真实的世界、存在和神圣的思维方式。
    
    〈21〉
    
    完全的虚无主义者。——虚无主义者理想化了的眼睛变得卑鄙了,眼睛不忠实于自己的记忆了——。因为,眼睛使记忆衰退,像秋叶一样凋零;眼睛无法防止记忆力衰退到死尸般苍白的地步,就像弱者把记忆倾注于遥远和逝去的事物一样。而虚无主义者不放进自身的东西,他也不会施于人的整个过去——他使记忆衰退。
    
    〈27〉
    
    虚无主义的原因:
    
    1、缺乏高等的种类。即这样的种类,其用之不尽的富庶和权力维持着对人的信仰。(想一想吧,该把什么归功于拿破仑:几乎是本世纪一切更高的希望。)
    
    2、低下的类(“群畜”、“群众”、“社会”)会丧失谦恭,并且夸大其对宇宙和形而上学价值的需求。这样一来,就把整个生命庸俗化了。即,一旦群众掌权,他们就会对特殊者实行暴政,从而使这些人丧失自信,成为虚无主义者。
    
    缺乏一切发明高等种类的尝试(“浪漫派”;艺术家,哲学家;反对卡莱尔强加给他们的最高道德的尝试)。
    
    反抗高等的种类,这就是结果。
    
    一切高等的种类,日趋没落、信心不足。反对天才的斗争(“大众诗歌”等)。把对低贱者、受害人的同情奉为灵魂高尚的标准。
    
    缺乏作为行为解释者的哲学家,不仅是当改写者。
    
    〈33〉
    
    出现悲观主义的原因:
    
    1.迄今为止强大无比的生命和前途无量的欲望惨遭谴责,因此生命诅咒自身;
    
    2.人的与日俱增的果敢精神和怀疑的勇气,认识了不可替代的生命本能,并且向往生命;
    
    3.唯有对冲突毫无所知的极平庸者人丁兴旺,高等的种类生不逢时,反而作为蜕变产物自惭形秽——另一方面,平庸者却自命为目的和意义,盛气凌人(——谁也无法回答“目的”何在——);
    
    4.不能感受痛苦、不安,局促和忙碌持续增长——整个频繁的活动即所谓“文明”的形象化日益变得容易,面对这种庞大的机体,个别人会变得气馁,屈服。
    
    〈57〉
    
    我的朋友们哟!我们年轻的时候,日子是艰难的:我们甚至像忍受重病的折磨一般挨过了青年时代。这是我们出世的时代使然——一个内部衰退、分崩离析的时代。这个时代着意与青年人为敌。分崩离析,也就是说,不稳定状态乃是这个时代的特点:没有什么是扎实的,是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的;大家为明天而活着,因为后天令人怀疑,在我们行进的轨道上,一切都是不可靠的、危险的,而且,现在承载着我们的这块冰面,已经变得非常稀薄了,以致我们已预感到暖风消融冰雪的不祥气息——在我们行进过的地方,转眼之间已无人迹!
    
    〈67〉
    
    以前,世世代代,为了达到类似的品质和慎终如始的本质,人们采用的手段是:承袭地产,孝敬长辈(对诸神和英雄的信仰起源于对祖先的信仰)。
    
    现在,地产的分散是对立倾向的一部分。报纸取代了每日例行的祈祷。还有铁道、电报。形形色色数不清的兴趣,都汇集在一个头脑里。为此,头脑必须坚强有力,灵活变通。
    
    〈71〉
    
    以营养和消化为例的“现代性”。——敏感性,无法形容的敏感(——由于道德的过份铺张:造成同情泛滥——);充斥着矛盾现象,前所未见。——膳食、文学、报纸、形式、审美乃至风景的宇宙政治学也不例外,涌入的速度异常迅速;印象自行消失;人们本能地拒绝吸收某些东西,拒绝严肃地对待某些东西,拒绝“消化”某些东西;——结果削弱了消化能力。对印象过度聚集的适应出现了。因为,人们忘记了扮演的角色;他仅仅对外部刺激有反应。他把自己的力量部分用在占有上,部分用在防御上,部分放在“反驳”上。自发性大大削弱——历史学家、批评家、分析家、解释家、观察家、搜集者、读者,——大家都是反映的天才——大家都是科学!
    
    把他们的天性对“镜”加以人为的调整,这很有意思,但兴趣似乎仅仅是表面的。因为,这是原则的冷漠、平衡,是紧贴在表皮下面的固定低温,表皮上则有温暖、运动、“风暴”、浪花的嬉戏。
    
    外表的灵活性同某种深度的滞碍和困倦相对立。
    
    〈94〉
    
    骑士精神乃是权力赢得的地位。这种精神的日趋瓦解(一部分转移到了更广泛、更市民化的领域里去了),在拉罗斯福哥那里我见到了一种对高尚气质的真实冲动的认识——和黑暗的基督教对这些冲动的低劣评价。
    
    法国大革命使基督教得以延续。卢梭①是个骗子:因为他又一次解放了妇女。从那时起,对女人的描写愈来愈有意思了——受苦的。后来则是奴隶和比彻—斯托夫人②然后是穷人和工人。然后是染恶习者和病夫——所有这些人都被推上了前台(五百年来,为了让人们支持天才,历来都把天才描写成忍辱负重的人)。然后是对一切快感的咒骂(波德莱尔和叔本华);坚决主张权力欲乃是最大的恶德,认为道德等于廉洁奉公,绝对正确;“人人幸福”是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它就是基督的天国)。我们正走在通向这个目标的光明大道上:因为,穷人的精神天国已经拉开帷幕。——中间阶梯:资产阶级(暴发户的结果)和工人(机器的结果)。
    
    ①让·雅克·卢梭(1712—1778)——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民主主义者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驱,著有《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译者
    
    ②哈里特·比彻—斯托(1812—1896)——美国女作家,主张解放黑奴,著有《汤姆叔叔的小屋》。——译者
    
    试比较希腊文化和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文明。前者坚定不移地信仰自身,后者游手好闲阶层使自身陷于困境,因为后者习尚自我克制。形式上的权力造就了自身的意志。
    
    幸福,被认为是目的。礼仪后面隐藏着力和能。享受貌似轻松的生活——在法国人看来,希腊人就像孩子。
    
    〈127〉
    
    我对欧洲在军事方面的进展和内部无政府主义状态感到高兴。安谧的时代即中国式的时代,就像伽里阿尼①为本世纪预言的那样,现已成为往事。个人的、男子汉的本事,即爱的本事,重新获得价值。估价变得更加自然了,营养日益偏重肉食。美男子的出现又成为可能。苍白的、卑贱的人(如孔德②想像的达官贵人)的时代过去了。野蛮,也就是野兽,已为我们每个人所承认。正因为如此,一定会有更优秀的哲学家出现。——康德是个外强中干的稻草人,不知何时,就会出现一次。
    
    ①费尔南多·伽里阿尼(1728—1787)——意大利作家,也研究哲学和法学。——译者
    
    ②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法国哲学家,实证主义和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译者
    
    〈129〉
    
    思想启蒙运动,是一种必要的手段,使人变得更无主见、更无意志、更需要成帮结伙。简言之,在人们中间促进群畜的发展。这也就是过去一切伟大的统治艺术家(中国的孔夫子、罗马帝国、拿破仑、教皇,当这些人同时将目光扫向世界,并且毫不掩饰地追求权力的时候),在以往统治本能的极盛时期,他们也利用过思想启蒙的原因。——或者,起码允许人有行动自由(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的教皇那样)。民众在这一点上的自我蒙蔽,譬如在历次民主运动中,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在“进步”的幌子下,会使人变得更卑贱,使人变得更顺从统治!
    
    〈131〉
    
    现时,无数上层人物在走向毁灭。但是,能逃脱的人,就强似魔鬼。这很像文艺复兴时代的情形。
    
    〈159〉
    
    教会称之为基督教的东西,从一开始就是反基督教的。因为,那些东西纯属人的私事,而非象征;纯属故事,而非永恒的事实;纯属公式、规范、教条,而非生命的实践。
    
    只有对教义、崇拜、教会、神学抱完全漠然的态度,那才算得基督教的。
    
    基督教的实践不是任何奇想,佛教的实践也非奇想;奇想乃是幸福生活的手段。
    
    〈167〉
    
    基督教乃是幼稚的佛教和平运动的前奏,它来源于心怀宿怨的群畜······不过,它经由保罗之手变成了异教的神秘学,而且学会了同整个国家组织搞默契······它发动战争、设立法庭、严刑拷问、指天发誓、煽动仇恨、无恶不作。
    
    保罗的出发点就是,宗教激发了大众对神秘的需要。因为,他寻找一种牺牲,一种靠神秘崇拜的种种形象维持的血腥幻术。受难的上帝、饮血盟誓,通过严守秘密而同这位“牺牲”保持一致。
    
    他试图把生存的永续(个别灵魂亡故的、洗罪的永续)当作复活而同那位牺牲发生因果关系(按照狄俄倪索斯、弥特刺斯、俄西里斯①的典型)。
    
    ①古埃及神话中的太阳神,后为冥主,一说自然界死而复生之神。——译者
    
    他需要把过失和罪恶概念提到首位,而不是把新的实践(像耶稣本人指点和教诲的那样),而是新的崇拜、新的信仰,一种与奇迹等同的变体说(通过信仰而得“救赎”)。
    
    他通晓异教世界的伟大需要,并且拿基督生死的事实信口雌黄,每句都用扬音重读,无处不设重力······他在原则上抛弃了原始的基督教。
    
    传教士和神学家遭到了暗算,这要归功于保罗,代之而起的是传教团体和神学——一个居统治地位的等级即教会。过度吹捧的“人格”惨遭毒手,这导致了以“永恒人格”的信仰(为“永恒的救赎”操心······),导致了对个人利己主义的吹嘘,以致矛盾百出。
    
    这乃是事情的幽默所在,一种悲剧式的幽默。因为,正是保罗大树特树了基督生前所厌弃的东西。最后,当教会羽翼丰满时,甚至主宰了国家的命运。
    
    〈168〉
    
    ——教会,正是耶稣传道抨击的对象——他教诲自己的门徒要与教会斗争——
    
    〈191〉
    
    基督徒绝对不会实现耶稣给他们规定的行动,而“用信仰来辩护”信仰乃是崇高而唯一的大事这些无耻斓言,不过是教会无勇气、无意志承认耶稣要求的事业的结果。
    
    佛教徒的行为有别于非佛教徒;基督徒的行为则同于一切人,而且他们的基督教充满了种种仪式和气氛。
    
    欧洲基督教具有深刻的、令人讨厌的欺骗性——。我们真该受到阿拉伯人、印度人、中国人的蔑视······请听一听,头号德国国务活动家关于40年后的今天的欧洲是怎么说的吧······
    
    〈274〉
    
    道德是何人的强权意志?——自苏格拉底以来的欧洲史有个共同点,就是试图把道德的价值抬高到统治地位,超越一切其他的价值,因而它不仅应该是生命的元首和法官,也应当是:1.认识;2.艺术;3.国家和社会事业的元首和法官。要“变得更美好”,这就是唯一的使命,其余一切都是为此服务的手段(或是同干扰、阻碍、危险抗争;甚至同毁灭抗争······)——
    
    中国发生着相似的运动。印度也有相似的运动。
    
    道德价值的强权意志意味什么呢?这个意志在地球上有过空前的发展。
    
    答:······它背后藏着三种权力:1.群畜反对强者和独立者的本能;2.受难者和败类反对成功者的本能;3.平庸者反对杰出者的本能。——这个运动无比优越,因为其中夹杂着无数残暴、欺诈、偏颇、推波助澜(因为,道德同生命基本本能斗争的历史本身就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非道德······)。
    
    〈379〉
    
    伟大的虚无主义滥用道德价值的作伪行动:
    
    a)爱,成了非个性化;同情也是如此。
    
    b)唯有非个性化的理智(“哲学家”)才认识真理,它是事物的真正存在和本质。
    
    c)天才,伟人是伟大的,因为他们不去寻求自身,而是寻求自己的事业,因为人的价值增长同他们对自身的否定成正比。
    
    d)艺术,乃是“纯粹的、脱离了意志主体的”事业:对“客观性”的误解。
    
    e)幸福,乃是生命的目的;美德是目的的手段。
    
    悲观主义谴责生命,也就是对道德的谴责。是把群畜标准变成了形而上学的标准。
    
    “个人是无意义的”,因此“自在”给予个人一个起源(而个人的生命则意味着“过夫”);双亲只是“机遇的原因”。——科学不理解个人,这便是报复。因为,迄今为止整个生命在于一条线,生命的结果是没有的。
    
    〈381〉
    
    历史上的大欺骗:好像教会的腐败成了宗教改革的原因!这不过是借口,是替宗教改革的自我欺骗吹嘘——当时,对残暴的强烈要求急需要精神上的掩饰。
    
    〈405〉
    
    使道德自我毁灭的力乃是道德自身的一部分。我们欧洲人身上流着为信仰而牺牲的同类人的血液。我们敬畏过道德,而这绝不意味着我们没有为道德作过任何牺牲。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对良心的活体解剖,获得了精神自由。在我们离开了老家以后,我们还不知道驱使我们走近的“方向”。但这块基地为我们培育的力,却驱使我们奔向远方,从事冒险事业,从而把我们推向了茫茫无边,人迹罕至、祸福莫测的地方。我们失去了自己亲切的、想要“保留”下来的故土,留给我们的没有别的选择,我们必须成为征服者。一种隐蔽的许诺使我们去干比我们所有的否定更有力的事。我们的强力本身,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发了霉的原地。因为我们敢于奔向远方,我们敢干。因为,世界依旧是富庶的和未经发现的,即使毁灭,也比变得不伦不类,变得有毒要好得多。我们的强大迫使我们飘洋过海,驶向过去众日西沉的地方。我们知道有一个崭新的世界······
    
    〈491〉
    
    信仰肉体比信仰精神更具有根本的意义,因为后者乃是对肉体垂死状态的非科学观察的结果(是离开肉体的东西。等于相信梦境是真实的——)。
    
    〈494〉
    
    我们的“认识”不可能超过仅够保存生命的水准。形态学告诉我们,智慧、神经以及大脑的发育同营养障碍成怎样的比例。
    
    〈543〉
    
    在这个本质是虚假的世界上,真实性也许是一种反自然的倾向。因为这种真实只有当它作为达到特殊的、更高级的虚假势能的手段时,才有意义。为了能够虚构一个真实的、存在的世界,首先就要造就真实的人(也包括这样的情况,即有一种人自称是“真实的”)。
    
    质朴、磊落、不自相矛盾、持之以恒、不改本色、无褶痕、无绕行、无帷幕、无形式。这种人就会按照自身的形象,设计出存在的世界,当作“上帝”。
    
    为使真实性成为可能,则人的整个范围应该十分洁净、十分小巧和十分令人瞩目。因为,这种范围无论如何是为真实性撑腰的口实。——谎言、诡计、歪曲事实肯定会招致反感······
    
    〈546〉
    
    把一种现象要么解释为行动,要么解释为受动(——也就是说,任何行动都是受动)。这种解释说:任何变革,任何他变,皆以有一位倡导者为前提,一位赖以进行“变革”的人。
    
    2012年6月 


博讯



中國知識群體:最醜陋的時代最醜陋的人


    四九以後的知識群體是最壞的,既是有史以來最壞,也是現中國各群體中最壞,比貪官惡吏、奸商惡賈等群體都壞。


    知識分子原爲四民之首,爲文化的先鋒隊、政治的教導隊和官員的預備隊,本應最有道德最爲文明,但在馬邦,卻成了物化和惡化最嚴重的“三無”群體(無知無畏無恥)和“三反“群體(反文化、反道德、反文明。)


    我作過一個形容,馬邦有三大群體:狼群、狗群和豬群。狼是特權階級,吃肉族;狗是准特權階級,擅咬人,吃骨頭族;豬是弱勢群體,被吃族,但崇拜吃肉吃骨族,它們生平最大的理想就是擠入狼和狗的隊伍。很多人一身兼具三性:在狼面前是狗,在豬面前是狼,在狗面前,強則爲狼,弱則爲豬。


   


    知識群體就是狗群,扮演著逢君之惡和幫狼吃豬的角色,兼有狼的貪婪凶狠和豬的愚癡下賤。各種媒體充斥的背天逆理無知無畏的邪言和強詞奪理自欺欺人的巧言,就足以說明這個群體有多麽醜陋多麽愚蠢多麽壞了。


   


    一個社會,民衆惡劣還好說,有官員在,可以導正;官群惡劣就可怕了,但如果有良好的文化群體在,還有救藥。如果文化群體壞了,那就伊于胡底,一切不可收拾。


   


    有人認爲官員群體最壞,我認爲知識群體更壞。逢君之惡其罪大,知識分子逢政治之惡,爲暴政惡制提供理論基礎和思想裝飾,是極權主義的教師爺兼貪官惡吏的化妝師。沒有知識群體精心設計裝修,極權主義政治大廈根本建設不起來,惡鼠根本上不了台面。


   


    知識越多有反動,這個觀點在馬邦確可成立。蓋有些書是反文化反常識的,會遮蔽良知敗壞品性,讀得越多越深,文化水平越低。商韓馬列之書就是充滿邪知邪見的文化毒品。大多數中國知識分子就是吸毒上瘾的深度中毒者。無論它們的思想觀點怎麽變,“物質第一性”的世界觀和“肉體第一位”的生命觀始終如一。


   


    中國最沒有中國味,中國人最沒有人味,根本原因是中國是唯一反儒之國,知識群體則充當了反儒先鋒隊。笑孔子是喪家犬者,真是喪家;罵孔子是反動派者,最是反動!反掉儒家,中國進入醜陋的時代。


   


    不少知識分子反儒救國,真是蠢到家了。反儒本身就是最嚴重最根本的禍國。反儒是文化層面的反華,必然導致道德、社會、政治、教育各個領域的去中國化。毛氏有句話說的沒錯,共産黨是靠五四起家的。文化反華和政治反華兩股勢力的合流,制造了史無前例的百年大黑暗。


   


    反儒皆愚,但程度因人因時而異。在儒家王朝反儒,是初級愚蠢,疾在腠理,不難救治;在三民政治之下反儒,是中等愚蠢,病在腸胃,仍可救藥;在馬列暴政之下反儒,是高度愚蠢,病在骨髓,縱名正派,已入魔道,無可救藥。


   


    馬邦天災人禍特別多,是因爲倒孔反儒越來越深化,國人惡習越來越深重,惡言惡行惡人惡事越來越多。強權集團固多邪惡,弱勢群體也少善類。很多弱者,貌似老實,本質早已物化和惡化了,只要有機會,絕大多數人作起惡來絕不必任何惡棍差。只要有機會和權位,個個都是周永康。


   


    中國的夷狄化,是從知識群體夷狄化開始的。四九以後進入夷狄化的高級階段,名爲中國實非中國,可稱爲北狄亂華時期。不僅知識分子,全體國民普遍夷狄化了,而且是有史以來最可怕的夷狄。這種夷狄強烈反儒,以儒爲敵,又普遍拜物,以物爲本,特別邪門。


   


    拜物教徒必然身爲物役,並進一步淪爲各種形式的物奴,如權之奴,財之奴,黨之奴,國之奴,社會之奴。因此,拜物的人和社會不配享有好制度,就像逐臭之夫不配享有蘭蕙的芳香一樣。拜物教開不出政治和制度文明,拜物教徒建設起來的一定是人世間最壞的制度。


   


    四九啓動了新一輪內戰,官與民戰,官與官戰,民與民戰,民與官戰,還有無數家庭內戰,父子兄弟夫妻相戰,還有人與天地自然之戰和大多數人身心交戰。這一輪全方位多層次大規模的內戰持續至今。精神的毀滅姑不論,僅論肉體死傷之多毀滅之衆,就非古今中外任何戰役所能望塵。


   


    最壞的群體,命運自然應該最壞。鼓吹邪說爲之傳道授業,支持惡政爲之塗脂抹粉,擁護罪人爲之歌功頌德,贊美惡行爲之推波助瀾,都是大惡。馬邦知識分子最擅于作這種惡。這種惡不適用法懲,但昧不了因果,它們必須也必然爲自己的言行付出相應代價。知識群體幾乎被毛氏群體性滅絕,逢君之惡者毀于惡君惡政之手,“惡知識”被自己教出來的學生批判、迫害和打死,還有比這更公道的嗎?


   


    看到遼甯日報當年的大作《只有毛澤東思想才能救日本》,不由得失笑。這就是中國知識群體無知無恥的一個證明。毛思想對人類的禍害,比任何瘟疫毒品都厲害,哪裏信奉毛思想哪裏就災難重重死傷狼藉。毛思想傳入日本而掀不起什麽風浪,是日本之幸,也是因爲日本社會相對正常。


   


    毛氏已死,毛魂仍在,遼甯日報仍然無恥。該報分派一群記者充當特務,去全國二十所高校做暗探,形成十三萬字筆記,在致高校老師公開信說“勿隨意抹黑中國”,其實現中國本來已經夠黑,用不著誰來抹黑。它們倒是以卑劣的言行不斷地公開抹黑自己。顯而易見,它們試圖通過這種手段獲得惡權力的青睐,如孫立平教授所說,屬于臭帶魚效應。注意,高校老師被告密,只是說明少數老師有所覺悟(淺覺悟),不礙教師隊伍群體性的醜陋。  


    中國知識群體中臭帶魚特別多,奸佞程度非一般小人所能望塵。也唯有馬幫,才會對這類奸佞之徒加以利用和重用,甚至捧爲愛國模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盜賊最喜歡裝扮成聖賢,醜鬼最需要畫皮和脂粉也。


2014-11-15余東海

北春

 


上兩條同類新聞:
  • 西洋古典/拿破仑时代的艺术精华:卢浮宫画廊 /汉语入侵外语/詩詞英譯: 鳳棲梧(宋)柳永/
  • 轻音乐/何清涟:温哥华会议之外风波恶/六十年附中人心暖/许德民抽象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