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咱中国,有群人,很特别。可以说:古往没有过,今后不再有。
1945年至1959年出生的所有50后和部分40后,是全世界最不寻常、最折腾、也是最乐观的一代人。他们经历了各种磨难,参与了各种运动,他们推动了时代的剧变,也被时代所改变。他们集体将生命最黄金的几十年,化成了国家及儿女发展所最需要的土壤。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正是50后的幼年时代或童年时代,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因此,饥饿是50后共同的深刻记忆。
该读书时停课闹革命

初高中最重要的启蒙期,他们被中断了学业。他们成了“红卫兵”,有的成天抄写大字报,后来出了不少书法家。更多的走上了“大串联”的漫漫征途,从韶山到井冈山,从延安到北京,沿着红色足迹,意义风发地走着走着……
而有的则在小学二三年级时就碰上了“史无前例”,成了“红小兵”。没有课本,没有作业,没有考试。初中英语第一课是26个字母,到高中第一课还是26个字母,因为许多学校初中就没有英语课。
青春下乡蹉跎岁月

最需求知识长才干的青葱岁月,到了农村,扛起铁锨和锄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们把青春期留在了广大农村,没有现代人的浪漫,绝大多数人也没有花前月下的爱情。
但奇怪的是,正是这段下乡的经历,让这批有着“知青”这一共同名字的一代人,成为了中国最有担当、最能吃苦耐劳、最有奉献精神和广阔胸襟的一代。
很多80后子女都十分惊讶父母的坚韧!而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更有不少人是当过知青的。
向往绿色的军营

这代人总是被革命战争年代先辈们的流血奋战所激励,也渴望穿上绿色的军装,成为英勇的战士。军营,成了他们最向往的地方。
没有参军的人,也以穿上一身没有帽徽领章的绿色军衣为荣。一顶军帽,戴在头上极为荣耀。谁得到一件四个兜的军衣,比现如今任何世界名牌都名牌!
大学百里挑一个

他们中的一小部分人,在工厂、农村、部队经过推荐,作为“工农兵大学生”进了大学。学制两年或三年,其中会有几个月或半年甚至一年,到农村、工厂、矿山去学农学工,有的就是“农业学大寨”工作队员,每月集中几天上课读书,其他时间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最奇特的是1976级,叫“三来三去”大学生:农村来的回农村去,工厂来的回工厂去,哪里来的回哪里去。他们入学后一年多,恢复高考,1977级和1978级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他们成了大学的“另类”,没有隆重的毕业典礼,没有难舍难分的泣别,背上行李灰不溜秋地走出校门。

1977年恢复高考,50后呼啦啦一齐涌上了高考那座独木桥。但那时高校不多,招生名额有限,只有初高中基础较好的少部分人,才得以考上大学。真正的是百里挑一!
想生孩子限一个

40后的还可以,50后的赶上了计划生育,没有了他们父辈多子多福的感觉。
不过,只生一个也好,无论生男生女,都看得极贵重,格外注重培养。有人说,中国的80后强于70后,也强于90后。80后正是50后生育培养的。
人到中年丢工作

由于改制,80、90年代大批国有企业的员工下岗,不得不进行再就业。他们一度涌入劳务市场,为生存而再次拼搏。没有人知道他们内心的那份苦涩艰辛。
最勤奋最坚忍的一代
这一代人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又秉承了浓烈的红色元素,于是,他们格外能吃苦耐劳,格外能勤奋工作,也格外地不计较个人得失。
改革开放艰难起步的时期,正遇到这代人风华正茂。改革开放为这代人创造了机遇和条件,改革开放也得益于有这样一代最勤奋最坚忍的人。难道不是吗?
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下岗了,失业了,要自己另找门路谋生了,但他们忍了,他们内在的坚毅品质为国家分了忧担了愁。他们的忍耐和担当,让全世界惊讶!放在西方世界,早就游行罢工闹得天翻地覆。但在中国没有发生,在这代人没有发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难以置信、难以理喻的奇迹!
这个奇迹,现在并没人注目,但我们相信,历史将记下这一笔。

即使经历那么多磨难,他们仍然是中国最乐观,最坚强的一代。现在他们退休了,或者将要退休了,大多身体健康,精力充足,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他们似乎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年人。折腾了前半生,好日子开始啦。
他们成为了中国几千年来最“潇洒”的新60岁!

这一代人是最能歌善舞的中国人。没有人来组织,她们自己搭成团队。没有人指导,她们自学成才。她们自娱自乐,自得其乐。
广场舞已经不仅仅是娱乐和健身,也是50后的新社交平台,还是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新老年风尚。
中国大妈不仅到华尔街像捡小菜一样买黄金,而且把广场舞跳到了全世界。哪里有中国大妈,哪里就有广场舞。据说,西方大妈们已经不满意自己水桶般的身腰,也炫起了民族风。
中国大妈改变着世界,世界因中国大妈而生动和精彩!
摄影电脑玩起来

这代人中的绝大多数人除了ABCD,不会外语;除了会打打算盘,不懂得什么叫大数据。因此,现代社会的许多时髦玩意儿,真玩不过年轻一代了。
但是,他们仍然是不甘落后的一代。越来越多的这一代人,也在努力学点时髦。

这位老帅哥,怎么样?长枪短炮齐上阵,爬山涉水走天下,年轻人谁有这范儿?告诉你一个秘密:老帅哥纽约摄影函授学院快毕业了,不用漂洋过海的“海龟”!
还有一位微信圈里结识的“美摄帅哥”,未曾谋面过,但我知道他走澳洲,进西藏,爬黄土高原,下江南水乡,乐此不疲。
瞧瞧吧:

这位在军营里扛过枪的50后“美摄帅哥”,玩摄影是不是也杠杠的?!
社交旅游美起来

这代人,工作时没时间看世界,如今有时间了,于是就经常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去更多的地方,去看更美的风景,去填补回青春日子里的一个个空白。
这批人,长身体时挨饿,想好好读书时就停课,毕业就下乡,工作就下岗,经历了命运的多重折腾和考验。
这批人,没读多少书却无师自通,经过了生活的磨难却始终认为生活没有亏待自己,感觉遗憾极多只希望子女后辈超越自己,已是黄昏还在试图呼吸清晨的空气。
他们已是爷爷奶奶、大叔大妈了,是不是值得60、70、80、90、00后们致敬?

中国式的雅致生活
来源:
牛城地主 于
2015-06-30 wenxuecity
一直想不太明白到底该怎样生活才能更完美, 更惬意,才能不枉此生。想歇会儿, 微信中就会飘来一个贴子说“你要奋斗”; 刚鼓足勇气再干点啥, 又飘来个贴子说“您歇会儿吧”。身处中西文化的交汇处, 老祖宗的东西没搞明白, 西方的南北也一知半解。该怎么办呢?
今天看到有一个贴子, 或许有些启发,但要做到,还是很难很难的。。。 
小桥流水,丝竹于耳,亭前听昆曲,雪中泛太湖,啸聚同好。一席茶,一池荷,熏香迟暮,花馔青灯。每个国人心目中的雅致生活。

“中国式雅致生活”,是指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以智慧、闲适和觉醒为主要特征的艺术的人生态度和活法。“中国式雅致生活”是对“乡土中国”的一种历史追忆,是对农耕时代田园牧歌生活的
一种精神向往,是对抱朴守真心灵生活的一种崇尚回归。“中国式雅致生活”是中国传统文化所
孕育出的一种古典的生活方式。

“中国式雅致生活”在精神层面有几个特征,首先是简约。“中国式雅致生活”追求的是一种精致的生活态度,而非奢华的生活方式。那种一掷千金、醉生梦死的“土豪生活”,那种追求香车、豪宅、权力、美女的所谓“成功生活”都不在此列。“中国式雅致生活”更多的是隐含着一种精神和文化。

其次是闲适。闲适是一种优雅,闲适是一种从容,闲适是一种境界,闲适是一种智慧。“中国式雅致生活”享受的是充实的生活,而不是平庸的日子;是平实无华的岁月,而不是灯红酒绿的时间;是安然平静的时光,而不是愤懑暴怒的态度。

最后是智慧。“中国式雅致生活”是一种智慧的活法。拥有这种智慧的人,高而能下,满而能虚,富而能俭,贵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辩而能讷,博而能浅,明而能暗。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自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独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亢,不俗不谄。能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中国式雅致生活”是“闲爱孤云净爱僧”,是“洗墨鱼吞砚,烹茶鹤避烟”,是“笑看风轻云淡、闲听花静鸟喧”,是“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哪碍野云飞”,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是“琴拨幽静处,茶煮溪桥边,书约黄昏后,剑拔不平时”,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高卧丘壑中,逃名尘世外”……



“中国式雅致生活”是中国人特有的生活哲学。林语堂先生在研究了孔子、老子、庄子、陶渊明、苏东坡等人之后,形成了一套以“觉醒、幽默、闲适、享受”为要义的生活哲学。在一篇题为《中庸的哲学:子思》的文章中林语堂写道:“我们大家都是天生一半道家主义者和一半儒家主义者。……中国思想上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也能够保存原有快乐的本性的人。……半玩世者是最优越的玩世者。生活的最高类型终究是《中庸》的作者,孔子的孙儿,子思所倡导的中庸生活。

这种中庸的精神在动作和不动作之间找到了一种完全的均衡,其理想就是一个半有名半无名的人;在懒惰中用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至付不起屋租,而有钱也不至可以完全不工作,或可以随心所欲地帮助朋友;


钢琴会弹,可是不十分高明,只可以弹给知己的朋友听听,而最大的用处却是做自己的消遣;古董倒也收藏一些,可是只够排满屋里的壁炉架;书也读读,可是不太用功;学识颇渊博,可是不成为专家;文章也写写,可是寄给《泰晤士报》的信件有一半退回,有一半发表了——总而言之,我相信这种中等阶级生活的理想,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同样,周作人先生在《北京的茶食》中也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这就是——“中国式雅致生活”。


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如今我们已进入一个高度发达的工商社会。在一个人心普遍比较浮躁功利的时代,人们总是步履纷杂、行色匆匆。在一个人头攒动、惜时如金的社会,人们总是很忙——忙得心力交瘁,忙得长嘘短叹,忙得精神萎缩,忙得心灵苍白。这时我们多么希望自己能慢下来,过一种艺术的、诗意的“中国式雅致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我们需要“中国式雅致生活”。

本文大部分转自网络:reallylife.